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五中高二5月月
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材料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
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具有先天优势,理应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积极
作为。
礼仪文化是以礼仪为内核的文化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器物等的总称,内蕴
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与价值追求。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礼仪文化相比,
中华礼仪文化具有独特的内涵。
作为“礼仪之邦”,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修齐治平”就与礼仪息
息相关:“修身”就是要造就彬彬有礼的君子;“齐家”就是要长幼有序,家
庭和睦;“治国”就是重视礼仪熏陶,实现以礼治国;“平天下”更要以礼服
人,实现天下太平。这种独特的传统文化代相传,深深镌刻在中国人的心灵里,
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与象征。中华礼仪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在各民
族文化禀赋、宗教风俗、价值体认等差异存在的前提下,生活在中华大地的各
个民族,经过长期的彼此接触、相互融会、协同内聚,在礼仪文化上逐渐呈现
出共同发展、交融一体的趋势,形成了“共同的历史记忆”,为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的铸就打下了深厚根基。
以礼仪文化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将礼仪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抓
手。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应当高度重视礼仪文化的育人功能,大力开展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
结合。传承弘扬优秀礼仪文化,进一步优化礼仪教育课程、丰富礼仪教育实践
活动,形成家庭、社会、社会教育主体合力。通过礼仪文化教育,用共同的民
族文化凝聚民心,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摘编自蒋璟萍《以礼仪文化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材料二: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传统礼仪以周为最,中国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
到西周。周公制礼作乐,就是要让人的精神世界坦露出来,并将它们规范于用
礼和乐编制成的网络中,通过这张有形的网络来约束和控制人们的道德、伦理
和修养以及情感、思想和欲念。
在《论语》中,孔子几次强调“不知礼,无以立”,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不
懂得礼仪,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身。这也是儒家认为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
懂不懂礼仪。《礼记》中有这样一段话:“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
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可见,中国古代很早就认
为,要想成为一个文明人,懂礼仪是先决条件。时至今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作为国学的精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与道德融合在一起,其“齐民化俗”的功
能影响着普罗大众,深入作用于中国社会。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从遥远的历史走来,早已渗透到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它
曾被作为一种制度被记录和推广,不仅仅作用于庙堂之上、殿陛之间,也同样
影响着江湖民间、市井陋巷。但是传统礼仪文化也不是完美的,随着时代的变
迁,日月更迭,总有一些传统礼节已经无法适应当今这个年代。因此在传承礼
仪这个问题上,还是要有所讲究的。今天在学习中国传统礼仪的时候,要去其
糟粕取其精华,从传统礼仪里面寻找真正适合现代社会、注入了我们民族灵魂
的东西。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的尊老敬贤、仪尚适宜、与人为善、礼尚往来、
容仪有整等,都是可以传承下来的,将这些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跟当今
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融合,才能对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
和谐稳定产生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最终是要落在每个人的身上。个人要做到有礼行天下,
就需要先懂礼仪,讲礼貌。
首先要心中有礼,心存肃敬。心中有礼的人,讲究独善其身,如果没有从心
里面真正做到讲礼仪,就是没有做到自律,没有自律之心,在他人面前表现的
所谓礼仪也就不过是逢场作秀而已。心存肃敬,就是心里要尊重人,对待任何
人或者任何事都不怠慢;不怠慢就不会为所欲为,会考虑对方的感受,不会将
