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练习16 湿地公约和湿地保护含详解_第1页
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练习16 湿地公约和湿地保护含详解_第2页
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练习16 湿地公约和湿地保护含详解_第3页
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练习16 湿地公约和湿地保护含详解_第4页
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练习16 湿地公约和湿地保护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专题训练

热点16湿地公约和湿地保护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巴尔喀什湖(下左图)是中亚干旱区的典型内陆湖,具有湖泊面积大、水深相对较浅的特点,拥有丰富的湿地

和水生动植物资源,水源主要来自伊犁河。下右图示意1961〜2020年巴尔喀什湖水量平衡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

45oN

水量∕kr∏3

年代

1.甲、乙、丙分别代表()

A.入湖径流量、蒸发量、降水量B.降水量、蒸发量、入湖径流量

C.入湖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D.降水量、入湖径流量、蒸发量

2.20世纪70年代巴尔喀什湖地下水变化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对湖泊大量补水B.降水减少C.蒸发加剧D.上游修建水库

胡杨是荒漠河岸生态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荒漠和盐碱地的优势乔木之一,根系发达,能够适应干旱的环境并

形成遮阴环境庇护动植物,拦截风中的尘土和种子,改变周围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然而当胡杨林树冠

过大时,冠下草本植物量反而会下降。某地理兴趣小组在我国新疆丈比湖湿地研学时,绘制出某胡杨的林冠形状图

A.热量B.风力C.水分D.光照

4.胡杨林树冠过大时,林下草本植物量反而下降的原因主要有()

①水分匮乏②光照不足③风力过大④养分不足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5.结合图文资料,我国为改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①扩大胡杨林面积,禁伐禁采②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分配、管理

③增加胸径较大树木,增强固沙蓄水功能④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③B.①@C.②③D.②④

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河道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水质清漱、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

保持良好,被誉为禽鸟的“天然乐园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列为全省重点的保护对象。读图,完成下

面小题。

扎龙湿地位置示意图扎龙湿地月平均降水量和径流蚩示意图

6.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A.1月至2月B.6月至9月C.3月至5月D.10月至12月

7.黑龙江省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B.涵养水源C.调蓄洪水D.美化环境

随着人们对碳减排、碳达峰与碳中和问题的日益关注,山地生态系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储存在全球变化中

备受关注。某研究小组对祁连山部分区域山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下图1示意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研究区域地理

位置,图2示意1985〜2018年该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储存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该研究区域碳储存最大的年份为()

A.1990年B.2010年C.2015年D.2018年

9.调查发现,草地是该区域碳储存的主体,主要得益于其()

A.固碳效应最强B.面积大C.土壤含水量高D.高差大

10.导致1985〜2018年该研究区域裸地的碳储存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不断转化为林地、草地B.固碳存储效率降低

C.不断转化为耕地、湿地D.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生态海提是具有达标防潮御灾能力,与自然海岸生态功能相统一的沿海防护建筑物,其空间组成包括堤前湿地

带、堤身结构带、堤后缓冲带三部分,生态海堤结构和功能会产出多项服务。下图为某生态海堤结构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一堤贻构带

I----------堤前湿地带-------

H低潮源T—中潮滩—卜商潮滩一

11.不属于堤前湿地带的适生植被特征的是()

A.耐盐碱B.侧根少C.耐干旱D.耐缺氧

12.生态海堤结构和功能会产出多项服务,但一般不适宜发展的是()

A.浅海养殖B.娱乐休闲C.净化水质D.防灾减灾

13.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大、小潮的高、低潮位,其中正确反映-天中大潮低潮位的是()

A.①B.②C.③D.@

图1为大兴安岭中段东西坡自然带分布图,图2为大兴安岭地区的水系及湿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海拔(米)

东坡

图1

14.大兴安岭东坡基带的成因是()

①受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少②有季节性冻土,乔木根系难以深扎③位于西北风的背风坡,降水少④有大面积

沼泽分布,乔木难以生长

A.①②④B.O@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5.大兴安岭东坡基带为温带草原带体现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D.垂直分异规律

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

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

完成问题。

20□入湖地表径流量口降水量・蒸发量

16.引起该湖近60来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B.降水量C.蒸发量D.地表径流量

