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节选自《墨子·尚贤上》,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四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四处不给分。(4分)故得士A则谋不困B体C不劳D名E立而功成F美章而恶G不生H则由得士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肆,在古代可以指店铺、手工业作坊。如酒肆、茶肆。B.爵,古代由君主封赐爵位,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C.无,无论。与“无贵无贱,无长无少”的“无”意思相同。D.九州,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地理区划,后常用来泛指全中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者希望国家得到大治,但结果事与愿违,墨子认为其失败的原因在于王公大人不能够崇尚贤才,任用贤能之人。B.墨子认为应该以德行来安排职位,然后按职位的高低决定赏赐的多少,这样老百姓就不会长期处于低贱的地位。C.尧、禹、汤等圣明的君主慧眼识才,不在乎贤才卑贱的出身,交予他们政事,国家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D.墨子主张君王应该尚贤,无论是在治国有方的时候,还是在治国不如意的时候,君王都离不开贤才的支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4分)(2)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4分)14.当有人询问使贤才增多的方法时,墨子认为应该怎么做才能使贤才增多?请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湖南省长沙市麓共体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材料一: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今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而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删改)材料二:凡与敌战,士卒蹈万死一生之地,而无悔惧之心者,皆信令使然也。上好信以任诚,则下用情而无疑,故战无不胜。法曰:“信则不欺。”三国魏明帝自征蜀,幸长安,遣司马懿督张郃诸军,雍、凉劲卒二十万,潜军密进,窥向剑阁。蜀相诸葛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会兵交换,在者八万。时魏军始阵,代兵适交,参佐咸以贼众强盛,非力不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亮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利失信,古人所惜;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皆催令去。于是,去者皆悦,愿留一战;征者奋勇,思致死命。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未报也。”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杀张郃,却司马懿,一战大克,信之由也。(选自《百战奇略》,有删改)9.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故人至A暮B不来C起不食D而待之E明日早F令人G求H故人。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归附、归顺,与(《论语》十二章)中“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中“归”词义不同。B.“会天疾风”与“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兼爱》)两句中的“疾”词义不同。C.“以大信为本”与“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本”词义相同。D.“魏文侯与虞人期猎”与成语中“不期而遇”的“期”词义相同。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文公限定期限攻下原国,结果打了十天还没有攻克,就下令撤兵;从原国出来的士人说,再打三天就能攻下原国,但晋文公还是坚持撤兵了。B.吴起遇见了老朋友,于是留他吃饭,老朋友暂时离开了,但答应将回来和吴起一起进餐。吴起等着老朋友吃饭,但老朋友没有马上回来。C.魏明帝派遣二十万大军公开声讨蜀国,诸葛亮当时驻屯在祁山,他把精良武器装备都用在扼守险要之处。适逢部队换防,有些将士将要离开。D.有人建议诸葛亮把换防下来的部队暂留一月,以便壮大蜀军声威。但诸葛亮说,自己统兵打仗一向非常讲究信义,恪守信义的原则不可废弃。1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2)上好信以任诚,则下用情而无疑,故战无不胜。13.材料中,晋文公和诸葛亮坚守信用的结果分别是怎样的?请简要说明。