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校协作体高一下学期语文4月份联考试卷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4月份联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
(2023高一下·辽宁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②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③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④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⑤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装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綮《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人均粮食达到700斤。
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
(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A.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既是盛唐诗歌独有的艺术风格,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
B.作者认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
C.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不仅仅在说愁之多、愁之长,更体现出形象的充沛饱满。
D.在儒、释、道三教并用的唐代,诗人们可以多方面汲取营养,李白、杜甫、王维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A.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
B.盛唐气象是与大唐帝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艺术等相适应的文化风貌特征,“浑厚"是其鲜明的风格。
C.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
D.唐朝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文化新人诞生,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诗句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__________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4.材料一第四段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列举并简析。
5.请结合材料二,分析“盛唐气象"的形成原因。
(2023高一下·辽宁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因为月色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
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
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
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
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
我们相对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
“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泪水打湿。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小说写“这鼓角声令我心烦”“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描述了一个村妇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厌恶战争、喜爱安宁而淳朴的生活这一主题。
B.小说中周瑜开始时身穿铠甲,后来穿白粗布长袍,人物前后穿着的对比暗示了他心理的变化。
C.周瑜“笑了起来”“又一次笑了起来"“不再发笑了”,体现了周瑜心理的转变,对“我"的言论由一开始的不以为然到内心产生了触动。
D.“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作者认为真正的英雄应不惧失败。哪怕失败,哪怕在战场倒下去了,仍是响当当的英雄。
7.以下对这篇小说艺术特点的剖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文章第二段的景物描写突出了梦幻的清亮、素雅、荒芜、寂静、宽阔等特点,创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为下边的情节发展和刻画周瑜这一形象做了铺垫。
B.文章以“与周瑜相遇"为主线,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如写艾草味、鼓角声便是实写。
C.文章的最后一段照应了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使主题升华。
D.文中塑造的周瑜形象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心目中的周瑜形象完全一致。
8.请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①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
②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9.小说运用了怎样的叙述人称?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2023高一下·辽宁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尉刘裕至江陵,问申永曰:“今日何施而可?”永曰:“除其宿衅,倍其惠泽,贯叙门次,显擢才能,如此而已。"裕纳之,下书宽租省调,节役原刑,礼辟名士,荆人悦之。诸葛长民以监太尉留府事守建康,骄纵贪侈,所为多不法,为百姓患,惧裕按之,谓所亲曰:“祸其至矣!”问刘穆之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何以至此?"穆之曰:“公溯流远征,以老母稚子委节下,若一毫不尽,岂容如此邪!”长民意乃小安。辅国将军王诞白裕求先下裕曰诸葛长民似有自疑心卿讵宜便去诞曰长民知我蒙公垂盼今轻身单下必当以为无虞乃可以少安其意耳裕笑曰:“卿勇过孟贲、夏育矣。"乃听先还。裕谋伐蜀,择元帅而难其人。以西阳太守朱龄石既有武干,又练吏职,欲用之。众皆以为龄石资名尚轻,难当重任,裕不从,以龄石为益州刺史,帅宁朔将军臧熹等伐蜀,分大军之半二万人以配之。裕与龄石密谋进取,曰:“刘敬宣往年出黄虎,无功而退。贼谓我今应从外水往,而料我当出其不意犹从内水来也。如此,必以重兵守涪城以备内道。若向黄虎,正堕其计。今以大众自外水取成都,疑兵出内水,此制敌之奇也。”而虑此声先驰,贼审虚实。别有函书封付龄石,署函边曰:“至白帝乃开。"诸军虽进,未知处分所由。裕自江陵东还,骆驿遣辎重兼行而下,前刻至日,每淹留不进。诸葛长民与公卿频日奉候于新亭,辄差其期。乙丑晦,裕轻舟径进,潜入东府。三月,丙寅朔旦,长民闻之,惊趋至门。裕伏丁旿于幔中,引长民却人间语,凡平生所不尽者皆及之。长民甚悦,丁旿自幔后出,于座位杀之,舆尸付廷尉。
