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测试卷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24分)
1.(2023八下·宜宾月考)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神龛(kān)怅惘(wǎng)撺掇(cuàn)销声逆迹
B.辐射(fú)磷火(lín)锵然(qiāng)人情事故
C.斡旋(wò)眼眶(kuàng)缄默(jiān)草长鹰飞
D.雾蔼(ǎi)狩猎(shǒu)倔强(jiàng)大彻大悟
2.(2023八下·宜宾月考)下列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慷慨激昂的演讲一结束,听众就爆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
B.经过八年持续奋斗,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成就。
C.面对鲜花和掌声,他谦虚地说:“我除了会打羽毛球,别无长物。”
D.央视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鲜为人知,在此节目中,沉浸式的舞台表演形式深受广大观众朋友青睐。
3.(2023八下·宜宾月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计划,它远不是搞一两次活动就能解决的。
B.诵读古代优秀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
C.初三(1)班在本月下旬前后有一场重要班会,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地准备。
D.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更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
4.(2023八下·宜宾月考)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热烈粗犷、表扬鼓励”是并列短语,“更加坚强、完全相信”是偏正短语,“学生发言、人们唱歌”是主谓短语。
B.“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的主干是:战斗执行命令。
C.“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学会了如何戴口罩?如何洗手?如何正确使用公筷……”(句中“?”应改“,”)
D.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加线词“凌乱”“强壮”都是形容词)
5.(2023八下·宜宾月考)小刚要参加区朗诵比赛,每天晚上都练习得很晚。一天,邻居张伯伯对他说:“小刚,你学习真刻苦,每天我们都睡了,你还在大声念书。”小刚说:“伯伯过奖了,我还差得很远,还需要继续努力!”
①张伯伯的话言外之意是:
②小刚理解张伯伯话的意思是:
③如果你是小刚,应怎样回答:
6.(2023八下·宜宾月考)读下图。按要求作答。
(1)用一句话简评画面呈现的美感。
(2)任选一个角度,简要概括图示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2023八下·宜宾月考)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①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的科举制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影响巨大,人们对它评价有差异。多数学者赞同唐宋科举在历史上起进步作用,分歧主要在明清科举制度。很多人以为明清科举只考八股文,其实科考内容繁多,即使是明清,八股文也仅为科考内容之一,只是其重要性有点像当代高考或考研中的英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且明清两代科举要考三场,头场考八股文,第二场考论、判、诏等应用文,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也无法考上。
②中国科举史上,无论哪朝,策问与对策都是重要的测试题型。策问内容丰富,凡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或经史典籍中的问题,都可作策问题目,统治者也往往通过科考了解民情、征询对策。策试考查应试者德、识、木学及对现实问题的见解,特别是时务策,主要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问题。
③在传统社会,教育和测试以人文知识为主要内容,西方中世纪大学和东亚书院、科举皆然。只有到文艺复兴、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教育内容才逐渐转到自然科学上来,注重自然科学是工业文明时代教育的重要特征。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坚船利炮强劲东来的西学代表先进工业文明,而当时中国还处于农业文明时代,科考内容基本上停留在古典人文知识,自然逃脱不了被停废的命运。
④科举制度大概是被误解最深的制度。我们需将其还原到当时历史环境中去,才不会脱离历史实际。试想在传统社会,能构想出其他更好的选才制度吗?古代统治者和许多文化巨人并非没看到科举制的局限和弊端,也不都因循守旧。但反复比较后还是选择科举制,这也是一种择善而从。古代学者批评科举不等于反对科举制。其批判主要是对应试现象、测试内容和形式的批判,特别是批判八股取士,很少人否定科举制本身。朱嘉批评重举业而轻真实学问的现象,顾炎武严厉批判八股文,但都没否定科举制本身。《儒林外史》《聊斋志异》是吴敬梓、蒲松龄久困科场、屡试屡败后转而撰写抨击和讽刺科举的文学作品。《范进中举》等还长期作中学教材,主导对科举制的看法。但,你找得到从“韩柳”到“苏辛”,再到文天祥、林则徐等科举出身的人才对科举制的否定吗?科举有很多弊端,也对古代教育造成了负面影响,但古人始终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办法来替代它。因此,一千多年中伴随着批评,科举还是在选拔官员中起主要作用。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测试内容停留在古典人文知识的科举制度被停废,意味着它抗衡不了代表工业文明的西学东进。
B.很多人以为明清科举只考八股文,其实科举测试内容繁多,只是,在明清时期,八股文科举测试中一直起着决定性作用罢了。
C.现代中国人对科举制度的误解,是由于脱离了当时的历史环境,受到《儒林外史》等文学作品的影响。
D.尽管长期以来,科举制度伴随着连绵不断的严厉批评,但它一直在中国古代1300年的人才选拔中起着重要作用。
8.下列对“中国科举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制在唐宋时期有进步作用,而明清时期,由于测试内容的单一化,其弊端就越来越明显。
B.八股文在明清科举测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八股文过关了,也就意味着科举测试过关了。
C.策问始终是科举测试重要测试题型,时务策考查了应试举子对与国计民生有关的的现实问题的见解。
D.20世纪初,科举制度没有逃脱被停废的命运,说明这一制度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有真才实学却在考场上屡试屡败的学者,如朱熹、顾炎武、蒲松龄、吴敬梓等都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和讽刺。
B.明清科举制在测试内容和形式上存在不少弊端,但也绝非仅考八股文一科,其三场测试还是较全面的考查了应试者的人文知识。
C.科举制度被古代统治者择善而从,是因为测试选才制度要优于其他传统的人才选拔制度。
D.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的科举制度,为社会选拔了大量的治国之才,在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023八下·宜宾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最近,《龙岭迷窟》《我是余欢水》等几部口碑上佳的电视剧、网络剧闪耀大小屏幕,好不热闹。它们的共同点是皆由“网文”改编而成。事实上,得益于“网文”巨大的体量和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网络文学(下称“网文”)已成为近年来影视改编的重要创意来源。
②20余年高速发展,“网文”这一新兴的、极具创造力的文学样式,日益成为新中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最新数据显示,“网文”用户量已达4.55亿,网民使用率达53.2%,“网文”创达1755万,累计作品2442万部。“网文”全新生产机制的出现,让许多人心中的文学种子生根发芽,写作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成为人人可试的具体实践。受益于读者、的深层互动,“网文”题材类型更丰富,内容更多元化,已经形成都市、玄幻等20余个大类型、200多种小分类,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③尤其是近几年,“网文”显示出强韧的发展力。一方面,现实题材创作成为主流风向标。这既得益于国家和社会的倡导,市场和读者的期待,也是“网文”自身发展与变革的必然要求。更多网络作家走向现实题材的广阔天地,以新时代生活经验激发类型写作活力,创作出一批现实题材“爆款”,“网文”总体艺术水准明显提升、思想内涵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网文”的类型写作不断进化。一批作家在既有类型传统基础上持续精耕细作,创作风格日臻成熟,向着精品化方向努力。此外,更多90、95后新锐作家脱颖而出,为“网文”新增体育、科幻等题材类型,也以其轻松幽默的文风为“网文”注入活力。新生创作力量源源不断,将不断夯实“网文”创作的根基,使“网文”生命力旺盛而持久。
