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九校高二年级下册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九校高二年级下册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九校高二年级下册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九校高二年级下册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九校高二年级下册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邯郸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着眼于世界平衡发展、合作共嬴的大局而提出的全球治理、

国际交往的“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思想延续。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之道”的当代表达,

中华优秀文化提倡“以他平他谓之和”,进而达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

悖”“求同存异”“和谐共生”的最佳状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共同体”

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根据不同人类社会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提出了“自然的共

同体”“虚幻的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三个⅛t念,认为只有“真正的共同体”才

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为它超越了资本逻辑,不会以某种特殊利益为导向,而是

一个包含共同利益追求,使个体自由利益与群体利益能达到和谐状态的共同体。“人类

命运共同体”同时也是对人类思想史中其他“共同体”概念的继承与批判。在众多共同

体概念中,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和英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共同体概念影响较大。

滕尼斯从历史的维度审视了现代都市生活与乡村民俗生活的差异,认为前者是社会,是

“一种人工机械的聚合和人工制品”,而后者是共同体,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有机体”。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提出过著名且影响深远的论点:民族不是许多客观事实的总和,而

是一个想象出来的共同体,是一种被想象的创造物。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这些共同体概念

的批判体现在它超越了血缘、地缘和民族的边界,力图带领全人类进入遵循人本逻辑的

有机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究竟是什么?括来讲就是: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

界,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形成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共建开放包容、

和平美好的世界,促进人类全面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表现为以下方面。人类命运共同

体是一种理念。是占据人类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理念。其中和平的理念、发展的理念、

公平的理念、正义的理念、开放的理念、民主的理念、自由的理念等都是人类命运共同

体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行动。具体而言,是人类正在推进和探

索的,有时是极为艰难的现实行动。这方面,我国起到了排头兵作用。比如,“一带一

路”建设,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

共同体,加快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

种胸怀。是一种“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君子成人之美”的博大胸怀。从“本国优先”

的角度看,世界是狭小拥挤的,时时都是“激烈竞争”。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

宽广博大的,处处都有合作机遇。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趋势。是赞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国家和人们会越来越多,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和人们越来越少的趋势。一言以

蔽之,赞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不容改变的历史大趋势。我

们应该顺应历史大势,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

搞零和搏弈,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

和保护主义。

(摘编自许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基本内涵与呈现形式》)

材料二:

从历史的长镜头来看,中国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复兴的中国为全球化、全球治理提出的代表性中国方案与

中国智慧,也是天下大同、丝路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告别普世价值的迷思,

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全球

化、全球治理铸魂。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应如何更好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共同应对挑战、共创美好未来?从时间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开启文明“各美

其美”的前景。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内敛、并联、和平方式实现,推动文明的共同复兴,

开创文明新秩序: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进步超

越文明优越。从现实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美人之美”,打造均衡全球化版图。

中国式现代化则是结合自己的国情,有序地建立经济特区、开发区、经济园区等,自信

自觉地探索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从自身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立己达人,

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命运与共伙伴网络。五千年连续不断的中华文明实现伟

大复兴,是人类现代化更具包容性的叙事,开创了现代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中国式路径。

未来,中国更应该通过走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实现命运自主,通过“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推进人类共同现代化,构建命运与共、互联互通的全球伙伴网络,最终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王义桅《回应“世纪期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贡献》)

试卷第2页,共19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中国为全球治理、国际交往提供的“中国方案”,它是着

眼于世界平衡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局而提出的。

B.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合之道”的当代表达,因此“人类

命运共同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延续。

C.在马克思看来,“真正的共同体‘‘超越了资本逻辑,不会以某种特殊利益为导向,

而是包含着共同的利益追求,只有它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D.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不容改变的历史大趋势,应顺应历史大势,反对一

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和平、发展等理念,它占据着人类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B.“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天下大同、丝路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C.“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君子成人之美”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表现出的胸怀。