(节选自《资洽通鉴晋纪三十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辅国将军王诞白裕求先下/裕曰/诸葛长民似有自疑心卿/讵宜便去/诞曰/长民知我蒙公垂盼/今轻身单下/必当以为无虞/乃可以少/安其意耳/
B.辅国将军王诞白裕求先下/裕曰/诸葛长民似有自疑心/卿讵宜便去/诞曰/长民知我蒙公垂盼/今轻身单下/必当以为无虞/乃可以少安其意耳/
C.辅国将军王诞白裕求先下/裕曰/诸葛长民似有自疑心/卿讵宜便去/诞曰/长民知我/蒙公垂盼/今轻身单下/必当以为无虞/乃可以少/安其意耳/
D.辅国将军王诞白裕求先下/裕曰/诸葛长民似有自疑心卿/讵宜便去/诞曰/长民知我/蒙公垂盼/今轻身单下/必当以为无虞/乃可以少安其意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门次,即门阀的等第,科举取士前朝廷都是按照门第高下来选拔与任用官吏。
B.公,是对男性长者或老人的尊称,如在《鸿门宴》中,刘邦就称呼张良为“公”。
C.辎重,出门携带的物资,常指行军时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D.廷尉,秦始置,九卿之一,汇总全国断狱数,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相关事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刘裕抵达江陵后向申永询问如何治理社会并采纳了他的建议,采取了各种有利于社会稳定的措施,当地百姓都拥护他。
B.诸葛长民骄横放纵,违法乱纪,担心刘裕追究自己,刘裕就让刘穆之去安慰他,诸葛长民听了刘穆之的话后才稍微心安。
C.讨伐蜀地之前,刘裕认为朱龄石既有军事才干又熟悉吏事,就想任命他为元帅,虽遭到大家的反对,但依然重用了他。
D.刘裕谨慎有谋略,他担心作战计划泄露,就写在信中并封好交给朱龄石,让他到白帝城再打开,几路军队不知详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以大众自外水取成都,疑兵出内水,此制敌之奇也。
②裕伏丁旿于幔中,引长民却人间语,凡平生所不尽者皆及之。
14.刘裕从江陵向东返回时采取了什么策略?为什么要这样做?请简要说明。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2023高一下·辽宁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①
岑参
鸡鸣紫陌②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③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④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注】①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春天,时官军击败安史叛军并收复洛阳及中原太片土地。贾至先作《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岑参以此诗和之。②紫陌:京城的道路。③剑佩,亦作“剑珮"。指上朝官员佩戴的剑和佩饰。④凤凰池:在大明宫内,中书省所在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首句用“鸡鸣”“曙光"“寒”交待早朝上路的时间,照应题目巧妙自然。
B.颔联正面描写早朝的场面:伴随着金銮殿里传出的朝钟声,一扇扇宫门依次而开;在汉白玉台阶两侧,排列着皇家仪仗,文武百官按部朝见皇帝。
C.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充满对当今皇上的赞颂之情和恭敬之态。
D.全诗通过描绘早朝场面,暗示天下大治的兴旺繁华,反映诗人渴望唐朝中兴的心境。
16.杨万里曾说:“和诗者,岑诗云‘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最好。"请结合全诗对这两句进行赏析。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7.(2023高一下·辽宁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从反面设喻,阐述“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的两句是“___,___"。
(2)《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才纳言观点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相似。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中可以看出。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有时需要在“直道"上以实力硬拼,全力冲刺;有时需要在“弯道”上抓住机遇,巧妙超越;有时则需要另辟新径,"换道"前行。
以上这三种途径,哪一种更具有启示意义?复兴中学组织了“复兴路上"主题征文大赛,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参赛,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2023高一下·辽宁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老行当曾是众多手艺人的生计所系、谋生之道,也为千家万户提供了必需的生活服务。物质匮乏年代的货郎担、卖布头,社会转型期的看相算命、江湖跌打师,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大多是底层劳动者,成分复杂,甚至难免①_____。
老行当,扎根生活,一招一式,总能给人以启迪。纪录片《消逝的老行当》中记录了经过两个打箔人6—8小时约3万锤的锤打才能成就灿烂的金箔的制箔过程,这像极了我们的人生。不但是千磨万砺中的坚韧、一针一线里的静气,和修修补补的勤俭、择一行终一生的匠心,都凝固着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朴素的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说,蕴含在老行当中的工匠精神、生活智慧永远不会过时。
职业因时而变。随着电影的普及,拉洋片的趋于绝迹;随着网络资源愈发、触手可及,播放露天电影的放映员越来越少:这正是新陈代谢的规律。随着时代②_____的发展,一些手艺人索性将“摊位”从街头巷尾搬到线上云端,提供定制化服务。互联网为老行当拓展了生存空间,也倒逼老行当在形式与内容上③_____,不断跟上时代的节拍。
