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和天空》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树和天空》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树和天空》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树和天空》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高二下《树和天空》教学设计及评析【教学设想】“本色阅读”,注重学生阅读“初体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真诚”阅读和深度学习的起点。教师不给学生学案、不展示学习目标任务、不介绍作者或文本,让其凭借自己的能力自主阅读文本。目的是让他们生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和产生属于自己的问题,不被老师“牵”着走。学生会对这些“私己”的问题更加负责,在进一步学习中不断自觉寻求答案。这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学生由自我“此在”的有限世界,进入诗文本世界,借助适时补充的资料,了解文本外的世界,掌握阅读现代诗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1.解读关键词句,感受诗歌的内容与情感。2.深入分析意象,理解诗歌的意蕴与特色。3.提升阅读品质,掌握深读现代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解读关键词句,感受诗歌的内容与情感。2.深入分析意象,理解诗歌的意蕴与特色。3.提升阅读品质,掌握深读现代诗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喜欢诗歌,但又怕读现代诗,感觉“读不懂”。海德格尔把诗视为最高的艺术,也可知读懂确实不易。其实现代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借助阅读和生活经验,再掌握一些现代诗的“语码”和阅读方法,就不难读懂了。今天学习一首特别的外国诗——《树和天空》,我们来学习如何读懂它。二、初读感受——我(学生)的世界同学们一定要认真自主地阅读(可勾画批注),然后谈谈你的阅读初体验。预设:(一)基本读懂的层面(归类小结)。意象——树、晴朗的夜晚、绽开的雪花,基本是积极意象。内容——树的走动应是人的走动。一棵树在雨中汲取生命,在夜晚挺拔地静闪。语言——新奇、简练、深刻。意境——“朦胧”、静谧。情感——赞美树积极向上、坚强乐观;热爱自然。手法——拟人、比喻、象征。题目——应该是条件共存关系,指人与自然和谐。(学生基本上是借助古诗鉴赏经验来解读现代诗。)(二)不太确定的层面。意象——写黑鹂、雪花有什么作用?内容——诗的前后内容有怎样的联系?语言——如何理解“倾洒的灰色”、树等待“瞬息”?意蕴——诗还有哪些丰富的意蕴?手法——直接写雨中树不走动可以吗?题目——有什么深意?主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特色——学生不易谈及本诗独特的视角。(这个视角对理解本诗内涵及诗人文学观有重要意义。)三、文本细读——诗(文本)的世界(说明:教师不必急于解决学生某个具体问题,当在“系统”层面把关键问题解决了,有些小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关键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深读文本。这需要教师相机引导。)(一)聚焦意象。读诗离不开解意象,现代诗意象往往与手法、视角综合在一起,并且现代诗“私设意象”与古诗“公共意象”不同,它被诗人赋予了独特意义。而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又以意象新奇著称,著名诗人布罗茨基曾说:“我曾‘偷’过他的意象。”特朗斯特罗姆获诺贝尔奖的颁奖词说:“通过凝练、透彻的意象,给予我们通往现实的崭新途径。”那么,本诗的意象会带我们通往怎样的现实呢?下面深入研读文本,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1.树。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树”。(1)一棵“走动”“有急事”“汲取雨中的生命”的树。示例:从中不能只读出拟人手法、视角独特、意象新奇,还要读出诗人赋予树自觉意识与主动追求行为背后的主体地位。明确:“走动”与“有急事”构成现实社会的一组因果关系,一棵树多么像社会的普通一员,有了自觉的意识和行为。“汲取雨中的生命”,明写“显”,实写“隐”,写根在地下汲取雨水。于是天空之下可见的树与大地之下不见的根就综合成完整的树的形象——努力向上生长、向下延伸,这就是生命精神啊!(2)“一棵”“走过我们”的树。试比较“一棵树匆匆走过我们身边”和“一棵树匆匆走过”,表达效果一样吗?示例:不一样。有人说“我们”仅仅是目睹了自然生命律动的一个记录员,对此我是怀疑的。