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身上。心存肃敬的人,会凡事都以尊重对方为出发点,
既振作了个人的精神面貌,又尊重了对方的感受,就做到了人我相协相悦。
其次要学礼仪,学为人处事。孔子说只有懂得用“礼”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
己的行为,才能“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来传统
礼仪,诸如《论语》《礼记》等古典书籍,阅读中国古代关于礼仪的经典著作可
以让人明礼向善;同时,可以发掘生活中的优秀榜样,所谓“见贤思齐,见不
贤而内自省也”,多向谦和有礼的人学习,以其为师,自然可以更好地规范自
己的行为举止。
最后要做文明人,行文明事。生活中要待人以诚,尊重别人。“爱人者人恒
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你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就要先学会尊重别人。在
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彼此尊重,才能保持和谐、愉快的关系。在礼貌方面
要做到平等待人、语气平和、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等,在礼节方面要做到热情主
动、称呼得体、主次有序等,在仪表方面要讲究卫生、衣着得体、仪表端庄,
在仪式方面,要懂得基本的仪式常识,就不会那么容易闹笑话。
(摘编自王培国《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及其传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礼仪文化内涵丰富而独特,且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修齐
治平”息息相关,故而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
B.中华各民族文化存在差异,但在礼仪文化上逐渐呈现出共同发展、交融一
体的趋势,这有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就。
C.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庙堂、殿陛,还
是江湖、市井,都深受其影响。
D.真正心中有礼、心存肃敬的人,讲究独善其身和自律,会凡事以尊重对方
为出发点,做到人我相协相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及其传承,但二者论述的侧重
点有所不同。
B.西周时期的礼乐有效地约束和控制了人们的思想和欲念等,所以在传承时
必须完整保留。
C.儒家认为是否懂礼仪关涉到一个人能否立身处世,懂礼仪是成为一个文明
人的前提条件。
D.将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有助于引导家国、
社会的和谐稳定。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论证“礼仪重要性”的一项是()
A.《管子》:“仓縻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B.《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颜元:“国尚礼则国兴,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
泰。”
D.《礼记•曲礼》:“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4.请简要概括材料二的论证特点。
5.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月还乡
殷毅
一切就像在原地等待,还是原来的样子,等待回乡人的指认。
刚入五月,脆嫩的绿有点浅,像新娘的酒窝。雨或是下得很轻,点点可数,
漾在河里打在干燥的水泥她上、雨棚上。不再像春天的毛毛雨下得含含糊糊,
在繁花间暧昧不清。或是下得很猛,一阵掠过,搭下一片湿汪汪的。这样的雨
像一场告别也像一场迎接,浸泡着五月头的嫩绿。
燕子回来,正在寻找旧巢。
小时候夏天天天泡在里面的池塘,已经被浅绿层层覆盖。苇叶初长成,正好
可以包粽子。那时立夏了,乡亲们总是煨一锅清香,扯出无数的炊烟。青青的
烟随风聚散,奔腾或婀娜,随意时光。
桑黄树还在那里,斜在水面,那么多年了,它生长得并不是很快,只是略显
粗壮,许是根一半在水里的缘故吧。桑甚还是青青的,密密麻麻,等熟了就一
颗一颗掉进水里,那入水瞬间的响声如在耳边。那时我们就用桑甚做饵料来钓
鱼,叫作钓桑果鱼。鱼很傻,辨不清这些小小的阴谋,往往轻易就上了钩,让
我们这些小坏蛋乐坏了。一顿美味的鱼汤该是那个饥僮的年代里最大的美味。
而桑甚是我们这些野孩子们喜欢的水果。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水果树是
难见一棵的,而桑树的尾巴是不会被割的,所以大家一天到晚吃得嘴巴乌黑发
紫,甚至还闹出过一次小小的事故。
呵呵,那天我照例坐在一棵大桑树上,专拣又大又紫的往嘴里寒,树下是一
群跟我一样的野孩子,眼巴巴地等我往下扔桑果给他们吃。哈哈,现在都还记
得树下那些仰着的小嘴巴,还有一把张开的等着接桑甚的黄雨伞,桐油布的。
我在上面摇晃着那些枝条,桑果纷纷落下,“噗噗”地打在倒放的雨伞里,仰
着的小嘴巴没有了,变成撅起的一圈儿小屁股。到傍晚被母亲召回的就是一群
满嘴满脸满手满身乌溜溜的孩子了。
那晚父亲母亲很晚才下工,我已入睡,只是床下泥地上吐了一大滩。父母不
知我怎么了,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他们惊慌的声音,听见母亲在说我吐了好多血。
也不知过了多久,当地有名的老刘医生来了,在我身上摸索了好久,又掌灯去
看郡一滩的“血”,昏暗的灯光下用小树枝反复拨拉,松了一口气说道:“是
桑果。”
那个飞蹿上树的小身影,那个打在泥土地上的“啪啪”响的光脚板,居然就
是眼前这个中年的自己。而每一个池塘每一条小路上童音仍在迩肆,却再也难
见那些小伙伴。
池塘边的苦楝树缀满了紫色的花苞,准备好了盛开。苦恶鸟在水面上游来游
去,伸头缩脑很有节奏,见我走近,呼啦一声踩着水面飞远了。“苦哇、苦哇、
苦哇”,每个夏天的夜晚它就这样在我耳边啼鸣。它真的是苦媳妇的化身吗?
