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26信息类阅读整体备考
信息类文本阅读包括论述类文本和实用性文本两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从文本题材看,
呈现出多样性特点。选文涉及经济、艺术、美学、历史等诸多领域,且都具有思想性、知
识性,文化内涵深厚。从考查内容看,重点考查《考试大纲》规定的“理解文中重要概念
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
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考点。要想拿下论述类
文本阅读客观题,必须在“读”与“比”两个环节上下功夫。
新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命题呈现如下变化:①选材:对标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以学术论文为主,兼及政论、时评、报告、科普等。②组材:形式多样,有非
连续性及单一文本,以非连续性文本实质为主题的群文阅读。③题型:兼具选择题、简答
题,探究性、拓展性等,凸显立足情境解决问题趋势。④重点:命题重在获取关键信息、
梳理文本逻辑结构及对有效信息的运用与探究。⑤趋势:注重情境建构,因境因文设题、
跨文本设题,突出运用性、综合性。
典例引领
[考情概览]
真题展示
题型特点
试题来源材料来源考查要点
《加快构建中国
①从命题形式看,考查3道选择题,2
特色哲学社会科
2022•新高道主观题,分值为17分,1500~1900
学》
考卷I考查内容理解、字,着重考查对文本信息的准确理解及
《新诗百年探索
据文推断、论据把握的程度。
与后新诗潮》
分析、文本迁②选文专业性强、学术味浓;选项具有
《中国典籍“谁
移、探究文本很大的迷惑性和模糊性,对考生而言阅
来译”》《霍克思
考查内容理解、读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与杨宪益的翻译
据文推断、论据③信息性文本阅读题主要包括三种题
2022•新高考思想刍议》《〈红楼
分析、概括内型:
卷I梦〉与TheStory
容、探究文本其一,内容理解题。解答此类题,首先
oftheStone------
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
谈异质文化观念
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
的不可通约性及
其翻译的创造性》误。
2021•新高考查内容理解、其二,据文推断题。解答此类题目,应
《拉奥孔》
考全国卷1据文推断、论据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
分析、论证思确定对应语句。
肖峰《从底线伦理路、探究文本考其三,论据分析题。首先要把握文中观
2021•新高考到担当精神:当代查内容理解、据点,然后仔细分析选项所要表达的意思,
全国卷n青年的网络文明文推断、筛选信是否扣住文中论点。
意识》息、论证结构、其四,筛选信息题。题干既是筛选的标
据文判断准,又是确定筛选范围的依据。题干所
考查内容理解、在的位置前后,往往就是信息最密集的
2020•新高据文推断、筛选地方。因此,必须认真审读题干,以明
历史地理学
考卷I信息、压缩语确筛选标准,确定筛选范围。
段、梳理脉络其五,论证特点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证结构是什
么(并列结构、递进结构等):③运用了什
么论证方法;④论证的语言有怎样的特
色(手法);⑤论证的方式是什么(即论证
角度:立论/驳论)。
考查内容理解、
其六,梳理脉络题。有些文段独立性较
2020•新高埃德•扬《我包罗分析评价、据文
强,结构较为完整,层次比较清晰,可
考卷II万象》推断、论据分
以通过梳理文段的行文脉络来把握文段
析、句子作用
的主题句。
其七,句子作用题。分析语句作用可从
三个角度去思考:一从内容本身所写,
二从上下文关联,三从结合表现手法所
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融通教材晓教材怎么教
在新教材中,信息类阅读涉及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科学与文化论著
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和整本书阅读五个任务群30篇文本。通过这些作品的学习,
我们提高了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高考对信息类阅读筛选、提
取、整合、比较、分析、应用等能力的要求,均可以在文本中找到对应点和答题依据。
为夯实与信息性阅读有关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结合教材,掌握朱光潜《咬文嚼字》中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举例论证,荀子《劝学》中关于“积累、坚持、专注”学习方法
的比喻论证,《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用“自我被蒙蔽”来论证“国君被蒙蔽”的类比论证,
《师说》中关于“从师态度”的对比论证,鲁迅《拿来主义》的驳论,苏洵《六国论》的立
论论证等方法及作用。除此之外,还要重点研读部编版教材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议
论要有针对性”“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如何论证”“尝试写驳论文”“深化理性思
考”等章节内容,了解横向、纵向展开议论、反驳、辩证分析、逻辑常识等知识。
部
编
版
中
的
信
息
性
阅
读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1事
理
屠呦呦说
明
喜看稻菽千重浪一记首届国家最1-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
文
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沈英甲-劳%-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林为民-一比也L说“木叶7林庚—I文学评论I
