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省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辽宁省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辽宁省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辽宁省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辽宁省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辽宁省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一、选择题1、艾森克强调人格由三个基本维度组成,即由内倾—外倾、______、精神质组成。A.气质B.神经质C.心理特质D.意识2、汉语中最早将“教”与“育”两个字联系起来的人是______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3、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______A.观察法B.调查法C.谈话法D.文本分析法4、中小学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是()(A)教学目标(B)课程目标(C)课程计划(D)课程标准5、希望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保持友谊,被群体接纳并成为群体成员之一。按照马斯洛的观点,这种需要属于【】(A)安全的需要(B)尊重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归属与爱的需要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的最崇高理想是实现人的______A.片面发展B.自由发展C.全面发展D.全面而自由发展7、王老师下班后,仍然惦记上课时情绪不太好的小明,积极与小明的家长电话联系,反映情况,并对小明进行情绪疏导。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______A.广延性B.创造性C.长期性D.主体性8、简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学意义。9、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______的典型代表A.多因素论B.综合论C.外铄论D.内发论10、“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符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______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终身学习11、俗话说:“一白遮百丑。”这属于______A.首因效应B.光环效应C.刻板印象D.近因效应12、下列属于心智技能的是______A.驾驶汽车B.跳广场舞C.打乒乓球D.解答数学应用题13、林老师通过创建良好的班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对学生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林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一课程的特点?()(A)活动课程(B)隐性课程(C)综合课程(D)选修课程14、封建社会“等级制”的学制主要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制约?()(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传统(D)人的身心发展规律15、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明确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6、人们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能做出巧妙、恰当处理的行为称为“教育机智”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A)创造性(B)主体性(C)广延性(D)间接性17、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实施奖励,这属于教学评价的______A.诊断功能B.导向功能C.调控功能D.激励功能18、嘈杂的环境中,即使我们的名字被很小声地提及,仍然能被我们接收到,______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A.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C.多阶段选择理论D.认知资源理论19、某个年龄组智力测验的平均分数是85,标准差是10,学生A得了95分,他的离差智商是______A.100B.130C.125D.11520、结合教学实例论述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21、对某一特定对象进行深入而详细的研究与调查,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叫______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教育学部分2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用到了什么情绪调控方法______A.认识改变法B.注意转移法C.意志控制法D.情绪升华法23、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句话反映了______A.德智的重要性B.智育的重要性C.体育的重要性D.美育的重要性24、选秀节目中有人能很快想出答案且准确。这体现了记忆的什么品质______A.记忆的敏捷性B.记忆的持久性C.记忆的准确性D.记忆的准备性25、“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体现了德育过程是______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C.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26、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中必须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______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27、心理现象分为______A.个性心理和认识过程B.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C.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D.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28、主张“有教无类”“学思结合”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______A.韩愈B.孔子C.昆体良D.夸美纽斯29、在讲果实的概念时,教师先讲苹果、西红柿等可食用果实,然后又举了棉花籽等不可食用果实的例子。这是什么知识概括方式______A.正例B.反例C.变式D.比较30、教师在数理化教学中通过解释、论证和说明使学生掌握原理或公式。这属于讲授法中的哪一具体方式?【】(A)讲读式(B)讲述式(C)讲解式(D)讲演式31、班会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刘老师要求同学们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她采用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指导自我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32、当老师要求学生认真看屏幕,辨认即将出现的图形时,学生就会注视屏幕,期待图形的出现,此时的注意是______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无意后注意33、学习完《赵州桥》一课后,老师让学生观察自己家乡的古建筑,了解它们的历史,并把自己喜欢的古建筑画下来,再进行创造性想象,并配上文字说明,同学们展现了不一样的家乡风貌。这个课程目标主要是______A.行为性目标B.生成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结果性目标34、______的主导价值是使学生通过直接经验的方式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体验和认知。A.学科课程B.分科课程C.校本课程D.经验课程35、教育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教育目的(B)教育制度(C)教育内容(D)教育途径36、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主要体现的需要是______A.归属与爱的需要B.审美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37、“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______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均衡性D.差异性38、系统阐述绅士教育思想的近代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洛克(C)赫尔巴特(D)杜威39、通常认为“太阳从东边升起,往西边落下”。