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茶产业链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申报指南_第1页
福建农林大学茶产业链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申报指南_第2页
福建农林大学茶产业链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申报指南_第3页
福建农林大学茶产业链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申报指南_第4页
福建农林大学茶产业链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申报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农林大学茶产业链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申报指南各学院,机关各部门,各单位: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服务区域发展,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提升学校科技创新和产业服务能力,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绿色发展质量兴茶八条措施的通知》、《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方案》,推动和服务福建省千亿茶产业发展,根据校党委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第三次研讨会精神和《福建农林大学茶产业链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的工作部署要求,决定启动福建农林大学茶产业链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现将有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突出需求、突出重点、突出协同、突出效益”的原则,立足福建省茶产业重大发展战略需求,结合学校涉茶研究的原有基础与优势,按照“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突出实效、分步推进”的要求,整合相关学院、学科的研究力量,以产业技术需求确定任务目标,以创新团队建设引领能力提升,以重点项目实施促进联合攻关,以工作机制创新推动有效协作,建立茶产业链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输出更多优秀人才,产出更多科技成果,把学术论文写在大地上,提高服务区域和产业的水平,为乡村振兴、强农兴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申报条件1、课题团队主任面向全校公开招聘,原则上是正高级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的副高级职称,学术造诣深厚,创新能力突出,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研究群体中发挥引领和凝聚作用。2、课题团队由团队主任自行组建高水平研究和服务团队,打破学院、机构和学科的界限,各团队原则上要将全校范围内本领域具有较高水平的主要研究人员纳入团队,原则上每个团队校内人员总数不超过12人,同时吸收本研究拟示范推广企业的研究人员参与。团队实行课题团队主任负责制。3、团队必须具备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试验环境,一般应以省级以上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4、创新团队的研究实力和学术水平在国内应具有较明显的优势,研究工作已取得突出成绩,或具有明显创新潜力。5、创新团队应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服务领域,能够围绕福建省茶产业共性、关键性技术难题和产业战略性需要,开展具有开创性、探索性和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具有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关键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以及产业服务工作。6、骨干团队成员原则上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科技问题,主持或参加过省部级以上课题。一般成员硕士及以上即可。组建的团队专业结构合理。三、遴选计划(一)茶产业链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领域团队瞄准茶叶科技前沿科学问题和茶产业关键共性工程技术难题,开展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茶叶安全生产与标准化、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茶叶功能与资源综合利用、茶产业经济与文化创意等五个领域8个创新团队的集中攻关。建设周期为3年(2020-2023年),每个团队研究计划经专家评审受资助不超过110万元经费(企业投入经费不计)。现向全校招聘8名茶产业链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领域团队负责人。1.“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利用”团队(1)主要任务:①开展福建优特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综合评价,鉴定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种质和基因资源。②开展福建特异茶树资源重要品质性状相关基因的挖掘,选育优异育种新材料,开展主要茶类适制品种的评价和选配。