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重点中学高二(下)期末生物
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细胞学说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学说的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然不断探索的历程
B.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完整的细胞学说
C.魏尔肖提出了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己经存在的活细胞
D.除病毒外,自然界的生命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下面哪项实例证明微量元素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①缺Mg时叶片变黄
②油菜缺B时只开花不结果
③动物血液钙盐含量太低会抽搐
④缺P会影响核酸的合成
⑤缺Fe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
A.③④⑤B.②⑤C.(D@D.②④⑤
3.如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细胞代谢中心
B.图中⑤为核膜,由双层膜组成,可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C.图中②为核孔,通过该结构不仅可以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还可以实现信息交流
D.若该细胞核内的④被破坏,该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可能会受到影响
4.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同。真、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病毒体内含有DNA
或RNA,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碱基、核昔酸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
ABCD
口腔上皮细胞蓝藻细胞SARS病毒豌豆根毛细胞
碱基5种5种4种8种
核甘酸5种8种8种8种
A.AB.BC.CD.D
5.研究发现,部分胞吞过程需要受体的介导,如图为该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摄入大分子物质的方式是胞吞
B.受体介导的胞吞需载体蛋白的协助
C受体介导的胞吞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D.胞吞依赖于细胞膜上磷脂和蛋白质的流动性
6.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是()
①心脏
②血液
③神经细胞
④一只山羊
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
⑥SARA病毒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
⑧一片草地
⑨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生物
⑩一片草地上的所有昆虫
A.⑤⑥③②④⑦⑧B.③②①④⑦⑨⑧
C.③②©©⑦⑩⑨⑧D.⑤②©©④⑦⑨⑧
7.根据表中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在氧化分解时的差异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各元素比例氧化分解时
物质
CO耗氧量释放能量产生的水
脂肪75%13%较多较多Y
糖类44%50%较少较少X
A.相同质量条件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
B.脂肪中的H的比例是12%
C.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量XVY
D.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的能量较多
8.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如图所示。它是通过对细胞内受
损的蛋白质、细胞器或入侵的病原体进行降解并回收利用实现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0
卷―-患
待降
分隔膜包绕白嘴体形成自辎体与绵降阴8
解物胞群a微介环利用
A.细胞器a源自高尔基体的断裂,需借助单位膜的融合发挥功能
B.细胞自噬受到自噬基因的调控,对细胞内物质的降解具有特异性
C.丙肝病毒感染的肝细胞中出现自噬泡大量堆积现象,会导致细胞内代谢废物和垃圾增多
D.饥饿状态下酵母菌的自噬作用增强,将自身物质或结构降解后作为细胞呼吸的原料
9.如图为细胞部分结构及其化学组成的示意图,其中A、B代表元素,甲、乙、丙、丁代表
有机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关
B.乙为磷脂,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均可以侧向自由移动
C.C丙为蛋白质,结构1和结构2中的蛋白质结构不同导致其功能不同
D.丁为RNA,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关
10.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
质跨膜运输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正常细胞减少的物质是D
B.若是线粒体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02和CO2
C.a、d表示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氨基酸和各种离子都是以该方式出入细胞
D.若是肝细胞膜,饥饿状态下,C代表的激素会增多,促进物质E转化为物质F,物质F应
是葡萄糖
11.如表表示某培养基的配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成分蛋白陈葡萄糖伊红'美蓝蒸储水
K2HPO4
含量ιogɪog2g0.4g0.065g1000mL
A.从用途看该培养基属于天然培养基
B.培养基中只有葡萄糖是提供碳源的物质
C.该培养基能提供特殊营养物质
D.该培养基需要调节PH后才能培养大肠杆菌
12.在分离、纯化细菌的实验中,划线接种(甲)、培养结果(乙)如下图所示,a、b、c、
d是划线的四个区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连续划线的目的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
B.甲图中的a区域为划线的起始区域
C.接种过程中至少需要对接种环灼烧4次
D.划线接种时培养皿要完全打开以便于操作
13.图甲是一组目镜标有6x和16x、物镜标有IOx和20x的镜头,图乙是在图甲中选用的一
