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辽宁省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考试一、选择题:本小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生理过程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是()A.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B.淀粉水解成麦芽糖C.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泡内D.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扩散〖答案〗D〖祥解〗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生理过程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只发生在细胞内的生理过程不能是发生在内环境的生理过程。【详析】A、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淀粉水解成麦芽糖位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泡内,肺泡与外界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突触间隙中的液体是组织液,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扩散,发生在内环境,D正确;故选D。2.关于神经系统的组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B.许多神经纤维外包裹髓鞘,构成一条神经C.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脑神经包括躯体运动神经D.传入神经又称为感觉神经,将接受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答案〗B〖祥解〗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详析】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A正确;B、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B错误;C、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包括支配躯体的运动神经,C正确;D、传入神经又称为感觉神经,将接受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D正确。故选B。3.有学说认为:牵涉痛是由于内脏和体表的痛觉传入纤维,在脊髓会聚后共用一个中间神经元再上传至大脑皮层;由于平时疼痛刺激多来源于体表,因此大脑依旧习惯地将内脏痛误以为是体表痛,于是发生牵涉痛。有关的神经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b、c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其中a为传入神经B.牵涉痛的产生共用了神经元b,痛觉的形成部位是脊髓C.产生牵涉痛时,皮肤被误作“感受器”,神经元a产生兴奋D.在形成牵涉痛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c上单向传导〖答案〗D〖祥解〗由图可知,a、c均表示传入神经,b位于神经中枢。【详析】A、分析题干,图中a、c均为传入神经,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B、痛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B错误;C、皮肤或内脏产生的兴奋都可以传到b,牵涉痛的形成过程中,可能是内脏产生的兴奋传至b,皮肤被误作“感受器”,神经元a并没有产生兴奋,C错误;D、在反射弧中兴奋只能单向传导,因此在形成牵涉痛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c上单向传导,D正确。故选D。4.海蜗牛在接触几次电击后,能学会利用长时间蜷缩的方式保护自己,没有经过电击刺激的海蜗牛则没有类似的防御行为。研究者提取前者腹部神经元的RNA注射到后者颈部,发现原本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也“学会”了防御,而对照组则没有此现象。以下叙述不符合该实验的是()A.有助于我们对动物记忆形成机制的研究B.本实验对照组的海蜗牛需要注射生理盐水C.不能说明RNA直接决定了动物记忆的形成D.说明特定的RNA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答案〗B〖祥解〗已知海蜗牛在接触几次电击后,能学会利用长时间蜷缩方式保护自己;没有经过电击的海蜗牛则没有类似的防御行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海蜗牛颈部注射了被电击海蜗牛腹部神经元的RNA,因此实验组海蜗牛“学会”了防御,说明该防御功能的形成与被电击海蜗牛腹部神经元的RNA有关。【详析】A、由题干信息分析,该实验为我们研究记忆形成的机制提供了方向,故本实验有助于帮助我们对动物记忆形成机制的研究,A正确;B、根据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分析可知,实验的对照组需要注射来自没有受过电击刺激海蜗牛的RNA,B错误;C、RNA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故本实验不能说明RNA直接决定了动物记忆的形成,C正确;D、由题干信息“研究者提取前者腹部神经元的RNA注射到后者颈部,发现原本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也“学会”了防御推测可知,本实验说明特定的RNA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D正确。
故选B。5.X、Y、Z是人或高等动物的三种激素,X能促进Y的分泌,Y能促进Z的分泌,Z过多能抑制分泌X、Y的细胞的分泌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X能促进Y的分泌,Y促进Z的分泌,这是反馈调节,B.Z的含量下降,引起X、Y的分泌量增多,说明Z对X、Y的分泌有促进作用C.若某病变动物体内Y、Z含量低于正常值,X含量高于正常值,病变可能是垂体萎缩D.该调节机制普遍存在,存在于体温平衡调节中的Y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答案〗C〖祥解〗甲状腺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或者甲状腺激素含量低等情况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题意分析,X能促进Y的分泌,Y能促进Z的分泌,Z过多能抑制分泌X、Y的细胞的分泌活动,这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详析】A、X能促进的Y分泌,Y促进的Z分泌,这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A错误;B、X能促进Y的分泌,Y能促进Z的分泌,Z过多能抑制分泌X、Y的细胞的分泌活动,属于负反馈调节。