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基础》课程标准_第1页
《微生物基础》课程标准_第2页
《微生物基础》课程标准_第3页
《微生物基础》课程标准_第4页
《微生物基础》课程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生物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表1课程基本信息明细表课程学时总学时:64理论学时:22实践学时:42课程学分4开课学期第3学期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课eq\o\ac(□,√)理论+实践(实验)□理实一体课二、课程制定依据本标准依据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中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要求和对《微生物基础》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订。用于指导《微生物基础》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三、课程性质与作用《微生物基础》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术(显微镜技术、消毒灭菌技术、纯培养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具备守法、客观、公正、准确的微生物检验的职业素质。运用微生物的知识和实验技术对食品中各类物质中的微生物进行分析和检测。适合食品生产和食品检测方向职业岗位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微生物基础》将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以食品为主的微生物检测、微生物培养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表2微生物基础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序号前期课程名称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后续课程名称需要本课程支撑的主要功能1有机化学熟知烃、醇、醛、酸、酮、酯等有机分子的结构和性质。食品营养与卫生应用微生物能生产食品并可提高食品营养价值;微生物也能破坏食品降低营养价值。2生物化学熟知糖、蛋白质、脂类、核酸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以及生物代谢;熟知酶、维生素的结构,性质和功能。食品分析与检验微生物检验技术;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处理,对结果作出正确的分析,撰写规范的检验报告的能力。3食品加工技术应用微生物进行各类发酵食品的生产及各类发酵产品的生产要求的菌种、培养、保藏、生长控制条件。4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通过控制微生物的生长达到控制食品质量的目的;并能应用微生物实验技术对微生物基础指标进行质量检验和控制。5生产实习能利用微生物的基础知识,生产啤酒、白酒等产品。6顶岗实习根据《微生物基础》课程所学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能熟练地在企业进行各种产品的微生物指标检测,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五、课程教育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逐步获得微生物分离纯化、无菌操作技术、微生物培养及控制、微生物保藏、微生物检测的知识与能力;以及守法、客观、公正、准确的微生物检验的职业素质。(二)知识目标1.熟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和病毒五大类微生物类群的形态特征、菌落特征、生长繁殖特征,以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与危害。2.熟悉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技术要点。3.熟悉无菌操作技术要点。4.熟悉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功能及其运输方式;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和方法。5.熟悉微生物生长的规律以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明确有益微生物的培养条件,明确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措施与方法。6.熟悉微生物数量测定和微生物生长量测定方法。7.了解微生物生态学。8.熟悉微生物基础检验中常用检样的制备技术、检验设备的使用、检验药品的配制;熟悉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程序和要求;掌握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含义和卫生学意义及检验程序。(三)技能目标1.能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2.会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燥箱、均质器、超净工作台等微生物检验有关仪器和设备。3.能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培养基制备技术、消毒灭菌技术、分离纯培养和接种技术、染色技术、菌种保藏技术等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4.通过对微生物进行个体形态和菌落的观察,能辨别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等各类微生物。5.能理解各类食品检样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乳酸菌、霉菌及酵母菌等常规项目的检测技术;能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并做出正确、规范的实验报告。(四)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2.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有获取信息、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社会交往等综合素质;拓展、创新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4.养成严谨求实、自律、吃苦耐劳、热爱专业的优良品质和细心、耐心、克服困难、以及守法、客观、公正、准确的食品检验的职业素质。表3、具体目标明细表具体目标目标内容学生达到该目标时的表现知识目标(1)熟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和病毒五大类微生物类群的形态特征、菌落特征、生长繁殖特征,以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与危害;(2)熟悉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技术要点;(3)熟悉无菌操作技术要点;(4)熟悉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功能及其运输方式;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和方法;(5)熟悉微生物生长的规律以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明确有益微生物的培养条件,明确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措施与方法;(6)熟悉微生物数量测定和微生物生长量测定方法;(7)了解微生物生态学;(8)熟悉微生物基础检验中常用检样的制备技术、检验设备的使用、检验药品的配制;熟悉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程序和要求;掌握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含义和卫生学意义及检验程序。