D.以文明交流、互鉴超越文明隔阂、冲突,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的“美人之美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B.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

C.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

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好环境就是财富。

4.两则材料都谈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请简要分析其侧重点有何不同。

5.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中国作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ɪ.B2.D3.C4.①材料一侧重谈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厚的思想渊

源及呈现形式。

②材料二侧重谈更好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挑战、共创美好未来的具体

做法。5.①开启文明“各美其美”的前景,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文明的共同复

兴,开创文明新秩序。

②倡导“美人之美”,打造均衡全球化版图。结合国情,有序地建立经济特区等,自信自

觉探索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③立己达人,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命运与共伙伴网络,开创了现代化与本土化

相结合的中国式路径。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延续”错误。从原文“,人类命运共

同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延续。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

'和合之道’的当代表达”来看,选项强加因果。

故选Bo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D.“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的,美人之美,”错,以文明交流、互鉴超越文明隔阂、冲突

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开启文明“各美其美''的前景。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论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基本内涵与呈现形式。

A.侧重点在交流互鉴;

B.侧重点在开放包容;

D.侧重点在环境保护。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要点,概括中心的能力。

材料一:

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人类命运共同体究竟是什么?”等关键句

以及标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基本内涵与呈现形式“可知,材料一侧重谈人类

命运共同体深厚的思想渊源及呈现形式。

材料二:

结合”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应如何更好地推动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共同应对挑战、共创美好未来?''以及标题“回应'世纪期待’: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中国贡献,,可知,材料二侧重谈更好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挑

战、共创美好未来的具体做法.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由“从时间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开启文明'各美其美’的前景。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内敛、

并联、和平方式实现,推动文明的共同复兴,开创文明新秩序'’可概括出:开启文明“各

美其美”的前景,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文明的共同复兴,开创文明新秩序.

由“从现实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美人之美',打造均衡全球化版图。中国式现代化

则是结合自己的国情,有序地建立经济特区、开发区、经济园区等,自信自觉地探索推

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可概括出:倡导“美人之美'',打造均衡全球化版图。结

试卷第4页,共19页

合国情,有序地建立经济特区等,自信自觉探索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由“从自身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立己达人,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命运与共伙伴

网络。五千年连续不断的中华文明实现伟大复兴,是人类现代化更具包容性的叙事,开

创了现代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中国式路径”可概括出:立己达人,通过“一带一路''国际

合作打造命运与共伙伴网络,开创了现代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中国式路径。

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怀石投江

曹尧德

这一夜,对屈原来说是多么短暂,时光的流逝如闪电,似流星,若瞬目,不觉东方

已经泛白,雄鸡已经啼鸣。

白马声声嘶鸣,并不断地用前蹄刨那栏厩,发出一阵阵单调而枯燥的“啸啸”声。

这声音提醒了屈原,该给白马添些草料了。然而当屈原来到马厩一看,槽里的草料满满

的,昨夜所喂之草料竟然一点未少。这情景使屈原大吃一惊,他认为白马突然患了什么

重病,才一夜不饮不食。屈原并未掌灯,借着从木窗棍透进来的微弱晨曦,依稀可见那

白马扇着两耳,喷着响鼻,双目半睁半闭,焦躁不安地拽着缰绳走来走去。屈原又在草

中多撒了些款皮,加少许水,用料杈搅拌均匀,亲切地拍着白马的脑袋说:“吃吧,我

的老伙计,吃饱了好有力气赶路……”白马摇摇头,嗅也不嗅、闻也不闻,伸出长舌舔

着主人的手背,两眼挂着混浊的泪水……

回到房中,屈原满脸泪痕地坐在窗前,整理着他那一大堆写满了诗文的简牍。响动

将小缕从梦中惊醒,她迷迷糊糊地问道:“爹,天亮了吗?”

