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和如何提高课堂氛围_第1页
如何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和如何提高课堂氛围_第2页
如何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和如何提高课堂氛围_第3页
如何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和如何提高课堂氛围_第4页
如何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和如何提高课堂氛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凤庆县职业教育中心周林花一、科学素养什么叫科学素养?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科学素养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描述和说明:“科学素养(scienceliteracy)是指选择和决策,参与社会文化事业和经济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关于科学概念、过程的知识及其理解,它也包括一些特定的能力。即:(1)科学兴趣,探索科学的冲动,(2)理解科学概念和原理,(3)科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4)以科学态度来参与社会事务,(5)科学价值判断,(6)科学思维习惯。”国内不少学者提出更加简明的定义,即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的过程和方法,科学的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标准指出:科学素养主要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也是不断发展的。根据科学素养的内涵,可以概括出提高教师科学素养几个要素: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品质,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和创新;增强科学意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能力,能够使用现代教育手段、能够搜集整理和分析信息,能够进行科学教育,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对此,我总结了教师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几种方式:首先,教师应深钻教材、根据自己所学学科的特点,直接学习和了解相关科学知识,不断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教学中,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科学知识。其次,教师应多参加各种相关的科学专题研究,参加教师培训机构举办的专题培训、专题讲座、学术交流会,在不断了解中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再者,教师应走出校园,如到科技馆参观学习,了解科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科学的发展前景,从而增强科学意识。最后,教师应多参加教学创新、说课、评课等研究活动,教学演示、课件制作、多媒体操作等教育手段的训练,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二、人文素养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师人文素养的构成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方法。教师的社会表现角色有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成长的合作者等几个方面。在初步认识了教师人文素养的涵义及其构成的基础上,我总结了几点教师必须具备的人文素养:1、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渊博的知识,这不在是停留于专业知识上。2、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它包括:(1)具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心,(2)对教育的理想不断追求,(3)积极维护教育的公平和正义,(4)以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为本,(5)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3、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掌握人文方法。应该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直觉,(2)体验,(3)内省。以下几点是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具体建议:1、教师要养成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在不断学习、思考、积累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与时俱进、关注教育动态、积极关注社会热点及文化现象。2、教师要有全面的知识,博览群书。既要关注本门专业,也要关注其他领域的知识和发展。在以后的具体工作中,可以采取不同学科教师互相听课、互相推荐读物等方式,拓展教师的知识面,获得新的教学灵感来改革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水平,同时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互动与交流,有助于学科发展。3、教师要关注学生,多和学生交流沟通。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以学生的视角观察,以学生的心态感受,真实经历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与学生做到感同身受,以爱和宽容对待每位学生。4、教师要善于自我反思,不断反思自己的师德修养、敬业精神和职业习惯,反省自己是否符合教师规范和标准,还要指向自己的职业发展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成果的达成度。在不断反思中努力改善自己。5、教师还要向周围其他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还要积极参加教学实践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思考、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等,并且应积极参与科研创新,在教育过程中保持激情和理想。如何提高课堂氛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被看重,让学生独立理解课文、独立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越来越重要。