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总结论文和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_第1页
大学物理实验总结论文和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_第2页
大学物理实验总结论文和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_第3页
大学物理实验总结论文和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_第4页
大学物理实验总结论文和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PAGEPAGE10大学物理实验总结论文摘要:对实验的总体概括(两个学期的实验纵览),实验举例(PN结特性研究u、太阳能电池),个人问题总结,学习心得总结,对实验课程的一些建议。关键字:半导体PN结物理特性、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研究、迈克尔逊干涉仪、问题分析解决、方法、建议正文:整体概括总结:经过两个学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实践,从总体上看涉及的面比较广。电学实验:电学元件的伏安特性研究、平衡电桥测电阻。这两个实验都涉及到了电路的设计连接,是基本的电学实验内容之一,这对于以往的单一学习理论知识来学,实验的补充恰到好处的深化了对课本的理解。电磁学实验:模拟法测绘静电场、霍尔效应法测量圆线圈和亥姆霍兹线圈的磁场。这两个实验都是对抽象意义上的磁学物理量的测量,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和电场线都只是靠强制记忆的。但是这些实验的引入很好的解决了我对于这两个抽象物理量的了解,尤其是电场线的加深理解,尽管这是个认为杜撰的非物理事实,但是它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对于研究物理也是很直观的。物理量的测量:拉伸法测量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稳态发测定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这些实验主要是惊醒一些物理上定义的量的测量,它们都有个共同点就是通过间接测量的到的,这就要求为我们对一些推理公式的了解,了解原理,通过理论的推导公式,将难以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过转化,间接测量出来。半导体:主要是关于PN结的研究,其中涉及到了光电池对PN结光生伏特特性的使用。这充分体现了半导体材料对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巨大贡献。光学:光电效应与普朗克常数测量、光强分布测量、光前光学特性研究。仪器方面: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举例:、半导体PN结物理特性研究实验:(1)相关知识点:PN结:P型导体和N型导体交界面附近的过渡区。PN结是构成半导体二极管、太阳能电池的基础。禁带宽度:导带底与价带顶之间的能量差。其是半导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参量,其主要决定于半导体的能带结构。(2)研究内容:=1\*GB4㈠、PN结正向扩散电流与电压间关系:I=Io(eeUkT-1).=1\*GB3①注:I是通过PN结的正向电流,Io是反向饱和电流(温度恒定时是常数),T是热力学温度,e是电子电荷量,U是PN结正向电压,k为波尔兹曼常数。 通过式的变形式I=Io*e =2\*GB4㈡、结电压Ube与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Ube=ST+Ugo=2\*GB3② 注:S≈-2.3mV/℃为PN结温度传感器灵敏度。Ego=e*Ugo为禁带宽度。因此可以通过Ube-T曲线找出=2\*GB3②式中的常值参数,从而测定禁带宽度。同样是通过计算机处理数据,得到拟合的直线,进行数据处理。 (3)注意事项: 本实验是使用二极管进行的,在连接电路时一定要注意每个接头的连接位置,切忌接错,否则会烧坏元件。对于实验过程中的电压也要注意,过大可能会损坏二极管。 2)、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研究: (1)基本参数: =1\*GB3①短路电流Isc:负载短路时,即R=0,U=0时输出的外电流。 =2\*GB3②开路电压Uoc:负载开路时,即R=∞,I=0时输出电压。Uoc=1Bln(1+IscIo)=3\*GB3 =3\*GB3③光电池内阻:Rs=UocIsc。 =4\*GB3④最佳负载电阻Ropt、最大输出功率Pmax:使输出功率达到最大时的负载电阻叫最佳负载电阻。 =5\*GB3⑤填充因子:Ff=PmaxIsc*Uoc。 (2)研究内容: =1\*GB4㈠、恒定光强下测定Isc、Uoc、Pmax、Ropt、Ff; 初始时设定好光强,负载电压调到最小,然后通过改变负载电压达到改变负载电阻的效果,直至电压电压调到最大,整个过程中每次调整都要记下相应的电压和电流值。 在数据采集完成后,要通过电压、电流计算出负载电阻、输出功率,在通过计算机做出P-R曲线图,找出最高点,得到Pmax、Ropt。Isc和Uoc可以通过起始的电流电压和结束的电流电压计算。 =2\*GB4㈡、光强对光电池Isc和Uoc的影响。 通过改变光强测定不同光强下的Isc和Uoc,然后通过计算机做出Uoc-Isc图像拟合曲线,然后与=3\*GB3③式比较,分析。以上两个实验的举例都是和PN结半导体有关,之所以拿出这两个实验,是为了强调半导体材料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作用。在通过两个学期的实验课程的学习,我对于半导体材料的认识有了新的层次,以前只是了解它的存在,对其在科技领域的地位可以说是孤陋寡闻,但是事实上它的地位是我们远不能想象的。新兴的太阳能电池,计算机产业,微电子,各个方面现在可以说都充满了半导体材料。因此我很庆幸能在两个学期的短暂学习当中能接触到半导体这一革命性的元件。总结:(一)、实验中暴露的问题:(1)、实验书的读懂并不代表会做实验。 我们做实验主要依据的就是实验教程,实验教程编写的很详细,即使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实验课题也能通过研读实验教材来了解实验的具体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但是,事实上读懂了实验教材并不意味着能做好实验,这应该就是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差异。