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上册10月单元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上册10月单元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上册10月单元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上册10月单元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上册10月单元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单元

过关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高度角和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在平面上沿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

间的水平夹角)可以用来描述天体的位置。下图示意甲、乙两地的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

位角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太阳方位角/"太阳高度角

--军电太阳高度角乙电太阳高度角

∙•甲维太阳方位角乙堆太阳方位向

1.甲、乙两地的最短距离约为()

A.20000kmB.15000kmC.IOOOOkmD.4000km

2.次日甲、乙两地可能()

A.最大太阳高度角都增加B.两地的昼长都减小

C.正午太阳方位角都增加D.日出方位角都减小

【答案】1.B2.D

【解析】1.据图,根据所学知识,甲地在北京时间6点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乙地在

北京时间18点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时地方时为12点,故可计算

出甲地经度为15(ΓW,乙地经度为3(ΓE;图中太阳高度角为0时即为日出或日落,故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甲地昼长为12小时,乙地昼长大于12小时,可知甲地位于赤道,且

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都为70。,故甲乙两地应关于直射点所在纬度对称,根据甲地

纬度为0°,可计算出该日直射点纬度为20。N或2(ΓS,乙地纬度为40。N或4(ΓS;根据

材料太阳方位角知识,方位角是指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在平面上沿顺时针方向到目

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甲地日出到正午,太阳方位角逐渐减小,正午太阳方位角为

0,说明甲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以此类推,可判断乙地太

阳也是从东北方向升起,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向,正午过后,太阳位于西南,日落时太

阳从西北方向落下,说明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说明该日为北半球夏半年,综上

可以判断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ΓN,乙地纬度为4(TN;甲地经度为15(ΓW,纬度为

0°,乙地经度为30中,纬度为40t5N;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

劣弧段,故甲乙两地的最短距离经过北极点,根据经纬网距离计算相关知识,甲地到北

极点的距离为90x111千米,乙地到北极点的距离为50xl11千米,故甲、乙两地的最短

距离约为150OOkm,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由于当日太阳直射纬度为2(ΓN,所以次日,直射点继续向北运动,甲地最大太阳高

度角减小,乙地最大太阳高度角增大,A错误;甲地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乙地

昼长会增加,B错误;次日甲地正午太阳依然在正北,乙地正午太阳依然在正南,故两

地正午太阳方位角不变,C错误;次日两地日出方向依然在东北,但和前一日相比,日

出方位角更偏北,根据日出方位角的概念,日出方位角都减小,D正确。故选D。

左下图、右下图分别示意某区域国际标准时间0时和3时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

量(W∕rτr),图中黑实线为地形轮廓,阴影由深到浅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量由

大到小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SOXOO300SOO

3.与图中等值线的基本走向最接近的是()

A.晨昏线B.等高线C.等降水量线D.等温线

4.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基本走向特征,判断图中所示时间最接近()

A.劳动节B.儿童节C.教师节D.国庆节

5.右图中低值区域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A.梅雨B.台风C.寒潮D.沙尘暴

【答案】3.A4.D5.D

【分析】3.读图可知,图中等值线的基本走向为东北-西南,左图中白色部分为无短波

辐射地区,即夜半球,图中受到太阳波辐射的范围从零时到3时不断向西扩大,所以该

线最接近的是晨昏线,故A正确,与其他等值线无关,故BCD错。

试卷第2页,共20页

4.图示所在半球为北半球,由上题解析可知晨昏线斜率较大,此时太阳直射点应处于

南半球且靠近赤道,劳动节、儿童节、教师节直射点均位于北半球,国庆节直射点位

于南半球,故D正确。排除ABC。

5.由图中太阳辐射弱的区域呈同心团状,越往中心越弱,寒潮发生时,影响区域为面

状,排除C,结合图中纬度确定该区域为亚欧大陆内陆地区,国庆节应该不会有梅雨和

台风;亚欧大陆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沙地较多,沙尘暴导致太阳辐射弱,出现低值区,

故D正确。故选D。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自行车越野赛赛区骑行路线及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该山区在每年6月下旬组织山地自行车越野挑战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8o24,E

012

-2000-等高线—骑行线路-=km

6.下列关于该赛区骑行路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赛事期间较低概率遇到风雨B.沿线相对高差不超过1千米

C.线路呈环形,多沿山谷分布D.运动员前后半程的用时相等

7.骑行线路中,补给站和医疗站设置数量最多的路段是()

