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同步讲义:人口分布(教师版)_第1页
高一地理同步讲义:人口分布(教师版)_第2页
高一地理同步讲义:人口分布(教师版)_第3页
高一地理同步讲义:人口分布(教师版)_第4页
高一地理同步讲义:人口分布(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课程标准课标解读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2.利用图表或资料,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综合思维】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人口观,能关注人口问题。【人地协调观】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知识点01世界人口的分布一、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疏。二、世界人口分布规律1.人口密集区:东亚与南亚(①世界古老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②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欧洲西部(①资本主义发展最早;②商业贸易活动频繁;③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带)、北美东部(五大湖区)(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2.人口稀疏区:北美洲、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气候严寒,不利人类生产及生活);南极洲撒哈拉(气候干旱,水源短缺)、中亚、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亚马孙、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气候湿热,不利于居住)。3.纬度分布:90%集中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4.海陆分布: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5.垂直分布: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优越)【即学即练1】从全球范围看,世界上有四大人口稠密区。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

)A.澳大利亚大陆 B.亚马孙平原 C.塔克拉玛干沙漠 D.印度河平原2.影响②③人口稠密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因素 B.历史因素、经济发展水平C.社会生产方式、历史因素 D.地形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答案】1.D2.B【解析】1.印度河平原平坦广阔,沿岸灌溉农业发达,人口稠密,D正确。澳大利亚大陆东南沿海温暖湿润,适于居民生活,开发历史久,人口集中;广大内陆为草原和沙漠气候,干旱少雨,人们居住困难较多,居民较少,A错误。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人口少,B错误。塔克拉玛干沙漠,气候干旱,人口稀少,C错误。故选D。2.根据图示信息,②南亚次大陆,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发展历史早,人类聚居的历史悠久;③为欧洲,工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稠密,即影响②③人口稠密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历史因素、经济发展水平,B正确,A错误。社会生产方式、地形因素对南亚次大陆人口稠密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CD错误。故选B。知识点0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一、自然因素1.地形平原和低地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高山和高原土层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例如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2.气候气温: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降水: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一般来讲,降水多,人口密集;降水少,人口稀疏。例如热带干旱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的高原、山地地区:热带地区,分布在高原;高寒区,分布在河谷。3.自然资源水资源:干旱地区的人类往往逐水而居,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例如我国西北干旱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水资源充足的绿洲地区。土壤: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土壤肥力、性状不同,人口的分布不同;例如我国东北肥沃黑土的分布地区,人口密度也高。矿产资源: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田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例如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读图思考】(1)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2)人口较为集中的城镇分布与水源有什么关系?(提示: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人口集中的城镇多靠近水源)二、人文因素1.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农业发达地区以个体农业生产为主;人口向城市聚集,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工业集中在城市。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水平高的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往往人口密集。3.历史因素历史悠久的地区(发展历史悠久)4.其他因素,如政治(如政策)、文化(如宗教、文化习俗)、军事(如战争)、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即学即练2】下图所示人类大陆图(陆地和海洋均被隐去)用以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阴影部分为人类分布密集区,其中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从大洲来看,甲地位于(

)A.亚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北美洲4.乙地所处地形区人口分布十分稀疏,主要原因是该地(