老行当,守望着人间烟火,唤醒了民族的集体记忆,如同一壶老酒历久弥香。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3高一下·辽宁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______。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一些地方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
然而,这些新技术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性方面的担忧。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______,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行业应用方兴未艾的当下,必须充分重视和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______,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绝不手软,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22.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B.你一条,他一条,一共提出了五六十条建议。
C.你这没有骨气的无耻的文人。
D.你只需动动手指即可参与抽奖活动。
23.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B
3.D
4.①举例论证,列举李煜《虞美人》论证它表现出来的情感和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列举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论证“是典型的盛唐气象";②对比论证,将李煜《虞美人》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进行对比,说明它们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③引用论证,引用李白、王昌龄的诗句证明盛唐气象形象的充沛饱满。④比喻论证。把盛唐气象比作一朵小小的蒲公英,形象说明“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
5.①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②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③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④抑制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创造出盛唐文化。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社科类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⑵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推断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⑶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解答本题,先理解“盛唐气象"的观点是什么,再逐个分析选项,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论证方法的能力。平时应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如: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答题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1.B.“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错误,选项理解不当。原文是“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属于人民的作品有描述黑暗的,没有程度上的要求。
故答案为:B。
2.A.“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盛唐时代不同于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楚辞》的风格与盛唐诗歌风格不同,可知选项无中生有。
C.“盛唐气象因此形成"以偏概全,原文“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可知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有多个方面。
D.“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因果颠倒。原文“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可知是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
故答案为:B。
3.D.《夜雨寄北》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缺乏蓬勃朝气,不属于盛唐气象。
故答案为:D。
4.举例论证:列举李煜《虞美人》,“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论证它表现出来的情感和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列举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论证“是典型的盛唐气象”;
对比论证:“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将李煜《虞美人》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进行对比,说明它们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
引用论证:“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引用李白、王昌龄的诗句证明盛唐气象形象的充沛饱满。
比喻论证:“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把盛唐气象比作一朵小小的蒲公英,形象说明“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
5.由“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可得出: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
