2024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2024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模拟考试文综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在《论语》中对尧舜极尽溢美之词;孟子则言“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墨子笔下的舜是个农夫、陶工、渔民,因贤能受到尧的赏识推举;庄子则称尧杀害长子,舜流放母弟,“不足以为德”。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彼此之间攻讦不断 B.迎合统治阶级需要C.追求理想化的政治 D.秉持不同政治立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孔子、孟子、墨子、庄子对尧舜存在不同的评价。孔子言必称三代,主张德治,对尧舜多溢美之词;孟子主张民本,从孝悌的角度对尧舜进行肯定;墨家代表底层人民的利益,主张尚贤,对尧舜的贤能多加褒扬;庄子秉持道家的无为而治,反对儒家的治国主张,对尧舜进行否定。因此,材料信息反映了他们各自政治立场的不同,D项正确;材料仅罗列了不同学派对尧舜的态度,未体现出他们之间相互攻讦的现象,排除A项;墨子、庄子的思想显然无法迎合统治者的需要,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基于各自的政治主张而对尧舜所作出的评判,与理想化的政治追求不相符,排除C项。故选D项。2.北魏太和九年,冯太后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至隋朝,十八岁以上男子每人受露田八十亩,寡妻妾受露田三十亩,但取消了奴婢和丁牛的授田。这一变化反映了()A.农业生产效率飞跃 B.豪强地主势力衰落C.百姓生产方式转变 D.政府赋税制度变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北魏到隋朝(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北魏时期授予奴婢、丁牛田亩是统治阶级与豪强地主妥协的结果;至隋朝,豪强地主势力逐渐衰落,是隋朝取消奴婢和丁牛授田规定的原因之一,B项正确;北魏至隋朝,农业生产效率没有出现飞跃,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豪强地主势力的衰落和政府掌握土地的减少,排除A项;北魏和隋朝都以农耕生产方式为主,没有实质性改变,排除C项;北魏至隋,赋税制度没有变化,都是租调制,排除D项。故选B项。3.宋代实行募兵制,兵士及其家属的粮食消费均仰官府供给。一方面当地租赋,“不足以供兵费,屯兵营田岁入无几”,另一方面调民运粮扰民太甚,于是商人就介入了国家边疆军粮贮与运输。由此可知,宋代军粮的消费客观上()A.加重人民赋役负担 B.造成政府财政压力C.推动农业的商品化 D.提高商人社会地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另一方面调民运粮扰民太甚,于是商人就介入了国家边疆军粮贮与运输。”可得出募兵制产生了诸多问题,从而为商人介入国家边疆军粮贮与运输创造了条件,而商人的介入,客观上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D项正确;兵士及其家属的粮食消费均仰官府供给,所以并不会加重负担,排除A项;政府财政压力加重是材料中所涉及的问题之一,并不是客观影响,也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农业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4.宋元时期,长江三角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盛产米粮是其典型特征之一、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明清时期,农户经营的重点不在种植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形成“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观念。这一变化反映了()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地区分工调整 B.江南农业衰退经济地位下降C.江南农业领域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D.人地矛盾引起该地经济转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根据“明清时期,农户经营的重点不在种植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形成‘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观念”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清时期之所以形成这样的观念,是因为种植经济作物比种植粮食作物的收益更高,粮食生产中心其实是由苏湖地区转移向湖广地区。所以这一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地区分工调整,A项正确;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并没有衰退,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农民生产观念的变化,并不能体现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排除C项;明清时期并不仅仅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人地矛盾,清朝时期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人地矛盾是普遍现象,所以并不能反映出是人地矛盾引起经济转型,排除D项。故选A项。5.19世纪90年代,中国各地的新设民族企业,常到上海、广州、厦门以较高的工资觅雇工人。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当时()A.产业工人的待遇丰厚 B.资产阶级的救国实践C.通商口岸的产业优势 D.晚清政府的政策支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90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常到上海、广州、厦门以较高的工资觅雇工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广州、厦门这些通商口岸的工人对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技术等接触较早、较深入、较全面,有较大的优势,故中国各地的新设民族企业为了自身企业的发展会到上海、广州、厦门以“较高工资”觅雇工人,C项正确;材料提到上海、广州、厦门的工人待遇较好,不代表所有的产业工人都待遇丰厚,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企业以较高的工资觅雇工人”,与“救国”无必然关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企业以较高的工资觅雇工人”,与“晚清政府政策是否支持”无必然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6.1898年6月,光绪帝为戊戌变法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说:“……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表明光绪帝()A.