)A.高寒缺氧 B.冰川广布 C.过于湿热 D.地表崎岖【答案】3.A4.C【解析】3.由图中经纬度范围可知,甲地位于亚洲,A对。BCD错。故选A。4.由图中经纬度及各地相对位置特征可知乙地为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终年湿热,不适合人类活动,C对,ABD错。故选C。考法01人口的分布规律一、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在中国人口分布图上,可以自黑河——腾冲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也被称为“胡焕庸线”1、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2、分布特点:(1)人口分布不均;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2)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3)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4)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3、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东部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耕地面积大;东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开发时间早;二、我国人口分布区【典例1】读贵州省乌江流域各海拔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贵州省乌江流域人口分布与海拔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在海拔1000~1400m最多B.人口数量在海拔2200m以上最多C.海拔超过1400m后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D.随着海拔的上升人口数量先下降后上升2.关于贵州省乌江流域人口密度与海拔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海拔上升人口密度上升 B.随着海拔上升人口密度下降C.海拔1000~1200m人口密度最高 D.海拔1200~1400m人口密度最高【答案】1.A2.C【解析】1.读图可知:该地人口数量峰值位于海拔1000~1400m处,A正确;人口数量在海拔2200m以上最少,B错误;海拔超过1400m后,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错误;随着海拔的上升人口数量先上升后下降,D错误。故选A。2.读图可知:该地人口密度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呈波动变化,海拔1000~1200m人口密度最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考法0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案例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和低地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区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高山和高原土层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气候气温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热带干旱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的高原、山地地区降水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一般来讲,降水多,人口密集;降水少,人口稀疏水资源河流、湖泊沿岸人口较密集,干旱地区的人类往往逐水而居我国西北干旱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水资源充足的绿洲地区土壤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土壤肥力、性状不同,人口的分布不同我国东北肥沃黑土的分布地区,人口密度也高矿产资源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田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人文因素社会生产方式农业社会,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我国东部地区、欧洲西部工业社会,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我国长江三角洲、美国五大湖等经济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东亚、南亚地区历史因素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稠密我国黄河流域、埃及尼罗河流域等政治、文化、军事政治稳定、文化发达、社会稳定地区人口稠密常年战乱的国家或地区人口稀少【典例2】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读襄阳市各行政区的面积与常住人口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行政区襄城区樊城区襄州区枣阳市南漳县谷城县宜城市老河口市保康县面积(平方千米)684.85662306327738592553211510323225常住人口(万人)47.5663.2476.6688.8845.5748.3246.9442.0522.363.襄阳市人口密度最大的行政区是(

)A.南漳县 B.襄州区 C.枣阳市 D.樊城区4.影响襄阳市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经济活动 B.开发时间 C.自然资源 D.人口素质【答案】3.D4.A【解析】3.人口密度是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来表示。根据材料信息,最稠密的地区实际是计算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经过计算,南漳县约为0.011万人/平方千米,襄州区约为0.069万人/平方千米,枣阳市约为0.027万人/平方千米,樊城区约为0.11万人/平方千米,可知,人口密度最大的为樊城区,D正确,排除ABC。故选D。4.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现代,对人口分布起决定性影响的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条件,即人类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A正确。开发时间长短、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人口素质高低都不是对人口分布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BCD错误。故选A。分层提分分层提分题组A过基础-基础考点练读贵州省乌江流域各海拔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贵州省乌江流域人口分布与海拔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在海拔1000~1400m最多B.人口数量在海拔2200m以上最多C.海拔超过1400m后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D.随着海拔的上升人口数量先下降后上升2.关于贵州省乌江流域人口密度与海拔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海拔上升人口密度上升 B.随着海拔上升人口密度下降C.海拔1000~1200m人口密度最高 D.海拔1200~1400m人口密度最高【答案】1.A2.C【解析】1.读图可知:该地人口数量峰值位于海拔1000~1400m处,A正确;人口数量在海拔2200m以上最少,B错误;海拔超过1400m后,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错误;随着海拔的上升人口数量先上升后下降,D错误。故选A。2.读图可知:该地人口密度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呈波动变化,海拔1000~1200m人口密度最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著名学者邦奇等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口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口密集区称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分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大陆、南亚大陆、欧洲大陆、北美东部大陆。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大陆最可能是(

)A.①是南亚大陆②是东亚和东南亚大陆③是北美东部大陆④是欧洲大陆B.①是欧洲大陆②是北美东部大陆③是南亚大陆④是东亚和东南亚大陆C.①是北美东部大陆②是欧洲大陆③是南亚大陆④是东亚和东南亚大陆D.①是东亚和东南亚大陆②是南亚大陆③是欧洲大陆④是北美东部大陆4.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