由“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可得出: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由“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可得出: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由“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可得出:抑制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创造出盛唐文化。
【答案】6.D
7.C
8.第一问:①战争有时靠战争制止,和平有时需要流血来换取。②暗示我对战争的看法和对和平的追求。第二问:①脱下了铠甲的周瑜才不是遥不可及的“历史英雄”,而是村妇心中英气逼人的偶像。②村妇钟意于和平的生活、平凡的人生。
9.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①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拉近作者与读者的情感。②便于进行心理描写,抒发情感,将一个村妇的内心世界的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更能表现“我"厌恶战争,喜爱安宁而淳朴的生活这一主题。③“我”也成为故事叙述的线索,便于推动情节的发展。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对文本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判断;中国现当代小说;赏析、品味句子所蕴含的人物情感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鉴赏能力。首先要了解小说常见的艺术特色:正面或直接描写、侧面或间接描写,环境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设置悬念,抑扬对比法等等,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内涵较为丰富的承载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哲思的语句。可从句子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进行分析,分析深层含义时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并联系文章主旨、作者的写作意图等综合考虑。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叙述人称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掌握第一人称的好处,答题时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分点分析叙述人称的好处。
6.D.“作者认为真正的英雄应不惧怕失败"“哪怕在战场倒下去了,仍是响当当的英雄”错。文中有一句话,“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真正的英雄并非要在战场上,在血腥的搏杀里,脱下铠甲,成为一个布衣,成为和平的守卫者,更是作者心中的大英雄。
故答案为:D。
7.A.“创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理解错误,第二段光景描绘创造的是安静悠闲的气氛。
B.“虚实结合"“写艾草味、鼓角声便是实写”均不正确。本文是一个关于英豪的梦,又是一个关于和平的梦,运用的是梦幻再现的虚写法,写艾草味、鼓角声都是虚写。
D.《念奴娇·赤壁怀古》由“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等句子可归纳出,周瑜年青有为,文采风流,江山佳人兼得,春风喜悦,且有儒将风采,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派豪放。本文作者笔下的周瑜,初见时“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沉醉于军号声,“为这战争之音而沉浸",可见此时的周瑜是一个沉浸于战争的英豪;当“我”走开时,“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衣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扔下了战刀,他的四周“不再有鼓角声”,表示周瑜已经放弃战争,甘做平民的英豪了。
故答案为:C。
8.第一句“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暗示我对战争的看法,战争要流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由此引出希望友爱和平的愿望。由此可分析出,“战争有时靠战争制止,和平有时需要流血来换取”“暗示我对战争的看法和对和平的追求"。
第二句“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说明不参与战争一样也可成为和平的英雄。通过村妇钟意于和平的生活、平凡的人生,表达友爱、家庭和睦的主旨。由此可分析出,“脱下了铠甲的周瑜才不是遥不可及的‘历史英雄’,而是村妇心中英气逼人的偶像"“村妇钟意于和平的生活、平凡的人生”。
9.小说显然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
①文中以“我"作为叙述人称,同时也参与故事情节,与文中“周瑜”见面交流,显得真切自然,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如见到周瑜对其外貌的描写,“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据此分析出,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拉近作者与读者的情感。
②文中从“我”的叙述视角出发,进行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如“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据此分析出,便于进行心理描写,抒发情感,将一个村妇的内心世界的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更能表现“我”厌恶战争,喜爱安宁而淳朴的生活这一主题。
③文中“我"从梦境中见到周瑜,到与其对话进行观点和思想上的交流,到最后走出梦境回到现实,自始至终贯穿文章的故事情节。据此分析出,“我”也成为故事叙述的线索,便于推动情节的发展。
【答案】10.B
11.A
12.B
13.①现在(我们)用大部队从外水夺取成都,(派)虚张声势来迷惑敌人的军队出击内水,这是制服敌人的奇计。
②刘裕使丁昨在帐幕中埋伏,拉着诸葛长民屏退旁人私语,凡是一生以来谈不透的话全部谈到了。
14.第一问:回程中常常停留,不按期进发;后坐快舟秘密回去。第二问:让诸葛长民弄不清底细,以此麻痹他。
