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上海罗阳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桃花源里的陶渊明
路过
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
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
翩思远翥。”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八岁的时候,陶渊明的父亲死了,
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好酣酒,至于忘怀
得意,旁若无人”的,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
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
陶渊明长大了,就搬出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这期
间,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不
支,生活每况愈下。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这个
时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民不聊生。陶渊明的仕途生涯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公元393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谋了一个祭酒的差
事。可惜好景不长。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喜欢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也是有
傲骨的,四个鼻孔相对,两个人隔阂日深。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
解归”了,第一次仕途结束。
公元400年,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
江二州刺使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一一做皇帝。
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他当然不想趟这造反的浑水,恰恰这年冬
天,陶渊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第二次仕途结束。
公元402年,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为楚。公元405年,刘裕在家乡
京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高兴,马上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
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扶保司马德宗登基,紧接着司马德宗将皇位禅让给刘
裕,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论功行赏,刘裕却仅仅封陶渊明做了一个无职无权的镇
军参军。
陶渊明对刘裕是颇有几分崇拜的,但骨子里的正统思想却使得他对刘裕的“谋朝
篡位”颇有不满,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眼里的刘裕就有了许多异样的味道,刘裕对
陶渊明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是洞若观火,所以当然也不会重用陶渊明。陶渊明在《始作镇军
参军经曲经阿曲伯》中写道:“日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三月,上表辞官,马上被
批准。再回家种地。
还是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
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家里穷得揭
不开锅了,连酒都好久喝不上了……”
但干到第八十一天,洛阳督邮要来视察,丰下说:“您得穿戴整齐了,去跪迎上
差。”这时候,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终于爆发:“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
拳事乡里小人邪!”这是陶渊明第四次辞官,也是最后一次,十三年的仕宦生涯结束了。
幸甚啊,幸甚!归去来!
魏晋文人洒脱飘逸的风骨对他影响颇大,陶渊明这年为自己更名为“潜”,并开
始与佛道隐士来往,思索感悟,在自然天地中体会自然化生,天人合一的快乐。终于得出
结论,要“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这时候的陶渊明终于不再是一个半吊
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
To以此为节点,把陶渊明的一生分为前后两段。
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每天就是流连山水
田园、饮酒、吟诗。与当年龌龊官场一比,真有重生之叹,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这才是
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