④凭借内容优势和市场容量,“网文”已成为文化产业重要引擎。“网文”与影视、游戏、有声读物等领域联动,形成文化全产业链,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外,“网文”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中国“网文”海外“圈粉”无数,中国网文“出海热”成为全球性文化现象。短短几年,中国“网文”海外传播方式从内容到模式、从区域到全球、从输出到联动不断升级,在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推进文明互鉴等方面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⑤当前,“网文”精品率尚低与“网文”阅读、产业发展等需求不匹配的矛盾依然突出。总体上,“网文”良莠不齐、泥沙俱下问题还很突出,在质量、品位、价值观和导向等方面有很大改进空间,平庸之作较多,历史虚无主义、伦理道德、凶杀暴力、过度色情描写等问题依然存在,甚至出现历史观、民族观、边疆观、史学观错误。老百姓特别是青少年家长迫切要求加强“网文”管理,改变“网文”生态。
⑥新时代新使命,中国“网文”处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重要关口。“网文”当在提高质量上持续发力,着力凸显价值引领,把更多正能量、高质量且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奉献给读者。为此,各方当共同推动形成有助于“网文”健康繁荣发展的环境。主管部门当规范管理与扶持引导并举,切实加强版权保护,依法规范市场秩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地作协当积极倡导正确创作导向,推动实施精品工程,开展“网文”评论引导,加快人才培养。“网文”企业当加强行业自律,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创新精神引领创作生产,坚决抵制侵权盗版和低俗内容。网络作家当铭记文学创作价值与使命,提升作品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以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的精品力作回应时代关切和读者期许。
1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紧紧围绕网络文学展开论述。
B.第②段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论述网络文学体量的巨大和其内容生产能力的强大。
C.第③段比较了“一批作家”与“新锐作家”在网络文学类型写作中的不同题材与风格。
D.最后两段先分析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然后为新时代网络文学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批作家在网络文学的类型写作上不断进化。他们精耕细作,创作风格更加成熟,不断向精品化方向努力。
B.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受到广泛关注,已在中华文化传播、中国形象展示等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C.目前,网络文学体量巨大,但精品率低,还需在质量、品位、价值观等方面加以改善,优化网络文学生态。
D.主管部门只要依法规范管理,采取政策扶持等有效措施,就能推动形成有助于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环境。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龙岭迷窟》《我是余欢水》等电视剧的热播,网络文学成了近年影视改编的富矿和重要创意来源。
B.现实题材创作成为网络文学主流风向标,既有国家和社会的倡导、市场和读者的期待,也有其自身发展变革的要求。
C.丰富的网络文学题材类型,显著的内容多元化,让读者和在互动中受益,满足了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D.网络企业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铭记文学创作价值,坚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3八下·宜宾月考)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问题。
驮水的日子
温亚军
①连队所在的山离盖孜河有8公里,全连吃用水都要由驴去河边驮。新买来的驴和负责驮水的下士上了,在接了无数鞭子后才勉强驮回两半桶水。连长决定让上等兵去接驮水工作。
②第一天早上,上等兵牵出驴,往驴背上搁装水挑子。驴极不情愿,一把摔了挑子。上等兵不急,也不打驴,驴摔了挑子他再搁上去,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和驴较量。他和驴都折腾出满身汗,可硬叫驴没有再往下挑子的脾气了。
③8公里在新疆不算什么,可上等兵赶着驴,走了近两个小时。路上,驴故意磨蹭,上等兵不急不恼,任它使性子。到河边,上等兵往挑子上的桶里装满水后,驴又闹腾开了,几次把挑子摔下来,弄了上等兵一身水。上等兵不生气,驴摔下来他再放上去。直到下午,上等兵才牵着驴驮两半桶水回到山上。倒水后,上等兵又牵着驴去驮水。折腾到天快亮,驮了四趟,才让驴下。
④第二天,刚吹起床哨,上等兵就把驴牵出去驮水。这天虽然也驮到半夜,可桶里的水基本是满的。一连几天,如果不驮够四趟,就不让驴休息,但他没有抽过驴一鞭子。
⑤慢慢地,驴没了那份暴烈。上等兵感觉到驴接纳了他,便对驴更加亲切友好。驴读懂了那份亲近,朝空寂的山中吼叫几声,又在吼叫的回声里敲出鼓点一样的蹄音欢快地走着。上等兵知心地拍了拍驴背,把缰绳往它脖子上一盘,不再牵它,只跟在一边。连长喜欢叫兵们这个家伙那个家伙的,驴全身黑色,他就给驴起名“黑家伙”。驴不是兵,但也是连队的一员,是他的战友。
⑥渐渐地,“黑家伙”熟悉了水要驮回哪里,它总主动走到那里。一天,上等兵在路上耽搁了,“黑家伙”没接到停下的命令,径自走出好远。待上等兵追到山上,“黑家伙”已经把两桶水分别驮到一班和二班门口,正站着等他喂草料呢。上等兵冲到“黑家伙”跟前,“黑家伙”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扑闪着大眼睛,等着一个不高兴的表情。上等兵没有骂它,却伸手抚它背,表扬它,“黑家伙”兴奋地冲天叫了几声。
⑦那次后,上等兵决定让“黑家伙”独自驮水回连。在河边装上水,他叫“黑家伙”自己回去,“黑家伙”就自己上山了。“黑家伙”第一次独自上路,上等兵不放心,悄悄跟在后面,他发现“黑家伙”稳健的身影,竟是群山中惟一的动点。这动点,一下子使四周沉寂的山峰山谷多了些让人感动的东西。过一个多小时,“黑家伙”驮着空挑子回到河边。上等兵高兴极了,扑上去亲了它一口,把在河边割的青草奖赏给它。“黑家伙”吃着,不停地甩着尾巴,表示高兴。
⑧上等兵买回一个铃铛拴到“黑家伙”脖子上。铃铛声清脆悦耳,陪伴着“黑家伙”行走在寂静的山道上。“黑家伙”喜欢这铃铛声,离上等兵越来越近,步子也越来越快,铃铛声也越加响亮,远远地传到盖孜河边。
⑨为打发时间,上等兵带上课本在河边复习,他一直做着考军校的梦。累了,就在草地上散步。他想到考上军校会和“黑家伙”分开,心里一阵难受,就拼命给“黑家伙”割青草,想把“黑家伙”一个冬天甚至几个冬天要吃的草都预备好。
⑩一年后,上等兵考取了军校。走那天,上等兵叫“黑家伙”驮着自己行李下山,再最后一次给“黑家伙”背上的挑子里装上水,看着它往山上走去。等他恋恋不舍地背着行李要走时,突然熟悉的铃声由远及近急促而来。他转身向山路望去,“黑家伙”正以他平时不曾见的速度飞奔而来,纷乱的铃铛声大片大片地摔落在地。他不由一颤,眼睛模糊了,他发现,奔跑着的“黑家伙”是这凝固的群山中惟一的动点。
(有删改)
1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写铃铛声,一人一驴行走在山路上,清脆的铃铛声打破了山道的寂静,展现出空灵悠远、若隐若现、意境优美的画面。
B.小说写到驴对下士的反抗、不合作,与后文上等兵独特的驯驴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上等兵不急不躁、耐心平和的性格特点。
C.标题“驮水的日子”意味深长,既指上等兵与驴相处的美好时光,也是与战友成边的岁月,寄寓了他对这一段军旅生活的深深眷恋。
D.小说讲述了上等兵与驮水的驴之间情感变化的故事,叙事自然平实,情感真挚动人,表现了当代军人的人性美以及人与动物的和谐美。
14.小说中两次写上等兵发现“黑家伙”是“群山中惟一的动点”,两次的情形不同,上等兵的心情也不一样。请简要分析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15.小说中驮水的驴名叫“黑家伙”,上等兵却没有具体名字,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古诗文阅读。(28分)