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其能力呢?以达到相应的效果呢?那么如何去营造教学氛围,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在根据教育工作前线的经验,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提高课堂的氛围,首先发须要建造成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道尊严;老师的封建家长制式的权威意识,导致了学生的绝对服从的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使学生总是处于一种紧张焦虑、胆怯,不但无法实现沟通和互动,反而使学生厌学,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无益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因此,需要建立一种适宜的适合师生互动的心理情境,这更要我们常常挂在嘴边,而又往往体现不出来“平等”来做中介,教学要给学处以充分的自由度。彼此之间可以像朋友一样本处,像朋友一样参与学习,参与互动这就要求老师教态要亲切热情、细致、耐心、平易近人,使学生对教师和他所教的学科具有好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主动地接近教师,大肚质疑,敞怀求教。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尤其对差生,要倍加关心,主动接近,给予更多的、及时的辅导和帮助,以提高其勇气,鼓舞其信心,坚定其决心,把语文学好。其次是民主,如果说平等构建的是心理情境的话,那么民主则是构建在一个适宜、宽松、自由的人际交往情境。真正的教学应该是民主的,应该将学习中遇到的争鸣引入课堂教学,准允学生质疑教科书,让学生知道书上所讲的不完全是对的,因为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中。不本相信权威,敢于在既定的理论观点方面进行质疑,突破常规定型模式,超越传统理论框架,把思路指向新的角度,新的领域,历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就是源于对传统和既有价值的反动和否定,就像牛顿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学理论,创立著名的牛顿力学。达尔文大胆批判物种神创论,提出举世闻名的“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因此教学要允许学质疑教师所讲的内容,准允学生自由提问,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间,无论是问教材所讲还是课外读物所及,无论是与自己专业相关还是无关,无论是问过去已经凌晨过的还是正在讲或者没讲过的,都应该把它看作是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可贵”之。更要准许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以往学生被动探头接受的教学格局,强调师生的共同参加和合作。强调交流与沟通,强调知识与智力资源共享,通过“互动”以实现双方自我超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总是意识得以强化,分析及解决总是的能力得到发展,因而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实现生命活动的方式,教学方法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师生的现实生存质量,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到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皮亚杰认为:“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及到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加害。”而不好的方法则是可以使学校成为学生才智的屠宰场,正如恩格斯曾经批评爱斐尔中学那样“这个学校流行着一种非常可怕的背书制度,这种制度半年时间就会使一个学生变成傻瓜”。而到目前为止,在许多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盛行背书制、灌输式的方法,是造成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师生关系对立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根据《课改大纲》来根据不同的教材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一定要坚持整体原则和最优化思想。既看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的联系,也要扑克到教学方法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选择教学方法时要综合考虑到以下几个依据:(1)教学的目的和任务(2)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的具体内容(3)学生的实际情况(4)教师的优势和教学的具体条件。在运用时我们应该尽加能的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但要考虑到方法之间的关系和教学方法对完成任务的实际价值并不是越多越好,而要在运用时考虑到教学的实际需要与可能不能模式化;教条化,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打破常规,创造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特色。良好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思维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综合体现。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效率。在活跃课堂氛围口语表达也很重要。无论课堂设计的多么精七,教学组织的多么严密,若教师在讲课是语言枯燥乏味,或使用不准确,那么学生不是在昏昏入睡,就是在刺耳的调子里坐立不安。相反教师在课堂气氛沉闷,适当运用富有技巧的语言,将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感,并使他们处于积极兴奋的求知状态中。如在上公开课时,由于听课教师多,学生情绪紧张,教学气氛不容易活跃。这时教师如果笑盈盈的用几句风趣轻松的语言拔开沉闷的空气鼓励学生,是学生意会到自信,其紧张情绪也就会很快消除,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教师准确、流利、简明、生动、达意的口头表达,在加上语音、语速、语调等方面的巧妙组合,顿挫有致,抑扬有度,使学生产生“如沫春风”的感觉,这样,也就容易自然地将学生导入亢奋状态,其课堂教学效果将会是令人满意的。教学是一项身心高度紧张的活动,课堂中出现疲劳是一种正常现象。