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浅析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催生了《巴塞尔协议Ⅲ》诞生,《巴塞尔协议Ⅲ》分是在《巴塞尔协议II》基础上对金融业监管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其通过提出更加严格的资本监管要求,并对金融机构的杠杆率和流动性等方面提出新的标准来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这些新的要求对我国的商业银行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快转型适应新的局面,并找到应对策略以在新的监管要求下取得更好的发展。关键词:商业银行;巴塞尔协议;银行监管目录1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1.3相关研究综述 21.4研究方法 32《巴塞尔协议Ⅲ》 32.1危机后各国的金融监管改革 32.2巴塞尔协议Ⅲ的背景 42.3巴塞尔协议Ⅲ的核心内容 43《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53.1对我国商业银行微观经营的影响 53.1.1增加建立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紧迫性 53.1.2督促我国商业银行的扩展资本补充渠道 63.1.3转变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 73.2对我国商业银行宏观经营的影响 73.2.1《巴塞尔协议III》对中国经济中系统性风险的应对缺口 73.2.2《巴塞尔协议III》将促进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模式的改变 83.2.3更高的资本监管标准限制 83.2.4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94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巴塞尔协议III》的发展启示 94.1把握宏观调控节奏 94.1.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94.1.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风险控制 104.2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114.3加强银行流动性管理 12参考文献 121绪论1.1研究背景2010年12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巴塞尔协议Ⅲ》,体现了微观审慎监宏和宏观审慎监管并重的监管理念,全球银行业面临更为严格的资本监管要求。微观审慎监管关注单个金融机构的安全与稳健,着眼于防范金融机构的个体风险。《巴塞尔协议Ⅲ》微观审慎监管的强化主要体现在资本充足率监管和流动性比率监管两方面。宏观审J滇监管针对金融体系的亲周期性和系统重要性银行的传染性,关注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巴塞尔协议Ⅲ》的宏观审慎监管理念体现在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附加和最低杠杆率要求。为实现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规则在更高水平与国际标准接轨,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提升银行监管有效性,2011年8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三大支柱为基础,吸收《巴塞尔协议Ⅲ》的最新成果,将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同时考虑了国内银行经营管理的实践,构建了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的新框架。在达标时间和部分指标上,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框架比《巴塞尔协议Ⅲ》更为严格。在日益严格的资本监管要求和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长期面临严峻的资本约束。1.2研究意义由金融危机爆发应运而生的《巴塞尔协议Ⅲ》,旨在改善银行资本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抵御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业的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作为全球银行资本监管领域的新方案,《巴塞尔协议Ⅲ》不仅对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具有重大意义,更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国应以《巴塞尔协议Ⅲ》的出台为良好契机,对我国银行的资本监管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提升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完善银行资本结构,积极实施中国银行业的监管标准。因此,我们应该如何解读《巴塞尔协议Ⅲ》中关于银行资本监管的新规定,如何看待其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如何实施《巴塞尔协议Ⅲ》下中国的资本监管新标准,将成为当前及未来几年全球金融管理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目前,我国不少学者己经对《巴塞尔协议Ⅲ》进行过研究,但是系统完整地从商业银行角度阐述《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的商业银行的影响问题的还不够全面,所以本人将该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3相关研究综述目前国外学者关于巴塞尔协议Ⅲ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方面的文献很少,关于巴塞尔协议Ⅲ对亚洲银行业的影响方面的文献倒是有一些,也基本只是说明巴塞尔协议Ⅲ对亚洲银行业的影响相对小于欧美发达国家。