他以诗明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就是说过去错了,对仕途彻底
绝望了。陶渊明归隐后有自得与快乐:“舟遥遥以轻即,风飘飘而吹衣”,欢乐之情溢于
言表,但同时也有抑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朋友来了,则必饮,一般总是老陶先
醉,醉前会说:“我要醉了,不送你了啊,自己走好。”真是可爱极了。歉收的年头,老
婆孩子都一脸菜色,酒就没了。这时候也有朋友送他些钱米,也有的就请他过去,说是谈
谈诗什么的,实际上就是想让陶渊明一醉。陶渊明曾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感叹:“饥来驱我
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生活的确时有艰难,但归隐后的陶渊明,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里,最终得到了畅
快淋漓的自由,他的诗章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高境界,我们记住并且欣赏的也正是归隐
后的田园诗家陶渊明:
《归国田居》里,他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五柳先生传》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王国维说:“三代以
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一个弥满花香的所在,桃花源是个大美
的所在,在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里,人们自由和平,天性真纯。成为了历代中国文人心
灵的寄所,成为一个代表“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
1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学而优则仕”是陶渊明几次出仕的原因。他是正统文人,有正统的忠君思想,加上
少有大志,希望在仕途大展宏图就不难理解了。
B.陶渊明仕途经历坎坷。他先后在王凝之、桓玄门下做事,之后又投奔刘裕,却都不得
志,最终在彭泽令任上辞宫归隐。
C.本文基本按时间顺序展开,结构完整。“幸甚啊,幸甚!归去来!”一段上承上启
下,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最终归隐的肯定和欣喜。
D.本文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文章评叙结合,多次引用陶渊明的诗句,多次使用心理分
析和细节描写等手法,使人物丰满可信。
E.归隐之后的陶渊明一直过着拮据的生活。荒年要靠友人接济才能生活下去,所以在纵
情山水田园之时,心中也感慨悲苦。
16.少年时,影响陶渊明成长的因素有哪些?(6分)
17.请分析陶渊明辞官归隐的主要原因。(6分)
18.文中为什么说“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弥满花香的所在”?请联系
现实,谈谈自己的认识。(8分)
参考答案:
15.BC(C3分,B2分,A1分。A.陶渊明出仕还有解决家境窘迫的现实原因。D.“多
次使用细节描写”错。E.生活是“时有艰难”,不是一直拮据;“所以”强加因果;也无悲苦
意。)
16.①祖上曾经的辉煌激励着陶渊明少有大志。②良好的家教使陶渊明学习努力。③野逸
散仙般的外祖父对他最终归隐产生了影响。(每条2分,答出三条给满分)
17.①政治上不得志,最终对仕途彻底绝望。对不被重用,无法施展兼济天下的抱负的不
满;对龌龊的官场的厌弃,面对屈辱时多年郁结和文人傲骨的爆发,使陶渊明最终决定归
隐田园。
②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在田园生活中体会到了真正的快乐,明白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
活。
③晋时文人洒脱飘逸的世风对他的影响。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及佛道隐士也对他产生了影
响。(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18.桃花源是一个心灵的大美所在,想要体验桃花源的境界需要人放下名利。表达了作者
对陶渊明人生选择的认可和对桃花源的喜爱。(观点2分。)
①陶渊明在与官场决裂,抛弃功名利禄之后,才真正走进了自己的心灵,才真正有了酣畅
淋漓的自由,享受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一条结合原文阐述“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
去”,强调其条件关系;有对传主人生选择的认可。言之成理、成文即可,2分。)
②陶渊明所构建的桃花源,风景如诗如画,人们天性真纯,社会自由和平,是让人向往的
美的所在。它成了中国历代失意文人心灵的寄所和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这一条意在
解释“桃花源”是一个“弥满花香”的所在,言之成理、成文即可,2分。)
生活中,我们也不应该过于执着名利,也应该尝试在山水田园中体味人生的大美。(这一
条结合自己、现实谈个人见解。言之成理、成文即可,2分。)
(补充:若学生答出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成理、成文即可适当给分。)
略
2.课外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朱佩弦先生
叶圣陶
朱佩弦先生是国立清华大学的教授,任职已经二十多年。以前在浙江省好几个中学
