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视域下的高考历史复习及实践_第1页
“三化”视域下的高考历史复习及实践_第2页
“三化”视域下的高考历史复习及实践_第3页
“三化”视域下的高考历史复习及实践_第4页
“三化”视域下的高考历史复习及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化”视域下的高考复习历史及实践——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一课为例

高考复习中的“三化”1.课标要求分解化2.高考真题情境化3.教材内容问题化复习过程中如何运用课标的问题复习过程中如何利用真题的问题复习过程中如何使用教材的问题美国教育学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出的“逆向教学设计”的理念,即先确定学习的预期目标,再创设评价任务,最后设计教学活动以推动教学发展的教学设计。简而言之,即遵循“目标→评价→教学”的设计逻辑。“逆向教学设计”以终为始,强调教学评价先于教学活动,这种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符合当下由“知识导向”向“素养导向”的课改方向。何为逆向教学?一、确立学习目标

“逆向教学设计”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所以在学习目标的确立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等并结合学情制定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目标。本课的课标要求是让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影响”,围绕“食物物种交流”这个主题可以确定本课的知识目标,如下:1.了解食物物种交流的种类、路径、过程等概况。2.正确理解食物物种交流与传播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辩证看待物种交流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双重作用。二、创设评价任务

学习目标设置后,逆向教学设计要求教师“首先寻找能够证明学生成功完成理解和迁移的证据”,而非直接开始教学。评价任务的创设立足于学习目标,用于证明目标是否达成,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优化教学。学生通过完成学习评价任务,可以将相关情况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了解学生“学到什么程度”,以便教师及时改进教学,突破学生的知识盲区,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生反馈1.了解食物物种交流的种类、路径、过程等概况。

1.新旧大陆物种交换的背景。知晓某些背景2.列举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物种交换的种类。比较熟悉传入欧亚的美洲物种但不熟悉传入美洲的物种3.选择一种食物物种,指出美洲食物物种传入欧亚大陆的大致路线。对地理位置不易准确识别,特别是没有选择地理学科的学生4.解释欧亚大陆食物物种在美洲广泛种植的原因。知晓某些原因2.正确理解食物物种交流与传播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辩证看待物种交流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双重作用。5.分析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与传播给人类发展带来了的影响。

