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务必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广东省潮州市的凤凰山被视为畲族发祥地。历史上畲族先民过着“刀耕火种,随山迁徙”的生活。改革开放后,风凰山部分的民族出大山,来到广东沿海,过起了“候鸟式”的生活。>

父近年来,在凤凰山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大多畲民原沿海重返大山种茶,这些回流人口以“钟摆式”流动于当地的城镇与乡村之间,实现人茶两旺的局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历史上畲族先民“随山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变化

B.

故土难舍

C.

水土流失

D.

政治变革2.

改革开放后,凤凰山畲民过起“候鸟式”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

城市经济发展快

B.

城乡交通改善C.

沿海的气候凉爽

D.

沿海平原广阔3.

凤凰山畲民“钟摆式”流动于城乡之间,主要为了(

)A.

开发乡村资源,带动乡村工业发展

B.

开发乡村资源,提高畲民生活水平C

享受政策优势,提高畲民生活水平

D.

享受政策优势,带动乡村工业发展

【答案】1.C

2.A

3.B【解析】【1题详解】“刀耕火种”大体包括了毁林-旱作-撂荒三个阶段的反复轮回。由材料可知,历史上畲族先民生活在广东潮州山区,“刀耕火种”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的下降,当土壤肥力不足以满足作物生长时,先民就会“随山迁徙”,故畲族先民“随山迁徙”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C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气候变化及政法变革的信息,AD错误;故土难舍,先民就不会“随山迁徙”,B错误。故选C。【2题详解】经济因素是目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改革开放后,广东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吸引大量的人口流入,A正确;城乡交通改善可以减小人口流动的阻力,沿海气候凉爽有利于人居,沿海平原广阔,都不是影响人口流动(迁移)的根本原因,BCD错误。故选A。【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大多畲民从沿海重返大山种茶,以“钟摆式”流动于当地的城镇与乡村之间,实现人茶两旺的局面,体现了畲民回乡种茶,开发乡村资源,增加经济收入,以此提高生活水平的目的,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带动乡村工业发展的信息,畲民“钟摆式”流动于城乡之间,不是为了带动乡村工业发展,AD错误;享受“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优势不是目的,C错误。故选B。【点睛】早期畲族先民的农业生产主要是“耕火田”,即“刀耕火种”,所耕之地多属于缺乏水源的旱地。由于耕作粗放,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作物产量很低,加上长期居住在深山老林、野兽出没之地,所以狩猎经济一直比较发达。“农耕”与“狩猎”是畲族早期的生产特点。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当地牧民长期依靠采集虫草、畜养牦牛维持生计。2017年该县与我国东部多家龙头企业合作,打造“极地果蔬”品牌,建立了集生产、开发、休闲为一体的国家级现代生态农业园。该园区已实现从农作物种植、收获到成品包装、物流、销售全产业链数字化。下图示意理塘县国家级现代生态农业园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与东部地区相比,该生态农业园中露天果蔬品质优良得益于当地(

)A.

充足的光热

B.

较低的气温

C.

丰富的降水

D.

较低的气压5.

园中牦牛生态养殖可以为露天果蔬种植提供(

)A.

优良的畜力

B.

充足的矿物质

C.

大量的燃料

D.

丰富的有机质6.

该生态农业园(

)①实现了三大产业融合

②改善了牧民饮食结构③保护了周边天然草场

④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答案】4.B

5.D

6.A【解析】【4题详解】与东部地区相比,当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高,气温低,光照强。据此可知,当地没有充足的热量,A选项事实错误;当地气温较低,且低温有利于果蔬的有机质积累,所以当地果蔬品质优良,B选项符合题意;降水多会导致光照不足,降低果蔬品质,C选项逻辑错误;气压较低与果蔬品质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排除D。故选B。