某些方面给出了一些观点和评论。国际方面,多数专家和学者认为,协议对国际银行业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瑞银证券的分析人员表示“新规定使全球面临巨大的融资压力,且欧洲和日本所受影响最大”,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师也认为“某些欧洲银行应该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巴克莱集团行政总裁韦骏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巴塞尔协议m将抬高银行的下游消费者融资成本”。关于国内学者对巴塞尔协议Ⅲ的研究方面,巴曙松和金玲玲(2010)认为我国银行业通过发行股票融资不仅成本高,供给增加还会使银行股票价格降低,债务工具要求的提高也使其发行的成本提高,未来银行应更多依靠留存收益和内源融资来补充资本,并且我国银行还要转变经营模式,适度提高杠杆水平,大力促进业务多元化发展,努力形成资本节约型的经营模式。王林(2011)认为巴塞尔协议III对我国整个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没有多大的影响,暂时还不会引起较大的冲击,但以后在补充资本方面会更加侧重于发行股票以及留存收益,由于杠杆率的限制我国银行业将转向多元化、精细化经营发展,而巴塞尔协议III的实行也能促进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促进稳健运行,我国银行业还须积极应对,合理规划资本,而监管部门还要对顺周期效应及动态拨备进行充分研究。关于国内金融监管高层对巴塞尔协议Ⅲ的研究方面,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2011)认为银监会会在“十二五”期间大力进行巴塞尔协议Ⅲ的推进工作,同时为引导商业银行更加稳健经营和保持竞争力,银监会会同时加快推进巴塞尔协议II和巴塞尔协议Ⅲ的同步实施。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2011)认为巴塞尔协议Ⅲ短期内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非常有限,长期却需要银行通过发展表外业务来减轻监管资本的压力,他同时给出的具体建议是银行应多开展一些如担保、票据类的收费业务,银行要提高非利息收入的比重。阎庆民(2011)还认为四大监管工具的同时实施,主要在于调整商业银行的结构,给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不算很大,银监会会坚守四大监管工具的底线,巴塞尔协议Ⅲ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要大于挑战。银监会国际部范文仲(2011)指出巴塞尔协议Ⅲ只是一个监管的起点,我国的监管标准高于国际,过渡期时间也较短,这也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考虑的,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方面都优于国际水平,短期内新的监管指标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长远看银行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银监会国际部刘鹏(2011)认为我国商业银行要以新资本监管为契机,提高三种能力和加强三种管理,三种能力是资本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工具创新能力,三种管理是风险资本管理、经济资本管理和主动资本管理。1.4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和书籍,对国内外有关巴塞尔协议相关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尤其对《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以相关的定义和理论进行了介绍。(2)历史分析法文章在对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国际准则一一《巴塞尔协议》的介绍中运用了历史分析法,阐述了《巴塞尔协议》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每版《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和不足之处。而且根据《巴塞尔协议》各个版本的要求,我国银行业在每个阶段是如何进行资本监管实践的也运用了历史分析法。(3)比较分析法论文通过对比《巴塞尔协议Ⅲ》与前两版巴塞尔协议的异同以及《巴塞尔协议Ⅲ》的改进,总结现在《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另外在我国银行监管新标准与《巴塞尔协议Ⅲ》的研究中也运用了比较分析法。2《巴塞尔协议Ⅲ》2.1危机后各国的金融监管改革金融危机后,各国都加大了对国内金融监管改革的力度,相继颁布了一些监管文件,推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监管改革措施。美国在国内加强了对金融监管资源的整合,为加强各个监管机构之间的监管合作而建立了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扩大了美联储的监管权限,将对冲基金及一些风险基金纳入监管范畴,对于那些对金融体系的稳定存在着威胁的金融机构将面临着监管层更严格的监管措施:加强银行对表外业务(如资产证券化和衍生金融工具等)的监管管理;通过成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加强对消费者和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力度,改革金融机构高管的薪酬体制;改革对问题机构的救助处理政策以及加强国际监管合作。英国由于建立了相对完备的金融监管体系,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力度较小。通过赋予英格兰银行更多的监管权利,建立金融稳定理事会,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增加英国金融服务局的监管权限,以此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和金融行业薪酬的监管,财政部、英格兰银行、金融服务局协调工作,加强对问题机构的处置,但更强调金融机构自身治理结构的改革;加强国际监管合作。