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海南省屯昌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海南省屯昌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海南省屯昌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海南省屯昌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海南省屯昌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海南省屯昌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这场革命被称为“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

命”。下列现象能够直接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世界人口出现快速增长B.原始宗教的产生与传播

C.天文、历法、科技发展迅速D.城市和国家的兴起与发展

2.读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表(部分),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时期内容备注

牛耕、铁农具—

春秋战国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

楼车提高播种效率

秦汉

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A.注重农业工具的创新B.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因地制宜D.讲究精耕细作

3.成书于1621年的《群芳谱》载:“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

三四实,一数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来自西番,故名。”据此推断当时传入我国的果

蔬是()

A.马铃薯B.番茄C.辣椒D.南瓜

4.食品安全问题不知从何时开始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食品安全问题

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人们用一句流传了千年的愤论:“真是伤天理”了,表

达自己的不满。与此无关的是()

A.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B.畜禽过度使用抗生素

C.过度使用添加剂D.人口的快速增加

5.“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

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A.筒车B.楼车C.曲辕犁D.摩斗

6.现代社会中,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手机上的订餐软件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

送餐上门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了更多的工作、娱乐的时间。材料反映了()

A.餐饮业推动了交通运输业发展B.人们饮食习惯的革命性变化

C.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人们饮食结构的革命性变化

7.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

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造成上述情况发生

的重要原因是()

A.人口膨胀食物短缺B.城市环境日益恶化C.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8.纪录片《辉煌中国-创新活力》中说:在中国,每三个手机用户,就有两个在使用移动支

付,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这反映了中国充分应用了新科技革命才出现的()

A.计算机网络技术B.电讯技术C.生物工程技术D.内燃机技术

9.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北方举人强烈不满,

纷纷指责主考官自己是南人,就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

弊违法,史称“南北榜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考试制度的不公平B.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C.商品经济的发展D.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

10.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

的广大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

引起“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形成B.亚洲人口的膨胀

C.“商业革命”的影响D.工业革命的开展

11.“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日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由此说

明镇()

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B.具有军事防御功能

C.因军事驻扎而形成D.可以解决边患问题

12.19世纪,把公园和公地比喻为“城市之肺”的观念在伦敦广泛流传,报刊媒介大肆宣传

“城市之肺”的益处。这一比喻反映了当时英国向()

A.工业革命成效显著B.城市化问题的严重C.社会环保意识增强

D.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13.秦统一后,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既有直达九原的直道,又有出秦

岭通四川的栈道,这些道路把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秦朝这这样做的目的是()

A.改善国内交通运输条件B.保障皇权至高无上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4.《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苏联人安排了毛泽东参观斯大林汽车厂。从没有目睹

过汽车生产制造的过程,仍然乘坐着苏联提供的轿车的毛泽东,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辆下线

的汽车,对身边的陪同者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一理想的最初实现是在(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

D.人民公社化时期

15.我国在抗糖尿病新药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上海药物研究所经研究发现,两个小分子化

合物在细胞培养和活体动物模型上具有良好的类胰高血糖素样肽-1活性,这将改变以往肽类

激素需注射给药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的状况。这主要反映了()

A.糖尿病已成为世界性难题B.生物技术促进了医疗技术的发展

C.人类对DNA的认识加深D.生物进化论面临挑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

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洲I。美洲

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

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甜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除农作物外,

欧洲移民还把牛、驴、骡、马、猪、羊、鸡等畜禽传入了美洲,或用作役畜,或用于食用。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经济与社会生活》材料二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

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

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食粮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

“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

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

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因

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

-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说明16世纪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甘薯在明代传入中国并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简析

其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西方,古典建筑被归为美术,被称为“造型艺术”,着重于创造静止的形体美,

追求远距离观看的震撼。中国古代对建筑艺术的要求并不是只希望构成一种静止的“境界”,

而是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以“清故宫”这组建筑群而论,任何人在中轴线上走一次,

“场面”的变换是紧扣每一个进入者的心弦的,前后的“场景”是相互衬托的,但每一“局

面”都是令人出乎意料的全新的转变。“对比”的法则运用于“景”与“景”间的交替安排

上,高明的布局者常常运用使人出乎意料之外的手法,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而奇幻的感觉。