A.ab段B.be段C.cd段D.da段

8.北京时间12点,某正在比赛的运动员发现太阳从右前方照来,该运动员可能骑行在

()

A.a点B.b点C.c点D.d点

【答案】6.C7.A8.C

【解析】6.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大巴山,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

温多雨,材料指出“该山区在每年6月下旬组织山地自行车越野挑战赛”,降水较多,A

错误;图中等高距是200米,骑行路线最高点海拔高度在2400-2600米之间,最低点在

1200-1400米之间,故沿线相对高度在IOoO-1400米之间,大于IOoO米,B错误;读图

可知,该骑行线路大致呈环形,骑行路线处等高线向高值凸出,主要沿山谷分布,C正

确;根据图示信息,赛程后半段穿越等高线次数多于前半段,且赛程过半后体力消耗大,

用时应较长,D错误。故选C。

7.运动员骑行至ab段时赛程已经过半,且前半段需要连续爬坡,体力消耗大,需要补

给。该段坡度大,线路曲折,多弯道、后半段下坡,安全风险大,需要医疗站,A正确;

be段、cd段、da段穿越等高线少于ab段,爬坡距离短,需要的补给站和医疗站较少,

BCD错误。故选A。

8.该地为108。E附近,北京时间(120。E)12点时,该地地方时不到12点,太阳位于

东南天空,故该运动员发现太阳从右前方照来,该运动员大致向偏东骑行,C正确;a

点时是向偏西骑行,b点时向偏南骑行,d点时向偏北骑行,不符合“某正在比赛的运动

员发现太阳从右前方照来“,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沿13°W经线太平洋水温、盐度随纬度和深度变化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

9.据图可知()

A.海水温度主要与水深有关B.海水盐度主要与纬度有关

C.海水温度与海底地形无关D.底层海水性质相对稳定

10.甲处数值可能为()

A.34.3B.34.5C.34.7D.34.9

11.乙、丙两地盐度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洋流性质

【答案】9.D10.C11.B

【解析】9.据图可知底层海水性质相对稳定,温度盐度变化不大,D正确。海水温度

主要与纬度有关、海水盐度主要与水深有关、海水温度与海底地形有关,ABC错,故

试卷第4页,共20页

选D。

10.根据等温线分布可以看出甲处表层温度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温度较低,应受寒

流影响,故表层盐度较低,底层受洋流影响较小,故盐度由表层较低,往下增大,然后

再减小,则甲处在表层以下,不可能为低值中心34.5,则可能为高值中心34.7,根据上

述分析可以判断甲处的盐度可能是34.7,C正确。故选C。

11.乙位于南回归线附近,丙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两地纬度位置南北对称,两地均位于

太平洋,降水量、蒸发量基本相同,ACD错。但盐度明显不同,主要是受海陆位置影

响,乙位于大洋中间,而丙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东侧,有寒流流经,蒸发较弱,

盐度较低,故B正确。

左图为不同地点的两个摄影师同时拍摄到太阳正处于地平线上的景观(不考虑天气、

地形等因素),且拍摄者均朝正南方向。右图为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示意图。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

12.关于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正好关于地心对称B.两地正午时刻杆影均朝向正北

C.两地的典型植被分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该日两地

均昼长夜短

13.若两地中一地位于拉普兰地区(69oN,24oE),则另一地此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线是

()

AgB.①C.@D.②

【答案】12.A13.B

【解析】12.根据材料同时拍摄到太阳正处在地平线上的景观,且拍摄者均朝正南方向,

说明两地都在晨昏线上,北半球地点晨昏线上的点位于正南方的是北极圈以北地点出现

极夜时的正午的情况;南半球地点晨昏线上的点位于正南方的是南极圈以南的地点出现

极昼时的子夜时的情况,D错误;两地恰关于地心对称,A正确;北极圈以北的地点正

午时刻杆影朝向正北,南极圈以南的地点正午时刻杆影朝向正南,B错误;两地的纬度

范围是66.5。~90。之间的寒带地区,不会有亚热带或者热带植被,C错误。所以选A。

13.由上题分析可知I,若一地位于拉普兰地区(69。—24呢),则另一地是(69。$,156。\¥)。

拉普兰地区出现极夜现象,(690S,156oW)出现极昼现象,全天都有太阳高度,且太

阳在正南时为子夜时,高度角小。太阳在正北时为正午时,高度角大。因此太阳视运动

轨迹是①,B正确;②轨迹没有极昼和极夜现象,D错误;③太阳轨迹在全天中的南北

方向没有变化,所以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轨迹圈与地平圈垂直,所以③是赤道的太阳视运