③开展乌龙茶、白茶加工品质形成的生物学机理研究。=4\*GB3④以5个茶叶核心试验示范站为服务助力对象,将现有的茶叶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等进行熟化、示范,开展技术培训,在5-9家省级及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的2000亩以上基地进行示范推广应用。=5\*GB3⑤对茶产业链的关键技术问题,与合作单位联合开展试验研究,解决技术难题。梳理、凝练解决产业问题的资料,发表服务福建茶产业发展、有创新价值的高水平、高质量论文15篇以上,鼓励多发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中的领军、重点期刊论文。培育3-5个茶树新品种(系);承担涉茶相关的国家、部级各类重大科研项目1-2项或获得横向课题经费累计达60万元以上,获批1项省级及以上科技奖励,实现科技成果成功转化或技术转移1项或研发有市场推广价值的新产品1-2个。提出1套科学合理的福建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技术体系。2.“茶树重要品质相关代谢物的创新利用及研究”团队主要任务:①开展茶树种质资源香气、滋味、抗虫及抗病等相关重要代谢物的挖掘。②利用多组学技术筛选影响茶叶香气、滋味以及茶树抗病、抗虫等性状的重要代谢物表达和调控的分子标记。③利用遗传转化体系解析影响茶叶香气、滋味和抗逆相关的重要代谢物的合成和调控机理。=4\*GB3④以5个茶叶核心试验示范站为服务助力对象,将现有的茶树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等进行熟化、示范,开展技术培训,在5-9家省级及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的2000亩以上基地进行示范推广应用。=5\*GB3⑤对茶产业链的关键技术问题,与合作单位联合开展试验研究,解决技术难题。梳理、凝练解决产业问题的资料,发表服务福建茶产业发展、有创新价值的高水平、高质量论文15篇以上,鼓励多发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中的领军、重点期刊论文。承担涉茶国家、部级各类重大科研项目2-3项或获得横向课题经费累计80万元以上,实现科技成果成功转化或技术转移1项或研发有市场推广价值的新产品1-2个。提出1套系统的、切实可行的茶树重要品质相关代谢物调控通路以及品质提升技术。3.“茶树绿色栽培与生态茶园建设研究”团队主要任务:①研究茶树-茶园生物-茶园微域环境互作的关系,开展茶树主要病虫害调查及生境管理对茶园保益控害技术研究,构建绿色防控综合技术体系;研究大气环境条件对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构建高优茶园的友好大气环境体系。②研究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对福建茶园土壤环境及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开展茶园套种绿肥效应研究与应用,建立生态茶园土壤改良与栽培模式体系。=3\*GB3③以5个茶叶核心试验示范站为服务助力对象,将现有的茶叶新技术、新成果等进行熟化、示范,开展技术培训,在5-9家省级及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的2000亩以上基地进行示范推广应用,做到基本不使用化学农药。=4\*GB3④对茶产业链的关键技术问题,与合作单位联合开展试验研究,解决技术难题。梳理、凝练解决产业问题的资料,发表服务福建茶产业发展、有创新价值的高水平、高质量论文15篇以上,鼓励多发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中的领军、重点期刊论文。承担涉茶国家、部级各类重大科研项目1-2项或获得横向课题经费累计60万元以上,获批1项省级及以上科技奖励,实现科技成果成功转化或技术转移1项或研发可应用于茶叶生产的新肥料、新农药等新产品1-2个。提出1套基本不使用化学农药的茶树绿色栽培与生态茶园建设技术体系并示范。4.“福建主要茶类原产地溯源与标准体系研究”团队主要任务:①以福建生态茶园、茶叶加工和茶叶产品为主,补充和完善乌龙茶、白茶、红茶和茉莉花茶等茶类系列标准;推进乌龙茶国际标准进程。②构建白茶、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溯源体系。=3\*GB3③以5个茶叶核心试验示范站为服务助力对象,将现有的茶叶新技术、新成果等进行熟化、示范,开展技术培训,在5-9家省级及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的2000亩以上基地进行示范推广应用。=4\*GB3④对茶产业链的关键技术问题,与合作单位联合开展试验研究,解决技术难题。梳理、凝练解决产业问题的资料,发表服务福建茶产业发展、有创新价值的高水平、高质量论文10篇以上,鼓励多发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中的领军、重点期刊论文。承担涉茶国家、部级各类重大科研项目1-2项或获得横向课题经费累计40万元以上,获批1项省级及以上科技奖励或标准贡献奖,实现科技成果成功转化或技术转移1项或研发有市场推广价值的新产品1-2个或新技术1-2项。制定有产业应用价值的涉茶相关标准或规程5-8项,推动乌龙茶国际标准的进展。提出科学、合理的白茶和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溯源体系。5.“茶园全程机械化作业关键技术研究”团队主要任务:开展丘陵山区茶园微耕作业、名优茶智能采摘等关键农机具研制及技术集成。开展山区茶园机械化耕作和采摘模式及关键技术集成研究。=3\*GB3③以5个茶叶核心试验示范站为服务助力对象,将现有的茶叶新技术、新成果、新装备等成果进行熟化、示范,开展技术培训,在5-9家省级及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的基地进行示范推广应用。=4\*GB3④对茶产业链的关键技术问题,与合作单位联合开展试验研究,解决技术难题。梳理、凝练解决产业问题的资料,发表服务福建茶产业发展、有创新价值的高水平、高质量论文10篇以上,鼓励多发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中的领军、重点期刊论文。