【知识点】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文化常识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⑵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⑶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⑸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太尉刘裕抵达江陵,问申永说:“现在应当怎么做才合适?”申永说:“消除那些往昔的嫌隙,增加对(百姓官员)的恩泽,按门第次序铨叙录用,显耀地擢升有才能的人,就这样罢了。"刘裕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减少赋税,放宽刑罚,以礼征召有名望的人士,荆州的百姓(都)拥护他。诸葛长民以监太尉留府事的身份留守建康,骄横放纵,贪婪奢侈,干的事大多不合法度,成为百姓的祸患,担心刘裕追究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的)大祸就要来了!”问刘穆之说:“大家纷纷传言,都说太尉对我不满,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刘穆之说:“刘公逆流远征,把老母和幼子(全都)托付给您,如果有一点点的不信任,怎么会这样做呢!”诸葛长民的心里才稍稍安定一些。辅国将军王诞禀告刘裕,请求先去,刘裕说:“诸葛长民好像自己非常担心,你怎么能轻易地就走!"王诞说:“诸葛长民知道我承蒙您的垂爱看重,我现在轻装简从,单独回去,他一定会认为没有忧患,太平无事,这样可以稍稍安定他的心罢了。”刘裕笑着说:“你的勇气超过孟贲、夏育了。"于是就听凭(他)先回去。刘裕计划讨伐蜀地,要选择元帅而为人选为难。(他)认为西阳太守朱龄石既有军事才干,又熟悉官吏的职责,想要任用他。大家都认为朱龄石的资历名望还轻,难以担当重任,刘裕不听从,任命朱龄石为益州刺史,统率宁朔将军臧喜等人讨伐蜀地,并把大军的一半共二万人分配给他指挥。刘裕与朱龄石秘密谋划进攻,说:“刘敬宣以前出兵到黄虎,没建立什么功业便退兵了。敌兵以为我们这次应该从外水进兵,又揣测我们出乎他们的意料仍然从内水进兵。这样,(他们)一定会用重兵把守涪城来防备内水。如果(我们)进军黄虎,正中他们的计策。现在(我们)用大部队从外水夺取成都,(派)虚张声势来迷惑敌人的军队出击内水,这是制服敌人的奇计。”然而(他)担心这个计划事先传扬出去,敌人知道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另外写了信封好交给朱龄石,在信封边上写道:“到白帝城再打开。"几路大军虽然前进,不知道这样安排的缘由。刘裕从江陵东回,不断派遣载着军用物资的车辆加倍赶路向下游行进,在原先规定的日期以前,常常停留不前进。诸葛长民与公卿们连续多天到新亭恭候,总是错过(回来的)日期。乙丑晦日,刘裕乘轻舟迅速前进,暗中回到了东府。三月,丙寅朔日凌晨,诸葛长民得到消息,惊慌赶到府门前。刘裕使丁旿在帐幕中埋伏,拉着诸葛长民屏退旁人私语,凡是一生以来谈不透的话全部谈到了。诸葛长民非常高兴,(却不料)丁旿从帐幕后出来,在座位上击打杀死他,用车子拉着他的尸体交给廷尉(去判罪)。
10.句意:辅国将军王诞禀告刘裕,请求先去,刘裕说:“诸葛长民好像自己非常担心,你怎么能轻易地就走!”王诞说:“诸葛长民知道我承蒙您的垂爱看重,我现在轻装简从,单独回去,他一定会认为没有忧患,太平无事,这样可以稍稍安定他的心罢了。"
“卿”作“讵宜便去"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
“蒙公垂盼”作“知我"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少安”的意思是“稍稍安定",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故答案为:B。
11.A.“科举取士前朝廷都是按照门第高下来选拔与任用官吏”错误,科举取士前,有军功爵制等选官制度,并不都是按照门第高下来选拔与任用官吏的。
故答案为:A。
12.B.“刘裕就让刘穆之去安慰他"错误,根据原文“诸葛长民以监太尉留府事守建康,骄纵贪侈,所为多不法,为百姓患,惧裕按之,谓所亲曰:‘祸其至矣!’问刘穆之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何以至此?’穆之曰:‘公溯流远征,以老母稚子委节下,若一毫不尽,岂容如此邪!’长民意乃小安”可知,刘裕并没有指派刘穆之去安慰诸葛长民。
故答案为:B。
13.得分点:
(1)“取",夺取;“出”,出击;“此制敌之奇也",判断句,这是制服敌人的奇计。
(2)“伏”,埋伏;“引",拉;“却”,屏退。
14.根据原文“每淹留不进"“裕轻舟径进,潜入东府”可知,刘裕先是常常停留,让诸葛长民无法得知他回去的具体日期,后来突然回去。
根据原文“长民闻之,惊趋至门。裕伏丁旿于幔中,引长民却人间语,凡平生所不尽者皆及之。长民甚悦,丁旿自幔后出,于座拉杀之,舆尸付廷尉"可知,他这样做是为了麻痹诸葛长民。
【答案】15.C
16.①紧扣题目中“早”“朝"二字。“星初落”“露未干"突出“早”,“花迎剑佩"“柳拂旌旗”突出“朝"。②寓情于景。通过“花迎”“柳拂"“星初落”“露未干"的暮春晨景的描写,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兴奋之情。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迎”“拂"生动表现出路边鲜花盛开、杨柳轻拂,旌旗招展,文武官员健步走来的情景。④采用借代手法,“剑”“佩"借代上朝的文武官员,表现出满朝文武都来上早朝的盛况。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可以从诗句的内容、语言、情感、手法等多方面入手。作答时,首先要理解诗歌的整体内容,把握好诗歌的情感主旨。
15.C.“对当今皇上的赞颂之情和恭敬之态”错,诗的结尾,响应贾至的倡议:唯有身居凤池的中书省贾舍人,你这一曲高雅的阳春白雪和起来实在困难。作为和诗,尾联点明题旨,表达对贾至的赞颂之情和恭敬之态。
故答案为:C。
16.从诗句内容上看,“花迎剑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的佳处在于它紧扣“早”“朝"二字,既写了早朝的场面,又抓住了时间早这一特点,“星初落”“露未干"描写早晨的自然景物特点,以此突出时间“早”,“花迎剑珮"“柳拂旌旗”突出“朝"。
从表现手法上看,这两句是描写暮春晨景,殿前花色与佩剑的闪光交加辉映,天边的晨星才刚刚消隐。飘扬的旌旗轻拂着柳枝,枝头还沾带着夜来的清露。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在官军击败安史叛军并收复洛阳及中原大片土地后,内心难以掩抑的兴奋之情。
从修辞手法上看,这一联诗句中的“迎”“拂",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表现出路边鲜花盛开、杨柳轻拂,旌旗招展,文武官员健步走来的情景,“迎”“拂"这种拟人化的写法,带有作者的主观倾向,把诗人自己兴奋的心情移情到鲜花、杨柳身上,写花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展现自己的心情;“剑”“珮"采用借代手法,用“剑”“珮"代指文武官员,表现出满朝文武都来上早朝的盛况。
17.【答案】(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3)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塞、简、俟。