动轨迹,A错误;④轨迹该日不存在,C错误。所以选B。

2020年12月17日至20日,北京代表队到云南腾冲参加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大赛,

以高原火山堰塞湖著称的腾冲北海湿地作为研学课程设计的主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研学期间,队员们发现腾冲比北京(

A.日出时树影更偏北B.昼夜温差更大

C.日落时刻更早D.正午树影更短

15.研学调查得知,北海湿地()

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的附近B.由西南季风带来雨水补给

C.当地自然植被无落叶现象D.夏季迎来大量的候鸟南迁

【答案】14.D15.B

【分析】14.由材料可知,腾冲(25oN,98oE)属于云南,位于北京(39oN,116oE)

的西南方向。2020年12月17日至20日,时值冬季,冬至前后,日出东南,日出时日

影位于西北方向,北京比腾冲纬度高,日影偏移更大,A错误;腾冲位于高原火山堰塞

湖附近,地热能丰富,夜间温度高,昼夜温差小,B错误;腾冲纬度低,昼长较长,日

落时间晚,C错误;腾冲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正午树影更短,D正确。

15.北海湿地位于云贵高原,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A错误;位于我国

西南地区,在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主要以西南季风带来的雨水补给为主,B正确;北海

湿地虽然属于常绿阔叶林,但是一年四季都有落叶现象,每年春季气温回暖,会集中出

现落老叶长新芽的现象,C错误;候鸟南迁现象一般出现在一月份左右,D错误。

某同学暑假在下图区域旅游,在游记中写道:“清晨旅游车离开酒店,看见太阳刚刚

升起在巴尔喀什湖的湖面上,湖面洒下身片金光。在接下来约200公里的行程中,车的

影子始终在我的右侧伴行,快到终点时远处的雪山开始出现在视野中,雪峰在远处闪耀。”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试卷第6页,共20页

A.①地往东北B.①地往东南C.③地往东南D.③地往东北

17.到终点时,该同学发现此地植被覆盖较好,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海拔较低②土壤发育较好③降水较多④纬度较低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答案】16.C17.D

【分析】16.由材料“车的影子始终在我的右侧伴行“可知,清晨太阳方位偏东,说明我

的右侧为西,说明车向偏南方向行驶,故A、D项错误。由材料“清晨旅游车离开酒店,

看见太阳刚刚升起在巴尔喀什湖的湖面上,湖面洒下身片金光……快到终点时远处的雪

山开始出现在视野中,雪峰在远处闪耀”以及比例尺可判断,从①向南行驶200公里大

约还在巴尔喀什湖附近,看不到雪山,B错误。从河流流向以及与湖泊的关系可以判断

出巴尔喀什湖南侧地势南高北低,从③地向东南行驶距河流源地较近,可能看到雪山,

故C项正确。

17.根据材料以及上题分析可知,终点靠近河源,离雪山较近,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

主,且河源附近受大西洋、北冰洋在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影响,终点水源丰富;靠近河源

附近,在山麓山谷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平原,土壤发育较好,故②③对;终点位于河源、

山麓附近,海拔较高,①错;由图示巴尔喀什湖可知,此处位于中纬度地带,纬度较高,

④错。综上可知,D项正确。

道尔顿公路(下图所示)建于上世纪70年代,从美国阿拉斯加州费尔班克斯直到

达北冰洋边缘,是一条美景与危险并存的公路。一游人在游记中写到:“向北翻过布鲁

克斯山脉,再无山峦遮挡,公路两侧增设了约三米高的标志杆,白天仍有多于12小时

的日照用来赶路,晚上也有足够的黑夜留给极光。艳红的植被赶上一场初雪,一定是全

年最上镜的一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该游记描述的情景可能出现在()

A.1月初B.4月初C.6月初D.9月初

19.公路旁标志杆三米高,可避免()

A.被水淹没B.被雪覆盖C.被风吹倒D.被树遮挡

【答案】18.D19.B

【解析】18.1月初,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北极圈以北区域出现极夜现象,6月初,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北极圈以北区域出现极昼现象,而材料指出“白天仍有多于12

