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与测试卷汇编(含答案)_第1页
统编版高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与测试卷汇编(含答案)_第2页
统编版高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与测试卷汇编(含答案)_第3页
统编版高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与测试卷汇编(含答案)_第4页
统编版高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与测试卷汇编(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

复习提纲与测试卷汇编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L冷战的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

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原因

(1)制度差异:美国和苏联是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

(2)同盟关系破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

(3)根本原因: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

3.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

4.主要表现

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杜鲁门主义:宣布世界已经分裂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布

政治为两个对立的营垒,美国将支持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

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

实施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的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

经济

资本主义制度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地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1949年4月,成立北大西洋公约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

军事

组织,简称“北约”“华约”

5.两极格局

(1)正式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概括: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

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第1页共20页

1.冷战的发展

(D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

(2)特点: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3)表现: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2.多极力量的成长

(1)西欧:;;;*蠢的成立和发展。(2)日本:经济

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

(1)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2)表现:

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

(1)标志事件: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

中国崛起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

(2)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1)万隆会议: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

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

第三世界的兴起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

(2)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

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3.影响: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1.美苏关系

时期特征苏联美国

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大搞军备竞

70年代日趋紧张苏联入侵阿富汗

赛,实施''战略防御计划”

①对话: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

1985年以后走向缓和制。②裁军: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

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

第2页共20页

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③战略收缩:苏联

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

统一;苏联与中国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

2.两极格局的瓦解

(1)原因

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

②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⑵标志:苏联解体。

(3)影响:两极格局崩溃,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

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拓展延伸

1.日本经济在二战后迅速发展的原因

(1)战后日本政府根据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

要方针。

(2)在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重视教育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4)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增长。

⑸美国的援助;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国民经济

非军事化;利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有利时机等。

2.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

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

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3.两级格局的特点及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特点

①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②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

第3页共20页

用。

③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

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④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每个联盟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

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⑤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

区。

⑵影响

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势均力敌,

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

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

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消极影响:

①带有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

权主义政策。

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

③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

张动荡。

④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

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L背景

(1)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⑶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第4页共20页

2.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

3.主要措施

(1)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2)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3)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

4.结果: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

5.调整

⑴原因: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

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

⑵措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6.国际协调

(1)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加

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

(2)发挥大国作用: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

维护经济秩序。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

L背景

(1)科学理论的突破

①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

②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2.主要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

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

3.意义: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

了社会生产力。

三、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L原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新变化

(1)就业结构变化: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

第5页共20页

口所占比重增加。

(2)“中间阶层”人数增加: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

观的生活资产。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L“福利国家”

(1)含义: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

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2)来源:社会福利由国家财政负担。

(3)影响: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也

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4)调整: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减少福利就成

为“改革”的内容之一。80年代,美、英、法等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

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2.社会运动的兴起

(1)原因: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了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

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2)主要表现

主要代表原因结果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歧视仍广泛存在。如实行种族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

隔离制度,剥夺黑人的选举权等视政策为非法

①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

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多

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

妇女运动的妇女参加工作。③为争取妇女

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

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

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

其他运动

运动,美国学生发起了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运动

第6页共20页

3.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局限性

(1)实质:所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表现: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

拓展延伸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的方式及实质

1.方式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有经济。发达国家把铁路、电力等投资数额大、见效慢、

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业、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

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

(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其目的是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

运行的有序状态。发达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

导。

⑶财政政策调节。通过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

调节社会生产,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2.实质: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L背景

(1)取得成就: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

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2)面临问题: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

没有改观。

(3)改革契机:斯大林逝世后,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新领导人试图对旧体制进

行改革。

2.赫鲁晓夫改革

第7页共20页

(1)主要内容

①政治: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

②经济: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⑵影响

①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推进了农业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

产量有所增加;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②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3.苏共二十大

(1)时间:1956年。

⑵概况: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3)影响: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

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4.勃列日涅夫改革

(1)主要内容: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

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2)结果: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

⑶失败原因: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

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

5.戈尔巴乔夫改革

(1)主要内容

①经济: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②政治: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

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

(2)结果:经济改革成效甚微;政治改革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

6.苏联解体

(1)1990年,立陶宛率先独立。随后,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也

纷纷效仿。

(2)1991年8月19日,几位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试图阻止苏联分裂,很快失

败。12月26日,苏联解体。

第8页共20页

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L社会主义建设:东欧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各国在社会