故答案为:(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3)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18.【答案】直道弯道换道行,勇攀复兴高峰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使命。这一道路漫长而曲折,但只要我们紧紧跟随“直道”“弯道"和“换道”的策略,勇敢攀登,必将在复兴路上取得更为辉煌的成果。
首先,我们要靠实力在“直道"上超越。正如华为在全球通信市场上与爱立信、诺基亚、高通、三星等厂商同台竞技,凭借卓越的科技实力,在5G领域的正面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正所谓“实力者,直道竞技也”,我们国家在高铁、航空航天、基础设施等领域也在直道竞争中一路领先,正是依靠国人如马化腾、任正非等先驱人物的勇敢创新和精湛技艺。在直道上,我们要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立足本职,发挥所长,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弯道"上我们需抓住机遇。如同赛车比赛中,在弯道超车常常意味着风险与机遇并存。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要以创新为引擎,敢于涉足别人不敢涉足的领域,抓住机遇一飞冲天。正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特斯拉曾一度成为领导者,但随着中国企业拜腾、蔚来等的不断发展,逐渐改变了这一格局。我们要学习柳传志、杨元庆这样的企业家,在弯道超车中保持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决策智慧,勇敢地攀登科技创新的高峰。
再次,“换道”中我们要发挥特长。避开竞争对手的强项,找准自己的特长,才能实现另一领域的超越。我们可以借鉴农业发展的经验,如养殖业大户李国强,他摒弃传统养殖方法,转而采用新型环保、生态养殖技术,从而走在了行业前列。敌强我弱,则援外之道。我们要学会在不同领域调整策略,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值得注意的是,直道、弯道、换道三者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的。就像我们在扶贫攻坚战中,既要通过直道上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地区的基本生活水平;又要在弯道中探索新的扶贫模式,如扶贫产业、扶贫旅游等;同时还要换道发挥各地的特色优势,助力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的战略选择,既能够有效提高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又能够让国家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人。
在复兴路上,我们要紧密结合直道、弯道、换道三种策略,充分发挥青年一代的创新精神和担当作为。勿以青春来日易,勿以白发留年迟。当我们每一个人都把国家复兴的伟大事业视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全力以赴地去实现这一目标,那么,我们必将在复兴路上书写新的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
让我们铭记“直道"靠实力,“弯道”抓机遇,“换道"拼眼光的道路策略,凝心聚力,勇攀复兴高峰,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关键词——复兴路上,“直道”“弯道"和“换道”。“直道"是指正面竞争,正面迎战,需要拼实力;如华为与爱立信、诺基亚、高通、三星等全球主流通信厂商同台竞技,在标准制定和产品研发中凭借强劲的实力,在5G市场的正面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实现“直道超车”。“弯道"是指大家都不太擅长的地方,这个地方充满了危险和变数,但也充满了机遇和希望,如果做的好,很容易超越对手;但“弯道超车”有风险,需要很多储备工作,如要勇气、智慧、技术、之前的蓄势……“换道"也就是避开对方的实力,发挥我们的特长,实现另一个领域的超越。也就是不能只盯着别人有的东西,要做别人没有做的东西。
不管是“直道”“弯道"还是“换道”,目的都是超越对手。“直道"超越以“实力”为基础,还要全力冲刺;“弯道"是暗中蛰伏,抓准时机,巧妙超越;“换道”则是另辟蹊径,迂回出击,发挥自身优势。
写作中我们不仅要分析这三个“道"的含义,更要分析论证在这三种超越形式下凭借什么能实现超越,我们“人”应当做些什么;还要分析它们各自的利弊,论述清楚什么时候走“直道",什么时候“弯道”超越,什么时候需要“换道"。鉴于写作主题和写作背景,考生使用的论证材料应当与国家建设有关,可以从我们的航空航天、基础设施建设、高铁技术、农业发展、扶贫攻坚等领域选取相应的素材进行论证。
【立意选取】
1.“直道”靠实力,“弯道"抓机遇,“换道”拼眼光。
2.利用“三道",助力复兴。
3.复兴路上走“三道”,中华梦想定成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答案】19.①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龙蛇混杂、良莠不齐);②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一日千里);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独辟蹊径)
20.无论是千磨万砺中的坚韧、一针一线里的静气,还是修修补补的勤俭、择一行终一生的匠心,都凝结着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朴素的人生哲理。
21.①比拟,“守望着……"赋予老行当以人的情态、动作,生动地再现了老行当与百姓生活的密切关系,突出了老行当是国人共同的记忆。②比喻,把“老行当”比喻为“老酒",生动形象地强调了老行当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成语的使用;搭配不当;不合逻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读懂文本,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再根据自己的积累填写合适的成语。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和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能力。准确解答此类题目,分为三个步骤: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及效果;②结合句子,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怎样的感情。