当教师,也在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教过书。他毕了北京大学的业就当教师,一直没
有间断。担任的功课是国文和本国文学。
他是个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师和文学教师。教师有所谓“预备”的工夫,他是一向
做这个工夫的。不论教材的难易深浅,授课以前总要揣摩,把必须给学生解释或提
示的记下来。一课完毕,往往满头是汗,连擦不止。看他的神色,如果表现出舒适
愉快,这一课是教得满意了,如果有点儿紧张,眉头皱紧,就可以知道他这一课教
得不怎么惬意。他教导学生采取一种平凡不过也切实不过的见解:欣赏跟领受着根
在了解跟分析,不了解,不分析,无所谓欣赏跟领受。了解跟分析的基础在语言文
字方面,因为我们跟作者接触凭藉语言文字,而且单只凭藉语言文字。一个字的含
糊,一句话的不求甚解,全是了解跟分析的障碍。打通了语言文字,这才可以触及
作者的心,知道作者的心意中为什么起这样的波澜,写成这样的一篇文字或一本
书。这时候,说欣赏也好,说领受也好,总之把作者的东西消化了,化为自身的血
肉,生活上的补益品了。他多年来在语文教学方面用力,实践而外,又写了不少文
篇,主要的宗旨无非如此。我们想,这是值得青年朋友注意的。好文字好作品拿
在手里,如果没有办法对付他,好只好在它那里,与我全不相干。意识跟观点等等
固然重要,可是不通过语言文字关,就没法彻底分析意识跟观点等等。不要以为语
言文字只是枝节,要知道离开了这些枝节就没有另外的什么大事。
他是个不断求知不惮请教的人。到一处地方,无论风俗人情,事态物理,都像孔子入了太
庙似的“每事问”,有时使旁边的人觉得他问得有点儿土气,不漂亮。在文学研究方面,
这种精神使他经常接触书刊论文,经常阅读新出的作品,不但理解这些,而且与这些同其
呼吸。依一般见解说,身为大学教授,自己自然有已经形成的一套,就把这一套传授给弟
子,那是份内的事儿。很有些教授就是这么做的,大家也认为他们是行所当然。可是朱先
生不然,他教育青年们,也随时受青年们的教育。单就他对于新诗的见解而言,他历年来
关心新体诗的发展,认明新体诗的今后的方向,是受着一班青年诗人的教育的,他的那些
论诗的文字就是证据。
他待人接物极诚恳,与他做朋友的没有不爱他的,分别时深切的相思,会面时亲密地晤
叙,不必细说。他在中学任教的时候就和学生亲近,并不是为了什么作用去拉拢学生,是
他的教学和态度使学生自然乐意亲近他,与他谈话和玩儿。他在大学里还是如此,学生就
是朋友,他哪里肯疏远朋友呢?可是他决不是到处随和的好好先生,他督责功课是严的,
没有理由的要求是决不答应的,当过他的学生的都可以作证明。学生对于好好先生当然不
至于有什么恶感,可也不会有太多的好感,尤其不会由敬而生爱。像朱先生那样的教师,
实践了古人所说“教学相长”,有亲切的友谊,又有坚强的责任感,这才自然而然成为学
生敬爱的对象。
他作文,作诗,编书,都极其用心,下笔不怎么快,有点儿矜持。非自以为心安理得的意
见决不乱写。不惮烦劳的翻检有关的材料。文稿发了出去,发现有些小节目要改动,乃至
一个字还欠妥,总要特地写封信去,把它改了过来才满意。
他毕生尽力的不出国文跟文学,他在学校里教的也是这些。“思不出其位”,一点一滴地
做去,直到他倒下,从这里可以见到一个完美的人格。
(选自中国二十世纪散文精品《叶圣陶卷》,有删改)
1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朱佩弦先生认为,了解跟分析的基础在语言文字方面,只要不含糊一个字、一
句话,就能打通语言文字,就能触及作者的心。
B.除了多年来在语文教学方面用力、实践而外,朱佩弦先生还写了不少文篇,阐
述打通语言文字才可以从阅读中获得补益的观点。
C.朱佩弦先生有坚强的责任感,是学生敬爱的教师,他不做“好好先生”,督责功
课很严,没有正当理由的要求决不答应。
D.朱佩弦先生作文,作诗,编书,都极其用心,所以下笔不怎么快,有点儿矜
持,不是自以为心安理得的意见他决不会乱写。
E.本文通过记述朱佩弦先生做教师时的一些具体情况,勾勒出一位尽职尽责、乐
于合作、亲爱学生、严于律己的教师形象。
16.朱佩弦先生“是个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师和文学教师”,体现在那些地方?请简
要说明。(4分)
17.关于读书,朱佩弦先生认为打通语言文字是关键,陶渊明则主张“好读书,不
求甚解”,即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你赞同那一种观
点?请结合原文和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一谈。(6分)
参考答案:
15.BC(5分)
16.①朱先生一向做上课前的“预备”工夫,授课以前总要揣摩。②教会学生从语言
文字入手欣赏和领受文学作品的方法。③朱先生督责功课很严,没有理由的要求决
不答应,有坚强的责任感。④不囿于自己已经形成的一套,受青年们的教育,实践
了古人所说“教学相长(答出2点即可)(4分)
17.第一种情况:①赞同朱佩弦先生的观点。②因为欣赏跟领受着根在了解跟分
析,不了解,不分析,无所谓欣赏跟领受。了解跟分析的基础在语言文字方面,一
个字的含糊,一句话的不求甚解,全是了解跟分析的障碍。③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
谈,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种情况:①赞同陶渊明的读书观点。②“不求甚解”同样需要用心读书,只是不
死抠字眼。因为读书者摆脱单纯的“咬文嚼字”后,专心致志地刻苦探求,能够更加
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对问题的实质认识得更加深刻彻底。③结合自己的阅
读体验,言之成理即可。(6分)
略
3.汤市长坐大巴
范子平
汤市长原来也没想去坐公交车,因为市府有皇冠轿车、宝马轿车,还有奔驰中巴……
他就是真的想坐公交车,恐怕办公室也不敢给安排。因为,汤市长的安全与健康关系到全
市的大好形势,关系到三级干部会的主题报告质量,关系到全市的经济增长指标,关系
到……多了!
