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实施方案样本_第1页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实施方案样本_第2页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实施方案样本_第3页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实施方案样本_第4页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实施方案样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利科技推广筹划-技术成果推广规划(征求意见稿)水利部国科司4月目录TOC\o"1-4"\h\z\u一、抗旱减灾 1(一)该领域发呈现状及存在重要问题 1(二)该领域发展重要技术需求 11、干旱监测预警及响应决策支持技术 12、旱灾评估与风险分析技术和系统 23、抗旱工程技术 3(三)针对需求已有技术成果 4二、防洪抢险 4(一)该领域发呈现状及存在重要问题 4(二)该领域发展重要技术需求 51、预警预报技术 52、应急除险迅速处置技术 53、防洪减灾新技术 5(三)针对需求已有技术成果 6三、节水灌溉及灌区改造 7(一)该领域发呈现状及存在重要问题 7(二)该领域发展重要技术需求 71、灌区改造工程有关技术 72、不同区域灌溉模式 73、灌区管理技术 8(三)针对需求已有技术成果 9四、农村安全供水 9(一)该领域发呈现状及存在重要问题 9(二)该领域发展重要技术需求 101、农村饮水安全消毒技术 102、农村饮水安全水解决技术 103、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自动化技术 10(三)针对需求已有技术成果 10五、水土保持 10(一)该领域发呈现状及存在重要问题 10(二)该领域发展重要技术需求 111、不同区域水土保持重点技术 11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 12(三)针对需求已有技术成果 12六、河湖治理 12(一)该领域发呈现状及存在重要问题 12(二)该领域发展重要技术需求 131、病险水库治理技术 132、病险水闸治理技术 133、堤防治理技术 144、水利工程应急保障技术 14(三)针对需求已有技术成果 14七、水文测报与信息化 14(一)该领域发呈现状及存在重要问题 14(二)该领域发展重要技术需求 151、水文数据测量及传播技术 152、当代水文预测预报技术 153、恶劣自然条件下水文测报技术 15(三)针对需求已有技术成果 16八、水资源管理 16(一)该领域发呈现状及存在重要问题 16(二)该领域发展重要技术需求 161、水资源合理配备和调度技术 162、非老式水资源开发运用技术 163、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环境改进技术 17(三)针对需求已有技术成果 17九、农村水电 17(一)该领域发呈现状及存在重要问题 17(二)该领域发展重要技术需求 181、农村水电安全检测与评估技术 182、小水电代燃料装备技术 183、小水电站技术升级改造技术 18(三)针对需求已有技术成果 18一、抗旱减灾(一)该领域发呈现状及存在重要问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社会迅速发展、都市化进程加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水资源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同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发生几率增长,干旱灾害发生会更加频繁,旱灾导致影响和损失更加严重。干旱灾害体现出频次增高、范畴扩大、持续时间延长和灾害损失加重等特点。干旱灾害对国内国民经济影响,普通干旱年约占GDP1.1%,遇严重干旱年约占GDP2.5%-3.5%。由于抗旱基本建设薄弱,国内大某些地区抗旱减灾能力还比较低,大量病险水库依然存在,制约了防洪抗旱减灾效益发挥。此外,地下水资源在应对干旱灾害中所起重要作用显而易见,但诸多地区对地下水运用注重不够。因而,为了有效应对旱灾,必要加强小微型水利设施修建与维护;同步,还要加强地下水特别是广大山区地下水资源勘查与规划开发,做好抗旱应急后备水源建设。对于的确没有水源山区农村,小水库、小坝塘抗旱效果较好,建设周期短、见效快、养护费用低。加强“五小”水利建设,是提高抗旱能力一种重要途径。