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用】中考篇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6 古诗词鉴赏 (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广东专用】中考篇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6 古诗词鉴赏 (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广东专用】中考篇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6 古诗词鉴赏 (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广东专用】中考篇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6 古诗词鉴赏 (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广东专用】中考篇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6 古诗词鉴赏 (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专用】中考篇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专题06古诗词鉴赏(原卷版+解析版)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专题06古诗词鉴赏

对记诵积累有具体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能正确理解并默写要求背诵的诗文名句;掌握古诗文有关的文体和文学知识;正确划分浅易古诗文的朗读节奏;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

诗词鉴赏考查学生对课外古诗词的阅读和鉴赏。

所考查的对象侧重于诗词曲的理解,主要题型在于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以及重点诗句、字词的理解和把握。

答题策略:

(1)描绘画面,分析意境:

方法:抓住主要景物,运用联想和想象,加以扩展再现,再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准确地概括画面的特点、情调、氛围即可。常用词语有:孤寂、冷清(凄清、冷寂、凄凉)、恬静(恬淡、幽静、静谧)、优美(清幽、清新、秀丽)、雄浑壮阔、萧瑟、肃穆等。

意境常见的表达一般用二个双音节词,共四个字,例如:

雄浑壮丽、幽清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孤寂清冷、清新明丽、肃杀荒凉、朴素自然、清新飘逸、华美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生机勃勃、萧瑟凄清、繁华热闹、雄浑壮丽、迷蒙飘渺等。

(2)表达技巧:

抒情方式:

a.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b.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托物寓理、感物伤怀等)

表现手法:

烘托(反衬)、对比、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用典、白描、言此及彼、意在言外、由远及近、由上而下、远望近观等。

修辞手法:

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对偶、设问、反复、反问、互文等。

(附解题格式: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

答题思路:

准确指出写作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写作手法;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对象的什么特点;分析表达技巧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道理。

注:诗词中表达技巧大多借助于对名句进行赏析

(3)赏析语言

答题思路: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总之要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赏析思想内容

答题思路:分析表达的情感;揭示蕴含的哲理(常见于哲理诗,结合诗句准确概括即可)。

答题格式:诗歌通过描写了什么景色或刻画了什么人物等,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例1.(2022七上·越秀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予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请结合杨花或子规的特点说说它在本诗中的象征意义。

(2)“我寄愁心与明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杨花有漂泊无定的特点,象征友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借此表达对友人的牵挂、担忧,渲染凄凉伤感的气氛。

(2)我把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怀思念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意象的作用。注意理解诗歌中意象的本义和意象的象征义,结合内容分析使用何种手法,表达作者何种观点情感态度。

(2)本题考查古诗情感分析。理解古诗句表达含义,抓住诗句中的情感词,结合作者生平背景分析古诗情感。情感分析注意不要少点。

【译文】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此诗选取漂泊无定的杨花,象征友人前途命运未卜。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

故答案为:杨花有漂泊无定的特点,象征友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借此表达对友人的牵挂、担忧,渲染凄凉伤感的气氛。

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怀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我把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怀思念之情。

例2.(2022七上·白云期中)课内古代诗歌。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

【答案】(1)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而开阔。和风顺江吹来,鼓满了高悬的船帆。

(2)“生”和“入"都采用了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述自然的时序更替中,景中含情,景中寓理,给人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次北固山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句子的画面,具体是考查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此类题目,在译文的基础上,合理想象并描述出画面即可。

(2)本题考查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字词句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本意)和深层含义(文中的意思、情感、主旨)。应对这样的题型,学生只需找出本义和深层含义即可,难点在于深层含义中的主旨部分。

(1)本题是画面题,根据理解,加上合理的想象即可。这句话是说水上涨与两岸连平,江面更加宽阔,船上的白帆,随风轻疾向前。

故答案为: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而开阔。和风顺江吹来,鼓满了高悬的船帆。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生"和“入”都采用了拟人手法。

故答案为:“生"和“入”都采用了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述自然的时序更替中,景中含情,景中寓理,给人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

1.(2022七上·广州期中)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元曲情景交融,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C

