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四姿折返跑组织与竞赛规则_第1页
沙漠四姿折返跑组织与竞赛规则_第2页
沙漠四姿折返跑组织与竞赛规则_第3页
沙漠四姿折返跑组织与竞赛规则_第4页
沙漠四姿折返跑组织与竞赛规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B64/XXXXX—XXXX沙漠四姿折返跑组织与竞赛规则本文件提出沙漠四姿折返跑比赛的基本术语,规范了沙漠四姿折返跑比赛的场地、器材、运动员、裁判人员、赛事组织、比赛规则、裁判规则等基本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沙漠地区举办的沙漠四姿折返跑比赛项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的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7487-2019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范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9664-1996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T36731-2018临时搭建演出场所舞台、看台安全GB/T33170.3-2016大型活动安全要求第3部分:场面布局和安全导向标识GB/T10001.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10001.4-2003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4部分:运动健身符号3术语和定义3.1四姿四姿指正常跑姿、倒退跑、四足俯式爬行跑、四足仰式跑。3.2沙漠四姿折返跑在沙漠开阔平整地带上,画设一定宽度和长度的跑道,从起点出发,分别采用正常跑姿、倒退跑、四足俯式爬行跑、四足仰式爬行跑四种跑姿进行的比赛。4场地和器材4.1场地4.1.1比赛场地需是自然沙漠场地,相对平整,适合于沙漠四姿折返跑比赛使用。4.1.2沙漠四姿折返跑比赛赛道长度25米,场地线要标注清晰,场地赛道线宽均为10厘米,赛道分道宽3.0米。4.1.3可根据比赛的需要和场地状况设置赛道的数量。2DB64/XXXXX—XXXX4.1.4应设置适当的观众区域,比赛区与观众区之间宜采取必要的隔离。搭建观众临时看台的,应符合GB/T36731-2018临时搭建演出场所舞台安全之规定。(见附录A)4.2器材装备4.2.1比赛所用服装由参赛队自行准备,一般要求着运动装,参赛时可选择穿运动鞋或赤足比赛。4.2.2参赛所用号码布由大会统一提供,比赛时运动员必须佩戴号码布,一般要求前胸和后背都要佩戴号码布。5赛制安排5.1单项比赛5.1.1设男子沙漠四姿折返跑比赛。5.1.2设女子沙漠四姿折返跑比赛。5.1.3设男女混合沙漠四姿折返跑比赛。5.2团体接力比赛5.2.1设男子团体沙漠四姿折返跑比赛、女子团体沙漠四姿折返跑比赛等。5.2.2设男女五人(3男2女)混合团体沙漠四姿折返跑比赛。5.3竞赛编排5.3.1参赛队数过多,不能在一个赛次(决赛)进行比赛的项目,应举行若干赛次的比赛(分组赛)。5.3.2在沙漠开阔、可画设多条赛道的场地上,每组宜4-8个队参加比赛。5.3.3参赛队数(或人数)超过4队(数)以上者,由裁判组根据参赛队数多少决定分组数,进行抽签分组,分组应一次性抽签决定。5.3.4对于后续赛次,根据第一赛次成绩排序进行蛇形编排组次和道次。5.3.5前八名决赛分两组进行,道次安排根据上一赛次的成绩排序,3、4名抽决赛第一组2、3道,7、8名抽决赛第一组1、4道;1、2名抽决赛第二组2、3道,5、6名抽决赛第二组1、4道。5.3.6在任一赛次的最后一组和后续赛次或决赛的第一组之间必须留出的最短间隔时间为30分钟。5.3.7由运动会竞赛委员会安排比赛的预、复、决赛。5.3.8每一赛次录取方法如下表。68282848284828482848286竞赛规则6.1准备3DB64/XXXXX—XXXX6.1.1任一赛次的竞赛开始前30分钟,完成全部赛前安排和运动员检录工作。6.1.2规定竞赛开始前5分钟,参赛运动员做好赛前准备。6.1.3每队服装须统一并提前报备,多队队服不易区分的,应由竞赛组委会安排抽签决定其中一队更换服装或加穿可明显区分的外上衣。6.2起跑6.2.1当发令员发出“各就位”口令时,运动员应站在起跑线后,任何一只脚不得触及或超过起跑线。6.2.2当发令员发出“预备”口令时,运动员在起跑线后做好起跑准备。6.2.3发令员鸣枪,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起跑。6.3途中跑6.3.1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应自始至终在各自赛道内进行。6.3.2如果出现某一队员摔倒,可迅速爬起继续比赛。6.3.3运动员到达沙漠四姿折返跑比赛折返点后,必须绕过标志物,然后按跑道继续比赛。线后沿垂直面瞬间为止。6.4终点计时停表以第一名运动员身体躯干任何部位(不包括头、颈、臂、腿和脚)抵达终点线后沿垂直面瞬间为止。6.5接力赛特别规则6.5.1接力区位于起跑线后长度为2米区域,交接的开始与结束均从起跑线界线的后沿算起。6.5.2接力赛中,运动员应持“棒”跑完全程,接棒运动员在接力区内等待接“棒”。