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文件考试试题_第1页
2023年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文件考试试题_第2页
2023年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文件考试试题_第3页
2023年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文件考试试题_第4页
2023年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文件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文件考试

一、判断

1、为加强各单位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防止雷和(或)静电导致的人身伤亡、火灾、爆炸等事故发

生,以及雷击电磁脉冲引发的电气和电子系统损坏或错误运行导致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管理

制度。

对V

2、防雷装置: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

由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组成。

对V

3、外部防雷装置:由接闪器(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

件等组成I引下线(用于将雷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接地装置的导体)和接地装置(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

用于传导雷电流并将其流散入大地)组成。

对V

4、内部防雷装置:由防雷等电位连接和与外部防雷装置的间隔距离组成。主要由等电位连接系统、共用

接地系统、屏蔽系统、合理布线系统、电涌保护器等几部分组成,用于减小和防止雷电流在需防空间内所

产生的电磁效应。

对V

5、直击雷:闪击直接击于建(构)筑物、其他物体、大地或外部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

械力者。

对V

6、闪电感应: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雷电静电感应和雷电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

产生火花放电。防止闪电感应造成伤害的主要措施是将建筑物内的金属设备、管道、结构、钢筋等进行接

地。

对V

7、等电位连接:是把建筑物内、附近的所有金属物,如混凝土内的钢筋、自来水管、煤气管及其它金属

管道、机器基础金属物及其它大型的埋地金属物、电缆金属屏蔽层、电力系统的零线、建筑物的接地线统

一用电气连接的方法连接起来(焊接或者可靠的导电连接)使整座建筑物成为一个良好的等电位体。

对V

8、接地系统:将等电位连接网络和接地装置连在一起的整个系统。

对,

9、共用接地系统:将各部分防雷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

地、防静电接地和信息设备各逻辑地等连接在一起的接地装置。共用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按50Hz电气

装置的接地电阻确定,以不大于其按人身安全所确定的接地电阻值为准(一般应<8Q);当有电子系统时,

则以设备要求的最小接地电阻值为准(一般应<4Q\

错V

10、静电:对观测者处于相对静止的电荷。工业静电是生产、储运过程中在物料、装置、人体、器材和

构筑物上产生和积累起来的静电。

对V

二、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工程部管理职责[单选题]*

A、组织落实防雷防静电作业人员的培训I;

B、防雷防静电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检测及整改;

C、新、改、扩建设项目防雷防静电设施"三同时"的计划、组织、实施和验收。

D、存在可燃粉尘和气态氧化剂〈或空气)的场所管理W

2、雷电或静电导致的重伤,是指因雷电或静电事故导致的损失工作日()天(含)以上,或伤残鉴定

为1~6级的人员伤害事故。[单选题]*

A、15

B、30

C、105V

D、250

3、防雷的一般要求(\[单选题]*

A、严禁在独立避雷针(塔)的支柱上悬挂电话线、广播线及低压架空线等。

B、雷电发生时,在室外工作的人员,应及时进入有避雷设施的场所,不要在孤立的电杆、房檐、烟囱

下躲避;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水管、天线、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减少使用电话和

手提电话;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

C、在雷暴天气巡检时,应穿绝缘防护鞋,以降低遭受雷击的风险。

D、以上都是V

4、在装卸可燃液体(如液氨、酒精、乙二醇、柴油等)时,禁止从刚刚停下的槽车或其他容器中取样

品或立即卸车,如确需操作,应在挂接地线,并静置()分钟后进行。[单选题]*

A、5

B、10

C、15V

D、30

5.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和人行道不应小于()mo[单选题]*

A、1

B、1.5

C、2

D、3V

6.避雷器属于()保护元件。[单选题]*

A、过电压V

B、短路

C、过负载

D、接地

7.避雷器的作用是防止()的危险。[单选题]*

A、直击雷

B、电磁感应雷

C、静电感应雷

D、雷电波侵入V

8.FS系列阀型避雷器主要由()组成。[单选题]*

A、逢套、火花间隙、熔断器

B、断路器、火花间隙、非线性电阻

C、瓷套、火花间隙、非线性电阻V

D、瓷套、电容器、非线性电阻

9.氧化锌避雷器采用()密封于绝缘套中。[单选题]*

A、固定电阻

B、可变电阻

C、热敏电阻、

D、氧化锌电阻片V

10.独立避雷针的冲击接地电阻一般不应大于()Qo[单选题]