17.推测该湖60来年湖面最低的的时期是()

A.20世纪60年代末B.20世纪80年代末

C.21世纪初D.2020年前后

疏勒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西部,是典型的生态系统脆弱带敏感区。近年来随着流域内气候变暖,出山口径流量

逐年增长,为人工绿洲(指具有明显的人类改造的地表特征的绿洲景观,过渡带是指人工绿洲与周围荒漠(沙漠)

之间天然或半天然植被生态景观。)的扩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背景。自1996年开始,流域内实施的移民安置综合开

发项目,造成流域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下图示意1975—2020年疏勒河流域绿洲一级类型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T-人工绿洲+过渡带T-自然绿洲

3500

3000

725OO

E

voo

M20

商oo

15

1000-

500-•0-0•-.二-•-•-•-•

0I_____I______I_____I_____I1I____

1975199020002005201020152020

年份

1975~2020年疏勒河流域绿洲一级类型变化

18.下列关于疏勒河流域绿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00—2005年各绿洲类型变化速度最快

B.人工绿洲完全由过渡带和自然绿洲转化而来

C.疏勒河流域人工绿洲以扩张为主,自然绿洲和过渡带以衰退为主

D.2000—2005年流域内人口激增,加速了自然绿洲和过渡带的衰退

19.随着该流域人口激增,人工绿洲面积迅速扩张,可能会出现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①流域中上游河流断流②湿地萎缩③植被退化④土地沙化和盐渍化⑤红漠化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③④

20.研究表明疏勒河流域人工与天然绿洲的适宜面积比例以4:6为最宜,为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以下措施不合

理的是()

A.控制人工绿洲规模,保持人工绿洲、天然绿洲和过渡带的适度比例

B.以植树造林为主,提高森林覆盖率

C.合理配置中下游水资源

D.稳定甚至恢复过渡带和天然绿洲面积

九段沙湿地,位于长江口南槽水道与北槽水道(深水航道)之间,包括江亚南沙、上沙、中沙和下沙及附近水

域。图1为九段沙湿地示意图,图2为九段沙湿地和植被面积增速变化及长江下游水文站输沙量变化示意图。完成

下面小题。

21.从1990到2020年,关于九段沙湿地说法正确的是()

A.植被面积先快速增加后减少

B.Om以上湿地面积增速与湿地植被面积呈负相关

C.-5m以上湿地面积持续增加

D.-5m以上湿地面积增速与流域来沙量呈正相关性

22.对九段沙湿地的保护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

A.加强长江水库工程建设,增加河流来沙量

B.增加围垦滩涂的面积,减少湿地污染来源

C.结合深水航道建设,利用疏浚土实施泥沙补偿

D.扩大外来物种种植,增强植被的固沙促淤能力

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库赛河是其接纳的最主要的地表径流。冬季湖面结冰,冰上多布有风沙活动带来的砂砾。

湖床沉积物中发育有粗细颗粒相间分布的连续、规则纹层。研究发现,细颗粒层具有流水搬运沉积特征,而粗颗粒

层不具此特征。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2β40,E92°50'E3

5

5

0

-

N

e

IH:

L^

M

ui

I层3

L5

<N=

23.库赛湖湖滨湿地广布,其中规模最大的湖滨湿地位于湖泊的()

A.西北部B.东北部C.东南部D.西南部

24.湖床沉积层颗粒粗细相间反映出()

A.湖区风力变化B.湖盆升降变化C.湖区干湿变化D.湖水温度变化

25.同一年份的粗颗粒层位于细颗粒层下部,粗颗粒层形成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0分)

26.滨海湿地位于海陆交互地带。研究滨海湿地的演变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有重要意

义。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渤海湾是渤海西部的浅水海湾,北起河北省大清河口,南至山东省黄河口。渤海湾湿地是由环绕渤海湾

周围的浅海水域、潮滩、河流等自然湿地和水库、盐田、鱼虾泡、水稻田等人工湿地组成的复合型大面积连片湿地

带。

材料二曹妃甸位于渤海湾北部,具有“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滩涂”的独特自然地理特征,不冻不淤,有