“探界者”钟扬/叶雨婷-「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I演
新闻一卜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李斌」马克思H讲
评论L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晅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恩格斯-1
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
一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社
会毛泽东理论的「自然选择的证明/达尔文
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整虹自然科
学-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
论L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关增建」学论文
文《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
一
修辞立其诚/张岱年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演讲词|
怜悯是人的天性/卢梭-
-长征胜利万岁/杨成武
人应当坚持正义/柏拉图」-大战中的插曲/聂荣臻上网返
苦难与-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一|消息I
I报告文学I—包身工/夏衍新生
-县委书记的榜样一焦裕禄/
穆青冯健周原
反对党八股(节选)/L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一
2020中国抗疫记/钟华论
学习
毛泽东-拿来主义/鲁迅一之道
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
I整本书阅读与研司——《乡土中国》/费孝通—I学术著作I
上图书馆/王佐良-
深固基础明自己怎么学
明晰文本类型,把握文本特征,深化读文基础
(一)文本的特点
信息性文本,包括消息、通讯、访谈、议论文、学术论文、杂文、评论(时评、社论、
影评、文艺评论等)、科普文章……
1.消息特点:消息基本结构包括四大块,标题(正、副标题)、导语(第一段总说)、主体
(详细叙述事件)、结语(简要评说)。消息在写法上,我们称之为“倒金字塔”形,即先说结
果,再说事件的起因、经过;先说主要事件,再适当补叙其他相关事件。
2.通讯特点:通讯是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详细、生动形象地反
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通讯区别于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描写的形象性。
即消息强调的是叙述的写实性,而通讯强调的是过程的形象性。
3.时评特点:时评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或新闻中表现乃至隐藏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
解,或归纳总结出新的结论或观点。其特点是以说理为主,或夹叙夹议,或先叙后议,或先
驳后立,或先立后驳。其内容必须包括提出问题、有确定的主题、有完整的论述、有合理的
阐述、有明确的结论。
4.访谈特点:访谈的基本特征是针对性、专题性、典型性。即访谈的目的性特别强,
针对某事、某人、某个问题;围绕一个中心提问;访谈的人、事、问题具有典型意义。
做好访谈必须做好三点:对访谈的对象和内容有比较详细的了解;访谈主题要明确,提
问要简明清晰而富有针对性;要有较好的提问技巧。
5.科普文章特点:科普文章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科普文章以知识喻人,
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科普文章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
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八种: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
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而简明。
(二)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
1.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论点有如下特点:
①论点要正确、鲜明、新颖;
②一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可有两到三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
包含;
③中心论点可出现在题目、开头、中间或结尾等处:如没有明确的表述,则需将各段观
点整合起来把握。
2.论据
论据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材料,它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①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②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
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当列举多个论据论证一个论点时,
论据的排列要按一定的顺序,同时,也要注意详略。
3.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
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据的展开要围