主义建设中,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社会主义改革

(1)原因

①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重失调,国民收入下降。

②一些东欧国家希望摆脱苏联控制,通过改革,走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

⑵南斯拉夫改革

①措施: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权力卜放

②影响: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导致地方主义抬头,

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

(3)其他改革取得成效的国家: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

3.东欧剧变

(1)原因

①各国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

②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

③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④东欧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

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

⑵概况

类型主要表现

变化相对平稳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

发生流血冲突罗马尼亚

国家实现统一民主德国并入了联邦德国

捷克斯洛伐克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国家

国家陷入解体

南斯拉夫经过激烈内战,最终解体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第9页共20页

1.社会主义的建立: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探索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取得了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

各个方面的巨大成就。

3.伟大转折: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

决策。

(1)主要成就

①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综合国力的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二位。到2018年,中国

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9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③基础设施建设快速突进。

④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2)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世界社会

主义理论和建设的重大贡献,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L亚洲的民族独立

(1)印度和巴基斯坦(印巴分治)

①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

②过程:印度人民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等人的领导

下,积极争取独立;士兵和工农斗争风起云涌。

③结果: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

领;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

⑵亚洲殖民体系崩溃: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

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2.非洲的民族独立

第10页共20页

(1)主要历程

国家或地区主要概况

①1952年,埃及中下层军官发动武装起义,废黜国王,

埃及第二年成立埃及共和国。②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

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

①1954年,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与法国殖

阿尔及利亚民者进行武装斗争。②戴高乐政府调整对阿尔及利亚

的殖民政策。③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诸国也为国家独立而斗争

⑵非洲殖民体系的崩溃

①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②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

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3.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

(1)古巴

①摆脱美国控制: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推

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②建立社会主义国家: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⑵巴拿马:人民不断开展斗争,在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

部主权。

4.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

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L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

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

2.现代化建设浪潮

第11页共20页

代表国家或地区发展概况

(1)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抓住西方发达国家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

亚洲国家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

为新兴工业化国家(2)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出

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经济一度发展较快,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

非洲国家

入困境。经过调整,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________________

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巴西、

拉丁美洲国家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大多数拉美国家

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1.亚非拉国家

地区面临问题调整及结果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促使重新

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

亚洲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

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体系的监管

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经过改革,20世纪90年代的拉

拉丁美洲

巨额外债,影响了发展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

是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到21

成立了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

非洲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

谋求发展

活在贫困线以下

2.面临的共同问题

(1)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

抬高工业品价格,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第12页共20页

(3)发展中国家自身也存在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

等问题。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L"如果和平不能在我们周围,在整个印度和巴基斯坦得到恢复,那么我将了此一生。"由

此可见甘地最后一次绝食的主要目的在于()

A.抵制"非暴力不合作”中的群众暴力行为B.要求英国人彻底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C.反对印度跟随英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D.希望平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冲突

2.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标志是

A.联合国的成立B.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20世纪最后一期《时代》周刊,评出一位“世纪人物",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

义者、原子和宇宙之谜的开启者""以其最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据你推

断,这个“世纪人物"应是:

A.爱因斯坦B.牛顿

C.达尔文D.爱迪生

4.“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

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己经处于对抗状态J这种“对抗状态”

正式开始于

第13页共20页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约”“华约”建立D.欧洲联盟的成立

5.二战后期,美国之所以能够建立起以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关键因素是二

战后美国

A.工业产值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B.黄金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C.是世界政治军事大国D.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强国

6.德国当代哲学家、社会理论家哈贝马斯说:“发达的资本主义……无法用社会福利进一

步完善自身”,这是因为“福利国家”制度

A.不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B.违背社会公平与正义

C.不利于公民的经济安全D.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7.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

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

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这种

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低收人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B.增加了政府收入C.造成国家财政困难D.扩大了社

会消费

8.有研究者指出,赫鲁晓夫''肯定没有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

务;相反,为「巩固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

制的独裁主义结构”。该观点意在说明赫鲁晓夫

A.建立了新的官僚政治体制B.加强苏联政治经济的集权

C.不自觉地延续斯大林模式D.改革使苏联经济失去活力

9.“在从以霸权为基础的旧秩序,向以各国合作为基础、以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进繁

荣的社会正义之上的新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导向世界冲突的危机”……于是,20世纪60

年代,以南斯拉夫、埃及、印度等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做出的选择是

A.分别投向两大集团B.兴起了不结盟运动

C.接受欧洲复兴计划D.参加亚太经合组织

10.下表反映了1973〜1975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这一局面出现说明

夫国英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

工业生产下降情况15.3%11.2%12.3%16.3%20.8%

第14页共20页

通货膨胀15.3%9%11.1%19.1%5%

A.经济理论需要适时调整B.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地位下降

C.美国经济发展趋于理性D.国家宏观调控需进一步加强

11.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主要靠下达大量指令性指标来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勃列

