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历史复习备考攻略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历史复习备考攻略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历史复习备考攻略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历史复习备考攻略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历史复习备考攻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往知来历史工作室不负韶华·只争朝夕高考二轮历史复习备考策略目录不负韶华·只争朝夕CONTENTS前言1二轮复习策略2热点主题切入3二轮复习反思4古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指出了计划的重要性,有了计划就有了行动的指南。好的复习计划是实现高效复习的前提。经历一轮复习后,一部分考生还是会出现知识点无法顺利衔接、时间或顺序记忆混乱、知识无法融会贯通、知识碎片化、一遇大考就脑子一片空白,不会进行主题知识探究、不会提炼信息组织答案等问题。如何面对这些问题,特做以下探究:前言不负韶华·只争朝夕FOREWORD不负韶华·只争朝夕1PART二轮复习策略“一轮”打基础,“二轮”要深化提升,如何深化、提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深化拓展梳理知识体系突破重点难点提升学科素养研究高考趋势探究试题解法科学训练检测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

全面梳理知识体系,贯通历史基础知识,达到通史融合、融通,构建知识框架体系。

(1)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按照政治、经济、思想的顺序去整理知识,分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每一个方面要按照时间顺序梳理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打通政治、经济、思想之间的壁垒,思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通史融通。

(2)要注意中外史比较。实现中外史融通。对策一:梳理知识体系,构建知识框架体系构建知识框架方法画时间轴绘制思维导图归纳阶段特征理清三者关系(政治、经济和文化)如何克服知识无法衔接、时空混乱1、画时间轴

画时间轴是一种点、线、面层层推进的自我检测和强化记忆的方法,考生可以自己拿出笔记本画一条时间轴,如下:考生可在时间轴上写出历史大事件,然后对照书本上的大事年表回顾事件的背景、内容、影响等。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2年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公元前206年秦朝楚汉战争西汉百家争鸣背景内容影响中国近现代史时间轴(通史时间轴)中西基层管理比较时间轴(中外对比时间轴)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专题时间轴)如何克服知识无法衔接、时空混乱2、绘制思维导图——也是知识整合的方法;绘制思维导图:(1)有利于构建整体的知识框架(2)提高记忆效果(3)激发思维和创造力(4)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规律(5)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美国内战思维导图完整展示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及发展历程,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探究,一目了然如何克服知识无法衔接、时空混乱阶段特征,是指在某个阶段的突出特点,一般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角度分析。把主干知识线索化、网络化、系统化;考生还要注意同一时期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作用和对比。

通过阶段特征分析,有利于考生对某一时期的知识的掌握,有利于考生分析历史发展的趋势,汲取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克服知识无法衔接、时空混乱的学习现状。3、归纳阶段特征第一步:历史分期(先分期)历史分期中国世界奴隶社会---夏商周春秋封建社会---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中国现代代史过渡时期(1949-195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十年文革(196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2012年)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2012年---至今)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第二步,就某一阶段进行总结,如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其历史阶段特征如下:

(1)政治上,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汉朝沿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并有所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经济上,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使得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3)文化上,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取得独尊地位;同时,科技成就也很突出.

(4)民族关系上,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时期。秦朝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汉朝时,中国的疆域进一步扩大,并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总的来说,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它奠定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何克服知识无法衔接、时空混乱4、理清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的关系

(1)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2)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先进、健康度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发展。(3)文化是一段时期经济、政治的体现。1.

突破历史事件的背景与影响:对于每个历史事件,要深入分析其发生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这样可以帮助你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掌握重点难点。

2.

建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有机联系:对于大量的人物和事件,学生可以通过构建“人物关系图”或“事件链”,将他们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历史线索

3.