(2023八下·宜宾月考)读古诗,完成问题。
送别
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泰,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送别》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送社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锭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送别》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17.下列对诗词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别》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送别》末两句的表述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2023八下·宜宾月考)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2)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8.下列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走投无路的境地)
B.小子识之(记住)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感叹惋惜)
D.何为不去也(为什么)
19.下列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苛政猛于虎也相与步于中庭
B.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何为不去也乃记之而去
D.使子路问之心乐之
2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21.(2023八下·宜宾月考)根据提示,完成古诗文名句填上空。
(1)八月湖水平,。
(2)青树翠蔓,,参差披拂。
(3),在河之洲。,君子好逑。
(4)《子衿》中通过夸张修辞,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或抒发感慨)的句子是:,。
四、读名著,完成22-23题。(6分)
22.(2023八下·宜宾月考)下列对《经典常谈》的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经典常谈》是朱佩弦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要了解这本书最好的方法是浏览目录。
B.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仓颉造的。东汉时期的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雅、颂、赋、比、兴六个部分,合称“六义”。
D.《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23.(2023八下·宜宾月考)下列对《经典常谈》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按照“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的原则撰写了一部名著。
B.《经典常谈》体现了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的精神,而且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不只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
C.《经典常谈》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畅的语言娓娓道来,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本精彩的小说集。
D.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阅读《经典常谈》就适合采用这种阅读方式,可以直接根据目的去选择书中你最需要的内容来阅读。
五、书面表述。
24.(2023八下·宜宾月考)作文。
韩非子说:“车匠造好车子,就希望别人富贵;棺材匠做好棺材,就希望别人早死。并不是车匠仁慈而棺材匠狠毒。别人不富贵,车子就卖不掉;别人不死,棺材就没人买。”你认同韩非子的话?一个人的自身利益和他内心的善恶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结合个人经历、感受、体验、思考等进行写作。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解析解答部分
1.C
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
A.撺掇(cuàn)——cuān,销声逆迹——销声匿迹;
B.人情事故——人情世故;
C.全部正确;
D.雾蔼(ǎi)——雾霭,狩猎(shǒu)——shòu。
故解析为:C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的掌握程度。解答本题要拿准字音、看准字形,特别是音形相近的字。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语感,注意读音以及书写,多积累词语,多注意课文下解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2.B
词语的使用(搭配)
A.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句中修饰掌声,与语境不合,成语使用有误;
B.亘古未有:从古到今都不曾有过。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C.别无长物: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句中用来修饰所掌握的技艺,与语境不符,使用错误;
D.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题干中提示“深受广大观众朋友青睐”因此该成语使用与题干意思相反,使用错误。
故解析为:B
本道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准确理解成语意思,切忌望文生义;辨析成语的感彩;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注意区分同义成语;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3.B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表意不明
A.搭配不当,应将“计划”改为“问题”;
B.没有语病;
C.表意不明,应删去“前后”;
D.语序不当,应将“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和“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换位置。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成分赘余等。先通读各个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还可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2)理主干。(3)析关系。
4.B
形容词;逗号;问号;主谓短语;缩句
B.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人民解放军”,谓语是“执行”,宾语是“命令”,因此句子的主干是:人民解放军执行命令。“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是状语,“毛主席朱总司令的”是定语。
故解析为:B
本道题考查对语句的分析,具体考点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标点符号的使用和作用等。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平时多积累文学常识并学会运用,培养对句段的赏析能力;基本知识例如修辞手法、表现方法等常考,一定要牢记。
5.张伯伯的话言外之意是:小刚深夜练习朗读,影响别人休息;小刚理解张伯伯话的意思是:张伯伯夸奖他学习刻苦;如果你是小刚,应怎样回答:对不起,打扰大家休息了,我今后一定会注意。(意对即可)
语言得体;语言连贯
①根据语境,“为此他每天都练习得很晚”,显然小刚深夜练习朗读影响到大家休息,为此,张伯伯委婉地提醒他不要这么晚朗读。
②小刚回答的“伯伯过奖了,我还差得很远,还需要努力”,这是因为他误解张伯伯的意思,理解为张伯伯是在夸奖他刻苦用功。
③小刚要听出陈伯伯的弦外之音。张伯伯说的“小刚,你学习真刻苦,每天我们都睡了,你还在大声念书”,是提醒他打扰到大家休息了。因此小铡先要表述歉意,然后说明自己不会再影响大家休息了。如:张伯伯,对不起!以后我会注意的,不再打扰你们的休息了。