屈原信口答道:“早着呢,尚可睡一大觉。”

小婴低声催促道:“爹,您好几夜不曾合眼了,还是上床睡一会儿吧。”

“这就睡,这就睡。”屈原这样应着,重返马厩,深情地望一眼那耳断头低的白马,

然后到角落的乱草堆里取出那对硕大的石锁,这是他请石匠毛老爹专门加工的,一个足

有三十余斤重,已经在这里掩藏了多日。他将石锁装进了被套里,一头一个,不偏不倚,

放在马的鞍背上。一切准备停当,屈原返回堂屋,走到小婆床前。其时小婆睡得正香,

她身体微胖,肌肉松弛,脸皮浮肿,嘴角挂着浅浅的微笑,大约正在做着什么美梦。见

了女儿的这一美滋滋的睡态,屈原不觉一阵酸楚,热泪把抓般地涌出,滚落。

此时,天光已经大亮,太阳快要出山了。屈原先吹熄了屋内的灯盏,然后走到外间

舀一盆清水再次洗脸,为的是洗净满面泪痕,不让女儿生疑。盥洗之后,他又在正间静

静地站了一会,想想还有些什么未尽之事或处理得不甚周到之处,然后返回西间,踱至

女儿床前轻声唤道:“儿呀,快快起来,今天是端午节,华夏大地处处皆祭图腾,爹应

友人之邀,欲到遥远的地方去主祭。你给我缝的那件长袍置于何处?快些拿来我穿。”

小婴闻听爹爹喊她,一个骨碌爬了起来,翻身下床。她知道爹爹要穿着自己亲手缝

的袍子过节,还要出远门去做客,主祭,甭提心里有多高兴啦,急忙打开木箱,将折叠

得规规整整的长袍,双手捧着交给父亲。

屈原接过长袍,抖开,穿好,又把切云高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头上,然后将那柄陆离

长剑挂在腰间,似欲出征的将军。

屈原打马跑了一段路程,然后缓缰而前,沿着汨罗江堤向西南方向走去。一路之上,

百姓们看到屈原憔悴的面容,枯槁的形体,没有一个不感到痛心的,大家不断地和他打

着招呼,询长问短,但今日屈原的话却特别少,很令众人吃惊纳闷儿。

一位渔翁手拿渔网,站在江边问道:“大夫,近日身体可好?您可千万莫太伤心了

啊!”屈原点了点头。

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剜野菜,见了屈原,硬是要拉他进屋去歇一歇,屈原摇了摇手。

正在这时,曾经将屈原安置到桃花园去避暑养病的那位老渔父从湘江打鱼归来,见了屈

原连忙迎上前去,心急火燎地说道:“听说秦军要过扬子江了,我们可往哪儿逃

啊!...”

屈原望着老渔父满脸忧伤的表情,嘴唇动了几动,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他咬了咬

牙,猛然把缰绳一勒,在马屁股上狠狠地抽了一鞭,那马腾起四蹄,一眨眼就跑出了很

远,很远……屈原骑着马走了一阵,翻身下马,攀上悬崖的顶峰,面对巨谷深渊而立,

上顶天,下柱地,境然崛耸,似巨峰,若山崖,类石雕。

屈原踱至崖边,面向西北,仿佛见到秦兵已渡过扬子江,长驱直入,往南方奔来,

遍地烽火,四处狼烟,尸骨狼藉,血迹斑斑;洞庭湖上浊浪排空,玉笥山头乌云滚滚,

脚下则是山摇地动,泥沙软绵:举首环顾,天是昏漠;蒙的,地是黑沉沉的……

屈原依然是面向西北——那是郢都的方向,也是种归与乐平里的方向,他伫立许久,

然后行三拜九叩之大礼,这一切,他做得是那么从容不迫,那么恬然自如。

拜过之后,屈原用尽平生之力将被套从马背上撇了下来,从中取出石锁和麻绳,用

麻绳系紧了石锁,一头又系紧了自己的一只腿,然后抱起那对硕大而沉重的石锁,纵身

跃入深渊。这是何等惊心动魄的一跃啊!就在这纵身一跃的刹那间,一道耀眼的闪电蜿

蜒长空,转瞬即逝,炸雷落地,只震得山崩地裂,峰峦坍塌。正当这风暴雨狂之际,一

颗明星划破铅灰色的苍穹,流向西北——她陨落了!

