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复习02 声现象【过习题】(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A/0C/wKhkGWX36W2AZaoXAAGShjU-ue4603.jpg)
![单元复习02 声现象【过习题】(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A/0C/wKhkGWX36W2AZaoXAAGShjU-ue46032.jpg)
![单元复习02 声现象【过习题】(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A/0C/wKhkGWX36W2AZaoXAAGShjU-ue46033.jpg)
![单元复习02 声现象【过习题】(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A/0C/wKhkGWX36W2AZaoXAAGShjU-ue46034.jpg)
![单元复习02 声现象【过习题】(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A/0C/wKhkGWX36W2AZaoXAAGShjU-ue460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单元复习02声现象1.如图所示是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它是我国建筑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的反射C.利用回声增加原声的现象D.声音能够在墙壁中传播【答案】B【详解】人站在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内说话,其他人可以在壁内的任何位置听到他的多次说话声,这种现象的原理是利用声音的反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2.在公共场合,当有很多人同时讲话时,我们能够从众多声音中辨别是谁在讲话,那么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进行辨别的。A.响度 B.音量 C.音调 D.音色【答案】D【详解】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能够从众多声音中辨别是谁在讲话,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进行辨别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3.如图所示是表演者在音乐会上演奏二胡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C.二胡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D.拉二胡时,手按压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音色【答案】D【详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弓弦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声音的传播靠介质,二胡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拉二胡时,手按压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改变了弓弦的长度,振动频率发生变化,是为了改变音调,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4.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D.利用声音可以震碎玻璃杯【答案】A【详解】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D.利用声音可以震碎玻璃杯,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5.下列关于超声波和超声波的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耳可以听到振幅较大的超声波B.超声波的传播也需要介质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D.可以利用B型超声仪检查身体【答案】A【详解】A.蝙蝠发出的是超过20000Hz的超声波,人耳无法听到,故A错误,符合题意;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属于声,所以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超声波发出以后,到达海底就会反射回来,回声探测仪接收到讯号后,计算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知道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利用s=vt求海底深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超声波具有穿透性,可以利用B型超声仪检查身体,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6.声音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下面属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A.汽车尾部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测距B.孕妇去妇产医院利用超声波检查身体C.老师给同学们讲“学雷锋”的小故事传递正能量D.歌手对着玻璃杯发出“啊”的声音,玻璃杯被震碎【答案】D【详解】A.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测距,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孕妇去妇产医院利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C.老师给同学们讲“学雷锋”的小故事传递正能量,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歌手对着玻璃杯发出“啊”的声音,玻璃杯被震碎,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将玻璃震碎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7.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成为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与生活的重要污染之一。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临近居民楼的高架路安装隔音墙B.中高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C.机场停机坪工作人员佩戴耳罩D.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答案】A【详解】A.临近居民楼的高架路安装隔音墙,可以使声音在隔音墙上发生反射,阻断声音的传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B.声音是汽车的喇叭振动产生的,所以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机场停机坪工作人员佩戴耳罩,防止声音进入人耳,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可以使发动机产生的声音响度变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8.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玉笛声”是由于笛子的___________而产生的,“散入春风”由物理知识可知笛声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答案】
空气柱振动
空气【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玉笛声”是由于笛子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及气体都能传播声音,“散入春风”由物理知识可知笛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9.如图是贾晓同学用纸盒和橡皮筋自制的“手弹琴”,用手拨动橡皮筋,就会听到琴声。琴音是由橡皮筋______产生的,贾晓听到的琴声是通过______传播的。学校的教室周围通常会种植一些树木,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的。【答案】
振动
空气
传播过程中【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琴音是由橡皮筋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贾晓听到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3]学校的教室周围通常会种植一些树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10.学校教学楼的楼道上张贴有图示标志,提醒同学们课间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大声喧哗”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不要大声喧哗”是在__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答案】
响度
声源处【详解】[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这里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2]大声喧哗产生的声音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所以“不要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1.下列的实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一组是()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丙: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答案】C【详解】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能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明声音的产生的条件,故甲不符合题意;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故乙符合题意;丙.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故丙符合题意。故选C。12.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C.小儿回答路人的询问声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D.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答案】C【详解】AD.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变大,故AD错误;B.因为人的声音先经空气传播到水中,然后再经水传播而被鱼听到,所以声音能在水中传播,故B错误;C.因为人的声音先经空气传播到水中,然后再经水传播而被鱼听到,就可能吓跑将要上钩的鱼,故C正确;故选C。13.用钢琴和长笛同时演奏一支乐曲,听众一听就能区分是钢琴声还是长笛声,这是因为它们的()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声速不同【答案】A【详解】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声音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来区分听到的乐曲是由钢琴还是长笛演奏的,与声音的音调、响度及声速没有关系,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14.小红同学周末向爷爷奶奶问好时,经常利用微信进行语音聊天。在这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红能分辨出爷爷和奶奶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响度B.调节手机的音量按键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C.手机中传出的爷爷说话的声音和小红说话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D.小红从手机中听到的声音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答案】C【详解】A.