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装片中右上方细胞放大320倍观察,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UnOo
①②③④
甲
A.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直到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反光镜调成凹面镜
C.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D.换高倍镜后,图乙视野内细胞数将变为2个
14.如图为常见的两套渗透装置,图中Sl为0∙3mol∙L-∣的蔗糖溶液、S2为蒸储水、S3为
0.3mol∙L'的葡萄糖溶液。已知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但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两装置半透膜
面积相同,初始时半透膜两侧液面高度一致,A装置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下列有关叙
述错误的是()
A.装置A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开始下降
B.装置B的现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
C.实验刚刚开始时,装置A和装置B中水分子从S2侧进入另一侧的速度一样
D.若不加入酶,装置A达到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15.微生物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关于微生物营养的叙述,
正确的是O
A.尿素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可能含有相同的无机盐
B.筛选硝化细菌(自养型)的培养基中需加入适宜浓度的有机碳源
C.只含有水和无机盐两类成分的培养基中不可能形成生物群落
D.乳酸菌需要的特殊营养物质是指其自身不能合成的某些无机物
16.鸡蛋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可以作为天然酶制剂的提取原料,如鸡蛋清中含有的溶
菌酶是一种对人体安全无毒,具有抗菌、抗病毒功效的蛋白质,在食品和医药等方面有重要
的应用价值,下面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菌酶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
B.吃鸡蛋清可直接为人体补充溶菌酶,利于人体健康
C.煮熟的鸡蛋因蛋臼质水解而易于被消化
D.鸡蛋中的溶菌酶对人体无害,可作为食品防腐剂
17.下列为①②③④四类生物的部分特征:下列对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仅由蛋白质与核酸组成;
②具有核糖体和叶绿素,但没有形成叶绿体;
③出现染色体和各种细胞器;
④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拟核中。
A.④中的生物都是异养生物B.肯定属于原核生物的是②和④
C.流感病毒最可能属于①D.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只有③
18.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
用X和Y表示(如图),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次直越小,则紫色越浅
B.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去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彳值越小,则越易复原
D.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孑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
19.我国的酿酒技术历史悠久,古人在实际生产中积累了很多经验。《齐民要术》记载:“酒
冷沸止,米有不消者,便是曲势尽。”意思是瓮中酒液凉了不再起泡,米有未消耗完的,就
是酒曲的力量用尽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酒曲酿酒过程中,为加快微生物代谢需不断通入02
B.酒液温度的变化与酒曲中微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热量有关
C.起泡是由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形成的
D.“曲势尽”可能是瓮中液体PH降低、酒精浓度过高导致
20.研究发现,细胞能够将完整的囊泡直接分泌至细胞外,这种囊泡称为细胞外囊泡(EV),
如图所示。EV能够与靶细胞发生融合,将其中的蛋白质、mRNA等生物大分子释放到靶细
胞内。下列有关EV的叙述正确的是()
A.EV的内部环境相对稳定
B.EV膜上的脂质可掺入至靶细胞膜的脂质中
C.细胞间可通过EV进行信息交流
D.分泌蛋白属于一种EV
二、非选择题(60分)
21.如图所示为构成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
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检验物质a的常用试剂是o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
最相近的物质是,若物质A在动物、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并且是细胞内良好的储
能物质,则A是。
(2)物质b的结构通式是,物质B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O
(3)物质C在人体细胞中共有种,分子中的不同决定了C的种类不同,生
物大分子物质C是(用中文名称表示)。
(4)物质d是,d和、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类物质。
22.如图是人们常见的几种生物。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蓝细菌②衣藻(低等植物)③大熊霸④冷箭竹⑤新冠病毒
(1)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填序号)。其中不含叶绿体,但含有
和叶绿素。
(2)从细胞的结构组成来看,图①②③④的生物细胞都具有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中都有
这种细胞器,且都以作为遗传物质,这体现了细胞的性。
(3)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与图③相比,图④生物没有这一结构层次。而图
⑤中的生物由于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因此,它(填“属于”或“不属于")生命系