(3分)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52010~14(一)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德祐初,诏天下勤王,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二)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见弘范A左右B命之C拜D不拜E弘范F遂以客礼G见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为取士考试的形式。B.德佑,是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古代帝王在位期间用年号来纪年。C.单于,意为广大之貌,是少数民族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D.秩,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天祥不顾朋友劝阻,召集郡中豪杰上万人响应皇帝的诏令,并倾尽家财为军费。B.文天祥逃到南岭时,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他仓皇出逃,后来被王惟义逮捕。C.单于希望苏武能效忠自己,他先斩虞常,又以剑威逼张胜,试图胁迫苏武投降。D.文天祥求死殉国,苏武自杀保全气节,他们不屈的民族气节感动了外族首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1)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2)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14.阅读本文时,若用孟子的三句话概括苏武和文天祥的大丈夫气质,你认为可能是哪三句话,试写出。(3分)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魏中山王英等众数十万攻钟离。上命豫州刺史韦睿将兵救钟离,受曹景宗节度。睿自台肥取直道,由阴陵大泽行,值涧谷,辄飞桥以济师,旬日至邵阳。上豫敕曹景宗曰:“韦睿,卿之乡望,宜善敬之!”景宗见睿,礼甚谨,上闻之曰:“二将和,师必济矣。”景宗与睿进顿邵阳洲,睿于景宗营前二十里夜掘长堑,去魏城百余步,比晓而营立。魏中山王英大惊,以杖击地曰:“是何神也!”景宗虑城中危惧,募军士潜行水底,贵敕入城,城中始知有外援,勇气百倍。明旦,英自率众来战,睿乘素木舆,执白角如意以麾军,一日数合,英乃退。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击呵之乃定。上命景宗与睿各攻一桥,睿攻其南,景宗攻其北。三月,淮水暴涨,睿使斗舰竞发,别以小船载草,灌之以膏,从而焚其桥,军人奋勇,呼声动天地,无不一当百,诸垒相次土崩,魏军大溃。景宗与群帅争先告捷,睿独居后,世尤以此贤之。(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纪二》)文本二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七》(节选):曹景宗,骁将也;韦睿执白角如意、乘板舆以麾军。夫二将之不相若,固宜其相轻矣。武帝豫敕景宗,得将将之术矣。敕睿以容景宗易,敕景宗以下睿难。然而非然也,睿能知景宗之鸷,而景宗不能知睿之弘,景宗之气敛,而何患睿之不善处景宗邪?且其诏之曰“韦睿,卿之乡望”,动之以情,折之以礼,而未尝有所抑扬焉。如其不然,睿愈下而景宗愈亢,睿抑岂能终为人屈乎?钟离之胜,功侔淝水,岂徒二将之能哉。附蔡东藩《南北史演义》(节选):及钟离一役,又未尝专任韦睿,而独任曹景宗,令睿归景宗节制。幸睿素负重名,为景宗所敬礼,始得和衷共济,大破魏军。否则,景宗尝违诏进军矣,虽有密敕,令彼敬睿,亦乌足恃!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击呵之/乃定/B.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击呵之/乃定/C.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干城/上厉击/呵之乃定/D.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击呵之/乃定/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节度,文中是一个官名,指地方军政长官。古代受此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有此称。B.敕,皇帝的诏令,与《卖炭翁》中“手把文书口称敕”的“敕”意义相同。C.如意,象征祥瑞的器物,用金、玉、竹等制作,头灵芝形或云形,柄微曲。D.垒,古代指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建筑物,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垒西边”的“垒”意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皇帝说到韦睿是曹景宗的同乡望族,所以曹景宗在礼节上待韦睿很恭谨。B.曹景宗命人将圣旨送入钟离城中,城中人得知有援兵到达,因而勇气倍增。C.韦睿趁淮水暴涨,派战船出击,纵火烧桥,军队奋勇争先,魏军因而大败。D.北魏军队溃败后,曹景宗等人争抢功劳,韦睿功成身退,世人因此称赞他。13.把文中(含附加材料)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睿于景宗营前二十里夜掘长堑,去魏城百余步,比晓而营立。(2)如其不然,睿愈下而景宗愈亢,睿抑岂能终为人屈乎?14.