实现多角度思考: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历史,发现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与时俱进,善于从多角度理解分析问题。

4.融入学科素养解读:运用学科素养解读历史也不失为一种突破重点难点的好办法。

5、提高文献阅读能力:只有做到这点才能更好的获取有效信息,体会历史的新情境,为解析试题打下坚实基础。

对策二:突破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历史事件的背景与影响建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联系实现多角度的思考提高文献阅读能力融入学科素养解读对策三:提升学科素养五大学科素养时空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历史解释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

(理论保障)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

(本质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

(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能力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

(价值目标)水平素养1234基本认知基本方法综合运用问题探究唯物史观认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和科学性深入理解历史、阶级和人民运用唯物史观论述历史和现实问题时空观念认识时空表达方式与时空观念简单史事的时空定位、描述与认识复杂史事的时空联系、概括与说明间题探究中的时空框架、论述与可视化史料实证认识史料类型和来源,提取史料信息能够获取和辨析史料,运用史料论证在探究中获取和辨析史料,运用史料互证在辨析的基础上取舍史料,规范引用史料历史解释叙述史实,分析结论,区分史实和解释把握各种联系,解释具体史事和现实问题辨析历史解释,解释系列史事验证陈说,提出新论,全面客观论述问题家国情怀认识家国情怀的表现与核心价值观的依据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能够历史反思,为家乡、民族和国家做贡献素养考察水平图示【真题典例】时空观念1.(2023海南)有苏北民歌唱道:“不要吹,不要打,不坐轿,不骑马”“不拜天地不拜灶,又不烧香点纸马”“区里登记走一下”“要问我家陪什么?不用箱柜来陪嫁,陪了一头小花牛,给姐耕地种庄稼”。歌中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A.1912—1927年 B.1927—1937年C.1949—1956年 D.1978—1992年【素养解读】本题主要考察时空概念。要求根据题干材料判断时空;按照材料“不要吹,不要打,不坐轿,不骑马”“不拜天地不拜灶,又不烧香点纸马”体现了当时婚姻习俗的简化和开放性,破除了古代封建迷信、习俗,由此可断定是新中国成立后,由材料中陪嫁耕牛、耕种庄稼这一现象来看,当时人们对土地比较重视,这是因为土地改革后农民获得土地,积极性提高,也可能是因为三大改造后,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拥有对土地使用权,因此耕种土地的积极性较高,综上可断定材料现象最可能出现于1949-1956年,C项正确。【真题典例】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2023年6月浙江)阅读下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A.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B.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受到触动C.政府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贫困问题D.社会福利开支增加的同时贫困状况并没有缓解【素养解读】本题主要考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答案】D【解析】根据柱状图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福利开支大幅度上升,而社会贫困状况中,贫困人口比例和贫困线以下人数却由上升到逐步缓慢下降,这说明当时社会福利制度并没有发挥有效作用,社会福利开支增加的同时贫困状况并没有缓解,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社会财富各阶层占有的数据,社会贫富差距情况通过柱状图并不能反映出来,可知贫困人口比例在下降,排除A项;福利制度没能触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排除B项;C项只涉及到了美国政府福利开支,没有涵盖美国贫困状况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真题典例】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2023山东)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

)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素养解读】本题主要考察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人类早期生产力水平较低,过着集体生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归贵族所有,材料中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说明当时贫富差距已经出现,私有制产生,C项正确;仅凭遗址出土的陶器无法证明当时人类出现私有财产,因为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究竟属于个体所有还是集体所有,材料没有明确告知,排除A项;多人合葬墓主要反映当时人类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差距,排除B项;D项说明当时人类的陶器制作具备一定的水平,但是不能证明当时出现私有制,排除D项。故选C项。【真题典例】家国情怀4.(2023重庆卷)明代以前的英雄豪杰观带有显著的“圣人”性质,甚至可以“不近人情”。明代却趋于理性化,不止认同英雄有情,“儿女情,英雄气,并行不悖”,且推项羽为英雄第一、以曹操和勾践为英雄。这一变化(

