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第4课窦娥冤同步练习(解析)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4课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解答
一、小阅读-课内
1.阅读下面的戏剧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那?〔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监斩官云〕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可不胡说!〔正旦唱〕
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正旦再跪科,云〕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监斩官云〕打嘴!那有这等说话!〔正旦唱〕
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刽子做磨旗科,云〕怎么这一会儿天色阴了也?〔内做风科,刽子云〕好冷风也!〔正旦唱〕
选段中、和都是,都属于宫调。选段中窦娥发下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亢旱三年。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元杂剧《窦娥冤》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位列我国十大悲剧之首。之前我们解读《窦娥冤》悲剧的原因主要是制度的黑暗、官吏的贪赃枉法、地痞流氓的猖狂和封建礼教的束缚等。近年来,人们讨论《窦娥冤》冤情的证据和法理问题,并引发了一些争论。大家普遍认为,由于当时的审讯方式的主观随意性和没有强有力的自然科学技术、实证科学研究传统与职业传统的支持,悲剧是必然的;也有人认为,对于借助鬼神来作为裁判的依据,丧失了法律的独立性。但是,无论是法学家还是文学史家,在研究《窦娥冤》时,都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蔡婆,只把她作为弱者看待而深深地同情她。实际上,蔡婆才是这个悲剧的起因。
我们知道《窦娥冤》的第一个也是很关键的焦点是高利贷。楔子里说,窦天章因为不愿错过三年一次的科举,不得已借蔡婆的高利贷;又因为还不上蔡婆的高利贷,才忍痛将女儿卖给蔡婆八岁的儿子作童养媳,所以才有后来的悲剧发生。显然剧作家也是将蔡婆放高利贷作为故事的起因。
元代放高利贷是合法的,但元代高利贷的利息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元英宗时代修订的《大元通制》上明确指出:“诸称贷钱谷,年月虽多,不过一本一息……违例取息者,禁之。”一本一息就是按借款金额的10%支付利息。但是我们看蔡婆的利息,是百分之二百,借二十两,要还四十两,这样的放贷明显违法。而且看上窦天章的女儿,提出作为交换要窦娥作童养媳,属于夺人女儿。按照法律规定,罪上加罪,应该严惩。
不仅如此,蔡婆在道德上也有明显问题:当窦娥心疼她违心承认下毒以后,她采取默认态度,一言不发,和窦娥“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形成鲜明对比。轻易代窦娥答应张驴儿父子的婚事,说什么存事冲冲的,而和张驴儿父亲厮混在一起。所以蔡婆在法律上有罪,道德上有明显过错。
桃机太守贪污受贿、严刑遇供,是案件的裁定者,也是悲剧的直接制造者。张驴儿父子为非作歹、抢劫投毒。也是悲剧的参与者和制造者。桃机太守接受张驴儿的贿赂,贪赃枉法,内外勾结,固然在程序上、法理上有值得指责的地方,在证据上的处理也明显违法。
《元史·刑法志》说:“诸有毒之药,非医人辄相卖买,致伤人命者,买者卖者皆处死,”作为赤死张驴儿父亲的毒药是哪里来的?按照元代的法律,需要搞清楚,致死人命,应该买者卖者皆处死,但是桃机太守完全不问毒药的来源,直接判处窦娥死刑,明显渎职枉法。
窦娥临死前发了三桩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早三年。结果显示,窦娥的这三桩誓愿:都应验了。这三桩誓愿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也是古代人们表述冤杠时习见的方式。利用不可能出现的现象虚构,一方面是中国古代承认鬼神的存在,另一方面是古代天罚神断传统的延续,所以在当时没有什么瑕疵。戏剧的题目叫作《感天动地实娥冤》,中国人信奉天人感应,认为人世间的事都会在天象上表示出来。感天动地实际上是对桃机太守和整个楚州的惩罚。
中国的诗歌、戏剧、小说的悲剧在末了往往出人意料地体现出英好的结局,譬如《孔雀东南飞》之化鸟,《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等,成为中国文学的特色。
