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_第1页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_第2页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_第3页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_第4页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阅卷人

——、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30.0分)

得分

1.人类经历了由古猿到直立人再到智人的进化。其中直立人的主要特征包括:能直立行走;会制造和使

用打制石器;知道用火等。以下能作为直立人存在的直接证据是()

翻土的骨相

2.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对这些传说理解

正确的是()

A.这些说法与考古发现之间相互矛盾,完全不足以凭信

B.将这些发明看成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更加接近于真实

C.证实了这些发明都是炎帝个人的创造

D.当时通过禅让制推举部落联盟的首领

3.殷墟是商代后期都城遗址,被誉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首。其原因包括殷墟()

①展现了古代灿烂的青铜文明

②是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

③出土的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

④为研究分封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如图是商鞅铜方量器身上有两组铭文。这反映出()

(公元前344年)大良造

(商)鞅爰积十六尊(寸)

五分尊(寸)壹为升。

(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

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

号为皇帝……法度量则不

壹,嫌疑者,皆明壹之。

A.商鞅变法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

B.商鞅死后变法法令被彻底废除

C.秦朝统一后延续了商鞅统一度量衡的作法

D.秦朝开创了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5.以下是秦汉时期实行的措施,其共同作用是()

秦朝西汉

在各郡设立监察御史,监察郡内官员。在县设建立刺史制度,刺史代表朝廷监督州部的官

置郡监,监察各县官员。郡县官员每年要把辖吏。在郡设置督邮,负责监督所属县的官吏

区内人口数量、生产状况向上级汇报。违法行为,查清罪状,上报郡守。

A.完善了官员选拔制度B.彻底打击了豪强势力

C.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6.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形成一个我

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以下史实有助于“多元统一体”形成的是()

①春秋时期华夏族同周边戎、狄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

②汉武帝时期,海上航线抵达印度半岛和锡兰

③魏晋以来,北方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

④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学校组织某一时期文物模型展览活动,仿制了曲辕犁、筒车、开元通宝、三彩骆驼乐舞俑等文物。这

次展览的主题应为()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8.如图是某一朝代的政治建制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府]

县|-------------

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

9.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以下关联正确的是()

序号中国古代史事影响

鉴真东渡向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

②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③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对欧洲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

郑和下西洋各大洲往来日益密切,世界连为一个整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14世纪,英国受疾病影响的地区劳动力短缺,部分领主出钱雇佣其它地区的富余劳动力,到16世纪

末英国已出现租地农场主阶层。这种转变表明英国()

A.封建庄园经济开始盛行B.农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C.农场主取得了政治权力D.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11.达•芬奇说:我是画家,但我还是工程师、机械师,我终生与自然长期搏斗,解开一个个自然之谜,

征服不驯的自然力,为人类服务。这反映出达•芬奇()

A.强调人的力量和价值B.最主要的成就是绘画

C.主张复兴古典文化D.抨击教会贪婪腐化

12.14世纪,随着蒙古帝国的瓦解,西欧人购买香料等东方商品需要经过印度、阿拉伯、意大利等多个

中间商,货物价格高涨。材料表现的是()

A.丝绸之路的开通B.探寻新航路的背景

C.地圆学说的流行D.开辟新航路的过程

13.对如图书籍中航海活动描述最准确的是()

麦加伦航海纪

A.首次到达非洲最南端B.绕过非洲到达了亚洲

C.先后四次到达了美洲D.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

14.16世纪以后,非洲、美洲等一些地区出现了以下新地名。它们共同反映出()

地区非洲西海岸中美洲太平洋部分岛屿北美洲

新地名象牙海岸、黄金海岸新西班牙新不列颠新法兰西

A.非洲国家的独立B.美洲文化的衰落

C.资本主义的产生D.殖民扩张的影响

15.如图是17-18世纪人口迁移路线示意图(部分)。造成这种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B.《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的描述

C.“三角贸易”

D.马铃薯等美洲作物传播到欧洲

16.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南北方因税额分配等问题,对黑人奴隶是否计入人口产生矛盾,双方

妥协后将黑人奴隶按五分之三人口计算。这反映出1787年宪法()

A.带有种族主义的烙印B.标志着北美殖民地独立

C.确立分权制衡的原则D.表明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17.18世纪,英国鼓励国内市场的发展,赚取了更多利润;还抢夺海外领地,获得了潜在市场和资源。