这属于______A.抽象思维B.经验思维C.理论思维D.直观动作思维40、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所倡导的形成性评价旨在()(A)对学生进行甄别排序(B)诊断学生的学习基础(C)考查学生学习的终结效果(D)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二、填空题41、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______,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42、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体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号召广大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______”,简称为“四有”好老师。43、人类生活可以分为私人生活、国家与社会公共生活、______三个基本领域。44、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儿童的道德发展可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______。45、根据新旧观念的概括水平及其联系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学习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______。46、记忆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记忆过程包括______、保持、再认或回忆。47、2022年4月,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新课程改革目标,凸显了各学科发展在学生______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48、卢梭在教育思想史上最大的贡献是______。49、“终身不忘”体现了记忆的______品质。50、______是从感知到思维的过渡阶段,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51、______是认识的高级形式,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52、______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53、______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54、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青春期主要是获得______。55、有三个小纸盒子,一个装火柴,一个装图钉,一个装小蜡烛,要求被试把蜡烛点燃置于木屏风上。一般来说,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先用图钉把小纸盒子钉在木屏风上作为小台子,然后将蜡烛点燃,把它粘在小台子上就行了。但是在实际的实验中,当把火柴、蜡烛和图钉分别装在各自的小盒子里时,大多数被试感到束手无策。这些被试者在解决问题时没有克服______现象。56、从______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57、______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58、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提高______。59、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______。60、______社会产生了学校教育。61、______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同时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62、将“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______。63、布鲁纳认为学习是______的组织与重新组织。64、200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______》,对民办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持久的促进和保障。65、“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体现的情绪状态是______。66、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______的专制型师生关系。67、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结构是由______、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的。68、______注意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69、大脑两半球分成四个叶,其中______发育最晚、机能水平最高。70、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包括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和______。71、创造性思维的三个特点是独特性、变通性、______。72、苏联教育家______、凯洛夫是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7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______”的原则。7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教育的中心任务是重建以______为基本取向的教育秩序。75、______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76、______是指在技能形成过程中进步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77、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与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__。78、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最原始的我是______。79、______是遗传决定论的鼻祖。80、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______》,体现了青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体这一核心精神。三、简答题81、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82、简述智力个体差异的表现。83、简述遗传素质对个人身心发展的影响。8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四、案例分析题85、在一个经典实验中,研究者将3-6岁的儿童分成三组,先让他们观看一个成年男子对充气玩偶进行攻击,如大声吼叫或拳打脚踢。然后,让第一组儿童看到成年男子攻击玩偶后受到另一成人的表扬和奖励;让第二组儿童看到成年男子攻击玩偶后受到另一成人的惩罚;第三组儿童则只看到成年男子攻击玩偶。之后,研究者把这些儿童一个个单独领到一个房间里去。房间里放着各种玩具,其中包括玩偶。通过对儿童的行为观察表明,第一组儿童产生较多的攻击性行为,第二组则比第三组表现出更少的攻击行为。请运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该实验进行分析。86、李老师开展了一个以“我爱祖国”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首先,他声情并茂地讲述了钟南山院士光荣的抗疫事迹。接着,李老师组织学生观看全国各地医护人员抗击新冠疫情的视频,鼓励学生向抗击新冠肺炎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虚心学习。然后,李老师又让学生观看了河南郑州“7·20”洪水暴发时,全国同胞们一起同心抗洪的视频。李老师说:“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河南暴雨,彰显了我们中国人的团结,更凸显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随后,李老师让同学们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想法,说说自己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同学们纷纷讨论起来,有同学说:“戴好口罩防护疫情就是爱国。”……最后,李老师总结到:“热爱祖国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同学之间也要相互监督,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65.上述案例运用了什么德育方法?66.贯彻上述德育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五、论述题87、论述学生文化的基本成因。88、谈谈你对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的理解。