(摘编自孙娟《<窦娥冤>里的蔡婆》,《光明日报》2020年03月16日)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窦娥的悲剧是因为当时没有强有力的自然科学技术、实证科学研究传统等的支持。
B.实际上,蔡婆才是这个悲剧的主因,在研究《窦娥冤》时,许多人都忽略了这一点。
C.违法放贷,夺人儿女,承认下毒,代答婚事,蔡婆在法律上有罪,道德上也有过错。
D.桃机太守在证据处理上明显违法,在程序、法理上值得指责,是悲剧的直接制造者。
3.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之前人们解读《窦娥冤》悲剧的原因和近年来讨论《窦娥冤》冤情的证据和法理问题并引发的一些争论,提出了个人观点。
B.文章在论证上,分别从法理和道德层而条分缕析,探讨窦娥悲剧产生的原因,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之混乱、黑暗与残暴。
C.文章引用《大元通制》《元史·刑法志》的内容,是基于法理的考量,这就从不同于以往的研究视角让人们思考窦娥悲剧产生的根源。
D.文章采用因果论证,多角度探讨窦娥悲剧产生的原因,从蔡婆通债到窦天章以女当债,从张驴儿父子通婚到桃机太守逼供,形成因果链。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元律,非医人买卖毒药致死人命者,应该买者卖者皆处死,但桃机太守完全不问毒药的来源,直接判处窦娥死刑,明显渎职枉法,草菅人命。
B.三桩暂愿是古代表述冤枉时习见的方式,利用不可能出现的现象虚构来体现天罚神断传统,窦天章断案苦于没有证据时鬼魂登场也是这个意图。
C.戏剧的全名叫作《感天动地窦娥冤》,窦娥冤感天六月里飞雪,动地楚州三年不下雨,既应了中国人信奉天人感应的思想,又正好和题目切合。
D.窦娥的冤案最终得以昭雪,中国的诗歌、戏剧、小说的悲剧都会在末了出人意料地体现出这样美好的结局,这也成为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田汉《关汉卿》选段,完成题目。
狱卒提关汉卿!(禁子下,不一时,闻铁链镣铐相击声。关汉卿上。)
禁子跪下!(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
狱吏(制止)别难为他。(向关汉卿)关汉卿,你坐下吧。(向狱卒)给他一条小凳。(狱卒给凳,关汉卿坐下。)
狱吏怎么样?这些日子还好吗?
关汉卿唔,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可还死不了。
狱吏是啊,真是不愿你死啊,你的文章我不懂,可是你的医道真高明,我娘吃了你的药好多了。她是多年的凤湿,真没有想到好得那么快,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走道儿了。
关汉卿走走有好处,老年人可也不能太累。
狱吏是是,真是谢谢你。可是,关汉卿,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说老实话,恐怕很难救你,怎么办呢?(狱卒中也有人交头接耳。)
关汉卿(诧异)越扯越大了?
狱吏对。大得够瞧的了。你有一位老朋友叫叶和甫的吗?
关汉卿唔,有那么一个人,不是什么老朋友狱吏他要来跟你谈谈。
关汉卿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
狱吏谈谈吧,对你许有些好处。(向内)叶先生,请吧!
(叶和甫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
叶和甫哎呀,老朋友,真想不到在这样的地方跟你见面。当初你不听我的话,我害怕总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说,《窦娥冤》最好别写,要写必定是祸多福少,现在怎么样?不幸而言中了吧。
关汉卿(鄙夷地)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
叶和甫瞧你,还这么急性子,不是应该熬炼得火气小一点儿吗?
关汉卿(不耐)有话快说吧!
叶和甫(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高和尚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
关汉卿唔,真的?
叶和甫千真万确的,现在大元朝上上下下都为这事件发抖。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的不幸!
关汉卿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
叶和甫我就是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多么大的乱子!逆臣王著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
关汉卿(怒)怎见得呢?