)A.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B.中纬度比高纬度多C.南半球比北半球多 D.高原、山区多5.图中①~④地区成为人口密集区的共同原因是(

)A.高原地形 B.发达国家 C.气候适宜 D.历史悠久【答案】3.C4.B5.C【解析】3.结合经纬度,分析各人类大陆位置与轮廓,可判断出①是北美东部大陆,②是欧洲大陆,③是南亚大陆,④是东亚和东南亚大陆,C正确,A、B、D都错。故选C。4.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从图中可看出,中纬度人口比高纬度多,B正确;图中②③④都位于东半球,东半球人口分布多一些,A错;①②③④都在北半球,北半球比南半球多,C错;总体而言,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D错。故选B。5.图中①是北美东部大陆,②是欧洲大陆,③是南亚大陆,④是东亚和东南亚大陆,前两者人口密集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条件优越和经济发展水平高,后两者人口密集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条件优越和开发历史悠久,因此四个地区共同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其中气候温暖湿润是最重要的自然条件,选项C符合题意;人口密集区大多以平原为主,东亚和南亚经济欠发达,美国东部发展较晚,因此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下图为“我国不同海拔(单位:m)的面积比重和人口比重统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各海拔分段比较,下列人口密度最小的区域是(

)A.1000m-2000m的区域 B.500m-1000m的区域C.100m-500m的区域 D.25m-100m的区域7.图中信息表明,我国的人口(

)A.高海拔地区分布接近人口合理容量 B.大多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C.分布密度大致与海拔成负相关 D.集中分布在环境承载力大的区域【答案】6.A7.C【解析】6.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到1000~2000米的区域其面积比重为22%左右,其人口比重为10%左右;500~1000米的区域其面积比重为10%左右,人口比重为10%左右;100~500米的区域面积比重为17%左右,人口比重为30%左右;25~100米的区域面积比重为6%左右,人口比重为24%左右。人口密度等于人口数除以面积,综合以上各海拔分段可以看到,25~100米的区域人口密度最大,其次为100~500米的区域,人口密度最小的区域为1000~2000米的区域,A选项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A。7.从本图中只能看到不同海拔其人口比重的分布情况,无法判断各海拔区是否接近人口合理容量,A选项错误。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到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区域,图中数据只能判断地形要素,无法判断热量带,B选项错误。从数据中可以看到,海拔越低,人口密度较大,海拔高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其密度大致与海拔呈负相关,C选项正确。本题可以看到人口密度较大的为低海拔地区,低海拔地区环境承载力大小从图表当中无法得以判断,D选项错误。故选C。下图为浙江省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数值越大,表示人口分布越多)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9.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答案】8.D9.A【解析】8.读图可知,图中①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低于1,②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大致为大于1而小于2,③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大,大约平均为3,④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大于4,④地势低平,临近河流,水源丰富,因此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是④,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9.读图可知,当地海拔高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少,海拔低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多,因此该图反映了地形是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A符合题意。图中信息不能反映气候、河流、土壤对当地人口分布的影响,故BCD错误。故选A。题组B抓重点-核心要点巩固我国Y县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随海拔变化,呈现菱形分布特征(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Y县最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 B.华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东南丘陵2.Y县(