【5题详解】本题考查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牦牛产生的粪便经过微生物的作用会转化成土壤有机质,进而为果蔬的生长提供养分,D正确;现代化的农业种植,机械化水平高,不再依赖牲畜的劳动,A错误;牲畜的粪便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矿物质是岩石风化形成的,B错误;现代化的果蔬种植不需要生物燃料,排除C。故选D。【6题详解】结合图文可知,当地建立的生态农业园包括了农业种植,工业加工,以及休闲旅游等服务业,实现了三大产业的融合,所以①正确。结合区域背景可知,当地气候高寒,多以畜牧业为主,果蔬种植少,当地牧民饮食结构中的果蔬比例较低。但随着现代化农业发展,果蔬产量提升,当地牧民更容易获得果蔬,从而改善了牧民饮食结构,所以②正确。现代化的农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增加收入的工作机会,当地牧民不再为了增收而多养殖牦牛,牦牛数量下降,当地草场的损耗随之下降,加之当地人工种植牧草,天然草场的损耗下降,所以③正确。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依靠机械化,而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农业生产的成本并没有降低,所以④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涉及农产品品质的影响因素,土壤的组成及影响因素,以及农业的区位和影响等知识,是对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察。水热适宜,光照充足,低温导致的生长周期长,以及昼夜温差大,都有利于农作物品质的提升。枯枝落叶、生物残体和动物粪便,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漏窗是用镂空图案填充的洞窗。有关描述漏窗的诗句,如“春塘雨歇曙莺啼,坊院深闲竹树西。静倚绿窗看漏水……”。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居民消费的升级,漏窗文化及文化创意产业迸发出新的活力。下图为漏窗景观和融合漏窗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古诗中描写的漏窗景色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

东北平原

B.

青藏高原

C.

塔里木盆地

D.

长江中下游平原8.

图中的手镯融合了漏窗文化元素的设计,有利于(

)①提升售后服务质量

②增加产品附加价值③提高手镯产品质量

④彰显中华文化自信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9.

近年来,漏窗文化及文化创意产业出现了由大城市向部分中、小城市扩散的现象,主要因为这些中、小城市(

)A.

网络技术发达

B.

交通条件改善C.

劳动力更丰富

D.

市场需求扩大【答案】7.D

8.C

9.D【解析】【7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当地的景观为“春塘雨歇曙莺啼,坊院深闲竹树西。静倚绿窗看漏水……”,表明该地春季降水充沛,符合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候特点,东北平原降水集中在7、8月份,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全年降水稀少,故D正确,ABC错误。本题应选D。【8题详解】手镯合了漏窗文化元素的设计,使得手镯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有利于增加产品附加价值,彰显中华含蓄内敛的文化,体现文化自信,②④正确。手镯合了漏窗文化元素的设计,与提升售后服务质量无关,不能提高手镯产品质量,①③错误。故选C。

【9题详解】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城市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漏窗文化及文化创意产业出现了由大城市向部分中、小城市扩散的现象与中、小城市市场需求扩大密切相关,D正确。相比于大城市,网络技术、交通条件和劳动力都不是中、小城市的优势,ABC均错误,故选D。【点睛】我国夏季雨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影响。雨带五月份北移到华南一带,形成华南春雨;六月份北移到江淮一带,形成江淮梅雨;雨带七、八月北移到我国华北、东北地区,此时江淮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形成“伏旱”天气;九月雨带开始南移。拥有4300多年历史的山西陶寺古观象台凝聚了我国先民的地理智慧。先民根据当地全年日出方位的变化修建该古观象台,其东边有连绵起伏的山峦,当日出阳光从夯土柱第7个缝隙入射到观测点时全球昼夜等长。下图为陶寺古观象台俯视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先民利用陶寺古观象台(

)A.

计算太阳高度,指示每天时刻

B.

感知四季变化,指导农事活动C.

测量昼夜长短,服务手工生产

D.

记录光阴流逝,告知一夜五更11.

当先民在观测点从夯土柱第7个缝隙看到日出时,太阳位于(

A.

正东

B.

东南

C.

东北

D.