统。
23.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B属于(物理/概念/数学)模型,分离其中细胞器的方法是。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填字母),判断依据是;图8属于(高
等植物/低等植物)细胞,判断主要依据是o
(3)图A、B、C共有的细胞器是(填名称),其功能是,图A、B共有但
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填名称),其在A图中的功能是,分泌蛋白的合成
过程除了上述两种细胞器参与外,还需要⑨和(填A图中编号)参与,其中⑨的另
一项功能是。
24.图甲表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a、b、c、d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图乙表示细胞内
外不同离子的浓度。请分析回答问题:
肢E侧♦♦QO
oz,
A•AUO∣50.AFiftJtt∕mmol∙L∙
Na-K'Mgj∙Cl尚子种类
图乙
(1)图甲是细胞膜的模型,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上的种类和数
量。
(2)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与图甲中有关,表明细胞膜具有功能。
(3)若图甲是肝细胞膜,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输到膜外,运输方式是,运输
方向为(填“膜ETF侧”或“膜F-E侧”)。
(4)图乙中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你的判断依据是。
25.解脂酶是重要的工业酶制剂品种之一,可以催化解脂、酯交换、酯合成等反应,广泛应
用于油脂加工、食品、医药、日化等工业。解脂菌(一种酵母菌)能利用分泌的脂肪酶将油
脂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并吸收利用。脂肪酸会使醇溶青琼脂平板变为深蓝色。欲从自然界中
分离纯化高产菌株用于解脂酶的工业化生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培养基、灭菌、制平板:将培养基的PH调至后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
灭菌,当灭菌锅内的达到设定值时,开始计时。
(2)土壤取样、制备土壤稀释液:在脂肪含量较高的区域采集土样,取样用的小铁铲和盛装
土样的信封在使用前都需要灭菌。采集的土样与混合,制备土壤细菌悬液。
(3)接种、培养、筛选:稀释细菌悬液,并将菌液接种到平板上,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4h,选择比值大的菌落用接种环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保存。从产物和环境角
度看,作为高产优质菌种应具备等特点(写出两项即可)。若所选菌株未能达到该
标准,可对所得菌液采用(填一种物理方法)处理,诱导目标菌株的产生,并进行
筛选。
答案和解析
I.【答案】B
【解析】解:A、一个学说的建立过程,经过了许多科学家长期的发展完善,充分体现了人类对
自然不断探索的历程,A正确;
B、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魏尔肖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B
错误;
C、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C正确;
D、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D正确。
故选:Bo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
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为细胞学说
作了重要补充。
本题考查了细胞学说的创立者和内容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简单题。
2.【答案】B
【解析】解:①Mg是大量元素,①错误;
②B是微量元素,油菜缺B时只开花不结果,证明微量元素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②
正确;
③钙是大量元素,③错误;
④P是大量元素,④错误;
⑤Fe是微量元素,缺Fe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证明微量元素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⑤正确。
故选:B0
1、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功能:(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
Fe?+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液钙含
量低会抽搐。(3)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
2、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中,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0、N、P、S、K、
Ga、Mg等,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Mo、CU等。
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只要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化学元
素,识记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答案】A
【解析】解:A、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A错误;
B、⑤为核膜,由双层膜组成,可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正确;
C、②为核孔,通过该结构不仅可以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还可以实现信息交流,C正确;
D、④是核仁,与某种RNA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故若破坏结构④,则该细胞的某种RNA
的合成,D正确。
故选:Ao
据图分析,图中①是内质网,②是细胞核的核孔,③是染色质,④是核仁、⑤是核膜;细胞核是
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本题考查细胞核结构和功能,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4.【答案】B
【解析】解:A、口腔上皮细胞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碱基是5种(A、G、C、T、U),