故解析为:张伯伯的话言外之意是:小刚深夜练习朗读,影响别人休息;小刚理解张伯伯话的意思是:张伯伯夸奖他学习刻苦;如果你是小刚,应怎样回答:对不起,打扰大家休息了,我今后一定会注意。(意对即可)
本道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地运用语文知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会发现问题并简洁、流畅地表述自己的见解。
6.(1)运动成就健康,健身创造和谐。
(2)全民健身运动,倡导健康快乐人生。你看!大家都运动起来了,有的在做操,有的在打羽毛球,由于的在踢足球,有的在打篮球,还有的在跑步……
图表信息;语言得体;语言连贯
(1)根据图片可知全民参与运动,姿势健美,让人感觉激情昂扬。可围绕“健康”“和谐”“积极”等词语组织解析。例如:弘扬运动精神,积极面对人生。
(2)观察图片,共有六组人物,每组人物都是一大一小,说明不同年龄段都在运动,且每组人物体现的运动方式各有不同,说明大家运动方式多样化。因此可从全民健身或运动方式两方面进行回答。如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全民运动参与度不断提高,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大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如体操、足球、排球、羽毛球、跑步等。
故解析为:(1)运动成就健康,健身创造和谐。
(2)全民健身运动,倡导健康快乐人生。你看!大家都运动起来了,有的在做操,有的在打羽毛球,由于的在踢足球,有的在打篮球,还有的在跑步……
本道题考查图文转换和概括能力。①注重整体阅读。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图中的一些信息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③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
7.B
8.C
9.A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1)本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另外,选择题我们还应通过分析、比较、斟酌、排除的形式去选择最有把握的一个。
(2)本道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解答此类选择题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①代入法。即将选项一一代入原文,仔细揣摩它与原文的叙述有何差异,这种差异是否改变原句的意思。②归谬法。即根据文意,逐项判断对错。③排除法。即首先排除已确认的选项。④归类法。一般来说,四个选项会涉及四个方面,如果四个选项中有重复的方面,解析很有可能就在其中。
(3)本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文章思路和线索的把握,对精彩细节的揣摩。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再进行选择。
7.B.根据第①段“很多人以为明清科举只考八股文,其实科考内容繁多,即使是明清,八股文也仅为科考内容之一,只是其重要性有点像当代高考或考研中的英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可知,八股文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不是一直起着决定作用,并且文章也没有表明八股文在明清时期一直起着决定作用。
故解析为:B
8.A.“而明清时期,由于测试内容的单一化”表述有误,根据第①段“明清两代科举要考三场,头场考八股文,第二场考论、判、诏等应用文,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也无法考上”可知,明清时期的科举测试,三场测试内容也是较全面地考查了应试者的人文知识,测试内容并不单一化;
B.“八股文过关了,也就意味着科举测试过关了”表述有误,根据第①段“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也无法考上”可知,八股文过关了,不懂其他知识也一样考不上;
C.理解正确;
D.“说明这一制度本身就是不合理”表述有误,根据第④段“古代学者批评科举不等于反对科举制。其批判主要是对应试现象、测试内容和形式的批判,特别是批判八股取士,很少人否定科举制本身”“科举有很多弊端,也对古代教育造成了负面影响,但古人始终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办法来替代它。因此,一千多年中伴随着批评,科举还是在选拔官员中起主要作用”可知,科举制度虽然自身有一些弊端,但是在选拔人才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也很少有人否定科举制度本身,并没有说这一制度不合理。
故解析为:C
9.A.根据第④段“朱熹批评重举业而轻真实学问的现象,顾炎武严厉批判八股文,但都没否定科举制本身”可知,朱熹、顾炎武不是在科场“屡试屡败”的学者,也没有对科举制度本身进行批判。
故解析为:A
10.A
11.D
12.B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1)本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另外,选择题我们还应通过分析、比较、斟酌、排除的形式去选择最有把握的一个。
(2)本道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解答此类选择题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①代入法。即将选项一一代入原文,仔细揣摩它与原文的叙述有何差异,这种差异是否改变原句的意思。②归谬法。即根据文意,逐项判断对错。③排除法。即首先排除已确认的选项。④归类法。一般来说,四个选项会涉及四个方面,如果四个选项中有重复的方面,解析很有可能就在其中。
(3)本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文章思路和线索的把握,对精彩细节的揣摩。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再进行选择。
10.A.根据第②段可知,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根据第④⑤段可知,运用了对比论证,本文没有运用道理论证。
故解析为:A
11.D.根据第⑥段“为此,各方当共同推动形成有助于‘网文’健康繁荣发展的环境。主管部门当规范管理与扶持引导并举,切实加强版权保护,依法规范市场秩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地作协当积极倡导正确创作导向,推动实施精品工程,开展‘网文’评论引导,加快人才培养。‘网文’企业当加强行业自律”可知,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有助于形成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环境。
故解析为:D
12.A.根据第①段“最近,《龙岭迷窟》《我是余欢水》等几部口碑上佳的电视剧……事实上,得益于‘网文’巨大的体量和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网络文学已成为近年来影视改编的重要创意来源”可知,网络文学成了近年影视改编的富矿和重要创意来源,并不是因为《龙岭迷窟》《我是余欢水》等电视剧的热播,而是早已形成,这几部剧热播是它的现象而非成因;
B.理解正确;
C.根据第②段“受益于读者、的深层互动,‘网文’题材类型更丰富,内容更多元化,已经形成都市、玄幻等20余个大类型、200多种小分类,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可知,“网络文学题材类型更加丰富,内容多元化表现显著”,是因为“读者和的深层互动”,而不是“丰富的网络文学题材类型,显著的内容多元化,让读者和在互动中受益”,此项因果关系搞错;
D.根据第⑥段“主管部门当规范管理与扶持引导并举”“各地作协当积极倡导正确创作导向”“‘网文’企业当加强行业自律,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网络作家当铭记文学创作价值与使命”可知,此项把所有的做法都归结到网络企业中去,是错误的。
故解析为:B
13.A
14.①第一次的情形是上等兵悄悄跟在驴后面,表现了他对驴的喜爱、关心;②第二次的情形是上等兵离开时,突出了他和驴之间的依恋、不舍。
效果:两次描写在情节上互为呼应,丰富了人物形象,表现了人和动物战友般的深厚情谊。
15.①驮水的驴有名字,表述了上等兵对驴的喜爱;②表现上等兵待驴平等,视驴如战友;③兵士无名,只以军衔相称,体现部队特色;④暗示上等兵不仅是个体形象,也象征着无数友善、执着、上进的普通士兵的形象。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1)本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文章思路和线索的把握,对精彩细节的揣摩。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再进行选择。