绕论点进行,论据的运用要典型、新颖、有说理性。
就结构而言,任何一篇议论文都是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的,本论则是文章的
主体部分。主体是文章运用论据对论点展开论证的重要部分,怎样对论点展开论证,或者说
采用什么方式展开论证,须根据表达需要来决定。常见的形式有:
层进式论述内容由此及彼、由浅入深。
对照式使用正反对比的手法论证。
总分式一般有“总一分一总”“总一分”“分一总”等形式。
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论
并列式
述。
当然,文本的结构并不是单纯地运用某一种结构方式,比如“总一分”式结构中的
“分”可为“并列式”或“对照式”或“层进式”。
学生阅读论述类文本时,要确定“论”的具体内容,把握每个分论点的具体内容以及分
论点之间的关系等,从篇章结构出发,把握文本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论证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物的方法,用以类推的例子要通俗易懂。
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
因果论证
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引用论证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
(三)读文的技巧
1.掌握“三步读文法”
第一步:看题——便于读文时能聚焦关键信息
2022年两套新高考全国卷信息类文本阅读均采用多文本组合形式命制,I卷两则材料
共1700多字,II卷三则材料共1500多字。两篇文本阅读的文字信息量大,考生先看题再
读文,可以让我们灵活地变通读文和调整做题的顺序,在一定区域内有针对性地检索答题信
息,事半功倍。如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第4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
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
以分析”,先看题,不仅让我们读材料时有关注点,而且完全可以读完一则材料就马上解决
一个问题,这样就能避免其他材料信息的干扰,利于精准思考。
第二步:看材料出处——便于迅速把握材料大意
文本材料的标题或出处往往提炼概括选文的主要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就可以帮助我
们快速弄清文本材料的主要内容。如2022年新高考全国H卷材料二摘编自党争胜《霍克思
与杨宪益的翻译思想刍议》,就非常明确地表明了材料的核心内容,这有助于我们快速地把
握文本的内容层次。
第三步:看正文——比较概括,读通文本
(1)勾画标注,把握主要内容
①标注关键词:信息类文本阅读中常见的关键词有范围词(全、都、•些卜程度词(更、
极)、频率词(通常、偶尔)、时态词(曾经、过去)、指代词(此、其)、肯否词(必定、无非)、关
联词、顺序词、总结词、概念词等,这些词语对于理解文本,把握关键信息至关重要,需要
标出。
②勾画重点句:重点句主要包括内容句和结构句,前者能揭示文章题旨、作者观点,后
者能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
(2)思考筛选,为答题做准备
勾画的信息是为我们做题服务的,因此,需要思考每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关键
信息是什么,每一道题的信息区间在哪,这样才能把对我们做题有用的信息筛选出来,根据
勾画的信息抓住材料的关键,关注细节。
(3)比较概括,理清作者观点
在思考与筛选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联系:比较异同(说法上的异同、内容上的异同等),
然后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概括。
2.读文通法示范
I考题原文II读文过程I
(2021•新海考全国I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第一步】
题。(19分)
看题----便于读文时能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
聚焦关键信息
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
(捕捉有效信息是解读信息类
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
文本的关键.下面以第1、2题为例.
不同质。t-----------------------------
一嬴专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体验如何快速找准有效信息)
不下。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第1题A项[莱辛是历史
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典祭官亚奥孔当时上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
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他这番忠告激怒了人•他的《拉奥孔》在近代诗画理
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论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C
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因为要解
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第1题B项]雕塑《拉奥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孔》既呈现了拉奥孔被缠绞的表
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一
情.又不让这表情表现为丑态.
