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成为作文的源头_第1页
让生活成为作文的源头_第2页
让生活成为作文的源头_第3页
让生活成为作文的源头_第4页
让生活成为作文的源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生活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宁波市朱雀小学杨柳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可以说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作文教学就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努力实践“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作文教学的新理念。为此,近年来,我努力结合作文教学进行生活作文之探索。转变教师角色,让生活作文成为小学生沟通表达的本能需要。当今小学生的通病是怕写作文。究其原因学生学习都是被动的、应命的,也就是说,每进行一次练笔都先有教师施以“指令”,然后学生应“令”行事(作文)。学生胸中不一定有生活实践的积累,只好搜肠刮肚,硬着头皮写文章交差,由此造成了许多学生“怕作文”的心态。因而,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不再扮演作文“命题者”的角色,不再只是学生眼中的“号令者”,而是一位引导者、设计者,千方百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急于想用文字来沟通、表达,使习作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例如:刚接新班不久,我就结合作文教学,创设了一次谈话情境:“同学们,这个学期我担任大家的语文老师,接班后,有一个很大的愿望,就是想趁双休日时间到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家里走一走、看一看,可我不知道去你们家该怎么走?而我又不大喜欢别人带路,喜欢按图索骥以考验自己按地理方位寻路的能力,所以现在我想请大家做一件事,就是告诉我去你们家应该怎么走,沿途要经过哪些地方,这些地方有什么明显的特征等,请大家把它写在纸上交给老师。记住,一定要交待清楚,否则,找不到你们家,那就让我为难了。”这样“似是无意,却是有意”的引导,就达到了义务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习作目标,即要求学生“学习运用方位词进行有顺序的介绍和说明”的教学要求。由于老师转变了“我命你写”的角色位置,采用“迂回”的方式向学生提出老师家访寻路的“需要”,学生产生急切想向老师介绍到他(她)家路线的写作冲动和表达欲望,于是他们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帮老师寻家”的习作练笔之中。但这种生活作文教学却丝毫不给学生留“留作文”的痕迹,只是让小学生从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中感到是出于某种表达的“需要”,于是就主动积极寻求表达的言语,产生强烈的写文习练的需求,在乐于动笔,自由表达中逐步获得写作的方法。二、转换命题策略,让生活作文成为小学生传递情感的内心需要。《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把体验的过程进行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为此,我从改革传统作文全命题方式入手,探索“半命题”“开放性命题”“呈现内容自主命题”、以及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景,而“自选题材、自拟题目”等多种命题策略。努力让学生见到题就想写,并且有话可写,努力在命题上为学生提供一个能说真话的空间,努力使学生愿将书面作文写成为其喜、怒、哀、乐的一个倾诉载体。如教学习作《暑假中的一件事》时,学生在课中完成了这一单元习作训练后,不久布置双休日课外练笔,我只限定内容范围,提出如下习作要求:通过一件生活中经历过的真实事情的记叙,向当事人诉说、交流自己的真情实感。面对这一开放型作文要求,有的学生写出了《清明,向外婆诉说哀思》,有的学生写出了《向妈妈并发出极大的创造力,从而全面提高素质。四、转变教学观念,让生活作文成为小学生成长发展的自我需要。前苏联教育专家赞科夫说过,“作文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在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更主要的教会他们面对今后社会生活的能力等。”因此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应成为帮助小学生成长发展的助跑器,使习作训练成为小学生生存发展的自我需要。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创设了“生活设计”“生活创意”“生活体验”三大生活作文系列。具体分述如下:“生活设计”系列作文通过设计自我——设计生活——设计环境,从而充分发挥小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小学生自尊、自信、自强和创造力,促其可持续性发展。列表说明如下:习作系列可持续发展目标习作例举设计理想人物通过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未来社会、职业、工作等,激励学生从小树理想,努力追求美好人生。如吴志刚《新型农民》一文中:“再过十年,我不会像爷爷那样‘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了”收粮不用镰刀,耕田不用拖拉机。我坐在家中,用电脑控制V2型光电机,收播两用,只一会工夫,一片金黄稻田就换上了绿油油的稻秧……”设计生活时尚通过设计生活时尚,感叹新思想、新观念、新习俗,增强美丑辩析力,培养永不满足、开拓创新的进取心。戎奇帆同学在《新鲜事》一文中写道:“你看,大清早,荷花社区‘良子健身房’已人头攒动,青年人肩碰肩,脚跟挨着脚跟蹦踏开了。