19.第一处,结合上文“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大多是底层劳动者,成分复杂”,此处是说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好坏人都有,可以填“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龙蛇混杂、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龙蛇混杂、良莠不齐)”: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第二处,结合上文“因时而变"“新陈代谢”,此处是说时代发展快、变化大,可以填“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一日千里)"。“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一日千里)”: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发展、进步很快。
第三处,结合上下文“职业因时而变"“不断跟上时代的节拍”,推断此处是说“倒逼老行当在形式与内容上"要不断创新,可以填“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独辟蹊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独辟蹊径:单独开出一条道路。比喻独创出新风格或新方法。
20.原句的语病有:
(1)不合逻辑,“不但……和”应改成表条件关系的“无论……还是"。
(2)搭配不当,“凝固”和“智慧"“人生”不搭配,应把“凝固"改为“凝结”,在“人生"后加宾语“哲理”一词。
正确的句子是:无论是千磨万砺中的坚韧、一针一线里的静气,还是修修补补的勤俭、择一行终一生的匠心,都凝结着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朴素的人生哲理。
21.(1)从“老行当,守望着人间烟火,唤醒了民族的集体记忆"可知,使用了拟人,“守望着……唤醒了……”,让“老行当"拥有了人的情态、动作和思想感情,更加生动逼真地再现了老行当与民众生活的密切关系,突出了老行当是国人共同的记忆。
(2)从“老行当……如同一壶老酒历久弥香”可知,使用了比喻,把“老行当"比作一壶历久弥香的“老酒”,使对“老行当"的阐述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形象地强调了老行当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突出了“老行当”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答案】22.D
23.①生活中的“刷脸"应用越来越常见②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③这就需要有关部门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
【知识点】字词在语境中的含义;语句补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词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先结合语境分析画线句子中“你”的含义,再逐个分析选项中词语的含义,再选出相同的一项。
(2)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这类题目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说,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要综合起来,这样答案就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22.文中的“你"泛指任何一个人。
A.第二人称代词,用来称呼说话的对方;
B.指团体中的某一个个体;
C.第二人称代词,用来称呼说话的对方;
D.泛指任何一个人。
故答案为:D。
23.第①处,后文列举的是生活中多种情况的“刷脸”应用,所以这里可填:生活中的“刷脸"应用越来越常见。
第②处,后文说“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说明个人信息被泄露了,所以可填: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
第③处,后文“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绝不手软"是呼吁要对“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所以可填:这就需要有关部门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
1/1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4月份联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
(2023高一下·辽宁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②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③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④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⑤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装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綮《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人均粮食达到700斤。
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
(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A.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既是盛唐诗歌独有的艺术风格,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
B.作者认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
C.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不仅仅在说愁之多、愁之长,更体现出形象的充沛饱满。
D.在儒、释、道三教并用的唐代,诗人们可以多方面汲取营养,李白、杜甫、王维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A.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
B.盛唐气象是与大唐帝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艺术等相适应的文化风貌特征,“浑厚"是其鲜明的风格。
C.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
D.唐朝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文化新人诞生,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诗句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__________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4.材料一第四段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列举并简析。