6.5.3队员之间的交接棒必须在接力区内完成,并且以“棒”为准。6.5.4完成交接的队员应停留在各自的分道或接力区内,直到跑道畅通后方可离开。6.6计时6.6.1选用全自动电子计时,电子计时成绩均以1%秒为最小计时单位。6.6.2手动计时应使用经过专业培训的计时员。6.7犯规与判罚6.7.1鸣枪前跑进起跑线为抢跑犯规,第一次给予警告,第二次取消犯规者比赛资格。6.7.2任一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离开本跑道为串道犯规,取消犯规者比赛资格。6.7.3接力比赛中,当队员跑至折返点后未按规则绕过标志物而继续比赛者,取消全队比赛资格。6.7.4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有阻挡或妨碍其他运动员跑进的行为的,取消犯规者全队比赛资格。6.7.5比赛中如发生规则6.7.4的情况,受推或阻挡而受到影响的运动员或运动队不再进行重赛,按比赛成绩排列名次。6.7.6接力赛时,队员在接力区外交接接力棒,取消犯规者全队比赛资格。7名次排定7.1沙漠四姿折返跑比赛的名次排定以比赛中的成绩决定,时间少者名次列前。7.2如比赛分预赛、复赛和决赛,则以决赛中的成绩决定名次,时间少者名次列前。4DB64/XXXXX—XXXX8弃权与申诉8.1在规定检录时间内2次点名未到场为弃权,点名时间间隔不少于10分钟。8.2中途退出比赛为弃权,无成绩。8.3对运动员参加比赛资格提出异议,应在大会开始前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委员会未作出裁决前,应允许该队员参加比赛。8.4参赛运动员若对比赛结果有异议,可在比赛结果宣告后30分钟内,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仲裁委员会依据仲裁条例做出裁决。9裁判人员及其职责9.1裁判人员设置沙漠四姿折返跑比赛设裁判长1人,副裁判长1人,裁判员若干人。9.2裁判长职责9.2.1全面负责沙漠四姿折返跑比赛的裁判工作,保证规则能够贯彻执行;处理发生于比赛期间与本规则未做出明文规定的问题。9.2.2检查所有相关的比赛成绩,处理有争议的问题。9.2.3对有关比赛的抗议或异议做出裁决。有权对有不当行为的运动员给予警告或取消比赛资格。9.2.4有权做出重赛的时间安排决定。9.2.5对每场的工作进行检查和总结,处理犯有严重错误或不称职的裁判员,必要时可停止其职务与工作。9.3副裁判长职责9.3.1协助裁判长领导裁判工作,做好裁判员队伍的事务管理。9.3.2当裁判长缺席时,代理裁判长职务,或受裁判长的委托处理有关问题。9.3.3根据裁判长的安排,负责编排、记录和公告工作,负责场地、器材等设备的检查管理。9.4检录主裁判、检录员职责9.4.1根据竞赛日程安排的检录时间,召集运动员到检录处。9.4.2根据规则、规程规定,检查运动员的参赛证、服装、号码和比赛用具等是否符合规则、规程要9.4.3按预定时间和路线准时、安全地将运动员带入赛场交发令员控制。9.5发令员、助理发令员职责9.5.1检查运动员所参加的比赛或组别是否有误,组织运动员按其被编排的道次正确地排列在起跑线后3米远的集合线上。9.5.2发令员同终点裁判长取得联系完毕后,向运动员发出“各就位”、“预备”口令,以鸣枪方式发出起跑信号。9.5.3助理发令员应协助发令员记录运动员起跑犯规情况。9.5.4发令员和助理发令员均有权对运动员违反起跑规则的行为给予警告和判罚。9.6检查主裁判、检查员职责5DB64/XXXXX—XXXX9.6.1全面监督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行为。9.6.2如发现运动员或其他人员犯规,应举红旗示意,并立即以书面报告交裁判长;如无犯规情况,即举白旗示意。9.7计时主裁判、计时员职责9.7.1各道次计时员接受计时主裁判的统一领导。9.7.2每道次计时员负责本道次的计时工作,并由每道次的计时组长将成绩写在成绩记录表内,签字后交计时主裁判,三人手动计时时,相同的两个成绩作为该运动员的最终成绩,三个成绩不一致时,取中间成绩作为最后确定成绩。必要时,计时长核查秒表,以核实成绩。9.7.3计时主裁判判定每道次的最后成绩并与终点主裁判最后核实各道次的名次、成绩是否有误,准确后才向计时员发出“回表”口令,并提醒计时员准备下一组的比赛计时。9.8终点主裁判、终点裁判员职责9.8.1判定每组比赛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名次。9.8.2若判定不一致时,应由终点主裁判做出最后裁定。9.8.3若名次与成绩不一致,应与计时主裁判联系并最后裁定。9.9记录员职责记录由裁判长提供的每个项目的全部成绩,并将成绩表交竞赛部门。9.10宣告员职责对比赛中各种信息予以宣告,对成绩的宣告应该记录宣告时间。6DB64/XXXXX—XXXX(规范性附录)沙漠四姿折返跑比赛场地平面图7DB64/XXXXX—XXXX参考文献[1]白殿一等.标准化文件的起草[M],中国标准出版社,2020.9.[2]GB37487-2019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范[S].[3]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S].[4]GB309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