(二)该领域发展重要技术需求1、干旱监测预警及响应决策支持技术运用土壤墒情技术和通讯技术,根据《土壤墒情监测》规定,进行土壤墒情监测站网布设,实现墒情信息传播、接受、入库和解决,为旱情实时监测提供支持;依照有关技术规范和原则,对旱情有关信息(涉及水文、气象、农业等方面信息)进行实时监测;结合抗旱减灾需求,整合地面监测网络和卫星遥感技术,实现通过卫星遥感对实时旱情进行监测;以气象、水文和土壤墒情等地面监测网络为基本,结合卫星遥感监测,形成旱情立体监测体系,并与数据库相结合,实现旱情数据动态入库;依托抗旱减灾有关业务系统,运用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实现旱情动态实时监视,随时掌握旱情发展变化趋势。以抗旱综合数据库为基本,建立抗旱信息管理系统,对涉及水文、气象、土壤墒情、社会经济、干旱及抗旱记录信息、灾情信息等有关信息进行查询、分析和记录,为抗旱会商提供基本支撑;针对不同类型干旱,通过对其干旱缺水成因、特点以及水源、用水、供水等状况进行分析,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办法;通过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干旱和不同限度干旱节水办法、调水办法、应急开源以及其她抗旱应急响应行动等办法,为抗旱预案贯彻实时和抗旱减灾行动提供重要支撑。2、旱灾评估与风险分析技术和系统建立农业作物与牧草动态生长机理模型,研究农作物和牧草不同生育期干旱水分胁迫,运用历史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历史旱情对农牧业影响;运用情景分析技术解决将来旱情发展不拟定性,定量化动态分析也许浮现灾情(如损失评估等),为决策者提前提供可靠旱情与灾情信息,为及时制定应对办法提供可靠根据;结合都市干旱缺水现状、都市供水能力和都市用水需求,研究都市因旱缺水也许导致损失和影响,建立都市干旱灾情动态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对都市干旱灾情进行动态评估;结合农业干旱灾情动态评估成果,建立农业旱灾粮食损失与粮食安全之间影响关系,对区域内粮食安全进行评估;综合旱灾风险图是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技术核心,是制定科学灾害管理政策、动态决策支持和灾害保险基本与根据。建立旱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综合旱灾风险进行量化面结合历史数据分析,编制综合旱灾风险图,为抗旱规划和抗旱减灾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以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技术规范为根据,集成数据库、旱情与灾情分析模型、地面监测网络和遥感技术,建立支持干旱风险管理、灾情评估于分析、动态信息查询、网络信息传播、自动报表和信息发布等功能业务系统。以有关技术原则为基本,结合监测网络与其她有关信息,建立农业、牧业、都市和因旱饮水困难旱情实时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运用GIS实现旱情时空发展变化可视化;以有关技术原则为基本,整合区域内农业旱情、牧业旱情、都市旱情、饮水困难状况等方面分析成果,建立区域综合旱情分析模型,运用GIS,实现旱情时空发展变化可视化。3、抗旱工程技术蓄、引、提工程建设技术。在科学规划基本上,加快水利基本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控制性工程和中型水库及重点小型水库;加大“五小”水利设施,特别是水窖等小型集雨蓄水设施建设;加强水源输水配套及水源连通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灌溉保障能力;抓好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灌排泵站更新改造等项目建设。地下水找水技术。由于长期没有降雨,蒸发量加剧,导致地表水体水量严重局限性,此时只有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开采才干有效地解决该问题,为此,必要大力推广找水打井技术。应急灌溉技术。重要指在干旱发生过程中方式灵活、移动以便、灌溉高效灌溉技术和产品,其中涉及喷灌、滴灌、微灌、渗灌技术和机具与设备,移动式、行走式灌溉机具和产品等,以微灌、喷灌为例,微灌与地面灌溉相比,可节水达80%至85%,喷灌普通能节水50%至60%。水源调度和配备技术。立足于抗大旱、抗长旱,从最不利状况出发,倒排用水筹划,优化水源调度,强化用水管理,加大节水力度,充分运用好有限抗旱水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益。(三)针对需求已有技术成果见附表1。二、防洪抢险(一)该领域发呈现状及存在重要问题由于特殊地理环境和人口众多国情特点,国内洪涝灾害发生频繁,特别是近代气候变化趋势使得洪涝灾害极端事件发生频率明显增长,对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进入21世纪以来,防洪减灾领域新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灾害预警、应急处置、灾后重建等方面新办法新技术获得了许多突破和实质性进展。