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设计理念与教学立意设计理念:明清时期的中国出现了许多重大的社会变化,这些变化在许多方面同样投射到了女性群体身上,在其社会生活各方面得以体现。从女性视角看明清社会的一些新变化,其视角有一定的新颖性;通过情境创设与明线的串联,更能让学生理解复杂的概念、加强历史逻辑训练;同时,尝试从明清女性社会生活中以小见大,辅助其他材料,更有利于探究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尤其是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以及社会发展的一些局限性。此外,教师引导学生从女性视角的立场出发来分析历史上的重大经济、社会等问题,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历史教育大众化、平民化、生活化的重要特点;更好地体现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指导下历史教学多元化、思维化、全面化的发展趋势;对学生而言,有助于增强历史知识的丰富性,拓展历史认识的全面性,增强问题分析的深刻性。当然,在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女性视角,也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性别观、价值观。教学立意:本课的教学立意主要源于对单元导语的理解、结合了李伯重老师的观点、徐蓝的课标解读。他们的观点均提到:明中后期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清在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世界发生的剧变,对中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变化和危机或挑战是相伴相生的。因此,本课以女性视角为明线,从“变化”和“挑战”“危机”两个角度进入明至清中叶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面临的危机的教学。教学背景分析课标要求: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了解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课标理解:①纵向看明清的新变既沿袭了前代的发展又影响了近代的社会,横向看明清新变是同时期世界巨变的组成部分。②明清的新变引发内部危机的凸显,同时期世界的巨变为近代中国埋下落后挨打的隐患。③明清新变与危机是相伴相生的。教材分析:1.宏观层面:单元间体系。从结构上看,本单元是中国古代史的末篇,近代史的前篇,故其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此外,本单元与纲要(下)世界史内容联系密切,是世界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内容上看: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鼎盛与危机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和世界形势巨变的必然结果。2.中观层面:单元里联系。本单元主题为“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主要讲述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的奠定以及中国社会的变化与危机。本单元从专制制度的强化、辽阔疆域的变化、经济文化的进化、世界形势的演化四个层面叙述了明清版图的奠定、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呈现鼎盛的局面。同时社会危机逐渐暴露,与世界潮流拉开距离,预示衰落的态势。3.微观层面:课时内关系。本课四个子目从结构上看是并列关系。从内容逻辑上看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4.同时对比初高中教材,考虑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可知:高中教材内容编排在初中基础上,既有精简与整合,也有部分新增,如思想领域的变化新增程朱理学、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等内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凸显新变化中孕育着危机和挑战,在局限性方面新增了传统小农经济、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等因素阻碍社会的进步与转型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必备知识: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16、19、21课均涉及本课部分内容,学生具有相关知识基础,但是对于明清时期经济与文化的新变化及其局限比较陌生;关键能力:具备一定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但时空观念不强、时代特征不明、思维能力不高、国际视野不大;核心价值:重点培养学生自信、开放的态度,以及忧患、危机的意识;通过观察、访谈、预习导学案的批改等途径发现以上学情问题,基于学情调查分析,我的应对策略如下:梳理历史发展脉络与知识结构;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创设历史情境;以问题设计引领史料研习与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培养理性思维能力教学目标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学生能正确建构通史和全球史视野下明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新变化,并能理解经济之变和思想文化之变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分析政治制度是阻碍明清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水平1、水平2、水平3]2.通过文献史料的呈现,学生能够对不同的史料进行分类和辨别,并获取有效信息,进而解决历史问题;通过同一时期中西对比,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水平1、水平2、水平3】3.理解明清时期中国盛极而衰,培养学生的危机和忧患意识,树立开放和自信的心态。【家国情怀水平1和水平2】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明清经济、思想、文化等出现的新变化;经济发展未能突破社会转型;难点: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限;新变与危机的关系。教法学法教法:情境创设、史料研习、问题教学学法:归纳总结、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姑苏百景明代士农工商女子实录》,提问:视频中展现了明代女性的哪些职业?直接从女性视角引入教学主题。观看视频,直接从女性视角进入明清经济新发展的教学主题。