但今天汤市长还真是坐了公交车,坐了那辆摇摇晃晃的9路公交车。
说起来事情也很平常。汤市长的一位大学同学路过这里下榻万弦湖宾馆,昨天他陪客
人吃了饭、聊了天,今天傍晚来送行。正好司机的孩子生了病,他就让司机先回家看看,
帮忙照料照料,等电话。
送走客人,走出火车站,广场四处华灯璀璨,宽广的马路还像白天一样车水马龙,远
处的路灯也一溜溜地亮了起来,把这个城市装扮得格外美丽。他掏出手机正要喊司机过
来,又想现在一天到晚都是坐,坐办公室、坐会议室、坐小车,趁今晚没有什么紧要事,
干脆就在街上走走吧。他收起手机,信步朝来路溜达过去。谁知自己的身体还真是不顶
用,还没有过两个十字路口,就觉得腰酸腿沉步子迈不动。他暗自好笑,自己当年当知
青,可是曾连续步行一百多里路上山拉煤的,唉,好汉不提当年勇!他又掏出手机正。
想。喊司机。正在这时,见一对中年夫妇走过来,一人扛一个大鱼皮包吃力前行,看年纪
不比自己小。男子歪着头在领口上擦拭一把脸颊上的汗道:“不走了,坐车坐车!”女子
道:“一坐又是两块钱!”但包裹太沉重,无奈还是在站牌前停住,正好一辆9路车驶
来。这9路车市府门口就有站牌,由此汤市长知道是通往市府的。看中年夫妇挤上了车,
汤市长突发奇想,这也是“坐车”,你看那中年夫妇还差一点儿就舍不得坐呢!自己何不
也坐一趟公交车?就是光为了体验下情也值得!他心想意到,马上随着中年夫妇上了车。
人群伴着难闻的气味立即夹紧了他。他掏出一块钱买票,刚把票拿到手中,就听中年
夫妇和售票员吵了起来。原来是售票员要他们为两个大包裹再买票。两人一犹豫,售票员
的难听话就像污水一样兜头浇来:“坐不起车别来占地方!”汤市长正。想。说这打工的
也怪不容易,放人家一马嘛。可是还没来得及开口,那男人忙不迭补了两块钱。
人群拥挤,没有人给老年人和抱小孩的妇女让座,几个嬉皮赖脸的小伙子在人群中老
鼠似的钻来钻去。汤市长忽然想起自己这座城市是刚刚被评为“文明礼貌城市”的,脸上
有些发热。正想高声讲些啥,忽然想起在这里边不会有人听,还是多了解了解情况吧。
过了两站路,那几个嬉皮赖脸的小伙子挤挤擦擦正准备下车,忽听后边爆发一阵哭
声:“老天爷,钱包叫偷了哇!”看来正要下车的几个年轻人是贼,汤市长正想上前拦
阻,不知道谁握住了他的手脖。原来是一位老者,一直到那伙贼下去,才低声对他说:
“可不敢乱惹事,那一天就为这个动了刀子,咱哪里会是对手?”动了刀子?咋没有听公
安局汇报?汤市长又一想,就是,一般小刑事案件哪会到他这个一把手面前?公安局要汇
报这些琐事,自己还不得批评他们眉毛胡子一把抓?但这其实是关系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的大事啊!
下车的时候,他费尽气力才挤到车门口。刚刚跳下车,自动门就呼的一声关上,夹住
了他的外罩,他着急地啜喙敲门大喊,才又把门喊开。售票员不知道在里边嘟噜了一句什
么,才又关门开车。他虽然很重视人生修养,这时也不禁骂道:”他妈的!简直没有人
性!”但为什么会这样?前一段时间创建“文明礼貌城市”,全市的报纸、电视、广播、
会议一直在鼓吹、在宣传、在教育呀!
第二天上班,汤市长到卫生间大便完,正。想。出卫生间的小门,忽听到外边有两个
人说话:“昨天我见个人坐公交,像咱汤市长!”“带秘书没有?有电视台记者没
有?”“都没有,就他一个。”“那不可能!你肯定看花眼了!相像的人多了!”“那趟
车还有小偷作案,我看他也没吭声;下车时,叫车门夹住衣裳也没办法,大声哀求才给他
放开呢!”“我说吧,看看,真是汤市长,一个电话,公安刑警不呼呼啦啦开过去?再
说,要不是上电视,他会上那种车?”“就是!车上看着像,想想觉得不可能。就说是体
验民情,不前呼后拥那还叫市长?”
两个人说说笑笑出去了,汤市长陷入了沉思……
(摘自《百花园》,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刻画人物,使得各色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其中对公安
局长虽未进行正面描写,但从侧面反映出他是一个对工作极不负责任、善于欺上瞒下的干
部。
B.中年夫妇扛着两个大鱼皮包吃力前行,不舍得花钱坐公交;上了公交后又不愿意为包
裹买行李票。这些细节描写刻画了这对夫妇吃苦耐劳、节俭,但却斤斤计较、十分小气的
性格。
C.小说以“汤市长陷入了沉思……”结局,让我们更好地观照现实,反思社会,给人以
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这也正是文学作品创作中的“留白”艺术。
D.当汤市长正要上前拦阻偷钱包的贼人时,一位老者出于好心劝阻了他,是怕他斗不过
年轻贼人。从老者的讲述、市长的亲历中,可以窥见该市复杂堪忧的社会治安状况。
E.现实生活中,市长乘车尴尬、狼狈至极;在市民、职员想象中,市长乘车威风八面、
前呼后拥。强烈的对比中,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性,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小说中先后有五次写汤市长“正想”,但每一次都未能成功付诸行动。请结合小说
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3)小说中的汤市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干部?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4)小说倒数第二段这个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从结构、内容、手法上作简要分析。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结合社会实际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参考答案:
(1)EC(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
分.)