(2)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表达了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生活杂感;天净沙秋思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C.有误,“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写哀情。故答案为:C。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情感的把握。“夕阳西下"首先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黄昏时分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小曲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断肠人在天涯”是写漂泊在外的游子,已然垂垂老矣,觉得心凄肠断,这样就把“天涯沦落人"的无法言传只可意会的感受与苦楚传达得淋漓尽致,抒发出作者羁旅他乡的孤寂愁苦和思念故乡的感情。故答案为: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表达了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

2.(2023八上·威远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戍”“夜阑"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请写出相关诗句。

【答案】(1)戍:守卫;夜阑:夜深。

(2)诗歌表达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愿望。相关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1)尚思为国戍轮台: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戍:守卫。夜阑卧听风吹雨: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夜阑:夜深。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结合“尚思为国戍轮台”可知作者的愿望:要为国家戍守边疆。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一生的愿望是收复失地,统一国家,可知这里具体的愿望是:作者愿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相关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故答案为:⑴戍:守卫;夜阑:夜深。

⑵诗歌表达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愿望。相关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注意结合语境理解字义、词义。

⑵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抓住相关诗句把握感情。

3.(2023七上·广州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四句诗的基调是萧瑟感伤还是昂扬雄壮请谈谈你的看法并手说明理由。

【答案】(1)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大海怀抱里涌现出来的。描绘了大海吞吐星辰的壮丽画面。

(2)我认为这四句诗的基调是昂扬雄壮的,虽然已是秋风萧瑟的季节,但岛上却树木繁茂,百草丰美,大海辽阔,汹涌澎湃,给人昂扬雄壮之感,这四句诗的基调是昂扬雄壮,而不是萧瑟感伤。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建功立业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描述画面不是指翻译,不一定要按照诗句的顺序,同时可以对时间地点人物等进行合理推测想象,运用修辞或修饰性的句子描述画面,力求语言优美,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诗歌要营造的意境。

故答案为: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大海怀抱里涌现出来的。描绘了大海吞吐星辰的壮丽画面。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理解。需要结合诗句呈现的环境特点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综合判断。诗人虽然写的是秋景,但通过“丛生""“丰茂”可以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通过“涌起"可以感受到海水的澎湃壮阔。这四句诗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所以感情基调是昂扬雄壮。

故答案为:我认为这四句诗的基调是昂扬雄壮的,虽然已是秋风萧瑟的季节,但岛上却树木繁茂,百草丰美,大海辽阔,汹涌澎湃,给人昂扬雄壮之感,这四句诗的基调是昂扬雄壮,而不是萧瑟感伤。

4.(2022七上·深圳期末)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题目。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①,一夜征人②尽望乡。

【注释】①【芦管】笛子。②【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1)【甲】诗首句以“杨花”和“子规"点明事件发生的时令,营造出暮春时节①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②之情。【乙】诗写作者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夜风送来了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边塞将士的③之情。

(2)“我寄愁心与明月”与“受降城外月如霜"两句都写到了月,请分别说说两位诗人各是如何借“月”来抒发情感的。

【答案】(1)凄凉(悲伤);思念(牵挂);思乡

(2)【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甲诗中“杨花”即柳絮,有漂泊、离别之意;“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鸣声异常凄切动人。诗首句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气氛。联系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

乙诗中写“幽怨的芦笛声",联系下句诗“一夜征人尽望乡”分析。这句诗的意思是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因此,笛声唤起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凄凉(悲伤);思念(牵挂);思乡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结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可知,这里作者采用了拟人手法,把月亮拟人化,月亮成为了知心人,带着自己对友人的关心、牵挂,一直陪伴着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

《夜上受降城闻笛》:结合“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可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月光"比喻成“霜”,渲染凄清悲凉的氛围,突出边塞的苦寒。结合“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可知,抒发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故整首诗描写“月”,营造出清冷的意境,表现边塞的苦寒,以此抒发戍边将士的愁苦之情。

故答案为:【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

5.(2023八上·花垣开学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这两句诗描绘了山西村山环水复、柳暗花明的美景。