以上内容可用于说明()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B.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的原因

C.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D.技术进步是工业革命的条件

18.进入19世纪,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出现了,它创造了一种新的工作场所,工人们必须守纪律、

有节奏的劳动,按固定时间上、下班。材料说明的是()

A.“珍妮机”的发明B.蒸汽机广泛应用

C.机器动力的革新D.工厂制度的出现

19.19世纪上半期,英国纺织业利润翻了一番,最富有阶层(占人口总数1.2%)占有的国民收入从25%

上升到35%,而工人工资却几乎没有变化。这导致()

A.工业革命进程加快B.阶级分化加剧

C.城市环境遭到破坏D.纺织技术革新

20.如表是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部分)。这部著作应是()

第四章致力于无产阶级的组织与联合

第五章在欧洲革命高潮中初露锋芒

第六章研究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

第九章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

A.《克伦威尔传》B.《华盛顿传》

C.《马克思传》D.《欧仁•鲍狄埃传》

阅卷人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得分

21.城市产生、发展与进步

材料一:公元前5000年起,随着农业及手工业的进步,中国出现了一些城市的雏形。东周时期,由

于技术发展,铁器出现,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目前考古发现的西周城址有56个,而东周城址有192

个,其中齐国都城临淄最有代表性。西周时期,临淄的建设以宫城为中心,主要体现行政与军事防御功

能。东周时期,临淄还营建了廓(外城),进行文化、娱乐等活动,城市的工商业功能凸显。

东同时期本闻临海平面图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两宋时期,东南地区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扩大,手工业有很大发展。南宋时,政府对海外贸

易的依赖程度增强。当时的泉州港商船众多,外商云集。宋元政府在泉州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阿

拉伯人蒲寿庚还曾担任泉州市舶司官员。一位外商描述当时的泉州城:居住着数以万计来自亚洲、非

洲、欧洲的商人,代表着不同文明、显示不同艺术魅力的建筑在这里兴建。

宋代海外贸外图(局部)

——整理自《中华海洋文化的缩影——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材料三:13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毛纺织业发展迅速,工场中的工人分工合作,提高了生产效率。由

于生产的需要,人口大量涌入,佛罗伦萨成为欧洲五大城市之一。14-15世纪,佛罗伦萨的市民阶层积累

了大量财富。他们在商业活动中感受到个人的价值,不再容忍天主教会的思想禁锢。为抒发理想与价值

观念,他们聘用学者和艺术家,让其艺术作品为城市扬名争光。16世纪,完全从海上抵达东方的航路使

欧洲商业中心发生转移,这对佛罗伦萨的商业和纺织业发展造成影响,佛罗伦萨出现衰退趋势。

—摘编自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一起源、演变与前景》

(1)依据材料一,概括从西周到东周时期城市发展的表现。说出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共同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宋元时期泉州发展的条件及城市特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导致佛罗伦萨兴盛及衰退的相关史事。

22.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

材料一:明代和清代前期,玉米和番薯从国外引进并推广。玉米比较耐旱、适应性强,使得大量山

地、旱地、贫瘠之地得到开发和利用。番薯的亩产虽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但要比稻、麦高的多。

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部分)

朝代秦汉唐宋明清朝中期

亩产(斤)264334309346367

清朝中期人均耕地数量变化

年份1753年1766年1784年1812年

人均耕地(亩)5.314.983.532.91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史》等

材料二:明中叶以来,传统城市的商业功能逐步增强。在商贸活动中出现晋商等商帮,经营范围包括

粮食、食盐、绸缎、放贷和存款等。自清中期开始,清政府规定在对外贸易中,海上只有广州一口通

商,陆上则在恰克图进行贸易,还对外商活动以及进出口货物的品种与数量进行限制。(注:恰克图是清

代中俄边境重镇)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材料三:1750-186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

1750年1800年1830年I860年

英国1.94.39.519.8

中国32.833.329.819.7

(注:制造业包括手工业)

—整理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依据材料一,说明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状况。

(3)依据材料三,对比中、英两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对明清时期经济发

展的认识。

23.水陆交通的发展

材料一:

秦朝铺设以咸阳为中心辐射全国的驰道,统2世纪,罗马帝国的道路连接了国家的各个部

一了车轮间的距离。为了能迅速地将军队派分,道路都有统一的路基和排水渠,主路可

往长城,修筑了向北的直道,还修筑了通往供双向车辆行驶。北非有许多支线道路直插

西南的五尺道,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南方,商人、士兵可深入边境;地中海地区

通行条件良好的道路连通了秦朝各主要经济的道路,方便了旅游和贸易。据估计,罗马

基地、军事重镇和文化中心。道路的总里程超过了8万公里。

——摘编自鹤间和幸《秦汉帝国》——摘编自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中国古代有三次兴建运河的高潮。第一次是各诸侯国为争霸中原而兴建运河,如魏国开凿鸿

沟,吴国修建邛沟。第二次运河建设的高潮以通济渠和永济渠为标志,形成纵贯南北的全国水陆干道构

架,联系长江、黄河、淮河的河段成为相对完备的工程体系。元代开始营建从江南产粮区至北京的漕运

水道,成为运河建设的第三次高潮。

—摘编自谭徐明等《京杭大运河遗产的特性与核心构成》

材料三:1830年,英国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的通车运营,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到1870年,

英国铁路里程长达15500英里,铁路网布满英国。1842-1870年,英国铁路客运量由0.25亿人次增加到

3.37亿人次,货运量由0.05亿吨增加到1.69亿吨。铁路建设带动了建筑业、邮政通讯、金融保险等产业

发展。铁路降低了个人出行的费用,1841年出现了第一个乘坐火车的旅游观光团。

——摘编自欧阳萍《19世纪英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及其影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比较秦朝和罗马帝国的道路修建在背景、特点及作用等方面的共同之

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写出第一次、第二次运河建设高潮所处的历史时期。说明大运河

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出英国“铁路时代”开始的背景。说明“铁路时代”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4.依据英、美、法三国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

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7世纪初开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不经议会批准,提高1000多种商品税率;国王查理一

始世继续推行封建君主专断政策

英国重新召开议会,议员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挑起内战;议会军队打败

1640-1649年

国王军队;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A_____,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17世纪开始英国把北美殖民地看作原料产地和销售商品的市场,禁止殖民地发行货币

英国在北美殖民地颁布一系列新税法,加重了殖民地经济负担,激化了北美

1765年以后

人民与英国的矛盾

1775年北美民兵在来克星顿与英军交火

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B_____,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1777-1783年大陆军取得萨拉托加大捷;约克镇英军投降;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设计了联邦制共和国,有利于全国性市场的形成

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国王路易十五加收重税,旧制度对经济发展造

18世纪开始

成制约

1789年7月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由此引发了全国城乡的暴动

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了C_____,宣告了人权、法治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

1789年8月

法国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确立了新

1791-1792年

制度的基本框架

《拿破仑法典》颁布并实施,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秩序,维

1804年

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1)将以下内容填入大事年表恰当位置。(写序号)

①《独立宣言》②《权利法案》(3)《人权宣言》

(2)选择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加以阐述或说明。(要

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

遗址之一,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正是从此处出土的化石,可以作为直立人存在的直接正确,A正确;

北京人用火想象图只是根据考古遗迹进行的想象,不能作为直接正确,B错误;

翻土的骨相是河姆渡人使用的工具,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人制作的陶器,均与直立人无关,CD错误。

故答案为:Ao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在学习中掌握化石是了解原始

人类的重要证据,北京人属于直立人,理解题意,按要求作答即可。

2.【答案】B

【知识点】远古传说真实历史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从考古发现推测,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经能够种植粟,懂得了纺

织,传说中炎帝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与半坡人所处的空间大致重合,据此可知,将传说中炎帝的

发明看成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更加接近于真实情况,B正确,C错误;

考古发现证明,远古传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A错误;

通过禅让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是尧舜禹,D错误。

故答案为:Bo

【点评】本题考查炎帝的传说,考查学生对远古传说和真实历史之间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在学习中

理解炎帝黄帝等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即可。

3.【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殷墟是商代后期都城遗址”,结合所学可知,殷墟是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的

商代都城遗址,从中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从而让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商朝,而商周时期

我国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所以殷墟也展现了古代灿烂的青铜文明,①②③符合题意,A正确;

分封制出现于西周,商朝没有分封制,所以④不符合题意,BCD错误。

故答案为:Ao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与青铜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在学习中掌握商周时期的