天然水道直通渤海海峡出海,形成了建设大型深水港口的巨大优势。

水域面积/万kr∏2岸线长度∕km

渤海湾(1986~2014年)水域面积和岸线长度变化曲珑

(1)简述1986年-2014年渤海湾水域面积和岸线长度变化特点。(4分)

(2)简述2002年-2014年渤海湾岸线变化的原因,并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该变化对地球外部圈层的不利影

响。(6分)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简述渤海湾湿地保护的有效措施。(6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某校中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赴黄河三角洲湿地进行考查。考查中发现黄河三角洲密布着大大小小的汉流(从

河流上某一点向下游分散的支河道),且湿地广阔。下图为某中学生绘制的黄河三角洲及附近海域等深线分布图。

(1)说明黄河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2)分析黄河三角洲汉流众多的原因。(6分)

(3)推测若海平面上升,图中5米等深线发生的变化。(4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互花米草原产于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属多年生高杆型草本盐沼植物,1979年引入我国,试种成功后开始在沿海

地区推广。互花米草具有很强的耐盐、耐淹特性,成熟种子易脱落,可随潮水漂流扩散至远近各处,具有促淤造陆、

固土绿化等作用。但因极强的繁殖能力,互花米草严重破坏了引种地湿地植被生态系统,被列入了我国第一批外来

入侵物种名单。下图示意互花米草景观及在我国的分布。

(1)简述互花米草在保滩护岸、促淤造陆等方面发挥作用的机理。(6分)

(2)分析我国沿海地区互花米草入侵后对当地湿地植被演变过程的影响。(6分)

(3)说明为减轻互花米草入侵造成的影响可采取的有效措施。(6分)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专题训练

热点16湿地公约和湿地保护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巴尔喀什湖(下左图)是中亚干旱区的典型内陆湖,具有湖泊面积大、水深相对较浅的特点,拥有丰富的湿地

和水生动植物资源,水源主要来自伊犁河。下右图示意1961〜2020年巴尔喀什湖水量平衡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

45oN

水量∕kr∏3

年代

1.甲、乙、丙分别代表()

A.入湖径流量、蒸发量、降水量B.降水量、蒸发量、入湖径流量

C.入湖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D.降水量、入湖径流量、蒸发量

2.20世纪70年代巴尔喀什湖地下水变化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对湖泊大量补水B.降水减少C.蒸发加剧D.上游修建水库

【答案】I.C2.D

【解析】1.巴尔喀什湖位于中亚干旱区,湖区降水量较小;湖水水源主要来自伊犁河,伊犁河上游山地降水与冰

雪融水多,入湖水量较大;不同年代,巴尔喀什湖的蒸发量一直相对稳定,且数值较大,因此丙代表蒸发量,甲代

表入湖径流量,乙代表降水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由图可知,相较于其他年代,20世纪70年代巴尔喀什湖的蒸发量和降水量没有明显变化,入湖径流量减少较多,

B、C错误;对湖泊大量补水会导致地下水位升高,地下水位变化为正值,与图示不符,A错误;上游修建水库会

导致入湖径流量减少,地下水减少,D正确。故选D。

胡杨是荒漠河岸生态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荒漠和盐碱地的优势乔木之一,根系发达,能够适应干旱的环境并

形成遮阴环境庇护动植物,拦截风中的尘土和种子,改变周围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然而当胡杨林树冠

过大时,冠下草本植物量反而会下降。某她理兴趣小组在我国新疆艾比湖湿她研学时,绘制出某胡杨的林冠形状图

(单位为Cm)。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形成该胡杨林冠形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B.风力C.水分D.光照

4.胡杨林树冠过大时,林下草本植物量反而下降的原因主要有()

①水分匮乏②光照不足③风力过大④养分不足

A.①④B.(D@C.②③D.②④

5.结合图文资料•,我国为改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①扩大胡杨林面积,禁伐禁采②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分配、管理

③增加胸径较大树木,增强固沙蓄水功能④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3.B4.A5.B

【解析】3.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胡杨林冠主要是呈西北-东南走向分布,由于该地区位于我