教师讲课语言幽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的身心疲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掌握知识,缓解课堂紧张欢乐的情绪,加深学生的记忆程度,教学幽默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进师生间的沟通,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要活跃课堂气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导入新课要新颖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讲课开始,教师要善于在上课之初拿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招数来,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参与进来。如:猜迹、讲幽默笑话、奇闻趣事、设置悬念等等。二、创设情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用具体的实物、画图、幻灯、疫影、录音机、录像等多媒休教学设备,为学生创造一种逼真的视听结合的背景,让学生犹如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产生一种运用语文的真实需要和激情,从而更自觉、更有兴趣地进行语文语言交际活动,全身心投身于课堂教学之中。除了教师在课堂上表达语言幽默,导入新课要新颖,创设情景教学外,如果课堂上教室一片安静,只有教师在讲台上自编自演,其中原因有许多是学生没有提前预习课文,也许是学生不敢提问,也许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答案没有把握,不敢回答等等。这样严重的影响了教学目的和教学进度,究其原因是问题意识在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缺失与异化。与我们教学行为有关系,因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漠视“问题意识”存在,比如说在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看作是布道者,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思想“师道尊严”影响,教师被演绎成为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角色,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转变观念,奠定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对话的实质是暗示平等,民主。”如果教师骨子里还是教师中心主义,那么,哪怕他在课堂上花样翻新地与学生拉近乎,其教学仍然是不进学生的心灵。那么教师策略应是:第一、学生倾听。尊重学生,耐心地倾原学生的发言,真诚地对待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第二、关注“互动”。教师要有“对手”意识,让学生有自主的发言权,有补充别人发言的权利,有向教师质疑的权利。让课堂真正体现师生互动。。二、平等交流,让学生成为“知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佼的主人;是教育对象,也教师的服务对象;是教育的接受者,也是教师的挑战者。作为教师,还应明确学生是自己的真正“知音”;中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是内因;听课的学生,不仅是教学艺术的欣赏者,审查者,最有发言权的评判者。而且是教学艺术美的参与者,合作者。一句话,课堂教学艺术美是师生共同创造的心血结晶。虽然在近代教育以“师道尊严”进行了形式上的批判,但这种思想根深蒂固没有从根本上颠覆它在教师心中的统治地位。因此学生在课堂中只是居于从属的,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目标、内容、难度、速度形式与方法都在教师的控制之中,一句话,教师不但没有把学生当成主体地位,也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其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播知识,解决学生的问题,“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传播知识历来教师的主要任务,如果学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总是教师有责任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解决了,教师的任务才能算完成了。在这种教育思想的驱使下,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少,教师也认为自己的工作效率越来越大。最后学生没有问题了,教师就获得了最大的成功,这种把减少问题数量为目标的教学表面上看学生什么都懂了,教师该讲的都讲完了,功德圆满;实际上是削弱了学生思考与质疑的意识能力,可风教师问题意识缺失的背后尽管原因很多,但教师的影响是第一位的。那么何为问题意识呢:所谓的问题意识是否指思维的问题性心思。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了一种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教师自己不会提问学生很难有问题意识,教师问题意识的缺失,在课堂教学方面有两点表现出得最为明显。第一,是对问题意识的错误理解,认为只有多问问题就是先进的启发式的教学法;结果导致课堂发问的泛滥化,问问答答中充满了大量的非问与填空问,是教材上有明显的答案或者只是将教材的语句有意突出。用问答方式让学生补齐。语文界有许多这样的笑话,比如说有教师提问“面壁十年图破壁”。教师问这是认写的,学生一时不知:教师便“启发”“周什么?”还是没有人答出来,教师再“启发”“周恩什么?”想想这个例子虽然有些夸张的成分,但是却辛辣的讽刺了这种牵牛式的满堂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不如我们痛加批判的填鸭式和满堂问。而这种低效的课堂发问愉好从另一面说明了正正的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中的缺乏。第二点:许多教师教学没有自己的问题。他们提的问题不是自己想出来的而是“书云亦云”从“备课资料”中找出来的,如此下来,语文教师成了参考书的代言人,问题意识越是无从谈起了。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得有一桶水,教师如果没有质疑的习惯,培养的问题意识,岂不成了无稽之谈。所以在问题意识培养上教师要先行一步。问题意识培养得抓住“牛鼻子”——着重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不想信权威,敢于在既定理论观点进行质疑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认识结构、用自己的独特视角来审视前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大胆诘问任何现成的东西以阅读教学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文章的人物结构语言思想,情感等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有个性的解读——对于传统中的人物形象的反思。