甲骨文和青铜器,结合材料运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4.【答案】C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根据“(公元前344年)大良造(商)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反映

的是商鞅变法中统一度量衡;根据“(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可知,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题干商鞅铜方量器身上有两组铭

文,说明秦朝统一后延续了商鞅统一度量衡的作法,故C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排除A;

题干材料无法体商鞅死后变法法令被彻底废除的相关信息,排除B;

秦朝开创了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的相关信息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5.【答案】D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设立监察御史,监察郡内官员”“建立刺史制度,刺史代表朝廷监督州

部的官吏”可知,秦朝和西汉都通过监察制度监察了地方官员,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秦朝与西汉的监察制度,与完善了官员选拔制度,促进各地经济交流无关,AC错误;

监察制度可以一定程度地打击地方豪强势力,但无法彻底打击,B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秦汉的监察制度与大一统,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归纳整合的能力,难度适中。在学习中

掌握秦始皇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结合材料归纳总结,运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6.【答案】C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

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形成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春秋时期华夏族

同周边戎、狄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多元统一体”形成,①符合题意;魏晋

以来,北方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多元统一体”形成,③符合

题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多元统一体”形成,④符

合题意;故C①③④符合题意,选项C正确;

②汉武帝时期,海上航线抵达印度半岛和锡兰,反映的是汉朝的对外交往与中华民族“多元统一体”的形

成无关,排除含有②的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

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7.【答案】D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分析】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不符合题意,排除A。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不符合主旨,排除B。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不符合题意,排除C。

D.据材料“仿制了曲辕犁、筒车、开元通宝、三彩骆驼乐舞俑等文物。”可知,反映的是唐朝社会经济繁

荣和民族交往的历史信息,故D正确。

故答案为D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

句。

8.【答案】C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A.唐朝的中央行政体制是三省六部制,排除A。

B.宋朝的中央行政体制是二府三司制,排除B。

C.据材料“枢密院、中书省、御史台、行省”可知,反映的是元朝的政治体制,故C正确。

D.清朝的中央行政体制由中枢部、佐理部、帝室部组成,排除D。

故答案为Co

【点评】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9.【答案】A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宋元时期的科技一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鉴真东渡向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①项正确;指南针的发明和使

用,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②项正确;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对欧洲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

生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③项正确;郑和下西洋使各大洲往来日益密切,世界连为一个整体,表述错

误,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逐渐连为一体,④项错误;故A正确,排除BCD。

故答案为Ao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

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0.【答案】B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出现了部分领主出钱雇佣其它地区的富余劳动力的现象,可

见农村的生产组织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16世纪出现的租地农场主阶层是自己只有部分土地或没有土

地,主要靠租入农场、雇用农业工人进行耕作,并按照契约规定向土地所有者交纳地租的农业资本家。

租地农场的出现,说明土地关系的变化,这就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

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故B项正确;

从9世纪开始,封建庄园经济开始盛行,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

题意中没有提及有关权力归属的内容,排除C项;

题干只提到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并没涉及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

句。

U.【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但我还是工程师、机械师,我终生与自然长期搏斗,解开一个个自然之谜,

征服不驯的自然力,为人类服务。”可知,材料反映了达•芬奇关注对自然的研究,宣扬人文主义,崇尚

科学知识,故A强调人的力量和价值,符合题意;

达•芬奇最主要的成就是绘画,但是与题干反映的主旨无关,排除B;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主张复兴古典文化,排除C;

抨击教会贪婪腐化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排除D。

故答案为A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

句。

12.【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随着蒙古帝国的瓦解,原先的贸易路线也遭到不同程度的

破坏,西欧人购买香料等东方商品需要经过印度、阿拉伯、意大利等多个中间商,导致货物价格高涨。

这时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故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探寻新航路的背景,故B项正确;

丝绸之路开辟的时间是在西汉时期,与题意中“14世纪”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

题目中未提及有关地圆学说的表述,排除C项;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指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船队开辟远洋航行路线的过程,与题意不符,排

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

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3.【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示“麦哲伦航海纪”所学所学知识可知,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

从西班牙出发,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船队于1522年返回欧洲。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

的一次创举,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

的正确,故D项正确;

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与题干图片无关,排除A项;

“绕过非洲”到达亚洲的航海家是达•伽马,他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线前行到达亚洲I,与题干图片无关,排

除B项;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与题干图片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