但是,由于问题复杂性,大量防洪抗旱减灾新技术新办法还处在实验研究阶段,某些工作与实际需求尚有很大差距,对比国内外前沿发展水平和国内防洪抗旱减灾领域实际需求,还存在某些重大问题需要咱们此后一种时期不懈努力,这些问题重要体当前山洪灾害预警预报技术预见期与预见精度均有待于提高,防洪减灾技术与都市化进程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新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进展缓慢。(二)该领域发展重要技术需求1、预警预报技术流域洪水灾害迅速预报预警技术。建立完善信息监测站网,研究高效可靠信息传播与解决手段,结合高新技术信息平台和各类成熟预报模型开发流域洪水灾害迅速预警预报系统。山洪灾害预警预报技术。山洪灾害防治核心在初期预报和预警,通过较高精度并有相称预见期山洪灾害预报,配合相应非工程办法,达到防灾减灾目。冰凌灾害预警预报技术。冰凌洪水具备发生发展快,时间变化大特点,高效实用凌汛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对于减少灾害损失至关重要。2、应急除险迅速处置技术工程重大险情处置需要迅速实用新技术,针对不同工程特性,如水库出险、堤防决口、堰塞坝溃决、冰塞冰坝等各种工程险情,开发相应迅速除险、抢险技术。3、防洪减灾新技术防洪工程调度决策技术。高水平工程调度是提高防洪减灾决策水平重要基本。运用当代高科技技术结合专业模型实现防洪工程合理调度是当前防洪减灾重大需求。洪水风险图制作与管理技术。制作洪水风险图,并将其运用于实际防洪工作之中是水利部和国家防办拟定当前和此后一段时期内重要非工程办法。开发风险图制作和管理成套技术,并在全国推广,将有效地提高国内洪水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防汛抗旱三维电子沙盘技术。防汛抗旱三维电子沙盘可以逼真地展示流域地形地貌与防汛抗旱工程体系,在国家和各级防汛部门初步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中,为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供了十分核心信息支持。全面、及时、直观、逼真防汛信息使防汛决策更加“心明眼亮”,在流域级、省级、地区级以及大型水利枢纽防汛决策上有广泛应用前景。洪水资源化办法与核心技术。应用当代空间观测技术、计算机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多普勒测雨雷达、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其软件技术,依照不同地区洪水特性和水资源分布特点,在满足工程安全前提下,开发洪水资源运用技术,通过工程非工程办法,推动洪水综合管理,改进区域生态环境。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核心技术。依照水库流域天气预报信息、降雨预报信息、水库面暂时刻水情信息、工情和灾情信息,在满足水库蓄水、泄流和防洪兴利规定前提下,拟定预见期内水库动态运营水位办法。(三)针对需求已有技术成果见附表2。三、节水灌溉及灌区改造(一)该领域发呈现状及存在重要问题在国内8.67亿亩灌溉面积中,只有3.2亿亩进行了初步节水技术改造,大某些灌溉面积田间工程不配套,灌水技术落后,水挥霍严重,灌溉水运用率在47%左右。特别是国内大某些山丘区灌溉基本设施落后,缺少骨干控制性工程,建设常规灌溉工程造价与运营成本偏高,大多依托小水源灌溉,配套设施缺少,灌溉条件相对落后,经常发生旱灾,严重制约本地社会经济发展。(二)该领域发展重要技术需求1、灌区改造工程有关技术灌区渠系建筑物安全鉴定及加固改造技术。渠系建筑物是大型灌区项目建设重要内容,对其进行安全鉴定,科学合理评价与否加固改造十分必要。渠道防渗抗冻胀新材料开发与技术。渠道防渗是大型灌区项目建设重点,且有些地区项目施工期在冬季,防渗抗冻新材料研究很有必要。西部地区灌溉引水工程大流量过滤器技术。新疆等西部缺水地区采用滴灌、喷灌、渗灌等先进节水技术规定有先进过滤设备来净化水质,以有效地供应农田使系统能长期稳定地运营。当前渠水滴灌系统规模日益变大,因而,与之配套大流量灌溉过滤设备是必然规定。2、不同区域灌溉模式山丘区清洁能源节水灌溉。山丘区灌溉条件相对落后;某些山丘区缺少灌溉动力;因而,需要针对山丘区特点,充分运用山丘区别散小水源及自然能源(风能、太阳能),发展清洁能源节水灌溉,将清洁能源、节水灌溉、农业生产条件有机结合。同步,通过雨水集蓄运用工程解决低丘岗地农田农业补灌水源、通过节水灌溉提高低丘岗地农田灌溉保证率对发展低丘岗地农业意义重大。草场灌溉。当前,解决草原生态恶化问题主线途径是退牧还草,天然草地生产力仅为0.3-0.6kg/m3,而灌溉草地生产能力为天然草场生产潜力20-30倍,因而,依照各地水资源条件,搞好以饲草料地灌溉为重点牧区水利建设,大幅度提高牧草产量,显得十分急迫和重要。