(1)熟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和病毒五大类微生物类群的形态特征、菌落特征、生长繁殖特征,以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与危害;(2)能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3)能熟练进行无菌操作;(4)会配制培养基;(5)知道有益微生物的培养条件,知道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措施与方法;(6)熟悉微生物数量测定和微生物生长量测定方法;(7)了解微生物生态学;(8)熟悉微生物基础检验中常用检样的制备技术、检验设备的使用、检验药品的配制;熟悉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程序和要求;掌握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含义和卫生学意义及检验程序。技能目标(1)能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2)会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燥箱、均质器、超净工作台等微生物检验有关仪器和设备;(3)能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培养基制备技术、消毒灭菌技术、分离纯培养和接种技术、染色技术、菌种保藏技术等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4)通过对微生物进行个体形态和菌落的观察,能辨别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等各类微生物;(5)能理解各类食品检样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乳酸菌、霉菌及酵母菌等常规项目的检测技术;能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并做出正确、规范的实验报告。(1)能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2)会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燥箱、均质器、超净工作台等微生物检验有关仪器和设备;(3)能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培养基制备技术、消毒灭菌技术、分离纯培养和接种技术、染色技术、菌种保藏技术等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4)通过对微生物进行个体形态和菌落的观察,能辨别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等各类微生物;(5)能理解各类食品检样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乳酸菌、霉菌及酵母菌等常规项目的检测技术;能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并做出正确、规范的实验报告。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2)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有获取信息、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社会交往等综合素质;拓展、创新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4)养成严谨求实、自律、吃苦耐劳、热爱专业的优良品质和细心、耐心、克服困难、以及守法、客观、公正、准确的食品检验的职业素质。(1)自觉学习新技术、新知识;(2)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有获取信息、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社会交往等综合素质;拓展、创新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4)养成严谨求实、自律、吃苦耐劳、热爱专业的优良品质和细心、耐心、克服困难、以及守法、客观、公正、准确的食品检验的职业素质。表4、课程教学编排学时序号一级学习模块/项目/情景二级学习模块/项目/情景学时教学形式备注1引言引言2理实一体化2项目一:微生物的类群任务一:原核类微生物——细菌和放线菌6理实一体化任务三:真核类微生物——酵母菌和霉菌2理实一体化任务五: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2理实一体化3项目二:微生物的生理任务一:微生物的营养2理实一体化任务二:微生物的生长2理实一体化任务三:微生物的代谢和遗传变异2理实一体化4项目三:微生物的应用任务一: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与危害实用微生物发酵技术2理实一体化任务三:微生物基础检验技术2理实一体化5项目四:微生物的实验任务一:玻璃器皿的清洗与包扎2理实一体化任务二:培养基的配制与高压蒸汽灭菌6理实一体化任务三:微生物的接种与培养4理实一体化任务四: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酵母菌的形态结构观察4理实一体化任务五: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形态观察4理实一体化任务六:霉菌的载玻片培养2理实一体化任务七: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2理实一体化任务八:微生物的显微计数2理实一体化6项目五:食品微生物综合训练任务一:食品中落总数的测定8理实一体化任务二:食品中大肠菌群的MPN计数8理实一体化合计64六、课程教学设计表4课程教学设计项目1项目名称引言课时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20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和种类2.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3.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及利用4.掌握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技能目标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做笔记,课后复习的好习惯。使学生对微生物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地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素质目标1.通过认识微生物,培养学生自觉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微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拓展、创新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3.养成严谨求实、自律、吃苦耐劳、热爱专业的优良品质和细心、耐心、克服困难的良好职业素养。学习内容与训练项目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和种类2.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3.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及利用4.掌握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方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问题探究法、目标教学法、讲授法教学资源1.