国西北内陆地区,盛行西北风,风力强劲,因此可以判断出是在风力的作用下形成了该胡杨林冠的形状,B正确,

热量,水分与光照对该胡杨林冠形状的影响较小,ACD错误。故选B。

4.胡杨林树冠过大时说明该胡杨林从地面摄取水分较多,导致林下地区水分匮乏,①正确。同时胡杨林树冠过大,

说明该胡杨林从地下吸取的养分较多,因此林下地区养分不足,④正确。树冠过大时对风力的阻挡能力较强,风力

过大不是林下草本植物量下降的主要原因,③错误。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光照较强,因此光照不足不是

林下草本植物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②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与扩大胡杨林面积,禁伐禁采能够提高地表植被覆盖度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

率,有利于改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①④正确。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分配、管理,实施起来难度较高,不

属于合理的措施,②错误。增加胸径较大树木一方面由于该地区较为缺水,不容易存活,另一方面增加胸径较大树

木会增加地下水分的摄取,导致该地区变得更为缺水,不利于改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③错误。所以B正确。

ACD错误。故选B。

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河道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

保持良好,被誉为禽鸟的“天然乐园’’。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列为全省重点的保护对象。读图,完成下

面小题。

扎龙湿地位置示意图扎龙湿地月平均降水量和径流量示意图

6.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A.1月至2月B.6月至9月C.3月至5月D.10月至12月

7.黑龙江省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B.涵养水源C.调蓄洪水D.美化环境

【答案】6.B7.A

【解析】6.由图可知,扎龙湿地6月至9月降水量、径流量最大。因此,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

强的时期为6月至9月。故B正确,ACD错,本题选B。

7.由材料“被誉为禽鸟的,天然乐园’”可知,黑龙江省对扎龙湿地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故A正确,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的生态效益,但不是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故BCD错,故选A。

随着人们对碳减排、碳达峰与碳中和问题的日益关注,山地生态系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储存在全球变化中

备受关注。某研究小组对祁连山部分区域山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下图1示意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研究区域地理

位置,图2示意1985〜2018年该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储存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0OI985年

21990⅛

11000

OI995年

10000■2000年

■2005年

9000D201

8Oo2015年

)0)0

02018年

7)o0)02

o)0O

6oO

oo

90oE95oE100oE105oE11OoE28oo

26o

24

22

100

50

0

耕地林地草地湿地建设用地裸地

30oN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图1图2

8.该研究区域碳储存最大的年份为()

A.1990年B.2010年C.2015年D.2018年

9.调查发现,草地是该区域碳储存的主体,主要得益于其()

A.固碳效应最强B.面积大C.土壤含水量高D.高差大

10.导致1985〜2018年该研究区域裸地的碳储存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不断转化为林地、草地B.固碳存储效率降低

C.不断转化为耕地、湿地D.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答案】8.C9.B10.A

【解析】8.由图可知,累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储存数据,计算出2015年为碳储存最大的年份,C正确,ABD错

误。故选C。

9.研究区域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以草地为主,草地面积大使其成为该区域碳储存的主体,B正确;林地碳

储存能力强、固碳效应强,A错误;区域降水少,土壤含水量低,C错误;高差大小对碳储存无关,D错误。故选

B0

10.由图可知,1985〜2018年研究区域裸地的碳储存呈降低趋势,这主要与该区域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

生态修复工程,使得裸地不断转化为林地、草地,导致裸地面积减少,A正确,CD错误;同一种土地类型,固碳

存储效率一样,B错误。故选A。

生态海堤是具有达标防潮御灾能力,与自然海岸生态功能相统一的沿海防护建筑物,其空间组成包括堤前湿地

带、堤身结构带、堤后缓冲带三部分,生态海堤结构和功能会产出多项服务。下图为某生态海堤结构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提奥结构带

I-----------堤血显地带------------堤后缓冲带

J~低潮灌T—中湖滩—卜高潮海一

V④*小木袅曲做

-7⅛!B≡≡¾W∙..×≡⅛、3型,,

XD一避号;屋、二叶*L⅞

11.不属于堤前湿地带的适生植被特征的是()

A.耐盐碱B.侧根少C.耐干旱D.耐缺氧

12.生态海堤结构和功能会产出多项服务,但一般不适宜发展的是()