Z的含量下降,引起X、Y的分泌量增多,说明Z对X、Y的分泌的抑制作用减弱,不能说明Z对X、Y的分泌有促进作用,B错误;C、检测某病变动物体内X、Y、Z的含量发现,Y、Z含量低于正常值,X的含量高于正常值,病变可能是垂体萎缩,即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含量减少,导致相关腺体分泌的激素Z含量减少,该Z激素的减少对下丘脑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进而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增多,即X含量高于正常值,C正确;D、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普遍存在,若存在于体温平衡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参与调节过程,故Z为甲状腺激素,X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Y为促甲状腺激素,D错误。故选C。6.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GC)能提高心肌细胞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水平。体内GC的分泌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作为药物服用时,血浆中高浓度的GC能抑制淋巴细胞为增殖、分化。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GC有望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B.GC分泌增加利于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C.GC作为药物长期服用可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直接促进GC的分泌〖答案〗D〖祥解〗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分级调节,即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详析】A、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而血浆中高浓度的GC能抑制淋巴细胞为增殖、分化,降低自身免疫能力,可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A正确;B、GC能提高心肌细胞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水平,肾上腺素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B正确;C、GC作为药物长期服用可导致相应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减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还能促进肾上腺皮质的生长发育,因此长期服用GC会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C正确;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作用于垂体,使得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GC的分泌,D错误。故选D。7.食物过敏和药物过敏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过敏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作过敏原,可能是外来物质,也可能是机体自身物质B.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共同参与C.过敏反应和风湿性心脏病都是由机体的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自身免疫病D.找到过敏原并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答案〗D〖祥解〗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会产生抗体且抗体会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详析】A、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作过敏原,过敏原具有异物性,一般都是外来物质,A错误;B、抗体是免疫活性物质,是体液免疫过程主要起作用的物质,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也属于体液免疫,B错误;C、过敏反应不属于自身免疫病,C错误;D、由于过敏反应是机体接触过敏原才发生的,因此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D正确。故选D。8.现已成功开发出针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有效mRNA疫苗。下列关于免疫学的应用说法错误的是()’A.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B.mRNA疫苗不能直接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C.该疫苗通过识别并结合组织相容性抗原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D.mRNA疫苗与DNA疫苗相比,避免了基因整合到人体细胞的风险〖答案〗C〖祥解〗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常见的疫苗有减毒活疫苗、灭活病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详析】A、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A正确;B、mRNA疫苗进入细胞内翻译成蛋白质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B正确;C、疫苗本质就是抗原,不能识别人体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C错误;D、与DNA疫苗相比mmRNA不需要讲入细胞核,无整合基因组中的风险,D正确。故选C。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B.施加赤霉素大麦种子萌发时,胚乳中淀粉分解速度比野生型更快C.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前均需先进行预实验,以确定使用的最适浓度D.α-萘乙酸是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相似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答案〗B〖祥解〗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详析】A、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利于分化形成雌花,比例较低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A错误;B、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若大麦种子萌发时施加赤霉素,那么萌发时赤霉素的作用会更显著,胚乳中淀粉分解的速度更快,B正确;C、预实验不能确定生长调节剂的最适使用浓度,只能确定大概的使用浓度范围,C错误;D、α-萘乙酸是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生理效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D错误。故选B。10.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模拟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实验中,自变量是加入不同数量液滴的HCl和NaOHB.可用目测估计法统计个体较小、种群数量较多的土壤小动物的相对数量C.调查植株上的跳蝻、青蛙的种群密度可以选择样方法D.