(2)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游山西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描绘画面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2)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答题时先概括文章内容,然后结合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把握作者的情感。

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艳,一个小山村出现在眼前。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柳"“花”“村";第三要抓住这些意象的特点“暗”“明",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写即可。

故答案为:这两句诗描绘了山西村山环水复、柳暗花明的美景。

(2)这是一首记游诗,围绕“游”字层层展开,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农民的热情好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出了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写出了农村民风淳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写出了与农人亲密无间的关系。诗人以深情地笔调写出了山西村的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故答案为: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6.(2023九上·罗湖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千寻塔"写出了塔的什么特点?

(2)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1)高峻/高而陡

(2)不害怕浮云挡住了我的眼睛,因为我站在最高的地方,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1)“千寻塔"的意思很高很高的塔,这是夸张写法,作者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2)内容上,“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害怕浮云挡住了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最高的地方。情感上,这首诗歌是诗人他初涉宦海之作。当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想要变法革新,于是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自己高瞻远瞩,想要进行变法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不畏"还体现了诗人不畏奸邪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决心。

故答案为:⑴高峻/高而陡;

⑵不害怕浮云挡住了我的眼睛,因为我站在最高的地方,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如何体现的。

7.(2023九上·罗湖期中)阅读下面甲乙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乙]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这两首古诗都写到了“花”,但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大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甲诗诗人以落花自喻,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愿意为国家效力(不忘报国)的情怀。②乙诗诗人用拟人手法,从花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去的春天的热爱和不舍。

【知识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甲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诗人以“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这里采用自喻的方法,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晚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据此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①甲诗诗人以落花自喻,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愿意为国家效力(不忘报国)的情怀。②乙诗诗人用拟人手法,从花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去的春天的热爱和不舍。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通读两诗,把握内容,明确两首诗的写作方法和写出的内容,揣摩表达的思想感情。

8.(2023七下·广东期末)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概括回答。

(2)后人评价:该诗不言“忙"而“忙”自见。请结合诗歌的后两句简述这种评价的理由。

【答案】(1)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赞美。(意对即可)

(2)“闲人少"是委婉说“人们多在忙”;“才"“又”这两个虚词表明劳动时无空闲,虽没言“忙",但都是写“忙”。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古诗情感分析。理解古诗句表达含义,抓住诗句中的情感词,结合作者生平背景分析古诗情感。情感分析注意不要少点。

(2)本题考查古诗赏析。从多方面入手: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手;⑤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赏析。

【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乡村四月》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赞美。

故答案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赞美。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四月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不言“忙"而“忙”意自见。

故答案为:“闲人少"是委婉说“人们多在忙”;“才"“又”这两个虚词表明劳动时无空闲,虽没言“忙",但都是写“忙”。

9.(2023七下·花都期末)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找出刻画泰山神奇秀丽、高大雄伟的诗句。

(2)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情感。

【答案】(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会当”“凌"表现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分析概括能力。此类题目相对于直接翻译题,属中等难度,需要学生熟练掌握译文,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文章内容有整体把握。(2)本题考查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字词句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本意)和深层含义(文中的意思、情感、主旨)。应对这样的题型,学生只需找出本义和深层含义即可,难点在于深层含义中的主旨部分。

【参考译文】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三、四句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上句用虚笔写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故答案为: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会当”是应当的意思。“凌"是到达的意思,表现了诗人登顶的决心。

故答案为:“会当”“凌"表现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

10.(2023七下·越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请找出诗中直接体现诗人离京心境的词语。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离愁

(2)这两句诗以“落红"自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浩荡离愁白日斜”的意思是: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依此得出答案。很显然“离愁"能反映他的心境。

故答案为:离愁。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诗的后两句以荷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故答案为:这两句诗以“落红"自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

11.(2023八上·宝安期中)李白年轻时曾“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渡荆门送别》就写于他乘舟东下、出蜀入楚的途中。李白此时的心情如何呢?请你结合诗中景物的特点,简要分析。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答案】颔联写两岸的地势由山地过渡到平原,江水朝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视野辽阔,境界高远;颈联描写明月如镜,云海升腾,变幻多姿,灵动优美,体现了作者喜悦开朗的心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渡荆门送别