(2)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细致刻画了汤市长的心理活动,更好地塑造
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个富有正义感、同情心,但又有些脱离群众的市长形象.③使故事情
节一波三折,推动情节发展,给故事进展设置障碍,使得其他人物有了登台表演的机会,
表现了小说的张力.
(共6分,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3)汤市长是一个富有正义感、同情心,但又有些脱离群众的市长形象.具体表现在:
①深入基层、体验生活较少,有些脱离群众,有些官僚作风.如:“汤市长原来也没想去
坐公交车,因为市府有皇冠轿车、宝马轿车,还有奔驰中巴”,“一天到晚都是坐,坐办
公室、坐会议室、坐小车”,“公安局要汇报这些琐事,自己还不得批评他们眉毛胡子一
把抓”.②内心富有正义感、荣誉感、和同情心.如:“正好司机的孩子生了病,他就让
司机先回家看看,帮忙照料照料,等电话”,“汤市长正想说这打工的也怪不容易,放人
家一马”,“看来正要下车的几个年轻人是贼,汤市长正想上前拦阻","汤市长忽然想
起自己这座城市是刚刚被评为‘文明礼貌城市’的,脸上有些发热”.③关注民生,心系百
姓.如“这其实是关系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啊!”
(4)一,小说倒数第二段这个情节在文中的作用是:①在结构上,照应、再现了上文汤
市长坐大巴车的尴尬现实,并为下文汤市长的沉思做铺垫.②在内容上,增强了文章的真
实性、现实性,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批判性.③在手法上,通过两人的语言
描写,侧面烘托了领导与百姓生活方式的天壤之别,暗示了领导和百姓之间的隔阂,深化
了小说主旨.
二,本段主要表现了领导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现象,我认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
最大政治优势,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当
前,一些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脱离群众的现象和问题依然存在,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
需要纠正和防范.
(1)A“从侧面反映出他是一个对工作极不负责任、善于欺上瞒下的干部”于文无
据.B“斤斤计较、十分小气”无中生有.D”可以窥见该市复杂堪忧的社会治安状况”以
偏概全.
(2)解答时要从情节、人物、艺术效果几方面作答.五次“正想”推动了情节发展,表
现了人物形象特点,设置悬念、使情节一波三折.
(3)解答时要抓住相关情节内容与人物描写方法分析概括,本文主要采用动作描写和心
理描写刻画汤市长这一人物形象.如:“公安局要汇报这些琐事,自己还不得批评他们眉
毛胡子一把抓”表现他的脱离群众、官僚作风,“正好司机的孩子生了病,他就让司机先
回家看看,帮忙照料照料,等电话”表现他对下属的体贴,“汤市长正想说这打工的也怪
不容易,放人家一马”表现他具有同情心,“看来正要下车的几个年轻人是贼,汤市长正
想上前拦阻”表现他有正义感,“汤市长忽然想起自己这座城市是刚刚被评为‘文明礼貌
城市’的,脸上有些发热”表现他的荣誉感.
(4)第一问,题干要求是“从结构、内容、手法上作简要分析”,在结构上照应前文,
并为下文铺垫;内容上主要增强批判性;手法上运用了侧面烘托,深化小说主旨.第二
问,解答时要立足本段所写现象,联系社会现实,表达自己看法.本段主要表现了领导高
高在上、脱离群众的现象,我认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来自人民、
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在实际工
作中脱离群众的现象和问题依然存在,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需要纠正和防范.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彦博字大临,通书记,警悟而辩。开皇末,对策高策,授文林郎,直内史省。
隋乱,幽州总管罗艺引为司马。艺以州降,彦博与有谋,授总管府长史,封西河郡
公。召入为中书舍人,迁侍郎。高丽贡方物,高祖欲让而不臣,彦博执不可,曰:“辽
东本周箕子国,汉玄菟郡,不使北面,则四夷何所瞻仰?”帝纳而止。
突厥入寇,彦博以并州道行军长史战太谷,王师败绩,被执。突厥知近臣,数问唐
兵多少及国虚实,彦博不肯对,囚阴山苦寒地。太宗立,突厥归款,得还。
授雍州治中,寻检校吏部侍郎。
彦博欲汰择士类,寡术不能厌众,讼牒满廷,时讥其烦碎。复为中书侍郎,迁御史大
夫,检校中书侍郎事。贞观四年,迁中书令,封虞国公。
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匈奴五原塞,以为捍蔽,与魏徵廷争,徵