)A.与心学思潮息息相关 B.说明民本思想成为主流C.和孔孟学说理念不符 D.反映圣人崇拜有所弱化【素养解读】本题主要考察家国情怀、历史解释【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代以前,英雄豪杰观带有“圣人“性质和“不近人情”",但明代认同英雄有情,对英雄的认识逐渐理性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性,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它推动了明朝英雄观的变化,A项正确;民本即以民为本,与英雄观的变化无关,排除B项;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与英雄观的变化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明代的英雄观趋于理性化,并不能说明圣人崇拜有所弱化,排除D项。故选A项。【真题典例】历史解释5.(2023辽宁卷)1981年5月,沈阳市皇姑区3名女青年自谋职业,创办麦香村个体小吃部,铁西区也有青年开办个体钟表修理部。辽宁省及沈阳市主要领导走访了这些个体工商户,对他们给予肯定和鼓励。这反映了当时(

)A.思想观念得到解放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工业结构发生转变 D.青年成为改革创新的主力军【素养解读】本题主要考察历史解释【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创办麦香村个体小吃部,铁西区也有青年开办个体钟表修理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个体经济,政府对其进行了肯定,反映出思想观念得到解放,A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其他行业与个体户信息,无法得知青年成为改革创新的主力军,排除D项。故选A项。●一核——核心功能,回答“为什么考”?

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导向教学

●四层——考查内容:回答“考什么”?

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

●四翼——考查要求,回答“怎么考”?

基础性、综合性、实用性、创新性

●情境(景)——考查载体,承载考查内容(三个方面)

生活实践情境学习探索情境学术研究情境

情境:长时段典型性阶段特征对策四:研究高考趋势两个命题依据

(1)2017版课程标准(2020修订)

(2)2019年《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高考通过开放性、探究性情境的设计,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和培养,有助于高中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助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第一,《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仍然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

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试题命制的基本依据和核心指南,指导我们平时的教学。(1)我们应准确把握高考的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认真分析高考要求,加强考教衔接,实现以考促教,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质量和备考效率,有效应对高考综合改革。2024届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分析高考历史价值引领素养立意区分度(能力考察)情境载体考查知识考查能力素养转变解题解决问题转变考察方向变化第二,重视四大考察要素和五大能力要求

1、四大考察要素要求:“核心价值”“学科素养”“能力考察”“情境载体”是近年高考基本的考察要求和逻辑主线;近年高考命题会继续坚持“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无任务,不立题”的命题原则,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爱国情怀以及关键能力、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的考查要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调动关键能力,在新情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所以复习中要注意(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努力提高学科素养;(3)提高学科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4)平时训练中尽量构建新情景。2、五大能力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3)描述和阐释信息的能力(4)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5)文字表达能力。3、高考试题要通过特定的任务驱动和情境创设,增强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调动关键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四大考察第三、强化思维品质考察

1、思维品质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指标和核心要素。2024年高考将继续加大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而且将考查重点放在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思维品质)。2、在思维品质考查形式上,主要包括思维过程化、思维可视化和思维规范化三个方面。(1)思维可视化是指要将思维包括过程、方法和技能清晰准确地呈现出来,让思维看得见。(2)思维过程化是指要对思维能力尤其是思维过程进行分解,严格界定思维的过程形式、关键方法与构成要素,让思维成为有可操作性的实在之物。(3)

思维规范化是思维品质的核心构成,要求思维必须是专业的、准确的和规范的,而非混乱的乃至错误的思维。思维品质考察越来越明确化、规范化是高考的新趋势,考生要努力提升思维品质哦!“思维方法”包含:科学思维、人文思维、创新思维。什么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自不同的特点,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创新性、批判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第四,试题的区分度会越来越高:一方面,由于课改进度的不平衡,高考会保持高考命题整体平稳,过渡性。另一方面,高考会进一步加大对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不断增强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加大试题的区分度,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让那些具有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学生脱颖而出,更好实现高考的选拔功能,服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培育。什么是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简单说就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了普通高中学科教学要提高学生的三个方面的能力: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认知能力。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应用场景:知识获取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理解和掌握史料的阅读理解上,这是认识世界的基础。实践操作能力则侧重于学生的信息处理、思维推理和观点输出的过程,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涉及到对历史事件的辩证评价和分析。思维认知能力包括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演绎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等多个层面,它是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所需的核心能力。在实际的高考评价体系中,“关键能力”不仅是学科素养的要求,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对策五:探究试题解法高考历史试题基本题型:

(1)单项选择题

(2)非选择题:

材料解析题开放式小论文题

1、对试题分类如:选择题有实质本质类选择题、推理、说明类选择题、图表类选择题、主旨、研讨考察角度类选择题等材料题可从多角度探究,可从设问词、答题落点探究,如概括特点类、分析原因类、影响作用类、评价分析类等2、对每一类试题进行分类探究。3、进行真题典例分析。高考历史试题解法探究基本方法如:一、表明类历史选择题做法探究一、题型特点:(1)“标明”与“说明”的区别:“表明”是指表示清楚,比较确切地指出。“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事物的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表明”“说明”的含义相似,但也有所不同,“表明”多含有求答历史现象本质之意,“说明”含有分析、阐述之意。(2)从命题设计意图来看,此类试题中的题干与题肢之间的逻辑关系存在三种情况:一是题干与题肢之间是因果关系,二是题干与题肢之间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三是题干与题肢之间是判断关系,因此,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因篇幅问题只做个别类型试题探究!表明类选择题题干题肢关系因果关系现象与本质关系判断关系二、解题思路:(1)审题:注意题目反映的试题类型,判断题干与题肢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此类试题属于上述哪种情况,然后进行思考判断。(2)解题:一般对此类题目的解答多运用排除法,此类题目的选项应该首先排除错误说法,然后再看哪个选项能够更深层次地反映材料信息,在正向选择的前提下,判断哪个选项离材料更远,哪个更接近本质。1.(2024年1月浙江卷)1949年4月20日,英国“紫石英”号军舰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双方发生激烈炮战,该舰被击伤后搁浅。当时的《纽约先驱论坛报》评论道:“这个日子很有可能永垂史册,因为在这天……中共炮手轻蔑地把英国皇家海军搁到了一边,这一天标志着已经破产的中国旧政权终于被迫承认自己的无能。”7月30日,“紫石英”号灰溜溜地逃走了。“紫石英”号事件表明A.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B.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统治的覆灭C.人民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完全胜利D.百余年来旧中国屈辱外交的结束【典例分析】【答案】A【详解】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据材料"英国军舰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双方发生激烈炮战,该舰被击伤后搁浅""灰溜溜地逃走了"直接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A项正确;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统治的覆灭,排除B项;截止到1949年1月份,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完全胜利,排除C项;百余年来旧中国屈辱外交结束于新中国成立,排除D项。故选A项。透过现象看本质2.(2023年河北卷)1931年夏,国际计划编制问题代表大会在阿姆斯特丹召开,苏联的计划工作经验被列为主要议题之一。苏联代表团带来的报告和资料在会上很快被散发一空。材料表明A.“苏联模式”获得认可B.西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C.资本主义制度弊病初显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备受关注【典例分析】【答案】D【详解】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1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苏联。结合所学,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同时期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资本主义国家希望从苏联的计划工作经验中得到应对危机的启发,因此·苏联的报告和材料备受关注”,D项正确;“苏联模式"最终形成于1936年,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排除B项;19世纪早期,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排除C项。故选D项。因果关系3.(2023年重庆卷02)北魏兰陵长公主遭驸马刘辉殴打致流产,朝廷就如何判处刘辉展开激烈辩论:一方以尚书省官员为代表,坚持以父系家族伦理为标准,以杀子罪判处四至五年徒刑;另一方则是代表灵太后意志的门下省官员,主张以谋反大逆罪判处死刑。最终皇帝下诏支持门下省意见。这一判决表明A.男尊女卑传统被打破B.法律儒家化过程曲折C.皇权受门阀士族威胁D.门下省司法职能增强【典例分析】【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公主遭驸马殴打流产,朝廷两方持不同意见,一方坚持以父系家族伦理为标准,以杀子罪判处四至五年徒刑,一方坚持以谋反大逆罪判处死刑,最终皇帝选择判处死刑,说明法律这一时期并没有完全遵从儒家伦理道德,法律儒家化过程曲折,B项正确;男尊女卑传统被打破,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最终的结果依然是皇帝决定,并没有体现皇权受门阀士族威胁,排除C项;皇帝支持门下省意见,只能说明皇帝个人倾向是判处死刑,不能由此说明门下省司法职能增强,排除D项。故选B项。判断关系二、概括特点类材料解析题做法探究(1)特点、特征类:这类的题目一般要求“从具体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这类题难度较大,需要对材料进行高度的提炼和概括。(2)一般特点、特征类材料题前面的设问词是“概括”这个词,概括的意思是意思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加以简明地叙述,扼要表述。概括特点:(1)含义:即把“具体的”、“表象的”的历史表现抽象为“一般性”或“本质的”较专业的历史术语简明扼要的表述出来(需提炼后的)(2)分析方向:时空上——如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内容上;影响方面(国内和国际;积极和消极);也可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等……在练习中逐渐总结经验。【例】(2023天津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共70多万字,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桑蚕、种植等12个门类。徐光启撰写6万多字,皆为亲身体验所得。他在书中转录了大量前代和同时代的农业文献,并附有自己的见解或评论。17世纪末至18世纪,《农政全书》传至日本和朝鲜。日本学者据《农政全书》整理、编写了“救荒本草”“野菜谱”“甘薯记”,此后,这些内容在日本应对历次大饥荒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后,《农政全书》仍然受到重视,为推进现代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1735年,法国人杜赫德等编写的《中华帝国全志》出版,书中含有《农政全书》等中国科技典籍的部分内容;1738年,该书英译本在伦敦出版,中国桑蚕织造技术和经验促进了法英两国丝织业的发展。18~19世纪,俄国翻译了《农政全书》,推广了中国的桑蚕织造技术。——摘编自《科学技术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农政全书》的基本特点;说明该书在国外的传播及所起的作用。