(2)本道题考查赏析文章某个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把握文章内容、人物形象及主旨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①这一内容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②这一内容与文章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③这一内容对表现主旨有什么作用。
(3)本道题考查文章细节的理解。通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人物形象、主题等分析理解。
13.A.根据第⑦段中“‘黑家伙’稳健的身影,竟是群山中惟一的动点”,可知连队到河边的山道荒无人烟、苍凉寂静,因此本项中“空灵悠远、若隐若现、意境优美的画面”表述不当,小说没有体现这种意境。
故解析为:A
14.第一次,结合第⑦段中“上等兵决定让‘黑家伙’独自驮水回连”“‘黑家伙’第一次独自上路,上等兵不放心,悄悄跟在后面,他发现‘黑家伙’稳健的身影,竟是群山中惟一的动点。这动点,一下子使四周沉寂的山峰山谷多了些让人感动的东西”,上等兵决定让“黑家伙”独自驮水回连,但又有点不放心,于是悄悄跟在后面,当看到“这唯一的动点”时,上等兵高兴极了,表现了他对驴的喜爱和关心;
第二次,结合第⑩段“走那天,上等兵叫‘黑家伙’驮着自己行李下山,再最后一次给‘黑家伙’背上的挑子里装上水,看着它往山上走去。等他恋恋不舍地背着行李要走时,突然熟悉的铃声由远及近急促而来。他转身向山路望去,‘黑家伙’正以他平时不曾见的速度飞奔而来,纷乱的铃铛声大片大片地摔落在地。他不由一颤,眼睛模糊了,他发现,奔跑着的‘黑家伙’是这凝固的群山中惟一的动点”,写上等兵考取了军校,等他恋恋不舍地背着行李要走时,发现“黑家伙”向他飞奔而来。奔跑着的“黑家伙”是这凝固的群山中“唯一的动点”,表现出了他和驴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驴对他依恋不已,难以割舍。
第一次描写的是驴驮水走在山道上,第二次描写是驴追赶上等兵的情形,两次“群山中惟一的动点”不仅前后呼应,使情节更加丰富,也突出了上等兵与驮水的驴之间的建立的深厚情谊,与战友一般难舍难分。
故解析为:①第一次的情形是上等兵悄悄跟在驴后面,表现了他对驴的喜爱、关心;②第二次的情形是上等兵离开时,突出了他和驴之间的依恋、不舍。
效果:两次描写在情节上互为呼应,丰富了人物形象,表现了人和动物战友般的深厚情谊。
15.解答时,要认真思考驴和上等兵的象征意义,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
上等兵给驮水的驴取名“黑家伙”是在文章的第⑤段,这时的驴已经没了最初的那份暴烈,真心实意接纳了上等兵,上等兵对驴更加亲切友好,并且“感应着驴的欢快”,上等兵认为“虽然驴不是兵,但也是连队的一员,是他的战友”,他是真心喜爱着驴,真心将驴当做自己的战友,所以他给驴取了“黑家伙”这样一个名字,表现了上等兵对驴的喜爱,更表现出上等兵对待驴的平等和尊重。而上等兵在文中没有具体的名字,一方面是因为上等兵是军人,军中兵士无名,只以军衔相称,军人不仅是个体,更是团结的集体,用“上等兵”来称呼战士,以小见大,用个体来代表整体,体现了部队的特色。另一方面,文章的主题并不是为了表现某个军人,上等兵无名,是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个体形象,更是象征着无数和他一样的普通士兵,他们都是那么友善、执着而且永远保持着一颗上进的心,突出了人物形象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故解析为:①驮水的驴有名字,表述了上等兵对驴的喜爱;②表现上等兵待驴平等,视驴如战友;③兵士无名,只以军衔相称,体现部队特色;④暗示上等兵不仅是个体形象,也象征着无数友善、执着、上进的普通士兵的形象。
16.D
17.B
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述技巧赏析;古诗词曲表述的思想感情
(1)本道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本题时注意审清题意,准确地判断各项问题的指向,再判断正误。要读懂原文,整体感知并掌握文章中常见的一些写作手法、理解并体会的情感态度。
(2)本题考查的是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诗逐句进行分析,依次排查各选项的内容。
16.D.《送别》末两句的意思是“金秋八月送你离去,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远眺你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流淌”,诗中并没有谈到友人的风采,所以“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理解有误。
故解析为:D
17.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宽慰友人的话,意为“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点明离别的必然性。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选项中“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理解有误。
故解析为:B
18.A
19.C
20.①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②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
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1)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这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考查范围往往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方面。
(2)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考点为一词多义。一般来说,一个文言实词的诸多义项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他义项则是它的引申义、比喻义或假借义。
(3)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解答本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翻译的方法谨记“六字诀”:留、换、调、删、补、变。
18.A.句意为: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故解析为:A
19.A.比/在;
B.表修饰/表转折;
C.都是离开的意思;
D.代词,她/代词,代表前面看到的情况。
故解析为:C
20.①世:朝代;乃:竟,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②昔:以前,从前;今:如今;焉:兼词,相当于“于此”,文中指在老虎口中。
故解析为:①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②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
21.(1)涵虚混太清
(2)蒙络摇缀
(3)关关雎鸠;窈窕淑女
(4)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涵虚、蒙络、缀、雎鸠、窈窕、兮”的正确书写。
故解析为:涵虚混太清;蒙络摇缀;关关雎鸠;窈窕淑女;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本道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22.C
其他常识;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雅、颂,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赋、比、兴是表现手法。
故解析为:C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本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学生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3.C
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艺术特色
C.“精彩的小说集”表述有误,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
故解析为:C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本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学生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4.略