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其后突利可汗弟结社谋反,帝始悔云。彦博善辞令,每问四方风
俗,胪布诰命,若成诵然;进止详华,人皆拭目观。
高祖尝宴近臣,遣秦王谕旨,既而顾左右曰:“何如温彦博?”十年,迁尚书右仆
射,明年卒,年六十三。
彦博性周慎,既掌机务,谢宾客不通,进见必陈政事利害。卒后,帝叹日:“彦博
以忧国故耗思弹神我见其不逮再期矣恨不许少闲以究其寿。”家贫无正寝,殡别室,帝命
有司为构寝。赠特进,谥曰恭,陪葬昭陵。
子振、挺。振历太子舍人,居丧以毁卒。挺尚千金公主,官延州刺史。彦博曾孙
曦,尚凉国长公主。(摘自《新唐书•列传第十
六》)
4、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检校吏部侍郎寻:追寻
B、时讥其烦碎时:当时的人
C、谢宾客不通谢:谢绝
D、家贫无正寝寝:卧室
5、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彦博以忧国/故耗思弹神/我见其不逮/再期矣/恨不许少闲以究其寿。
B、彦博以忧国/故耗思弹神/我见其/不逮再期矣/恨不许少/闲以究其寿。
C、彦博以忧国故/耗思弹神/我见其/不逮再期矣/恨不许少/闲以究其寿。
D、彦博以忧国故/耗思弹神/我见其不逮再期矣/恨不许少闲以究其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厥入侵,温彦博任并州道行军长史在太谷交战,官军大败,被俘。突厥多次审问他
唐朝兵力多少及国家虚实,温彦博拒绝回答,被囚禁在阴山荒凉寒冷的地方。
B、温彦博善于辞令,每当被问起四方风俗,或让他宣布诰命,仿佛背诵一样流畅,他进
退举止端庄而有风采,人们都拭目观看。
C、温彦博处事周密谨慎,掌管机密事务之后,为了保密他就断绝了与所有朋友的联系,
只要进见皇上一定要陈述对政事利弊的看法。
D、温彦博的儿子温振历任太子舍人,服丧期间因哀伤过度去世,另一个儿子温挺娶千金
公主为妻,官做到延州刺史。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3分)
(2)高祖尝宴近臣,遣秦王谕旨,既而顾左右曰:“何如温彦博?”(4分)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分)
参考答案:
4、A(寻:不久)
5、D
6、C(“为了保密他就断绝了与所有朋友的联系”的内容归纳有误,应是处理机密时谢绝
与宾客不与外人交往。)
7、翻译
(1)与魏徵在殿堂上争论,魏徵辩论不过他,天子终于采纳了他的意见。
(廷争、不胜其辩、卒)
(2)高祖曾宴请近臣,派秦王宣读圣旨,完毕后看看左右的人说:“秦王比起温彦博怎
样?"(尝、顾、何如…)
(3)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的危急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
(所以、先、后)
附:文言文翻译
温彦博,字大临,精通书传,警悟善辩。开皇末年,对策高等,授任文林郎,值宿内
史省。
隋末大乱,幽州总管罗艺引荐他为司马。罗艺率全州归降,温彦博参与了谋划,授任
总管府长史,封为西河郡公。召入朝廷任中书舍人,升任中书侍郎。高丽贡献特产,高祖
想谢让而不使他们称臣,温彦博坚持说不可以,说:“辽东本是周朝箕子的国土,汉代的
玄菟郡,不叫他们北面称臣,那么叫四夷如何看待?”皇帝采纳后不再坚持。
突厥入侵,温彦博任并州道行军长史在大谷交战,官军大败,被俘。突厥知道他是近
臣,多次审问他唐朝兵力多少以及国家虚实,温彦博不肯说,被囚禁在阴山荒凉寒冷的地
方。太宗即位后,突厥通和,得以返回。授任雍州治中,不久任检校吏部侍耶。温彦博
要淘汰挑选士人,方法太少不能降服众人,诉讼公文满堂,当时的人指责他烦琐苛细。再
次任中书侍耶,升任御史大夫,检校中书侍郎事。贞观四年,升任中书令,封虞国公。
突厥归降,下诏商议安定边地的计策,温彦博请求效仿汉朝将投降的匈奴安置在五原
塞,作为捍卫边境的屏障,与魏徽在殿堂上争论,魏徽辩论不过他,天子终于采纳了他的
意见,后来突利可汗的弟弟结社率谋反,皇上才后悔了。温彦博善于言辞,每当问起四方
风俗,宣布诰命,仿佛背诵一样;进退周密文雅,人们都拭目观看。
高祖曾宴请近臣,派秦王宣读圣旨,完毕后看看左右的人说:“秦王比起温彦博怎
样?”十年,升任尚书右仆射,第二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温彦博秉性周密谨慎,掌管机密事务之后,谢绝宾客不与人交往,进见皇上定要陈述
政事利弊。去世后,皇帝叹惜道:“温彦博因操心国事的缘故,耗尽精神,我见他不胜劳
碌已二年了,遗憾没让他稍事休息来延长寿命。”家境贫寒没有正窒,在别室中停殡,皇
帝命有关部门为他建造正堂。追赠特进,谥号恭,陪葬昭陵。
他的儿子温振、温挺。温振历任太子舍人,服丧期间因哀伤过度去世。温挺娶千金
公主为妻,官做到延州刺史。温彦博的曾孙名曦,娶凉国长公主为妻。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共1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日:“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