【解析】诗中写景的两联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翻译为: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了;江水汹涌地奔流着进入无边无际的旷野。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当时见此景象的欣喜和新鲜。

故答案为:颔联写两岸的地势由山地过渡到平原,江水朝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视野辽阔,境界高远;颈联描写明月如镜,云海升腾,变幻多姿,灵动优美,体现了作者喜悦开朗的心情。

【点评】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

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12.(2022八上·白云期末)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本诗前两联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晴空里,能清楚地看到隔水相望的汉阳树木以及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

(2)本诗前两联都是先从神话传说起笔——“黄鹤去”“黄鹤不复返",然后再回到现实情境——空荡荡的黄鹤楼和独自飘荡千年的白云,转换自然,情景交融。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黄鹤楼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古诗画面描绘题。答题注意先指出景物,翻译古诗句,指出这句话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阳光下汉阳的树木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1)画面描绘题答题注意先指出景物,翻译古诗句,指出这句话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诗句翻译为:阳光下汉阳的树木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这里写晴空万里,树木繁荣,一副空明、悠远的画面。

故答案为:晴空里,能清楚地看到隔水相望的汉阳树木以及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

(2)先指出神话传说如何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作用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何种情感。这里先写黄鹤飞天一去不复还,再写现实生活中黄鹤楼和白云仍在的现状,两处空空,表现诗人的惆怅。

故答案为:本诗前两联都是先从神话传说起笔——“黄鹤去"“黄鹤不复返”,然后再回到现实情境——空荡荡的黄鹤楼和独自飘荡千年的白云,转换自然,情景交融。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13.(2022八上·番禺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蕴含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广阔无壤的大漠上,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黄河如带,一轮落日孤悬于地平线之上,显得又大又圆。

(2)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蓬草一样废除“汉塞”,像“归雁"一样进人“胡天”。飞蓬在这里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和激愤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使至塞上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句子的画面,具体是考查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此类题目,在译文的基础上,合理想象并描述出画面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中重要词句的理解、鉴赏。应对该题型,首先需要学生准确理解诗词的内容,具体到教学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熟记诗词的译文,只有理解了诗句的含义,才能够理解和赏析。其次掌握赏析的方法至关重要,如赏析的角度:1、写作手法的角度,写作手法的角度又可以分为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三大角度;2、字、词的角度。字词的角度主要是字词的含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3、句子结构的角度。照应题目、开头、承上启下、首位呼应等;4、主旨的角度。点明主旨、深化主旨等等。

本题考查画面题,根据理解,加上合理的想象即可。

故答案为:广阔无壤的大漠上,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黄河如带,一轮落日孤悬于地平线之上,显得又大又圆。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思是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作者把自己比喻为大雁和蓬草。

故答案为: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蓬草一样废除“汉塞”,像“归雁"一样进人“胡天”。飞蓬在这里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和激愤之情。

14.(2022八上·广州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誉为千古名句,请描述这两句展示的画面。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历来为人们所称赞,请简要分析这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1)广阔无壤的大漠上,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黄河如带,一轮落日孤悬于地平线之上,显得又大又圆。

(2)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使至塞上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故答案为:广阔无壤的大漠上,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黄河如带,一轮落日孤悬于地平线之上,显得又大又圆。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创作的记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地,像北飞的大雁一样进入大漠。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故答案为: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

15.(2022八上·广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最能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的一组词语是()

A.“心远"和“悠然”。B.“真意"和“忘言”。

C.“能尔"和“悠然”。D.“心远"和“忘言”。

(2)本诗是言志之作,下列对诗人人生追求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厌弃官场。B.淡泊名利。C.归隐田园。D.思念故乡。

【答案】(1)A

(2)D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1)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这首诗开篇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诗人在自己的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故答案为A.

(2)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全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厌弃官场、淡泊名利、远离尘俗、归隐田园、悠然自得的心境。故答案为:D.