观察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先盖上盖玻片,再后滴入培养液〖答案〗A〖祥解〗1.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2.丰富度统计方法:①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个体数(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得群落。②目测估计法: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详析】A、在模拟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材料的类型(清水组、缓冲物质组和生物材料组)和加入不同数量液滴的HCl或NaOH,A错误;B、可用目测估计法统计个体较小、种群数量较多且无法给出准确数量的土壤小动物的相对数量,B正确;C、跳蝻、青蛙活动范围较小,可以样方法调查调查植株上的跳蝻、青蛙的种群密度,C正确;D、察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先盖上盖玻片,然后在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然后用吸水纸将多余的培养液吸去,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中后再进行观察并计数,D正确。故选A11.科学工作者为了检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B.田鼠种群增长的模型可构建为N1=N0λ1,其中λ为1.015C.当田鼠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死亡率会升高,出生率不变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答案〗B〖祥解〗1、J形增长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不变,数量会连续增长。2、S形增长曲线: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形曲线无限增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详析】A、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田鼠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A错误;B、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λt,其中λ表示田鼠种群数量是前一天的倍数为1.015,B正确;C、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增长速率为0,出生率等于死亡率,C错误;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不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有害动物的防治越早越好,D错误。故选B。12.下列关于某生物群落内生物的关系及适应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荒漠群落中的生物以独特的生存方式适应高温环境。B.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是群落的物种组成C.森林群落中林下阴生植物往往茎细长,叶绿体颗粒大且颜色深D.群落的结构特征会随时间而变化,可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答案〗A〖祥解〗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1)荒漠生物群落分布在极度干旱区,这里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荒漠里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如荒漠中的仙人掌肉质茎肥厚、叶呈针状,有利于减少水分的蒸发,适应干旱环境。(2)草原生物群落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草原上动植物的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3)森林生物群落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生活于林下的人参叶由于受到林的遮挡,生活环境光照不足,为了吸收足够的光线,因此生长的叶片大且薄而且叶绿体颗粒较大有利于更好的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详析】A、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的地区,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它们以独特的生存方式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A错误;B、群落中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B正确;C、森林生物群落中林下阴生植物往往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机械组织不发达,但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C正确;D、群落的结构特征会随时间而变化,如由于阳光、空水分会随季节变化,群落的外貌与结构也会随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D正确。故选A。13.在某自然区域中逐年引入一定数量的三种生物A、B、C,这三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种间关系,其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A、B之间是捕食关系B.物种B、C之间可能是种间竞争关系C.物种A的种群密度减小会使物种C的种群密度间接增大D.增大物种A、C的种群密度均会增加物种B的环境容纳量〖答案〗D〖祥解〗分析题图:该图表示的是三种生物A、B、C种群数量变化,自变量是时间,因变量是种群数数量的变化。在种群增长曲线中,先增加者先减少是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是捕食者,所以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详析】A、根据曲线图可以判断A物种与B物种之间为捕食关系,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A正确;B、根据曲线图可以判断物种B、C之间是竞争关系,存在此消彼长的现象,B正确;C、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则物种A的种群密度减小会使物种B的种群密度减小,物种B、C之间是竞争关系,故可导致物种C的种群密度间接增大,C正确;D、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增大物种C的种群密度不会增加物种B的环境容纳量,D错误。故选D。14.某市执行垃圾强制分类回收政策,对于垃圾中的有机废弃物将按照“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进行处理。下图为“无废化生态社区”中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相关方案。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无废化生态社区”主要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是循环原理B.