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T29-218-2013天津市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管理技术规程_第1页
DB-T29-218-2013天津市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管理技术规程_第2页
DB-T29-218-2013天津市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管理技术规程_第3页
DB-T29-218-2013天津市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管理技术规程_第4页
DB-T29-218-2013天津市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管理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年11月确认继续有效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天津市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管理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formationmanagemDB/T29-218-2013J12417-2013主编单位:天津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信息中心天津大学批准部门: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文件津建科[2013]522号各有关单位:为了统一我市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管理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地下建(构)筑物信息,天津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信息中心、天津大学等单位按照我委《关于下达2011年度天津市建设系统第一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建科[2011]997号)的文件要求,编制完成了《天津市地下建市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管理技术规程》(DB/T29-218-2013)为我各相关单位要认真执行本规程,实施过程中如有不明之处及修改意见请及时反馈给天津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信息中心、天津大本规程由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负责管理。本规程由天津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信息中心、天津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由天津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负责征订和发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翻印和复制。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根据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下达2011年度天津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整理与更新;8.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与维护。本规程由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负责管理,由天津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信息中心、天津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将意见函寄天津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本规程主编单位:天津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信息中心天津大学天津市测绘院天津市勘察院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刘荣夏吉祥郑刚刘畅范桂芳刘茂国黄恩兴廉光伟尹志永刘光媛王俊清杨志刚朱能发梅永达李志明吴瑕梁颖窦世文范丙泽胡安乾刘志鹏周玉明孔卫建顾晓鲁李威宁培雄黄民德 1 23基本规定 44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管理系统数 5 54.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6 84.4其他相关数据 9 6地下建(构)筑物信息数据采集及检验 6.2现状探查 6.4电子文件要求 6.5数据成果的检验 7地下建(构)筑物信息数据整理与更新 7.2数据整理 8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与维护 8.2系统体系结构 8.4系统软硬件与网络 8.6权限管理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 1 2 4 5 5 6 8 9 筑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数据整理更新工作,及时、准确地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地下建(构)筑物信息,推进天津市地下建(构)筑物信息资源共享和数字城市建设,适应天津市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器,并满足本规程的精度要求。信息管理系统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1地下空间是指天津市城市规划控制开发利用的地表以下空间。建造在地表(水面)以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包括地下建通过探查、测量、调查或其他途径获得的并经过处理成为对管理有意义的有关地下建(构)筑物的数据与资料。在计算机软件、硬件、数据库和网络的支持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对地下建(构)筑物的空间和属性信息进行输入、编辑、用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分布特征等方面信息的数据。描述实体质量和数量等特征的数据。2接围合而成的空间体系。直接与地基接触用于传递荷载的结构物的下部扩展部分。地下结构或基坑施工时进行围护所设置的基坑支护结构、止水帷幕。利用目的物与周边介质的物理性质差异,运用适当的地球物理原理和相应的仪器设备,通过分析研究观测到的物理场,探查地下33基本规定置和属性信息的采集、处理、建库、更新维护及应用服务全过程的技术管理。地下主体、基础、围护结构的空间位置、用途、建设时间和权属等信息,并编制数据库和编绘地下建(构)筑物图纸,包括平面图、剖面3.0.4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管理系统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90年天津市任意直角坐标系(以下简称“天津地方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72年天津市大沽高程系,高程成果应注明施测年代。