小时的日照用来赶路,晚上也有足够的黑夜留给极光”,说明此时该区域没有极昼或者

极夜现象出现,故AC错误。材料又提到“艳红的植被赶上一场初雪,”北半球的初雪不

会出现在4月初,有可能出现在9月初,故B错误,D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19.布鲁克斯山脉以北,纬度较高,气温低,降雨和冰雪融水都比较少,不易出现较大

的水流,故A错误。该地纬度高,气温低,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会带来大量的降

雪,标志杆高达三米,可以避免被雪覆盖,故B正确。标志杆越高,越容易被风吹倒,

故C错误。该区域的树木一般为针叶林,其高度高于三米,若标志杆附近有树木,也无

法避免被树遮挡,若树木距离公路有一段距离,也就不存在被树遮挡的情况,故D错

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海风锋是海风从海面向陆地推进的过程中遇到陆地上较热的空气而形成的锋面。夏

季的海风锋有时会触发强对流雷暴天气。下图示意杭州湾沿29.8°N地区夏季某日一次

海风锋的生消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海风的增强,海风锋开始生成,然后不断增强,

触发强对流雷暴天气,后期随着下沉气流的增强,近地面海风被切断,海风锋影响减弱。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试卷第8页,共20页

77

66

55

44

33

22

121.0*E121.4*E121,8βE122.2*E121.0°E121.4*E121.8°E122.2*E

121.0-E121.4∙E121,8βE1222βE⑵=E121.4°E121.8*E1222'E

〜地形剖面,锋面气流

20.本次海风锋生消过程顺序依次是()

A.a-c-d-bB.a-d-c-bC.b-d-c-aD.b-a-d-c

21.海风锋触发杭州湾本次强对流雷暴天气的原因主要是()

①增大空气湿度②提高地面温度③加剧对流强度④增大昼夜温差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20.B21.C

【解析】20.根据材料“在此过程中,随着海风的增强,海风锋开始生成,然后不断增

强,触发强对流雷暴天气,后期随着下沉气流的增强,近地面海风被切断,海风锋影响

减弱“可知,早期海风较弱,表现为图示偏东地区气流较为稀疏,对应a图,排除C、D

选项。最后海风锋增强出现强宙暴天气,表现为锋面的范围增大和坡度较高,对应d图,

排除A选项。后期海风被切断,则海风锋西侧以下沉气流为主,对应C图。最后,海风

锋影响减弱,表现为锋面的范围和坡度均较小,对应b图。故选B.

21.根据材料“随着海风的增强,海风锋开始生成,然后不断增强,触发强对流雷暴天

气”可知,海风势力逐渐较强,从海上带来大量水汽,增大了空气湿度,为强对流雷暴

天气的触发提供了水汽,①正确。海风吹向陆地上较热的空气会降低地面温度,②错误。

海风锋的加强加剧了气流的上升,加剧空气的对流强度,大气的急剧上升出发了本次强

对流雷暴天气,③正确。海风锋的增强使大气中的水汽增多,大气增多,降低了昼夜温

差,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选项。故选C。

云南省地处太平洋水汽、印度洋水汽、西风带水汽三大水汽输送通道的交汇区。下

图示意云南省各边界整层水汽收支的季节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θoα∞

水15O∞O-

汽IOO∞o∙

收500OO-

支0-

、-500∞-

9-IOOOOO-

ʌ-1500∞-

>M∙

-200000-

22.对云南省夏季旱涝灾害影响最显著的水汽输送发生在()

①东边界②西边界③南边界④北边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3.冬季对云南省水汽输送起到关键作用的是()

A.季风转换B.西风带南移

C.南北方向气压差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答案】22.C23.B

【分析】22.由图可知夏季云南省以西边界、南边界的水汽输入为主,因此对云南省

夏季旱涝灾害影响最显著的水汽输送发生在②西边界、③南边界。②③对,故选C。

23.由图可知,冬季云南省以西边界水汽输入为主,结合材料可推测主要为西风带水汽

输入,冬季西风带南移,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在高原西端受阻,分成南北两只,

南支西风从西边界给云南省带来水汽。B对,A、C、D错误,故选B。

北部湾海域环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冬、秋季环流模式相似;春、夏季环流

模式相似。下图为北部湾不同季节环流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试卷第10页,共20页

24.甲、乙、丙、丁四幅图对应的季节分别是()