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④优于②③C.有机肥料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D.“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提高了物质循环速率和能量传递效率〖答案〗A〖祥解〗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2、从资源化的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是由于多层次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的物质,能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从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是由于减少了环境污染。【详析】A、“无废化生态社区”主要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是循环原理,A正确;B、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通过多层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中的物质,既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减少环境污染,因此途径②③优于④,B错误;C、有机肥料被分解者分解后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物质,但不能为农作物提供能量,C错误;D、“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提高了物质循环速率和能量利用的效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故选A。15.如图曲线a、b、c分别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种生物的CO2释放量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中,碳在三种生物体内都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B.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以是消费者或分解者C.c曲线代表的生物对CO2的利用受光照影响D.曲线b可以代表某些细菌的CO2释放量变化〖答案〗C〖祥解〗分析题图曲线:曲线a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正值,且不随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可能属于异养生物;曲线b二氧化碳的释放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光能自养生物;曲线c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负值,说明该生物进行同化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但是光照不影响二氧化碳的消耗,说明该生物不是光能自养生物。【详析】A、碳在三种生物体内都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A正确;B、a曲线代表的生物在有光无光条件下二氧化碳释放量为定值,并不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所以代表的生物可以是消费者或分解者,B正确;C、曲线c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负值,说明该生物进行同化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但是光照不影响二氧化碳的消耗,可能进行的是化能合成作用,C错误;D、曲线b二氧化碳的释放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光能自养生物,可以表示某些细菌(如光合细菌)的CO2释放量变化,D正确。故选C。二、选择题:本小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至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激素的发现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方面,下列有关激素应用的利弊叙述正确的是()A.渔业生产上应适量使用促性腺激素可有效提高繁殖力B.桑叶上喷洒保幼激素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蚕丝产量C.成年后可大量使用生长激素促进生长D.肥料中应适量添加合格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答案〗AB〖祥解〗1、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2、胰岛素的作用是能促进人体血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3、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合成和分泌性激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详析】A、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性腺的生长和发育,促进性腺产生性激素,促进卵子和精子成熟和排出,因此为了促进生殖细胞的成熟,有利于进行人工授精和育苗,需要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A正确;B、养蚕时,可以在桑叶上喷洒保幼激素类似物,以推迟结茧时间,提高吐丝量,B正确;C、生长激素能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但是成年了一般不可以打生长激素,因为已经没有了太大的作用,C错误;D、我国禁止在肥料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D错误。故选AB。17.鱼类洄游指鱼类因生理要求、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如盐度、水温)等影响,而周期性地定向往返移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洄游途经某地时的种群数量B.鱼类洄游过程中可能同时存在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的作用C.决定鱼类洄游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作用D.洄游鱼从海水进入淡水后,会摄入更多水分、减弱吸盐能力,以便与淡水环境适应〖答案〗AD〖祥解〗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1)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可来源于环境或生物;(2)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3)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详析】A、鱼洄游途经某地时,只是暂时经过,捕获以后进行标记不能再次捕获,所以不能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洄游途经某地时的种群数量,A错误;B、由于鱼类洄游的目的可划分为三大类,即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则鱼类洄游过程中可能同时存在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的作用,B正确;C、鱼类的行为,如鱼类洄游等现象,其根本原因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的作用,C正确;D、洄游鱼从海水进入淡水后,会减少水分的吸收、加强吸盐能力,以便在淡水环境中仍能保持体内较高的渗透压,进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D错误。