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1页
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2页
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3页
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4页
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望天门山游山水

爱祖国桃花潭白帝城黄鹤楼天姥山终南山庐山瀑布李白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品有《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梦游天姥吟留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等多首。望天门山习作公告栏经典诵读台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读书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断楚江至此孤帆

chǔjiǎng

gūfān

zhōngduàn

zhìcǐ中断楚江至此孤帆加一加:孑+瓜=孤巾+凡=帆读书要求:用“/”画出停顿节奏。声情并茂地再读一读。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读书要求:用“/”画出停顿节奏。声情并茂地再读一读。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在今芜湖市;西为西梁山,在今马鞍山市。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故得名。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下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回:回旋,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更加汹涌。两岸青山:分别指长江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天边。请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望:远望;远远地看。读书思考:李白“望”到了什么?默读古诗,圈画景物,标出动词。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中断楚江开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似乎是楚江把它冲开的。写山意在水

表面上写天门山雄奇险峻,实际上借山势凸显长江水滚滚东去,不可阻挡的壮阔。碧水东流至此回

碧水向东北流,到这里回旋徘徊。写水意在山

表面上写长江奔腾汹涌,水流湍急,实际上借水势凸显天门山巍然不动、坚不可摧的特点。两岸青山相对出

夹江的青山又不会动,为什么会不断出现在李白的眼前呢?

是因为他站在船上,船不断驶向前,自然就见到了连绵的青山,看起来就像群山自己出现一样。两岸青山相对出

李白到了天门山,群山像排好了队似的,自动出现在船两边,看起来像在干什么?

看起来就像群山在列队欢迎他的到来一样。两岸青山相对出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楚江相峙而立。化动为静

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态美,寓含了李白的喜悦之情。孤帆一片日边来

日边:天边。

出自典故“伊尹(yīyǐn)乘舟梦日”。伊尹是商朝的开国贤相,相传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孤帆一片日边来

当李白借伊尹梦日的典故写下这句诗时,心里想的是:今朝船上少年郎,明日拜相登朝堂!孤帆一片日边来

一叶孤舟,远远地从天边顺流而下。

李白乘坐着一叶扁舟,离梦想之地越来越近,心中激动、期待。宏远大志游山水

爱祖国

名远扬

那时没有飞机、高铁,从前车马慢。

20多岁,意气风发的李白为了一睹祖国山河的风采,行了万里路,也写下了诗百篇。

名山大川成了他的知己,兴致浓时,他便饮酒、作诗、舞剑,恣意潇洒。

一路上,李白邂逅了贺知章、元丹丘、孟浩然、杜甫、高适等诗人,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逐渐名满天下,大唐人人传颂他的诗歌与才情。“青莲居士”也变成了“谪仙人”······古诗新译栈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似乎是楚江把它冲开的。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楚江相峙而立。一页孤舟,远远地从天边顺流而来。漫读好时光一路豪情一路歌李白,一个仗剑远游、诗酒当歌的豪客。李白,一个纵情山水、泼墨云峰的诗人。他第一次踏上当涂的土地,只有二十几岁,这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纪。那时的李白气宇轩昂,踌躇满志,怀揣着“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的梦想,顺江而下。尽管他也苦闷过,彷徨过,正所谓“南徙莫从,北游失路”“孤剑谁托,悲歌自怜”,但他仍然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欲济苍生”的愿望矢志不渝。“天门中断楚江开”,一个过分现实的人,不会相信江水可以把天门山冲裂,变成东梁和西梁二山。然而,正是李白这份非凡的想象,让我们感受到江水一往无前、势不可当的力量。当涂,旧属楚地,故流经这里的长江被称为“楚江”。“断”“开”两字,写得利落有力,从而将天门山夹江而立、相望如门之势,极其简洁、准确地摹绘出来。如果说诗的首句是借山势写水的汹涌,那么第二句则是借水势村托山的雄奇。尽管浩荡的江水能够将大山冲开,但江流不得不在二山之间回旋转向,往北而去。漫读好时光一个“出”字。使原本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态之美,而且点出了诗人“望”的角度。他不是站在岸上的一个固定地方,而是舟行江上所见。李白立于船头,任千壑在胸,气吞山河。此时,他就是大江之子,精神上的优越与自信,让他傲视一切。诗的末句,意思是:别看我只是远道而来,别看我只是孤帆一片,我却是从太阳那里乘舟而至。雄浑的诗句酣畅淋漓,巍峨的山和奔腾的水在李白的笔下变得惊心动魄。正如明代大学者方孝孺赞叹的那样:“我今诵诗篇,乱发飘萧寒。若非胸中湖海阔,定有九曲蛟龙蟠。”李白,盛唐的歌者。创意写作坊

读诗要学会咬文嚼字,有人说“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开”用得好,描写长江一泻千里,势如破竹,把天门山撞开,一分为二,表现了大自然雄伟壮丽的景象。

以此为例,请在诗中再找一些字嚼一嚼,品一品。创意写作坊

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是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全诗以“望”字统领。

“碧水”“青山”“白帆”“红日”向我们描绘了一副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相辉映的绚丽画面。

“断、开、流、回、出、来”这六个动词,则写出了山水景物跃跃欲出的动态,诗人立于船头,眼望两岸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创意写作坊

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

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

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