据处理手段和系统研发技术等方面应具有先进性。3.0.6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的软硬件安全防护措施,应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标准。3.0.7地下建(构)筑物信息涉及保密的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规定。4息数据和地下建(构)筑物数据,还可包括业务管理等其他相关数据数据内容数据类别具体数据内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形要素数据数字线划图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数字栅格图数据地理数据行政区划道路铁路水系居民地基础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元数据5数据内容数据类别具体数据内容围护结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元数据地下主体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元数据井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元数据其他相关数据业务数据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元数据3应对变化信息适时进行数据更新,保持数据的现势性。4.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4.2.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应描述自然地理要素和人工结构物、设施空间及属性特征,包括地形要素数据及地理数据等。其中地形要素数据由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或数字栅格图等形式来表达。64.2.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质量通过数据的基本要求、几何精度、图形或影像质量、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完整性和现势性等质量元素来描述。4.2.3数字线划图DigitalLi的主要表达形式,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可视要求选用;2DLG数据所表达的城市地形要素应包括房屋、垣栅、工矿建3DLG数据的平面精度、高程精度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4DLG数据的图形表示应符合《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规定。面规则格网点、特征点数据及边界线数据组成。对于不规则三角网点数据,应通过插值处理生成规则的格网点数据。对于表征地面特征的关键部位应辅以特征点数据。像数据、地理定位信息和相应的元数据组成,应符合下列要求:1DOM数据中地面明显地物点的平面位置精度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CJJ8对同比例尺地形图上明显地物点平面位置精度的要求;7地图经扫描、处理获得或由数字线划图(DLG)转换生成。DRG数据的比例尺应与DLG相对应。DRG数据应符合下列要求:2DRG数据的几何精度要求应与原地形图或DLG数据一致。1行政区划的几何数据应为封闭的多边形,并应按行政区划2道路的几何数据应包括道路中心线、边线数据、路桩数据等,并应由路段、弧段和交点的信息来描述;属性数据应包括路名、3以多边形特征表达的相关数据,几何数据应封闭,属性数据4以线特征表达的相关数据,几何数据应连续,属性数据应正5数据的几何精度应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附属设施的基础、主体、围护结构及井的空间位置和形状信息。具体包括建(构)筑物各部位的轮廓和结构的尺寸、高程、半径等数据8况等。人防工程属性数据还可包括独立的人防工程范围、地下室中部分兼具人防工程的范围、人防等级、防护要求、防护措施、消防防火分区等。1属性应符合下列要求:1)数据的分层及要素的分类应正确;2)要素的属性项及属性值应完整、正确。2逻辑一致性应符合下列要求:1)面状要素应闭合;2)结点匹配应准确;3)要素应具有唯一性,几何类型和空间关系应正确。3完整性应符合下列要求:1)要素应符合规定的取舍要求;2)要素的几何描述应完整。4.4.1其他相关数据是指在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数据。其中,业务管理数据是地下建(构)筑物信息业务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包括内业审核结果、外业检查结果等。4.4.2其他相关数据应符合下列要求:1以面特征表达的数据,几何数据应封闭,属性数据分类应正92以线特征表达的数据,几何数据应连续,对于具有分区性质的线特征,应在属性数据中予以正确描述;3要素的属性项及属性值应完整、正确;4要素应具有唯一性,几何类型和空间关系应正确。4.4.3其他相关数据精度宜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筑物数据库。缩放。断面图、特征截面图、平面示意图。平面图应包括总平面图、分层平面图、围护结构及基础总平面图等。A。地形图层执行天津市地形图标准。地下建(构)筑物图层可按照实际需要进行扩充。5.2.4竣工总平面图中应标注建筑间距和四至、地下建筑层数、室内外地坪高程。地下建(构)筑物的外轮廓,应至少注明两个以上的拐点坐标或中心坐标及半径。5.2.5分层平面图应如实反映建筑每层平面布置情况,应具有轮用用途、地下空间之间的连通要求等控制要素和内容。分层平面图5.2.6剖面图应反映地下建(构)筑物结构的立面情况。应注明±铁轨高程等。的三维点及线。2010)第3.1.3条规定的要求。图面应符合以下要求:1图名命名规则:宜采用“工程项目名称+图面内容类别”命基本要素。图层为TK(黑色cad颜色7),图廓要素所有汉字注记2000。关联附属建筑的,附属建筑应单独绘制建筑平面图,带状图上反映附属建筑外轮廓。5.2.12采用带状图形式的总平面图应反映线路特征线以及特征的地物地貌等要素。竣工总平面图宜绘制基础及围护结构边线。5.2.13带状图所有图纸图廓双线间距1cm,图廓左侧工程名称位置处间距3cm。带状图纸宽度不小于30cm,长度不大于100cm。