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踞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
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
“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
“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
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
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
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
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3.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
B.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上指:向上直立(竖起)。
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细细说来
D.沛公起如厕如:到...去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项王按剑而跟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C.今日之事何如邻之厚,君之薄也
D.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将众人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来,樊哙闯入营帐后言行合情合理,表现了
他粗中
有细的一面。
B.对于贸然闯宴的樊哙,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项羽不但不怒,反而盛赞和赏赐
他,使紧
张的气氛得到缓和。
C."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樊哙咄咄逼人、凛然无畏的形象通过夸
张、漫
画的手法刻画出来。
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在项刘斗争的精彩片段中用这寥寥几
笔,就表
现出了刘邦随机应变的性格特点。
1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
参考答案:
13.C(细说:谗言)
14.A(均为表目的的连词,来。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C项,结构助词,的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副词,乘机、趁机/介词,通过,经由。)
15.B(可见项羽敌我不分。)
16.(1)、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
天下人都背叛他。(如、举、胜)(3分)
(2)、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
(故……者、非常)(3分)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石,字中玉,陇西人,元和十三年进士擢第。石机辩有方略,尤精吏术,簿府称
之。自李听征伐,常司留使务,事无不办。太和三年,为郑滑行军司马。时听握兵河北,
上令石入朝奏事,占对明辩,文宗目而嘉之。
十二月,中使田全操、刘行深巡边回,从者讹言兵至,百官朝退,仓惶骇散。市人叫
噪,尘盆四起。郑覃曰:“耳目颇异,且宜出去。”石曰:“事势不可知,但宜坚坐镇
之,冀将宁息。若宰相亦走,则中外乱矣。任重官崇,人心所属,不可忽也。”石视簿
书,沛然自若。晡晚方定。
开成元年,石放京畿一年租税。及正、至、端午进奉,并停三年,其钱代充百姓嫁娶
钱。诸道除药物、口味、茶果外,不得进献。诸司宣索制造,并停三年。赦后,紫宸宣
对。上曰:“朕务行其实,不欲崇长空文。”石以从前德音虽降,人君不能守,奸吏从而
违之,故有内置之奏以讽之。
寻加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领盐铁转运使。上御紫宸论政曰:“为国之道,致
治甚难。"石对曰:“朝廷法令行则易。臣闻文王陟降在上,陛下推赤诚,上达于天,何
忧不治?"上又曰:“治乱由人邪正,由时运耶?”石曰亦由时运九庙圣灵钟德于陛下
时也陛下行己之道则是由人而前代帝王甚有德者当乱离无奈何之际又安得不推运耶?”