欧盟为维护欧洲金融市场的稳定,强化内部金融监管,从泛欧层面上加强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建立欧洲系统风险委员会来监控和评估系统性风险,明确欧洲中央银行对欧洲系统风险委员会提供支持;建立欧盟“一会三局”新的金融监管体系,相互协调和配合对银行、证券、保险的监管。2.2巴塞尔协议Ⅲ的背景在金融危机后各国监管当局为减少危机对经济的破坏冲击,一致要求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改革金融体系的监管框架和层次,使金融体系能安全稳健的经营运行并为经济增长作出贡献。全球金融监管当局在深入分析全球金融形势和当前的监管体系之后,希望通过建立更高、更严格、更全面的监管框架和标准来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标志着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成果的是在2010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分析并讨论了银行监管改革的新方案,也即巴塞尔协议Ⅲ,此后巴塞尔委员会又相继发布了关于巴塞尔协议Ⅲ的一系列相关补充文件,为各国银行监管提供了新的监管思路和监管框架体系,得到了各国的广泛支持。2.3巴塞尔协议Ⅲ的核心内容资本充足率要求:规定由商业银行普通股构成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由以前的2%提高到4.5,一级资本充足率的标准由4%上调到6%,从2003年1月1日开始实施,2015年1月1日之前要实现,而资本充足率维持8%的监管标准不变。资本留存缓冲:为确保银行在危机时能弥补重大损失,设立2.5%的资本留存缓冲,由扣除递延税项及其他项目后的普通股权益构成,如果不达标将会影响银行股份回购和红利发放等,限制在银行资本恶化时随意发放高福利等情况,这项规定要求于2016年1月实行,2019年1月开始正式生效。逆周期资本:根据经济形势以及银行状况评估,银行要设立0-2.5%的逆周期资本缓冲,以核心一级资本形式持有,2016年1月开始实施,2019年1月1日达到2.5%的标准。杠杆率:引入杠杆率指标最低为3%,在2013年至2017年过渡期间接受测试,希望于2018年1月进入新协议的第一支柱部分。流动性监管:通过引入两个新的流动性监管指标,即流动性覆盖比率(LCR)、净稳定融资比率(NSFR),以此来加强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监管,两者的监管要求一样,都不低于100%的监管要求。附加资本监管:为减小“大而不倒”引起的道德风险,巴塞尔委员会加强了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计提他们的附加资本要求,标准目前暂定为1%。图1巴塞尔协议Ⅲ对各指标的实施时间表(单位:%)资料来源:根据巴塞尔协议Ⅲ内容资料整理3《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3.1对我国商业银行微观经营的影响3.1.1增加建立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紧迫性我国银行业发展较为落后,特别是在风险管理领域。各大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关系的认识过于片面,没有把二者进行有机结合来使商业银行的价值趋于最优化。对于风险种类的识别和计量方面,使用的方法与技术水平都相对落后,风险管理的手段也非常单一,最关键的是没有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快速度努力发展成为产权清晰、制度完善、运作规范和激励约束机制健全有效并具有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这些来增强自身的风险控制与经营管理的能力。巴赛尔协议中的标准法要求必须使用外部评级,国内的信用评级机构在国际上没有话语权,然而,国际评级机构却因为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而质疑我们的市场化程度,所以我国商业银行的评级迟迟难以“更上一层楼”。所以我国应跟上国际水平,引入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对国内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更加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实现内部风险测量工具的开发和升级,全面增强银行的风险监管水平。3.1.2督促我国商业银行的扩展资本补充渠道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十分简单,且一级资本的比例较世界平均水平来说很高。虽然说目前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资本充足要求对我国银行的发展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是未来会有这方面的危险。但是当前我国的经济政策严格控制贷款利率不放松,这样就直接减少了银行盈利。长此以往,我国银行有可能会面临资本缺乏的困境。而我国银行业由于历史原因,盈利项目较少,大部分盈利都来自于存款和贷款的利率差额和手续费。所以我国必须向世界靠拢,整合金融市场的资源,挖掘潜在的资本类型,借鉴国际通用的融资方法,使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科学化。银监会提出的新资本充足率要求,从而使得银行可用的资本减少,缩小的放贷水平,影响了经营规模。根据上市银行2012年底的财务指标,农业银行和中信、华夏已经分别接近系统重要性银行11.5%和一般银行10.5%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民生和深发展已经低于10.5%的要求。在杠杆率方面,华夏和深发展已经低于4%。我国部分商业银行由于短期资本紧张,已接近巴塞尔新规定的临界点,所以要加快扩充资本渠道,维持盈利的增长点以保证到达规定。就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并不用担心资本充足问题,只有部分银行需要立刻扩充资本获取渠道以符合要求。之前国际相关组织重新划分对国际具有重大影响的银行标准,而我国没有一家银行被选入内。根据我国自身的定制的标准,通过对商业银行的现有规模和市场占有程度以及是否可取代等角度出发来选取对国内金融具有中大影响的银行。