触犯了顽固派的根本利益 B.通过改革解决理学空谈的弊端C.采取中体西用以救亡图存 D.主张变法维新以发展资本主义〖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8年6月(中国)。根据材料“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可知,光绪帝在维新变法期间,提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本,同时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进行改革,说明光绪帝是既要维新,但又要以中国传统思想为本,C项正确;材料表明光绪帝采取中体西用以救亡图存,不能确定是否触犯了顽固派的根本利益,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要挽救民族危机,并不是要解决理学空谈的弊端,排除B项;材料表明光绪帝采取中体西用以救亡图存,未体现光绪帝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7.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要“改订学制,废除不急需与不必要的课程,改变管理制度,以教授战争所需之课程及发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原则……广泛发动民众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戏剧运动,歌咏运动,创办敌前敌后各种地方通俗报纸,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觉悟”。这一教育政策()A.废弃了之前的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 B.服务于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C.提高了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防力量 D.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创办敌前敌后各种地方通俗报纸,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觉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1938年,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要“以教授战争所需之课程及发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原则”“创办敌前敌后各种地方通俗报纸,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觉悟”,说明此时的教育为抗战救国服务,B项正确;这一教育政策改革了之前的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废弃的是其中不合适的方法和内容,A项说法不恰当,排除A项;“提高了”属于结果,材料未提及,且材料中的教育政策倾向于基础教育,不能直接提升科技实力,排除C项;材料所示是抗战期间而非解放战争期间,排除D项。故选B项。8.下表列出了著名科学家华罗庚1955年11月参加的部分活动。这可用于说明当时()26日上午参观苏联展览馆的计算器,后到科学院开会下午主持外国科学家学术报告会27日晚上参加外事活动下午报社来人约稿晚上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开会A.科教水平迅速提高 B.国际学术交流密切C.科技人才受到重视 D.科学精神得以弘扬〖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所学解读材料信息可知,1955年华罗庚作为科技人才“参观苏联展览馆的计算器”,“主持外国科学家学术报告会”,参加“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开会”,还参加外事活动,科学家才能够较多的参加科技相关的活动及外事活动,反映了国家对科技人才的重视,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华罗庚的活动,不能整体反映中国的科教水平,排除A项;材料中只有“参观苏联展览馆的计算器”“主持外国科学家学术报告会”涉及国际学术交流,只能反映中国对外学术交流的某些情况,仅凭此不能得出国际学术交流密切,排除B项;科学精神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材料并未论述华罗庚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精神和态度,无法得出弘扬科学精神的历史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9.在雅典城邦,凡是被认可为公民的男性成年人都有权利在政治决策中发表意见和投票表决。他们以集会的形式参与政府事务,对议案和政策进行辩论并作出决策。此外,公民均有权担任陪审员、执政官等职务。这说明雅典城邦()A.政治决策体现公平公正 B.直接民主提高公民参政热情C.公民看重自身政治素养 D.民主制度的核心是公民参与〖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希腊。古代雅典公民有权参与决策和担任官职,表明公民享有民主权利、参与政治生活是民主制度的核心,D项正确;雅典民主制仅允许成年男性公民直接参与,而排除广大妇女、外邦人和奴隶等,这显然不公平不公正,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出公民参政热情的高低,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公民要培养参政意识和参政能力,无法得出“看重政治素养”,排除C项。故选D项。10.1755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在《自然法典》中阐述了一个原理:“私有制是万恶之源”;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明确宣称:“可以把自己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部分学者()A.重视解决社会民生问题 B.肯定了无产阶级在历史中的进步作用C.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D.