故选AD。18.研究发现,NO在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当内毒素、LPS、IFN、IL和TNF等与巨噬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巨噬细胞被激活产生iNOS,进而产生NO,原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NO可以抑制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B.NO通过扩散可以特异性的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C.巨噬细胞必须运动到肿瘤细胞所在的部位才能更好地利用上述机制发挥作用D.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中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发挥作用,且具有特异性〖答案〗ACD〖祥解〗据图分析可知,当内毒素、LPS、IFN、IL和TNF等与巨噬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巨噬细胞被激活产生iNOS,巨噬细胞中L-精氨酸在iNOS的催化作用下脱去NO后变为L-瓜氨酸,NO可抑制肿瘤细胞中DNA的复制,抑制线粒体中电子的传递以及三羧酸循环的进行,从而抑制了有氧呼吸过程。【详析】A、据图可知NO进入线粒体,有两个箭头分别指向产生NADH产生的过程和电子传递过程,所以推测可以抑制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A正确;B、NO是气体分子,可以通过扩散抑制细胞核内DNA的合成以及线粒体内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但是无法区分肿瘤细胞和正常的组织细胞,B错误;C、巨噬细胞发挥作用是通过NO作用完成的,NO只能扩散到周围的细胞,所以必须运动到肿瘤细胞所在的部位才能更好地利用上述机制发挥作用,C正确;D、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中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直接与受体接触,而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是有特异性的,D正确。故选ACD。19.CO是响应日照长度调控植物开花的重要基因;AP2是种子发育的调控基因。为探究CO和AP2在光周期调控种子大小中的作用,研究人员以野生型拟南芥、CO缺失突变型拟南芥、AP2缺失突变型拟南芥开展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分析柱状图可知,拟南芥为短日照植物B.CO表达产物能抑制拟南芥体内AP2的表达C.AP2的表达产物可能会抑制拟南芥种子的生长D.植物中光敏色素主要存在于叶绿体丰富的叶肉细胞中〖答案〗BC〖祥解〗光是一种信号,光照通过激活光敏色素,使其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特异信号,使细胞核基因的转录发生特定变化,从而引起生物学效应。由左图可知,CO缺失突变型拟南芥、AP2缺失突变型拟南芥在长日照、短日照时,种子大小没有变化,故研究结果表明,光周期调控种子大小与CO、AP2均有关。根据左右图结果可知,光周期调控种子大小与CO、AP2均有关,短日照会抑制CO表达,从而AP2表达不受影响,AP2表达产物会抑制种子发育,短日照时,种子变小。长日照会促进CO表达,CO表达产物会抑制AP2表达,从而解除AP2表达产物对种子发育的抑制,长日照时,种子变大。【详析】A、由图可知,拟南芥在短日照时种子变小,故拟南芥属于长日照植物,A错误;B、由图2可知,CO缺失突变型拟南芥和野生型相比,AP2相对表达量增加,可推得CO表达产物能抑制拟南芥体内
AP2的表达,B正确;C、短日照会抑制CO表达,而AP2表达不受影响,AP2表达产物会抑制种子发育,短日照时,种子变小,C正确;D、植物中光敏色素主要存在分生组织细胞内,D错误。故选BC。20.研究发现:蜜蜂种群中都存在白细胞激肽受体基因(Lkr),该基因与蜜蜂对糖的敏感度有关。对糖敏感的蜜蜂倾向于采集花粉为食,反之则倾向于采蜜为食。温带地区植物开花,呈明显的季节性,而热带地区常年开花,花粉充足;刀为研究Lkr在蜜蜂适应环境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将X基因转入蜜蜂体内,该基因的转录产物能与LkrmRNA结合,从而干扰LkrmRNA的翻译,检测不同处理下蜜蜂对蔗糖发生反应的最低浓度的差异,结果如下图所示(对照组1不作处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蜜蜂采蜜、植物开花均离不开信息传递的作用B.对照组2和实验组的处理分别是转入无关RNA基因、转入X基因C.据图可推测Lkr基因缺陷型蜜蜂对糖的敏感性会上升D.可推测热带蜜蜂种群的Lkr基因表达程度比温带地区更低〖答案〗AB〖祥解〗为研究Lkr在蜜蜂适应环境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将X基因转入蜜蜂体内,该基因的转录产物能与LkrmRNA结合,从而干扰LkrmRNA的翻译,检测不同处理下蜜蜂对蔗糖发生反应的最低浓度的差异。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注入X基因,因变量是对蔗糖的反应。【详析】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传递,因此蜜蜂采蜜、植物开花均离不开信息传递的作用,A正确;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注入X基因,对照组1应该是不做处理的蜜蜂,对照组2转入了编码无关RNA的基因(实验的目的是排除导入无关RNA的影响),则实验组应为转入X基因的蜜蜂,B正确;C、由于对照组1不做处理,则其中的Lkr基因应该正常表达,而对照组2导入了无关的RNA,则其体内的Lkr基因也应该能正常表达,因此对照组1和2对蔗糖的敏感程度几乎无差异,而实验组中有些蜜蜂个体对蔗糖的敏感程度却有所下降,据此可推测,Lkr基因正常表达能提高蜜蜂对蔗糖的敏感程度,Lkr基因缺陷型蜜蜂对糖的敏感性会下降,C错误;D、对糖敏感的蜜蜂倾向于采集花粉为食,反之则倾向于采蜜为食。热带地区常年开花,花粉充足,因此处于热带地区的蜜蜂体内Lkr基因表达量高,对糖敏感,倾向于采集花粉为食,D错误。故选AB。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负向光性是植物在高光强或其它不良条件下发生的背向光源弯曲生长的适应性反应。(1)光不仅是植物进行_______的能量来源,还可以作为一种______,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研究表明,光敏色素作为光受体,主要接收红光和远红光(620-700nm);蓝光/UV-A受体主要接收蓝光(400-500nm)和近紫外光。用不同光质的光照射水稻根,实验结果如图,推测诱导水稻根负向光性生长的光受体更可能是_______。(2)为研究根负向光性的原因,研究人员利用水稻种子进行了下表的实验,请在空白处选填①-⑥相应处理内容,完成实验方案。组别处理方式弯曲度根尖生长状况1_________38.7±5.23负向光性生长2黑暗:在根的一侧贴空白琼脂0垂直生长3________42.4±5.39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4________32.1±8.32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注意】每组处理方式选两个数字选项。