)A.影响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为气候和水源B.2000—2300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C.海拔低于1600米区域人口迁移的拉力大D.人口分布十分密集,乡村聚落的规模较大【答案】1.A2.B【解析】1.读图,人口规模较大处于海拔2000到3000米,华北平原海拔200米以下;云贵高原高原海拔1000米以上,地势相对平坦;东南丘陵海拔200到500米之间;塔里木盆地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故Y县最可能位于云贵高原,A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图文信息,B、C、D错误。故选A。2.由图可知,该地影响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A错误。2000—2300米人口聚集最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B正确。海拔低于1600米区域人口规模较小,说明生存条件较差,人口迁移的推力大,如海拔低,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C错误。云贵高原地势崎岖,人口大都分散居住,D错误。故选B。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包括我国人口的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我国人口地区分布,人口比例最高的是(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4.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影响我国人口分布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政策的调控 B.自然环境的差异C.计划生育政策的地区差异 D.受教育水平的地区差异【答案】3.A4.B【解析】3.从图中可以看到人口高度密集省份,包括江苏、浙江、广东等,这些地区均属于东部地区,整体东部地区人口密度更大,A选项正确。中部地区部分省份人口密度在100~299人/平方千米,相较于东部沿海,人口密度并非最高,B选项错误。西部地区中西藏地区人口密度最为稀疏,C选项错误。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其人口密度相对较小,D选项错误。故选A。4.受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气候较为湿润,地形平坦,农业较为发达,人口密度更高,B选项正确。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并非受人口政策的影响,A选项错误。我国西部地区多少数民族聚集地,而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并未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东部沿海省份汉民族相对较多,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更大,但东部人口更为密集,故与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并无关联,C选项错误。我国东部沿海人口更为密集,中西部地区人口更为稀少,主要受自然环境差异影响较大,与受教育水平关联度并不大,排除D选项。故选B。青藏青原是我国人口增长活跃区,但人口分布格局长期稳定。“祁吉线”(下图)两侧地域面积大致相同,但是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人口比例达到93:7。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造成青藏高原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

)A.海拔 B.纬度 C.光照 D.降水6.造成“祁吉线”两侧人口格局长期稳定的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生育政策 C.经济水平 D.产业结构【答案】5.A6.A【解析】5.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条件是制约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青藏高原西北高,东南低,因此,青藏高原东南部热量条件更好,更适合人类的居住,A正确。青藏高原内部的纬度、光照条件相差不大,BC错误。降水对青藏高原人口空间分布差异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A。6.自然环境是居民点区位选择的第一要素,人总是趋向于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水源充沛的地区居住。青藏高原“祁吉线”东南侧暖湿、西北侧寒旱的自然环境差异,使人口格局长期以来保持稳定,因此“祁吉线”长期稳定,A正确。生育政策、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会随时代发生变化,所以不是长期稳定,BCD错误。故选A。题组C抓提升-真题实战(2022·全国·高考)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上海30.3-30.25215.42北京59.7-72.8300.9广州39.7129.12468.46深圳34.0116.88596.73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2.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A.相似的空间形态 B.趋同的主导产业 C.一致的功能定位 D.相近的等级规模3.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 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 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答案】1.A2.D3.B【解析】1.根据表中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数据可知上海人口净增加184.17万人,北京净增加228.1万人,广州净增加597.58万人,深圳净增加713.66万人,所以四城市总人口都是净增加的。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故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减少,广州、深圳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虽然都增加,但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的远大于中心城区人口的增加量,故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也在减少。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2.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重要指标,一般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反之城市规模大小也反映着人口规模的变化,故D正确;城市的形态、功能与城市人口变化没有多大关系,故AC错误;产业类型与人口变化关系不大,而产业规模的大小与人口变化有相关性,故B错。故答案选D。3.由1题可知四城市总人口都在增加,而结合所学知识,四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增加大都来源于人口的迁移,外来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会加大中心城区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所以城市规划应该引导外来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减轻城市中心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故A错B正确;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的疏解,会改变城市的职能与功能,故C错;中心城区以外地区有不同的功能区,人口均衡布局可能影响中心城区以外的功能区布局,故D错。故答案选B。(2022·浙江·高考)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8.8亿,比2010年减少4000多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8930人上升为15467人;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完成下面小题。4.劳动年龄人口和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的变化,其影响是(

)A.劳动力的优势削弱 B.机器换人速度趋于减缓C.产业升级需要加快 D.出口商品成本优势上升5.关于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提高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水平 B.缩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