被恶婆婆折磨虐待而死,化为怨鸟?但是我知道,在那样的封建时代,这片土
地上和其他地方一样有着很多小媳妇和恶婆婆的故事。不仅如此,其实那个时
代被拴在土地上的人们都有说不完的苦难,人们将生活中不能说出的苦,嫁接
给了这个白胸黑背的水鸟,让鸟儿代他们夜夜啼鸣。
跟着母亲到麦地里拔草,很多年了都没有下过地,因不忍心看母亲那么大年
纪还那么辛苦,就硬是跟着去了。而母亲一直叫我不要去,她舍不得我。但我
知道她心里是很高兴的,拔草的时候她总是说,某某看见了一定会眼热(羡慕
的意思)。呵呵,原来她心里不仅高兴还很骄傲。乡亲们远远地看见了,问是谁
在帮拔草,母亲一说是我,他们就会说:"哦哟,XX还帮拔呀!”母亲就笑逐
颜开了。
我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惭愧,我已经脱离土地太久,这块土地上一直只有
父母的身影。这里的土地上早就难见年轻人,每块绿油油的背后几乎全是老年
人佝偻的脊背和洒下的汗水。他们那么单薄那么清瘦,只是一把骨头,却那么
坚硬那么倔强地杆插在故乡的土地,不肯有半步疏离。
一次次弯下腰拔出夹杂在麦地里的蚯蚓草(母亲是这么叫的),拔一棵我就得
向它们弯一下腰低一次头,这是人和土地之间的关系吗?我似乎是忽然明白这
之间奥秘的。付出,索取,态度的虔诚,过程的忍耐。
太阳有点毒,像是给土地上人们的额外犒赏。我早就汗流泱背,汗水煮着眼
睛生生的疼,麦芒在小手臂上刺满了红点,鞋子里的泥屑草籽珞着脚。渴死了,
我不得不暂时上岸回家喝水了,而母亲依然跟没事似的。长期的田间劳作,她
似乎已经和这片土地融为一体,少了煎熬多了自在,甚至有为庄稼拔去草后的
快慰与幸福。而我不能,一天下来,只有煎熬与疲惫。
忽然间感觉自己近乎虚伪,总是在怀念故土说着乡愁,一旦真正和家乡的土
地捆绑在一起,却又不是那么美好的了。
所以,乡愁是隔着距离的。与土地的距离,与故乡的距离,与父母的距离,
与童年的距离。这种距离是一种伤,而乡愁则是抚摸着伤的呻吟。有病无病都
会呻吟。
晚上,躺在老家的床上随便翻看手机里余华的小说《活着》,福贵给他的老牛
起的名字也叫“福贵”,历经人世的悲欢离合后,他再没有大喜大悲。在过往
的一切苦难面前,他显得那么平静,守着他从别人刀尖下买过来的老牛,相依
为命。劳作了一辈子的老牛,当有一天再也不能下地的时候,等待的只是被剥
皮吃肉的结局。福贵被苦难过于浸泡几近麻木的心,那一瞬间充满了悲悯。这
些在土地上匍匐了一辈子的人,有来自土地的深深的痛。
人越是贴近土地,越是有一种土地般的沉重土地般的沉默。
五月的土地如此美丽,那是它轻的部分,总是被人们反复歌颂;懵懂的童年
是无忧的,那是人生轻的部分,总是被人们反复追忆。回乡后,只是与土地的
短暂碰触,意识里便有一些东西在下沉,只是我,说不清。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五月的乡村如此美丽,作者中年还乡,对过往一一指认,发现一切皆不同
于往常,在欣喜之余难免心生落寞之感。
B.包粽子、吃桑意,苦恶鸟叫、拔蚯蚓草等都是五月乡村所特有的,作者借
此回忆儿时的生活,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怀恋。
C.满嘴满脸满手满身因吃桑意而“乌溜溜”及我因暴食桑意而呕吐,写出了
儿时的懵懂可爱,也隐含着那个时代生活的苦难。
D.作者“感觉自己近乎虚伪”,是因为一方面在怀念故土倾诉乡愁,一方面
又觉得乡愁文学是一种矫揉造作的无病呻吟。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子回来,正在寻找旧巢”既写实性地交代了五月乡村的特点,又具象
征意义,同时引出我对故乡往事的回忆。
B.作者以“追忆童年生活”为线索,围绕还乡这一主体事件,寄寓对故土的
怀念、对亲人的爱和对乡愁的思考。
C.本文“实”和“虚”调配得当,相辅相成。一者现实与回忆结合,实与虚
共生;二者言在“实”意在“虚”,将复杂的情感渗透在具体的形象里。
D.本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叙述中穿插了精彩的描写,而精当的议论和恰