日涅夫改革时,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指标由八类二十多项减为六类九项。这表明勃列日涅夫的

改革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B.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

C.取得了巨大经济成效D.导致了农业发展缓慢

12.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

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他是

A.列宁B.勃列日涅夫C.安德罗波夫D.戈尔巴乔夫

13.科技创新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蒸汽机车、蒸汽轮船的出现,使交通运输业发生了革命性改变

B.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务劳动

C.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

D.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培育,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14.这场全面的东方与西方的“战争”并未真正爆发,双方实际上只是在经济、哲学、文化、

社会和政治立场方面产生严重对立:西方指责东方不民主、极权主义和共产专制,而东方则

批评西方是中产阶级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这场“战争”

A.双方是北约国家和华约国家B.双方斗争的实质和方式基本不变

C.双方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D.根本原因都是西方推行霸权主义

15.一科学理论认为:“光速是物质运动的极限速度。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变量,它随着物体

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时间和空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此理论

A.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B.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C.将量子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D.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16.马来西亚前副总理巴达维说:“在全球化的中心,各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相互交融正

第15页共20页

无一例外地在销蚀掉每个国家的权力。国家权力受到全球和地区机构及其规则的限制……国

家权力的被迫缩小令人十分担忧,这对于发展中世界的弱小国家尤其如此。”这表明经济全

球化

A.对国家主权安全带来空前挑战B.导致了全球利益分配的不平衡

C.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D.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的共存共荣

17.如图是刊载于1945年11月19日《生活》杂志的一幅图片,图片上写着''在纽约公共

图书馆门口的石狮旁,技术人员正在测试这座城市瓦砾的放射性”。图片反映了

A.原子弹导致日本投降B.美国面临苏联的核威胁

C.人们对核武器的恐惧D.冷战阴影下人们的恐慌

18.(俄)格•阿•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

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

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

的全部问题。”作者通过这段材料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着重于解决苏联存在的根本问题B.全盘否定了斯大林

C.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D.实际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19.罗斯福在1944年说道:“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

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杜鲁门(1945T953年任美国总统)声称美国是“经济世界的

巨人……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下列选项体现了罗

斯福和杜鲁门主张的是

①战后单独占领了日本②控制“布雷顿森林体系”

③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④拉拢西欧国家建立“北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有学者把二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黄

第16页共20页

金时代”,70年代的“滞胀阶段”,以及8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阶段。纵观三个阶

段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调控政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保证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B.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和长远利益

C.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平衡与协调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L1963年6月,美苏达成《美苏热线协定》,以便两国领导人能够在突然发生危机的情况

下通过“热线”保持联系和对话,及时了解对方的意图,防止由于事态失控而导致双方的核

对抗。这体现了()

A.美苏间由敌对走向合作B.美苏两国的自我控制

C.美苏争霸中美国处守势D.不结盟制衡美苏冷战

二、材料分析题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20年代末,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各国纷纷寻找摆脱大危机困

境的模式。

材料一固定不变的工厂工资和不断下降的农场收入,这两大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

了国民收入严重的分配不均。1929年,5%的美国人得到全部个人收入的三分之一。这意味

着人民大众不充分的购买力与那些拿高薪水、得高报酬的人的高水平的资本投资同时并存。

20世纪20年代中,资本货物的产量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是&4%,而消费品出来的增长率是

2.8%。这最终导致了经济的受阻;这种低下的购买力不能支持如此高比率的资本投资。结果

1929年6月到10月,工业生产指数从126下降到117,从而造成了促使这年秋天股票市场

崩溃的大萧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

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

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摘编自(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

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与发展……“新政”作为挽救1929〜1933年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一一摘编自吴于度、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篇》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1929年的社会发展特征。

第17页共20页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试用了怎样的“试验性疗法”?指出这一做

法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留下的“深远的影响”。

23.《摩登时代》是查理•卓别林导演并主演的一部经典喜剧电影,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

界近现代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影片梗概如下: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工厂的管理层疯狂压榨员工,查理是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人,负

责扭紧六角螺帽。在查理的生活中一切六角形的东西都遭了殃,只要看见六角形的东西,他

就会情不自禁地去扭。尽管如此,工厂老板认为工人吃饭的时间过长,引进全新的吃饭机,

在最短的时间内“喂”工人吃完饭,省下大量时间用于工作。最终,查理失业了,成为失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