教学设施设备:多媒体教室2.教材:《微生物技术》主编:杨雅兰、阳志军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3.教案:《微生物基础》规范教案4.网络资源:课程中心院级精品课程、云桌面、PPT、建立QQ讨论群校企双师授课安排建议校内教师授课内容: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和种类2.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3.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及利用4.掌握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企业兼职教师授课内容:1.无教学效果检测采取课后习题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项目2项目名称项目一、微生物的类群课时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100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原核类微生物——细菌2.原核类微生物——放线菌和其他重要的原核微生物3.真核类微生物——酵母菌4.真核类微生物——霉菌和其他重要的真核微生物5.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技能目标1、了解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2、熟记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结果和原理3、能够通过菌落特征鉴别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素质目标1.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微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拓展、创新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3.养成严谨求实、自律、吃苦耐劳、热爱专业的优良品质和细心、耐心、克服困难的良好职业素养。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方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问题探究法、目标教学法、讲授法学习内容与训练项目1.原核类微生物——细菌2.原核类微生物——放线菌和其他重要的原核微生物3.真核类微生物——酵母菌4.真核类微生物——霉菌和其他重要的真核微生物5.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教学资源1.教学设施设备:多媒体教室2.教材:《微生物技术》主编:杨雅兰、阳志军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3.教案:《微生物基础》规范教案4.网络资源:课程中心院级精品课程、云桌面、PPT、建立QQ讨论群校企双师授课安排建议校校内教师授课内容:1.原核类微生物——细菌2.原核类微生物——放线菌和其他重要的原核微生物3.真核类微生物——酵母菌4.真核类微生物——霉菌和其他重要的真核微生物5.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企业兼职教师授课内容:无教学效果检测采取课后习题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项目3项目名称项目二、微生物的生理课时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60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微生物的营养物的种类、微生物营养类型2.掌握培养基的概念、种类、配制原则和配制方法3.掌握微生物生长的概念4.掌握食品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5.了解微生物培养方法6.掌握微生物菌种的退化的原因和防止退化的措施、菌种复壮的方法、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技能目标1.能正确配制微生物培养基2.能熟练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3.能对微生物细胞进行分离和培养4.掌握微生物生长规律及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5.能正确对微生物菌种进行保藏素质目标1.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系统学习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本项目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3.养成严谨求实、自律、吃苦耐劳、热爱专业的优良品质和细心、耐心、克服困难;以及守法、客观、公正、准确的食品检验的职业素质。学习内容与训练项目1.微生物的营养2.微生物的生长3.微生物的代谢4.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方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问题探究法、目标教学法、讲授法教学资源1.教学设施设备:多媒体教室2.教材:《微生物技术》主编:杨雅兰、阳志军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3.教案:《微生物基础》规范教案4.网络资源:课程中心院级精品课程、云桌面、PPT、建立QQ讨论群校企双师授课安排建议校内教师授课内容:1.微生物的营养2.微生物的生长3.微生物的代谢4.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企业兼职教师授课内容:无教学效果检测采取课后习题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项目4项目名称项目三、微生物的应用课时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40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与危害2.实用微生物发酵技术3.微生物基础检验技术技能目标1.掌握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测定原理和方法2.掌握食品的腐败变质与微生物的关系以及如何判断和防止食品腐败变质3.了解微生物在发酵食品生产中的应用;理解微生物在发酵食品生产中的作用素质目标1.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系统学习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本项目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3.养成严谨求实、自律、吃苦耐劳、热爱专业的优良品质和细心、耐心、克服困难;以及守法、客观、公正、准确的食品检验的职业素质。学习内容与训练项目1.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与危害2.实用微生物发酵技术3.微生物基础检验技术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方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问题探究法、目标教学法、讲授法教学资源1.教学设施设备:多媒体教室2.教材:《微生物技术》主编:杨雅兰、阳志军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3.教案:《微生物基础》规范教案4.网络资源:课程中心院级精品课程、云桌面、PPT、建立QQ讨论群校企双师授课安排建议校内教师授课内容:1.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与危害2.实用微生物发酵技术3.