五大国有控股银行凭借国家注资和悠久的发展历史等毫无悬念的进入榜内。我国需要拓宽融资渠道和发展新的盈利增长点,而不仅仅是依靠简单的存贷款利息差别以及手续费来增长。为了进一步开展海外经营,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向国际看齐,学会充分利用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多元化融资,不仅分散了风险还扩大了资本构成。3.1.3转变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根据国际上的最新规定,八年后世界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要求将是目前的两倍,这预示着全球金融业或将步入无资本损耗的发展新纪元。我国商业银行应立刻加快改革现有经营方式,全面发展可行的中间业务帮助走出将来一级资本不充足和再融资困难的困境。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大部分还是来自信贷收入,这会吸收掉许多资本。我国商业银行要向全球大型跨国银行学习,扩大发展金融服务水平,积极开设结算、咨询和代理等高佣金业务,完善国内的证券市场。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的拨贷比都不符合标准,由于存量过多会拖累银行的经营,这将对银行财务业绩造成影响,尤其是对那些优良信贷资产的商业银行,阻断其资本扩充的道路。而为了维持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我国规定每笔贷款都必须有相应的风险备用金,这直接减少了房贷收益,从而使得各个银行都不愿意做贷款业务。目前,我国还是实行独立监管,这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比巴塞尔委员会更高的要求下,商业银行不停增长的资本规模会受到影响,我国银行应当与国际接轨,拓宽业务范围和转变增长模式。3.2对我国商业银行宏观经营的影响3.2.1《巴塞尔协议III》对中国经济中系统性风险的应对缺口就目前来说《巴塞尔协议1II》的相关要求并不会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重大的限制,我国的资本充足情况一直良好。截止到2013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了12.2%,核心资本充足率也达到了10.1%,符合《巴塞尔协议III》正常情况下的监管要求。但是,如果考虑到逆周期资本缓冲和系统性重要银行1%的附加性资本要求,以及我国银行监管层可能更为审慎的监管原则,则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准备更加充足的运营资本。在与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较中我们发现,我国金融业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系统性风险问题。系统性风险不仅是由于体制上的高密集性以及由此带来的高相关性,而且还因为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增长以及程度越来越深的外向性。《巴塞尔协议III》的内部评级法反映的主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非系统性风险,这或许是新协议与中国实践中的最大差距。中国监管当局和各商业银行在新协议的实施过程中应当根据我国金融业的具体国情灵活展开动态的资本充足制度和拨备制度等。3.2.2《巴塞尔协议III》将促进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模式的改变在金融海啸中出台的协议对金融监管有着更高的标准,尤其是为了控制银行的放贷规模和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创新工具的使用,对资本充足方面进行了重新规定,更加严格。使得商业银行为了在完成每一笔放贷业务之后仍然达到资本监管的要求,银行就必须寻求新的补充资本。而银行对于补充资本的渴望与资本监管的标准成正比,也就是说标准越高,银行越渴望补充资本。全球金融业经历了多年的演进,过去的资本补充模式早已不再适用,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只有跟上潮流积极转变经营模式,扩充融资手段和渠道,才能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站稳脚步。3.2.3更高的资本监管标准限制临危受命的《巴塞尔协议III》是在世界对于金融监管的强烈需求中诞生的,委员会在对此次金融海啸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后制定出更加严格的资本监管标准。银行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心,所以监管当局对银行的安全稳定发展非常重视。这就意味着,作为巴塞尔委员会的成员,我国会积极适应新规则,严格遵守上述规定。新协议要求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由2%提高到4.5%,核心资本充足率由4%提高到6%;包含附属资本在内的资本充足率保持8%,对于上述监管标准的进程也做了初步安排。从2011年开始实施,到2013年1月1日,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应达到3.5%,核心资本充足率应达到4.5%,资本充足率应达到8%。到2015年1月1日,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4.5%,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6%,资本充足率保持8%。随着金融海啸的全面扩大,银监会和人民银行才开始渐渐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监管的标准,以尽快摆脱金融海啸的不利影响。我国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可以根据对经济周期的判断和对商业银行运营状况的评估,要求商业银行提高缓冲资本的存量,规模为风险资本的0%~2.5%,全部需要以核心一级资本形式持有。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建议,缓冲资本要求从2016年开始实施,每年增加0.625%,到2019年1月1日,最终达到2.5%。