正西【答案】10.B

11.A【解析】【10题详解】根据材料,先民根据当地全年日出方位的变化修建该古观象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同季节,太阳日出方位不同。因此,先民利用陶寺古观象台,从观测点通过土柱狭缝观测日出方位,从而确定季节、节气,以便安排农耕,B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知观象台具有计算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和计时的功能,ACD均错误,故选B。【11题详解】根据材料,当日出阳光从夯土柱第7个缝隙入射到观测点时全球昼夜等长。根据所学知识,全球昼夜等长时为春、秋分日,此时太阳日出正东。因此,当先民在观测点从夯土柱第7个缝隙看到日出时,太阳位于正东方位,A正确,BCD均错误,故选A。【点睛】日出日落方位。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偏北);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偏南)。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全球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反之则日渐偏南。赤道上日出日落方位的偏角=当时直射纬度。其余地区,纬度越高,偏角越大。极昼极夜地区偏角最大,为90°。极昼区(不包括极点)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日出、日落,日出即日落,日落即日出。而且都是正北(北半球)或正南(南半球)日出日落(即一天之内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候);极夜区,刚刚结束极夜的地方,其日出日落方位都是正南(北半球)或正北(南半球);南半球)日出日落(即一天之内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候);对于极点而言,太阳高度只有年变化而无日变化,所以不考虑日出、日落。研究人员在测量印度半岛奈策瓦迪河入海口附近盐度时发现,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盐度呈现明显差异,影响着河岸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下表中①②③代表研究区(下图)内O、P、Q三地,其数据为不同月份的盐度测量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地点1月3月10月ⓛ10.6‰29.9‰0.02‰②34.2‰35.7‰31.2‰③30.9‰34.1‰21.7‰

12.

O、P、Q三地依次为(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②③①

D.

③①②13.

O、P、Q三地10月盐度不同于1月和3月,主要是由于10月该区域(

)A.

气候干旱,蒸发强烈

B.

季风吹拂,海水倒灌C.

锋面多发,暴雨淋洗

D.

径流较大,淡水稀释14.

1月至3月,Q地附近(

)A.

航行的船只吃水变深

B.

淡水捕捞增产C.

沿岸地下水水质变差

D.

海水倒灌减少【答案】12.C

13.D

14.C【解析】

【12题详解】如图可知,Q为奈策瓦迪河内河,P为奈策瓦迪河河口处,O为印度洋外海,印度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10月为雨季,河流径流量大,海水无法倒灌,内河中盐度最低,故①为Q地;外海受河流影响小,盐度变化较小,②为O地;河口处3月旱季盐度较高,10月雨季盐度较低,故P为③地。综上,O、P、Q三地依次为②③①,C对,ABD错。故选C。【13题详解】O、P、Q三地10月盐度较低,原因是10月为当地雨季,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淡水稀释使盐度较低,D对;气候干旱,蒸发强烈会使盐度上升,A错;季风吹拂,海水倒灌会使盐度上升,B错;河水径流不仅受暴雨影响,而是整个流域淡水的汇集,暴雨对河流及海洋的盐度影响较小,C错。故选D。14题详解】由表可知,1月至3月,Q地附近盐度上升,航行的船只吃水应该变浅,A错;淡水捕捞受盐度上升影响,可能会减产,B错;沿岸地下水受到高盐度河水影响,水质变差,C对;河水水量减少,海水倒灌会增加,D错。故选C。【点睛】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海域轮廓、洋流等的影响。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根据我国某地区144年国家气象站实测的地温数据,我国某科研团队绘制了该地区0-320cm四季平均地温随深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乙代表(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16.

该地区(

)A.

土壤肥沃,季节冻土广布

B.

淋溶强烈,植被高大浓密C.

植被稀少,沙尘天气多发

D.

常年低温,土壤有机质少【答案】15.A

16.A【解析】【15题详解】地表温度的季节特征应该与气温一致,读图可知,甲是地表温度最低的冬季,D错误;丁是地表温度最高的夏季,B错误;图中乙曲线在0~70cm随深度减小而升温,说明是气温回升的春季,A正确;丙为秋季,C错误;故选A。【16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地区冬冷夏热,冬季地表平均温度接近-10℃,夏季地表温度在25℃左右,说明冬季寒冷、漫长,为我国的东北地区,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季节冻土广布,A正确;高温多雨的地方淋溶强烈,该地是我国东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适中,淋溶不强烈,B错误;我国东北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C错误;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壤有机质多,且东北地区不是全年低温,D错误。故选A。【点睛】地表温度的季节特征应该与气温一致,东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适中、冬季寒冷漫长,土壤为肥沃的黑土,植被覆盖率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非洲萨赫勒地区M地利用荒漠化治理的中国经验建设起“绿色长城”,形成了治沙与治穷相结合、生态和经济相融合的农耕系统。该地年降水量约600mm,年蒸发量约2200mm。人们在贫瘠的土壤上,在仅保留天然杂草种子的状况下休耕,休耕防护带每年移动约5米,创造性地建设了“移动休耕防护带”。与来自其它国家的荒漠化治理方式相比,其更容易被当地人采纳。下图示意萨赫勒地区位置和M地不同时间农耕系统剖面。