随着悠扬的民乐曲调,健身中心广场的老年腰鼓队也扭起来了,八十高龄的奶奶居然跳得象个小姑娘似的……”设计美好环境通过设计美好环境,使小学生在感知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增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培养关注生存环境,关心社会发展,创造美好未来的责任心。胡佳妮同学《小河大变样》一文:“这原是条臭气熏天的污水河,经过这里的人们,都会掩鼻匆匆而过。我听区政府工作的舅舅告诉我,这两年,政府将加大环保投资,堵污换水,替而代之的将是清稀彻见底的河水,成群的鱼虾在水中悠然嬉戏,两岸绿树成荫,将是人们晨练休闲的花园式滨河公园。”“生活创意”系列作文21世纪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做人。”“生活创意”系列作文就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我以小学生现实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或困惑为案例情境,请同龄人以自身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为其解惑传道,写“金点子方案”,议评“创意之星”,在互帮互共同提高自护、自立、自强的能力。现举其中的一期“生活创意”作文指导活动如下:教师指导活动——创设“案例情境”:国庆节,学校要放假了。爸爸说好了,要亲自驾车来接五(1)班的亮亮,让他不用坐公交车。这天放学前,亮亮在教室等了20分钟,却不见爸爸的影子,便哭丧着脸到传达室打电话,但是爸爸手机关机,他单位的人说:爸爸早已走了。无奈,只好回教室再等,又10分钟过去了,各条线路的校车都开走了,可就是不见爸爸人影。请你帮助亮亮,想想,他这时应怎么办?学生习作活动——创写“问题解决方案”的“金点子”(习作)。教师归类分布——(1)打电话给妈妈或亲戚,请他们来校接。(2)打110给警察,请警察帮助送回家。(3)告诉值日的校领导,请领导想办法。(4)告诉传达室伯伯,请他将留言条交给爸爸,自己回家。(5)继续在校内等。学生看阅方案并评议——各自看阅后,“贴星”投票,并附写“理由”(二次习作)。表彰“创意之星”——揭晓本期“创意之星”是第(4)条“金点子”方案的12位同学名单。分析理由是:作为高年级同学,应有起码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在家长未来校接的情况下,应留言(免家长着急)后自己回家。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锻炼了能力,更不轻易麻烦别人。“生活体验”系列作文让学生亲历生活,获得体验。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习作的内容,作文就不再是无米之炊,而真情实感的流露正是生活作文的本质。如蒋雨齐同学经历了家务劳动后写道:“学当小保姆带表弟,虽然只有短短半天,但却真正体会到了当年妈妈带我的辛苦。如今,我长大了,觉得应多关心妈妈,等父母年老不能照顾自己时,我要多陪伴老人家,为他们的晚年生活付出回报。”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学写作文,在习作中学会做人。我引导同学参与“道德情感体验”“家务劳动体验”“社会实践体验”,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引发出一些自悟自感,使人文素养得到熏陶,良好个性得以形成,人格魅力不断升华。这就是我尝试“生活体验”作文指导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五、转变评价机制,让生活作文成为小学生品尝成功的精神需要对作文评改,特别是三大生活系列作文的评改,我采取开放型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全程参与评价,让其在评价过程中反思提高,品尝成功的快乐。主要做法如下:1、参与“作文评改全过程”,使每个学生体现自身价值生活作文由于取材于小学生最易感知的生活题材,写的是最熟悉的家里的人和事,学校的师友和各种活动,以及参与社会实践中的各种感悟,因而对这类习作的评改,他们自己最有发言权。老师可一改以往“一笔独挥”的情境,让全体同学“自由拜师”人人参与到作文评改活动之中去。我引导学生经历以下四个操作环节:拜师——自选一位同学做自己的“小老师”,把作文交于他(或她)评改;为师——要充分表现自身的评改才能;质师——学生向“小老师”请教,辩论释疑,双方在钻研中共同提高;师评——改作后再由我这样大老师点评“小老师”,鼓励指导,使每位小老师感受成功,使每个学生体现自身价值。2、改革“作文评改形式”,使每个学生品尝愉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活动应“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生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作文教学也应如此,为了能创造一种“欣赏和被欣赏的愉悦情感充盈整个作文评改过程”的课堂环境,我尝试改革作文评改形式。对“生活实用”类习作分项评级法;对“生活创意”类习作采用评星法;对“生活记叙”类习作采用分项评语法。如评改生活创意作文“当你参加运动会迟到以后”一文,我把全班同学习作中的创意分类归纳为5方面“金点子”予以公示:(1)打电话请家长来校陪送到运动场;(2)打电话向老师说明情况并请假;(3)请传达室伯伯帮助想办法;(4)自己袋里有钱坐出租车赶去;(5)打电话给班主任老师,请她来接。然后请每个同学在公示表上贴“星”并附上理由,从学生的心理认同出发,评出最佳创意星是提出第4条“金点子”办法的那些同学。然后公布星级名单于班级中。创意作文采用“评星法”,不但调动了小学生参与评星(二次创作)的热情,而且激发了小学生争星的进取心。凡习作“重点训练”知识老师要作重点点评,其他常规要求可只作等级评定。这种评改形式,既突破了习作训练重点又兼顾了作文的常规要求,既减轻了老师的批改负担,又使学生有所得益。学生在“分项评语”中,既找到了自己成功之处,也一目了然看到了不足,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