试卷第6页,共19页

(节选自《屈原传》,有删改)

材料二: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

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目:“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

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

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百禹?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目:“吾

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

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度乎?”乃作《怀沙》之赋。于

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白马不断用前蹄刨栏厩,对草料闻也不闻,伸舌舔主人手背,两眼混浊的

泪水,可见白马是很通人性的。

B.屈原准备好后,见女儿睡得正香,嘴角还挂着浅浅的微笑,他一阵酸楚,热泪涌

出,可见他对亲人也是无限留恋。

C.屈原接过长袍,抖开,穿好,把切云高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头上,将陆离长剑挂在

腰间,表明屈原此时已下定决心。

D.百姓们看到屈原憔悴的面容,枯槁的形体,都非常痛心,不断地和他打招呼,询

长问短,就是怕屈原选择自杀。

7.关于文中“屈原投江''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江堤上百姓们对屈原的怜惜和问候中,可见屈原是深得民心的。

B.老渔父的话道出楚国面临的艰难处境,这更加剧了屈原内心的痛楚。

C.屈原踱至崖边,见秦兵已渡过扬子江并长驱直入,心彻底绝望了。

D.屈原最后一跳,是对当权者的警示,也是无力挽救国运的无奈选择。

8.文章中出现了屈原女儿小婆的形象,小说设置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9.材料一中出现了“渔翁”“老渔父”的形象,材料二中也出现了“渔父”,他们和屈原的对

话差别很大,在你看来,哪个材料在这一形象的设置上文学效果更好?

【答案】6.D7.C8.①小婴的出现充实小说内容,使小说情节更丰富更具感

染力。

②小婴的出现衬托了主要人物,描写屈原投江前对亲人的眷恋、内心的痛苦,使他的形

象更丰满、更真实。

③小翌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凸显了主题,屈原舍弃亲人,舍弃生命而无悔地选择怀石投

江,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贞和热爱。9.材料一中的人物设置更好:①“渔翁”“老渔父”

在材料一中都是普通百姓的一员,将屈原和百姓的命运系在一起,凸显出他忧国忧民的

形象。②从屈原的角度看,面对“渔翁”"老渔父'’的关心与问询,他无法回答、无力回天,

面对国破家亡的现状,他只有选择沉江殉国,表现了屈原的爱国情怀。

材料二中的人物设置更好:①渔父的问询引出屈原被放逐的原因,举世皆浊、众人皆醉,

表明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人性的悲剧,深化主题。②屈原的选择与渔父相劝的随

波逐流的人生态度形成对比,宁愿葬身鱼腹也不与众人同流合污,赞美屈原正道直行的

高洁品质。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就是怕屈原选择自杀”错,百姓此刻并不知道屈原的选择。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