A.浅海养殖B.娱乐休闲C.净化水质D.防灾减灾

13.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大、小潮的高、低潮位,其中正确反映-天中大潮低潮位的是()

A.①B.②C.③D.@

【答案】11.B12.A13.A

【解析】IL堤前湿地带的适生植被为了适应海水涨潮落潮的海岸环境,应具有耐盐碱、侧根多、耐干旱、耐缺氧

等特征。侧根多以便在堤前湿地带土壤表层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料。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

12.生态海堤结构和功能会产出多项服务,指的是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方面的可持续功能,娱乐休闲、净化水

质、防灾减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功能,一般适宜发展,BCD不符合题意;浅海养殖业易造成海洋污染,会破坏原生

态环境,一般不适宜发展,A符合题意。故选A。

13.根据潮汐活动规律:大潮时高潮更高、低潮更低;小潮时高潮不高、低潮不低。可知图中表示大潮时高潮位是

④,低潮位是①;小潮时高潮位是③,低潮位是②。根据题意,故选A。

图1为大兴安岭中段东西坡自然带分布图,图2为大兴安岭地区的水系及湿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大兴安岭东坡基带的成因是()

①受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少②有季节性冻土,乔木根系难以深扎③位于西北风的背风坡,降水少④有大面积

沼泽分布,乔木难以生长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5.大兴安岭东坡基带为温带草原带体现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D.垂直分异规律

【答案】14.A15.C

【解析】14.读图可知,大兴安岭东坡基带是温带草原,该自然带形成与纬度、坡向、海拔等因素有关。该坡所处

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有季节性冻土发育,乔木根系难以深扎,②正确;有大面积沼泽分布,土壤湿度大,乔木

难以生长,④正确;位于夏季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冬季西北风不能带来降水,③错误;海拔低,受地形抬

升作用不明显,山麓地带降水少,①正确,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大兴安岭东坡基带所处的陆地自然带应该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这里却形成的是温带草原,属于地方性分异

规律,是受土壤温度、水分条件影响造成的,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

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

完成问题。

水□入湖地表径流量口降水量・蒸发量

(

πk

)

ɪo

1961-I97O~1980-1990~2000-2010-

1969年1979年1989年1999年2009年2020年

16.引起该湖近60来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B.降水量C.蒸发量D.地表径流量

17.推测该湖60来年湖面最低的的时期是()

A.20世纪60年代末B.20世纪80年代末

C.21世纪初D.2020年前后

【答案】16.D17.B

【解析】16.读图可知,该湖泊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变化不大,但该湖泊地表径流输入量变化明显,材料信息表明,

湖滨地下水与湖泊相互补给量较少,根据湖水收支变化状况判断,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表径流

量,D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气温会影响蒸发量,但图中显示,蒸发量对湖泊水量的影响小于地表径流量,所

以气温不是主导因素,A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材料信息表明,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补给方向取决于两者的水位高低,读图可知,20世纪60年代末,

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大于蒸发量,湖水水位应上升,此时湖水补给湖滨地下水,A错误;1970-1989年,入湖

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小于蒸发量,湖水水量明显减小,水位明显下降,此时湖滨地下水补给湖水明显,导致20世

纪80年代末湖面最低,B正确;2000-2009年,即21世纪初,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略大于蒸发量,此时湖滨

地下水与湖水之间相互补给量不大,C错误;2010-2020年,即2020年前后,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略大于蒸发

量,湖水水位缓慢上升,此时湖水补给湖滨地下水,D错误。故选B。

疏勒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西部,是典型的生态系统脆弱带敏感区。近年来随着流域内气候变暖,出山口径流量

逐年增长,为人工绿洲(指具有明显的人类改造的地表特征的绿洲景观,过渡带是指人工绿洲与周围荒漠(沙漠)

之间天然或半天然植被生态景观。)的扩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背景。自1996年开始,流域内实施的移民安置综合开

发项目,造成流域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下图示意1975—2020年疏勒河流域绿洲一级类型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T-人工绿洲+过渡带T-自然绿洲

3500r-4)

