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湖南省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湖南省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湖南省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湖南省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贮蓄(chii)酝限(li&ng)禁期(gu)温则(xtin)

B.蒋临(1!)滑稽值)随声附和(he)神采奕姿(yi)

C.蝉唧(tui)指轻怕重(zhAn)嗔怪(chEn)蹲伏(quan)

D.热忱(ch6n)鄙薄(bi)擘人听闻(h%)廨跚(p如)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纯粹暄腾缥缈人声顶沸B.殉职帐蓬霎时淅淅沥沥

C.诀别和蔼憔悴混为一谈D.悔恨搏学妥当美不胜收

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咱个逼人。

B.我想拆散一家,分成两路,各得基所,终不愿意。

C.不过,那只家养大白鸭的叫声和野生的水鸭一样,真是木相彳至摩。

D.许多科幻小说对地球前景的悲观态度并非是杞人恢不,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小说中的情景

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明改正并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B.从这件事情中,使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C.疫情得到控制后,人们来到公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和阳光。

D.春天的资江码头,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5.下列各项中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水唤醒了我的灵魂。”这句话中的“水”“我”“唤醒”分别是名词、代词、动词。

B.“高尚”“温柔”“纯真”“参观”“见义勇为”“参差不齐”,这六个词语都是褒义词。

C.“每当回想过去,他就会浮想联翩,好像回到了青年时代。”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多远,你只需迈出一小步就行。”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

误。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里面收录十篇文章,如《五猖会》《狗•猫•鼠》《孔乙己》《范爱

农》等

B.《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鲁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把一个纯朴善良,但在某方面又颇为愚

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

1

C.《西游记》是一部被老舍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被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的古典文学名著。

D.《西游记》中的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其中的大闹五台山、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等故事尤

为精彩。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小张一直挂念着被表弟借走的航船模型,他忍不住打了个电话:“你何时把它奉还给我?”

B.《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C.“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

的年龄。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孟子》《大学》《春秋》合称为

“四书”。

8.下列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

的繁华。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9.古代诗文按要求填空

(1)僵卧古村不自哀,=(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3)非淡泊无以明志,0(诸葛亮《诫子书》)

(4)自古逢秋悲寂寥,0(刘禹锡《秋词》)

(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运用夸张手法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的诗句

ZE:,。

(6)《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

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后,班级开展了以“赏读安徒生童话”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

与。

10.【拟写标语】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个活动标语。

n.【活动设计】请为活动设计两个精彩的活动项目。

12.【作品推荐】作家张晓风说过“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她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

2

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她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品读过安

徒生,那么她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她的晚年少了一份悠

远。”请结合所阅读过的《安徒生童话》故事给你的同学另写一条阅读推荐理由。(50字以内)

二'阅读理解(38分)

阅读

桐花声里燕子飞

①院子里有数棵梧桐树、榆树、槐树,以及几株苦楝树,春天来了一段时间了,那些榆、槐、楝早已

舒展开已绷了一个冬天的愁容,只有临近水井的那几株梧桐树还没有一点儿绿意。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

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二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二样,慢慢从闰房里探出头来。―牙瓣儿的楝花已洒

满了整个院子,淡嫩淡嫩地铺着,你拿起扫帚开始清扫它们,等你清扫干净的时候,在不经意的抬头间,

你发现井台边那几株桐树已露出了花骨朵儿了。又下了一场春雨,几个暖暖的春风天,那些桐花便一簇簇

一束束的开了

②村子里人忙着到庄稼地里去了,给隔冬的小麦锄草,或是准备牵牛耕田,浸种下泥,没有一个人有

空闲去注意井边那几株桐树开花了。它们站在井台边,默不作声,寂寞地开着,老去,落下。幸好去年相

识的几只燕子飞回了,它们落在那桐树上喃喃说个不停,出了一趟远门,见了一些世面,燕子们有很多路

上有趣的事儿同这位老友说。

③六岁那年,一个不小心,我的腿让开水烫伤,疼痛难忍。惊动了正在梧桐树下洗衣的母亲,她飞快

地跑了过来,顺手从树枝上捋了一把桐花,放在手中揉搓,从那嫩嫩的花瓣儿搓出一些汁来,母亲把它敷

在我伤口上,那尖酸的疼痛渐渐淡了下去。如今隔母亲在千里之外,离屋后梧桐也有千里之遥,再深的疼

痛也没有母亲与梧桐了,只能自己贴上那没有一点人情味的创可贴了。

④在故乡,无论谁家,只要生了个女儿,便总会在屋前屋后栽种数棵梧桐,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