-据李允氨《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整理材料二:徽州古村落的营建,无

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所以均以宗祠为中心,环围此中心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

徽州古村落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将浓郁的徽州文化与园林情调综合起来,这是纯粹的农业聚

落所没有的,也正是徽商文化的产物。明清学人评价徽商,称其为亦贾亦儒,贾而好儒,咸

近土风。

-摘编自王星明、罗刚《桃花源里人家徽州古村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方建筑艺术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徽州古民居的布局特点和徽商群体的优秀特质。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漕河力所能及的商业运输,促进了物品的交流……然而,商业运输所遭到的

无数个困难,不可避免地阻碍了商业的发展。这些困难主要有:明政府执行了错误的税收政

策,明代官员一般采取抑商态度,等等。另外,仅仅是漕河水道的地理特征,也能够限制漕

河地区商业的大幅度发展,更不用说使用漕河来航行的主要是官府及其代理人。

一摘编自黄仁宇《明代的漕运》

材料二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

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

航程从42天缩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

强了洲际联系。

一一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漕运衰落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后期以来世界交通发展的重要表现,并谈谈你对交通运输与社

会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8年1月,美国医生迈纳发现了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刚参加第一次美国政府未能提高

警戒,民众还沉浸在战争的狂热中,大量士兵被派往战场。为不影响战局,各参战国大都实

施媒体管制。英国的“战时机制”使此前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难以发挥作用,有医学刊物公

开宣称“流感已全然消失”。8月,美军登陆地布雷斯特成为重灾区,流感病人占据着比伤

员更多的床位。各交战国疫情防控信息交流也极为不畅,难以形成国际协调机制。至10月,

美国死亡人数达20万。德国全年死亡160.1万人,其中军队死亡38万人,德国国内危机加重。

各国政府陆续开始隔离传染源,关闭各类公共场所有城市甚至拒载未戴口罩的乘客。在严格

管控下,大流感疫情于1919年渐趋消退。1920年,国际联盟特别添设了国际卫生组织作为

其附属机构,这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王叶英《1918年大流感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大流感暴发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期间大流感暴发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的产生表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类生活有了较为

稳定的保障,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故A正确。

B、C、D三项均不是农业产生的直接影响,故排除。

故选:Ao

本题考查人类的起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直接论证”。

本题主要通过人类的起源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唯物史观、时

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

2.【答案】D

【解析】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创新农业生产工具、兴建水利工程、注重农时、

总结和推广农业经验等,因此“注重农业工具的创新”、“推广农业经验”、“注重农时,因地

制宜”表述片面化,故A、B、C项错误;

综合表格中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可以判断其作用是提高单位面积农业产量,因此体现的是精

耕细作的模式,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材料中“牛耕、铁农具”、“都江

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楼车”、“选种、育秧”的主旨,并正确掌握中国古代

农业经济的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

度中等。

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西红柿是明代时传入中国的。成书于1621年的《群芳谱》载:

“番柿,一名六月柿,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数二三十

实。缚作架,最堪观。来自西番,故名。”直到清代末年,人们开始才开始食用西红柿。第一个

发现西红柿能吃的人是美国人罗伯特。B符合题干要求;

ACD选项都不正确。

故选:B0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对物种交流产生的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的快速增加与食品安全无关,故选D项。

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畜禽过度使用抗生素;过度使用添加剂都是产生食品安全的因素,排除

A、B、C三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食品安全问题”。

本题主要通过历史文化常识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5.【答案】A

【解析】材料中“禾苗待我灌醉”,可知这是一种灌溉工具;

A、筒车是灌溉工具,正确;

B、楼车,播种工具,排除;

C、曲辕犁,耕种工具,排除;

D、水排,冶铁工具,排除;

故选:Ao

本题以调笑令关于古代灌溉农具的描述为考查背景,考查对古代灌溉工具知识点的掌握。

解答本题掌握材料中描述的是一种灌溉工具,结合题干选项进行排除即可。

6.【答案】C

【解析】C.材料中“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手机上的订餐软件”可以看出,订餐软件属于互联