①单侧光照②均匀光照③黑暗④在根的一侧贴空白琼脂⑤在根的一侧贴有lmg·LIAA的琼脂⑥在根的一侧贴有5mg·LIAA的琼脂根据实验结果可推知,单侧光引起根尖两侧IAA含量差异是导致根负向光性的原因,IAA浓度高时弯曲度加大。(3)研究人员测定水稻根向光侧和背光侧在单侧光刺激后IAA含量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处理向光侧(ng·g-1·FW)背光侧(ng·g-1·FW)光强(40μmol·m-2·s-1)290.5491.7光强(100μmol·m-2·s-1)194.8598.6黑暗418.6418.6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推测负向光性产生的机制可能是:单侧光照射时,____________接受刺激,经系列信号传导,导致___________,使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速度____________,导致根负向光性生长。(4)表中数据显示,光照后根尖IAA总量少于黑暗组,针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请提出可进步研究的问题__________。〖答案〗(1)①.光合作用②.信号③.蓝光/UV-A受体(2)①.①④②.③⑥③.③⑤(3)①.光受体②.背光侧IAA浓度高,向光侧IAA浓度低③.慢(4)光照导致IAA含量减少的原因〖祥解〗据图分析,图中自变量是光的波长,因变量是弯曲角度,图示当波长为400~500nm左右,胚芽鞘的相对弯曲度较高,当波长>600nm,弯曲角度为0。(1)光不仅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还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据图分析,图中自变量是光的波长,当波长为400~500nm左右,胚芽鞘的相对弯曲度较高,当波长>600nm,弯曲角度为0,结合题意,光敏色素主要接收红光和远红光(>600nm);蓝光UV-A受体主要接收蓝光(400-500nm)和近紫外光。可推测诱导水稻根负向光性生长的光受体更可能是蓝光/UV-A受体。(2)分析表格可知,第l组结果是根尖负向光性生长,因此第l组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单侧光照、在根的一侧贴空白琼脂,即①④;第2组作为对照,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第3、4组的结果都是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说明第3、4组的处理方式都应该是黑暗、在根的一侧贴有一定浓度IAA的琼脂,由弯曲方向(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可知,第3、4组外用IAA对根的生长所起的作用是抑制其生长,且外用生长素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弯曲角度越大,综上所述,第3组的处理方式应该是③⑥,第4组的处理方式应该是③⑤。(3)表格为不同光强处理后根尖向光侧和背光侧IAA含量变化,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单侧光下,背光侧IAA浓度高,向光侧IAA浓度低,据此可推测负向光性产生的机制可能是:单侧光→光受体接受刺激→一系列信号转导→IAA橫向运输→背光侧IAA浓度高,向光侧IAA浓度低→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速度慢→根负向光性生长。(4)表中数据显示,光照后根尖IAA总量少于黑暗组,针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提出的进一步研究问题是光照导致IAA含量减少的原因?22.甲型流感病毒(IAV)是一种RNA包膜病毒。IAV表面存在2种糖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前者帮助病毒识别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后者促进病毒膜与宿主膜的融合释放病毒基因组。下图1表示双抗夹心胶体金法检测甲流的抗原检测试剂盒内部试纸条的构造,其中抗体1、抗体2分别是以HA,NA为抗原制备的单克隆抗体,抗体3是针对抗体1的抗体,抗体2和抗3分别固定在试纸条的检测线(T线)和质控线(C线),抗体1进行了胶体金标记,若抗体1在T线或C线大量聚集,将使该处显红色。图2是4个人的检测结果。(1)甲流病毒(IAV)首次进入人体时,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进入人体时,_______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抵御病毒的侵染。(2)病毒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过强可引起“细胞因子风暴”,细胞因子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3)图2表示4个人检测的结果,其中可以确定没有甲流病毒的(阴性结果)是__________,检测结果无效的是___________。结果甲形成的原因是样品中含病毒,病毒HA与抗体1结合后移动到T线处,____________________使胶体金聚集呈红色条带;剩余抗体1和HA结合物移动到C线处,_____________使胶体金聚集而呈现红色条带。〖答案〗(1)①.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②.浆(2)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3)①.乙②.丙丁③.其表面的NA被(与)抗体2结合④.抗体1被(与)抗体3结合〖祥解〗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1)B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是病原体(甲流病毒)和B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甲流病毒(IAV)第二次进入人体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抵御病毒的侵染。(2)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免疫防御可以有效的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因此病毒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过强可引起“细胞因子风暴”。在细胞免疫中,细胞因子能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3)据题意可知,双抗夹心胶体金法检测甲流的抗原的原理为若样品中含病毒,病毒HA与抗体1结合后移动到T线处,其表面的NA被抗体2结合使胶体金聚集呈红色条带;剩余抗体1和HA结合物移动到C线处,抗体1被抗体3结合使胶体金聚集而呈现红色条带,因此在T线和C线都呈阳性(甲)表示该个体内含有甲型流感病毒。乙中T线不呈阳性,C线呈现阳性,说明乙没有甲流病毒。丙和丁中C线均没有呈现阳性,因此属于无效的检测结果。23.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生环境之间的过渡带,并兼有两种系统的一些特征。湿地面积萎缩、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已成为我国最突出的生态问题之一,湿地保护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湿地公园自上而下分布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这种分层现象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2)某研究小组为了调查该湿地公园内马尾松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3)要研究该湿地中某种水鸟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该生态系统中水鸟等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____________。