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母亲说,我家的井边的那几棵便是生我之时种的,它们

在家里院落里开开落落有二十多了。一直没有引来凤凰栖,却引数只燕子在上面筑巢安家。母亲一直说,

燕子是奔波命,来去,南来北往地奔波着,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但是人在异乡,也没有梧桐可

栖。前些时候收到母亲的来信,说我的龄不小,家里的那几株梧桐树也有那么大了,是不是该砍了做嫁妆

了。我没有回答母亲,只是在电话中问她梧桐树上的燕子们可好。

⑤昨夜又是一场春雨,想来在昨夜风雨中,故乡井边那几棵梧桐树又有多少桐花让风雨捋落下来,它

们该顺着那涓涓细雨汇成的流水,入河,入江,入海,消融在世界的尽头。那在风雨中的燕子是否安好?

13.在“我”的故乡,为什么有些人家会在房前屋后栽种一些梧桐树?

3

14.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①段画波浪线语句的妙处。

15.细读全文,说说“我”和燕子有何相似之处,为何作者说“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

16.最后一段文字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试分析这样结尾有何深刻含义。

阅读

山一样的屋顶

①一场冰雹把山村老家的屋顶瓦片砸坏了不少。母亲心急火撩的打来电话:“快,制止你爸,他要去

屋顶修漏了!”

②老家木屋是两层的木瓦房,屋顶的外形很普通,与别人家的并没有两样,中间高两头低,远远看去

就像一座山。在我心里,老屋的屋顶永远都像壮年时的父亲那样结实。我清晰地记得,建屋那年我只有9

岁,屋顶木构落架,敏捷胆大的我,跟随矫健的父亲,从长长的木梯爬到屋顶帮工打下手。眨眼间,三十

多个年头过去了,木屋如同过了保修期的车辆,需要更多的精心呵护。就在去年春天,一根屋顶瓦梁凹

陷,孱弱的父亲不顾母亲劝阻,执意爬上楼顶修补。父亲颤颤巍巍修补的那一个多小时,是母亲如今想起

来依旧后怕的度秒如年的煎熬期。她站在一处可以清晰看见父亲修补的地方,一动不动,仰着头,屏着气

息,瞪着双眼,唯恐一不小心就会惊扰了父亲,待父亲修补完屋顶下了梯子,一向自诩身体比父亲好的母

亲,忽然间身体一软,晕厥了过去。

③电话里我就感觉到了母亲潮湿的眼泪在往心里滴。我要父亲接电话,执拗的父亲在屋顶不肯下来接

电话。老家离城太远了,开快车也得两三个小时。村里的年轻人为生计都到外地打拼去了,在家的都是些

“留守老人”,所幸我大多留有电话。于是,一个接一个地耐心打电话,恨不得每个大叔大伯大婶都能立马

放下手中活儿往我家赶。虽然各自都有同样的雹灾遭遇,但他们还是如我所愿,热心地赶到我家,劝解我

那急性子的父亲。直至我和我带的工人师傅赶回了村里。

④对此,父亲根本不领情,还喋喋不休地嗔怪母亲给大家添乱。在他看来,屋顶是自己家的,就该由

他这个一家之主来修补。生性脾气好的母亲一边一个劲地给父亲赔笑,一边细声细气地还嘴:“还以为年

轻,都不记得自己岁数,不记得自己生病才好了多长时间了。"我趁势劝慰两位老人,一起搬到城里居

住。哪知,就这事,两个人又和先前一样,把心齐到了一起:“不成,木屋没人看管霉得快,我们不在家

守着,以后你们回来都没个站脚的地方。”

⑤我知道父亲对这栋木瓦房的感情。两次被我奶奶送到异乡做他人儿子的父亲,一心回村,白手起

家,在住了几十年茅草房后,盖起这幢认为可以为一家人遮风挡雨的温暖木屋。随后几年,他又放眼长

远,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房子周边不同地段盖了三个木谷仓,平整出三块晒谷坪。一切的一切皆因为

他在考虑,日后我们三兄弟成家后分家,能有所依靠,不会再像他当年和母亲结婚时一样眼前空空,要什

么没什么。

⑥欧洲有句谚语说,每对老父母都是我们潜在的屋顶,他们离去,我们就像被掀掉屋顶坐在废墟中。

说得多在理啊,爱在屋顶,爱如屋顶。父亲老了,但他的爱不会老,就像山一样的屋顶,不会在父亲的面

前动摇、崩塌。只是,岁月渐老,屋顶渐老,父亲对屋顶的爱,需要我们子女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去支

撑,去呵护。唯此,才能让我们子女不那么早尝到如坐废墟的苦楚。

(有删改)

17.文章以修屋为线索展开叙述,理清文脉,在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应的内容。

制止修屋一一执拗修屋一一回忆盖屋一

18.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情?