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替与肃穆:为什
体现了希腊艺术恬静与肃穆的
么唯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
一面。
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咆走
I造型艺术中却永远产免痛感所产生的嬴
事防肉挛曲的丑状]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
F__J仍求形象的完美。
雕型《拉奥孔》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图.」=[第1题C项]雕塑《拉奥
孔》与史诗记载的不同主要体现
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因为作者要从全身
在三处:一是拉奥孔的表情.二
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
是大蛇缠身的部位•三是人物穿
的苦痛就看不见了。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
衣与否。
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淮画史苴曳
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第1题D项[莱辛的《拉奥
孔》认为•由于诗和画拥有不同
用存于时间的声音,……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
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的媒介和符号.所以形成了各擅
材:,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胜场的题材范围。
诗的特殊题材1t—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岸
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
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比如说一张桌子.画家只需—[第2题B项[绘画只能是
用寥寥数笔•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语言来对所画对象某一瞬间的定格•因
描写•你须从某一点说起•说它有多长多宽等等•说了一大此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
篇.读者还不一定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画对象动作的过程的。
诗只宜叙述动作.因为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而诗
所用的语言声音也是如此。这种动作不宜于画.因为一幅—[第2题A项]由于诗歌是
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比时间的艺术•在描述一件事情
如说.“我弯下腰•拾一块石头打狗.狗见着就跑了用语言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
来叙述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这简单的故事画出来,画歌来得生动和明白。
十福、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观者一目了然。t
.................................I考题原文I......................................I读文过程I
但是谈到这里,我们不免有疑问:画绝对不能叙述动作.而诗
绝对不能描写静物么?莱辛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图国也可以[第2题B项]
模仿动作.但是只能间接地用物体模仿动作。……诗也能描绘物
体.但是也只能间接地用动作描绘物体。”
换句话说,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一
的全过程;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第2题C项[“红杏枝
间中的绵延。t------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
(摘编自朱光潜《诗论》岸”1•两山排回送青来”等诗
材料二《拉奥孔》所讲绘画或造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艺术在句.化静为动,以动作来描绘
功能上的区别.已成老生常谈了。它的主要论点绘画宜于表景致。
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中国古人也浮泛
地讲过。晋代陆机分划“丹青”和“雅颂”的界限.说:“宣物莫大于
言.存形莫善于画J这里的“物”是“事”的同义字。邵雍有两首诗
说得详细些」,史笔善记事.画笔善状物。状物与记事.二者各得
一”小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影。诗笔
善状物.长于运丹诚。升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
但是,莱辛的议论透彻深细得多.他不仅把“事”“情”和“物”
"形''分开,还进一步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作为空间艺术的——[第2题D项]沈括质疑
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所画出、塑出的不可能超过了唐代传说,从这个例子可
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绘画那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我判断,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
联想起唐代的传说:“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维日:•此《霓裳》第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其实没
三叠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批」
J有道理。
驳了这个无稽之谈:“此好奇者为之。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止
能画一声”五字也帮助我们了解一首唐诗。徐凝《观钓台画图》:
“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率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
出树难。“画家挖空心思,终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止
能画一声”。徐凝很可以写“欲作悲鸣出树难”.那不过说图画只能
绘形而不能“绘声他写“三声寓意精微.就是莱辛所谓绘画只
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所以画家画,•一水”加
“两崖”的排列易.画“一”而“两”、,两”而“三”的连续“三声”难。
(摘编自钱镇书《读〈拉奥孔〉》)
【第二步】
看材料出处一便于迅速把握材料大意
材料一摘编自朱光潜的《诗论》,重点阐释莱辛的••诗画异质”观;材料二摘编自钱银书的《读(拉奥
孔)》,通过中国古人对诗画关系的讨论来解读莱辛的“诗画异质''观。
【第三步】
看正文——比较概括.读通文本
(1)思考筛选,为答题做准备
材料一共十个自然段,第1〜3段,具体讲述莱辛“诗画异质”观产生的缘由;第4〜6段,侧重分析莱
辛“诗画异质''观的推论和结论;第7〜10段,主要是作者结合个人理解对莱辛的观点进行具体阐释。
材料二共两个自然段,第1段.点出莱辛“诗画异质”观的主要论点,列举中国古人对诗画关系的讨