已经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根源〖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摩莱里提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消灭私有制,反映了这一时期的部分学者已经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根源,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民生艰难和改善民生,排除A项;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材料未提及,排除B项;材料中虽然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但是并未明确对未来社会的追求,排除C项。故选D项。11.罐头食品的出现始于战争中食品保藏的需要。1864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现食品的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从而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制定出科学的罐头生产工艺,从而实现了罐头食品的规模化工业生产。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工业革命改变了民众饮食生活B.战争助推食品生产行业的变革C.罐头工业生产实现流水化作业D.农业科技进步保障了食品供应〖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4年法国。结合所学可知,1864年已经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其最大特征就是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题目中提到巴斯德的微生物学研究推动了罐头食品的规模化生产,符合这一特征,故而在根本上反映了工业革命改变了民众的饮食生活,A项正确;罐头食品的量产和流行与战争的需要并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罐头生产实现流水化作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结果的表象,其实质是民众生活方式的变化,排除C项;罐头食品与现代农业发展并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12.下面两图为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整理的全球经济发展情况。这反映了()A.新型国际经济秩序形成 B.区域经济发展的集团化C.全球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从材料的数据信息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之下,发展中国家与新兴经济体所占据的比重有所增长,对世界贡献率也较发达国家更多,这说明这些国家的发展成为了世界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冲击着传统的旧的经济秩序,使世界格局呈现出更多极化的趋势,D项正确;新的秩序正在形成中,但还没有形成,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全球经济的发展,并没有体现贫富差距,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禁止技术外流,以维持其工业国家的主导地位。此时,英国全面领先,成为美国的效仿对象,(美国)各州纷纷亮出政策,吸引人才,引进技术。出生于英国的美国“工业革命之父”塞缪尔.斯莱特就是在人才政策吸引下来到美国的。除了拿出吸引技术人才的政策,美国政府还设立鼓励出售技术秘密的专项奖金,并派出间谍,窃取英国的机器图纸和技术。作为后起追赶国家,美国采取了很多手段来获得工业技术,或自己创新,或投资购买,或人才引进,从而突破了英国的技术封锁。——摘编自韩毅《美国工业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在苏联的帮助和我国自力更生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辅相成的情况下,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中国成功地实现了航空、核能、火箭、电子、自动化等现代科技的启动。然而,在国防尖端技术上,苏联的援助并不可靠。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坚持不以牺牲主权为代价而妥协,继续发扬革命战争的年代的大无畏精神,带领广大干部与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地继续研发和探索先进的科学技术。正是由于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注意消化吸收,新中国才有了自主创新的能力与底气。——摘编自董志凯《自力更生方针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一新中国科技发展回顾(1949~1978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突破英国技术封锁的措施及其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突破外部技术封锁的背景和意义。(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中美突破技术封锁的认识。〖答案〗(1)措施:各州制定吸引人才政策;联邦政府设立专项奖金;自主创新;建立近代科研体系;发展现代教育;派出间谍,窃取工业技术。积极影响:推动了美国的工业化进程;提高了美国的科技地位;推动了美国教育发展。(2)背景:西方对华技术封锁;中苏关系出现变化;中国科技基础薄弱;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意义:推动了现代中国科技的启动;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维护了国家安全;提升了现代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能力与底气;有利于推动国家工业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3)认识:技术封锁是全球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自主创新是突破他国技术封锁的关键;发展现代教育是突破技术封锁的前提。〖解析〗(1)措施:根据材料“(美国)各州纷纷亮出政策,吸引人才,引进技术”可知,各州制定吸引人才政策;根据材料“美国政府还设立鼓励出售技术秘密专项奖金”可知,联邦政府设立专项奖金;根据材料“作为后起追赶国家,美国采取了很多手段来获得工业技术,或自己创新,或投资购买,或人才引进,从而突破了英国的技术封锁”可知,自主创新;建立近代科研体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发展现代教育培养人才;根据材料“并派出间谍,窃取英国的机器图纸和技术”可知,派出间谍,窃取工业技术。积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各项举措推动了美国的工业化进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重视科研,提高了美国的科技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推动了美国教育发展。