C.“见秦兵己渡过扬子江并长驱直入”错,文中是“仿佛见到秦兵己渡过扬子江,长驱直

入”。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能力。

从情节内容的角度看,从''小要低声催促道:‘爹,您好几夜不曾合眼了,还是上床睡一

会儿吧。“见了女儿的这一美滋滋的睡态,屈原不觉一阵酸楚,热泪把抓般地涌出,

滚落”“踱至女儿床前轻声唤道:‘儿呀,快快起来,今天是端午节,华夏大地处处皆祭

图腾,爹应友人之邀,欲到遥远的地方去主祭。你给我缝的那件长袍置于何处?快些拿

来我穿。等处可知,小婆的出现充实小说内容,使小说情节更丰富更具感染力。

从塑造人物的角度看,从“一切准备停当,屈原返回堂屋,走到小姜床前……见了女儿

的这一美滋滋的睡态,屈原不觉一阵酸楚,热泪把抓般地涌出,滚落’"'她知道爹爹要穿

着自己亲手缝的袍子过节,还要出远门去做客,主祭,甭提心里有多高兴啦,急忙打开

木箱,将折叠得规规整整的长袍,双手捧着交给父亲”等处可知,小婆的出现衬托了主

要人物,描写屈原投江前对亲人的眷恋、内心的痛苦,使他的形象更丰满、更真实。

从揭示主题的角度看,从“一切准备停当,屈原返回堂屋,走到小婆床前……见了女儿

的这一美滋滋的睡态,屈原不觉一阵酸楚,热泪把抓般地涌出,滚落”“屈原接过长袍,

抖开,穿好,又把切云高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头上,然后将那柄陆离长剑挂在腰间,似欲

出征的将军''等处可知,小婆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凸显了主题,屈原舍弃亲人,舍弃生

试卷第8页,共19页

命而无悔地选择怀石投江,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贞和热爱。

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首先要比较出二者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点,然后针对两种表现,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出其

作用和效果的侧重点。

如果认为此文好:渔翁问“大夫,近日身体可好?您可千万莫太伤心了啊”,他关心的是

屈原的健康状况;老渔父见到屈原问道“听说秦军要过扬子江了,我们可往哪儿逃啊”,

他关心的是百姓的前途命运,从内容上看,本文把屈原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百姓的命运联

系在一起,从侧面凸显屈原的爱国情怀。

屈原面对渔翁的问询,“屈原点了点头“;面对老渔父的问询,“望着老渔父满脸忧伤的

表情,嘴唇动了儿动,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他咬了咬牙,猛然把缰绳-勒,在马屁股

上狠狠地抽了一鞭,那马腾起四蹄,一眨眼就跑出了很远,很远……”,他无力倾诉,

只是将满腔的悲愤表现在动作神情上,面对国破家亡的现状,他已将个人的荣辱生死置

之度外,其忧国忧民的形象也因此而愈显高大。可见,“渔翁”"老渔父''在材料-中都是

普通百姓的一员,将屈原和百姓的命运系在一起,凸显出他忧国忧民的爱国形象。

如果认为课文好:“渔父见而问之日:‘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

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引出屈原被放逐的原因,表明屈

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人性的悲剧,深化主题。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

何不^其糟而啜其醵?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

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

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蟆乎“,把屈原和渔父“不凝滞于物,与世推移”的人生态度形

成对比,凸显屈原正道直行的形象,高洁的品质和高贵的理想,表现其宁葬身鱼腹也不

与众人同流合污的决绝态度,赞美了屈原正道直行的高洁品质。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日:“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母,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

访常蹇叔。蹇叔日:“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

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

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

御师必于般。般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

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

三百乘。王到、满尚纨观之哀于王日秦师轻而无礼,忌败轻则赛谍金礼则强入脸m脱.K不熊

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枣节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

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

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

口:“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鹿笠”牛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

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日:“郑

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国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秦伯素服郊次,乡

师而哭,日:“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目:“孤之过也,大

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着掩大德。”

(节选自《左传•看殳之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乂

不能谋/能无败乎/

B.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

不能谋/能无败乎/

C.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

不能谋/能无败乎/

D.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

不能谋/能无败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钥匙,北门之管就是北城门的钥匙,代指郑国把自己都城的守御重任委托

给了杞子等秦人。

B.诸,兼词,“访诸蹇叔”的“诸”和《齐桓晋文之事》“不识有诸”的“诸”意思和用法

相同。

C.乘韦,乘代指四,韦是熟牛皮,即四张熟牛皮作为犒劳军队的先行礼物,后用

以比喻先送的薄礼。

D.脯资真牵,脯是肉干,资是指财物,饰牵指牲畜。文中是泛指馈赠的各类干肉、

粮食等物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公得到杞子密报之后,他头脑清晰,善于听取各方意见,最终坚持自己的