论;第2段,强调莱辛对“诗画异质”的研究更“透彻深细
(2)比较概括.厘清作者观点
这篇阅读材料选取了朱光潜和钱锤书的两则材料,主要讨论美学领域中“诗画异质”的问题,前者侧
重理论分析,后者侧重结合诗画关系阐述。
[研练真题]
(2022・新商考I卷)
材料一:
①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
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
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
文化相逵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
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
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
读文示范
第一步:圈点勾画,标注关键词句
对于关键词句的标注见原文。
第二步:梳理层次,整体把握结构
材料一:
第①段阐明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
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向世界传
播中国优秀学术理论,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中国经验。
第②段进一步阐明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
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
真题文本
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弓I。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
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
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
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②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
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
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
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摘自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材料二:
①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
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
语言转化,而西方诗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然乏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
理论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积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
②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妆力的强弱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
正比,唐代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
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
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当代新诗不但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
统,而且也失去了对那个传统的记忆和感情,而中华文化又不同于其他以拉丁语
为先祖的各种西方文化,可以自然地相互吸收,所以必然会发生这种食洋不化的
病症,这病症是当代诗歌失去读者的重要原因。当代诗歌由于时代内容的发展,
已无法退回到新诗运动初期的状态。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入了一
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
要是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
性的,单靠移植西方是绝对不行的。
③我们认为,21世纪中国新诗能否存活,就看我们能否意识到自身传统的复活
并进入现代,同吸收外来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没有传统何谈创新?没有传统作
为立身之地,创新很可能变为全盘西化。所以,中国当代新诗一个首要的、关系
到自身存亡的任务就是重新寻找自己的诗歌传统,激活它的心跳,挖掘出它久被
尘封的泉眼。读古典文史哲及诗词、诗论,想现代问题,使一息尚存的古典诗论
进入当代的空间,贡献出它的智慧,协同解决新诗面对的问题。据我的学习经验,
历代中国文论中存在着大量对我们今日所思考的诗歌理论仍有意义的撰述,而我
们却只习惯于引用西方理论,无暇回顾一下自身传统中这些理论,师洋师古应当
成为回顾与前瞻的两扇窗户,同时拉开窗帏,扩大视野,恢复自己传统的活力才
能吸收外来的营养。
④中国古典诗论在研究方法上与西方文论也有很大不同。西方文论强调逻辑剖
析,优点是落在文本实处和清晰的抽象概括,但其弊病是容易刻板、枯燥、概念
化,解剖刀往往伤及神经,概念也有失去生命的变幻色彩的毛病。而中国古典诗
论体系虽不十分清晰,却能以富有内涵和想象力的诗样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审美的
智慧和哲理,不至于有水涸石露的窘境,而其中人文的情致、暖意、活力,丝毫
没有实验室处理后的褪色失鲜之感。读古典诗论后可以意识到西方的科学分析、
逻辑推理、抽象名词杜撰等虽不失为一家之法,却并非唯一的方法。而中国古典
诗论的风格与中国古典哲学的灵活、深邃、玄远相匹配。对于诗歌这样内涵深、
变幻多的文学品种,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有其突出的优点。
(摘编自郑敏《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
读文示范
材料二:
第①段指出当代新诗出现“食洋不化”的病症。
第②段阐明当代新诗出现“食洋不化”病症的原因:一是因为丢失了本民族的诗
歌传统,二是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
第③段阐明解决当代新诗“食洋不化”病症的办法:继承创新古典诗论中自己的
诗歌传统,并正确处理继承创新与吸收外来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
第④段将中国古典诗论与西方文论作比较,阐明中国古典诗论在研究方法上的优
势,指出栗扬长避短,兼收并蓄。
第三步:比较概括,厘清作者观点
结合对每则材料内容的概括分析,我们可以明确两则材料都论述了传统和创新
的关系,但二者论述的重心不同,材料一是理论阐述,材料二是具体例证,二
者之间可以说是论点与论证的关系。
国真题试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这是推动中华
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前提。
B.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可以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学术理论,为解决
世界性问题提供中国经验。