每个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小红能分辨出爷爷和奶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故A错误;B.调节手机的音量按键可以改变声音的大小和强弱,即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定的,与音色、音调无关,所以手机中传出的爷爷说话的声音和小红说话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故C正确;D.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小红从手机中听到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C。15.下列四幅图中,主要探究声音的响度的是()A.用牙齿轻咬发声的音叉,脸部感觉到发麻B.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鼓面,观察纸屑的跳动C.逐渐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铃声渐渐变小D.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尺子【答案】B【详解】A.用牙齿轻咬发声的音叉,脸部感觉到发麻,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鼓面的振幅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故B符合题意;C.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进一步推理可知真空中不能传声,故C不符合题意;D.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锯条,则锯条振动的频率不同,探究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6.现代社会里,养狗、遛狗伤人事故常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应运而生。使用时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这是因为驱狗器()A.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B.发出声音的响度小C.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D.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答案】D【详解】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BD.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狗的听觉范围是15Hz~50000Hz,超声驱狗器发出超声波,其频率高于20000Hz,所以狗能听到,而人听不到,故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所以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7.下列事例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的是()A.渔民利用声呐系统探知鱼群B.工人师傅利用超声波探伤仪进行工件检测C.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D.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探测道路上的障碍【答案】C【详解】A.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是对信息进行传递,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技工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对信息进行传递,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C.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对能量进行传递,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D.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探测道路上的障碍,利用的是回声定位,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8.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C.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人的健康D.物理学角度乐音是遵循一定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噪声是杂乱无章、无规律的振动发出的【答案】B【详解】A.乐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情舒畅,给人以享受。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从产生角度,乐器发出的声音有时是乐音,有时是噪声,如不会拉小提琴的人拉琴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出发,即使是乐器发出非常悦耳的声音,但时间和地点不对,也会成为噪声。故B错误,符合题意;C.根据从环保角度出发的噪声定义可知,噪声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人的健康。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根据从噪声产生的角度的定义可知,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9.“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规定关注生命安全和环境保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A.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B.从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C.从人耳处减弱噪声 D.以上三种减弱噪声的方法都用了【答案】A【详解】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0.一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s1=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s2=40m后,司机刚好听到笛声的回声,已知声速为340m/s,求:(1)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2)听到回声时,声音传递的总路程;(3)汽车行驶的速度。【答案】(1)660m;(2)1360m;(3)10m/s【详解】解:(1)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2)听到回声时,声音传递的总路程(3)由得,声音传播的时间(即车行驶的时间)汽车行驶速度为答:(1)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为660m;(2)听到回声时,声音传递的总路程为1360m;(3)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0m/s。21.阅兵方队正步通过天安门,如图所示正步要求:踢腿高度30cm,步幅间距75cm,摆头位置45°,每分钟112步,同时喊出响彻云霄的口号声,关于阅兵方队正步通过天安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口号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口号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中的C.阅兵方队相对于护旗手是运动的D.阅兵方队正步通过天安门的平均速度是140cm/s【答案】C【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口号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口号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中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阅兵方队相对于护旗手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D.阅兵方队正步通过天安门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22.剧场等场所的墙壁上被装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A.装饰美观 B.增强对声音的吸收C.减弱对声音的吸收 D.防止墙体振动发出声音【答案】B【详解】松软多孔的物质容易吸收声音,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洼洼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弱声波的反射,增强对声音的吸收,减弱回声,减少对听原声的干扰,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23.如图所示的波形图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是乐音波形 B.响度相同的只有甲、乙、丙C.音调相同的只有甲、丁 D.音色相同的只有甲、丙、丁【答案】C【详解】A.甲、乙、丙、丁三幅图中发声体的振动都是规则的,因此都是乐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甲、乙、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甲、乙、丁的振动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D.甲、丙、丁的波形相同,音色相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24.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听到上课铃响同学们都走进教室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D.拉小提琴前调节琴弦的松紧【答案】D【详解】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听到上课铃响同学们都走进教室,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拉小提琴前调节琴弦的松紧,是为了调节声音的音调,故D符合题意。故选D。25.下列对声现象四个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只能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从左向右向瓶子吹气,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升高C.正在发声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答案】A【详解】A.实验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直尺,还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正确;B.从左向右向瓶子吹气,声音是由瓶子内空气柱振动产生,从左到右逐渐变短,在气流速度相同时,振动越来越快,音调越来越高,故B错误;C.正在发声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C错误;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故D错误。故选A。2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B.“掩耳盗铃”,盗贼阻止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C.“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传播的越远,响度越大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不同【答案】D【详解】A.“引吭高歌”是指大声唱歌,因此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掩耳盗铃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故B错误;C.因为离发声体的距离越远,响度越小,所以钟声传播的越远,响度越小,故C错误;D.“蝉”和“鸟”叫声的发声结构和方式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故选D。2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地震时,利用仪器接收超声波来确定地震的位置B.