叶和甫许多人听见他在玉仙楼看《窦娥冤》的时候,喊过“为万民除害”,后来他在上都伏法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万民除害”,而且你的戏里居然还有“把滥官污吏都杀了”的词儿——
关汉卿(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贬两个字。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
叶和甫汉卿,你这话何尝没有一些道理,可是于今正在风头上,皇上和大臣们怎么会听你的?再说,我今晚来看你,倒也不是为了跟你争辫《窦娥冤》的后果如何,(又低声)我是奉了忽辛大人的面谕来跟你商量一件大事的。你的案情虽说是十分严重,可是只要你答应这件事,还是可以减刑甚至释放你的。
关汉卿我跟忽辛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叶和甫别这么火气大,老朋友,这事你也吃不了什么亏。反正王著已经死了,没有对证,只要你在大臣问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元朝的忠臣,联合各地金汉愚民图谋不轨。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万。
关汉卿(怒火难遇)你还有什么说的?
叶和甫没有别的了。
关汉卿你过来我跟你商量商量。
叶和甫你答应了吗?(过去)
关汉卿我答应了。(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下)
叶和甫汉卿,我好好跟你商量,你怎么动起粗来了?
关汉卿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了人了。我关汉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
叶和甫(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好,那你等着死吧。
关汉卿死也不跟你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狱官,让我回号子去!
(有删改)
5.“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节选文段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6.“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选段中哪些地方反映出关汉卿具有“铜豌豆”的性格?请简析。
四、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节选自关汉卿《窦娥冤》)
二
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且慢!美丽的奥菲利娅!——女神,在你的祈祷之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
(节选自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三
周萍(忍不住气,走到大海面前,重重地打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帐东西!
大海立刻要还手,但是被周宅的仆人们拉住。
周萍打他!
鲁大海(向周萍高声)你,你!(正要骂,仆人一起打大海。大海头流血。侍萍哭喊着护大海)
周朴园(厉声)不要打人!
仆人们住手,仍拉着大海。
鲁大海(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萍(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节选自曹禺《雷雨》)
7.解释选文一中加点的词语。
生:____________
8.请概括选文二中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
9.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1)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2)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公平法
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东海下邳人也。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决曹掾,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郡中离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敢隐情。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命曰“于公祠”。东海有孝妇,无子,少寡,养其姑甚谨,其姑欲嫁之,终不肯。其姑告邻人之曰:“孝妇养我甚谨,我哀其无子,守寡日久,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母自经死。母女告吏曰:“孝妇杀我母。”史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以上府。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此不杀姑也。太守不听,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太守竞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求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杀之,咎当在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太守以下自至焉,天立大雨,岁丰熟。郡中以此益敬重于公。于公筑治庐舍,谓匠人曰:“为我高门,我治获未尝有所冤,我后世必有封者,令容高盖驷马车。”及子,封为西平侯。
10.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狱:案件
B.郡中离文法者文法:法令条文
C.我老,久累丁壮奈何丁壮:年轻男子
D.其后,母自经死自经:上吊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旦曰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其姑告邻人之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C.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不赂者以赂者丧
D.郡中离文法者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12.下列句中的“姑”字与例句中的“姑”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养其姑甚谨
A.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B.昨夜洞房停红烛,侍晓堂前拜舅姑
C.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D.姑妄言之
1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于公”执法公正的一组是()
①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
②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
③郡中离文法者,皆不敢隐情
④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
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
⑥及子,封为西平侯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④⑤D.③④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西平侯于定国的父亲曾做过县里的狱吏,后来升为郡里的狱官,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
B.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婆特别恭谨。《窦娥冤》中窦娥有一句唱词:“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其中“孝妇”说的就是她。
C.东海孝妇的婆婆可怜她,不忍心长久地拖累他,上吊身亡。后来,她婆婆的邻居家有个女孩告到官府,说:“这个女人杀了她的婆婆。”官府逮捕了孝妇。
D.文中的“于公”在孝妇“屈打成招”后,认为孝妇侍奉婆婆几十年并以孝著名,这就证实她不会杀死婆婆,可是多次争辩也未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他就借病辞去官职。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治狱未尝有所冤,我后世必有封者,令容高盖驷马车。
(2)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以上府。
六、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窦娥冤》中的这段曲词,完成各题。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6.下面对段曲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曲承“将天地也生埋怨”而来,而“怨”合天地、鬼神、官府为一体极尽其怒目叱骂之能事,一腔义愤溢于言表。
B.天地本应该惩恶扬善,实际上却是黑白不分,使好人“贫穷更命短”,使坏人“富贵又寿延”。曲词将现实的黑暗和天地间本该存在的公理进行对比,激起人们对主宰万物的天地的怀疑。
C.“怕硬欺软”“顺水推船”指出了天地忠奸不辨的原因,撕下天地貌似公正的假面具,暴露了它助纣为虐、为虎作伥,残害善良、欺压弱小的反动本质。
D.该曲几乎全用口语,声腔哀怨幽咽,倾悲愤之情、吐抗争之气,自然流畅,气势充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7.在这节中,窦娥对天地鬼神进行严厉地抨击,可后来窦娥又发三桩誓愿,要感动天地,靠天地留些“灵圣与世人传”。如何理解她这一矛盾?
