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标要求】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知识要点】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难点: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学习方法】本课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资料容易搜集,而且比较有趣味性,应锻炼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历史知识和思想意识相结合。【自主学习】一、报刊业走向繁荣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电影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它所利用的是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因为人的视觉具有一种短暂的记忆功能,能将迅速连续移动显示的图像连接起来,如图像的形状和位置相差甚微,并以每秒10幅以上的速度在人眼前显示的话,人眼所看到的将是一组活动着的图像。中国电影历程:19世纪末,电影就传入了我国;1905年,拍摄第一部电影——京剧《》;1931年,中国拍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风云儿女》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该片的主题歌──《》,现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文革时期中国的电影事业走入低谷;20世纪80年代以来,走向辉煌。电影媒介的特点:1.时效性不强;2.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3.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思考:为什么改革开放后电视会得到普及?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电器;2.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大了电视台的覆盖面积;3.国家的政策支持。三、互联网的兴起思考:互联网有何好处?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2.费用低廉;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规律和特点。(1)对近代社会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因素: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治制度的变革;科技革命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的影响;思想启蒙的作用。(2)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趋势:由以往的闭关自守,转而为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天下,变为向近代化的趋进。(3)社会风俗的特点:既具有追新慕异、去土存洋的特点,又表现为新旧并存现象。如何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1)从动态运演的整体过程看,近百年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具有巨大、深刻和急骤的特征。(2)从空间上看:近百年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又具有不平衡的特点。沿海变化快,内地变化慢,城市变化快,农村变化慢。【史论共享】这节课通过对中国报刊、影视、网络这三个重要媒介形成、发展、繁荣的整个过程的介绍来反应出中国大众传媒历史变迁的概况,同时揭示出传媒的发展对社会第五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鲁迅先生的话未能反映的是
A.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
B.中国近代文化的多层性
C.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
D.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2.下图所示票证曾是老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
3.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说“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该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②当时不缠足运动兴起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
D.①不正确②正确
4.融合了满、汉、中、外服装特点形成的服饰是()。
A.中山装
B.旗袍
C.马褂
D.中式衣裙5.右图谭嗣同内着中装,外披西式风衣,这反映了
A.维新派在传统基础上仿效西方的价值取向
B.维新派大多有留洋背景
C.维新派表面赞同改革,实则保守
D.他准备会见外国友人6.关于我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下列正确的是
①由通商口岸向内地发展②各地之间的变化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③和资本主义的侵略密切相关④反映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7.下列措施中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A.断发易服
B.废止缠足
C.婚姻自由
D.改用阳历8.曾经是灰色的人群、蓝色的人群、草绿色的人群的穿着时代是
A.民国时代
B.建国初期
C.“文革”初期
D.满清末代9.“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改革开放后这句流行语体现了
①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②效率意识③生活节奏加快④拜金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10.“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原因的是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B.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改变C.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11.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和风气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舶来的近代西方文明使中西文化碰撞、交汇,是近代社会习俗、风气演变的重要原因②近代文明的传播,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使社会生活习俗趋向西化,对中国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对此应完全肯定
A.①正确,②正确
B.①②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
D.①不正确,②正确12.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流行词语,下列流行词语与时间对应不正确的是A.生产合作社──20世纪50年代
B.喊口号挣工分──20世纪60年代
C.万元户、暴发户──20世纪70年代
D.伊妹儿──20世纪90年代13.京张铁路被看作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其突出意义在于A.通车运营后能赢得丰厚的利润
B.大大方便了沿线居民的出行C.“人”字形设计巧妙无比
D.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14.中国近代航运业最早诞生于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洋务运动军事工业
C.洋务运动民用工业
D.官僚资本企业15.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
①促进了信息的传播②开阔了人们的眼界③加快了生活的节奏④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6.下列关于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创立②中国铁路诞生③中国第一架飞机诞生④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试制成功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17.到2006年6月,我国的移动电话使用总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话从奢侈品变成了日用品,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讯工具
B.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C.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
D.中国疆域辽阔18.下列人们的日常生活现象源于互联网的产生的是
①乘坐火车外出旅行②开着汽车出外郊游③网上炒股④网上购物A.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19.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体现出的社会变化不包括A.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B.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C.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
D.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0.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下列活动中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新发明的有①乘坐火车外出旅游②通过电脑上网查阅资料③用电话与同学联系④收看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28题,每题10分,29题20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光复以后,闻中央各地方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临时大总统关于革除前清官厅称呼致内务部令》
请回答:
(1)请概述材料内容。(不得摘抄原文)(5分)
(2)说明了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2分)
(3)中华民国颁布上述法令有什么进步意义?(3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5—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表
年份当年创刊总数中国人自办报刊总数所占百分比18957342.9%189611763.6%1897494591.8%1898473983%
1898年9月21日以后,清政府取缔报馆,捉拿主笔,已不再允许民间办报馆。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材料二《福报》的宗旨是“欲以开风气,广风闻,速变通,强国势。”……《广仁报》的内容有论著、时事新闻、地方要闻、中西译述、杂谈等。论著多以外患日急,非变法维新不能挽救为中心问题,意在唤起国人发愤图强,开通风气。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材料三中国近代的办报活动,如果从1815年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算起,最初的六十年,没有一份报纸或期刊是由中国人主持的……从1874年至1895年的二十年间,中国人自办的报纸总共只有十种……除了香港地区清政府鞭长莫及,其他地方中国人自办的报刊在专制政权的压制下,寿命都很短暂……1895年堂堂中华帝国在甲午中竟败于东洋“岛夷”之手,这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刺激太大了,他们在各地组织学会,采取办报刊、设学堂等办法鼓吹“变法图强”。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述19世纪末中国国内报刊的特点。(1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7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A
4.B
5.A
6.A
7.A
8.C
9.B
10.D
11.C
12.C
13.D
14.C
15.A
16.A
17.D
18.A
19.C
20.B
二、非选择题21.(1)清朝有大人、老爷等称呼反映封建等级制度。共和政体追求民主平等,政府职员是人民公仆,不应再沿用类似称呼。而先生、君等称呼不仅表示对人的尊重,又没有等级之分,适用于共和国家。(5分)
(2)说明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