两段附加材料均对《资治通鉴》记载的钟离之战进行了评价,王夫之与蔡东藩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请结合文字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文言文阅读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节选自《墨子·尚贤上》,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四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四处不给分。(4分)故得士A则谋不困B体C不劳D名E立而功成F美章而恶G不生H则由得士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肆,在古代可以指店铺、手工业作坊。如酒肆、茶肆。B.爵,古代由君主封赐爵位,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C.无,无论。与“无贵无贱,无长无少”的“无”意思相同。D.九州,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地理区划,后常用来泛指全中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者希望国家得到大治,但结果事与愿违,墨子认为其失败的原因在于王公大人不能够崇尚贤才,任用贤能之人。B.墨子认为应该以德行来安排职位,然后按职位的高低决定赏赐的多少,这样老百姓就不会长期处于低贱的地位。C.尧、禹、汤等圣明的君主慧眼识才,不在乎贤才卑贱的出身,交予他们政事,国家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D.墨子主张君王应该尚贤,无论是在治国有方的时候,还是在治国不如意的时候,君王都离不开贤才的支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4分)(2)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4分)14.当有人询问使贤才增多的方法时,墨子认为应该怎么做才能使贤才增多?请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10.BDFH(“谋不困”“体不劳”句式一致,其后都应断开;“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都是由“而”连接的并列结构,中间不可断开。)11.C(“无贵无贱,无长无少”的“无”是“没有”的意思,但“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中的“无”是“不会”的意思。)12.B(“然后按职位的高低决定赏赐的多少”错误,根据原文“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可知,应是按功劳的大小决定赏赐的多少,衡量功劳的大小来分配俸禄。)13.(1)既然这样,那么使贤才增多的方法将是怎么办呢?(2)有才能的人(君主)就任用他,没有才能的人(君主)就使他居于下位。【解析】(1)采分点:“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众”,使动用法,使…增多;“奈何”,怎么办;三点各1分,句意通顺1分。(2)采分点:“有能”,有才能的人;“举”,任用;“下”,使动用法,使…居于下位。三点各1分,句意通顺1分。14.①使贤才富裕、显贵,尊敬贤才,赞誉贤才;②使贤才拥有行使政令的权力。(答对1点计1分,用原句作答不计分)【解析】首先在文中找到有人询问使贤才增多的方法的相关内容,然后找到墨子的回答,最后根据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第二段中“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的意思是“既然这样,那么使贤才增多的方法将是怎么办呢”,由此可知,答案就在后面墨子所说的话中。如“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任之以事,断予之令”等,由此可知。【参考译文】墨子说:“现在治理国家的天子、诸侯、贵族,都希望国家富裕,人口增多,刑法和政治治理得好,然而结果是国家不能够富裕反而贫穷,人口不能够增多反而减少,刑法和政治不能够治理得好反而混乱,那是从根本上失去了他们所想要的,而得到他们所讨厌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墨子说:“这是因为治理国家的天子、诸侯、贵族,不能够以推崇贤才、任用有才能的人的方法来治理国家。因此一个国家拥有的贤良之士越多,那么国家的治理就会得到增益;贤良之士越少,那么国家的治理就会衰微。因此执政者要做的事,将在于如何使贤才增多罢了。”有人问:“既然这样,那么使贤才增多的方法将是怎么办呢?”墨子说:“譬如要使一个国家善于射箭和驾驭车马的人增多,就必须使他们富裕、显贵,使他们得到尊敬、赞誉,这之后国家善于射箭和驾驭车马的人就可以得到并且增多了。更何况德行深厚、能言善辩、博学多才的贤良之士,他们本来就是国家的珍宝、社稷的辅佐,也必须使他们富裕、显贵,使他们得到尊敬、赞誉,这之后国家的良士也将可以得到并且增多了。”…所以古代圣王治理国家,任用有德行的人,推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即使是农业和工商业者,有才能的就任用他,给予他很高的爵位,给予他很多的俸禄,任用他来做事,给他决断政令的权力,就是说:“如果爵位不高,那么百姓就不尊重他;如果积蓄的俸禄不多,那么百姓就不信任他;如果在施行政令时没有决断权,那么百姓就不会敬畏他。”