A.夏季、秋季、冬季、春季B.冬季、夏季、春季、秋季

C.秋季、夏季、冬季、春季D.夏季、冬季、春季、秋季

25.在北部湾海域存在一个持续半年的中底层冷水团E(如下图),此冷水团()

A.春生,秋消;范围受洋流约束,与周围相对隔离

B.夏生,冬消;表层海水蒸发,高盐度水下沉形成

C.秋生,春消;水温相对较低,表层冷水下沉形成

D.冬生,夏消;受入海径流的影响,距海岸线较远

【答案】24.B25.A

【分析】24.北部湾位于亚热带,季风特征显著,特别冬季受势力强盛的东北风影响,

北部湾水体通过琼州海峡向南流,构成逆时针环流,根据材料冬、秋季环流模式相似,

所以甲、丁为冬季、秋季。根据四个选项的四季位置,A、C、D错,B对。故选B。

25.通过观察图中冷水团E的位置,结合上题丙图(春季环流结构)可知,冷水团的出

现与E附近环流有关,由于E周围存在个逆时针环流,冷水团范围跟环流范围相当,

环流让其与四周相对阻隔,海水交换少,A对;E所处北部湾海域的位置既没有纬度最

高,也没有纬度最低,同时也没有靠近陆地,这样就不可能受蒸发量、水温、入海径流

影响,B、C、D错;故选A。

“雷打雪”是指因冷暖空气交汇产生强对流,导致降雪时常伴有闪电、打雷的天气

现象。“雷打雪”发生时当地一般会出现逆温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雷打雪”发生时()

A.暖湿空气被迫下沉B.强冷空气被迫抬升

C.大气水平运动显著D.大气垂直运动显著

27.“雷打雪”的闪电、打雷现象主要发生在()

A.逆温层之上B.逆温层之下

C.逆温层顶部D.逆温层底部

28.“雷打雪”发生前,当地()

A.气温偏高、湿度偏大B.气温偏低、湿度偏大

C.气温偏高、湿度偏小D.气温偏低、湿度偏小

【答案】26.D27.A28.A

【解析】26.雷打雪,在中国又称雷打冬,是冬季出现的一种边下雪边打雷的强对流天

气。进入冬季后,某区域气温偏暖,暖湿空气相对旺盛,冷空气南下时与暖气团交汇,

剧烈的温差会使暖湿气流迅速抬升,对流加剧,形成雷雨云团。同时湿度较大的空气在

冬季会造成雨雪天气,从而出现雷打雪现象。雷打雪发生时,一般降雪量较大,可达大

到暴雪。“雷打雪”发生时,大气垂直运动显著,D正确。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强冷空气

被迫下沉、大气垂直运动显著,ABC错误,故选D。

27.,,雷打雪,,现象发送时,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强冷空气被迫下沉、发送逆温层,冷暖

空气交汇产生强对流,所以,闪电、打雷现象在逆温层之上,A正确,BCD错误,故

选A。

28.根据第一题所述:某区域气温偏暖,暖湿空气相对旺盛,冷空气南下时与暖气团交

汇,剧烈的温差会使暖湿气流迅速抬升,对流加剧,形成雷雨云团。同时湿度较大的空

气在冬季会造成雨雪天气,从而出现雷打雪现象。故“雷打雪”发生前,当地气温偏高、

湿度偏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海拉尔河流域地处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附近,降水是该流域的主要补给水源。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该流域冻土退化严重。近50年来该流域年径流量总体呈减少

趋势,但冬季径流量有所增加。下图示意近50年来各季节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变化情

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601970198019902000年代

29.近50年来该流域内各季节径流量变化的特点是()

A.春季径流量先减少后增多B.夏季径流量先增多后减少

C.秋季径流量呈减少趋势D.冬季径流量一直增多

30.该流域春季径流比重1990年后显著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春季降水量增多B.春季气温异常升高

试卷第12页,共20页

C.冬季降雪量增多D.夏秋季节降水减少

31.推测近年来该流域冬季径流量增加的原因是()

A.季节性积雪融水增多B.地下水补给增多

C.高山冰雪融水增多D.冬季降水量增多

【答案】29.C30.D31.B

【解析】29.近50年来,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比重在1990年~2000年有明显增加,

由于该流域年径流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无信息表明两个年份的总径流量,因此不确定

