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1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2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3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4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记知识纲要必背要点1.赫鲁晓夫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由于没有科学理论和配套措施而失败。2.勃列日涅夫改革因没有突破原有体制、个人专断和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而失败。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知识点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2)苏共二十大。2.措施(1)重点放在农业方面: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收购价格;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开垦荒地,提倡种植②玉米。(2)工业方面:改革③管理体制;扩大企业权限;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3.评价(1)积极: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2)局限:由于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④科学认识,不能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赫鲁晓夫改革知识点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措施(1)恢复部门的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2)扩大国营企业的⑤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2.评价(1)改革前期取得了一些成果,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2)但仍没有突破原来的⑥计划经济体制;军备负担日益沉重,经济发展逐渐停滞。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成效知识点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经济改革(1)用经济管理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⑦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2)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3)调整⑧所有制结构,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出现与国外合资的企业。2.结果: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将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主题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是许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材料三: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请分析: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2.材料二涉及苏联经济的哪些信息?3.根据材料三概括勃列日涅夫改革具有什么特点。提示:1.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从根本上摆脱其束缚。2.勃列日涅夫改革使苏联经济的发展较快,但是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和质量。3.勃列日涅夫特别注重发展与军事有关的重工业。要点1: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理论上没有打破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束缚,对于苏联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缺乏科学的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2)赫鲁晓夫本人喜欢浮夸冒进,缺乏深思熟虑,在改革开始后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跟进,最终导致改革失败。要点2: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提示:(1)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苏联当时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的不合理环节进行改革和调整,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促进了生产的发展。(2)局限性: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要点3: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提示:(1)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2)勃列日涅夫本人专断、保守,不利于改革。(3)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影响经济发展。要点4:试比较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异同?提示:(1)同:①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②结果,前者收效甚微,后者初期效果明显,后期停滞不前。③原因,两者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2)异:内容有所不同,前者的重点在农业,后者的重点在工业。[例1]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解析]材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仍然优先发展重工业,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故A项正确;苏联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是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而且马歇尔计划在1951年已经结束,故B项错误;1959年仍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同于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商品货币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苏联工业化战略,与管理体制的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主题二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材料一: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党的脖子。”材料二:西方学者把戈尔巴乔夫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纳为三点……其二,他在经济改革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决策失误。其三……根本没有跨越体制转换的门槛。材料三:2001年俄罗斯科学研究院就“苏联解体主要原因”进行的民意调查表明:有44%的被调查者认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应对苏联解体承担主要责任。请分析:1.材料一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存在什么问题。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能够得到哪些启示?提示:1.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去除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造成了一系列恶劣的影响。2.经济改革严重的决策失误;没有根本改变斯大林模式。3.改革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改革不能背离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要点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特点提示:(1)经济改革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转而进行政治改革。(2)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方向。(3)政治改革中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eq\o(\s\up7(要点2: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s\do15(与中国的经济改革有何异同?))提示:(1)相同:改革经济体制。(2)不同: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前提下,克服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人民公社制的弊端。eq\o(\s\up7(要点3: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s\do15(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提示:(1)不同点项目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历史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苏联社会陷入危机指导思想只是对原有体制进行局部改革对苏联进行根本性变革和改造续表具体内容首先从农业开始,重点在农业领域重点在工业,而且是重工业领域涉及经济体制和政治领域历史结果改革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改革造成了苏联经济的全面滑坡,渴望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改革不仅使经济继续滑坡,而且还导致了苏联解体(2)相同点:①都面临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民要求提高生活水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等问题。②都对经济政治体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③都主要涉及经济领域,如扩大企业的自主权等。④改革都失败了,但都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例2]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粮食产量一直在2亿吨左右徘徊,1984~1986年,农产品平均产量增长速度为2.6%,而1987~1989年下降为1.5%。1986~1989年,进口粮食1.37亿吨,年均进口量为3430万吨。材料表明()A.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在重工业B.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未达预期C.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延续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解析]依据材料不能推断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在重工业,故A项错误;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并没有带来粮食产量的大幅增加,因此未达预期,B项正确;戈尔巴乔夫改革彻底否定了斯大林模式,不是其延续,也不能反映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C、D两项错误。[答案]B1.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C)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C.“开垦、开垦、再开垦”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解析:A项是列宁时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B项反映了斯大林早期的农业全盘集体化,C项是赫鲁晓夫的主要改革举措,D项是戈尔巴乔夫时代的口号。2.下图为苏联农业生产方面的统计数据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出(D)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B.农业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得到缓解D.赫鲁晓夫改革推动农业发展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由题目中的时间“1953~1964年”即可排除推行于20世纪20年代的A项;题目中拖拉机、谷物收割机等跟农业生产有关的数据的增长表明此时的苏联农业有所发展,这应归功于当时赫鲁晓夫的改革。故本题应选D项。B、C两项的表述与题意无关。3.“他在政治上对过去的许多冤假错案进行频繁昭雪;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集体领导体制原则;实行权力下放;在经济上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大规模开垦荒地……”材料中的“他”是(B)A.斯大林 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是农业领域,实行垦荒措施,实行企业所有权下放,B正确;斯大林是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实行领导终身制,A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是工业,C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从政治领域开始到经济领域,最后失败,D错误。4.勃列日涅夫曾说:“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中,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已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7.6%,日用消费品占20%。”这表明其改革仍(B)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解析:根据材料中当时苏联经济结构构成情况对比可知,B正确。A、C、D在材料中无法体现。5.下面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经济成就表。上表反映了(A)A.勃列日涅夫推行的改革收到一定效果B.改革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C.改革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D.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A项正确;但其改革仍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并未突破斯大林体制,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史实,时间不符。6.1987年,戈尔巴乔夫说:“改革就意味着……破除经济管理中的陈旧制度和思维上的教条主义的清规戒律。”这表明他的改革(B)A.将以政治改革为突破口B.试图利用市场调节经济C.将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D.宏观决策出现重大失误解析:从材料内容看,戈尔巴乔夫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当时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B正确。A材料没有涉及;C与史实不符;D说法错误。7.“医生赶到病人那里,可病人已经死亡。于是……开具了死亡证明……核手提箱留给谁……由俄罗斯来控制。”“病人已经死亡”指(D)A.苏联成立B.苏联取得卫国战争胜利C.废除新经济政策D.苏联解体解析:材料中“于是……开具了死亡证明”是指独联体成立;再结合“核手提箱留给谁……由俄罗斯来控制”的信息,可以得出结论。8.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图1、图2所示人物的改革有何共同点?(2)图3所示人物的改革与前两人相比,有何不同点?结果怎样?(3)通过上述三人的改革,你有何启示?答案:(1)都在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