3000-J-'→一-→------------▲

1000-

500-———

•-------•------•-------•-------•-------•-------•

QIlIIIIII

1975199020002005201020152020

年份

1975~2020年疏勒河流域绿洲一级类型变化

18.下列关于疏勒河流域绿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00-2005年各绿洲类型变化速度最快

B.人工绿洲完全由过渡带和自然绿洲转化而来

C.疏勒河流域人工绿洲以扩张为主,自然绿洲和过渡带以衰退为主

D.2000—2005年流域内人口激增,加速了自然绿洲和过渡带的衰退

19.随着该流域人口激增,人工绿洲面积迅速扩张,可能会出现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①流域中上游河流断流②湿地萎缩③植被退化④土地沙化和盐渍化⑤红漠化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③④

20.研究表明疏勒河流域人工与天然绿洲的适宜面积比例以4:6为最宜,为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以下措施不合

理的是()

A.控制人工绿洲规模,保持人工绿洲、天然绿洲和过渡带的适度比例

B.以植树造林为主,提高森林覆盖率

C.合理配置中下游水资源

D.稳定甚至恢复过渡带和天然绿洲面积

【答案】18.B19.D20.B

【解析】18.由图观察可知2000—2005年各绿洲类型变化面积最大,变化速度最快,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疏勒河流域人工绿洲以扩张为主,自然绿洲和过渡带以衰退为主,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2000—2005年流域内

人口激增,受人类活动影响,加速了自然绿洲和过渡带的衰退,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部分人工绿洲由荒漠转

化而来,虽然图中没有该土地类型,但粗略计算可知1975—2020年人工绿洲增加了800km2,自然绿洲和过渡带大

概减少了500km2,表明还有其它来源,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19.流域内人口激增,受人类活动影响,加速了自然绿洲和过渡带的衰退,可能会出现②湿地萎缩、③植被退化,

加速了④土地沙化和盐渍化,②③④正确;红漠化发生在南方地区,⑤错误;可能引发流域中下游河流断流而不是

流域中上游,①错误。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故选D。

20.研究表明疏勒河流域人工与天然绿洲的适宜面积比例以4:6为最宜,故要控制人工绿洲规模,稳定甚至恢复

过渡带和天然绿洲面积,保持人工绿洲、天然绿洲和过渡带的适度比例,A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该地气候干

旱,不适合“以植树造林为主,提高森林覆盖率”,应该因地制宜,植树种草,林草结合,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该地水资源短缺,为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需要合理配置中下游水资源,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九段沙湿地,位于长江口南槽水道与北槽水道(深水航道)之间,包括江亚南沙、上沙、中沙和下沙及附近水

域。图1为九段沙湿地示意图,图2为九段沙湿地和植被面积增速变化及长江下游水文站榆沙量变化示意图。完成

下面小题。

j-rrn

0•等汉线

-n的那线

21.从1990到2020年,关于九段沙湿地说法正确的是()

A.植被面积先快速增加后减少

B.Om以上湿地面积增速与湿地植被面积呈负相关

D.-5m以上湿地面积持续增加

D.-5m以上湿地面积增速与流域来沙量呈正相关性

22.对九段沙湿地的保护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

A.加强长江水库工程建设,增加河流来沙量

B.增加围垦滩涂的面积,减少湿地污染来源

C.结合深水航道建设,利用疏浚土实施泥沙补偿

D.扩大外来物种种植,增强植被的固沙促淤能力

【答案】21.D22.C

【解析】21.读图2可知,图中植被的增速始终大于0,植被面积一直增加,A错误;Om以上湿地面积增速为正值,

湿地植被增速也是正值,两者面积均增大,呈正相关,B错误;-5m以上湿地面积增速先大于0,后小于0,-5m以

上湿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C错误;流域输沙量先增后减与-5m以上湿地面积增速变化呈正相关,D正确。故选

D。

22.加强长江水库工程建设,水库拦水拦沙,会减少河流来沙量,A错误;增加围垦滩涂的面积,人类活动对滩涂

影响增大,增加了湿地污染来源,B错误;结合深水航道建设,利用疏浚土实施泥沙补偿,可以增加输沙量,C正

确;扩大外来物种种植,会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不能增强植被的固沙促淤能力,D错误。故选C。