19.从全文来看,第⑤段使用了什么记叙顺序?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20.“只是,岁月渐老,屋顶渐老,父亲对屋顶的爱,需要我们子女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去支撑,去呵

护。唯此,才能让我们子女不那么早尝到如坐废墟的苦楚。”请对此进行简要分析,并结合实际谈谈我们

应该怎么做。

文言文阅读

【甲】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韭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

《诫子书》

2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传不习乎()②曲至而枕之()

③夫君子之行()④意与日去()

2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3.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应包括哪几点?

24.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代治学的人都非常重视什么?

三'作文(50)

25.两题任选一题

①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小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你怎样看待约定?你是否有与约定有关的经历?

请联系生活实际以“约定”为题写一篇文章。

②请以“你是我最▲的人”为题,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再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字数在600以上。

6

答案解析部分

L【答案】D

【解析】【分析】A贮蓄(zhu);B随声附科(he);C皆轻怕重(niWn)。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音。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

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

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字形的辨识能力。

A人声鼎沸。

B帐篷。

C正确。

D博学。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字形的辨识能力。这类题目常考易错字、形近字和同音字。解答此类题

目,要注意平时的识记和积累。易错字的书写要注意牢固识记字形,形近字要注意字形的区别,还要根据

意义来辨别到底用哪个字。

3.【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A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B各得其所: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C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D杞人忧天:比喻缺乏根据和不必要的忧虑。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

意义。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

4.【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有误,语序不当,把“改正”“认识”调换位置。

B.有误,成分残缺,删去“从”或“使”。

C.有误,搭配不当,删去“和阳光”。

D.正确。

7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

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

当,找出病因。

5.【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性、词的感情色彩、修辞手法、标点符号使用的辨析能力。

A.正确。

B.“参观”和“参差不齐”是中性词。

C.不是比喻句,没有喻体。

D.“爸爸继续说:“,冒号应换成逗号。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性、词的感情色彩、修辞手法、标点符号使用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

中,掌握有关的语法知识,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6.【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与识记、把握名著中相关内容的能力。

A.《孔乙己》不属于《朝花夕拾》内容。

B.正确。

C.《西游记》是一部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

D.“大闹五台山”不属于《西游记》中的故事。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与识记、把握名著中相关内容的能力。对于书中的精彩片段,要反

复阅读,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把握名著中人物性格特征,要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

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

7.【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A.有误,“奉还”是敬辞,送还。这里应该用“归还”。

B.有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

C.正确。

D.有误,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

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8

8.【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古诗词内容、语言、主题等方面的赏析能力。

A.分析有误,整首诗通过叙事,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

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对古诗词内容、语言、主题等方面的赏析能力。做此题的关键在于认真阅读诗歌,从

创作背景、所写景物,所抒情感、所创意境以及用词等方面认真分析,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味作者

融入在诗句中的情感,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然后结合题干选项,逐一判断,可采用排除法,甄别出赏析

不当的选项。

9.【答案】(1)尚思为国戍轮台

(2)不义而富且贵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我言秋日胜春朝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戍、致、郎、愠。

故答案为:(1)尚思为国戍轮台(2)不义而富且贵(3)非宁静无以致远(4)我言秋日胜春朝(5)我寄

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

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

查,避免低级错误。

【答案】10.欣赏温馨童话,品味美好生活。

11.编演安徒生童话舞台剧、举办安徒生童话故事会、开展安徒生童话仿写比赛等

12.我阅读过他的一部童话书就是《海的女儿》,因为安徒生的童话很经典,有很多的寓意,所以能够发

人深思,起到教育人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活动标语。宣传标语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写出有鼓动宣传作用的口号。拟