把这三种东西授予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有才德而赏赐他,而是希望他做事能成功。所以在这个时候,按德行安排位次,按官位从事公职,按功劳(的大小)决定赏赐(的多少),衡量功劳(的大小)来分配俸禄。因此官吏不会永远显贵,百姓不会自始至终卑贱,有才能的人(君主)就任用他,没有才能的人(君主)就使他居于下位,提拔公正正义的人,避开有私人恩怨的人,就像这话说的一样。所以古时候尧在服泽的北边提拔了舜,把政事交给他,天下太平;禹在阴方之中提拔了伯益,把政事交给他,九州统一;商汤在厨房里提拔了伊尹,把政事交给他,他的治国谋划得以成功;周文王在渔猎者中提拔了闳天和泰颠,把政事交给他们,西方的人臣服。所以在那个时候,即使是有优厚俸禄和尊贵地位的大臣,也没有不恭敬慎重而警惕的;即使是农业与工商业者,也没有不竞相劝勉而推崇德行的。所以贤士是用来担任宰相的属官的。因此得到了贤士的辅佐,谋划国事就不会陷入困境,身体就不会劳累,功成名就,美善彰显而丑恶不生,这就是得到了贤士的缘故啊。因此墨子说:“称心如意时,贤士不可不任用;不称心如意时,贤士不可不任用;往上想效法尧、舜、禹、汤的方法,就不可以不推崇贤士。推崇贤士,是政治的根本啊。”湖南省长沙市麓共体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材料一: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今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而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删改)材料二:凡与敌战,士卒蹈万死一生之地,而无悔惧之心者,皆信令使然也。上好信以任诚,则下用情而无疑,故战无不胜。法曰:“信则不欺。”三国魏明帝自征蜀,幸长安,遣司马懿督张郃诸军,雍、凉劲卒二十万,潜军密进,窥向剑阁。蜀相诸葛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会兵交换,在者八万。时魏军始阵,代兵适交,参佐咸以贼众强盛,非力不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亮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利失信,古人所惜;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皆催令去。于是,去者皆悦,愿留一战;征者奋勇,思致死命。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未报也。”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杀张郃,却司马懿,一战大克,信之由也。(选自《百战奇略》,有删改)9.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故人至A暮B不来C起不食D而待之E明日早F令人G求H故人。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归附、归顺,与(《论语》十二章)中“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中“归”词义不同。B.“会天疾风”与“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兼爱》)两句中的“疾”词义不同。C.“以大信为本”与“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本”词义相同。D.“魏文侯与虞人期猎”与成语中“不期而遇”的“期”词义相同。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文公限定期限攻下原国,结果打了十天还没有攻克,就下令撤兵;从原国出来的士人说,再打三天就能攻下原国,但晋文公还是坚持撤兵了。B.吴起遇见了老朋友,于是留他吃饭,老朋友暂时离开了,但答应将回来和吴起一起进餐。吴起等着老朋友吃饭,但老朋友没有马上回来。C.魏明帝派遣二十万大军公开声讨蜀国,诸葛亮当时驻屯在祁山,他把精良武器装备都用在扼守险要之处。适逢部队换防,有些将士将要离开。D.有人建议诸葛亮把换防下来的部队暂留一月,以便壮大蜀军声威。但诸葛亮说,自己统兵打仗一向非常讲究信义,恪守信义的原则不可废弃。1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2)上好信以任诚,则下用情而无疑,故战无不胜。13.材料中,晋文公和诸葛亮坚守信用的结果分别是怎样的?请简要说明。(3分)(一)文言文阅读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老朋友到天黑也没来,吴起就不吃饭等候他。第二天早上,让人去找老朋友。“故人至暮不来”为主谓句,主语是“故人”,“暮”作状语,“不来”作谓语,主谓之间不断开,故应在C处断开;“起”作主语,“不食”作谓语,“而”是连词,其前后内容联系紧密,且“待”的宾语是“之”,中间不断开,故应在E处断句;“明日早”是“令人求故人”的时间状语,可在其后断开,即在F处断句。故选CEF。10.C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文言知识的能力。A.正确。“归”,归附、归顺;/称赞、赞许。句意:能不归附他吗?/⼀旦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的⼈就会称赞为仁⼈。B.正确。“疾”,强劲;/疾病、小病。句意:正巧碰到刮大风。