主张,全力出兵攻打郑国。

试卷第10页,共19页

B.蹇叔劝秦穆公不可出兵,老谋深算、满腔忠愤的他送子“与师”时指出秦师此行

会在毅地受到晋人伏击。

C.郑国商人弦高遇到秦军后,一边派人通知郑国,一边以犒师为名,警告秦军,

暗示郑国已作好战争准备。

D.郑穆公接到弦高的消息,派人去察看,看到杞子及其部下已做好开战准备,就

派皇武子把他们驱除出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14.蹇叔从哪些方面劝说秦穆公不可出兵?请简要概括。

【答案】10∙C11.B12.A13.(1)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

在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

(2)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14.①兴师动众

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能取胜的。②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

士兵们会产生怨恨之心。③行军千里,远方的君主一定有所防备,劳师动众却可能一无

所得。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

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不谨慎。进入险境却不谨慎,又缺少谋略,能不失

败吗?”

“观之”承前省主语“王孙满”,结构完整,单独成句,应在“观之”前断开,排除AD;

第一个“礼”是“无”的宾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B.错误。兼词,之于;兼词,之乎。两句的"诸'’意思不同。句意:秦穆公为这事向蹇叔

征求意见/不知道有这件事吗?

故选Bo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他头脑清晰,善于听取各方意见''错,由原文“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

师于东门之外公使谓之日:‘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可知,秦穆公利令智昏,

刚愎自用,没有听取蹇叔的意见。

故选Ao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是”,这,这两座山;焉,兼词,在那里。

(2)“克”,战胜;“继”,后援的军队;“其”,语气副词,还是。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可知,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从来没有听说过

这样能取胜的。

②由原文“师劳力竭……必有悖心”可知,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士兵们会产生

怨恨之心。

③由原文“远主备之……勤而无所……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可知,行军千里,远方的

君主一定有所防备,劳师动众却可能一无所得。

参考译文: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

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向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兴师动

众去袭击远方,从来没有听说过。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有所防备。

恐怕不可以吧?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

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告辞。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

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

们回来啊!”秦穆公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活到七十岁就死去,你坟上的树早就

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儿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

在靖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靖山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

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在那里收拾

你的尸骨吧。”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

北门,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

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

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不谨慎。进入险境却不谨慎,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

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先送

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

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

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

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郑穆公派皇武子去传话,

试卷第12页,共19页

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

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

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杨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

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

就回秦国去了。秦伯穿着素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

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秦穆公没有弃用孟明,说:“这是我

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呢?况且我不会因为一点小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泉南作““

张楚(元)

自入闽江,形势山川,天开两边。见长溪漱玉,千银倒建;群峰泼黛,万马回旋。石磴

盘空,天梯架壑,驿骑蹒跚鞭不前。心无那,恰鹉坞声里,又听啼鹃。

区区仕宦谁怜。道有志、从来铁坚。但长存一片,忠肝义胆:何愁半点,瘴雨蛮烟。尽

卷南溟,不供杯杓,得遂斯游岂偶然。天公意,要淋漓醉墨,海外流传。

【注】该词是词人从北方到南方做官,途经福建泉州南蒲时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翅倒建”运用借代和夸张手法,写出水流倾泻而下、水势奇险的特点。表明

入闽路途艰难,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B.水流山险,道路崎岖,石蹬如悬半空,天梯如架壑巅。看到此景,心惊胆战的

词人发出“心无那'’无可奈何的感叹。

C.鹏鸽的鸣声如谓:“行不行也么哥。”啼鹃,杜鹃鸟鸣叫,如曰:“不如归去。”