14.【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解读图表可知,非洲西海岸的新地名反映的是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的掠夺,美洲

与太平洋的新地名反映的是英法西班牙对这些地方的殖民,所以它们共同反映了西方殖民扩张的影响,D

正确;

非洲独立是20世纪中后期的时期,与题意不符,A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美洲出现了具有欧洲特点的新地名,无法反映美洲文化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产生,BC错

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早期殖民掠夺,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难度适中。在学习中

掌握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早期殖民掠夺的影响,结合材料内容,运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15.【答案】C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他们从欧洲出发,乘船

到非洲I,携带枪支、杂物等;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I,然后把黑奴卖给美洲的

种植园主,然后带着满船的金银和欧洲需要的蔗糖、烟草等工业原料返回欧洲。这一灭绝人性的行为持

续了三百多年,使非洲丧失了难以计数的人口,欧洲殖民者大发横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

了人口迁移。观察题干17-18世纪人口迁移路线示意图可知,三角贸易是造成这种人口迁移的直接原

因,c项正确;

西欧城市兴起是在公元10世纪前后,排除A项;

《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的描述是在13世纪时,排除B项;

马铃薯等美洲作物传播到欧洲与题干图片内容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三角贸易的

相关史实。

16.【答案】A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将黑人奴隶按五分之三人口计算”,结合所学可知,1787年宪法明显

带有歧视黑人奴隶的色彩,这反映出1787宪法带有种族主义的烙印,A正确;

《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北美殖民地独立,B错误;

1787宪法的确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但材料未体现该部分内容,C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南北双方在制定宪法中的分歧与妥协,没有表明中央政府的软弱无力,D错误。

故答案为:Ao

【点评】本题考查1787年美国宪法,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难度适中,在学习中掌握1787年美国

宪法的内容、地位和不足,结合材料作答即可。

17.【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鼓励国内市场与发展海外市场,是英国能够出现工业革命的原因之一,

B正确;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结束于1688年,与题干中的“18世纪”时间不符,A错误;

英国的确曾是自诩“日不落帝国”的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但材料内容不仅包含抢夺海外领地,还有鼓励

国内市场,C错误;

材料未提及技术进步,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难度适中,在学习中掌握第一次工业革

命开始于英国的原因,结合材料作答即可。

18.【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19世纪……创造了一种新的工作场所……按固定时间上、下班“,结

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诞生的大工厂制度,D正确;

“珍妮机”的发明和蒸汽机的广泛应用都是工业革命中的大事件,但它们都没有创造一种新的工作场所,

AB错误;

机器动力的革新指的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它为大工厂制度的出现提供了基础,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工厂制度,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难度适中,在学习中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

影响,了解大工厂制度的特点即可。

19.【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最富有阶层占有的国民收入从25%上升到35%,而工人工资却几乎没有

变化”可知,最富有阶层占据的财富增加了,而创造了财富的工人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劳动果实,这反映

了阶级分化的加剧,B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财富增加与阶层分化,这是工业革命导致的结果,而不是导致工业革命加快的原因,A表

述因果颠倒,A错误;

材料未反映出城市环境的破坏和防治技术的革命,CD错误。

故答案为:Bo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在学习中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

影响,结合材料运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20.【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无产阶级”“《资本论》”,结合所学可知,致力于无产阶级的组织与

联合,撰写出《资本论》的是伟人是马克思,所以这部著作应该是《马克思传》,C正确;

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领导者之一,华盛顿是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的人,均与题意不符,AB错

误;

欧仁•鲍狄埃是法国的革命家、巴黎公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的卓越贡献之一是为震撼人心的《国际

歌》填词,与题意内容不符,D错误。

故答案为:Co

【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难度适中,在学习中牢记马克思的生平、贡献

与著作,结合材料作答即可。

21•【答案】(1)城市数量增加;城市布局更复杂;城市功能更多样等;共同原因:生产水平的提高(生

产力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2)条件: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泉州地理位置优越;宋代政府支持海外贸易;海外贸易发展等;特

点:商业繁荣;多元文明交汇;城市开放、包容;国际化都市等。

(3)手工工场的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的发展);文艺复兴的影响;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

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商业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西欧城市的兴起;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目前考古发现的西周城址有56个,而东周城址有192个”“西周时