1990年~2000年当地春季径流量有增加,A错;夏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总体变化不大,

由于该流域年径流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因此夏季径流总体上呈下降趋势,B错;秋季径

流量占年径流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该流域年径流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可知秋季径流量

呈减少趋势,C对。材料信息表明,冬季径流量有所增加,但1990年~2000年冬季径

流量比重有所下降,冬季径流量并不是一直增加,D错。故选C。

30.读图可知:春季径流比重1990年后显著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是由于夏、秋径流比重

迅速下降,我国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是夏秋季节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降水

减少是夏秋季节河流径流减少的主要形式,D对;春季径流量总体减少,A错;春季气

温异常升高,蒸发量大,会使春季年径流比重下降,B错;冬季降雪量增多,到了春季

径流量会增大,与春季径流量减少矛盾,C错。故选D。

31.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该流域冻土退化严重。大量的地表水下渗变为地下水,冬

季河流水位低,地下水补给河流,导致冬季河流径流量显著增加,B对。春季的季节性

积雪融水增多不会影响冬季河流径流,A错;东北地区无冰川,C错;海拉尔河流冬季

气温低、降水少,且图文信息并没有反应冬季降雪量增加,D错,故选B。

近30年来,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湖泊趋于萎缩。研究表明,不同面积湖泊萎缩的

主要影响因子间存在显著差异。下表示意部分因子对该地区不同面积湖泊的影响程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影响程度/%

因子类型

小面积湖泊中面积湖泊大面积湖泊

降水量35.434.10.7

气温0.042.614.3

潜在蒸散量4.99.916.2

原煤开采24.10.932.1

有效灌溉面积31.238.529.1

放牧强度1.43.86.7

32.影响程度与湖泊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且具有直接成因关联的因子是()

A.气温B.有效灌溉面积

C.潜在蒸散量D.放牧强度

33.从水循环角度,原煤开采导致该地区湖泊萎缩的关键环节是()

A.地下径流B.降水C.蒸发D.地表径流

34.降水量对大面积湖泊的影响程度较低,主要因为大面积湖泊()

A.补给方式少B.集水面积大

C.调蓄能力强D,受人类干扰小

【答案】32.C33.A34.B

【解析】32.由表可知,气温、潜在蒸散量、放牧强度的影响程度与湖泊面积呈显著正

相关,但气温、放牧强度与湖泊面积无直接因果关联。湖泊面积越大,蒸发面的面积越

大,潜在蒸发量就越大,反过来也会加速湖泊的萎缩,因此潜在蒸散量的影响程度与湖

泊面积不仅呈显著正相关,而且具有直接成因关联,C正确,AD错。结合表格信息,

有效灌溉面积与湖泊面积并没有呈正相关关系,B错。故选C。

33.采煤导致地下水水位急剧下降,地下径流对湖泊的补给减少甚至缺失,导致湖泊萎

缩,A正确。原煤开采对降水和蒸发影响不大,BC错。一般而言,原煤开采没有直接

拦截入湖的地表径流,所以地表径流不是最关键的环节,D错。故选A。

34.大湖泊往往流域面积也大,不仅依靠湖盆附近的降水,更多依靠的是全流域不同区

域的降水及其他水源补给,因此降水量对其面积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B正确,湖泊面

积大,补给方式多,A错。调蓄能力强是湖泊面积大的果,不是原因,C错。大面积

湖泊受人类活动的干扰不一定小,D错。故选B。

下图为印度尼西亚班达群岛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班达海水质清澈,平均水深3064米,

是深潜爱好者的乐园,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多彩的珊瑚,还能体验到洋流的流向变换。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

试卷第14页,共20页

35.图示流向的洋流发生时节()

A.在甲潜水点附近观看日落效果最佳B.尼罗河正处泛滥期

C.重庆昼长夜短D.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呈逆时针

36.乙岛是图示区域主要的农耕区,其原因最可能是乙岛()

A.地势更平坦B.降水更丰富C.热量更充足D.土壤更肥沃

37.在图示海区进行深潜的爱好者为避开风浪的侵扰,下列时间最适合深潜的是()

A.1-2月B.5-6月C.7-8月D.Io-Il月

【答案】35.D36.D37.D

【解析】35.图示洋流向东流,说明盛行偏西风,该地应该是1~2月,气压带、风带南

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风,故该时间段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呈现逆时