(2)背景: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可知,西方对华技术封锁;根据材料“在苏联的帮助和我国自力更生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辅相成的情况下,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中国成功地实现了航空、核能、火箭、电子、自动化等现代科技的启动”可知,中苏关系出现变化;根据当时中国的科技情况看,中国科技基础薄弱;从制度方面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突破外部技术封锁提供了制度保障;根据材料“坚持不以牺牲主权为代价而妥协,继续发扬革命战争的年代的大无畏精神,带领广大干部与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地继续研发和探索先进的科学技术”可知,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意义:国家重视科技研发,推动了现代中国科技的启动;从国家安全角度分析,科技的进步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在核武器方面的成就维护了国家安全;根据材料“正是由于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注意消化吸收,新中国才有了自主创新的能力与底气”可知,提升了现代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能力与底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技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国家工业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3)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技术封锁是全球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根据中国科技研发的历程看,自主创新是突破他国技术封锁的关键;从科技研发的人才来源看,发展现代教育是突破技术封锁的前提。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30年10月,毛泽东在江西新余县罗坊镇找了来自兴国县刚入伍的农民开了一星期的座谈会,写成《兴国调查》。调查近4万字。下面是其目录及简介:序言:介绍了调查背景、内容和方法。因为敌人进攻罗坊,被迫结束了调查。一、八个家庭的观察:细述了傅剂庭等8个家庭的人员组成、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等。二、本区旧有土地关系:地主富农人数不过百分之六,却占百分之八十的土地。三、斗争中的各阶级:如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手工工人、商人、游民等。四、现有土地分配状况:详述了分田地、分山林等6个方面。五、土地税(又叫公益费)。六、苏维埃:介绍了区政府、乡政府等人员组成情况并指出存在的弊病。七、农村军事化:介绍赤卫队、少年先锋队、红军预备队等情况。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为《兴国调查》撰写一份说明。(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答案〗伴随红军和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为更好了解农村基本情况,毛泽东在深入调查农民家庭的基础上写成《兴国调查》。《兴国调查》包括:地主和富农人口少但是占有土地比重大;农村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革命;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和赤卫队等革命武装组织。《兴国调查》通过大量一手材料,进一步认识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作用;完善了党的土地革命路线;为保卫和发展根据地及苏维埃政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成为党的优良作风影响深远。〖解析〗根据“1930年10月”这一时间信息可得出此时正处于土地革命时期,结合所学从《兴国调查》撰写的背景方面可得出伴随红军和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为更好了解农村基本情况,毛泽东在深入调查农民家庭的基础上写成《兴国调查》。再根据材料的信息概括《兴国调查》的主要内容,主要涉及土地问题、武装斗争问题等。最后再进行总结,可从《兴国调查》对开展土地革命、巩固苏维埃政权、加强党的作风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回答。(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新的行政监察体制在党的领导下按照《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正式建立起来,负责监察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从成立起至1950年1月,监察委员会建立机构,配备干部,进行业务学习,草拟各级人民监察委员会组织条例等。人民监察委员会还对各级人民监察委员会的建立给予若干指导,东北、西北、华东、中南四大行政区监察委员会先后成立。至1951年4月首次全国监察工作会议召开时,各级人民监察机构已初步建立。各级监察委员会坚持采取自上而下的检查与自下而上的监督相结合、纪律制裁与加强教育相结合、平时检查与事故调查相结合的原则,中央到地方的监察工作有序开展起来,在配合开展“三反”运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摘编自徐行《新中国行政监察体制的建立与初步运行(1949—1954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行政监察体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行政监察体制的影响。〖答案〗(1)坚持的领导;依据法律设定各级机构;不断完善自身的机制;确立基本的工作原则;服务于当时的中心工作。(2)逐步健全了新中国行政监察体制;有助于消除干部官僚主义之风;坚持群众路线,有助于发展人民民主;加强了党风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后来制度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新中国成立初期。特点:根据“新的行政监察体制在党的领导下按照《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正式建立起来”得出坚持的领导;根据“从成立起至1950年1月,监察委员会建立机构,配备干部,进行业务学习,草拟各级人民监察委员会组织条例等”得出依据法律设定各级机构;不断完善自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