3.2.4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我们从整体角度出发分析《巴塞尔协议III》对我国的影响,由于金融海啸爆发之后全球内掀起一阵监管改革的浪潮,尤其强调了各大银行的资本充足标准。因此,世界范围内的银行可使用资本都会缩小,进而迫使银行业整体放慢发展的脚步。而银行恰恰是经济发展产业链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它的脱节会对实体经济造成难以预见的后果。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我国沿海城市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以往国家采取的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所以整个国家的实体经济都在飞速发展,我国甚至一直保持着“8%”的神话。但是危机发生之后,全世界都在实行金融监管,严格控制银行的房贷规模。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很难从银行那里贷到钱,这相当于直接掐住了企业发展的咽喉,连正常呼吸都很困难了,又怎么去前进呢。所以,对银行资本充足的监管引起的全国范围内信贷规模的急剧缩小会直接导致我国实体经济的停滞不前。我们通过分析银行放贷规模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中发现,对银行资本充足的监管对实体经济有着直接的影响。2011年商业银行所能够维持的贷款增长速度在17.5%-17.8%之间,但在2012年之后左右所能够维持的贷款增长速度就下降至11%左右。要是把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其他监管资本也计算入内的话,这一比值会更小。所以,假设我国商业银行一直没有挖掘大量新的资本来填补这个差漏,引起放贷比率进一步缩小的话会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非常不利。这同时也要求我国实体产业尽快实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寻找新的资本补充途径,而不是一味的寻求获得贷款。更重要的是,我国监管当局在用《巴塞尔协议III》的相关规定指导相关部门制定监管标准的同时,要兼顾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4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巴塞尔协议III》的发展启示4.1把握宏观调控节奏4.1.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过去的几年,为从金融危机中迅速恢复过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反危机、超常规的,扩张性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而实质上却演变成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天量信贷和超量货币供应导致价格过快上涨并形成泡沫,形成通货膨胀。目前,实体经济已经逐渐稳定复苏,国家的宏观政策应该逐步从宽松的货币政策平稳退回到中性的货币政策,并在物价压力下及时的从中性的货币政策转向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关键是要适当的掌握力度和节奏,否则可能导致银行体系信贷市场的大幅波动。政策的调整不能过缓亦不能过快,如果紧缩的力度不够,资产泡沫继续膨胀,就会使泡沫破灭的危险增大,消费物价指数也有可能继续攀升,但是,由于近几年的高速增长过度依赖于海量货币的注入,在建项目盘子巨大,如果紧缩太猛,又可能会出现增速下降过快,甚至有一“硬着陆”的风险。为使经济稳健增长,运用货币政策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交替使用利率、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合理投放,调控信贷总量和信贷结构,第二,内外并举、双管齐下,严格控制通货膨胀,第三,加大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第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第五,合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工具,遏制国际投机资本冲击国内金融市场,调节外汇占比。最后,要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4.1.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风险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出资设立授权进行公共基础设施类项目的建设开发、经营管理和对外融资活动,主要以经营收入、公共设施收费和财政资金等作为还款来源的企业法人机构。这一制度是为了使政府能够以较少的财政资金撬动数倍的信贷资金、以政策导向驱动银行盈利,使金融机构能够配合政府发挥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一制度曾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城镇化进程中,为城市建设提供了较多的贷款。然而自2008年以来,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国家为地方融资平台提供了更大的政策支持,导致信贷超常增长,引发融资规模扩张过快、潜在的财政和金融风险增加以及管理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注该制度下的风险:首先是偿付风险,地方融资平台因为缺少主营业务和充足的固定资产,因此在融资过程中较多依靠政府的财政进行担保,地方政府代偿风险巨大,其次是加大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基础建设等项目资金需求量大、使用周期长,导致了商业银行贷款结构不平衡,“长贷短存”的现象使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限期错配问题突出,协议Ⅲ中也突出强调了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所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问题更加亟待解决,最后是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为了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优化存量结构、实行总量控制。