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二首其一【北宋】王安石_第1页
明妃曲二首其一【北宋】王安石_第2页
明妃曲二首其一【北宋】王安石_第3页
明妃曲二首其一【北宋】王安石_第4页
明妃曲二首其一【北宋】王安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妃曲二首(其一)读诗细识春风面王安石画像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的王安石,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其诗词文别具一格,仅《明妃曲》二首就令不少文人墨客千百年来玩味赞赏不已。《明妃曲》作于宋嘉祜四年(1059),王安石时任江东提点刑狱,此时的他有际遇不佳、不为人知重的感叹,遂写下了寄寓深邃的《明妃曲》。诗人在写作此诗的前一年曾向仁宗上万言书,主张变法。但仁宗已是暮年,无意进取,对王安石的倡议置而不论。昭君选秀入长安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名,嫱,字,昭君。其父王穰(ráng)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选秀入长安。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昭君青冢寡居一年后,33岁的绝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明妃曲(其一)

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前两句用什么手法表现昭君的美?

昭君一出场,泪湿春风,低回顾影,满含悲戚,自己也觉得“无颜色”。然而即使如此,尚且惊得“君主不自持”。写昭君的美却从她的“不美”之时落笔。可以想象,如果不是眼泪和悲哀消减了她的容光,她会更加美丽动人。反衬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这句成了千古名句,试赏析。

一个荒淫无耻、愠喜莫测的昏君形象,寥寥几笔就被勾勒得惟妙惟肖。接着作者轻轻一笔点出:像昭君这样的美人,任何画家的传神之笔都是拙劣的、无法描绘的,所以杀掉毛延寿实在是一大冤案。一去心知更不归,

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

只有年年鸿雁飞。

昭君思念汉朝,穿尽了汉朝带来的衣服,还托人探问汉朝的消息。但年年鸿雁飞来,汉帝却没有一字一句的问候,突出了汉帝的寡恩。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家里人给她传话说:好好在匈奴生活吧,不要再痴想了!想当年阿娇倍受宠信,被打入冷宫后,虽与皇帝近在咫尺,也不能再见一面。可见你即使在汉朝,也还是失意。失意在南在北都一样啊!找出这几句的诗眼?寄予了作者什么情感?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这才是诗的主题。玩弄、遗弃女子,历代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南北”者即中外。这样,王安石就提出一个社会制度问题,虽然他没有解答。这层意思,比“和亲事却非”的论点高得多了;而白居易的“黄金何日赎娥眉”则简直不象话。居然有人作考证,说蔡文姬是被俘,可赎;王昭君是官派的,不可赎了;真是腐儒。不过,有人匿名作了首《反明妃怨》,说“昔日画图金不足,今日天涯以金赎”,讽刺得痛快。此人大约是清代的蔡尚翔。

诗人借家人劝慰的决绝之词,揭露了朝廷的黑暗,宫廷的冷酷,抒发了人生失意的感慨。在主题上的特点:

首先,此诗借昭君故事寄托人生失意的悲哀,抒发怀才不遇(燕云十六州不能收复)的感慨,影响深远。其次,此诗从为毛延寿翻案入手,把讽刺的矛头指向封建帝王的荒淫无耻,见解深刻。王安石这首《明妃曲》的重心在于书写失意的怨恨。王昭君美冠后宫,但不被召幸。更有甚者,她被作为宫中不喜欢、不需要的女子而远嫁异族。红颜薄命岂不怨嗟?而在封建社会中失意的女子又岂止是远嫁的昭君?咫尺之间不也还有汉陈皇后的悲剧?但同情美人的失意还只是此诗的表层意思,更深层次的看,应当说作者是借了王昭君的故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士不遇,这是古代诗歌中一个传统的主题,北宋由于党争激烈,不少知识分子都遭到反复贬斥,感士不遇,就因此成了知识分子的普遍情绪。在内容和手法上的特点第一,作品虚实结合,刻画了一个气韵生动的王昭君形象。第二,翻案大胆,议论精警。第三,本诗将不同时空中的图景剪辑在一起。把全诗分为四层,展示了四个时空的画面。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昭君怨什么?“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怨——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夜魂归,思念故乡;“画图省识春风面”怨——画师的无耻行为及汉元帝的昏庸糊涂!王昭君二首白居易其一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其二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

莫道不如宫里时。

在白居易的诗中,汉元帝是肯定的形象,一切坏事都是毛延寿造成的,王昭君不仅不怨恨皇帝,而且渴望皇帝把她赎回汉宫。

迁移扩展:比较《咏怀古迹》

(其三)与《王昭君》、《昭君曲》的异同。王昭君唐•张仲素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昭君曲明•莫止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

《王昭君》、《昭君曲》这两首诗中,却是赞扬昭君出塞的功劳的。昭君成了一个为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而义无反顾、欣然前往的巾帼英雄。

现代人眼中的昭君

现代史学家翦伯赞赞美:“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名段欣赏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菊花般孤高的风骨,你柳絮般飘飞的思念,你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都在茫茫大漠中消隐。你的聪慧,痴迷着汉赋唐诗的韵律,怎能不如履薄冰?你的深刻,承受着岁月无痕的忧伤,怎能不形销骨立?你默默地随清风而去,为了那永世的安宁;你的英姿,是大漠上最美的剪影。咏史诗的艺术特征:前人咏史好翻旧案,怀古伤己,借古讽今,如王安石“意态由来画不成”,李清照“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2.咏史诗的艺术方式一般有:(1)叙议结合:对历史事件进行高度的概括再加议论,阐发历史观和抒发情怀。如杜牧《赤壁》(2)情景结合:今景古事今情(世情人情)如刘禹锡的《石头城》(3)对比婉讽:今昔对比,昔盛今衰,昨日繁华今日荒凉。咏史诗在立意上主要有三种:

一是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昔盛今衰、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如李白的《越中览古》中写到勾践灭吴后“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的繁荣景象与“只今惟有鹧鸪飞”的衰败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处盛世的诗人能写出抒发黍离之悲的文字,足见诗人对国运的深深关切。二是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道,以资政道。如李商隐《北齐二首》(其一)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玉体横陈”的荒淫失政与“周师入晋阳”的失国形成鲜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