/比如医生替人医治疾病,必须知道疾病从何而生。C.错误。“本”,根本、关键;/草木的根。句意:一向以信义为根本。/一定要稳固树根。D.正确。“期”,约定。句意:魏文侯和掌管山泽的官员约定去打猎。/没有约定而遇见。11.C本题考查理解并概述文章内容的能力。C.“公开声讨蜀国”错,根据原文“潜军密进,窥向剑阁”可知,是“秘密进攻”可知是“秘密进攻”。12.(1)我和士人约定十天(的期限),(如果到了期限)不离开,这会使我的信用丢失。得到原国而失掉了信用,我不做(这样的事)。(2)将帅讲求信义而以诚待人,那么士卒就会尽心用力而不犹豫,所以打起仗来就能无往而不胜。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期”,约定;“亡”,丢失,使……丢失;“为”,做。(各1分,大意1分)(2)“好信”,讲求信义;“下”,这里指士卒;“无疑”,不迟疑,不犹豫。(各1分,大意1分)13.①原国人和卫国人都心悦诚服地投降了,归顺了晋文公。(1分)②启程返乡的人很高兴,愿意留下的人则斗志昂扬,决心拼死一战。交战时蜀军冲锋陷阵,以一当十,一战而获大胜。(2分)本题考查梳理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根据“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可知:原国人和卫国人都心悦诚服地投降了,归顺了晋文公;根据“去者皆悦,愿留一战;征者奋勇,思致死命。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未报也。’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杀张郃,却司马懿,一战大克,信之由也”等内容可知:启程返乡的人很高兴,愿意留下的人则斗志昂扬,决心拼死一战。交战时蜀军冲锋陷阵,以一当十,一战而获大胜。参考译文:材料一:晋文公进攻原国,让军队准备十天的粮食,于是与士大夫约定了十天的期限。到了原国攻打了十天而没能攻下,就敲钟退下,收兵离开了。士人有从原国中出来的,说:“原国再有三天就能攻下了。”群臣和身边的近侍都劝谏说:“原国已力尽粮竭了,君主姑且等几天。”晋文公说:“我和士人约定十天(的期限),(如果到了期限)不离开,这会使我的信用丢失。得到原国而失掉了信用,我不做(这样的事)。”便收兵撤走了。原国人听到这个消息说:“君主有像这样守信用的,能不归附他吗?”便向晋文公投降了。卫国人听到这个消息说:“君主有像这样守信用的,能不归顺他吗?”便向晋文公投降了。孔子听说后记下这件事说:“晋文公攻下原国获得卫国土地,是因为他守信用。”吴起出门,遇见了老朋友,于是留老朋友吃饭。老朋友说:“好吧,我将(很快)回来和你一块儿进餐。”吴起说:“我等你来吃饭。”老朋友到天黑也没来,吴起就不吃饭等候他。第二天早上,让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魏文侯和掌管山泽的官员约定去打猎。第二天,正巧碰到刮大风,魏文侯身边的人劝他不要去,魏文侯不听,说:“不能因为刮大风而失掉信用,这样的事我不做。”于是自己赶着车前去,冒着风告诉主管山泽的官员打猎的事作罢。(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删改)材料二:大凡对敌交战时,士卒们踏上万死一生的战场,而无后悔畏惧之心的,都是将帅平时真诚不欺的思想品格感化而使他们这样做的。将帅讲求信义而以诚待人,那么士卒就会尽心用力而不犹豫,所以打起仗来就能无往而不胜。诚如兵法所说:“(将帅应当具备)诚信而不欺诈(的思想品格)。”三国时期,魏明帝曹睿征讨蜀国,亲自从洛阳来到长安,派遣司马懿督统左将军张郃诸军,以及雍、凉二州的精兵二十万人,秘密进发,窥向蜀地剑阁。蜀国丞相诸葛亮当时驻屯在祁山,他把精良武器装备,都用在扼守险要之处。适逢部队换防(有些将士将要按规定离去),留在战场的只有八万人。正当魏军开始布阵之时,恰值蜀军换防交接过程,诸葛亮的参谋人员都认为敌军强盛,没有足够的兵力是制胜不了对方的,因此纷纷建议把换下来的部队暂留一月,以便壮大蜀军声威。但诸葛亮说:“我统兵打仗,一向以信义为根本,那种得利失信的做法,是为古人痛惜而不取的。现在,该换防离开的士卒已经迅速打点好行装等待归期,他们的妻子儿女像鹄一样伸长脖子站立着并逐日计算着他们归来的时间。因此,目前我们虽然面临征战的困难,但恪守信义的原则不可废弃。”说完,便下令催促换防下来的士卒尽快启程返乡。于是,该走的都很高兴,愿意留下的参加战斗;留下的人斗志昂扬,决心拼死一战。他们互相勉励说:“诸葛丞相对我们的恩德,我们即使拼上性命也报答不完。”到了交战那天,蜀军无不拔剑争先,冲锋陷阵,以一当十,击杀了魏将张郃,打退了主帅司马懿。蜀军一战而获大胜,这正是诸葛亮以信义为治军根本所取得的成效。(选自《百战奇略》,有删改)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52010~14(一)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德祐初,诏天下勤王,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二)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见弘范A左右B命之C拜D不拜E弘范F遂以客礼G见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为取士考试的形式。B.德佑,是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古代帝王在位期间用年号来纪年。C.单于,意为广大之貌,是少数民族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D.