(1)说出休耕防护带的移动方向和判断依据。(2)与休耕前相比,说出休耕带农作物单产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3)说明该农耕系统更容易被当地人采纳的社会经济原因。【答案】17.向东北方向移动;当地盛行风向为东北信风,移动休耕防护带逐渐向上风向移动,故向东北方向移动。

18.单产增加。因为休耕防护带可以消减干季风力,减少土壤侵蚀;在雨季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增加土壤含水量;保护区域自然种子多样性,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利用休耕增加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所以单产增加。

19.无需增加额外资金,减少投入;

不需要增加劳动量,节省人力资源;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解析】【分析】本题以非洲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治理为材料,涉及耕作方式、荒漠化的治理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由材料可以知道,休耕防护带每年移动5米;从图中可以看出,休耕防护带的移动方向与盛行风的风向一致,图中的萨赫勒地区盛行风的风向为东北风,移动休耕防护带逐渐向上风向移动,故向东北方向移动。

【小问2详解】单产明显增加。因为休耕防护带在干季可以消减风力,减少风力侵蚀能力,从而减少土壤侵蚀;休耕防护带在雨季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增加土壤含水量,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更好的水分条件;休耕防护带还可以保护区域自然种子多样性,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减少自然灾害的产生;休耕期间,土壤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和恢复,土壤增加了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所以单产增加。【小问3详解】移动休耕防护带方式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和设备,无需增加额外资金,减少投入;

该方式仅保留天然杂草种子的状况下休耕,不需要增加劳动量,节省人力资源;通过第二问可以知道,该方式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从而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参与治沙与治穷,当地人能够获得经济收益,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平流雾指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形成的雾,是沿海地区常见的气象灾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已基本实现了“雾航不误航”,保障了社会经济平稳运行。2019年4月7日-8日,台湾海峡盛行近5级的西南风,北部有平流雾分布(下图)。8日6时后平流雾逐渐消散。

(1)简述此次台湾海峡北部平流雾的形成机理。(2)推测此次平流雾在6时后逐渐消散的原因。(3)在此次平流雾发生期间,对举地理信息技术在保障“雾航不误航”中的应用。【答案】18.西南风携带暖湿气流持续向东北方向输送;台湾海峡北部海水温度较低;暖湿的空气接触到较冷的水面,温度下降,水汽凝结成雾。

19.6时后太阳辐射增强,海面温度升高,不利于水汽凝结;阳光照射使雾滴蒸发;西南风减弱,暖湿气流不再持续输送。

20.利用RS技术实时接收卫星图像,监测雾区的分布、范围和动态变化;利用GIS建立预警系统;利用GNSS在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为船舶提供导航。【解析】【分析】本题以平流雾的图文材料创设情境,涉及平流雾的形成机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平流雾的形成通常需要暖湿空气、较冷的下垫面(如海洋表面)以及适当的风向和风速。由材料可知,此时台湾海峡盛行近5级的西南风,可以向台湾海峡北部持续输送暖湿空气;当暖湿空气流经台湾海峡北部相对较冷的海面时,由于海面温度低于暖湿空气的温度,导致暖湿空气在接近海面时迅速冷却。

【小问2详解】可从水汽、冷下垫面升温等角度展开分析。6点后太阳辐射增强,海面开始吸收太阳辐射而升温,暖化了原本冷的下垫面,减小了暖湿空气与下垫面之间的温差,不利于水汽凝结成雾;太阳辐射增强,阳光照射有助于雾滴蒸发,从而减少雾层的厚度早晨风向或风速可能发生改变,导致暖湿气流不再持续输送。【小问3详解】地理信息技术包括RS(遥感技术)、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等。通过RS实时接收卫星图像,监测雾区的分布、范围和动态变化,为船舶提供航行预警信息;通过GNSS为轮船提供定位和导航服务,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也能辅助船舶维持安全航线;通过分析气象数据,GIS可以帮助建立预警系统,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平流雾,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