材料作文;自命题作文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韩非子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是因为他认为,亲情抵不上利益,人与人之间就是赤裸裸的利益关系;追求利益是人的本性使然,不过这并不说明人性本恶。只是人们不要指望人性有多么高贵,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可能会去做坏事,以不正当的途径获得利益,因此关键在于外在的环境。因此,我们对韩非子这番话的思考,就可聚焦于“人对利益的追逐是因为内心的善恶观引导”和“人对利益的追逐是因为外界产生利益的环境引导”这两者身上。试题在写作任务中提出了两个问题:韩非子这番话你是否认同?一个人的自身利益和他内心的善恶有没有关系?因此,我们在写作时,首先需要对第一个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亮出自己的观点。认同,则将利益归因于外界;不认同,则将利益归因于人的善恶观念,即思想道德。若认同外界环境,我们可从环境影响和人内心选择的差异性角度展开论述。若选择人内心中的善恶观,则从人的思想促使、主导人产生行动这一角度进行讨论。参考立意:1.外界环境使人追求利益。2.人的行为皆为本性使然。3.善恶是本源,环境为诱因。
可以选用对比的行为来展开文章;也可以从善与恶的作用来选材,突出善与恶给个人、他人与社会带来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要抓住关键句“一个人的自身利益和他内心的善恶”,思考灵魂的善恶给自己、他人、社会产生的影响。莎士比亚说“善良的心底,就是黄金”,夸美纽斯也曾指出“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席永恒的筵席”。不错的,人生若无善良,生命便失去光彩,灵魂便走向枯萎;社会若无善良,社会便处处成为荒芜的沙漠,人间便处处是凄寒的严冬。善良让人性闪光,让人格伟大,让社会和谐,让世界温馨。一个人品质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这个人的行为决定的。如果一个人不断“行善”——做好事,随着量的积累,必然“成仁”——成为一个好人,最终受人敬重,得到好的结果;如果一个人不断“作恶”——干坏事,随着量的积聚,必然“灭身”,成为一个坏人,甚至落得身败名裂。古之孔圣人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务必要把这项任务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多做“积善成仁”的事。只要联系实际,展开来写,就能写出好文章。
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要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再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运用材料中的事例或者名言,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1/1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测试卷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24分)
1.(2023八下·宜宾月考)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神龛(kān)怅惘(wǎng)撺掇(cuàn)销声逆迹
B.辐射(fú)磷火(lín)锵然(qiāng)人情事故
C.斡旋(wò)眼眶(kuàng)缄默(jiān)草长鹰飞
D.雾蔼(ǎi)狩猎(shǒu)倔强(jiàng)大彻大悟
C
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
A.撺掇(cuàn)——cuān,销声逆迹——销声匿迹;
B.人情事故——人情世故;
C.全部正确;
D.雾蔼(ǎi)——雾霭,狩猎(shǒu)——shòu。
故解析为:C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的掌握程度。解答本题要拿准字音、看准字形,特别是音形相近的字。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语感,注意读音以及书写,多积累词语,多注意课文下解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2.(2023八下·宜宾月考)下列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慷慨激昂的演讲一结束,听众就爆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
B.经过八年持续奋斗,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成就。
C.面对鲜花和掌声,他谦虚地说:“我除了会打羽毛球,别无长物。”
D.央视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鲜为人知,在此节目中,沉浸式的舞台表演形式深受广大观众朋友青睐。
B
词语的使用(搭配)
A.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句中修饰掌声,与语境不合,成语使用有误;
B.亘古未有:从古到今都不曾有过。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C.别无长物: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句中用来修饰所掌握的技艺,与语境不符,使用错误;
D.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题干中提示“深受广大观众朋友青睐”因此该成语使用与题干意思相反,使用错误。
故解析为:B
本道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准确理解成语意思,切忌望文生义;辨析成语的感彩;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注意区分同义成语;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3.(2023八下·宜宾月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计划,它远不是搞一两次活动就能解决的。
B.诵读古代优秀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
C.初三(1)班在本月下旬前后有一场重要班会,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地准备。
D.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更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
B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表意不明
A.搭配不当,应将“计划”改为“问题”;
B.没有语病;
C.表意不明,应删去“前后”;
D.语序不当,应将“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和“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换位置。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成分赘余等。先通读各个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还可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2)理主干。(3)析关系。
4.(2023八下·宜宾月考)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热烈粗犷、表扬鼓励”是并列短语,“更加坚强、完全相信”是偏正短语,“学生发言、人们唱歌”是主谓短语。
B.“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的主干是:战斗执行命令。
C.“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学会了如何戴口罩?如何洗手?如何正确使用公筷……”(句中“?”应改“,”)
D.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加线词“凌乱”“强壮”都是形容词)
B
形容词;逗号;问号;主谓短语;缩句
B.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人民解放军”,谓语是“执行”,宾语是“命令”,因此句子的主干是:人民解放军执行命令。“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是状语,“毛主席朱总司令的”是定语。
故解析为:B
本道题考查对语句的分析,具体考点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标点符号的使用和作用等。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平时多积累文学常识并学会运用,培养对句段的赏析能力;基本知识例如修辞手法、表现方法等常考,一定要牢记。
5.(2023八下·宜宾月考)小刚要参加区朗诵比赛,每天晚上都练习得很晚。一天,邻居张伯伯对他说:“小刚,你学习真刻苦,每天我们都睡了,你还在大声念书。”小刚说:“伯伯过奖了,我还差得很远,还需要继续努力!”