5.2.14带状图图廓整饰按照《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技术规5.3.1地下建(构)筑物数据基本结构包括基础平面数据结构表、围护平面数据结构表、地下主体平面数据结构总表、线型数据结构序号字段名称字段内容类型宽度精度单位1测量内容文本2亚级类别文本3工程编号文本4项目总编号文本5许可证编号文本6结构类型文本序号字段名称字段内容类型宽度精度单位7数字82m8层高数字82m9顶面高程数字82m材质文本桩长数字82m设计单位文本施工单位文本施工完成时间8数据类型文本精度级别文本相关链接文本备注文本序号字段名称字段内容类型宽度精度单位1测量内容文本2亚级类别文本3工程编号文本4项目总编号文本5许可证编号文本6结构类型文本7数字82m8层高数字82m9顶面高程数字82m序号字段名称字段内容类型宽度精度单位材质文本设计单位文本施工单位文本施工完成时间8数据类型文本精度级别文本相关链接文本备注文本序号字段名称字段内容类型宽度精度单位1项目总编号文本2许可证编号文本3工程编号文本4项目名称文本5测量内容文本6亚级类别文本7结构类型文本8建筑层数数字819数字82m层高数字82m顶面高程数字82m底面高程数字82m材质文本8序号字段名称字段内容类型宽度精度单位规格文本8桩长数字82m截面编码数字6层顶厚度数字82m台阶数数字8数据类型文本精度级别文本建筑面积数字82川用地面积数字82川建设单位文本规划权属单位文本设计单位文本施工单位文本测量单位文本建筑名称文本规划用地性质文本规划用途文本核发合格证时间8施工完成时间8机动车泊位数字非机动车停车面积数字服务能力文本相关链接文本序号字段名称字段内容类型宽度精度单位竣工时间8合格证编号文本备注文本序号字段名称字段内容类型宽度精度单位1测量内容文本2亚级类别文本3工程编号文本4项目总编号文本5许可证编号文本6用地面积数字27数据类型文本8精度级别文本9规划权属单位文本规划用地性质文本建设单位文本设计单位文本施工单位文本测量单位文本建筑名称文本竣工时间8特征截面编码数字6服务能力文本相关链接文本备注文本序号字段名称字段内容类型宽度精度单位1测量内容文本2亚级类别文本3工程编号文本4项目总编号文本5许可证编号文本6项目名称文本7结构类型文本8数字82m9规格文本8m数据类型文本精度级别文本建设单位文本设计单位文本施工单位文本测量单位文本竣工时间8服务能力文本相关链接文本备注文本序号字段内容类型宽度精度单位1项目总编号文本2许可证编号文本序号字段内容类型宽度精度单位3工程编号文本4高程年代文本5操作员文本6检查员文本7作业时间88委托单位文本5.3.2图形属性信息以实体为单位进行填写。5.3.3地下室等采用面状数据的测量内容包括建筑、基础及围护、5.3.4面状数据弧线部分不应以拟合方式作图。地下通道、人防等工程可采用中心线或底面中线。5.3.6特征线应与特征截面一一对应,当特征截面发生变化时,应使用新特征线记录。5.3.8数据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展,竣工数据结构不宜减少。1标识信息:数据集的名称、版本、概要说明及发布或更新日期等;4数据质量信息:数据集质量、精度的定性和定量的概括说物元数据。5.4.3对地下建(构)筑物元数据操作应包括输入、编辑与维护管准确性和完整性。各类地下建(构)筑物的空间位置及其属性进行采集和表达。6.1.3地下空间平面控制网宜由两个等级组成,首级平面控制网为不低于二级导线网,二级卫星定位控制网,加密控制网为二级及其以下等级控制网。各等级平面控制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0.05m。6.1.4地下空间高程控制网应采用不低于国家四等水准高程控制网。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和卫星定位高程测量可代替四等水准测量。水准网中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6.1.5地下建(构)筑物竣工测量应在阶段工程完工后且在下一工序开始前,跟踪采集各阶段需要测量的特征点空间坐标。1采用暗挖方式施工的,应当同步进行监测;2采用明挖方式施工的,应当在覆土前完成竣工测绘。在地下建(构)筑物施工至围护结构、基础、地下主体各层工序的下一工序开工前及时测量其空间位置。6.1.7地下建(构)筑物竣工测量的主要特征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次要特征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7cm,特征间距中误差不应大于10cm;困难地区特征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和特征点间距中误差不应大于10cm。高程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15cm。6.1.8可以进入的现状地下建(构)筑物应利用测量手段获取其内部各特征点空间坐标,对无法进入的现状地下建(构)筑物可以采用物探、钻探或坑探技术探测其空间位置。6.1.9地下建(构)筑物探测精度按照《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物探测安全保护规定要求进行。筑物桩基、地下储油罐、其它地下隐蔽工程等地下建(构)筑物应进行探查。资料及现状调绘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和物探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6.2.4使用的探测仪器设备应符合《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7中的有关规定,使用的其他测量设备,其检校及观测值的改正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有关强制性条款的规定。托已有信息查询与现状调绘,现场踏勘,仪器检验及方法试验,编写技术设计书,测量放线,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资料解释与现状图6.2.6探测人员在探测前应收集资料和现场踏勘,研究探查任务、工作计划和资料的解释成果,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收集资料:应收集和整理测区范围内已有的岩土工程、水文2现场踏勘:应现场了解工作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情况,核实已收集资料的可利用程度等。6.2.7技术设计书应在选定合理的探测方法和进行必要的方法试验的基础上编写。技术设计书宜包括下列内容:2测区的地质资料分析、环境条件及相关的地球物理特征,地3方法选择及依据,技术要求,工作方法有效性分析,现场工作的布置及工作量估算;4与地质、测量等其他专业的配合;6施工组织及工作进度计划;7作业质量保证措施;8拟提交的成果资料;9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0探测工作布置图。1正式工作前应通过方法试验,正确选用有效的工作方法;2实际工作中应从简单到复杂、已知到未知;复杂工作条件下或重点工程,宜采用多种物探方法综合探测;3探测工作应充分利用已知的探测、勘察、设计等资料。6.2.9进行地下建(构)筑物探测时推荐使用高密度电阻率法、甚低频电磁法、地面高精度磁法、电磁剖面法、探地雷达、高分辨率地震映像法、反射波法、井间层析成像等物探方法。各种方法的使用6.2.10地下建(构)筑物探测宜采用多种物探方法组合的综合物探技术。6.2.11应采用和推广经实践检验有效的探测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6.2.12选用物探方法应具备以下条件:1被探测的地下建(构)筑物与其周围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物性差异;2被探测的地下建(构)筑物所产生的异常场有足够的强度,能在地面上用仪器观测到;3能从干扰背景中清楚地分辨出被查地下建(构)筑物所产生的异常。物探方法的选定,还应根据探测对象、探测任务、当地地球物理条件,并经过方法试验确定。6.2.13探测设备及其附件应满足性能稳定、结构合理、构件牢固6.2.14探测工作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布置测网时,应根据探测工作需要和岩土工程条件等进行,测网密度应保证异常的连续、完整和便于追踪;2布设测线时,测线方向宜避开地形及其他干扰的影响,应垂直于或大角度相交于探查对象或已知异常的走向,测线长度应保证异常的完整和具有足够的异常背景;3探测范围有已知点时,测线应通过或靠近已知点布设;4点测时,测点布置位置、数量应满足资料解释对比的需要。其他重要的点位,应进行位置测量及高程测量。测量工作应根据需要提供所探查点的点距、坐标和高程,并将测点展绘到规定比例尺地形图。6.2.16探测资料解释应在分析各项物性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资料,按照从已知到未知,先易后难、点面结合、定性指导定量的原则进行。