期……主要体现行政与军事防御功能。东周时期……城市的工商业功能凸显”可知,从西周到东周时期城

市发展的表现有城市数量增加;城市布局更复杂;城市功能更多样等。根据材料一中的“由于技术发展,

铁器出现,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可知,生产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宋时期,东南地区……手工业有很大发展”“南宋时,政府对海外贸易的依赖程

度增强”“泉州港商船众多,外商云集”“宋元政府在泉州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结合所学可知,南宋

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泉州地理位置优越,宋代政府支持海外贸易,海外贸易发展等都是泉州发展的条

件。从材料二中的“居住着数以万计来自亚洲I、非洲、欧洲的商人,代表着不同文明、显示不同艺术魅力

的建筑在这里兴建”可知,泉州的特点是商业繁荣,多元文明交汇,城市开放、包容,是一个国际化都

市。

(3)根据材料三中的“13世纪……佛罗伦萨毛纺织业发展迅速,工场中的工人分工合作,提高了生产效

率”可知,佛罗伦萨的兴盛得益于毛纺织业的发展和分工合作这种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萌芽;从“14-15世

纪……感受到个人的价值,不再容忍天主教会的思想禁锢……聘用学者和艺术家,让其艺术作品为城市

扬名争光”可知,佛罗伦萨的兴盛与文艺复兴相辅相成;从“16世纪,完全从海上抵达东方的航路使欧洲

商业中心发生转移……佛罗伦萨出现衰退趋势”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

荣,商业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佛罗伦萨衰退。

故答案为:(1)城市数量增加;城市布局更复杂;城市功能更多样等;共同原因:生产水平的提高(生

产力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2)条件: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泉州地理位置优越;宋代政府支持海外贸易;海外贸易发展等;特

点:商业繁荣;多元文明交汇;城市开放、包容;国际化都市等。

(3)手工工场的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的发展);文艺复兴的影响;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

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商业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点评】本题借助城市的兴衰考查了夏商周的更替,春秋战国生产力的发展,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

和西欧城市的兴起与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综合归纳的能力,难度适中。在

学习中掌握夏商周的更替,春秋战国生产力发展和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的表现与影响,掌握西欧城

市兴起的原因,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结合材料按要求作答即可。

22.【答案】(1)发展:引进高产作物;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粮食亩产量增长;问题:人均耕地

面积不断下降(人地矛盾突出)。

(2)城市商业功能增强;出现经济实力雄厚的商帮(商帮活动地域广);清中期以后限制对外贸易等。

(3)英国制造业所占份额逐渐增长,中国制造业所占份额逐渐下降,到I860年两国制造业所占份额接

近;认识: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达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高峰,但也存在着人地矛盾突出,对外贸易受到

限制等问题。

【知识点】明朝的经济发展;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解读材料一可知,明清时期,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引入,使得亩产提高,

土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放和利用。但是,从“清朝中期人均耕地数量变化”中也可以看出,随着人口的增

长,人均耕地越来越少,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

(2)根据材料二中的“传统城市的商业功能逐步增强”“在商贸活动中出现晋商等商帮“可知,明清时期城

市商业功能增强,出现经济实力雄厚的商帮;从“晋商主要经商路线图”可知,商帮活动地域很广;从“海

上只有广州一口通商,陆上则在恰克图进行贸易”“对外商活动以及进出口货物的品种与数量进行限制”可

知,清朝中期以后,开始限制对外贸易。

(3)根据材料三中的图表可知,1750年到1860年这一百多年间,英国制造业产量占比越来越高,而中

国的占比则在1800年之后开始下降,在1860年更是低于英国占比。根据所学综合三则材料可知,明清

时期的经济发展达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高峰,但也存在着人地矛盾突出,对外贸易受到限制等问题。

故答案为:(1)发展:引进高产作物;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粮食亩产量增长。问题:人均耕地

面积不断下降(人地矛盾突出)。

(2)城市商业功能增强;出现经济实力雄厚的商帮(商帮活动地域广);清中期以后限制对外贸易等。

(3)英国制造业所占份额逐渐增长,中国制造业所占份额则从1800年后逐渐下降,到I860年两国制造

业所占份额接近。认识: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达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高峰,但也存在着人地矛盾突出,

对外贸易受到限制等问题。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归纳总结的能力,难度适中,在

学习中掌握明朝的经济发展和清朝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情况与表现,结合材料按要求归纳作答即