16.(2023八下·黄埔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枚,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请描绘“牛困人饥日已高”的场景。

(2)“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太阳升高,日益猛烈,拉车的牛儿已困倦不堪,卖炭的老翁也忍受着饥饿。

(2)表达了作者对卖炭翁等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揭露了当时宫市制度(社会)的黑暗。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忧国伤时;卖炭翁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理解把握诗歌意境的能力。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也就是在品析诗歌意境,我们应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1)此句意思是: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在此基础上能细腻地描绘出太阳、牛及人的状态即可。示例:太阳渐渐升高,牛儿气喘吁吁地拉着车艰难地行走着,此时卖炭的老翁已是饥肠辘辘,疲惫不堪。

故答案为:太阳升高,日益猛烈,拉车的牛儿已困倦不堪,卖炭的老翁也忍受着饥饿。

(2)“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意思是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卖炭翁赖以生存的一车炭却不能拒绝宫使的强取豪夺,表达了作者对卖炭翁等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揭露了当时宫市制度(社会)的黑暗。

故答案为:表达了作者对卖炭翁等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揭露了当时宫市制度(社会)的黑暗。

17.(2023八下·荔湾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诗中与“为霜"关联,表明时间变化的词语是哪两个?

(2)《经典常谈》中指出“歌是诗的源头,歌谣以表情为主,翻来覆去将情表到家就行”,此诗翻来覆去所表达的“情"是什么?

【答案】(1)未晞未已

(2)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追求、向往。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蒹葭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再从中筛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即可。

⑵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白露为霜:深秋白露凝结成霜。白露未晞:清晨露水尚未晒干。白露未已: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从凝结成霜到白露为晒干再到白露依然逗留。因此为霜、未晞、白露三个词语表明时间变化。

故答案为:未晞未已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状,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她)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的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她)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伊人宛在,觅之无踪",但其身影又在眼前不时闪现晃动,时远时近,时隐时现,时有时无,闪烁不定。此情此景又使这位追求者欲找无方,欲罢不能。据此概括诗歌表达的感情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追求、向往。

18.(2023八下·广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琴瑟友之”或“钟鼓乐之"的画面。

(2)“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试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1)示例1:“琴瑟友之"画面中,我看到一幅美丽而和谐的景象。在柔和的灯光下,男主人公弹奏者琴瑟,轻柔地拨弄着琴弦和瑟弦,流畅而优美的音符传遍整个空间。琴声与瑟音相互交织,悠扬而激荡,向女子表达亲近之意。

示例2:“钟鼓乐之”画面中,我看到一个令人欢快振奋的场景。男主人公手持鼓槌和琴棒,充满力量地敲击着鼓面和钟琴,敲锣打鼓地想要迎娶女子过门。

(2)示例一:修辞角度: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

示例二:炼字角度:“悠"是长的意思,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长夜漫漫、主人公相思绵绵不断,表现了主人公长夜难寐的相思之苦。

示例三:描写角度:运用心理和动作描写,“悠哉悠哉"突出绵绵情意,思念不断的心理;“辗转反侧”的动作写出寝食不安、长夜难寐的相思之苦。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关睢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古诗画面描绘题。答题注意先指出景物,翻译古诗句,指出这句话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2)本题考查古诗情感分析。理解古诗句表达含义,抓住诗句中的情感词,结合作者生平背景分析古诗情感。情感分析注意不要少点。

【参考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

美好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思念。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表亲爱。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

翻译为:奏起琴瑟表亲爱。鸣钟击鼓取悦她。画面描绘题注意结合翻译,在翻译中加上一些修饰语。如场景描写,加上一些形容词。可以是柔风习习,君子弹琴弹瑟,拨弄着琴弦,柔美的声音传到了淑女的耳边。君子敲着鼓,敲着钟琴,取悦淑女,开开心心的想要迎娶淑女。

故答案为:“琴瑟友之"画面中,我看到一幅美丽而和谐的景象。在柔和的灯光下,男主人公弹奏者琴瑟,轻柔地拨弄着琴弦和瑟弦,流畅而优美的音符传遍整个空间。琴声与瑟音相互交织,悠扬而激荡,向女子表达亲近之意。