写宣传标语一定要紧扣主题,语言简洁、结构简明、善用修辞。

(2)本题考查活动设计。解答此题,要搞清常见的活动项目有哪些。常见的活动形式有开主题班会、歌

咏比赛、诵读比赛、街头宣传、社会调查……。

(3)本题考查推荐语。解答时,应先通读全题,理清题意;然后细读主题和题干,提取相关信息;最后

筛选并整合其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作答即可。

10.本题考查拟写活动标语。

9

围绕赏读“童话”或“安徒生童话”拟写即可。示例:走进安徒生童话,了解最美好世界。

故答案为:欣赏温馨童话,品味美好生活。

11.本题考查活动设计。

扣住“赏读安徒生童话”主题,从常见语文活动中选取两个回答即可。示例:写安徒生童话读后感、安徒生

童话配乐朗诵会。

故答案为:编演安徒生童话舞台剧、举办安徒生童话故事会、开展安徒生童话仿写比赛等

12.本题考查推荐语。

从安徒生童话中选取自己最喜爱的一篇进行推荐即可。示例:《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一个可怜的小女

孩在又黑又冷的圣诞节前夜,冒着风雪在大街上卖火柴,因为一盒火柴也没有卖掉,所以不敢回家,最后

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让我看到了世界的不公,看到了无情冷酷是多么的残忍,令人震撼,发人深思,

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值得一读。

故答案为:我阅读过他的一部童话书就是《海的女儿》,因为安徒生的童话很经典,有很多的寓意,所以

能够发人深思,起到教育人的作用。

【答案】13.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

14.运用了比喻、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梧桐树花期之迟,令人难以察觉。

15.燕子每年都要迁徙一次,“我”家的梧桐树成了它们归来的家;“我”长奔波在外,也像一只迁徙的燕

子,故乡的家是“我”能够停歇的地方。

16.作者运用想象,再加上深情的询问,表达了对燕子的关切,也含蓄的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同事也起

到了言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解析】【点评】(1)本题是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

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赏析。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解析:

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

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

感情。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找到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语言将词语整理

组合,逐条总结即可。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

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

(4)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常见表现手法有:衬托、想象、象征、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

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等。

13.本题是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

认真阅读文章,根据问题和提示,在上下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根据问题可以从第四段找到“只要生了个

10

女儿,便总会在屋前屋后栽种数棵梧桐,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

木做嫁妆”。故答案为: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

1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赏析。

“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把梧桐比作女子,运用了比喻、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梧

桐树花期之迟,令人难以察觉。故答案为:运用了比喻、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梧桐树花期之

迟,令人难以察觉。

15.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

从文中“燕子是奔波命,年来年去,南来北往地奔波着”,我“如今隔母亲在千里之外,离屋后梧桐也有千里

之遥”可以概括出燕子每年都要迁徙一次,“我”家的梧桐树成了它们归来的家;“我”长年奔波在外,故乡的

家是“我”能够停歇的地方。故答案为:燕子每年都要迁徙一次,“我”家的梧桐树成了它们归来的家;

“我”长奔波在外,也像一只迁徙的燕子,故乡的家是“我”能够停歇的地方。

16.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

“想来在昨夜风雨中,故乡井边那几棵梧桐树又有多少桐花让风雨捋落下来,它们该顺着那涓涓细雨汇成

的流水,入河,入江,入海”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作者远在他乡,关心家乡的燕子,以深情的询问,

表达了对燕子的关切,也含蓄的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同事也起到了言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故答案为:

作者运用想象,再加上深情的询问,表达了对燕子的关切,也含蓄的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同事也起到了

言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答案】17.回忆修屋;坚守老屋;爱如屋顶

18.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这句话写出了母亲看着父亲冒着生命危险修补屋顶时的极度担忧。

19.运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交代了父亲盖木屋的经历,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说明木屋凝聚着父亲一生的

心血,寄托着对家人全部的爱。

20.子女在“屋顶”的荫蔽下,要学会感恩,支撑、呵护亲情,让亲情像屋顶一样牢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

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2)此题考查描写手法、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理解能力。做题要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①结合人物活

动的具体情境,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情感变化。②联系上下文,结合情节发展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变

化。③抓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体会人物内心变化。

(3)本题考查把握插叙的作用的能力。作用为: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突出主题;为下文作铺垫;丰富文章内

容,使情节更加完整;补充说明了有关文章的具体内容;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使结构紧

凑;有助于情节的展开,刻画人物性格,补充背景材料,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突出其某个特点,或交代

细节,从而升华主题。

11

(4)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

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17.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结合第②段“就在去年春天,一根屋顶瓦梁凹陷,孱弱的父亲不顾母亲

劝阻,执意爬上楼顶修补。父亲颤颤巍巍修补的那一个多小时,是母亲如今想起来依旧后怕的度秒如年的

煎熬期”可知,“我”回忆去年修屋,据此概括“回忆修屋”;