心理学部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艾森克强调人格由三个基本维度组成,即内倾—外倾、神经质、精神质。神经质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2、B[解析]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是最早将“教”与“育”两个字联系起来的人。3、A[解析]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有:书面材料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和谈话法。其中,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进行观察以此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观察法是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最基本的方法。4、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中小学教材编写、教学、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应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课程标准对于不同阶段学生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上,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D【试题解析】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归属与爱的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友谊,和谐人际关系,被团体接纳,成为团体一员,有归属感。6、D[解析]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7、A[解析]教师劳动的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题干中,王老师下班后还与小明家长沟通,反映情况,并对小明进行情绪疏导,这体现了课堂内外都是其劳动的空间,反映了教师劳动空间的广延性。8、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强调,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鱼”是指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授之以渔”是指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重要。重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要求。9、C[解析]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他认为人的心灵就如一块白板,没有一切特性,没有任何观念,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他明确指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这种观点强调了教育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属于外铄论的观点。10、B[解析]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明确责任分工的情况下,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评价,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题干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意思是: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自己一个人冥思苦想,不与友人讨论,就会学识浅薄,见闻不广。这符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合作学习。11、B[解析]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一白遮百丑”是指皮肤白,就可以让人忽略外形上的其他缺点,体现了光环效应。12、D[解析]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解题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故D项属于心智技能,A、B、C三项均属于操作技能。13、B14、B15、B16、A【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特点具有复杂性、创造性、连续性、广域性、长期性、间接性、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因材施教;第二,教学上的不断更新;第三,教师的“教育机智”。在教育过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总会发生。教师在无准备的情况下,能够迅速、果断地做出正确判断,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是教师“教育机智”的表现。17、D[解析]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是指评价对教学过程有监督和控制作用,对教师和学生则是一种促进和强化。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较高的评价能给教师、学生以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鼓舞,可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即使评价较低,也能催人深思,激起师生奋进的情绪,起到推动和督促的作用。题干中,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实施奖励,可以让学生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得到满足和受到鼓舞,这体现了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18、B[解析]衰减理论认为当信息通过衰减器时,有重要意义的信息能够通过并反映在人的意识中,而不被注意和不被追随的信息,并不是完全地被阻断,只是其强度减弱而出现衰减。“我们的名字”对我们有重要意义,它们的激活阈限低,容易激活。19、D[解析]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IQ=100+15Z,Z=(X-X)/SD。Z代表个体的标准分数,X表示个体测验得分(原始分数),SD则为群体得分的标准差。代入公式Z=(95-85)divide10=1,Z为1,则此人的IQ=100+15×1=115。20、(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21、D[解析]个案研究法是对单个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教育学部分22、A[解析]认识改变法是指改变对引起不良情绪的事物的看法,以改变不良情绪。“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因此,人们在面对困难或挫折时要转变对事物的看法,调整自己的心态,这种方法属于认识改变法。23、D[解析]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发展。”这句话中的“诗意”“审美”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24、D[解析]记忆的准备性,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它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题干中,有人能很快想出答案,说明能快速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体现的是记忆的准备性。25、D[解析]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题干的意思是,德育过程就是对各种影响(教学、活动、教师、自我教育、管理)进行干预、协调的过程,是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品德得到锻炼和提高的过程。26、C[解析]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狼孩的形成是错过了发展的关键期,说明教育中要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27、B[解析]心理现象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28、B[解析]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不分贵族与平民,都可以接受教育,成为教育的对象。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即在教学过程中要学思结合。29、C[解析]变式是指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如讲果实的概念时,不仅要选可食用的果实(如苹果、西红柿、花生等),还要选择一些不可食用的果实(如橡树子、棉花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看到一切果实都具有“种子”这一本质特征,而舍弃“可食性”等无关特征。