或者:“钟鼓乐之”画面中,我看到一个令人欢快振奋的场景。男主人公手持鼓槌和琴棒,充满力量地敲击着鼓面和钟琴,敲锣打鼓地想要迎娶女子过门。

翻译为: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悠哉悠哉,反复,强调君子对淑女的相思让他难以入睡。

悠哉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哉”在“悠"后,表示感叹强调,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强调君子相思之苦,难以入眠。

内心反复思考让君子难以入眠,只能在床上辗转反侧,心理和动作描写,强调君子相思之苦,难以入眠。

故答案为:修辞角度: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

或者:炼字角度:“悠”是长的意思,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长夜漫漫、主人公相思绵绵不断,表现了主人公长夜难寐的相思之苦。

或者:描写角度:运用心理和动作描写,“悠哉悠哉”突出绵绵情意,思念不断的心理;“辗转反侧"的动作写出寝食不安、长夜难寐的相思之苦。

19.(2023八下·广东期末)在“童心向党·探索红色密码”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某同学找到下面的材料,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下面的任务。

我们发现地处粤湘赣三省交界“红三角"地区的韶关,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1935年3月,项英、陈毅率部突围来到粤赣边境的北山、梅岭、油山地区,领导红军游击队坚持打了3年艰苦卓绝的南方游击战争。在南雄的梅岭一带开展游击战期间,陈毅军了气壮山河的《梅岭三章》。

梅岭三章

[其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其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其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宋人陆游绝笔诗《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与《梅岭三章》中哪一句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最相似,请用正楷抄下来。

(2)作为华夏后人,我们应该从《梅岭三章》的诗句中汲取我国革命家的哪些精神财富?

【答案】(1)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2)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艰苦创业,勇往直前,这些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词曲作品给人的启示和道理;生活杂感;梅岭三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诗句理解。理解《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含义,读懂《梅岭三章》,选择与《示儿》思想内容相符合的诗句即可。

本题考查诗句探究能力。读懂《梅岭三章》,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人物形象特点,理解《梅岭三章》中展现出的我国革命家的精神财富。

【译文】

[其一]今即将兵败身死我该写些什么?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革命事业,多么的不易啊!

这次我要到阴间去召集已经牺牲过的同志。带领十万英灵击败国民党反动派!

[其二]南方已经打了十年的仗了,我死后,我的头颅要挂在城门上。

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

[其三]革命者四海为家,含有血腥味的风雨应当有止境。

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翻译为: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诗的情调由悲痛转化为激昂,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翻译为: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

故答案为: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翻译为:今即将兵败身死我该写些什么?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革命事业,多么的不易啊!即使身处危险之中也不惧怕,英勇无畏。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翻译为:这次我要到阴间去召集已经牺牲过的同志。带领十万英灵击败国民党反动派!不惧牺牲,勇敢无畏。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翻译为: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为了人们的幸福未来,我不怕牺牲,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故答案为: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艰苦创业,勇往直前,这些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20.(2023八下·花都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孤蓬”。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远行的朋友。

(2)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隐喻友人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诗人则像落日依恋大地一样与友人难舍难分,真切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与离别深情。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这种类型的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有:体味字词的妙用,描绘诗词情景,感知诗词中的艺术形象,理解诗词中的思想感情,鉴赏表达技巧等方面,学生只要读懂诗词大意,结合作者、写作背景等一般都能解答。

(2)本题考查主旨把握。把握诗词曲主旨的方法有:结合注释,了解创作背景;了解诗人的生平;明确意象的象征意义,古典诗的意象一般具有固定的象征意义,比如松、梅象征高尚的节操,牡丹象征富贵,柳象征送别、留恋等,诗人在用到这些意象时,一般都和自身联系起来托物言志,这样,在其固有的象征意义基础上,再结合具体的诗作,主旨就不难理解了;善于发现“诗眼”,一首诗里,诗眼往往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显示全诗的思想,它是诗中最能体现事物精神、表现诗人感怀、概括力最强的语汇,品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词语来品味,看它在拓展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的作用;利用诗歌的结构来理解诗歌的内容,触景生情的诗,往往先景后情,借景抒情的诗,一般是先情后景;此外,一定要把题目、作者、注释看仔细,找出意象、诗眼,了解诗歌的结构,在纵观全局的基础上,再结合问题本身,相信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远行到千万里以外的地方去了,将远行的朋友比作孤蓬。

