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55_第1页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55_第2页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55_第3页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55_第4页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5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摘要】新课改实施几年时间了,但仍存在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其中有“必修课课时严重不足、初高中教材落差太大、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增加必修课的课时,注意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大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等。【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

一、新课程改革中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现状。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实施已经四年了,长期困扰广大教师的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偏低的问题却并没有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而得到解决,在部分学校,教学质量比课程改革前还低,一部分人出现了否定新课程改革的思潮。因此,有必要对四年来的改革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以统一思想,坚定信念。本文拟对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质量有所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解决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二、新课程改革中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下降的原因。1.教学进度安排不当的原因。《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规定的必修课学时严重不足。高中数学必修课程的共五个模块,每个模块授课36学时,也就是说必须在2.5个学期内学完保修内容,比人教版旧教材缩短了1.5个学期。通过对新旧教材课时的比较发现,在内容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总课时从280减少到180,减少了约35%。从我省和全国其他实施新课改的省份四年来的教学实践来看,这种大幅度削减必修课课时的做法,已经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后果。教师为了赶进度,对一些知识的教学如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学生则疲于奔命,上一节课的疑问还没有解开,下一节课又产生了新的困惑,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学生的“双基”被削弱,学习兴趣也受到沉重打击。当我们试图对此进行补救时才发现为时已晚,面对如此众多的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后进生,任何补救措施都显得苍白无力。事实上,如果课时安排合理,学生本可以学好一些知识的。从初高中课时的对比可以找到答案: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在高中教学中只有一课时,而这部分内容在原初中教材中有三课时;对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高、初中课时比也约三分之一。初中生与高中生学习效果巨大差异表明,课时不足是高中后进生产生的重要原因。虽然后进生并不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但数学新课程改革中课时安排的不合理,无疑对后进生的增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教材的原因。首先,初、高中教材内容的巨大“落差”是导致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之一。一方面,由于初中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及倡导素质教育的理念,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对初中数学教材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正如本文前面提到的,部分内容如“对数、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都转入到高一阶段来学习。高中数学概念抽象,推理严谨,逻辑性强,运算繁琐,对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能力的要求较高,而且习题类型较多,解题方法和技巧灵活多变,体现了“高起点、高难度、大容量”的特点。学生很难通过模仿例题做出习题。初、高中教材之间客观存在的落差,使得学生很难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其次,苏教版高中教材本身存在的如下缺陷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困难。3.教师的原因。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这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三者的有机结合,任何割裂三者的有机联系的教学方法,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即使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已三年后的今天,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认识不到位,对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存在简单化、片面化和极端化的理解与认识。事实上,抓好“双基”不仅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形成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广大数学教师对于是否还要抓“双基”感到无所适从,认识上的困惑导致了行动的偏差,由于“双基”被边缘化,出现教育质量下降的现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4.学生的原因。由于初中阶段的课时较为充足,因此,教师往往能够对题目的类型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大量的机械训练来强化“双基”训练,这种方法往往在考试中很有效,因此,学生对于教师有很大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而高中数学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求很高,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仍然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结果到处碰壁,学习出现了很大的困难,表现在上课能够听懂,但是课后却不能完成作业,也没有时间进行预习和复习总结,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丧失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三、对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1.适当增加必修课的课时。目前高中数学的教学存在“前紧后松”的问题,即必修课同选修课相比,课时相对较少。必修课是选修课的基础。如果说学习选修课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那么,学习必修课就是为了学生的“生存”,生存是第一位的,因此,必须重视必修课在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地位。笔者认为,必修课的课时以增加到3个学期为宜,以巩固必修课的学习,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后进生的比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2.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按照《课标》的要求,精心组织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的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如果教师不更新观念,继续沿用过去的做法,让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搞“题海战术”,或许能收到暂时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肯定是没有出路的。3.加强习惯培养,提高学习效率。高中数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使学生能够独立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克服依赖教师的思想。同时,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形成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顽强毅力和百折不挠学习精神。对高一新生,要讲清楚初中与高中数学的区别,务必使学生明白,高中数学的很多习题跟例题并不对应继续沿用初中的机械模仿的做法已行不通,认真思考才是完成作业的必要条件。4.注意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考虑到高一学生的特点,必须注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衔接,循序渐进,避免变化太大给学生带来不适应,在稳定中求变化,避免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出现三百六十度急转弯,以免对学生的心理造成较大的困扰。另外,笔者建议,在编写初高中教材时,要有全局“一盘棋”的思想,编写教材的人员要互相交流,避免各自为政,人为的造成初中和高中内容的不衔接。5.加大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真正有效的、实用的教学模式,很难从专家的设计中产生,它只能在教学实践中形成,“草根型”的经验,才是最重要的经验。当前,必须着力解决课堂效率偏低的问题,否则,必然会影响师生的课改积极性。广大数学教师必须解放思想独立探索既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又有较高效率的课堂模式,对于各地的好的经验和做法,要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