秩,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天祥不顾朋友劝阻,召集郡中豪杰上万人响应皇帝的诏令,并倾尽家财为军费。B.文天祥逃到南岭时,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他仓皇出逃,后来被王惟义逮捕。C.单于希望苏武能效忠自己,他先斩虞常,又以剑威逼张胜,试图胁迫苏武投降。D.文天祥求死殉国,苏武自杀保全气节,他们不屈的民族气节感动了外族首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1)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2)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14.阅读本文时,若用孟子的三句话概括苏武和文天祥的大丈夫气质,你认为可能是哪三句话,试写出。(3分)10.ADE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用对待客人的礼节接待他。)11.C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是少数民族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错误。“单于”是匈奴人的最高首领,非少数民族首领的专称。12.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C.“单于希望苏武能效忠自己,他先斩虞常,又以剑威逼张胜”错误。根据原文“剑斩虞常已,律曰:……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可见,用剑威逼张胜的是卫律,不是单于。故选C。13.(1)可是皇帝(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进言的人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犹”,还是;“遽”,立即,就;“麾”,命令,让;字意各一分,句意一分)(2)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借(趁)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使使”,派使者;“会”,一起,会同;“因”,
趁机。字意各一分,句意一分。)14.①富贵不能淫;②贫贱不能移;③威武不能屈。参考译文:(一)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德祐元年,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召集郡中豪杰,有万余人。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只是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自不量力,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作为军费。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用对待客人的礼节接待他,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父母,却教别人背叛父母,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写出来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文天祥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进言的人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临刑时特别从容。向南方行了拜礼后赴死,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七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魏中山王英等众数十万攻钟离。上命豫州刺史韦睿将兵救钟离,受曹景宗节度。睿自台肥取直道,由阴陵大泽行,值涧谷,辄飞桥以济师,旬日至邵阳。上豫敕曹景宗曰:“韦睿,卿之乡望,宜善敬之!”景宗见睿,礼甚谨,上闻之曰:“二将和,师必济矣。”景宗与睿进顿邵阳洲,睿于景宗营前二十里夜掘长堑,去魏城百余步,比晓而营立。魏中山王英大惊,以杖击地曰:“是何神也!”景宗虑城中危惧,募军士潜行水底,贵敕入城,城中始知有外援,勇气百倍。明旦,英自率众来战,睿乘素木舆,执白角如意以麾军,一日数合,英乃退。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击呵之乃定。上命景宗与睿各攻一桥,睿攻其南,景宗攻其北。三月,淮水暴涨,睿使斗舰竞发,别以小船载草,灌之以膏,从而焚其桥,军人奋勇,呼声动天地,无不一当百,诸垒相次土崩,魏军大溃。景宗与群帅争先告捷,睿独居后,世尤以此贤之。(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纪二》)文本二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七》(节选):曹景宗,骁将也;韦睿执白角如意、乘板舆以麾军。夫二将之不相若,固宜其相轻矣。武帝豫敕景宗,得将将之术矣。敕睿以容景宗易,敕景宗以下睿难。然而非然也,睿能知景宗之鸷,而景宗不能知睿之弘,景宗之气敛,而何患睿之不善处景宗邪?且其诏之曰“韦睿,卿之乡望”,动之以情,折之以礼,而未尝有所抑扬焉。