微生物基础检验技术企业兼职教师授课内容:无教学效果检测采取课后习题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项目5项目名称微生物的实验课时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026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玻璃器皿的清洗与包扎的原理2.掌握培养基的配制与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3.掌握微生物的接种与培养的原理4.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酵母菌的形态结构观察的原理5.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形态观察的原理6.掌握霉菌的载玻片培养的原理7.掌握菌的形态结构观察的原理8.掌握微生物的显微计数的原理技能目标1.掌握玻璃器皿的清洗与包扎的方法2.掌握培养基的配制与高压蒸汽灭菌的方法3.掌握微生物的接种与培养的方法4.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酵母菌的形态结构观察的方法5.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形态观察的方法6.掌握霉菌的载玻片培养的方法7.掌握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的方法8.掌握微生物的显微计数的方法素质目标1.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未来食品行业中从事食品卫生检验的能力以及应用微生物进行食品生产的能力。2.提高在实践工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拓展、创新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3.养成严谨求实、自律、吃苦耐劳、热爱专业的优良品质和细心、耐心、克服困难的良好职业素养;以及守法、客观、公正、准确的食品检验的职业素质。学习内容与训练项目1.玻璃器皿的清洗与包扎2.培养基的配制与高压蒸汽灭菌3.微生物的接种与培养4.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酵母菌的形态结构观察5.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形态观察6.霉菌的载玻片培养7.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8.微生物的显微计数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方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问题探究法、目标教学法、讲授法教学资源1.教学设施设备:微生物实验室2.教材:《微生物技术》主编:杨雅兰、阳志军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3.教案:《微生物基础》规范教案4.网络资源:课程中心院级精品课程、云桌面、PPT、建立QQ讨论群校企双师授课安排建议校内教师授课内容:无企业兼职教师授课内容:1.玻璃器皿的清洗与包扎2.培养基的配制与高压蒸汽灭菌3.微生物的接种与培养4.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酵母菌的形态结构观察5.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形态观察6.霉菌的载玻片培养7.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8.微生物的显微计数教学效果检测采取课后习题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项目6实训项目食品微生物综合训练参考学时16工作任务内容水样中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数的测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悉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常用检样的制备技术、检验设备的使用、检验药品的配制;熟悉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程序和要求;掌握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含义和卫生学意义及检验程序。技能目标能对食品卫生指标(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进行检测。素质目标2.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未来食品行业中从事食品卫生检验的能力以及应用微生物进行食品生产的能力。2.提高在实践工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拓展、创新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3.养成严谨求实、自律、吃苦耐劳、热爱专业的优良品质和细心、耐心、克服困难的良好职业素养;以及守法、客观、公正、准确的食品检验的职业素质。教方法手段教学方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问题探究法、目标教学法、讲授法教学资源1.教学设施设备:显微镜、实验室2.教材:〈食品微生物〉3.教案:〈食品微生物〉规范教案4.网络资源:课程中心院级精品课程、云桌面、PPT、建立QQ讨论群教学活动一:水中菌落总数的测定活动目标:测定水样中的菌落总数。活动内容与要求:1水样的采集1.1自来水:先将水龙头打开至最大,放水约3—5min,然后关闭水龙头,用酒精灯火焰将水龙头灼烧3—5min灭菌,或用70%酒精消毒水龙头,再打开水龙头,放水1min后,再用无菌的容器接取水样。如果水样中含有余氯,则采样瓶在灭菌前应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每500mL水样中加入3%的硫代硫酸钠溶液1mL),以消除余氯的影响,避免其继续存在产生杀菌作用。1.2池水、河水或湖水:如采集的是表层水,可握住采样瓶下部,直接将灭菌的带玻璃瓶塞插入距水面10—15cm的深层处,除去玻璃瓶塞,瓶口朝水流方向,使水样灌入瓶内后,将瓶塞盖好,将瓶从水中取出待测。如果采集的是一定深度的水样时,课使用特制的采样器。1.3水样的处置:采集的水样最好立即检测,一般从取样刀检测不宜超过2h。如不能立即检测,可在1—5℃下冰箱存放,但较清洁的水样应在12h内测定,污水则必须在6h内测定完毕。如无法再规定时间内完成,则应考虑采用延迟培养法,或者在报告中注明水样采集与测定的间隔时间。取样时要注明日期、温度、水的来源、环境状况、水的用途等,以供水质评价时参考。2样品的稀释2.1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25mL样品置盛有225mL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10的样品匀液。2.2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m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mL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2.3按6.1.3操作程序,制备10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次1mL无菌吸管或吸头。2.4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个—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时,吸取1mL样品匀液于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同时,分别吸取1mL空白稀释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2.5及时将15mL—20mL冷却至46℃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可放置于46℃±1℃恒温水浴箱中保温)倾注平皿,并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3培养3.1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36℃±1℃培养48h±2h。