核甘酸8种(四种脱氧核昔酸+四种核糖核甘酸),A错误;
B、蓝藻细胞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碱基是5种(A、G、C、T、U),核甘酸8种(四种
脱氧核甘酸+四种核糖核昔酸),B正确;
C、SARS病毒只有RNA一种核酸,碱基4种(A、G、C、U),核甘酸4种(四种核糖核甘酸),
C错误;
D、豌豆细胞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碱基是5种(A、G、C、T、U),核甘酸8种(四种
脱氧核甘酸+四种核糖核甘酸),D错误。
故选:Bo
1、DNA和RNA化学组成的比较:
英文缩写基本组成单位五碳糖含氮碱基
DNA脱氧核糖核甘酸脱氧核糖A、C、G、T
核糖
RNA核糖核昔酸A、C、G、U
2、细胞类生物的核酸有DNA和RNA,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只含有DNA或RNA,故遗传
物质是DNA或RNA。
对于核酸的分类、分布、基本组成单位和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的理解,把握知识的
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细胞摄入大分子物质的方式是胞吞,A正确;
B、受体介导的胞吞过程需要信号分子和受体的识别,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错误;
C、受体介导的胞吞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
D、胞吞依赖于细胞膜上磷脂和蛋白质的流动性来实现,D正确。
故选:Bo
题图分析:生物大分子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膜内陷,将大分子包在囊泡中,进而
内吞形成囊泡,把大分子物质摄入细胞内,该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实现。
本题是对胞吞的过程的考查,本题的知识点是胞吞的过程、结构基础和意义,对于胞吞过程与生
物膜流动性的关系的理解的解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心脏是器官;
②血液属于组织;
③神胫细胞属于细胞;
④一只山羊属于个体:
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⑥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属于种群;
⑧一片草地属于生态系统;
⑨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
⑩一片草地上的所有昆虫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
统,顺序为③②①④⑦⑨⑧。
故选:Bo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
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本题主要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
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
7.【答案】C
【解析】解:A、由于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H元素含量多,产生的还原氢较多,耗氧量多,
A正确;
B、脂肪只由C、H、0三种元素构成,脂肪中H的比例是l-75%-13%=12%,B正确;
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反应生成水,脂肪中H的比例大,产生的还原氢多,生
成水多,即X>Y,C错误;
D、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的能量较多,D正确。
故选:Co
本题是脂肪和糖类在元素组成特点上、耗氧量、放能多少方面进行比较的题目,分析题干表格可
知,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O元素含量少,H元素含量多,释放的能量也较多。
本题的知识点是脂肪与糖类在元素组成上的特点,有氧呼吸的过程,解题时把脂肪与糖类在元素
组成上差异,与有氧呼吸过程元素的转移途径及释放能量的多少联系起来理解脂肪与糖类在氧化
分解时耗氧量与放出的能量多少。
8.【答案】B
【解析】解:A、细胞器a是溶酶体,源自高尔基体的断裂,溶酶体内有多种水解酶,需借助单
位膜的融合,将待降解物质与酶充分接触发挥功能,A正确;
B、细胞自噬受到自噬基因的调控,但细胞内物质的降解与溶酶体内的酶有关,物质的降解不具
特异性,B错误;
C、自噬泡内都是待降解物质,若自噬泡大量堆积,会导致细胞内代谢废物和垃圾增多,C正确;
D、饥饿状态下酵母菌的自噬作用增强,将自身物质或结构降解后作为细胞呼吸的原料,为生命
活动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Bo
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细胞自噬”现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溶酶体的功能,
理解细胞自噬现象,再结合题中信息和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9.【答案】C
【解析】A、甲只含C、H、O三种元素,不是糖蛋白,只能是糖类,A错误;
B、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B错误;
C、结构决定功能,丙为蛋白质,结构1和结构2中的蛋白质结构不同导致其功能不同,C正确;
D、丁是DNA,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关,D错误。
故选:Co
分析图示:结构1是细胞膜,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结构2是染色体,其
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故甲是糖类,乙是磷脂,丙是蛋白质,丁是DNA,A表示N、P,B
表不No
本题主要考查了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io.【答案】c
【解析】解:A、细胞癌变后,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A正确;
B、线粒体通过自由扩散方式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如果是线粒体膜,b和C过程运输的
气体分别是Ch和CO?,B正确;
C、有些离子可以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出细胞,如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造
成钠离子内流,C错误;
D、饥饿状态下,肝细胞中的糖原水解形成葡萄糖,其他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