18.本曲词中有两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而在《古名家杂剧》本中是:“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试比较二者的异同。
七、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两幅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一)
(二)
19.图片(一)上的书法作品是一个成语,请写出来:。
20.这个成语最切合读下面哪一篇课文时的感受?
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B.《窦娥冤》
C.《雷雨》D.《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21.给图片(二)加一个标题:《》(限三字内)
22.图片(二)是一群雕像,辨析图片内容,回答问题:
图片右下角的人物(站立者)是:。
理由:。
23.孔子追求的理想社会,曾点用了一个生活图景来形容:“,,”。但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民却是多苦难,关汉卿笔下就曾用窦娥对地与天的强烈质问来表述这种苦难,“”“”,也许,这才是历史真实的模样!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盛世繁华,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解析:
1.曲牌(或曲牌名)正宫(或正)六月飞雪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上段文字选自元曲《窦娥冤》,元曲因是配合音乐的长短调,不论散曲或戏曲,其曲子前一般都标明宫调和曲牌名,且每种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但亦有(借宫)。常用的宫调仅仙吕、南吕、黄钟、中吕、正宫、大石、商调、越调、双调。元曲共计15宫,447支曲牌。
曲牌为填写该散曲所依据的乐谱及定式,决定该曲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数、句子长短、平仄及韵脚等。
“耍孩儿”“二煞”和“一煞”都是曲牌名,属于正宫调。曲牌是传统填词制谱用的曲调调名的统称。俗称“牌子”。古代词曲创作,原是“选词配乐”,后来逐渐将其中动听的曲调筛选保留,依照原词及曲调的格律填制新词,这些被保留的曲调仍多沿用原曲名称。
正宫调:传统调高称谓。工尺七调之一。戏曲中的主要调门。
从文本中“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可总结出“六月飞雪”。
2.D3.B4.D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错误有二:一是以偏概全,“没有强有力的自然科学技术、实证科学研究传统等支持”只是造成窦娥悲剧的原因之一,还有“审讯方式”等;二是忽略了前提“大家普遍认为”;B.“蔡婆才是这个悲剧的主因”错。原文第一段“但是,无论是法学家还是文学史家……实际上,蔡婆才是这个悲剧的起因”,选项混淆了“主因”和“起因”两个概念;
C.“承认下毒”的不是蔡婆。原文是“当窦娥心疼她违心承认下毒以后……”,可见被迫承认下毒的是“窦娥”而不是“蔡婆”,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分别从法理和道德层而条分缕析,探讨窦娥悲剧产生的原因”错。结合原文“但是我们看蔡婆的利息,是百分之二百,借二十两,要还四十两,这样的放贷明显违法”“不仅如此,蔡婆在道德上也有明显问题”,可见对蔡婆的分析是从法理和道德两个层面。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都会”绝对化。原文的表述是“中国的诗歌、戏剧、小说的悲剧在末了往往出人意料地体现出英好的结局”,注意是“往往”。
故选D。
5.关汉卿与叶和甫的正面矛盾冲突,王著等人和阿合马等人的矛盾冲突,还有关汉卿面对名利诱惑及生死抉择时的内在矛盾冲突。6.①关汉卿宁折不弯,坚持写出《窦娥冤》坚持演出,振奋了民心,震慑了坏人。②关汉卿不受名利诱惑,不受威逼胁迫,具有浩然正气。③关汉卿疾恶如仇,他把劝说他的叶和甫打倒在地。这些都体现了关汉卿面对诱惑、迫害和阻挠时不妥协、不退让的“铜豌豆”的性格。