到好处的抒情,又常常是文本的点睛之笔。
8.不同于常见的乡愁文学抒发故土乡情,本文作者在乡愁中更多地寄托了自己
的深刻思考。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圣人之从事也,殊体而合于理,其所由异路而同归,其存危定倾若一,志不
忘于欲利人也。
何以明之?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
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
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民挫锐,负天下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
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
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
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
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M兵,辍不攻宋。
段干木辞禄而处家,魏文侯过其闾而然之。其仆日:“君何为轼?”文侯
曰:“段干木在,是以轼。”其仆曰:"段干木布衣之士,君轼其闾,不已甚
乎?”文侯曰:“段干木不趋势利,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施千里,寡人
敢勿轼乎?段干木光于德,寡人光于势;段干木富于义,寡人富于财。势不若
德尊,财不若义高。干木虽以已易寡人不为,吾日悠悠惭于影,子何以轻之
哉!”其后秦将起兵伐魏,司马庾谏曰:“段干木贤者,其君礼之。天下莫不
知,诸侯莫不闻,举兵伐之,无乃妨于义乎?”于是秦乃偃兵,辍不攻魏。
夫墨子跌蹴而趋千里以存楚、宋,段干木阖门不出以安秦、魏,夫行与止也,
其势相反,而皆可以存国,此所谓异路而同归者也。今夫救火者,汲水而趋之,
或以瓮锐,或以盆盂,其方圆锐椭不同,盛水各异,其于灭火钧也。故秦、楚、
燕、魏之歌也,异转而皆乐;九夷八狄之哭也,殊声而皆悲,一也。夫歌者,
乐之徵也,哭者,悲之效也,愤于中则应于外,故在所以感。夫圣人之心,日
夜不忘于欲利人,其泽之所及者,效亦大矣。
(节选自《淮南子•修务训》)
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
标号涂黑。
自鲁趋A而B十日十夜C足D重E茧F而G不休息H裂I衣裳J裹足K至于
郢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指明晓、知道,与“明道德之广崇”(《屈原列传》)中的“明”字意
思相同。
B.闻,指听闻、听说,与“臣拜表以闻”(《陈情表》)中的“闻”字意思不
同。
C偃,指停止、停息,与“偃仰啸歌”(《项脊轩志》)中的“偃”字意思不
同。
D.轼,本义是指设在车箱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文中是指魏文侯凭轼致敬。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听说楚国要攻打宋国后很担忧,为阻止楚国,他不惜疾行千里,率兵
九次击败公输般,迫使楚国退兵。
B.魏文侯认为段干木绝不会愿意拿自己的德行道义来换取权势财物,因此,
常心生惭愧且对段干木非常敬重。
C.墨子和段干木做事的功效一样,就像拿着不同的容器盛水灭火的人,虽器
皿不一样,但灭火的目的是一致的。
D.不同的曲调或不同的声音,都可以表达人们相同的情感,而无论歌与哭,
都是人们内心感情的外在流露。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废
(1)天下莫不知,诸侯莫不闻,举兵伐之,无乃妨于义乎?