可。

23.【答案】(1)背景方面,都是国家统一。特点方面,都以都城为中心,形成网络,道路多,范围广,

遍布帝国境内。作用方面,都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等。

(2)春秋战国时期、隋唐时期;促进了领土的统一管辖,加强了南北地区经济交流等。

(3)工业革命的开展。加快了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建成了新式交通运输体系;加快英国工业化进程和

社会转型;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大运河的开通;罗马帝国的兴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2世纪的罗马帝国正处于黄

金时期,这是二者能够修筑庞大的道路交通网的共同背景。根据材料一中的“以咸阳为中心辐射全国的驰

道,统一了车轮间的距离”和“罗马帝国的道路连接了国家的各个部分,道路都有统一的路基和排水渠,

主路可供双向车辆行驶”可知,二者的道路都以都城为中心,形成网络,道路多,范围广,遍布帝国境

内。从材料一中的“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连通了秦朝各主要经济基地、军事重镇和文化中心”和

“北非有许多支线道路直插南方,商人、士兵可深入边境;地中海地区的道路,方便了旅游和贸易”可

知,四通八达的道路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2)根据材料二中的“各诸侯国为争霸中原而兴建运河,如魏国开凿鸿沟,吴国修建祁沟”可知,第一次

兴建运河高潮处于春秋战国时期,从“第二次运河建设的高潮以通济渠和永济渠为标志”可知,第二次高

潮处于隋唐时期,代表就是隋朝开凿大运河。从材料二中的“形成纵贯南北的全国水陆干道构架,联系长

江、黄河、淮河的河段成为相对完备的工程体系”,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促进了领土的统一管辖,加强

了南北地区经济交流等。

(3)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车的出现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是英国“铁路时代”开始

的原因。从材料三中的“,英国铁路客运量由0.25亿人次增加到3.37亿人次,货运量由0.05亿吨增加到

1.69亿吨”“铁路建设带动了建筑业、邮政通讯、金融保险等产业发展”“铁路降低了个人出行的费用“可

知,“铁路时代”加快了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建成了新式交通运输体系;加快英国工业化进程和社会转

型;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故答案为:(1)背景方面,都是国家统一。特点方面,都以都城为中心,形成网络,道路多,范围广,

遍布帝国境内。作用方面,都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等。

(2)春秋战国时期、隋唐时期;促进了领土的统一管辖,加强了南北地区经济交流等。

(3)工业革命的开展。加快了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建成了新式交通运输体系;加快英国工业化进程和

社会转型;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点评】本题借助交通综合考查秦朝的大一统和罗马帝国的兴盛,大运河的开通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

响,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归纳总结的能力,难度适中,在学习中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隋朝开通大运

河的影响,罗马帝国的兴亡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结合材料按要求作答即可。

24.【答案】(1)A:②、B:①;C:(3)

(2)观点:英、美、法等国通过制定法律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论述: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定了“王在法下”原则,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美国制定了1787

年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法国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废除了旧制度,

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1792年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通过法律建立了资产

阶级共和国。由此可见,英、美、法等国制定并颁布法律,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分析英、美、法三国早期资

产革命的异同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独立,1789年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了《人权宣言》,宣告

了人权、法治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所以A处应填入②,B处应填入①,C处应填入③。

(2)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能够按照要求选取相互关联的时间,提炼出正确的观点,在论述时史论

结合,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所学综合分析材料中的图表可知,图表反映了英、美、法等国进行了资产阶

级革命,并通过制定法律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所以观点可以拟定为“英、美、法等国通过制定法律

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论述时,需要阐述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与1787年宪

法,法国的《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等法律文献产生的影响即可。

故答案为:(1)A:②、B:①;C:③。

(2)观点:英、美、法等国通过制定法律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论述: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

案》,确定了“王在法下”原则,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

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法国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1792

年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通过法律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由此可见,英、

美、法等国制定并颁布法律,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英法美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在学习

中掌握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程和颁布的法律文件名称与影响,按照要求作答即可。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85分

客观题(占比)30.0(35.3%)

分值分布

主观题(占比)55.0(64.7%)

客观题(占比)20(83.3%)

题量分布

主观题(占比)4(16.7%)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题目量(占比)分值(占比)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

共4小题,共40.04(16.7%)55.0(64.7%)

分)

单选题(本大题共

20小题,共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