从明代女性的服饰、日常生活入手,吸引学生兴趣,创设历史生活情境,进入教学主题。前置性学习检测学生交叉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基础梳理】必须完成;【问题解决】课前、课中结合完成任务驱动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任务重视前置性学习;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课前落实、课中强化巩固正式授课一、经济一、经济新发展农业:任务一:阅读以下有关女性从事传统经济活动的材料,结合教材P8283及“玉米甘薯种植推广图”:将四个女性职业视角与材料一一对应匹配,并从女性主要从事的这些经济活动中,概括明清农业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发展、新变化?A.青袱蒙头作野妆,轻移莲步水云乡。裙翻蛺蝶随风舞,手学蜻蜓点水忙。——戴九灵《插秧妇》【插秧妇】B.豆沟零落湿衣裳,捃拾提筐逐兄嫂——吴伟业《木棉吟》【采棉妇】C.富春江之鱼,富阳山之茶。鱼肥卖我子,茶香破我家。采茶妇,捕鱼夫,官府拷掠无完肤。——《富阳江谣》【采茶妇】D.妇女勤纺织,早作夜休,一月常得四十五日焉。——《嘉定县志》【纺织妇】任务二:徐光启在家信中提及其家族专门雇佣了【看蚕妇】,专门从事养蚕之事;同时该时期松江府地区还大量雇佣了来自浙江湖州的“看蚕妇”;结合该职业的出现并阅读教材83页“历史纵横”材料(或见下),回答:“机户”与“织工”是什么关系?明清手工业领域出现了什么新变化?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卷361任务三:教师先为学生讲述“女贾卖婆”“赶唱妇人”这些女性职业,学生从“商人妇”的视角,并结合教材83页内容,完成问题,从而概括明清商业发展的新变化:男子冠婚后,积岁家食者,则亲友笑之。妇女亦安其俗,而无陌头柳色之悔。——《徽州府》问题设计:徽州地区的“习俗”是什么?结合材料并阅读教材,填写表格以归纳概括明清商业繁荣发展的新表现。【小结】小结明清经济在多个方面有新的发展(一)经济新发展:1.农业:新作物;新现象2.手工业:新的经营方式;新的社会角色3.商业:白银货币化;贸易长途化区域性商帮;商业化市镇;新兴女性职业群体出现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匹配材料,分析归纳农业发展的新变化:新现象:多种经营兴盛、经济作物繁多;新作物:明朝后期,高产农作物输入中国学生研读史料,探究手工业发展的新变化:新的经营方式: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新的社会角色:更多女性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史料并整合信息,分析明清商业发展的新变化:白银货币化贸易长途化区域性商帮商业化市镇新兴女性职业群体出现,社会角色发生一定变化引导学生重视课本与基础材料的阅读,学会提取材料信息,从多个视角看问题,逐步培养其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2.创设生活情境,从女性视角与女性所从事传统家庭经济活动、新兴女性职业的变化涌现中以小见大,归纳总结明清经济具体在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的新发展、新变化。二、文化(一)文艺新诉求任务四:学生先填表梳理文艺作品基本概况,然后进行自我展示:讲述明清小说、戏曲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女性人物;并完成P85“思考点”: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与当时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二)科技新成果科技、典籍(学生梳理),概括明清科技成果的特点:填表、小组讨论完成“思考点”问题;梳理明清科技著作、典籍的相关概况,并概括其特点:多总结性富实用性含经验性缺理论性学生自主展示分享,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明清小说、戏曲主人公身份平民化的变化,进一步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解明清市民阶级的新诉求。三、思想三、思想新变化从“女诗人”的视角:诗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时人怎么看待她的观点?进入思想新变化:偶成其一(清)夏伊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有才德反损。无非亦无仪,动摇古训典。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任务五:完成表格:探究:面对明清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诸多新发展、新变化,进步思想家如何回答“时代之问”?(其思想有何共同点)课前预习梳理科进步思想家们的主张,思考他们面对时代变化,如何“回答”时代之问?进而归纳概括思想共同点学生在总结明清进步思想家们面对时代诸多变化的“回答”中,进一步感受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映。四、挑战与危机在西方……一场伟大的、以“文艺复兴”为主题的启蒙运动拉开了帷幕。同时,北欧和西欧各国开始海外大冒险,欧洲的经济轴心由南向北,从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东岸地区转移。在政治革命、文化革命和科学革命的综合推动之下,“世界时间”的钟摆终于从东方猛烈地摇向西方。——吴晓波《浩荡两千年》任务六:小结明清社会新变化,提问:明清社会在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均发生了与世界同步的新变化,但为何中西方的变化同步却不“同质”呢?共同探究:明清社会面临的挑战与危机:1.商人们置产业为何以田地为上?反映了什么观念?2.材料六七反映了哪些阻碍社会转型的因素?材料五: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chán)次之,典当铺又次之。——(清)钱泳《履园丛话》材料六:国家太平日久,人口户口百倍于前,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山无不采之木石,而终不足以供人之用。——乾隆《吴县志》材料七:在16、17世纪的中国,最为现实的问题是,高压在民众头上的磐石不是神权,是君主专制及其意识形态,不撼动这高压在民众精神上的磐石,就不足以构成启蒙思想的主潮。——刘志琴《晚明社会与中国文化近代化》学生阅读史料、整合所学知识,共同讨论明清社会面临的挑战与危机;概括阻碍明清社会转型的因素: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人地矛盾突出重农抑商的束缚封建思想的禁锢专制皇权的压制学生阅读史料、联系前面所学,进一步认识明清经济新发展背后是千年固守的小农经济的阻碍,人地矛盾突出中蕴含着社会危机,专制统治的强化与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阻碍着明清经济的转型。总结对比“变化”与危机挑战启示与思考通过表格的形式对比东西方的分流,结合单元导语,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给予现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