探测结果应采取相应的探查手段验证或核实探测结果。1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导线测量、卫星定位测量等方法,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2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CJJ8及《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的相关规定。1图根点宜在等级控制点下加密,且至少能与另一个图根点互相通视。2图根导线布设方法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先布设地上导线,然后再布设地下导线进行附合;也可布设导线自地上经由地下再地上附合于等级导线上。由等级导线起始附合次数不应大于3次,其中包括地下导线可同级附合一次。布设的地下导线网形复杂或超长过多时,应组成结点网进行平差计算。通过竖井(测量时机所限)用几何方法或陀螺经纬仪进行地下导线的定向。当有两个出入口时,应布设附合导线;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竖井的,若采用几何定向,应用两井定向的方法布设成无定向导线。小面积测量且附近仅有一个出入口的,可布设支导线;若仅有一个竖井,几何定向应采用一井定向的方法。4地上图根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3.2-1的要求。比例尺附合导线长度 平均边长导线相对闭合差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⅓)测距仪器类型方法与测回数1≤±40\n单程观测15地下图根导线用DJ6级仪器观测一测回,方位角闭合差不应大于±90″\n为测站数;附合导线长度不应大于300m;坐标相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1000;导线超长时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0.3m。在等级控制点或一次附合图根点上,采用极坐标法加密时测量的技表6.3.2-2极坐标法加密时测量的技术指标项目仪器类型方法测回数最大边长固定角不符值(⅓)测距单程观测1-测角方向法、联测二个已知方向1-≤±40注:1边长不宜超过定向边长的三倍;2采用双极坐标测量时,每测站只联测一个已知方向,测角、测距均为一测6因地形限制图根导线无法附合时,可布设不多于四条边、长度不宜大于附合导线规定长度的1/2、最大边长不超过160m的支导线。当地下导线和支导线超长时,宜在导线中间与支导线2/3处加测陀螺经纬仪方位角,以提高横向精度。支导线左、右角应各观测一测回,第一站的左、右角应观测不同的起始方向,取两推算方位角中数,测站圆周角闭合差不应大于±60″,距离应往返测量。7采用极坐标法所测的图根点,不应再行发展。条件许可时,宜采用双极坐标测量;当坐标、高程同时测定时,可变动棱镜高度两次测量,以作校核。两组坐标较差、坐标反算间距与实测间距较差均不应大于10cm。距离单程观测1测回。采用全站仪,其他站水平8采用卫星定位进行图根控制点测量时,测回数不小于2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有关规定。9图根RTK平面控制点宜进行检核,测量技术要求见表6.3.2边长检核角度检核导线联测检核测距中误差边长较差的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⅓)角度较差限差(⅓)角度闭合差(⅓)边长相对闭合差10地下建(构)筑物高程联系测量时,可通过出入口倾斜通道或阶梯用水准测量方法,水准测量可按山区图根水准测量路线闭合 差不应大于±12\nmm(n为测站数)的精度要求施测。或通过竖井、电梯间或楼梯间用钢尺导入法将地面高程传递到地下。11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量高程时,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表6.3.2-4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测角仪器类型边长测垂直角测回数指标差较差垂直角较差(")对向观测高附合或环线1±10±10±60\D±30\ΣD注:D为电磁波测距边长度(km)类别主要细部点轮廓结构地下建(构)筑物(含人围护结构满外边线角点续墙基础地下主体满外边线角点,轮廓特征点,隔离墙,立柱边线角点,隔离墙厚度,室内各层地坪高程,地下交通围护结构满外边线角点基础程地下主体线路中线、曲线要素点位隔离墙厚度,室内各层地坪高井水井地源热泵井注:施工留下的其他地下建(构)筑物可按照实际需要测量6.3.4测量方法及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下建(构)筑物测量应根据其疏密程度、测图比例尺和用的凹凸部分应测量。可采集其主要拐角点或几何中心等细部点的坐标及高程。2地下建(构)筑物细部点平面位置的测定宜采用全站仪测量、三维激光扫描等方法,也可采用各种方法的联合作业模式或其他作业模式。3地下建(构)筑物细部点位置及属性信息的获取在工程已竣工,现场不具备基本的勘测条件时,也可采用实测并结合检测报告、施工报告或设计资料等多种方式来获取。4采用卫星定位动态测量时,可采用单基站RTK测量和网络RTK测量两种方法进行,其技术指标应符合《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5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施测细部点坐标。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mm,水平角宜观测一测回,归零差不应大于60″;钢尺量距不宜大于50m,电磁波测距长度不应大于150m。宜同时测定细部点的坐标与高程,水平角和垂直角均宜测一测回。6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法时应符合以下要求:1)三维激光扫描法可采用控制点设站和自由设站法。2)当采用控制点设站时应量取控制点至仪器中心高,定向靶标也应量取控制点至靶标中心高,并检核控制点高差和平距。3)当采用自由设站法时每相邻两站之间至少应扫描了三个共同的靶标,并且整个项目至少包含三个控制靶标。4)在进行靶标或者是特征点、线扫描时,其扫描间隔应至少加密到1mm;其他位置扫描密度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7地下建(构)筑物内部空间全站仪设站困难或无法直接测量的细部点位,也可采用支距法、方向交会法等几何作图的方法进行测量。当采用方向交会法测定细部点时,交会方向线宜为三个,其长度不宜大于测站定向的距离。6.4.1现状和竣工地下建(构)筑物成果的电子数据以工程项目为单位进行提交。一项工程电子数据文件存储在一个文件夹下,以特1完整性原则。电子图形数据应为实地坐标、未旋转、未平移。成果数据的地理范围、内容说明等应保持完整,不能丢失、遗漏。2一致性原则。所有图形、属性数据按统一标准整理,使用的3唯一性原则。图形要素、属性记录在整个数据库中唯一,以免发生逻辑错误或重复统计。4准确性原则。电子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准确无误,应符合数据库结构和图形文件要求。6.4.3电子数据文件包括三类:以shapefile格式存储的数据库文面图、总平面图所对应的图形文件和数据库文件,以及其他相关资料所对应的电子文件。6.5数据成果的检验6.5.1地下建(构)筑物勘测单位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按照工序进度进行过程质量检查和资料审核。工序进行,各项检查工作必须依次独立进行,不得省略或代替。