C.当代新诗之所以出现“食洋不化”的病症,一是因为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
统,二是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
D.中国古典诗论虽不以体系和逻辑见长,但蕴含诗性品格和人文情致,比西方
文论更有生命力。
解析:D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的能力。D项,“比西方文论更有
生命力”说法错误,材料二最后一段只是说“西方文论强调逻辑剖析……概念也
有失去生命的变幻色彩的毛病”,并未将中国古典诗论和西方文论的生命力进行
比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借鉴西方诗歌并不能给本民族的诗歌带来现代性,对此中国诗人要有清醒认
识。
C.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内在结构和外在形态,依然可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营
养。
D.古人论诗用“意在笔先”“空灵”“飘逸”等语,未落实处却包含鲜活的审
美智慧。
解析:B本题考查根据文中信息推理判断的能力。B项,“借鉴西方诗歌并不
能给本民族的诗歌带来现代性”说法错误。由材料二第2段中的“这些必须是有
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性的,单靠移植西方是绝对不行的”可知,材料说的
是“单靠移植西方”诗歌不能给中国诗歌带来实质性和现代性,而非“借鉴西方
诗歌”。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韩愈《答刘正夫书》:“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日:宜师古圣贤人。”
B.晚清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
术。”
C.鲁迅《文化偏至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D.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解析:C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中华文
明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A项,强调“师古圣贤
人”,即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但未强调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能支撑材料一的
观点。B项,强调传统伦常名教的根本地位,不能支撑材料一的观点。C项,鲁
迅这句话意在强调,既要坚守传统,又要紧跟世界潮流,可以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D项,季羡林的这句话是说东西文化的强弱更替现象,不能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
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观点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由题干可知,应结合材料一
分析这一现象所体现出的材料一中的观点。结合材料一可知,这一现象说明中国
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说明中华文化可
以与时俱进,为各国人民服务,我们应该更加自信,努力推动中华文明的创造性
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参考答案: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
思辨,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
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说明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可以与当
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可以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
③这个现象启示我们,中华文明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以激活生命力,
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每点1分,答全得满分)
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
看法。(4分)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要点、结合材料谈看法的能力。由材料二第3段中的“中
国当代新诗一个首要的、关系到自身存亡的任务就是重新寻找自己的诗歌传
统……协同解决新诗面对的问题“可得出答案第①点;由材料二第3段中的“师
洋师古应当成为回顾与前瞻的两扇窗户,同时拉开窗帏,扩大视野,恢复自己传
统的活力才能吸收外来的营养”可得出答案第②点;材料二第4段论述了西方文
论、中国古典诗论的优点和缺点,由此可得出答案第③点。
参考答案:①重新寻找自身的诗歌传统,使一息尚存的古典诗论进入当代的空间,
贡献出它的智慧,协同解决新诗面对的问题;②既要师洋,又要师古,扩大视野,
恢复古典诗论传统的活力,并吸收外来的营养;③科学辩证地认识西方文论、中
国古典诗论的优点与缺点。(每点1分,答全得满分)
[考向二J选择题选项的精读与推断
论述类文本阅读设项方式可分三个类型:信息转述、分析论证、判断推理。
1.信息转述
命题者为了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落实《考纲》中的考点——(1)理解文中
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会对文本中的一些重要词语、概念、句子
做正确或错误的解读。这种解读其实就是对文本内容的一种转述,要求考生对这种转述的正
误做出判断。进行转述时,命题者从以下几个角度设置了选项。
(1)压缩概括
所谓压缩概括,就是对原文的有些内容,进行信息筛选整合,提取其主干或关键信息,
进行压缩概括,然后让考生判断其是否与原文内容相符。比如:
例1【2018新课标全国卷I】1.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
国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企业年会表演视频制作合同3篇
- 2024年度电力设施外包工程保险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健身房会员训练合同3篇
- 2024年山林承包权及生态补偿金支付合同3篇
- 2024年版投资合同具体条款
- 2024同安区二手房买卖合同税务筹划建议3篇
- 2024年度班组用工劳动合同范本(智能制造)2篇
- 2024年度国际物流与贸易融资合同3篇
- 2024年度挖掘机租赁带操作工合同6篇
- 2024版北京直播间租赁及互动游戏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软件测试汇报
-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〇八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市政管线(道)数字化施工组”赛项考试题库
- 初中《孙中山诞辰纪念日》主题班会
- 5.5 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 屠呦呦课件教学课件
- 阿斯伯格综合症自测题汇博教育员工自测题含答案
- 护理肝癌的疑难病例讨论
- 天津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客观题试卷及解答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