度,因此C为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F为葡萄糖。
故选:C0
本题是对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癌细胞的特征的综合性考查,分析题图可
知,A是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C是信息分子,D是糖蛋白,a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
收该物质,b是通过自由扩散吸收该物质,c是通过自由扩散排出该物质,d是通过主动运输排出
该物质.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癌细胞的特点,血糖平衡调节过程,
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Ii.【答案】c
【解析】解:A、从用途看,该培养基中有伊红和美蓝,属于鉴别培养基,A错误;
B、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氮源、碳源、水和无机盐等,培养基中属于碳源的物质主要是葡
萄糖,蛋白腺也能提供碳源,B错误;
C、表格中的蛋白陈可以提供维生素,维生素属于特殊营养物质,C正确;
D、该培养基调节合适的PH后经灭菌后才可以接种培养大肠杆菌,D错误。
故选:Co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氮源、碳源、水和无机盐等;液体培养基与固体培养基的区别是否添
加适量的凝固剂琼脂;伊红-美蓝指示剂可以专一检测大肠杆菌菌落。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要求学生识记培养基的种类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作答。
12.【答案】A
【解析】解:A、连续划线的目的是通过连续划线操作逐步稀释从而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
划线的末端含菌少,所以每次划线都要从上次划线的末端开始,A正确;
B、由图乙观察可知,图中a对应的区域出现了单个菌落,而d区域菌落最多,据此推测,a区域
应该为划线的最终区域,d区域为划线的起始区域,B错误;
C、第一次划线及每次划线结束后都需要灼烧接种环灭菌,图中一共划线操作了4次,则整个划
线过程需要对接种环灼浇5次,C错误;
D、划线操作时,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培养皿盖不能完全打开,同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操
作,D错误。
故选:Ao
1、由题图信息可知,本实验接种微生物的方法为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法是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
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
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2、平板划线操作的注意事项:
①第一次划线及每次划线结束后都需要灼烧接种环灭菌。
②灼烧接种环之后,要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③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
④划线用力大小要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划破。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平板划线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能够结合题图信息,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分析判断。
13.【答案】D
【解析】解:A、欲将装片中右上方细胞放大,由于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故需将装片向右
上方移动,直到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A正确;
B、欲将装片中右上方细胞放大320倍观察,此时为高倍镜,高倍镜下视野会变暗,为了便于观
察,需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反光镜调成凹面镜,B正确;
C、将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切换为放大320倍的镜头组成,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可知,160倍的镜
头组合是目镜16x,物镜IOx,故切换为320倍时,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20×),C正确;
D、换高倍镜后,放大倍数为原来的2倍,故图乙视野内细胞数将变为4"2=1个,D错误。
故选:D。
1、显微镜的呈像原理和基本操作:
Q)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
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故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
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
(2)显微镜观察细胞,放大倍数与观察的细胞数呈反比例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越
少,视野越暗,反之亦然。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X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
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
(4)反光镜和光圈都是用于调节视野亮度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用于调节清晰度的,
且高倍镜下只能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
(5)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一
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T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T转动细准焦螺旋
使物像更加清晰。
2、由题干信息可知,图甲中①②不带螺纹,是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则①的放大倍数是
6x,②是放大倍数是16×;③④带有螺纹是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则③的放大倍数是20×,
④的放大倍数是10×.