往往实验教材读的很熟,可是当面对实验仪器时会发现依旧是手慢脚乱,难以应付。 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动手能力的欠缺,虽然理论学习的很出色,但是在实践上却很笨拙。这可能与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有关,我们过分的强调理论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操作这一块,因此常常会有人说:西方国家的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比中国学生强很多,但在理论考试上却使中国学生的天下。我想我们既然发现了这一点不足,就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从教育的体制抓起,不要一味的重视理论,这样只能培养纸上谈兵的学生。(2)、操作实验仪器的时候不敢独立进行,总是先观看别人,再自己模仿。 这是我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另一个大问题。每次实验的时候总是不敢自己先做,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进行操作。我想这应该是缺乏自信的一种表现,是对自己动手能力没信心的表现。 所以我所要做的就是放开自己,按照实验仪器的操作要求主动独立完成实验内容。不要总是畏首畏尾,敢于尝试。这是我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培养的。(3)、尽管已经做了十几个实验,但是在实验数据的处理,误差的分析,相关指标的计算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概念。(e.g.不确定度,各种误差,明显有偏差的数据的处理等)。 这需要我在以前的基础上自己系统的总结一下自己到底毛病出在哪里,同时要将实验教程上提供的数据处理的方式方法系统的复习一遍,加深印象,巩固自己的知识结构,为今后的实验数据的处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对数学工具的一次实际应用的复习。(4)、开始的时候总是借学长的实验报告参考,但是发现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抄袭现象,后来逐渐淡化的这种想法。我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坚决杜绝这种间接抄袭的现象。(5)、选实验的时候不必听学长们说哪个简单哪个难,要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去选择。只要记住实验设置了就一定能做,而且别人能做好,你也一定能做好。(二)、知识掌握: 实验课程结束了,整个过程我学到了诸多方面的新知识技能。学会了数据的基本处理、Excel的常用功能使用,常用仪器的使用技能(千分尺,螺旋测微计等),临场发挥的能力等。(三)、个人感悟: 在日常的学习生说中要培养个人的兴趣;学习心态的端正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佳路径之一;不要被文献的长篇幅文字所吓倒,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懂就问;学会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四)、学科建议: 对于学生的报告不要只注重书面,要注重其内在的含金量,书面好的实验报告也许只是字迹工整的表现。 对于不按照统一老师要求处理数据的学生不能直接否定,要从差异中寻找闪光点。也许有时候学生的处理方式更合理。参考文献:物理实验教程2-1;大学物理实验教程2-2实验一锥体上滚【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实验步骤】: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注意事项】:1.不要将锥体搬离轨道。

2.锥体启动时位置要正,防止它滚动时摔下来造成变形或损坏。实验二避雷针【实验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实验仪器】:高压电源、一个尖端电极、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实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实验步骤】:1、将静电高压电源正、负极分别接在避雷针演示仪的上下金属板上,接通电源,金属球与上极板间形成火花放电,可听到劈啪声音,并看到火花。若看不到火花,可将电源电压逐渐加大。演示完毕后,关闭电源并放电。2、用手按下绝缘柄,使顶端呈圆锥状(尖端)的金属物体,可听到金属球放电的声音明显减小,而尖端金属物体放电声音不断增大。可以看到尖端与上极板之间形成连续的一条放电火花细线。3、让当尖端的金属缓慢下降,观察金属球何时发生明显放电现象。4、演示完毕后,关闭电源并放电。【注意事项】:1、实验时,身体不能碰触仪器的金属部分。2、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关闭电源后再对仪器进行相关操作。3、实验完毕,应先关闭电源并及时放电。实验三弹性碰撞仪【实验目的】:1、演示等质量球的弹性碰撞过程,加深对动量原理的理解。2、演示弹性碰撞时能量的最大传递。3、使学生对弹性碰撞过程中的动量、能量变化过程有更清晰的理解。【实验仪器】:弹性碰撞仪【实验原理】: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可知:在理想情况下,完全弹性碰撞的物理过程满足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当两个等质量刚性球弹性正碰时,它们将交换速度。多个小球碰撞时可以进行类似的分析。事实上,由于小球间的碰撞并非理想的弹性碰撞,还是有能量损失的,故最后小球还是要静止下来。【实验步骤】:1、调整固定摆球的螺丝,尽量使摆球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2、拉起最左边的一个白球,释放,让其撞击其他摆球,可以观察到最右侧的一个球立即摆起,其摆幅几乎等于左边小球的摆幅。3、同时拉起左边的两个或三个摆球,释放,让其撞击剩余的摆球,可以观察到另一侧相同数目的摆球立即摆起,其摆幅几乎等于被拉起摆球的摆幅。【注意事项】:1、随时注意保持7个摆球的球心处于同一直线上。2、球的摆幅不要太大,否则效果反而不好。3、不要用力拉球,以免悬线断开。【实验感想】:今天下午的物理演示实验课让我大开眼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