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库赛河是其接纳的最主要的地表径流。冬季湖面结冰,冰上多布有风沙活动带来的砂砾。

湖床沉积物中发育有粗细颗粒相间分布的连续、规则纹层。研究发现,细颗粒层具有流水搬运沉积特征,而粗颗粒

层不具此特征。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92°40'E92°50'E5

CP等深线(m)5

0

N、

♦纹层取样点

粒层

I微

L

π颊

u

I层3

L5

4∙

0

-

N

23.库赛湖湖滨湿地广布,其中规模最大的湖滨湿地位于湖泊的()

A.西北部B.东北部C.东南部D.西南部

24.湖床沉积层颗粒粗细相间反映出()

A.湖区风力变化B.湖盆升降变化C.湖区干湿变化D.湖水温度变化

25.同一年份的粗颗粒层位于细颗粒层下部,粗颗粒层形成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23.D24.C25.A

【解析】23.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库赛河是其接纳的最主要的地表径流,库赛湖西南部流水搬运沉积特征明显,

湖滨湿地广布,因此西南部是规模最大的湖滨湿地分布区,D正确;西北部、东北部、东南部的湿地面积分布就较

少,ABC错误。所以选D。

24.冬季湖面结冰,冰上多布有风沙活动带来的砂砾,夏季,河流入湖带去细颗粒,湖床沉积物中发育有粗细颗粒

相间分布的连续、规则纹层,颗粒粗细相间反映出湖区夏季径流量大,冬春干燥,风力大,反映了湖区的干湿变化,

C正确;沉积层颗粒粗细相间不能反应风力变化、湖盆升降和湖水温度变化,ABD错误。所以选C。

25.库赛湖冬季湖面结冰,冰上多砂砾,春季气温回升,冰面融化,砂砾覆盖湖底形成粗颗粒层,A正确;夏季、

秋季主要是流水搬运细颗粒沉积,冬季湖泊结冰,湖底不会形成粗颗粒层,BCD错误。所以选A。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0分)

26.滨海湿地位于海陆交互地带。研究滨海湿地的演变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有重要意

义。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渤海湾是渤海西部的浅水海湾,北起河北省大清河口,南至山东省黄河口。渤海湾湿地是由环绕渤海湾

周围的浅海水域、潮滩、河流等自然湿地和水库、盐田、鱼虾泡、水稻田等人工湿地组成的复合型大面积连片湿地

带。

材料二曹妃甸位于渤海湾北部,具有“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滩涂”的独特自然地理特征,不冻不淤,有

天然水道直通渤海海峡出海,形成了建设大型深水港口的巨大优势。

水域面积/万kr∏2岸线长度∕km

渤海湾(1986~2014年)水域面积和岸线长度变化曲线

(1)简述1986年-2014年渤海湾水域面积和岸线长度变化特点。(4分)

(2)简述2002年-2014年渤海湾岸线变化的原因,并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该变化对地球外部圈层的不利影

响。(6分)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简述渤海湾湿地保护的有效措施。(6分)

【答案】(1)水域面积:1986-2014年海湾水域面积持续减少岸线长度:1986-2002年岸线长度减少,2002-2014年岸

线长度增加。

(2)原因:大规模围填海工程、发展工业区、滨海新区和港口建设造成岸线增加。

影响:对生物圈:岸线增加,湿地面积减小,生物多样性减少。

对水圈:工业、城市生产生活废水排放,可能导致湿地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湿地面积减少,调节径流能力减弱。

对大气圈:湿地面积减小导致沿海调节气候能力减弱;工业废气排放可能导致空气污染。

(3)严格控制围填海规模,减少过度开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发展生态农业;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强化对现有湿

地的管理;开展湿地恢复工程,增加水域面积: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湿地保护意识。

【分析】本题以渤海湾的滨海湿地为背景,展示水域面积与海岸线变迁图表,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水域面积、

海岸线的变化特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湿地保护的措施等内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地理知识的调动与迁移

能力,蕴含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I)

通过阅读水域面积和海岸线长度变化曲线可知,从水域面积变化角度,1986-2014年海湾水域面积持续减少;从海

岸线长度,1986-2002年岸线长度减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