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技能等方面的知识,考生要能够准确辨别物镜和目镜中的
高倍镜,识记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以及高倍镜使用的操作步骤,属于考纲中识记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14.【答案】D
【解析】解:A、装置A因渗透作用,水分子进入漏斗使液面上升,加醐后,蔗糖被蔗糖前催化
为葡萄糖和果糖,漏斗中溶液浓度继续增大,液面会继续上升,但是由于葡萄糖能透过半透膜,
所以漏斗内溶液浓度减小,而烧杯中溶液浓度增大,故漏斗中液面开始下降,A正确;
B、由于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所以装置B的现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3和S2溶液
液面持平,B正确;
C、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实验刚刚开始时,由于装置A和装置B中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差相
同,所以水分子从S2侧进入另一侧的速度一样,C正确;
D、装置A达到渗透平衡后,由于漏斗中溶液存在重力势能,水分子进出半透膜速率相等,但装
置A中漏斗内的蔗糖不可能进入到烧杯中,所以Sl溶液浓度仍大于S2溶液浓度,D错误。
故选:D0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通过半透膜,从溶质浓度低的溶液向溶质浓度高的溶液的转移现象。分析题意
可知,图A中Sl为0.3mol∕L的蔗糖溶液、S2为蒸储水,所以漏斗内液面上升;图B中Sz为蒸储
水、S3为0.3mol∕L葡萄糖溶液,而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所以右侧液面先上升,后下降。
本题考查渗透原理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能够运用于实际情境的分析。
15.【答案】A
【解析】解:A、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尿素分解菌的培养基和纤维素分
解菌的培养基中都能以KH2PO4.NazHPCU作为无机盐,故它们所用的培养基可能含有相同的无机
盐,A正确;
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可以用空气中CCh作为碳源,用缺乏有机碳源的培养基可以筛选硝化
细菌,B错误;
C、只含有水和无机盐两类成分的培养基,可以培养既能固氮微生物,又能培养以C02作为碳源
的微生物,如:蓝藻,C错误;
D、乳酸菌需要的特殊营养物质是维生素,维生素属于有机物,D错误。
故选:Ao
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根据物理性
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在提供上述几种
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要求。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营养成分、种类及其作用,意在考查考生
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答案】ABC
【解析】A、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溶菌酶是蛋白质,蛋白质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
A错误;
B、溶菌酶是蛋白质,溶菌酶进入人体后会被消化分解为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才会被人体吸收,
因而不能直接补充溶酶菌,B错误;
C、熟的鸡蛋因在高温过程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变得伸展、松散,因此更易于消化,C错
误;
D、由题干信息可知,溶菌酶是一种对人体安全无毒,具有抗菌、抗病毒功效的蛋白质,在食品
和医药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故可用于制作食品防腐剂,D正确。
故选:ABCo
蛋白质的功能一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信
息完成选项的分析判断。
17.【答案】AD
【解析】解:A、④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拟核中,④属于原核生物,既有自养型,也有异养型,A
错误;
B、由分析可知,肯定属于原核生物的是②和④,B正确;
C、①仅由蛋白质与核酸组成的生物是病毒,因此流感病毒最可能属于①,C正确;
D、②③④四类生物都有可能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
故选:ADo
①仅由蛋白质与核酸组成的生物是病毒;②具有核糖体和叶绿素,但没有形成叶绿体的生物为原
核生物,比如蓝细菌;③出现染色体和各种细胞器的生物是真核生物;④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拟
核中,④属于原核生物。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
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8.【答案】D
【解析】解: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次直越小,说明质壁分离程度越大,失水越
多,则紫色越深,A错误;
B、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货直越大,说明质壁分离程度越小,失水越少,则所用蔗
糖溶液浓度越低,B错误;
C、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值越小,说明质壁分离程度越大,则越难以复原,C错
误;
D、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值越大,说明质壁分离程度越小,失水越少,则细胞的
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D正确。
故选:D。
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
分离。图中Y是细胞长度,X是液泡的长度,所以£表示质壁分离的程度,该比值越小,说明质
壁分离程度越大,则失水越多。
本题考查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
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答案】BCD
【解析】解:A、用酒曲酿酒是利用了微生物细胞呼吸(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的原理,不需要通
氧气,A错误;
B、由于微生物呼吸作用会释放能量,且释放的能量绝大多数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因此会导致酒
液温度产生变化,B正确;
C、起泡是由于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作用产生的CCh释放形成的,C正确;
D、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Ch,导致瓮中液体PH值降低,酒精浓度过高导致酵母菌大量死亡的
原因,D正确。
故选:BCDo
1、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
2、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i2θ6+6H2θ+6θ2*6CCh+12H2θ+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i2θ6上2CO2+2C2H5OH+能量。
本题考查果酒的制作、细胞呼吸,对于此类试题,需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
采用的方法、实验条件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0.【答案】ABC
【解析】解:A、EV具有膜结构,生物膜可维持膜内部环境相对稳定,A正确;