6.5.3探测外业质量检查工作应符合下列原则:1质量检查应在不同时间进行;2质量检查应根据具体探测方法选择重复观测、系统检查等方法;3检查点在探测范围内应分布均匀,随机选取,异常和可疑地段应重点检查。6.5.4检查量不低于工作总量的5%。质量不满足时应增加检查量,当检查量达到工作总量的20%,质量仍不符合规定的,应重新探6.5.5测量外业质量检查工作应符合《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要求。6.5.6数据处理质量检查工作应符合下列原则:1外业数据导入的正确性;2外业属性数据与图形数据挂接的完整性与正确性;3实体数据的唯一性。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工作应按以下几方面进行:1数据文件格式、数量及文件组织检查;2图幅编号正确性检查;3拓扑关系正确性检查;4属性内容齐全性检查;6逻辑一致性检查;7数据接边检查;8元数据等相关数据的检查。7.1.2为保证地下建(构)筑物数据库的现势性和可靠性,对建(构)筑物数据库要进行实时动态更新。筑物工程档案数据等。7.1.4数据源包括电子数据和纸质资料。7.1.5用于更新地下建(构)筑物信息数据库的数据,精度应于现有数据。7.2.1数据整理宜根据相关标准,对现有的图形数据、属性数据进物数据库结构的要求进行整理。7.2.4电子数据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2检查待整理电子数据的各属性字段应符合本规程第5.3节相关规定要求;3符合要求的数据按照本规程中第7.2.6条的要求进行入库。7.2.5纸质资料数据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2数字化:利用数字化仪将纸质资料数字化,数字化仪分辨率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3属性录入:根据相关资料,按照本规程中数据库结构要求进行各属性字段的属性录入;4数据入库:将符合数据入库要求的数据按照本规程中第7.2.6条的要求进行入库。7.2.6整理后的数据通过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管理系统的入库程数据格式与地下建(构)筑物数据库一致。数据的动态更新。7.3.2地下建(构)筑物数据按照各类数据的相关标准进行更新。7.3.3数据更新过程中应确保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同步更新,保持两者之间的关联,数据更新后应及时对数据库索引以及元数据进行更新。7.3.4更新数据入库前应做好历史数据的备份工作,根据需要建立相应的历史数据库。数据存放在历史数据库。息数据的管理。8.1.2系统建设的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与数据组织应遵循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规范性与兼容性相结合、安全性与可维护性相结合的原则。8.1.3系统建设应对地下建(构)筑物信息进行统一的分类和编码。8.1.5系统应具备完善的安全保密管理措施。8.1.6系统建立的同时应建立系统数据动态管理机制。8.1.7系统的建设与运行中,应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法律法规。1数据加工处理子系统:应能完成地下建(构)筑物信息数据的加工和处理;2数据管理子系统:应实现地下建(构)筑物信息数据的检查、3可视化展示子系统:应能完成地下建(构)筑物信息数据的二维三维展示;4分析和应用子系统:应实现地下建(构)筑物信息数据的空间分析、综合应用和辅助决策等。8.2.2系统在局域网内实现数据的快速浏览以及高级功能应用时宜以C/S体系结构为主,对外进行信息发布宜采用B/S体系结构。8.2.3系统设计应保证各个子系统间的协同工作和数据的一致性。8.2.4系统数据库建设,应对数据源、数据类型、数据更新与维护方式以及用户需求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实际,进行数据组织和数据库设计。8.2.5系统数据库应选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应具有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应具有安全管理机制及数据备份恢复机制。8.3.2数据加工处理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能采集与处理本规程第6章所要求的基本信息;2应具备各种常用平台软件数据格式的转换功能;3应具备拓扑化处理、数据分层管理等面向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加工和处理能力。1应实现多种形式的空间定位查询功能,以及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组合的SQL查询;2应提供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组合的双向查询;3应具备多种查询手段,可以按地下建(构)筑物要素属性进行多重分级查询;4应能够迅速准确地查询定位指定地下建(构)筑物要素,获取有关信息;5应具有对查询结果进行统计和输出的功能;6宜提供元数据与其相关地理信息互查功能。8.3.4数据管理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具有数据预处理、数据入库功能;2应提供入库数据完整性、逻辑一致性、拓扑关系等数据检查功能;3应具有数据编辑功能;4应具有图形与属性的联动修改功能;5宜具有储存历史数据的功能;6宜提供多种数据更新方式。8.3.5分析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具有净距分析功能;2应具有断面分析功能;3宜具有开挖分析功能。8.3.6输出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具有打印输出和电子格式输出方式;2应具有符合制图标准的各种规格专题图输出功能;3应提供数据输入输出接口,可输出符合标准要求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格式数据,并可提供数据格式相对应的符号库,可接收指定的数据交换格式数据。8.3.7管理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具有用户管理功能;3应具有日志管理功能;4应具备数据备份、修改更新与恢复功能。8.3.8三维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具有三维浏览功能;2应具有三维场景漫游功能;3应具有三维量算功能;4应具有三维空间定位功能;5宜具有三维分析功能。8.4系统软硬件与网络8.4.1在进行系统建设时,计算机硬件与网络系统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并保证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2计算机网络必须进行网段的划分,存储涉密性质数据的计算机必须与互联网物理隔离;3为提高系统能力,宜选择性能良好的硬件网络设备,选择网络设备应对网络进行测试,综合布线系统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4系统采用的局域网带宽,应满足系统数据传输及交换的需要;5应通过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软件、网络管理软件提供的管理工具,配置合理有效的系统和数据安全策略,防止未被授权的访问,并对与安全相关的事件进行审计;6计算机硬件配置宜符合地下建(构)筑物信息三维可视化和应用分析的需要。