5.本题考查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的能力。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可译为分歧、争斗、冲突等等。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来。从戏剧冲突中可以带出人物的性格与剧本的立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剧本内容,梳理主要情节;然后找出涉及的人物,并明确人物关系;再结合具体内容,认真分析人物与人物或人物自身所存在的分歧、争斗、冲突等;最后整理解析,分点作答。选文中显性事件是叶和甫劝关汉卿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的目的,关汉卿对其大打出手并痛骂;隐性事件是王著看过《窦娥冤》后刺杀了阿合马等人。根据这几个事件作答即可。
6.本题考查分析戏剧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选段中,叶和甫在牢中劝说关汉卿认罪,以减刑和赠金为诱饵,而关汉卿早就看透了叶和甫无耻文人的嘴脸,不屑与他再多费口舌,将其打倒在地。由关汉卿与叶和甫的对话可知,关汉卿写作《窦娥冤》振奋民心。故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从关汉卿的主要事迹中,分析其中体现出的“铜豌豆”(宁折不弯、坚贞不屈、毫不退让)的性格特点。
考查对人物形象要注重分析人物的具体做法、心理以及神态、肖像等描写手法涉及的具体内容。注意审清题干要求,“简要分析”的意思是解析要呈现“面(概括性格特征)”+“点(举出例子证明)”模式。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提取文本相关信息,力求全面;然后细心筛选,力求准确;最后加以整合,力求简洁。
7.生:甚、深。8.善思多思、踌躇顾虑9.用比拟、呼告、直抒胸臆等手法,控诉了天道不公社会黑暗,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用谐音双关来掩饰自己的失态,表现了侍萍痛苦、失望的复杂心情。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句意:怎么不把天地呀深深地埋怨。“生”是副词,甚、深。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这是一段主人公哈姆莱特的内心独白,从哈姆雷特的遭遇与体验来说,“独白”发生在哈姆雷特父亲死亡后两个月。在这两个月中,哈姆雷特的生活、情感、境遇、对世界的看法等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之前,他是“快乐王子”。在此之后,他变成了“忧郁王子”,将世界看做“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结合”。父亲死亡,母亲改嫁,克劳迪斯是杀父的凶手,奥菲莉亚也不能避免情欲的引诱。面对一个与人文主义信念格格不人的“颠倒混乱的时代”,哈姆雷特的精神陷入了极度的危机之中,流露出忧郁与绝望。“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但即使用一把小刀结束了生命,谁又能预知在死后世界会有何种经历?一想到在死后要坠入一片虚无的世界,灵魂得不到安宁,这又使他心头升腾起对死亡的莫名恐惧。于是,“生存还是毁灭”,这个经久不绝的痛苦的声音,就在他的灵魂深处奏响了。因此,从这一层面看,这段独自表述的应该是哈姆雷特对于世界的总体性困惑,并由此生发出对于善与恶、真与伪、美与丑、光明与黑暗、文明与野蛮等一系列形而上问题的思考。
这段独白体现了哈姆莱特内心的斗争和自我的矛盾。他并不是单纯专注于复仇任务和仇人克劳狄斯身上,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他纠结的是社会道德、行为意志、国家存亡的大事。哈姆莱特在探索社会出路时往往转为寻找摆脱个人精神痛苦的途径,重重的顾虑使他变得犹豫不定。这段独白揭示了哈姆莱特忧郁厌世、软弱迟疑、优柔寡断的个性。
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你”指天,使用第二人称代词,呼告手法,直抒胸臆,表述对天道的痛斥;“错勘”,错误地判断,运用拟人修辞,把天人格化,控诉天道不公;句尾的“!”加强了强烈的感叹语气。“天”与“地”,在封建社会是封建精神的支柱;窦娥呼天抢地、指天骂地,既是对是非混淆、黑白不分的世道的愤怒控诉,也充分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