①张伯伯的话言外之意是:
②小刚理解张伯伯话的意思是:
③如果你是小刚,应怎样回答:
张伯伯的话言外之意是:小刚深夜练习朗读,影响别人休息;小刚理解张伯伯话的意思是:张伯伯夸奖他学习刻苦;如果你是小刚,应怎样回答:对不起,打扰大家休息了,我今后一定会注意。(意对即可)
语言得体;语言连贯
①根据语境,“为此他每天都练习得很晚”,显然小刚深夜练习朗读影响到大家休息,为此,张伯伯委婉地提醒他不要这么晚朗读。
②小刚回答的“伯伯过奖了,我还差得很远,还需要努力”,这是因为他误解张伯伯的意思,理解为张伯伯是在夸奖他刻苦用功。
③小刚要听出陈伯伯的弦外之音。张伯伯说的“小刚,你学习真刻苦,每天我们都睡了,你还在大声念书”,是提醒他打扰到大家休息了。因此小铡先要表述歉意,然后说明自己不会再影响大家休息了。如:张伯伯,对不起!以后我会注意的,不再打扰你们的休息了。
故解析为:张伯伯的话言外之意是:小刚深夜练习朗读,影响别人休息;小刚理解张伯伯话的意思是:张伯伯夸奖他学习刻苦;如果你是小刚,应怎样回答:对不起,打扰大家休息了,我今后一定会注意。(意对即可)
本道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地运用语文知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会发现问题并简洁、流畅地表述自己的见解。
6.(2023八下·宜宾月考)读下图。按要求作答。
(1)用一句话简评画面呈现的美感。
(2)任选一个角度,简要概括图示内容。
(1)运动成就健康,健身创造和谐。
(2)全民健身运动,倡导健康快乐人生。你看!大家都运动起来了,有的在做操,有的在打羽毛球,由于的在踢足球,有的在打篮球,还有的在跑步……
图表信息;语言得体;语言连贯
(1)根据图片可知全民参与运动,姿势健美,让人感觉激情昂扬。可围绕“健康”“和谐”“积极”等词语组织解析。例如:弘扬运动精神,积极面对人生。
(2)观察图片,共有六组人物,每组人物都是一大一小,说明不同年龄段都在运动,且每组人物体现的运动方式各有不同,说明大家运动方式多样化。因此可从全民健身或运动方式两方面进行回答。如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全民运动参与度不断提高,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大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如体操、足球、排球、羽毛球、跑步等。
故解析为:(1)运动成就健康,健身创造和谐。
(2)全民健身运动,倡导健康快乐人生。你看!大家都运动起来了,有的在做操,有的在打羽毛球,由于的在踢足球,有的在打篮球,还有的在跑步……
本道题考查图文转换和概括能力。①注重整体阅读。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图中的一些信息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③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2023八下·宜宾月考)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①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的科举制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影响巨大,人们对它评价有差异。多数学者赞同唐宋科举在历史上起进步作用,分歧主要在明清科举制度。很多人以为明清科举只考八股文,其实科考内容繁多,即使是明清,八股文也仅为科考内容之一,只是其重要性有点像当代高考或考研中的英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且明清两代科举要考三场,头场考八股文,第二场考论、判、诏等应用文,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也无法考上。
②中国科举史上,无论哪朝,策问与对策都是重要的测试题型。策问内容丰富,凡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或经史典籍中的问题,都可作策问题目,统治者也往往通过科考了解民情、征询对策。策试考查应试者德、识、木学及对现实问题的见解,特别是时务策,主要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问题。
③在传统社会,教育和测试以人文知识为主要内容,西方中世纪大学和东亚书院、科举皆然。只有到文艺复兴、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教育内容才逐渐转到自然科学上来,注重自然科学是工业文明时代教育的重要特征。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坚船利炮强劲东来的西学代表先进工业文明,而当时中国还处于农业文明时代,科考内容基本上停留在古典人文知识,自然逃脱不了被停废的命运。
④科举制度大概是被误解最深的制度。我们需将其还原到当时历史环境中去,才不会脱离历史实际。试想在传统社会,能构想出其他更好的选才制度吗?古代统治者和许多文化巨人并非没看到科举制的局限和弊端,也不都因循守旧。但反复比较后还是选择科举制,这也是一种择善而从。古代学者批评科举不等于反对科举制。其批判主要是对应试现象、测试内容和形式的批判,特别是批判八股取士,很少人否定科举制本身。朱嘉批评重举业而轻真实学问的现象,顾炎武严厉批判八股文,但都没否定科举制本身。《儒林外史》《聊斋志异》是吴敬梓、蒲松龄久困科场、屡试屡败后转而撰写抨击和讽刺科举的文学作品。《范进中举》等还长期作中学教材,主导对科举制的看法。但,你找得到从“韩柳”到“苏辛”,再到文天祥、林则徐等科举出身的人才对科举制的否定吗?科举有很多弊端,也对古代教育造成了负面影响,但古人始终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办法来替代它。因此,一千多年中伴随着批评,科举还是在选拔官员中起主要作用。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测试内容停留在古典人文知识的科举制度被停废,意味着它抗衡不了代表工业文明的西学东进。
B.很多人以为明清科举只考八股文,其实科举测试内容繁多,只是,在明清时期,八股文科举测试中一直起着决定性作用罢了。
C.现代中国人对科举制度的误解,是由于脱离了当时的历史环境,受到《儒林外史》等文学作品的影响。
D.尽管长期以来,科举制度伴随着连绵不断的严厉批评,但它一直在中国古代1300年的人才选拔中起着重要作用。
8.下列对“中国科举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制在唐宋时期有进步作用,而明清时期,由于测试内容的单一化,其弊端就越来越明显。
B.八股文在明清科举测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八股文过关了,也就意味着科举测试过关了。
C.策问始终是科举测试重要测试题型,时务策考查了应试举子对与国计民生有关的的现实问题的见解。
D.20世纪初,科举制度没有逃脱被停废的命运,说明这一制度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有真才实学却在考场上屡试屡败的学者,如朱熹、顾炎武、蒲松龄、吴敬梓等都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和讽刺。
B.明清科举制在测试内容和形式上存在不少弊端,但也绝非仅考八股文一科,其三场测试还是较全面的考查了应试者的人文知识。
C.科举制度被古代统治者择善而从,是因为测试选才制度要优于其他传统的人才选拔制度。
D.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的科举制度,为社会选拔了大量的治国之才,在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7.B
8.C
9.A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1)本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另外,选择题我们还应通过分析、比较、斟酌、排除的形式去选择最有把握的一个。
(2)本道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解答此类选择题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①代入法。即将选项一一代入原文,仔细揣摩它与原文的叙述有何差异,这种差异是否改变原句的意思。②归谬法。即根据文意,逐项判断对错。③排除法。即首先排除已确认的选项。④归类法。一般来说,四个选项会涉及四个方面,如果四个选项中有重复的方面,解析很有可能就在其中。
(3)本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文章思路和线索的把握,对精彩细节的揣摩。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再进行选择。
7.B.根据第①段“很多人以为明清科举只考八股文,其实科考内容繁多,即使是明清,八股文也仅为科考内容之一,只是其重要性有点像当代高考或考研中的英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可知,八股文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不是一直起着决定作用,并且文章也没有表明八股文在明清时期一直起着决定作用。
故解析为:B
8.A.“而明清时期,由于测试内容的单一化”表述有误,根据第①段“明清两代科举要考三场,头场考八股文,第二场考论、判、诏等应用文,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也无法考上”可知,明清时期的科举测试,三场测试内容也是较全面地考查了应试者的人文知识,测试内容并不单一化;
B.“八股文过关了,也就意味着科举测试过关了”表述有误,根据第①段“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也无法考上”可知,八股文过关了,不懂其他知识也一样考不上;
C.理解正确;
D.“说明这一制度本身就是不合理”表述有误,根据第④段“古代学者批评科举不等于反对科举制。其批判主要是对应试现象、测试内容和形式的批判,特别是批判八股取士,很少人否定科举制本身”“科举有很多弊端,也对古代教育造成了负面影响,但古人始终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办法来替代它。因此,一千多年中伴随着批评,科举还是在选拔官员中起主要作用”可知,科举制度虽然自身有一些弊端,但是在选拔人才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也很少有人否定科举制度本身,并没有说这一制度不合理。