5.请结合材料二,分析“盛唐气象"的形成原因。
【答案】1.B
2.B
3.D
4.①举例论证,列举李煜《虞美人》论证它表现出来的情感和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列举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论证“是典型的盛唐气象”;②对比论证,将李煜《虞美人》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进行对比,说明它们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③引用论证,引用李白、王昌龄的诗句证明盛唐气象形象的充沛饱满。④比喻论证。把盛唐气象比作一朵小小的蒲公英,形象说明“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
5.①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②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③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④抑制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创造出盛唐文化。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社科类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⑵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推断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⑶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解答本题,先理解“盛唐气象”的观点是什么,再逐个分析选项,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论证方法的能力。平时应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如: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答题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1.B.“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错误,选项理解不当。原文是“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属于人民的作品有描述黑暗的,没有程度上的要求。
故答案为:B。
2.A.“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盛唐时代不同于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楚辞》的风格与盛唐诗歌风格不同,可知选项无中生有。
C.“盛唐气象因此形成”以偏概全,原文“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可知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有多个方面。
D.“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因果颠倒。原文“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可知是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
故答案为:B。
3.D.《夜雨寄北》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缺乏蓬勃朝气,不属于盛唐气象。
故答案为:D。
4.举例论证:列举李煜《虞美人》,“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论证它表现出来的情感和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列举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论证“是典型的盛唐气象";
对比论证:“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将李煜《虞美人》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进行对比,说明它们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
引用论证:“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引用李白、王昌龄的诗句证明盛唐气象形象的充沛饱满。
比喻论证:“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把盛唐气象比作一朵小小的蒲公英,形象说明“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
5.由“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零酒驾宣传标语(130句)
- 水的溶解中班教案5篇
- 平面设计个人工作计划(10篇)
- 网络销售开场白(3篇)
-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检测 数学试题含答案
- DB12-T 1113-2021 河湖长制工作规范
- 山东省青岛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随堂测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PCM脉码调制终端设备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上学期二调化学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教师信息化培训
- 锅炉汽包水位串级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设计
- 监理检测方案
- 验收测试大纲
- 卷管道施工方案
- 动物感觉系统-眼(动物解剖生理课件)
- 系统运维年终总结模板
- 脑梗死静脉溶栓流程优化-课件
- 刑事撤案申请书
- 普外科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
- 群文阅读:童话中的不可思议 (教学实录)
-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TACE)临床路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