如其不然,睿愈下而景宗愈亢,睿抑岂能终为人屈乎?钟离之胜,功侔淝水,岂徒二将之能哉。附蔡东藩《南北史演义》(节选):及钟离一役,又未尝专任韦睿,而独任曹景宗,令睿归景宗节制。幸睿素负重名,为景宗所敬礼,始得和衷共济,大破魏军。否则,景宗尝违诏进军矣,虽有密敕,令彼敬睿,亦乌足恃!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击呵之/乃定/B.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击呵之/乃定/C.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干城/上厉击/呵之乃定/D.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击呵之/乃定/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节度,文中是一个官名,指地方军政长官。古代受此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有此称。B.敕,皇帝的诏令,与《卖炭翁》中“手把文书口称敕”的“敕”意义相同。C.如意,象征祥瑞的器物,用金、玉、竹等制作,头灵芝形或云形,柄微曲。D.垒,古代指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建筑物,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垒西边”的“垒”意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皇帝说到韦睿是曹景宗的同乡望族,所以曹景宗在礼节上待韦睿很恭谨。B.曹景宗命人将圣旨送入钟离城中,城中人得知有援兵到达,因而勇气倍增。C.韦睿趁淮水暴涨,派战船出击,纵火烧桥,军队奋勇争先,魏军因而大败。D.北魏军队溃败后,曹景宗等人争抢功劳,韦睿功成身退,世人因此称赞他。13.把文中(含附加材料)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睿于景宗营前二十里夜掘长堑,去魏城百余步,比晓而营立。(2)如其不然,睿愈下而景宗愈亢,睿抑岂能终为人屈乎?14.两段附加材料均对《资治通鉴》记载的钟离之战进行了评价,王夫之与蔡东藩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请结合文字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材料中找出对钟离之战评价的内容,然后分析王夫之与蔡东藩的观点,并作出判断,陈述理由。【解答】(1)“城”是“来攻”的宾语,动宾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B;“于城上”是“厉击呵之”的状语,状中之间不可断开,排除C。故选:D。句子翻译为:北魏军队在夜里又来攻城,箭羽密集而至,韦睿的儿子韦黯请求下城墙去避箭,韦睿不准许,军中一片震惊,韦睿站在城墙上厉声呵叱,人心才安定下来。
(2)A.“节度,文中是一个官名”错误,由“受曹景宗节度”可知,此处“节度”为动词,意为节制调度。
(3)D.“韦睿功成身退”错误,原文为“景宗与群帅争先告捷,睿独居后,世尤以此贤之”,应该是说曹景宗同其他将帅争着先去告捷,只有韦睿独自一人在最后才上报,而并非功成身退。
(4)①于:在;夜:连夜;掘:挖掘;长堑:长长的壕沟;去:距离;比:接近;晓:天亮;立:建立。句子翻译为:韦睿在曹景宗营寨前二十里的地方连夜挖掘长长的壕沟,距离魏军城池只百多步,快天亮时营垒就建了起来。
②如:如果;然:这样;下:身居下位,可译为“谦让”;亢:高傲;终:始终。句子翻译为:如果不是这样,韦睿越是谦让,曹景宗就越是高傲,韦睿难道能够始终受他人的屈辱吗?
(5)先看王夫之的评价,“钟离之胜,功侔淝水,岂徒二将之能哉”,意思是“钟离战役获胜,其功与淝水之战差不多,又岂止是曹韦二将的功劳呢”,可见王夫之认为钟离之胜不仅仅是这两位将领的配合之功;“武帝豫敕景宗,得将将之术矣”意思是“武帝提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户型分析》课件
- 儿童智力低下的诊断与康复课件-育儿理论经验-幼儿教育-教育专区
- 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范文
- 《夏季健康知识讲座》课件
- 小学生文明素养养成课件
- 《抠图实例》课件
- 《icu常见心律失常》课件
- 选择正确的降脂治疗方案课件
- 湖北省大冶市重点名校2025届中考生物押题试卷含解析
- 三级医院等级评审迎评工作实施方案专题范例(2篇)
- 2024年成都温江兴蓉西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手术器械生锈的原因分析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活动设计方案
- 家电以旧换新风险识别与应对措施
- 卵巢囊肿蒂扭转的临床分析
- 退休职工安全知识讲座
-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知识讲座
- GMP理念在制药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 电信营业厅规章制度范文
- 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完成率工作方案
-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中的烟花爆竹伤处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