汽车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定位C.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D.B超技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答案】B【详解】A.发生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利用仪器接收次声波来确定地震的位置,故A错误;B.汽车倒车雷达利用的是超声波进行定位,故B正确;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慢于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慢于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慢,故C错误;D.B超技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28.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成为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与生活的重要污染之一。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临近居民楼的高架路安装隔音墙B.中高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C.机场停机坪工作人员佩戴耳罩D.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答案】A【详解】A.临近居民楼的高架路安装隔音墙,可以使声音在隔音墙上发生反射,阻断声音的传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B.声音是汽车的喇叭振动产生的,所以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机场停机坪工作人员佩戴耳罩,防止声音进入人耳,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可以使发动机产生的声音响度变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29.(2022·湖北武汉·八年级期末)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B.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C.烛焰随着扬声器播放的音乐摇摆,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D.观察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波形,说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答案】B【详解】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逐渐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越来越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拨动时钢尺振动的频率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B错误,符合题意;C.扬声器播放的音乐使旁边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观察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波形,是杂乱无章、不规则的,说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30.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丽和叶子姐姐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说明声音是由_____产生的;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_____,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更大,由此得出声音的响度与_____有关;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2)如图所示,为了验证上题中的探究结论,叶子姐姐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3)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既能说明_____可以传声,还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4)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5)如图,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时,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_____,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_____,音调越来越_____,此实验表明:物体振动的_____越大,音调越高。【答案】
乒乓球被弹起
振动
声音的响度越大
振幅
放大音叉的振动
在桌子上放一些纸屑
空气
能量
闹钟的铃声越来越小
真空不能传声
快慢
快
高
频率【详解】(1)[1][2]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音叉正在振动,音叉振动引起乒乓球运动,所以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4]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更大,说明音叉振幅越大,音叉的声音响度越大,说明响度跟振幅有关。[5]音叉振动比较微小,不容易观察,把音叉的振动转换成乒乓球的运动,所以乒乓球起到放大音叉振动的效果。(2)[6]叶子姐姐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桌子一定在振动,但是桌子振动比较微小,为了明显看到实验现象,在桌子上放一些纸屑,观察纸屑的运动,来判断桌子的振动。(3)[7]敲响右边的音叉,右边的音叉振动发声,空气把右边音叉的振动传递给左边的音叉,左边音叉振动,说明空气可以传声。[8]由于右边音叉的振动引起左边音叉的振动,说明声能传递能量。(4)[9][10]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罩内空气越来越稀薄,传声能力越来越差,所以听到闹钟的铃声越来越小。如果罩内没有空气,就不能传声,所以推知真空不能传声。(5)[11]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时,改变伸出钢尺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31.科技小组的同学们在郊游时,看到前面有一座大山,小明认为那座大山距我们约200m远。小明的估测正确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一下。(温馨提示:设声音的传播速度v0,注意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实验器材:_____;实验步骤:_____;实验结论:_____。【答案】
扩音器、停表
见解析
见解析【详解】(1)[1]实验器材:为了使发出的声音稳定、响度高,传播距离远,选择扩音器,选择停表记录时间。(2)[2]实验步骤:①用扩音器对着大山大吼一声,并开始计时;②当听到大山反射回来的回声时,停止计时,假设记录的时间为t;③则小明和大山之间的距离为(3)[3]实验结论:若计算出的距离与200m接近,则小明的估测正确;若计算出的距离与200m相差较大,则小明的估测错误。32.(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201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2022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降低噪声影响,守护听力健康,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与声音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产生声音的响度不同C.“山东舰”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跳广场舞时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答案】C【详解】A.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并不能防止雷声的产生,故A错误;B.每个人发声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不同人发声的音色不同来判断的,故B错误;C.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D.跳广场舞时喇叭播放的歌曲如果影响了人的休闲、学习,就成为了噪声,故D错误。故选C。33.(2022·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图乙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音调越高C.图丙中小白兔通过声音的音调判断出叫门的不是妈妈D.图丁中捕鱼船通过声呐确定鱼群位置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答案】A【详解】A.图甲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则音叉发声时同时也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音调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高,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图乙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频率越低,则音调越低,故B错误;C.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小白兔是通过音色判断出叫门的不是妈妈,故C错误;D.捕鱼船通过声呐确定鱼群位置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传递信息,从而可以确定鱼群的位置,不是传递能量,故D错误。故选A。34.(2022·山东潍坊·中考真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工作人员常利用喇叭宣传防疫知识,关于对使用中喇叭的分析正确的是()A.喇叭发声不需要振动 B.喇叭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C.调节喇叭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响度 D.增大喇叭音量会使所发出声音的速度变大【答案】C【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喇叭发声需要振动,故A错误;B.喇叭发出的声音是可听声,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听课评课记录《7.2服务社会》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练习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 技术员年度工作规划
- 公司行政部门个人工作计划
- 年度幼儿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 物业客服部工作计划范本
- 可调单价合同范本
- 知识产权授权协议书范本
- 商业店铺租赁合同范本
-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物理化学(I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苏北四市(徐州、宿迁、淮安、连云港)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汇编(2025版)
- 监察部部长岗位职责
-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年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农机化促进法解读》课件
- 最高法院示范文本发布版3.4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
- 2023-2024学年度上期七年级英语期末试题
- 2024年燃气轮机值班员技能鉴定理论知识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 交通法规课件
- (优化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
- 《Python程序设计》课件-1:Python简介与应用领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