结合第④段“我趁势劝慰两位老人,一起搬到城里居住。哪知,就这事,两个人又和先前一样,把心齐到

了一起:‘不成,木屋没人看管霉得快,我们不在家守着,以后你们回来都没个站脚的地方'”可知,“我”劝

父母搬到城里居住,但父母坚持要守着老屋;据此概括“坚守老屋”;

结合第⑥段“欧洲有句谚语说,每对老父母都是我们潜在的屋顶,他们离去,我们就像被掀掉屋顶坐在废

墟中。说得多在理啊,爱在屋顶,爱如屋顶”可知,“我”得出感悟,父母就是我们爱的屋顶,据此概括“爱

如屋顶”。

故答案为:回忆修屋坚守老屋爱如屋顶

18.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结合第②段画线句子“她站在一处可以清晰看见父亲修补的地方,一动不动,仰

着头,屏着气息,瞪着双眼,唯恐一不小心就会惊扰了父亲,待父亲修补完屋顶下了梯子,一向自诩身体

比父亲好的母亲,忽然间身体一软,晕厥了过去”分析,“站”“一动不动”“仰着头”“屏着气息”“瞪着双眼”“晕

厥”这是对母亲看父亲修屋的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看着父亲冒着生命危险修补屋顶时

的极度担忧的心情。

故答案为: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这句话写出了母亲看着父亲冒着生命危险修补屋顶时的极度担忧。

19.本题考查记叙顺序。结合第⑤段“两次被我奶奶送到异乡做他人儿子的父亲,一心回村,白手起家,

在住了几十年茅草房后,盖起这幢认为可以为一家人遮风挡雨的温暖木屋。随后几年,他又放眼长远,通

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房子周边不同地段盖了三个木谷仓,平整出三块晒谷坪。一切的一切皆因为他在考

虑,日后我们三兄弟成家后分家,能有所依靠,不会再像他当年和母亲结婚时一样眼前空空,要什么没什

么”可知,这里补充交待了父亲白手起家盖木屋的经历,这是属于插叙;插叙父亲白手起家盖木屋的经

历,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也说明了木屋凝聚着父亲一生的心血,寄托着父亲对家人全部的爱,对儿子

的关心。

故答案为:运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交代了父亲盖木屋的经历,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说明木屋凝聚着父亲

一生的心血,寄托着对家人全部的爱。

20.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含义与运用。结合第⑥段“欧洲有句谚语说,每对老父母都是我们潜在的屋顶”“只

是,岁月渐老,屋顶渐老,父亲对屋顶的爱,需要我们子女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去支撑,去呵护。唯

此,才能让我们子女不那么早尝到如坐废墟的苦楚”可知,“岁月渐老,屋顶渐老”的意思是随着岁月的流

逝,父母会走向年老;“父亲对屋顶的爱,需要我们子女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去支撑,去呵护”是指父亲

对老屋的爱、对老屋的感情需要得到子女的理解与呵护,作为子女的我们,要学会理解父母,要感恩、支

12

撑、呵护我们的父母(亲情);“唯此,才能让我们子女不那么早尝到如坐废墟的苦楚”是指子女只有做到理

解父母,学会感恩,支撑、呵护亲情,才不会有“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苦。在生活中,我们要多站在父母

的角度思考,体谅父母的心情和难处;有什么事情,多与父母商量,交流;有事外出,应主动与父母联

系,免得父母担心,要多听听父母的观点,同时也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当发生分歧时,双方要冷静思考产

生分歧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

故答案为:子女在“屋顶”的荫蔽下,要学会感恩,支撑、呵护亲情,让亲情像屋顶一样牢固。

【答案】21.老师传授的知识;胳膊;品德;意志,志向

22.①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②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2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24.重视品德的修养。

【解析】【点评】(1)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词语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意思,要联系原句来理

解,不可孤立地分析,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同

时,平时要做好词语的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

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

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课文,然后在理解课文内容和

主旨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梳理文章内容,抓住相关语句进行分析总结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课文,然后在理解

课文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梳理文章内容,抓住相关语句进行分析总结即可。

2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词语的理解能力。

注意“传”是词类活用,“老师传授的知识”的意思。

故答案为:老师传授的知识;胳膊;品德;意志,志向

2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①不义:不符合道义;于:对于。

②无以:不能;广才:增长才智;成学:成就学业。

故答案为:①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②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2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应包括: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13

故答案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24.本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