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学案【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三个子目:第一子目是“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第二子目是“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与剧变”,第三子目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这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首先讲述苏联在取得二战胜利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就和问题,所进行的改革以及苏联解体的过程;然后叙述东欧国家在苏联帮助却影响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成就与问题,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最终发生制度剧变的基本情况;最后概括讲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这样的逻辑关系,能够给学生唯物史观教育,坚定学生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第一子目既是本课重点,也是难点。教科书以时间先后为序,概述了二战后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4位领导人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改革的最终失败与苏联解体的情况。第二子目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总体说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与改革,以及最终剧变的情况。第三子目简要说明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情况。【学习目标】⑴唯物史观从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等角度,一分为二地看待苏联与东欧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的原因及经验教训、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其成就的表现。⑵时空观念从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的角度,了解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苏联的改革、发展与解体,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培养学生从宏观角度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⑶史料实证创设情境材料,阅读其中隐含的信息,了解二战后初期苏联发展的成就、存在的问题,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评价,等等,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⑷历史解释通过图表归纳法、图片展示法、思维导图法,分析和归纳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东欧剧变的表现、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的表现,培养学生从宏观及微观角度深入理解知识点的能力。⑸家国情怀通过苏东改革与中国改革的对比、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表现的讲述与对比,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感情,从而坚定他们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家国情怀。【重难点】1.二战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与问题、改革的曲折与剧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意义。【知识梳理】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本节依次介绍了二战后苏联三位领导人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其中前两次改革都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结果都失败了;而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结果导致了苏联解体。1.发展(改革的背景):(1)成就: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2)问题(不足):依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落后,粮食短缺问题突出。2.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1)内容: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推广种植玉米,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2)评价: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推进了农业的发展。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但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3)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引起了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政治混乱。有学者说: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3.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年)(1)内容: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等。(2)评价:只是对传统体制的某种修补,效果有限。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4.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年)(1)概况:从经济改革开始,以政治改革为重点,导致国内局势失控,苏联解体。(2)大致线索:戈尔巴乔夫改革——实行多党制——立陶宛率先独立(1990年3月)——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对苏联三次改革的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易错点拨】1.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仅仅是对苏联模式的局部调整,是在苏联模式框架下的“小修小补”。2.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加速了苏联解体。

5.苏联模式及改革给中国的启示:要坚持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要不断提高的人民的生活水平,要调动企业经营的积极性等。

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1.概念:特指战后在中欧和南欧建立的除苏联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个政治地理概念。东欧八国记忆口诀:波匈捷保罗,南斯阿尔德。2.建设:“二战”后,东欧各国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重失调。3.改革

(1)南斯拉夫最早进行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2)东欧其他国家的改革,曾取得显著成就,如波兰、匈牙利和民主德国。但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4.剧变1989—1992年(1)实质:东欧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急剧变化。(2)表现:波兰第一个发生剧变,民主德国并入了联邦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南斯拉夫解体。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政治经济体制的日益僵化(苏联模式的影响),国内改革的失败,西方国家长期的“和平演变”政策。【易错点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1978年底,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中国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是说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意味着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在发展。【易错点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还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因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确立。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起来,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合作探究】苏联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材料苏联的制度模式有诸多弊端,但这些弊端与苏联解体没有直接关系。要说有,也只是间接关系。这些弊端使苏联不得不改革,苏联却在改革中丧失了存在。不过,葬送苏联的不是苏联制度模式,也不是改革,而是改革中的错误。改革在方向上是正确的,但方向正确不意味着政策和策略的正确,也不意味着改革一定成功。反过来说,改革失败说明一定存在严重问题,但不一定表明改革是错误的。——摘编自赵华胜《苏联解体的浅层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联改革和苏联解体之间关系的认识。答案认识:材料认为苏联的解体不是因为推行改革,而是因为改革的政策和策略失当。斯大林去世后,苏联的几任领导人都坚持改革基本方向并取得一定成效。如赫鲁晓夫改革采取权力下放,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勃列日涅夫改革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和农场的自主权。戈尔巴乔夫改革从根本上触动了经济体制,打破单一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改革政策和策略失当,如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方面的激进措施、勃列日涅夫改革过于偏重国防军事领域和戈尔巴乔夫在政治方面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等。社会局面逐渐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教训惨痛。【板书设计】【随堂小测】1.下面为苏联农业生产方面的统计数据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出()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B.农业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得到缓解D.赫鲁晓夫改革推动农业发展【答案】D【解析】从示意图中可看出,1964年与1953年相比,苏联拖拉机、谷物收割机、卡车及对农庄长期贷款等数据有较大增长,表明这一时期苏联农业有所发展,这应归功于当时赫鲁晓夫的改革,故选D项;新经济政策推行于20世纪20年代,与示意图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B、C两项在题干与示意图中均没有体现,故排除。2.下面是1965—1979年间苏联集体农庄庄员家庭收支构成表(%)。下列对苏联经济解释合理的是()年份1965年1970年1975年1979年家庭总收入100.0100.0100.0100.0来自集体农庄的收入39.640.043.743.4个人副业收入36.531.925.426.9家庭总支出100.0100.0100.0100.0购买食物、衣物、纺织品、靴鞋58.956.152.851.3用于社会文化与生活服务14.015.016.814.5A.庄员生活总体水平较低B.集体农庄的收入总量稳步上升C.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D.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苏联集体农庄庄员家庭收支中购买食物、衣物等的支出占消费总支出较高,社会文化与生活服务支出占比较低,这说明庄员生活总体水平较低,故A项正确。3.1989年起,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美国《时代》周刊曾用几个“10”概括了东欧五国的事态:波兰变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个小时。材料表明()A.东欧剧变发生时间短速度快B.东欧剧变是这些国家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总爆发C.戈尔巴乔夫改革放弃了对东欧社会主义政权的支持D.东欧剧变是在西方策划下产生的连锁反应【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波兰变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个小时”,可以看出东欧剧变发展迅速,体现了东欧国家各种矛盾长期积累引发东欧剧变,B项正确;A项是东欧剧变发生时的现象,并非根源,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未反映出西方势力的策划,排除D项。4.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广告称宁江机床厂既可以供应机床,又可以按用户需求加工零件,还可以承接短期培训。据此可知,这一广告()A.反映出国企改革进程的开始B.消除了工业发展地缘限制C.表明单一所有制结构已被突破D.突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桎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广告称宁江机床厂既可以供应机床,又可以按用户需求加工零件,还可以承接短期培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宁江机床厂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销售,体现了对传统经济体制的突破,故【答案】为D项。5.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空前的挫折,但中国却走上了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根本原因是()A.中国制定了恰当的民族政策B.中国较早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D.中国经济增长及国力不断提高【答案】C【解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于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也深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走上了一条健康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故C项正确。6.到了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镰刀斧锤星旗”悄然落下,而代之以“白蓝红三色旗”,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如下图所示,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组同学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来说,其最大的历史价值在于红底黄镰刀斧锤星白蓝红三色A.明确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的史实B.认识到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