8.4.2系统软件平台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具备较完善的数据结构体系,应支持矢量数据结构和栅DRG)数据的全面管理能力;2可实现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及三维模型数据的一体化管理;3应具备管理海量空间数据的能力;4对大量的各类空间数据的显示、存取、分析等操作,应具备足够的处理能力,在客户端必须达到基本的运行性能;5应具有开放式结构;6应具有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7应具有支持数据共享的功能;8应具备满足地下建(构)筑物数据处理要求的数据编辑功9应具备满足地下建(构)筑物数据的网络拓扑查询和空间分析能力;10应支持常用的不同空间投影坐标系数据转换功能;11应支持通用编程语言及进行二次开发;12应支持常用的数据格式转换。8.4.3在系统运行中,不应因为软、硬件的维护和升级而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8.5.2系统应确保阻止非授权用户读取修改、破坏或窃取数据,并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和网络设备设置权限。8.5.3应建立操作系统用户、数据库用户及应用系统用户密码的严格管理机制,并定期更换密码,防止密码的失窃。8.5.4局域网与互联网必须实行物理隔离,确保局域网内涉密数据安全。8.5.5系统的网络应具备安全监测、实时入侵检测、病毒防范、用户访问控制等功能。8.5.6应及时下载系统补丁,对系统漏洞随时进行修补。8.5.7系统运行对环境安全有相应的要求,包括供配电安全、防雷防静电安全、防电磁辐射等,应按国家相应规范执行。8.5.8应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密管理和维护制度。8.5.9应建立完善、独立的审计和监控系统,设立专门的审计和监控程序,对每个用户的每个操作,全面记录工作痕迹,及时发现问题。8.6.1数据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中,应设置不同权限的用户,包括系统管理员、数据管理员、一般用户等,并设置每类用户对系统资源的8.6.2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对数据库用户实行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管理,具有防止越权用户对系统数据的修改和破坏的能力。8.6.3应用系统应建立专门的权限管理模块,提供功能模块权限的管理、用户访问情况的管理以及系统维护更新情况的管理。8.6.4系统的数据应建立分级制度,分别赋予不同级别的用户访问不同级别数据的权限。8.7.1当系统的软硬件环境进行升级或变更时应备份安装软件、数据库及相关数据等内容并做好记录。8.7.2系统的管理信息和网络管理信息、网络地址设置、权限划分、口令和密码设置等信息应随时备份,并由专人管理。8.7.3数据宜做到每天进行差异备份,每星期进行增量备份,每月进行完全备份。8.7.4系统备份文件宜一式两份,并进行异地保存。8.7.5系统备份存储介质可以选用光盘、硬盘或磁带,并做好标8.7.6应做好数据备份的记录和档案整理工作。8.7.7应定期对储存的备份文件进行检查。8.8.3软件的维护和升级必须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使其具有更强的兼容性、可用性和高效性。硬件的维护和升级必须保证数据安全以及系统的正常运行,确立专门的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及时的维护,并保证系统的兼容性和开放性。8.8.4应安排专职人员负责不同技术层面的维护工作。8.8.5系统建立后应包括下列技术支持体系:1提供完善的培训服务;2定期到现场进行系统检测,及时解决问题;3发生紧急故障后应赶赴现场,处理问题;4系统灾难性事故恢复服务;5建立系统维护报告。线型名称颜色值线宽字高说明连续线外墙轮廓线7红线10城乡规划或者道路系统专项规划确定的各类道路的路幅边界控制界线绿线30城乡规划确定的各类绿地范蓝线50和湿地等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界线20是指对城乡发展全局有影响黑线700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原有建筑7050拆改线续表A线型名称颜色值线宽字高说明点划线规划道路中心线1规划道路中心线基础及围护轮廓线10此次竣工的基础及围护轮廓线设计轴线60设计轴线虚线地下建筑外轮廓线6此次竣工的地下建筑外轮廓线用地界线7建筑分层轮廓线60该工程的地下建筑不同深度主体轮廓线建筑控制线4该规划项目建(构)筑物靠临街面的的界线绿地界线30绿化配置原则或方案中规定的绿地界线注记尺寸标注5建筑物退线距离及间距,建筑外轮廓尺寸;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建筑层数77门牌号72.0拐点坐标7竣工建筑外轮廓线的拐点坐标值深度7相对±0.00的深度值7图载要素的示例性说明,在图廓要素7全保护规定,做到安全生产。B.0.2在市区或道路上进行作业的人员,应穿戴安全标志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进入企业厂区要遵守相关的安全保护规定,并按照有关安全规定进行作业。在水上或通航航道中进行作业的人员,应事先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并按照有关安全规定进行作业。B.0.3设备仪器管理与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1探测仪器设备运输应配备专用车,并采取有效的防振措施,长途运输时,探测仪器应装在专用防振仪器箱中;2仪器的使用和保养,应按照使用说明书及操作手册的规定进行,操作人员应熟悉技术,并经考核合格后上岗;3外业观测时,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仪器,必须离开时,应指定专人看管,不得在现场拆卸贵重精密仪器;4仪器应置于干燥、通风和无腐蚀性的环境下存放。长期不用时,应取出机内电池后集中存放保管,专人负责,并定期进行通电检查;5仪器设备应建立台帐,使用和检修情况应及时记录在台帐6探测仪器应按照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校验和标定;7仪器用电应符合下列规定:1)外业用电应在保证观测质量的前提下,采用低电压;2)采用电法作业时,当工作电压超过380V时,应建立测站与跑极人员的可靠联系,供电过程中任何人不得接触电极和电线;在高压线穿过居民区或道路时,应采取架高电线或派专人看守,并在明显位置设置高压警示标志;作业人员应穿绝缘鞋,带绝缘手套,仪器应有与大地的绝缘措施;3)雷电天气应停止作业,并将仪器电源断开;4)干电池供电电源应避免受潮、过热、受冻和过载;蓄电池B.0.4井中探测应符合下列安全规定:2应注意井场安全,防止构件掉入钻孔;3应经常检查下井探头等设备的防水性能和绝缘性能,井口4应按照操作规程,正确提、降测井电缆和井中设B.0.5放射性作业应符合下列安全规定:1从事放射性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资格,并定期进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2接触大批量放射源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必要的防护设备;3放射源的使用、保管和运输应由专人负责;源库应有防火、4放射源必须在规定的铅罐内存放,装卸应使用专用工具。B.0.6探测资料处理与保密应符合下列安全规定:1所使用的计算机应配备正版杀病毒软件,并经常查杀计算机病毒;2对于外来软件和磁盘等磁性载体,应在经过查杀病毒处理后再使用;3应及时做好数据资料的备份和保密工作,防止数据丢失和成果泄密。