微灌技术。为减少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滴灌正朝低压化方向发展,推广应用能在低压下滴灌系统首部控制技术及具备较高均匀性、且具备一定压力补偿功能灌水器和附属设备是一种较为核心问题。水稻灌区高效节水和持续高产灌排技术。水稻生产不但用水量大,且对灌溉规定高。通过推广高效节水灌排技术,既能节约农业用水,增援本地二三产业用水发展和生态改进,又可提高灌溉保证率,实现粮食持续高产。灌区末级渠道量水技术与装置。通过研发简便易行末级渠道量水技术和便宜实用量水装置,是实现灌区计量收费,增进农业节水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3、灌区管理技术用水管理和渠系管理是灌区管理重要构成某些,自控技术在灌区应用,可提高灌区管理效率和效能。灌溉用水管理就是要研究和运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各种工程办法、途径和办法,减少灌溉水无益损耗,研究和运用灌溉系统中各种工程设施控制、调度办法,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合理地分派与使用水源水量,并在田间履行科学灌溉制度和灌水办法,以达到充分发挥工程作用,合理运用各种水资源,增进农业高产、稳产和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目。井灌区井群自动控制系统技术。井灌区是北方农田灌溉重要形式。通过建立井群自动控制系统,可提高井灌区水源保证率。(三)针对需求已有技术成果见附表3。四、农村安全供水(一)该领域发呈现状及存在重要问题农村供水是农村重要基本设施,截至底,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仍有2.03亿人。受气候、环境等因素变化影响,各地实际饮水不安全人口也许还会增多。依照《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拟解决1.6亿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力求用时间基本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从现状看,国内农村供水当前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由于国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量大、水源分散、供水条件千差万别,长期以来农村供水基本设施十分薄弱和落后,饮水安全问题非常突出。(二)该领域发展重要技术需求1、农村饮水安全消毒技术据卫生部门近来两年持续水质抽查检测,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特别是较小规模供水工程水质合格率局限性40%。如采用适当消毒技术和设备,出厂水质合格率可提高30%以上,这将解决上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2、农村饮水安全水解决技术老式水解决技术,对国内农村典型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及微污染水等解决能力较差,并且由于国内农村供水与都市供水差别,水源分散,污染源头多;因而,迫切需要遴选适合不同水源水质、供水规模等供水条件农村供水工程水解决技术和设备并进行转化、推广应用。3、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量多面广,迫切需要及时精确掌握农村饮水方面不安全人口、社会经济等基本状况,理解工程建设和管理基本信息及动态进展状况;需要优化、推广应用农村安全供水工程设计及管理软件,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和管理水平;推广应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动监控技术和系统,构建统一原则。(三)针对需求已有技术成果见附表4。五、水土保持(一)该领域发呈现状及存在重要问题当前全国亟待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共180多万平方公里,年均侵蚀量约45亿吨,有3.6亿亩坡耕地、44.2万条侵蚀沟和20余万座崩岗亟待整治,东北黑土地和西南石漠化地区等土地资源急需急救。随着50余年来水土保持实践,,初步形成了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理论体系;总体搭建起国内水土保持研究与监测网络体系;基本总结出国内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然而,与当前水土保持任务与此后发展需求相比,水土流失防治速度和规模还需进一步提高,水土流失防治理论和技术还需进一步完善,水土流失防治技术推广和社会认知还需进一步完善。