帝曰:“卿言是也。”
三年正月五日,石自亲仁里将曙入朝,盗发于郭尚父宅;引弓追及,矢才破肤,马逸
而回。盗已伏坊门,挥刀斫石,断马尾,竟以马逸得还私第。上闻之骇愕,遣中使抚
问,赐金疮药,因差六军兵士三十人卫从宰相。
(节选自《旧唐书•李石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亦由时运/九庙圣灵/钟德于陛下时也/陛下行己之道/则是由人而前代/帝王甚有德者/
当乱离无奈何之际/又安得不推运耶
B.亦由时运/九庙圣灵/钟德于陛下/时也/陛下行己之道/则是由人/而前代帝王甚有德者/
当乱离无奈何之际/又安得不推运耶
C.亦由时运/九庙圣灵/钟德于陛下/时也/陛下行己之道/则是由人/而前代帝王甚有德者
当乱离/无奈何之际/又安得不推运耶
D.亦由时运/九庙圣灵/钟德于陛下/时也陛下/行己之道/则是由人/而前代帝王甚有德者/
当乱离无奈何之际/又安得不推运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第,即登第、及第,指封建时代在科举考试中中选。
B.宰相,泛指高级执政者或特指辅佐皇帝执政的最高行政长官。
C.朕,原用作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D.力口,文中指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头衔,等同于“领”“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石善于治理政事。李听征战讨伐之后,李石经常主持后方事务,没有他办不成的事
情。
B.李石深受皇帝信任。皇上经常让李石就朝廷之事进行奏对,兼任盐铁转运使时,李石
的对答得到了皇上的肯定。
C.李石忠于职守。朝廷高官听说敌兵来了,四处逃散,郑覃劝说李石一起逃走,但李石
执意不从,坚守岗位。
D.李石关心百姓生活。开成元年,李石决定减轻各地百姓的负担,将他们的租税和各个
时节的进奉都免收三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听握兵河北,上令石入朝奏事,占对明辩,文宗目而嘉之。
(2)盗已伏坊门,挥刀斫石,断马尾,竟以马逸得还私第。
参考答案:
10.B11.D12.D
13.(1)当时李听在黄河以北掌管兵权,皇上命令李石入朝奏事,李石随口应答明白清
晰,文宗很赞赏地看着他。(2)强盗已经在坊门埋伏,挥刀砍李石,砍断马尾,最终因
马狂奔才得以回到家里。
10.试题分析:原文标点:亦由时运,九庙圣灵,钟德于陛下,时也;陛下行己之道,则
是由人,而前代帝王甚有德者,当乱离无奈何之际,又安得不推运耶。
11.试题分析:“等同于‘领‘'摄'”错误,“领”是兼任官职,“摄”是代理官职。
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
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等同于‘领‘'摄'"
错误,“领”是兼任官职,“摄”是代理官职。
12.试题分析:根据文中“石放京畿一年租税”的信息,只是免除京城百姓的租税,时间
是一年,各个时节的进奉才是三年。
13.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河北”“明辨”“目”“伏坊门”“以"“私第”的翻
译。
参考译文:
李石,字中玉,陇西人,元和十三年考中进士。李石机警善辩有计谋策略,尤其精通
为官之道,受到藩镇幕府同僚的称赞。自从李听开始征战讨伐,李石经常主持留后事务,
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大和三年,任郑滑行军司马。当时李听在黄河以北掌管兵权,皇上命
令李石入朝奏事,李石随口应答明白清晰,文宗很赞赏地看着他。
十二月,皇帝派出的宦官田全操、刘行深巡视边境后回朝。跟随的人诈称敌兵来了,
百官公卿退朝,仓皇地四处逃散,街上的行人喊叫喧闹,尘埃四处飞扬。郑覃说:“听起
来情况很不一般,应该暂且出去。”李石说:“真实情况不得而知,只能坚持镇守,希望
借此能安定人心平息事态。如果宰相也跑了,那么朝廷内外就全乱了,你我责任重大官位
显崇,是人心所系,不能大意。”李石查阅文件,泰然自若,混乱到晚上才安定下来。
开成元年,李石决定免收京城地区一年的租税,以及正月、夏至冬至、端午节的进
奉,都停止征收三年,让老百姓用这些钱送嫁迎娶。各道除药物、美味、茶果以外,不能
进献。各有关部门应皇帝的迎娶制造器物,一律停止三年。大赦后,在紫宸殿宣旨应对。
皇上说:“朕致力于做实事,不想提倡长篇空文。”李石认为以前虽然颁布恩诏,但人君
不能遵守,奸吏乘机违反规定,因此上奏建议在宫里放置赦书借此婉言劝说皇上。
不久加授李石为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兼任盐铁转运使。皇上来到紫宸殿议论政事说:5台理
国家,达到天下太平很难.”李石对答说:“朝廷的法令能够执行就容易了,我听说周文王的神灵在圣上
左右保护陛下,陛下诚^一片,上天都知道,还为何担忧得不到海£?”皇上又说:“天下的太平与混乱
是由人的奸邪止直决定的,还是由时运决定的呢?”李石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脊椎动物-五爬行纲课件
- 2025年安徽省职教高考《职业适应性测试》考前冲刺模拟试题库(附答案)
- 《JavaWeb应用开发》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打鼾的科学原理课件
- 2025年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钢铁生产流程详解》课件
- 沪教版(上海)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中国区域篇(上)2.5《广西壮族自治区》听课评课记录
- 10kV配电站房项目建设的进度控制与风险管理
- 茅台的阴阳合同
- 2025年个人土地承包合同样本(2篇)
- (完整版)高考英语词汇3500词(精校版)
- 网络货运行业研究报告
-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单元重难点易错题Unit 2 单元话题完形填空练习(含答案)
- 2024-2025年突发紧急事故(急救护理学)基础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左心耳封堵术护理
-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
- 合唱课程课件教学课件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大湾区40校高二上学期联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 旅拍店两人合作协议书范文
- 2024-2030年电炒锅项目融资商业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