(2)其势相反,而皆可以存国,此所谓异路而同归者也。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雨
苏辙
一旱经春夏已半,好雨通宵晓未收。
气爽暂令多病喜,来迟未解老莫'忧。
力耕仅足公家取,遗秉2休违寡妇求。
时向林间数新竹,笄龙3腾上欲迎秋。
【注】①薄:山上长的一种草。②遗秉:留下的成把禾穗。③建龙:竹笋的
异名。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长久的干旱凸显人们对雨的渴盼,次句写一场久违的雨一夜未停。
B.颔联通过对比不同人对雨的情感,说明人对事物的态度受到境遇的影响。
C.这场雨虽然让空气变得凉爽,但没有完全解除旱情,庄稼收成仍让人忧
心。
D.尾句运用比拟的修辞,形象地写出雨后林间的竹笋蓬勃生长,令人惊喜。
14.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想到草木飘零凋谢,恐怕有才德、有作为的人逐渐衰老
的句子是:",
(2)《蜀相》中,杜甫通过自问自答,表达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3)鸟是古人常用意象之一,如杜甫《客至》中“"借鸥鸟
表达闲适之情;李白在《蜀道难》中“"一句借子规渲染气氛;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里也写到鸟“,人至不去”表现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4)《兰亭集序》里,王羲之一仰一俯看到的景象是“,
(5)《归去来兮辞》中,以轻舟快水描写归途愉悦之情的句子
(6)李密在《陈情表》里开篇总述自身遭遇的不幸“,
",奠定文章悲凉的基调。
六、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刻钢板都是教师必备的技能。
每个学科的试卷都要靠一笔一画刻出来,刻钢板就成了老师们的“家常便饭”。
刻钢板是一门艺术。首先,刻字须有一定的硬笔书法功底,要规范、正确地组
合字的一笔一画,大小匀称,字形端正。其次,或用力均匀,则笔笔落实;
用力小,刻轻了,油墨印不透,则字迹不清;用力大,刻透了,印时痕迹太黑
或漏墨,就会印成宫茗.。刻好的版须妥善保管,或展平用夹子夹住,或卷
成筒放在废弃的蜡纸筒里,就是不能折出白色痕迹。因为折出的痕迹,在油印
时会跟刻的字相混淆,使字迹模糊不清。版刻得好只是第一步,除此之外,②。
油印也是一项极细致的活,先把纸贴到油印机的网布上面,固定好纸张,再调
匀油墨,然后把网布放在纸张上,用辐子粘好油墨开始印刷……很多老教师回忆
起多年前鱼的情景,仿佛又闻到了那个时代淡淡的墨香。
16.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学-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和答案
- 2025年赣西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汇编
- 2025年广东省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2025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上学期三调化学试题及答案
- 办公室装修延期索赔起诉书
- 2025年度抵押车辆欠款债权转让及车辆抵押权变更协议书
- 2025年度征收城市经济适用房房屋拆迁补偿合同
- 2025年度体育场地设施维修保养与使用维护协议
- 2025年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度五星级酒店厨师团队聘用协议
- 劳技-中国结PPT通用课件
- 温庭筠《望江南》ppt课件
- 口腔正畸学单词
- 2022牛排消费趋势报告
- TPM╲t4Step Manul(三星TPM绝密资料)
-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及其应用课件
-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
-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生字笔顺笔画
- 通达信指标——江恩轮
- 神经电生理检查ppt课件
- 管路滑脱风险评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