(4)在湿地保护区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使弃耕的农田演替成森林。这是发生了群落的______演替,恢复的森林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也是多种水鸟栖息和繁殖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答案〗(1)①.垂直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2)随机取样(3)①.栖息地②.食物③.天敌④.有利于不同生物之间充分利用环境资源(4)①.次生②.间接〖祥解〗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生物群落中,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垂直结构;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称为水平结构。(1)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例如,森林中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这种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2)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3)生态位是一个物种在群落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该水鸟的生态位需要研究该水鸟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方面。该生态系统中水鸟等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有利于不同生物之间充分利用环境资源。(4)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弃耕的农田演替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天然防护林也是多种水鸟栖息和繁殖场所,这是红树林在生态系统方面的调节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24.下图是研究者调查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的能量(t.km-2.a-1)流动过程。(1)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请写出第四营养级到第五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的数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数字形式)。(2)第二营养级同化量的来源途径包括______________。(3)据调查,输入长江口水域的总能量/总呼吸量的值为2.8,表明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________(达到/未达到)相对稳定状态,理由是_________。(4)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_。①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②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③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④能量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只能单向流动〖答案〗(1)①.单向流动,逐级递减②.2.02/20.74×100%(2)来自生产者和有机碎屑(3)①.未达到②.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大于散失,向资源积累的方向发展,生态系统尚未发育成熟(4)①②④〖祥解〗1、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2、每一营养级能量的去路:①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②自身呼吸消耗,③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3、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长江口水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食物链方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分析题图可知第四营养级的同化量为20.74t.km-2.a-1,第五营养级的同化量为2.02t.km-2.a-1,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所以第四营养级到第五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的数学表达式2.02/20.74×100%。(2)分析题图可知,第二营养级同化量的来源包括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和有机碎屑。(3)由于该生态系统的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的比值大于1,说明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大于散失,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向资源积累的方向发展,生态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未达到相对稳定状态。(4)①杂食动物既会捕食植物,又会捕食动物,如果捕食植物,就是第二营养级,捕食动物,就是第三营养级或更高营养级,所以不同食物链中的动物会处于不同的营养级,①正确;②绿色植物进行的是光合作用,能量来源于太阳,②正确;③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第一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饮酒课件模板教学课件
- 小学篮球社全面教案
- 中班课件健康教学课件
- 企业入驻战略风险管理协议
- 互换土地协议书签订地点
- 互联网公司门卫职责协议
- 个人与个人资金拆借协议
- 互联网安全服务合同范本
- 企业安全费用管理策略
- 乐器制造厂房的物业管理方案
- 甘蔗锤度测定2
- 断路器操作机构的类型
- 临夏河州中学赴江苏南通学习考察报告
- 物品接收单模板(接受联、存根联)
-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西安外国语大学
- 16G362 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埋件
- 设计素描之结构形态造型
- 2023山东新高考英语答题卡 新高考I卷(有听力 )word版
- 中心动脉压与血管功能课件
- GB/T 22880-2008纸和纸板CIE白度的测定,D65/10°(室外日光)
- GB/T 18253-2018钢及钢产品检验文件的类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