两种鸟声在诗词中多渲染悲凉气氛。

D.本词上阕写景以浪漫之笔为全词增添了瑰丽色彩。下阕词人豪情逸兴,喷薄而

出,不以山川险阻为意,语极豪壮。

16.全词气势博大,激荡纵横,充满豪迈之气,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豪迈”的具体体现。

【答案】15.A16.①景物壮观。山中景观奇异,长溪如千瓶倾泻,飞流直下,群

山如万马奔赴,道路崎岖,石蹬如悬半空,天梯如架壑巅。

②语言豪迈.“千”“万”等词用夸张手法,极言山水的陡与险。

③情感豪迈。''区区”二句,写自己入闽虽为区区仕宦,但自己长存报国之心和济世之志,

忠肝义胆,不惧"瘴雨蛮烟'’表现了他豪迈的胸襟和豁达的怀抱。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A.“借代”错误。"千新倒建'’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把飞流直下比作千瓶倾泻。

故选Ao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景物壮观。这首词上阕依行程写泉南山川形胜。自从进入闽关之后,立刻置身于崇山峻

岭、悬崖峭壁之间,一入其“形势山川”,即见"天开两边''令人心惊的景象,随着词人步

履和月光的渐次深入,山中的奇观异景也逐渐清晰具体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如千瓶倾泻,

飞流直下,激石溅玉。“群峰”四句,千峰苍翠如泼黛,群山如万马奔赴,水流山险,道

路崎岖,石蹬如悬半空,天梯如架壑巅,极言其陡与险。

语言豪迈。“千令瓦倒建;群峰泼黛,万马回旋”“千”“万”等词用夸张手法,极言山水的陡

与险。

情感豪迈。下阕写知难而进,表现了词人不以险阻自馁的亢奋之气。“区区”二句,写自

己入闽虽为区区仕宦,但自己长存报国之心和济世之志,忠肝义胆,心如铁石,无坚不

摧,这一点"瘴雨蛮烟''何所畏惧。写到这里,他豪情逸兴,喷薄而出,即使尽卷南溟之

水,也不足供杯内之饮,能游览这奇境绝非偶然,看来是上天之意,就是为了让他一展

淋漓醉墨,描绘这美丽山川,使佳作流传海外。全不以山川险阻为意,语极豪壮。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

句子:"__________,。”

(2)《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

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

(3)古诗词中常以成双入对之物反衬作者或抒情主人公的孤寂之情,如

【答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

还复来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鹏鸽(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贤”“省”“材”“襦”“鹤楣”等。

试卷第14页,共19页

六、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地回春,。玉兰花硕大的花朵密密匝匝地挂满枝头,在阳光、蓝天的映衬下,

白得神圣优雅,紫得纯粹灿烂,不争不抢,芳香四溢,从树下经过,抬头相望,那般清

雅却又如此充满生命力量,让人动容。

金灿灿的油菜花一片橙黄,这是大自然的赠礼。油菜花在春风中花枝招展,,与丕远

处的村舍组合成了一幅春日画卷,这画卷简直就是人在花中走,犹在画中游。一片片金

灿灿的油菜花,像金色绸缎铺在辽阔的大地上,踏步其中,前路璀璨。

三月春光无限好,满枝头的海棠花②,倾泻着烂漫的春光。海棠小小的花,却能

紧密地簇拥在一起。远看,绿叶红花一点也不逊色于那些大朵的花。近看,艳而不骄,

美而不做作,在骄阳下,更显得明艳美丽。风一吹,风铃在花间摇摆,亭台古建掩映在

花间,花枝半掩着回廊,颇有一股雅致的韵味。

樱花有种脆弱的美,因为花期太短,让人倍感珍惜。樱花将烂漫和脆弱演绎得反。

盛开时,粉的、白的、淡红的,幻化着不同色彩的樱花,如云似霞、满树烂漫。一阵风

过,樱花簌簌落下,像一场花雨,让人舍不得雨停,一边感慨,一边叹息,“花谢花飞

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

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①百花盛开\群芳争艳②摇曳生姿\竞相开放③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19.在春风中花枝招展的油菜花,与不远处的村舍组合成了一幅简直就是人在花中走,