水产品30℃±1℃培养72h±3h。3.2如果样品中可能含有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弥漫生长的菌落时,可在凝固后的琼脂表面覆盖一薄层琼脂培养基(约4mL),凝固后翻转平板,按6.2.1条件进行培养。4菌落计数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或菌落计数器,记录稀释倍数和相应的菌落数量。菌落计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s,CFU)表示。4.1选取菌落数在30CFU—300CFU之间、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平板计数菌落总数。低于30CFU的平板记录具体菌落数,大于300CFU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每个稀释度的菌落数应采用两个平板的平均数。4.2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以2,代表一个平板菌落数。4.3当平板上出现菌落间无明显界线的链状生长时,则将每条单链作为一个菌落计数。成果与检测:通过计数与计算,得出水样中的菌落总数。教学活动二:大肠菌群的MPN计数活动目标:通过MP计数法,测定水样中的大肠菌群数。活动内容与要求:1样品的稀释1.1以无菌吸管吸取25mL样品置盛有225mL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10的样品匀液。1.2样品匀液的pH值应在6.5—7.5之间,必要时分别用1mol/LNaOH或1mol/LHCl调节。1.3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mL,沿管壁缓缓注入9mL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1.4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按上述操作,依次制成十倍递增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1次,换用1支1mL无菌吸管或吸头。从制备样品匀液至样品接种完毕,全过程不得超过15min。2初发酵试验每个样品,选择3个适宜的连续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以选择原液),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肉汤,每管接种1mL(如接种量超过1mL,则用双料LST肉汤),36℃±1℃培养48h±2h,观察倒管内是否有气泡产生,产气者进行复发酵试验。未产气者为大肠菌群阴性。3复发酵试验用接种环从产气的LST肉汤管中分别取培养物1环,移种于煌绿乳糖胆盐肉汤(BGLB)管中,36℃±1℃培养48h±2h,观察产气情况。产气者,计为大肠菌群阳性管。4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的报告按6.3确证的大肠菌群LST阳性管数,检索MPN表(见附录B),报告每mL样品中大肠菌群的MPN值。成果与检测:通过计数与查表,得出水样中的大肠菌群数。七、课程实施建议(一)授课实施建议1.授课资料编写建议《微生物基础》教材要打破长期以来的学科体系,要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融教、学、做于一体,要结合了食品企业和食品质量控制监督部门的实际工作中常见的检验项目及国标推荐方法进行教材内容的编排。要将微生物制片、染色及观察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微生物分离、纯化和培养技术;菌种保存技术;微生物分析检验技术为项目进行编写;从基础微生物检验技术的训练到企业常见的检验项目的检验训练,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够胜任微生物基础检验项目的设计、检验操作与出具检验报告的职业能力。2.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坚持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与专业技能的提升,循序渐进地采用多媒体、现场场景、图片资料、实操训练、课程中心、QQ讨论群等手段有机结合。下面是一些常见教学方法,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运用。(1)理实一体化方法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教师边讲边操作,学生现场观摩和练习,实现理论教学与职场训练相结合、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任务驱动与顶岗实习相结合、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性学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体验中学,在解决问题中学,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2)项目化教学将工作任务优化组合,形成教学项目:微生物制片、染色及观察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微生物分离、纯化和培养技术;菌种保存技术;微生物分析检验技术;从基础微生物检验技术的训练到企业常见的检验项目的检验训练,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够胜任微生物基础检验项目的设计、操作与出具检验报告的职业能力。(3)小组合作教学法以学生人数多寡、学生特点、设备与材料数量、空间运用的弹性为依据,以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最合适的教学食品中学习知识、技能及职业道德,并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小组成员间知识、技能和素质各有所长,通过互相学习、评价,让好的学生发挥示范辅导作用,互相讨论与切磋,共同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培养了学生相互沟通、尊重他人和关心他人的品德。(4)自主学习教学法学生充分利互联网,从校园网进入我们的课程中心,老师用心做好课程中心课程建设,同学们可以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结合,加深理解学过的内容,拓宽知识面,课外师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后互动沟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教材及其它教学资源教材1.教材:《微生物技术》主编:杨雅兰、阳志军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主要参考书:翁连海。微生物基础基础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何国庆。贾英民。微生物基础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郑晓东。微生物基础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3.教学资源要求(1)教学硬件条件在学院课程中心开发了《微生物基础检验技术》院级精品课程。实验实训室配置了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培训、鉴定的实验室和实验的仪器设备,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学生人数及不断增加的实践课程教学需要。表5、教学硬件食品条件序号名称基本配置要求场地大小/m2功能说明1理实一体化实验室显微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