B.0.7地下建(构)筑物探测除应执行本规定外,尚应遵他有关安全和劳动保护的规定。本规程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写法为“应符合……的引用标准名录5《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6《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技术规程》地方标准DB/T29-1527《天津市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程》地方标准DB/T29-86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管理技术规程DB/T29-218-2013J12417-2013制定说明本规程制定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天津市地下建(构)筑物信息建设、管理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外省市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制定了本规程。为便于广大勘测、施工、科研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3基本规定 4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内容 4.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4.4其他相关数据 6地下建(构)筑物信息数据采集及检验 6.2现状探查 6.4电子文件要求 7地下建(构)筑物信息数据整理与更新 7.2数据整理 8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与维护 8.2系统体系结构 8.4系统软硬件与网络 8.6权限管理 1.0.1本条说明了编制本规程目的意义,同时说明了本规程是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管理方面技术规程,不包括地下管线部分,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技术标准见《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技术规程》DB/1.0.2本条规定了本规程适用的1.0.4本条规定明确地下建(构)筑物信息获取、信息系统建设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3基本规定3.0.1本条规定明确了城市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管理的定义,确定了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管理的对象及应符合本规程的具体要求。筑物信息管理范围是指天津市行政区域,包括市内六区、环城四区途、建设时间和权属等信息,并编绘地下建(构)筑物信息图及成果数据库,以便对地下建(构)筑物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和相关应用服务。3.0.4本条规定了天津市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管理的平面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根据住建部关于“一个城市只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的要求,天津市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管理应采用天津市平面坐标系统及天津市的高程系统。3.0.5信息系统技术发展迅速,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应具有先进性。3.0.7地下建(构)筑物信息涉密级别较高,本条特别强调本规程规定系统建设、运行安全防护。物信息管理基础数据,业务管理数据、相关规划数据为地下建(构)筑物数据开发利用储备数据。有条件的可增加工程安全控制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1规定工程安全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图;2规定运维监控软件建构体系;3自动报警信息处理系统。4.1.2本规定的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管理数据内容及基本要求是满足系统建设、应用的最基本条件。4.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作为必要的基础数据。规定了本规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内容、表达形式及具体要求。要求。4.4.1业务管理数据是地下建(构)筑物信息业务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因业务不同产生地下建(构)筑物数据类型也会不同。业务数据要求为基本数据要求,应用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具体细化。4.4.2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管理系统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增加其他相关数据内容。如为满足规划管理的需要,可增加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及规划监察各阶段的数据内容及要求;为满足施工管理的需要,可增加工程安全控制方面的数据内容及要求。5.1.1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管理系统应建立相对独立的地下建(构)筑物数据库。随着地下空间信息管理的需要,可将地下空间各类信息数据库进行集成,建立地下空间综合信息管理系统。5.1.2数据分层与组织是数据结构基础,数据分层可按实际需求增加。图描述比较复杂也不方便数据库管理,此规程将用特征线与特征截面描述。如地铁线路可采用三维中心线和对应截面描述该区间的体量。5.2.2本规程规定为基本要素,应用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充,以满足工作需要。映地下建(构)筑物真实信息,应包括桩及围护总平面图、基础平面图。地下建筑层数宜采用负数表示,如地下三层为-3;室内地坪高程为设计±0.00高程时,宜采用(±0.00)注释,如,室内地坪高为2.34,宜注为2.34(±0.00)。5.2.5分层平面图应标注地下建(构)筑物内部空间的功能类型(如电力设施、电梯井等)。规划验收用时还应详细绘制拆改部分现状与原审批平面布局。5.2.10平面图图廓宜采用建筑制图标准,如用于规划验收的竣工总平面图:5.2.11地铁、地下隧道等较长线路还应标注里程,里程应与纵断面图对应。5.2.14与地下管线图框要素不同的是图名、工程编号、探测图名应采用此规程命名原则,工程编号、探测范围不填。用于规划验收的竣工总平面图原工程编号处填写项目总编号及规划许可证编号。