犹在画中游的春日画卷。20.①比喻:把樱花飘落比作一场花雨,生动形象地描绘

Hi樱花簌簌飘落的样子,展现出樱花花期短和独有的脆弱美。②引用:借黛玉《葬花词》

句子生动写出樱花飘落时让人产生的无尽感伤,同时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及文学底蕴。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结合“大地回春”以及后文玉兰花油菜,海棠花和樱花盛开,可知这里是说春天到来,

各种花朵都争着开放,可填“百花盛开\群芳争艳百花盛开:形容春天到来、气象万千

的盛大喜悦•群芳争艳:各种美丽、芳香的花草在比美、斗妍。

②这里修饰海棠花盛开的样子,可填“摇曳生姿\竞相开放“。摇曳生姿:姿态闲雅,婀娜

多姿的样子。竞相开放:形容植物的花开放的过程,一朵朵,一簇簇的样子,抢着绽放

自己的姿彩,生怕自己落在别的花后面。

③语境是说樱花把浪漫和脆弱演绎得很充分、恰当,可填“淋漓尽致∖恰到好处淋漓尽

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也可形容非常痛快。恰到好处:指说话做

事正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

短句变长句,要先确定一个主干句,将其他句子变成修饰成分加进去。

划线句主干是:油菜花和村舍组成画卷。

“在春风中花枝招展”做“油菜花''的定语,变成“在春风中花枝招展的油菜花”;

“不远处的”仍做村舍的定语;

“一幅春日'"‘简直就是人在花中走,犹在画中游''做画卷的定语,变成“一幅简直就是人

在花中走,犹在画中游的春日画卷

最后整理答案为:在春风中花枝招展的油菜花,与不远处的村舍组合成了一幅简直就是

人在花中走,犹在画中游的春日画卷。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一阵风过,樱花簌簌落下,像一场花雨”,此句运用比喻,本体是樱花飘落,喻体是花

雨;结合前文“樱花有种脆弱的美,因为花期太短,让人倍感珍惜。樱花将烂漫和脆弱

演绎得……”可知,这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樱花簌簌飘落的样子,展现出樱花花

期短和独有的脆弱美。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引用了《红楼梦》中黛玉《葬花词》中的句子,

“红消香断有谁怜”写出樱花飘落时让人产生的无尽感伤;同时引用诗句又能够增加文章

的诗情画意及文学底蕴。

七、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血糖升高为主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该病的主要表现

为多饮、多尿、多餐、体重减轻,简称“三号:牛”。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方

式的改变,Φ,最小的患者甚至有仅出生3个月的,但以5~7岁和10~13岁两组年龄

多见。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青少年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糖尿病,

是胰岛细胞遭到破坏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如不及时救治将危及生命。如

果孩子出现恶心、呕吐、头痛、乏力、多汗、颤抖、嗜睡、发育迟缓等症状,应及时到

试卷第16页,共19页

医院进行筛查。

青少年儿童肥胖症以及长期过量饮用含糖饮料,是导致儿童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专

家提醒,家长不要过度喂养孩子,不要给孩子摄入过多高油脂、高糖的食物;鼓励孩子

适度参加体育锻炼,进行户外运动,保证“吃动平衡”,避免发生单纯性肥胖,增加患

病风险。糖尿病是不可逆的,如果孩子患上糖尿病,家长不要相信那些号称能根治糖尿

病的偏方。糖尿病患儿一定要定期监测血糖,坚持用药,③,就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生

活。

21.下列句子中的双引号与文中加点词的双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经过反复练习,年幼的聋儿终于发出了“种子”这个词的读音。

B.“早起的鸟儿有食吃”这句俗语中包含着简单却又深刻的道理。

C.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令人神往。

D.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