一定程度上能够辩证分析物种交换给人类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三、设计教学活动活动一:马铃薯的“全球之旅”马铃薯主要传播路径示意图(虚线代表1492年哥伦布探险以前,实线代表16世纪以后)——据[日]21世纪研究会编《食物的世界地图》问题1.根据材料一,写出马铃薯的洲际传播路径。结合所学,概括马铃薯成功跨洋传播的必备条件。材料一设计说明:活动一以马铃薯的“全球之旅”为主题,落实学习目标1“了解食物物种交流的种类、路径、过程等概况。”材料一素材取自2023年1月浙江卷第25题,问题1侧重考查新旧大陆物种交换的条件和传播路径,利用马铃薯主要传播的路径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让学生“能够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在叙述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材料二马铃薯在传入欧洲之初,并不受人们的欢迎,绝大部分欧洲文化对它持一种非常不友好的态度。他们甚至认为马铃薯会导致麻风病和不道德;欧洲人以前从未吃过块茎类食物,《圣经》中也没提到过马铃薯;马铃薯来自美洲,在那里它是不开化的、被征服的种族的主要食物……拿破仑战争时期,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粮作物。那时工业革命正在改变着英国的农村社会,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新的城市环境中,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的社会影响》问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欧洲文化对马铃薯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设计说明:问题2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概括能力,让学生知道以马铃薯为代表的新物种在欧亚大陆的传播与种植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种种原因经过了漫长的过程才被广泛接受并推广。(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马铃薯图材料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叶,根圆如鸡卵,肉白皮黄,可灰汁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材料四问题3.材料三和四属于何种类型史料?有何史料价值?设计说明:材料三、四是研究马铃薯“中国行”的一手史料,可用于研究马铃薯形态、功能、传入中国时间等相关问题。问题3重点考查史料实证素养水平1“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和水平2“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活动二:新大陆上的“来客们”材料五粮食应该(继续)运到这里,直到我们在这里播种和栽种的(作物和果菜)收获为止。我们要的是小麦、大麦和葡萄藤。后者今年栽种得较少,因为开始时不能为葡萄挑选好田地。……因此可以期待今后从中缓解我们的食物匮乏……包括甘蔗。后者我们在这里也栽种了一些,也生长得很好。应该运来一些活羊,最好是羊羔,母的比公的更好;还要公母都有的牛犊。前来的每一艘船都应该带上公驴和母驴、母马,以便运输重物和干地里的活。……如果在这个移民数中有一百骑兵,那将很不错,而且是甚为有益的。——摘自1494年1月哥伦布写给西班牙国王夫妇的报告问题4.哥伦布的信件涉及哪些传入美洲的物种?结合所学,概括这些物种在新航路开辟后在美洲传播的原因。设计说明:该设计旨在解决学生评价任务反馈中提及的“比较熟悉传入欧亚的美洲物种但不熟悉传入美洲的物种”的问题。所以材料五将哥伦布写给西班牙国王夫妇的报告作为情境,要求学生从这份报告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出从欧洲传入美洲的物种,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结合材料二,与作为美洲物种的马铃薯最初在欧洲遭遇抵触和排斥相比,传入美洲的“来客们”显然更容易被推广。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启发学生得出这样的认识:尽管新旧大陆物种传播是双向的,但是这种交流并不对等,这与欧洲人居高临下的殖民心态和自恃优越的种族身份密不可分。活动三:新物种的争议材料六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形栽播。——陈世元《金薯传习录》材料七万历庚辰,客有泛舟之安南者,公(名陈益,东莞人)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飨土产曰薯者,味甘美。公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未几伺间遁归。……壬午夏,乃抵家焉。……初,公至自安南也,以薯非等闲物,栽植花坞,冤白日,实已蕃滋,掘啖益美,念来自酋,因名“番薯”云。——《凤冈陈氏族谱》问题5.关于番薯传入中国,材料六与材料七的说法有何异同?若要验证某一种说法,还需要搜集哪些史料?设计说明:材料六、七来自于选必2第2课教材“学思之窗”,在此基础上设置了问题5,通过比较两段材料的异同,梳理出番薯传入中国的时间、方式等信息,有助于理解番薯传入中国的概况。但两者的记载又存在较大“争议”,为了进一步验证番薯是如何传入中国这个问题,还需要借助其他相关史料作为佐证。因此,问题5侧重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让学生“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材料八玉黍(玉米)……生地瓦砾山场皆可植,其嵌石砷尤耐旱,宜勤锄,不须厚粪,旱甚亦宜溉……收成至盛,工本轻,为旱种之最。——(清)包世臣《齐民四术》……三十年前,从无开垦者。嗣有江苏之淮、徐民,安徽之安庆民,浙江之温、台民,来杭湖两属之各县,棚居山中,开种苞谷(玉米)……近已十开六七矣。每遇大雨,泥沙直下,近于山之良田,尽成沙地;远于山之巨浸,俱积淤泥,以致雨泽稍多,溪湖漫滋,田禾淹没,岁屡不登……他日之钱粮何出,犹其后焉者也。——汪元方《请禁棚民开山阻水以杜后患疏》(1850)问题6.根据材料八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包世臣和汪元方对玉米种植的态度及各自理由。设计说明:问题6指向历史解释素养水平3“能够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并落实学习目标2“正确理解食物物种交流与传播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辩证看待物种交流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双重作用。”课堂练习材料一是从西亚中亚沿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西北(陕、甘);二是由葡萄牙人把玉米带往印度,然后经印度、缅甸等国传入中国西南(云南),后推广及川、黔;三是越印度洋、中国南海,由葡萄牙人和华裔商人把玉米传入我国东南沿海(闽、浙、粤)。——张箭:《新大陆农作物的传播和意义》根据材料,画出玉米传入中国的路线。课后作业

马铃薯是世界四大主粮之一。1551年西班牙人将原产美洲的马铃薯带入欧洲。“马铃薯”最早出现在中国何处,学术界存在争议。

观点一:“东南沿海说”

史料1福建《松溪县志》记载“康熙十八年县府曾刊布文告晓谕民众种植马铃薯……菜依树生,掘取之,形有大小,略如铃子,色黑而圆味甘苦。”

史料21903年,美国人威廉在《荷据时期的台湾》一书中提到“1650年到过台湾的荷兰船长斯特儒斯曾在其日记中记载在台湾见过马铃薯。”——摘编自何炳棣《美洲作物的引进、传播及其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三)》

观点二:“北京说”

史料3明万历年间,《土豆》诗:

“榛实(果实)软不及,菰根(植物根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