30、C【试题解析】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学校讲演等方式。其中,讲解是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原理、概念、公式时经常采用的方式。此方法更广泛应用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学中。31、C32、B[解析]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根据题干中的“老师要求”可知是有预定目的的,根据“注视屏幕,期待图形的出现”可知是需要意志努力的,因此题干所述属于有意注意。33、C[解析]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从事某种活动得到的结果。它只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至于结果是开放的。表现性目标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摆脱行为目标的束缚,让学生有机会去探索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或课题。题干中,老师让学生先观察家乡的古建筑并了解相关历史,然后让学生创造性地画出家乡风貌,老师只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学生最终呈现家乡的风貌,其结果是开放性的,这个课程目标主要是表现性目标。34、D[解析]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35、A【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在从事具体的教育工作之前,必须首先确定教育的目的、培养的目标和具体的教学目标,否则就是盲目的。而教育工作的最后,就是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这个效果应该与事先确立的教育目的相符合。全部教育工作自始至终是围绕教育目的这个核心展开的。36、A[解析]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社交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爱他人、有归属感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主要体现了归属与爱的需要。37、B[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不能拔苗助长,不能陵节而施。38、B39、B[解析]经验思维是以日常经验为依据,判断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例如,人们对“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判断、儿童凭自己的经验认为“鸟是会飞的动物”、人们通常认为“太阳从东边升起,往西边落下”等都属于经验思维。40、D二、填空题41、反射弧42、仁爱之心43、职业生活44、后习俗水平45、并列结合学习46、识记47、核心素养48、发现儿童49、持久性50、表象51、思维52、班主任工作53、诱因54、自我同一性55、功能固着56、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57、187958、学生的素质59、学校教育60、奴隶61、良好的师生关系62、斯宾塞63、认知结构64、民办教育促进法65、心境66、以教师为中心67、本我68、分配性69、额叶70、执行决定阶段71、流畅性72、米丁斯基73、教学为主,全面安排74、民主主义75、柏拉图76、高原现象77、赫尔巴特78、本我79、高尔顿80、儿童权利公约三、简答题81、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1)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2)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人特质以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又可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①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有概括性的特质。②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③次要特质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82、(1)智力类型(结构)的差异。人的智力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表象、记忆、想象、言语和思维等类型的配置上。(2)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即一般能力差异,指的是个体之间或个体内部智力水平高低不同的程度。(3)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们在智力的发展速度上,也存在着差异。有人聪明早慧,有人则大器晚成。(4)智力的性别差异。表现在:①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即智力超常的男性和智力低常的男性都比女性多,智力中等的女性比男性多。②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83、(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但不决定人的发展。(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和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的可塑性对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84、(1)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2)马斯洛认为,只有低层次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才能出现高层次需要;个人需要的发展过程像波浪似的演进。四、案例分析题85、(1)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形成了其关于学习的基本思路,即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班杜拉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案例中儿童出现攻击行为,是因为他们观看成年男子对充气玩偶进行攻击(如大声吼叫或拳打脚踢)后,发生了观察学习。(2)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案例中的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儿童受到了替代强化,第一组的替代强化是“表现出攻击行为受到表扬”,第二组的替代强化是“表现出攻击行为受到惩罚”,因此第一组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由于第三组没有强化,所以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较少。86、65.案例中运用的德育方法有榜样法、说服法、陶冶教育法。①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案例中李老师讲解钟南山院士光荣的抗疫故事,并向抗疫中出现的英雄人物学习,体现了榜样法。②说服法又叫说理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案例中李老师利用真实的抗疫事迹和全国同胞同心抗洪的故事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说服法。③陶冶教育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案例中李老师让同学们观看抗疫、抗击洪水的视频,运用的是陶冶教育法。66.运用榜样法的基本要求:①选好学习的榜样。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③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运用说服法的基本要求:①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③注意时机。④以诚待人。运用陶冶教育法的基本要求:①创设良好的情境。②与启发说服相结合。③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五、论述题87、(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这表现在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由于特定的身心发展的需求,有着一些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同时也表现在某些学生由于身心方面的显著特征(如超常学生和残障学生),在其生活经历中会形成不同于其他学生的文化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学生多处于青少年时期,有着自己交往的同年龄的群体,在这种群体中,会形成一些共同的价值规范等,构成一种与成人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态。(3)师生的交互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是学校生活中一个最为主要的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