银行当前既不能放任该类贷款继续增加、聚集信用风险,也不能快速压缩贷款规模、导致项目烂尾。目前的主要工作时管理好存量贷款,保证信贷资金的合规使用,同时优化贷款结构。发放贷款的过程中,在总量得到控制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综合风险较低的客户。第二,深化地方政府融资的体制改革。改革融资体制,运用多种融资手段:完善融资政策,严格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杜绝摊子铺太大的现象;加强投资监督管理和项目跟踪协调管理。第三,银行要加强贷款审查标准,积极掌握融资平台公司的财务信息以有效监控信贷风险,建立融资平台的风险防控体系,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检测和研究。4.2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由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当前国际银行业对信用风险的管理正日趋量化、系统化、信息化、动态化、综合化和法制化。我们可以参考国外先进同业的经验,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第一,强化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加强社会信用文化建设。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比识别和风险评估更重要。在国际上不少金融机构因风险控制不当而造成倒闭的案例中,原因往往并不是因为他门缺乏信用风险控制的机制,而主要是因为其从业人员的信用风险管理意识过于薄弱。因此,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增强信用风险管理的意识,自上而下树立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和营造浓厚的风险文化至关重要。其次,要加强信用宏观环境和微观基础等方面的建设,把健全信用制度、构造信用体系作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和实质性措施,才能从根本上优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奠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坚实基础。第二,完善征信系统、建立适用的内部信用评价体系。在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下,内部信用评级是银行对整个机构内各层次、各业务单位的各种风险实行通盘管理的必要手段。完善的征信系统为构建内部信用评级体系打下了牢实的基础,而良好的信用评级系统也可以检验征信系统的可靠性,两者相辅相成。第三,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风险度量模型。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所使用的风险量化工具多为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模型,虽然这些模型已经被多数专家证实可以应用在我国,也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修正和改进。但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我国仍应研究出适合中国经济发展国情的风险量化模型。第四,重视宏观调控和国家政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我国宏观调控对经济发展和市场走向有很大的影响,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加大对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政策的研究,建立宏观经济周期变化的提前反应机制,提前采取相应的贷款策略,确立价值最大化理念和构建核心竞争力。第五,加强外部有效监管。在现行经济形势下,银监会和央行应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功能,加强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率、不良贷款率、信贷规模等经营指标的监督。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比粗细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健身房与会员之间的会员服务合同
- 2024年建筑工人劳务雇佣协议
- 2024年度艺人非独家合作合同及演出安排
- 2024年广告发布与媒体推广合同
- 2024年度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合同的履行
- 2024年度技术研发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
- 制作高端课件教学课件
- 04年数据中心运维服务合同
- 2024年废弃物处理服务合同(含危险废物)
- 边坡喷锚施工方案全套资料
- 国家安全教育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临沂职业学院
- 2023深圳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解析
- 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人护理
- 新东方英语背诵美文30篇
- 自学考试-计算机系统结构(全国)
- 极地特快中英文台词打印版
- GB/T 3620.1-2016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 GB/T 17514-2017水处理剂阴离子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 二副面试问题与答案
- Friends《老友记》英文介绍(并茂)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