(二)该领域发展重要技术需求1、不同区域水土保持重点技术坡改梯核心技术与材料。坡耕地是国内山地丘陵地区重要生产用地,也是山丘区水土流失重要策源地。坡耕地梯田改造被实践证明是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见效最快、效益最佳治理办法。需要针对不同地区坡耕地类型和特点,有效集成坡改梯核心技术,筛选坡改梯优质材料,从而加快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南方崩岗整治技术。崩岗虽然在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中所占比例不大,但侵蚀量巨大、发育速度不久、破坏性极强,成为南方广大丘陵地区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和人居安全重要威胁。急需集成组合既有崩岗治理有效办法和先进办法,形成崩岗整治技术体系,并建立一套兼顾水土流失防治和农业经济生产,既具备生态效益又突出经济价值崩岗治理开发模式。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水土流失过程中流失水体和土壤,携带大量化肥、农药进入河湖水库,污染水源,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将水土流失防治与面源污染治理有机结合,重点针对国内重要水源区,通过综合规划流域山水田林路,科学解决和运用农村社区废弃物、减少农业生产化学污染、保护修复湿地水质,不但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与水体污染,也将有力推动国内山区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保障水资源安全。生态修复与高效农牧生产配套技术。实践证明,生态修复不但能增进大面积植被恢复、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还能增进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炼以流域封禁治理为代表高效生态修复技术,同步集成和筛选高抗逆草性、粮饲兼用草本恢复、配备和加工技术体系,并广泛推广应用。(三)针对需求已有技术成果见附表5。六、河湖治理(一)该领域发呈现状及存在重要问题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水利投入,重点江河堤防除险加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区域中小河流整治,这些都对河湖整治规划及工程、非工程技术提出了新规定。究竟,全国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基本完毕。但8.3万多座小型水库仍有1/3以上水库是病险水库,这些水库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共安全、粮食安全、饮水安全与生态安全。当前全国4万多座水闸约有2/3存在不同限度病险问题,对防洪安全构成重大隐患。近期将重点对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闸实行除险加固。国内2/3中小河流达不到规定防洪原则,普通年份中小河流洪涝灾害损失占全国70~80%,成为防汛抗洪工作薄弱环节。国内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原则较低,受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国内气候异常,局部地区强暴雨、极端高温干旱以及超强台风等事件突发多发并发,水利工程应对气候变化综合能力有待加强。水污染治理及生态环境改进有待加强。(二)该领域发展重要技术需求1、病险水库治理技术针对病险水库重要问题,一是需要可以用于病险水库隐患调查、探测和监测实用技术;二是需要针对详细问题选用相应病险水库防渗加固技术、病险水库构造补强加固技术、边坡加固技术等;三是需要病险水库除加固效果检测技术。2、病险水闸治理技术河湖水闸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大某些都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成果,涉及有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地基基本等方面影响。因而针对病险水闸浮现问题,需要某些新技术用于隐患探测,建筑构造修补,同步开发新型建筑材料用于水闸治理,其中涉及病险水闸构造混凝土与闸门检测技术;病险水闸基本防渗技术;病险水闸冲刷、磨损及空蚀加固技术;病险水闸裂缝修补技术等。