例如在上《信陵君窃符救赵》时我们就该联系当时作者情况司马迁是以肯定的态度来写信陵君的,在许多史书和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人们对“战国四君子”是赞扬和歌颂的,同学们认同这些态度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就纷纷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已见,有的学生就会回答说:信陵君盗取的行为是恶习劣的,这种行为的本质意味着为了个人的亲情和所谓的“信义”可以对国君对国家的忠诚不顾这是第一,第二、信陵君取的兵符伤害了顶尖级军队领袖,给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实乃千古罪人,对这样的人还要肯定和歌颂其产生负面影响真是不可思义的。第三、应该说司马迁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学者,而他对信陵君的态度似乎与他的“忠君爱民”的儒家信仰自相矛盾。只有这样经过教师的巧妙点拨引出学生独到的风解和深刻的思考,还可以通过对艺术手法的反思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都可以遇到。总之,批判思维是问题意识形成的一个核心要素,如果我们有意识入开手脚,引导学生大胆反思与批判,我们就会经常惊喜于学生耳目一新的风解。就会常常欣慰地听到创新之花慢慢绽开的声音。激发学生去问终归到底还是要学生敢问,那么怎样使用权学生敢问怎样攻破学生怕问问题这道防线呢?在心理学的学习中我们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害怕提问更害怕提的问题过于浅显或落俗而或落于俗套而遭人讥讽,顾虑重重示以沉默时,老师要从旁善于诱导,一开始,即使他们提的问题比较肤浅,缺少深度,甚至有些离题,也不要简单的加以否定,而应该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赏,可以激励学生在自信和自尊自爱中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也可以使教学智力活动中的成果得到体现和巩固。中小学生还处于半大孩子的成长阶段,赞赏式的教育方式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发展智力,不断进步,尝到了甜头,兴趣自然大增。语文教学尤其可以发挥这一方面的优势,教材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从中汲取无尽的滋养;而自古以来“文无定法”,分析课文字词句篇时往往会有不同见解,表达思想观点也会闪耀火花,适当的赞赏能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对学习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除了应该给予学生热情鼓励还要特别注意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要怕耽误上课的时间,怕学生回答不出来就干脆不问他们,回答问题总是叫上课认真的学习比较优异的学生。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大加表扬或肯定,而对答错者要么罚站批评,要么热嘲冷讽。这样更会使那些不敢提问,没有把握回答问题的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一同受到伤害,甚至造成他们更害怕提问,不敢举手回答的心理。让他们有被冷落,自己不如别人的悲观感,从此默默无闻,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淡化,也便是顺理成章的事,直到影响其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根据不同问题的难易程度,叫不同的学生回答,这样就会提高学习积极性,如果学生学生一旦动起来,提出的问题有时一堂甚至几堂课都解决不了,这时老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作为研读课本的切入点,每个学生都会以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构建对新事物的理解。老师的职能不是将现成的所谓的“标准答案”塞给学生,而应该为他们构建一个大体框架,让他们自己一步步的攀登去达到目的,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则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支架,一般说来,问题可以分为不解之疑,求解之疑,创新之疑等几个不同层面,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解答,当学生提出了与教师不同看法时,教师首先得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然后根据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一个学生会不会提问,除了教师是否会引导外,最主要的是取决于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多少。当前学生特别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多种原因,平时除了教科书外,一般不大看其他书籍,知识面狭窄,思维缺乏广度和深度,更不用说创造性和批判性了。如在教《西安这座古城》时有学生装就会提出“国歌应该换一换观点,理由是如今不必太“忧”了,这个问题反映了当今有些学生装缺少一种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于是我们要在上这节课中引导他们从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决定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背景应开讨论会联系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对国中文人“忧国忧民”的人文精神加深理解,进一步感受中华的魂魄的精华所在。再联系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我中国的总体发展水平,让大家了解到《义勇军进行曲》中的忧的重要性,这堂课也许对这些花季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无禅益的,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也能在不断的质疑问题难中去体会,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或不要问。什么问题才有价值。民主的评价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一种教育学生积极向上的手段。评价的结果也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如果教师把评价作为表示个人爱憎的砝码,或作为教师威力的武器,学生则就会产生畏惧心理或抵触情绪。因此,要评价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引起学生的良好反响,就注意让学生在充分准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