故解析为:C
9.A.根据第④段“朱熹批评重举业而轻真实学问的现象,顾炎武严厉批判八股文,但都没否定科举制本身”可知,朱熹、顾炎武不是在科场“屡试屡败”的学者,也没有对科举制度本身进行批判。
故解析为:A
(2023八下·宜宾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最近,《龙岭迷窟》《我是余欢水》等几部口碑上佳的电视剧、网络剧闪耀大小屏幕,好不热闹。它们的共同点是皆由“网文”改编而成。事实上,得益于“网文”巨大的体量和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网络文学(下称“网文”)已成为近年来影视改编的重要创意来源。
②20余年高速发展,“网文”这一新兴的、极具创造力的文学样式,日益成为新中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最新数据显示,“网文”用户量已达4.55亿,网民使用率达53.2%,“网文”创达1755万,累计作品2442万部。“网文”全新生产机制的出现,让许多人心中的文学种子生根发芽,写作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成为人人可试的具体实践。受益于读者、的深层互动,“网文”题材类型更丰富,内容更多元化,已经形成都市、玄幻等20余个大类型、200多种小分类,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③尤其是近几年,“网文”显示出强韧的发展力。一方面,现实题材创作成为主流风向标。这既得益于国家和社会的倡导,市场和读者的期待,也是“网文”自身发展与变革的必然要求。更多网络作家走向现实题材的广阔天地,以新时代生活经验激发类型写作活力,创作出一批现实题材“爆款”,“网文”总体艺术水准明显提升、思想内涵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网文”的类型写作不断进化。一批作家在既有类型传统基础上持续精耕细作,创作风格日臻成熟,向着精品化方向努力。此外,更多90、95后新锐作家脱颖而出,为“网文”新增体育、科幻等题材类型,也以其轻松幽默的文风为“网文”注入活力。新生创作力量源源不断,将不断夯实“网文”创作的根基,使“网文”生命力旺盛而持久。
④凭借内容优势和市场容量,“网文”已成为文化产业重要引擎。“网文”与影视、游戏、有声读物等领域联动,形成文化全产业链,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外,“网文”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中国“网文”海外“圈粉”无数,中国网文“出海热”成为全球性文化现象。短短几年,中国“网文”海外传播方式从内容到模式、从区域到全球、从输出到联动不断升级,在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推进文明互鉴等方面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⑤当前,“网文”精品率尚低与“网文”阅读、产业发展等需求不匹配的矛盾依然突出。总体上,“网文”良莠不齐、泥沙俱下问题还很突出,在质量、品位、价值观和导向等方面有很大改进空间,平庸之作较多,历史虚无主义、伦理道德、凶杀暴力、过度色情描写等问题依然存在,甚至出现历史观、民族观、边疆观、史学观错误。老百姓特别是青少年家长迫切要求加强“网文”管理,改变“网文”生态。
⑥新时代新使命,中国“网文”处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重要关口。“网文”当在提高质量上持续发力,着力凸显价值引领,把更多正能量、高质量且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奉献给读者。为此,各方当共同推动形成有助于“网文”健康繁荣发展的环境。主管部门当规范管理与扶持引导并举,切实加强版权保护,依法规范市场秩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地作协当积极倡导正确创作导向,推动实施精品工程,开展“网文”评论引导,加快人才培养。“网文”企业当加强行业自律,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创新精神引领创作生产,坚决抵制侵权盗版和低俗内容。网络作家当铭记文学创作价值与使命,提升作品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以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的精品力作回应时代关切和读者期许。
1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紧紧围绕网络文学展开论述。
B.第②段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论述网络文学体量的巨大和其内容生产能力的强大。
C.第③段比较了“一批作家”与“新锐作家”在网络文学类型写作中的不同题材与风格。
D.最后两段先分析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然后为新时代网络文学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批作家在网络文学的类型写作上不断进化。他们精耕细作,创作风格更加成熟,不断向精品化方向努力。
B.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受到广泛关注,已在中华文化传播、中国形象展示等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C.目前,网络文学体量巨大,但精品率低,还需在质量、品位、价值观等方面加以改善,优化网络文学生态。
D.主管部门只要依法规范管理,采取政策扶持等有效措施,就能推动形成有助于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环境。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龙岭迷窟》《我是余欢水》等电视剧的热播,网络文学成了近年影视改编的富矿和重要创意来源。
B.现实题材创作成为网络文学主流风向标,既有国家和社会的倡导、市场和读者的期待,也有其自身发展变革的要求。
C.丰富的网络文学题材类型,显著的内容多元化,让读者和在互动中受益,满足了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D.网络企业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铭记文学创作价值,坚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0.A
11.D
12.B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1)本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另外,选择题我们还应通过分析、比较、斟酌、排除的形式去选择最有把握的一个。
(2)本道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解答此类选择题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①代入法。即将选项一一代入原文,仔细揣摩它与原文的叙述有何差异,这种差异是否改变原句的意思。②归谬法。即根据文意,逐项判断对错。③排除法。即首先排除已确认的选项。④归类法。一般来说,四个选项会涉及四个方面,如果四个选项中有重复的方面,解析很有可能就在其中。
(3)本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文章思路和线索的把握,对精彩细节的揣摩。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再进行选择。
10.A.根据第②段可知,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根据第④⑤段可知,运用了对比论证,本文没有运用道理论证。
故解析为:A
11.D.根据第⑥段“为此,各方当共同推动形成有助于‘网文’健康繁荣发展的环境。主管部门当规范管理与扶持引导并举,切实加强版权保护,依法规范市场秩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地作协当积极倡导正确创作导向,推动实施精品工程,开展‘网文’评论引导,加快人才培养。‘网文’企业当加强行业自律”可知,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有助于形成网络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办公大楼幕墙施工安装合同
- 电子元器件瑕疵管理方案
- 物业管理集团福利费管理手册
- 家具行业项目招投标信息表
- 高空农业喷洒合同
- 2025个人信用贷款借款合同
- 临沂生态农场租赁合同
- 门店市场调研渠道分析
- 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指南
- 智能家居大清包施工合同
- 消化内科交班本PDCA
- 药理学(浙江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
- 环卫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及绿化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 13-4管道(设备)冲洗消毒试验记录
- 重金属矿山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技术进展
- HR主题分享9-绘制学习地图
- 露天开采矿山安全生产考核表
- 新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期末复习资料)
- 成长需要挫折演讲稿(20篇)
- 职工学历教育补贴申请书
- Go语言程序设计项目化教程(微课版)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