B、EV能够与靶细胞发生融合,故EV膜上的脂质可掺入至靶细胞膜的脂质中,B正确;
C、细胞能够将完整的囊泡直接分泌至细胞外,EV能够与靶细胞发生融合,将其中的蛋白质、mRNA
等生物大分子释放到靶细胞内细胞间,可知细胞间可通过EV进行信息交流,C正确;
D、EV属于生物膜系统,不是分泌蛋白,D错误。
故选:ABCo
分析题干信息:“细胞能够将完整的囊泡直接分泌至细胞外,这种囊泡称为细胞外囊泡(EV)。
EV能够与靶细胞发生融合,将其中的蛋白质、mRNA等生物大分子释放到靶细胞内”可知,此
过程中涉及到膜的融合,须借助膜的流动性来完成,该过程也涉及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
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R
21.【答案】葡萄糖斐林试剂糖原脂肪H?N—1—COOH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
A
种类、排列顺序和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4(含N)碱基脱氧核糖核酸性
激素胆固醇
【解析】解:(1)根据试题分析:物质a是葡萄糖,葡萄糖是还原糖,检测还原糖的常用试剂是
斐林试剂,在动物细胞内,与淀粉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糖原。若物质A在动物、植物细胞均含有,
并作为生物体内的最理想的储存能量的物质,则A是脂肪。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HzNC00H,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
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和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3)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NA,其中物质C是RNA的基本单位一核糖核甘酸,在人体
细胞中核糖核甘酸共有4种,分子中含氮碱基的不同决定了C核糖核甘酸的种类不同。生物大分
子物质C是脱氧核糖核酸。
(4)物质d能维持雄性动物的第二性征,所以是雄性激素,性激素、胆固醇、维生素D都属于
固醇类物质。
故答案为:
(1)葡萄糖斐林试剂糖原脂肪
(2)H2N—C-COOH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和肽链盘曲、折叠方
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3)4(含N)碱基脱氧核糖核酸
(4)性激素胆固醇
分析题图: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DNA的组成元素是C、H、0、N、P,蛋白
质的组成兀素是C、Hs0、N,所以图中b是氨基酸、B是蛋白质,c是脱氧核甘酸、C是DNA;
淀粉是植物体储能的大分子物质,所以a是葡萄糖、A是淀粉。物质d能维持雄性动物的第二性
征,所以是雄性激素,属于脂质,合成与内质网有关。
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
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①②④①藻蓝素核糖体DNA统一系统不属于
【解析】解:(1)①蓝细菌不含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②衣藻和④冷箭竹含有叶绿体,
故①②④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从细胞的结构组成来看,图①②③④的生物细胞都具有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
这种细胞器,且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这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3)③是动物,④是植物,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⑤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
系统。
故答案为:
(1)①②④;①;藻蓝素
(2)核糖体;DNA;统一
(3)系统;不属于
I、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最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长和繁殖。
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层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
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物理差速离心法C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高等植物无中心体核糖体蛋白
质的合成场所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分泌有关,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运输②脂质的合成“车间”
【解析】解:(1)图A、B直观地展示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征,属于物理模型,分离其中细胞器
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2)由分析可知,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C蓝藻,因其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图B有细
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没有中心体,是高等植物细胞。
(3)图A和B为真核细胞、C为原核细胞,三者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
成场所;图A、B共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分泌
有关,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运输,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
壁的形成有关;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除了核糖体和高尔基体两种细胞器参与外,还需要⑨内质网
和②线粒体,⑨内质网的功能除了蛋白质加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车辆抵押担保合同
-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组成原理
- 活页式教材-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 循环冷却水施工方案
- 养老合同附加合同样本
- 幼儿园学期课程安排计划
- 养猪场钢构厂房合同样本
- 公司合资合同样本英文
- 出售燃气烤漆房合同标准文本
- 产权委托合同样本
- GB/T 3235-2008通风机基本型式、尺寸参数及性能曲线
- GB/T 1447-2005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 第四章芳香烃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节课件
- 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试行)
- 费用报销单Excel模板
- 普通话水平测试报告
- 小学数学 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有序数图形》部优课件
- EGS002:EG8010+IR2110m正弦波逆变器AD16电路图印制板图
- 垃圾处理厂概预算
- 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PPT幻灯片(PPT 14页)
- 广东省行政执法资格考试题库(共80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