故答案为:远行的朋友

本题考查主旨把握。“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意思是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隐喻友人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诗人则像落日依恋大地一样与友人难舍难分,真切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与离别深情。

故答案为: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隐喻友人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诗人则像落日依恋大地一样与友人难舍难分,真切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与离别深情。

21.(2022九上·南山期中)下面对《行路难(其一)》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的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答案】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行路难(其一)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鉴赏。ABD.正确;C.有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了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又找到了奋斗的信心,体现了诗人积极昂扬的心态。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鉴赏。古诗鉴赏要注意:①抓住诗题;②抓住关键词句;③抓住意象特点;④注意诗歌给出的注释;⑤注意诗歌表达的情感。

22.(2022九上·越秀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用典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本诗哪一联属于用典,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2)白居易《最赠刘二十八君》诗的中间两联写道:“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里透出对刘禹锡遭遇的什么情绪?刘禹锡在和诗中借比喻表现的是什么精神?

【答案】(1)颔联(第二联)。运用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借以感慨自己在外多年,回到故地物是人非。一是“烂柯人",借以暗示自己贬谪时间长久,世态变迁,回归之后一切生疏而生怅惘之情。(大意符合即可)

(2)透出对刘禹锡遭遇的同情、愤懑不平的情绪。刘禹锡在和诗中却表现出刚健昂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大意符合即可)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鉴赏能力。学生在平时应注意课下重点注释的识记,了解其包含的故事。典故所含的故事情节不一样,在读懂了故事情节之后,自然就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字词。关键的注释、句子应背诵记忆,这样才能更深刻的理解诗词的情感。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主旨的把握,此类题目的难点在于不直接提问,如:文章的主旨、主题、思想是什么?而是结合一定的字、词、句和题目从侧面考查,例如本题之中,通过分析两个“闲”字,的异同,引出学生对主旨的理解,只有把握了作品的主旨,才能透彻地分析出两个字的异同。所以学生一定要审清题目,明白出题人的意图。其次,建议平时的复习中,应理解性地记忆文章的主旨,要结合文章的关键字词句以及情节,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

(1)典故一“闻笛赋",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典故二“烂柯人”晋人王质入山打柴,观人下棋,局终发现手中斧柄已烂,回到家里才知已经过了百年。“烂柯人"的故事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人世间的沧桑巨变。

故答案为:颔联(第二联)。运用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借以感慨自己在外多年,回到故地物是人非。一是“烂柯人",借以暗示自己贬谪时间长久,世态变迁,回归之后一切生疏而生怅惘之情。(大意符合即可)

《最赠刘二十八君》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称赞了刘禹锡的才华,对刘禹锡贬官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极度不平和无限感慨,抒发了两人同病相怜之情,也批判了不珍视甚至戕害人才的统治阶层。“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意思是哪怕你的诗在全国排在前面也没用,命不由人啊,不能出人头地也是无可奈何。放眼别人风风光光,唯有你一直孤独寂寞。满朝文武都在升迁,只有你却频繁遭遇种种不幸。《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该诗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故答案为:透出对刘禹锡遭遇的同情、愤懑不平的情绪。刘禹锡在和诗中却表现出刚健昂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大意符合即可)

23.(2023九上·广州期中)阅读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本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颔联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2)请赏析诗歌的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答案】(1)“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怀念好友。“烂柯人"指王质上山砍柴,观童子下棋,棋局终了,手中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已过百年。

(2)尾联表达了对友人(白居易)关怀的感谢和自我振奋精神的决心。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参考译文】

湖南一带荒远凄凉,二十三年过去了,被朝廷抛弃在那里。回到家乡后,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哼唱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王质,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我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那一首诗,就借这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