树“走过我们身边”,是诗人把树主动拉到我们面前,让树和“我们”建立一种平等关系,从下文“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那瞬息”,也可以看出诗人提倡与“树”(自然)建立平等关系的愿望。强调“一棵”,就像是我们的一个朋友或同事。进一步说,这还反映出诗人“大地伦理”的情怀。诗人把“我们”征服者的角色改造成大地共同体的普通成员。海德格尔说:“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我们都是些植物,我们这些植物必须扎根于大地,以便向上生长、在天空中开花结果。”[1]于是,诗人的情感、情怀和思想就彰显出来了。综合来看,“一棵”突出树的主体地位,“走过我们”体现树与人的平等关系。(3)“匆忙”“静闪”“等待那瞬息”的树。诗人为什么多次强调时间短促匆忙?提示:要注意在一首具有“自证”系统的诗中,意象及内容前后照应、互证,都指向主题。PPT:◎特朗斯特罗姆说:“诗是积极的沉思。它唤醒人,而不是催人入睡。”[2]◎海德格尔说:“诗的本性是真理的建立。”[3]明确:时间长短是相对的。“在晴朗的夜晚挺拔地静闪”,也许是一个夜晚,也许是树的一生。诗人不过是想唤醒人们的时间意识、宇宙意识、生命意识,让我们不得不进入对人生意义的哲思中。2.天空。庞德认为,意象是“在一瞬间表新出来的理性和感性的复合体”,那么“天空”是一个怎样的“复合体”呢?明确:(1)诗中“天空”既“倾洒灰色”又闪耀烛照树(万物)的星光,既普降雨露又绽开雪花,它是树和我们的生存环境,既提供雨的物质给养,又给予雪花的砥砺和星光的指引。它漫天星光并与“现实”拉开距离,有了对世俗生活诗意的提醒与呈现,又有了对人们追求理想和憧憬未来的隐喻。(2)天空是空间,有开阔、无限与永恒之义,又与“雨”“雪”转化的时间相对。因此,高处的天空代表自然、人类向上的精神追求、永恒的空阔……它有着丰富的内涵,能给我们以审美享受和理性思考。3.雪花。诗中雪花有哪些内涵呢?明确:(1)雪花是冬天的使者,意味着严寒,但又能衬托所依着的事物(树)坚强乐观的精神。雪花洁白素雅,象征着超越世俗功利的澄澈纯粹的美好境界,因此诗中树木正等待着迎接雪花,体现了一种可贵的“澡雪精神”。(2)雪花在空中时间短暂,但也要“绽开”,这是一种生活态度,彰显生命的尊严。(3)雪花在空中绽开,给人一种漫天飞雪的浪漫诗意,又引人联想“树”开花结果,这也是树“汲取雨中的生命”的结果。这种想象与文本前后互证,凸显了诗歌语言的张力和构思的巧妙。(4)与前文的雨形成呼应,它既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也表明了树木生长环境的变化。雨和雪都对树有所“观照”,但又有所不同,若前文是滋养生命,那后文则是烛照精神。从实质上看雨雪又是一物两态,都来自“天空”。诗歌是“自证”的有机体,要注意整体理解。4.小结。诗人是“像打磨钻石一样写诗的人”,借助独特意象,“让细节放大,变成特写。飞逝的瞬息在那里获得旺盛的生命力,并散发‘意义’,展露出一个全新的世界:远变成近,历史变成现在,表面变成深处”[4]。他把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运用得非常成功。(二)意境与主题(文本的诗意世界)。诗人完成了对天空、树木的“塑造”,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安静和谐理想化的诗意境界。天空广袤包容,树木自为自强,黑鹂在果园安居,雨雪泽物,于是“我们”也澄明、自足、生动起来,“充满劳绩而诗意地栖居”。恰如译者李笠所言,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总是通过精确的描写,让读者进入一个诗的境界”[5]。那么,我们如何深入理解本诗的意境呢?提示:除了雨天的朦胧和“雪花”星光的浪漫,还要注意“静闪”之“静”。不能止于“动静结合”的标签化理解。明确:此处的“静”不仅指行为的静止,更指心灵和精神澄澈、丰盈与安适的“静”,也可理解为自然和谐。(三)题目与主题。理解“树与天空”的关系。明确:“树与天空”,既代表着万物和自然的关系,又代表着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无论哪种,都应是和谐共生的健康关系。四、阅读自我评价——文本外的世界(参考量标)(一)对于一首诗,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呢?明确:诗人请志、语言特点、“作者死了”与多元解读。(二)我们前面对诗歌的解读是否正确呢?提示:特朗斯特罗姆说:“诗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精神生活,揭示神秘。”(PPT呈现特朗斯特罗姆简介,略。)明确:我们的解读是符合其说法的。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不符合作者的说法也未必错误。一方面因为文学是超越语言的,故有“言不尽意”之说,形象化的文学语言以及比喻、象征修辞的运用,只是通往目的的途径。因此可以根据自己对语言敏感的倾向性进行多元解读。另一方面,接受美学中“作者死了”一说,让文本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