划竣工数据为例)序号字段名称字段内容类型宽度精度单位1测量内容文本2亚级类别文本3工程编号文本4项目总编号文本5许可证编号文本6结构类型文本7数字82m8层高数字82m9顶面高程数字82m材质文本桩长数字82m设计单位文本施工单位文本施工完成时间8数据类型文本精度级别文本相关链接文本备注文本按照亚级类别,属性字段填写情况:亚级类别字段内容基础总面基础基础…测量内容√√√√亚级类别√√√√项目总编号√√√√许可证编号√√√√工程编号√√√√结构类型√√√√√层高√顶面高程√材质√桩长√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施工完成时间√数据类型√精度级别√相关连接√备注属性填写说明:1测量内容填写内容为基础及围护;2亚级类别填写内容为基础总面、基础;3项目总编号、许可证编号按工程项目规划许可证实际填写;4结构类型为实际基础类型,填写内容按构造的方式可分为形基础等;7层高为地下主体底层(连接基础)底面至桩底的长度;8顶面高程为地下主体底层(连接基础)底面高程,等于地下主体底面高程;10桩长为最长桩长;序号字段名称字段内容类型宽度精度单位1测量内容文本2亚级类别文本3工程编号文本4项目总编号文本5许可证编号文本6结构类型文本序号字段名称字段内容类型宽度精度单位7数字828层高数字82m9顶面高程数字8m材质文本设计单位文本施工单位文本施工完成时间8数据类型文本精度级别文本相关链接文本备注文本按照亚级类别,属性字段填写情况:亚级类别字段内容围护总面…测量内容√√√√亚级类别√√√√项目总编号√√√√许可证编号√√√√工程编号√√√√结构类型√√√√√层高√续表亚级类别字段内容围护总面…顶面高程√材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施工完成时间√数据类型√精度级别√相关连接√备注√属性填写说明:1测量内容填写内容为基础及围护;2亚级类别填写内容为围护总面、围护;3许可证编号按工程项目规划许可证实际填写;7层高为围护体顶面至底面的长度;8顶面高程为围护体顶面高程;10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为围护实际施工单位;序号字段名称字段内容类型宽度精度单位1测量内容文本2亚级类别文本3项目名称文本4项目总编号文本5许可证编号文本6结构类型文本7建筑层数数字818数字82m9层高数字82m顶面高程数字82m底面高程数字82m材质文本8数据类型文本精度级别文本建筑面积数字82川建设单位文本设计单位文本施工单位文本测量单位文本建筑名称文本序号字段名称字段内容类型宽度精度单位数字8竣工时间数字8机动车泊位数字数字服务能力文本相关链接文本合格证编号文本备注文本属性填写说明:1测量内容填写内容为地下主体;2亚级类别填写内容为总平面;3项目总编号、许可证编号按工程项目规划许可证实际填写;5建筑层数为地下主体总层数,例地下三层主体为-3;6高(深)度为地下主体底层(连接基础)底面相对±0.00的深度;7层高为地下主体从±0.00至地下主体底层底面的高度;8顶面高程为室内地坪高程即±0.00高程;9底面高程为地下主体与基础连接的底面高程;13建筑面积、机动车泊位、非机动车停车面积按实际测量内容填写;15施工单位为地下主体实际施工单位;16竣工时间为地下空间整体施工完成时间。序号字段名称字段内容类型宽度精度单位1测量内容文本2亚级类别文本3项目总编号文本4许可证编号文本5结构类型文本6建筑层数数字817数字82m8层高数字82m9底面高程数字82m层顶厚度数字82m台阶数数字8数据类型文本精度级别文本建筑面积数字82川规划用途文本机动车泊位数字服务能力文本相关链接文本备注文本按照地下主体亚级类别,属性字段填写情况:亚级类别字段内容层底面结构墙柱电梯间站台楼梯测量内容√√√√√√亚级类别√√√√√√项目总编号√√√√√√许可证编号√√√√√√结构类型√建筑层数√√层高√√底面高程√层顶厚度√台阶数√数据类型√精度级别√建筑面积√规划用途√机动车泊位√服务能力√相关链接√√√√√√备注属性填写说明:1测量内容填写内容为地下主体;2亚级类别地下主体分层,填写内容为:层底面、结构墙、柱、3许可证编号按工程项目规划许可证实际填写;4结构类型为实际按结构类型分类:砌体结构、框架结构、空间结构;5建筑层数为该层层数,例地下三层为-3;7层高为该层底面至上层底面的高度;8底面高程为该层底面高程;9层顶厚度为该层顶面至上层底面的厚度;10台阶数,当地下主体的亚级类别为楼梯时,填写楼梯的台阶个数;13建筑面积、规划用途、机动车泊位、服务能力为该层的建筑序号字段名称字段内容类型宽度精度单位1测量内容文本2亚级类别文本3项目总编号文本序号字段名称字段内容类型宽度精度单位4许可证编号文本5材质文本86数据类型文本7精度级别文本8截面编码数字69施工单位文本建筑名称文本竣工时间数字8相关链接文本备注文本地铁中心线采集说明:2地铁中心线高程变化点需要在该Polyline的节点上记录该点的高程;3当中心线截面发生变化时,需要使用新的一条记录进行地铁中心线表达。属性填写说明:1测量内容填写内容为地下交通;2亚级类别填写内容为:盾构或开挖箱体;3许可证编号按工程项目规划许可证实际填写;4材质为盾构体主要材质,填写内容为:钢筋混凝土等;5截面编码为该中心线的截面在地铁中心线截面图层中所对应截面编码值;6施工单位为该主体的施工单位;7建筑名称为该地铁线路实际名称;8竣工时间为该段线路主体完成时间。序号字段名称字段内容类型宽度精度单位1测量内容文本2截面编码数字63备注文本属性填写说明:1测量内容填写内容为地下交通;2截面编码为在该许可证编号下唯一能够识别该截面的编标识信息、数据质量信息、参照系统信息、内容信息及分发信息。标识信息是能够唯一标识数据集的信息;数据质量信息是对数据集质量的总体评价;空间参照系统信息对数据集使用的空间参照系统的说明;内容信息是数据集内容的描述;分发信息是关于数据集的分发者及数据获取方式的信息。式采集数据。对既有现状地下建(构)筑物采用调查及相关物探技术确定其空间位置。6.1.2地下建(构)筑物测量时宜按照控制测量和图根测量分别实施。也可以直接开展图根测量。6.1.3明确地下空间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参考现行《城市测量规范》CJJ8,明确各等级平面控制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6.1.4考虑到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管理的需求,确定地下程控制网起算点采用不低于国家四等水准高程点。6.1.7按照天津市建设工程(建筑工程)规划竣工验收测量的现行做法,明确主要地物点相对于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6.2.5当探测任务简单及工作量较小时,探测程序可以简化。6.2.7当探测工程规模较小时,可直接编写施工纲要或工作计划,内容可以从简。6.3.1TJ-CORS系统已经面控制测量大多采用卫星定位测量的网络RTK方式进行,以导线测量为辅。高程控制测量以水准测量为主,地下空间测量时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的使用居多。6.3.2图根测量参考《城市测量规范》CJJ8征求意见稿的部分内容。重点对地下空间测量时所需布设的地下导线、支导线、高程传6.3.3细部测量内容的划分是结合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管理的要求,以采集地下建(构)筑物的空间位置和属性信息为主要目标来确定的。6.3.4地下建(构)筑物的细部点测量时以极坐标法获取细部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对于地铁项目则可以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法来获取点云数据,进一步内业处理获取地铁线路的相关空间信息。6.4.1竣工地下建(构)筑物成果的电子数据以规划许可证号为单位进行提交,其电子文件目录如下(以竣工信息数据为例规划许可证号\规划设计\DWG\总平面图\DWG\围护及基础平面图(含桩位图及桩详图、围护结构图及其详图、基础平面图及其详图)\DOC\┄┄\┄\┄┄等扩展文件)……\┄\┄┄……\规划验线合格通知书.jpeg规划许可证号\勘察\┄┄规划许可证号\┄\┄┄规划许可证号\规划设计\DWG\总平面图\DWG\围护及基础平面图(含桩位图及桩详图、围护结构图及其详图、基础平面图及其详图)\DWG\纵横断图\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