网服务平台,人们利用平台挑选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这表明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

式,故选择C;

A.材料没有涉及交通运输,排除A;

B.饮食习惯是指人们对食品和饮品的偏好,材料未涉及,排除B;

D.饮食结构即指膳食结构是指膳食中各食物的品种、数量及其比例和消费的频率,排除D。

故选:Co

本题考查信息技术的发展,考生需要结合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当时的生产水平足以供养人口的增长,故排除A。

B.题干中介绍了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下降,但是到了1831-1841年却反而上升。结合题干信息

可知,这主要是工业革命导致城市环境日益恶化造成的,故B正确。

C.题干给出的时间是1831-1841,这个期间是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期间,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的主要结果,故排除C。

D.此项与18世纪人口死亡率下降这一情况矛盾,故排除D。

故选Bo

8.【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移动支付奠定基础,因此A正确,BCD排除。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9.【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明朝初年科举取士,录取人数全是南方人,这实际上体现了经

济重心南移之后南方文化的迅速发展,故B正确;

通过材料”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可以看出科举制度相对公平,排除A;

商品经济发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

材料叙述的内容与中央集权加强无关,排除D。

故选:Bo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的南移。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经济南移的影响。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基

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10.【答案】A

【解析】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美洲的作物传入亚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是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商业革命”,故选C项嗯;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中期,故A项不符合题意;

“餐桌革命”是亚洲人口膨胀的重要原因,故B项不符合题意;

明末大致是17世纪初,工业革命是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时间不符,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需要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来解答。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Ii.【答案】c

【解析】A.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商品经济的发展,故排除;

B.根据“镇将只掌防戍守御”不可以看出镇具有军事防御的功能,故排除;

C.根据“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日城,曰镇"可以看出,镇是因为军事驻扎而形成的,

故正确;

D.本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故选:Co

本题考查的是唐朝镇的形成,结合材料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12.【答案】C

【解析】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应该是英国已经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所以把公园称为城

市之肺。主要是因为公园对于城市环境的净化有积极作用,说明当时社会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3.【答案】C

【解析】A.改善国内交通只是具体表现,并非根本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

错误;

B.四通八达的交通与维护君主专制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

C秦朝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将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根本目的在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

控制,进而巩固其统治,故C项正确;

D.加强中央集权是交通网络的直接而非根本目的,故D项错误。

故选:Co

本题考查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

14.【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说明当时中国还不能制造汽车,结合所学可知,

中国在一五计划时期建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因此这一理想

的最初实现是在一五计划时期,故B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考查“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成就.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一五计划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即可.需要掌握一

五计划取得的成就,一五计划时期的建设成就: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

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

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形成了以鞍山钢

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

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5.【答案】B

【解析】根据“上海药物研究所经研究发现……这将改变以往肽类激素需注射给药使临床应用受

到限制的状况”,可以看出是生物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医疗技术的发展,B正确;

A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CD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故选:B0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我国科技发展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表现和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6•【答案】【小题1】(1)特点,通过材料“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蔬菜作物”“很多亚

洲作物传入美洲”可以概括得出种类多,范围广,以粮食作物为主,是双向交流。

(2)原因,通过材料“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粮食,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且不

拘土壤与地形”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角度来概括。积极影响从缓解中

国人地矛盾,增加了中国粮食产量,促进中国人口增长和商品经济发展等角度来分析。消极影响

通过材料“改变了地貌与生态”可以概括得出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水土流失,破坏了生态环境。

故答案为:

(1)特点:①种类多:粮食类、果蔬类、经济作物类、畜禽类②范围广:涉及欧亚非美③以食物

为主:粮食类、果蔬类、经济类、水果类、畜禽类④双向交流:既有美洲物种的外传,也有其他

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2)原因:①新航路的开辟;②早期殖民扩张;③中国人地矛盾突出;④高产且不拘土壤与地形

积极影响:①扩大了耕地面积,缓解了人地矛盾②丰富了食品资源,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