3、堤防治理技术针对堤防存在重要问题。需要更多新型实用技术用于提高岸坡稳定性,涉及崩岸治理与护坡防护技术,管涌险情迅速处置技术,防护坡坡脚冲刷,防止水土流失及河道或水库淤积抗冲淤技术,堤防防渗技术,以及水情、通信、防汛自动化技术等。4、水利工程应急保障技术水利工程应急保障具备突发性、多样性和集中性等特点,社会和自然环境突发事件具备高度不拟定性规定水利工程一方面要有安全监测、预测、预警等方面新技术,同步需要应对各类极端条件下新技术,例如暴雨条件下应急泄洪构造,强降雨条件下及漫顶条件下护坡抗冲刷与抢护技术,强降雨条件下近坝边坡安全监测与支护技术等。(三)针对需求已有技术成果见附表6。七、水文测报与信息化(一)该领域发呈现状及存在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着当代通讯技术、信息化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在水文监测技术、水文预报技术等方面研究应用获得了新突破。新型高精度自动化水文测报仪器设备不断涌现,水文预报已从单一预报方案向由各种模型和办法构成功能较强水文预报系统发展,在预报系统建设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为近年来淮河防洪获得巨大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重要存在问题是:与其他学科交叉,及与新技术新理论融合局限性,与其她多源信息同化分析技术有待加强;新型技术设备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此外,随着人类活动对水文预报需求不断增长,其预报领域也有待拓展。(二)该领域发展重要技术需求1、水文数据测量及传播技术洪涝、干旱、水环境实时监测(涉及水雨情时空分布、土壤墒情、水体浊度、生态条件等)和预测预报技术尚不能满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加强新技术、新途径(如雷达测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同位素技术、信息技术等)推广应用,2、当代水文预测预报技术加强水文~气象耦合预报技术研究与推广,提高防汛、抗旱、水环境变化预测预报水平。推动定量降水预报和水文气象预报,提高降水预报精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加强对中短期天气、水雨情、台风暴潮和工农业需水预测预报工作等。3、恶劣自然条件下水文测报技术国内诸多水文站点深居峡谷、高寒缺氧,测验设施简陋、技术水平低、监测手段落后、职工劳动强度大。由于国外同类产品不能适应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点恶劣自然环境规定,急需用恶劣自然条件下水文测报核心技术在高原无人区建设自动测报站。同步,由于近年来国内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迫切需要推广合用于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水事件地区环境恶劣、复杂条件下水文应急监测自动测报装置,便于各级政府部门应急决策和指挥调度。(三)针对需求已有技术成果见附表7。(其中当代水文预测预报技术分别放入其她有关领域中)八、水资源管理(一)该领域发呈现状及存在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着当代技术手段不断发展,水资源配备和水资源调度技术等方面研究应用获得了新突破,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日益受到注重。但是,当前还存在着对于社会水循环各个环节监测力度局限性,对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之间水量互相转化监测不够;水量水质联合调控下水资源配备理论和技术研究局限性,水资源调度效果尚待提高;流域水循环模仿、水资源配备与水资源调度等多技术耦合与集成应用局限性;大规模水域水生态修复技术缺少等问题。(二)该领域发展重要技术需求1、水资源合理配备和调度技术水资源调度以统一、综合调度为主,应建立和推广以总量控制为核心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技术体系,特别要通过保证供水需求,保障生态用水。从应急调度发展为常规调度技术,从单一水利工程调度发展为全流域甚至跨流域以及地表水地下水统一调配技术。2、非老式水资源开发运用技术非老式水资源开发运用是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运用战略重要“开源”办法和现实选取,对于缓和流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