针,D项正确;结合图中等高线可知,该时节日落西南,受山地阻挡,观看日落效果不

好,A项错误;尼罗河泛滥期出现在6-10月,B项错误;重庆该时节应为昼短夜长,C

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D。

36.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再结合乙岛的等高线(山顶上的

示坡线向内,说明可能为火口)可推测,乙岛为火山岛,乙岛成为图示区域主要的农耕

区,其原因最可能是乙岛土壤更肥沃(土壤中含有大量火山灰),D正确;区域中地形、

热量和降水相差不大,ABC错误。故选:D。

37.A项,读图可知,该地处于南半球靠近赤道地区,1~2月,气压带、风带南移,北

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风,风力较大,不符合题意。B项,5~6月,北半

球的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此时该地盛行东南信风,风力较大,不适合深潜,不

符合题意。C、7~8月,气压带、风带北移,此时该地盛行东南信风,风力较大,不适

合深潜,不符合题意。D项,10~ll月,北半球的冬半年,赤道低气压带南移,控制图

示地区,风力较小,适合深潜,故正确。故选:D。

巴尔喀什湖是中亚干旱区的典型内陆湖,具有湖泊面积大、水深相对较浅的特点,

拥有丰富的湿地和水生动植物资源,水源主要来自伊犁河。下图示意1961—2020年巴

尔喀什湖水量平衡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zK≡∕km3

38.甲、乙、丙分别代表()

A.入湖径流量、蒸发量、降水量B.降水量、蒸发量、入湖径流量

C.入湖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D.降水量、入湖径流量、蒸发量

39.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90年代伊犁河入湖口可能()

A.湖岸线升高B.湖水盐度升高C.生物种群数量减少D.水域深度保持

不变

40.20世纪70年代巴尔喀什湖地下水变化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降水减少B.蒸发加剧C.对湖泊大量补水D.上游修建水库

【答案】38.C39.A40.D

【解析】38.巴尔喀什湖位于中亚干旱区,湖区降水量较小;湖水水源主要来自伊犁河,

伊犁河上游山地降水与冰雪融水多,入湖水量较大;不同年代,巴尔喀什湖的蒸发量一

直相对稳定,且数值较大,因此丙代表蒸发量,甲代表入湖径流量,乙代表降水量。所

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9.读图可知,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90年代巴尔喀什湖地下水位不再下降,入湖径

流量明显增加;做伊犁河入湖口水位上升,湖岸线升高,A正确。入湖径流量增加,入

湖口处湖水盐度下降,B错误。伊犁河入湖口三角洲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改善,生物种

群数量增加,C错误。入湖径流量增加,携带泥沙增多,淹没的水域面积增加,由于水

域深度受湖底地形和外来泥沙沉积的影响,故较难判断水域深度的变化情况,D错误,

故选Ao

40.由图可知,相较于其他年代,20世纪70年代巴尔喀什湖的蒸发量和降水量没有明

显变化,AB错误。入湖径流量减少较多。对湖泊大量补水会导致地下水位升高,地下

水位变化为正值,与图示不符,C错误。匕游修建水库会导致入湖径流量减少,地下水

减少,D正确,故选D。

试卷第16页,共20页

二、综合题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初夏,类似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的推移,日本也存在雨带自南向北移动的现

象,被称为梅雨前线。梅雨前线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其周边引导气流的影响,冷暖

气团交汇。与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相比,日本梅雨前线降水强度较大。图示意日本梅

雨前线日降水量极大值的空间分布。

(1)描述日本梅雨前线日降水量极大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简述其成因。

(2)与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相比,日本梅雨前线降水强度较大,请从日本的角度说明原

因。

(3)厄尔尼诺年份,秘鲁寒流减弱,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分析其对日本

梅雨前线的影响。

【答案】(1)特征:日降水量极大值位于九州岛西南部,北海道较小;日降水量最大值总

体上自南向北递减:太平洋沿岸高于日本海沿岸。原因: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团提供丰

富的水汽,暖湿气团自南向北移动。

(2)日本四面环海,水汽更加充沛;梅雨前线北侧的冷气团来自日本海,能挟带水汽;日

本多山地和丘陵,受地形阻挡、抬升效应较强。

(3)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减弱,堆积到西太平洋的暖水团减少,海水温度偏低,夏季

风偏弱;梅雨前线北移速度减慢,位置比平常年份同期偏南(II本梅雨前线带来的日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