承担涉茶国家、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1-2项或获得横向课题经费累计60万元以上,实现科技成果成功转化或技术转移2项,研制3-4套涉茶农机具,在茶区示范应用3-5台套,示范推广面积2000亩以上;集成山区茶园耕作或茶叶采摘模式关键新技术2-3项,在茶区示范应用3-5台套,示范推广面积2500亩以上。成果获省级科技奖1项。提出一套系统的、切实可行的山区茶园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及关键技术。6.“茶叶智能化和清洁化加工创新研究”团队主要任务:①开展乌龙茶智能化和清洁化包揉、萎凋(白茶、红茶、乌龙茶共性关键技术)、茉莉花茶清洁化窨制等关键技术研究。②研发颗粒型乌龙茶自动成型装备及关键技术,研制新型智能化乌龙茶包揉成型和白茶萎凋新型装备及配套技术。③研究名优乌龙茶做青、杀青、包揉、提香等制作工艺的数字化、智能化、物联网调控技术。=4\*GB3④以5个茶叶核心试验示范站为服务助力对象,将现有的茶叶新技术、新成果、新装备等成果进行熟化、示范,开展技术培训,在6-9家省级及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进行示范推广应用。=5\*GB3⑤对茶产业链的关键技术问题,与合作单位联合开展试验研究,解决技术难题。梳理、凝练解决产业问题的资料,发表服务福建茶产业发展、有创新价值的高水平、高质量论文10篇以上,鼓励多发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中的领军、重点期刊论文。承担涉茶国家、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1-2项或获得横向课题经费累计60万元以上,实现科技成果成功转化或技术转移1项,开发新产品1-2个,研发集成茶叶清洁化加工新技术2-3项,示范推广6-8个龙头企业。建设一条系统的、切实可行的茶叶自动化和清洁化新型加工生产线并示范推广。7.“茶叶功能与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团队主要任务:①开展福建乌龙茶、白茶等特种茶功能成分的保健功效机制研究;②开展新型茶浓缩液、速溶茶粉、新式茶饮料等现代茶制品的关键生产技术研发;③开展茶制品废弃物中茶蛋白肽、茶纤维素的高效提取技术、功能活性及新产品开发研究。=4\*GB3④将现有的茶叶深加工新技术、新成果等进行熟化、示范,开展技术培训,在3-5家省级及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进行示范推广应用。=5\*GB3⑤对茶产业链的关键技术问题,与合作单位联合开展试验研究,解决技术难题。梳理、凝练解决产业问题的资料,发表服务福建茶产业发展、有创新价值的高水平、高质量论文10篇以上,鼓励多发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中的领军、重点期刊论文。承担涉茶国家、省部级各类重大科研项目1-2项或获得横向课题经费累计60万元以上,实现科技成果成功转化或技术转移1项,研发涉茶新产品1-2个。初步揭示福建乌龙茶、白茶等特种茶的保健功效机制,提出1套系统的、切实可行的茶叶资源综合利用技术。8.“茶产业经济与文化创意研究”团队主要任务:①开展中国茶业供求失衡背景下的福建茶业升级战略及发展政策研究;②开展茶业新业态比较分析、不同茶叶产品消费意愿及行为、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智慧茶叶与茶产业大数据应用等研究;③茶产业的多功能性与生态化转型模式,茶园碳足迹、水足迹分析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茶农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等研究;=4\*GB3④开展“一带一路”与福建茶叶走出去战略、乡村振兴背景下茶庄园建设、茶旅融合发展模式、福建各重点茶区典型茶文化系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等研究。=5\*GB3⑤以5个茶叶核心试验示范站为服务助力对象,调研发布福建省年度产业报告2-3个,编制茶产业发展规划或研究报告2-3项。梳理、凝练解决产业问题的资料,发表服务福建茶产业发展、有创新价值的高水平、高质量论文10篇以上,鼓励多发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中的领军、重点期刊论文。承担涉茶相关国家、省部级各类项目1-2项或获得横向课题经费累计40万元以上,获得省级奖项1项。提出1套福建茶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方案和福建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并推广。(二)协同基础按“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的标准,以优势特色学科和创新团队为基础,以任务为牵引,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融合,能有效整合校内人才、学科、科技资源,并能与校外企业、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等开展实质性合作。四、项目起止时间:2020年3月-2023年6月五、遴选程序(一)个人申请1、申请者组建科研团队,团队成员体现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融合,尽可能吸纳国家级龙头企业或科技意识强的省级龙头企业以及相关的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2、填报申请书,并将PDF格式的申请书于3月15号之前发至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邮箱yczx283@163.com,申请书统一命名为“姓名-茶产业链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团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