【答案】特点:内容详细,涉及的领域广泛;重视实践经验;以转录历代农业文献为主,对传统农业技术进行总结。

《农政全书》共70多万字(抽象为)内容详细;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桑蚕、种植等12个门类(抽象为)涉及领域广泛;徐光启撰写6万多字,皆为亲身体验所得。(抽象为)重视实践经验;他在书中转录了大量前代和同时代的农业文献并附有自己的见解或评论(抽象为)以转录历代农业文献为主,对传统农业技术进行总结。三、自拟论题类开放式小论文题要求考生根据已有信息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找适合的角度作答。从“学者观点”到“自成一说”,角度更多,开放度更大。其视野开阔,贯通中外,立意高远,直面热点。解题步骤及方法解答此类试题:首先,仔细研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领悟命题意图或试题立意;其次,根据获取的有效信息,围绕主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最后,调动所学知识对所拟的观点进行严密的论证。【例题】(2023湖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料一:《吉尔伽美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萄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史料二:《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那些为凡人打开寺庙酒窖的女祭司,要被处以火刑。”史料三: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材料二:公元前3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公元前2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公元前1000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公元前2世纪,葡萄酒传入中国。中世纪的欧洲,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是高级教士、贵族及城市富裕阶层。近代以后,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到社会各阶层。15~16世纪,西班牙人持葡萄酒带到拉丁美洲。18~19世纪,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入澳大利亚、新西兰。19世纪中期,美国葡萄种植业和酿造业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由法国制定的原产地命名葡萄酒法规在欧盟广泛推行。21世纪以来,中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葡萄酒的主要国家。——以上材料改编自[法]迪迪埃·努里松《杯酒人生:葡萄酒的历史》等(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葡萄酒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解析】本题是自拟论题类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古代和近现代世界。首先,仔细阅读材料二内容,从不同角度来提炼一个论题。据材料二“公元前3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公元前2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公元前1000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公元前2世纪,葡萄酒传入中国".“15~16世纪,西班牙人持葡萄酒带到拉丁美洲".“18~19世纪,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入澳大利亚、新西兰。19世纪中期,美国葡葡种植业和酿造业快速发展"“21世纪以来,中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