A、1

B、4

C、10V

D、30

11.标准上规定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一般指()电阻。[单选题]

A、工频

B、直流

C、冲击V

D、高频

12.避雷器属于对()的保护元件。[单选题]*

A、雷电冲击波V

B、电磁感应雷

C、直击雷

D、静电感应雷

13.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地下0.3m至地上()m的一段应加保护。[单选题]*

A、0.5

B、1.0

C、1.7V

D、2.4

14.静电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带电现象,可达()伏。[单选题]*

A、数十

B、数百

C、数千

D、上万上

15.在具有爆炸性粉尘或爆炸性气体、蒸气的场所,例如(),可能由静电火花引起爆炸。[单选题]*

A、金属

B、木材

C、朔料

D、煤粉、面粉、铝粉、氢气V

16.单纯为了消除导电体上的静电,接地电阻()Qo[单选题]

A、5Q

B、10Q

C、3OQ

D、100QoV

17.消除静电增湿法就是提高空气的湿度,保持相对湿度在()%以上较为适宜。[单选题]*

A、30

B、40

C、50V

D、60

18.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闪电静电感应和闪电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

放电。

对V

19.直击雷和闪电感应都能在架空线路、电缆线路或金属管道上产生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迅速传

播的闪电电涌(又称雷电波)侵入。

对V

20.雷电冲击波具有低频特征。

错V

21.用于防直击雷的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对V

22.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和人行道不应小于3m。

对V

23.独立接闪杆的接地装置与接地网的地中距离不应小于2m。

错V

24.雷电侵入波造成的事故很多。在低压系统,这种事故占总事故的70%以上。

对V

25.避雷针是防止雷电波侵入的防雷装置。

错V

26.装设独立避雷针以后就可以避免发生雷击。

错V

27.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必须与其他接地装置分开。

对V

28.阀型避雷器是防止雷电波侵入的防雷装置。

对V

29.避雷器是用来防护雷电产生的过电压沿线路侵入变配电所或建筑物内,以免危及被保护设备的绝

缘。

对V

30.避雷器的型式主要有阀型避雷器和氧化锌避雷器,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氧化锌避雷器。

对V

31.当采用架空线供电时,在进户处装设一组低压阀型避雷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

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等。

对V

32.为了防止直击雷伤人,雷雨天气尽量避免在野外逗留。

对V

33.为了防止直击雷伤人,应尽量靠近山丘、海滨、河边、池旁。

错V

34.为了防止直击雷伤人,可以用金属杆的雨伞,可把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铁锹、锄头扛在肩上。

错V

35.为了防止雷电伤人,应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孤独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

的孤立小建筑等。

对,

36.静电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带电现象,如电容器残留电荷、摩擦带电等。

对V

37.产生静电电荷的多少与生产物料的性质和料量、摩擦力大小和摩擦长度、液体和气体的分离或喷

射强度、粉体粒度等因素无关。

错V

38.静电电量虽然不大,但因其电压很高而容易发生放电,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爆炸或火灾。

对V

39.接地是采取接地、增湿、加入抗静电添加剂等措施使静电电荷比较容易泄漏、消散,以避免静电

的积累,是消除静电危害最简单的方法。

对V

40.静电接地装置应当连接牢靠,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可以同其它目的接地用一套接地装置。

对V

测验

1.雷电流幅值指主放电时冲击电流的最大值。雷电流幅值可达(X[单选题]*

A、数十至数百千安V

B、数至数十千安

C、数至数千安

D、数十至数百安

2.每次雷击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