“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萍”指周萍,与“凭”构成谐音双关。这句话饱含了鲁侍萍复杂的感情,她想看一看大儿子周萍,但周萍打自己亲弟弟鲁大海的举动又使她愤慨,感到了阶级对立的尖锐,所以叫了一声“你是萍”,又马上以谐音字掩饰“凭一一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表现了侍萍痛苦、失望的复杂心情。
10.C11.D12.B13.A14.C15.(1)我判案从未有过冤案,我的后代一定有受封赏的人,要让高车驷马都能通过。
(2)办案的官吏企图用毒刑拷打治罪,孝妇自己被迫招认了假罪名,定案后送上级官府。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C.“我老,久累丁壮奈何”中的“丁壮”意思是“年轻人”,在语境中特指这个“孝妇”,而不是指“年轻男子”。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题涉及到“为”、“于”、“以”、“者”的用法考核,D项,两个“者”的意义一样,都可译为“……的人”。A项,第一个“为”是动词,担任的意思;第二个“为”是介词,表被动。B项,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第二个“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第一个“以”是介词,表凭借;第二个“以”是介词,表原因。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中的“姑”是名词,译为“婆母”。显然只有B项,“昨夜洞房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中的“姑”可译为“婆母”。
A.“小姑如我长”的“姑”是小姑子的意思;
C.“姑”是“暂且”的意思;
D.“姑妄言之”的“姑”也是“姑且,随便”的意思。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归纳的能力。
做这种题的关键是:必须是反映题干要求的人物的事迹,其他的人的事迹往往是干扰项;而且还要注意只能是围绕这个人物的某一品质进行分析,其他的性格特征也应该排除。本题要求选择全都能表现“于公”执法公正的句子,因此着眼点必须围绕“于公”,且反映他“执法公正”的特点。宜用排除法。
②“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是讲老百姓对于公的爱戴,与题干要求无关,故排除。凡选项含有②的都应排除,从而排除B;
⑥“及子,封为西平侯”说的是他(于公)儿子的情况了,与于公无关,应排除,从而排除D。
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说的是于公为孝妇平冤昭雪,而不是说“执法公正”这个方面,故排除C。
故选A。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错在“她婆婆的邻居家有个女孩告到官府”,从原文可知把“孝妇”告到官府的不是别人,正是婆母自己的女儿。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第(1)句的采分点有:“治狱”,是办理案件的意思;“未尝”,意思是从来没有;“必有封者”,译为“一定有受封赏的人”;“令”,译为“让”。
第(2)句的采分点:“毒治”,意思是用毒刑惩治;“自诬服”,译为“自己被迫招认了假罪名”;“具狱”译为“定案”;“以上府”是“以(之)上府”的省略,即把这件案子向上级官府禀报。
《于公平法》译文:
丞相西平侯于定国,是东海郡下邳县人。他的父亲被称为“于公”。于公曾作过县里的狱吏,后又升为郡里的狱官副佐。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郡中触犯法网的人,经于公判决的,都不敢隐瞒真情。东海郡中百姓在于公活着时就为他建立了生祠,名叫“于公祠”。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母特别恭谨,她的婆母想要她改嫁,她始终不肯答应。她的婆母告诉邻人说:“这孝顺媳妇侍奉我很是恭谨,我哀怜她没有子女,守寡的日子很久了,我年纪老了,怎么能长久地拖累年轻人呢?”后来,她的婆母自己吊死了。婆母的女儿告到官府说:“这个女人杀了我母亲。”官府逮捕了孝妇,孝妇辩解说她没有杀死婆母,办案的官吏企图用毒刑拷打治罪,孝妇自己被迫招认了假罪名。定案后报送上级官府。于公认为孝妇侍奉婆母十年并以孝敬闻名,这就证明她不会杀死婆母。太守不听他的意见,于公多次争辩都不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他就借病辞去官职。太守后来终于杀了孝妇。此后,郡中枯旱三年。后任太守到此,卜卦寻问枯旱的原因,于公说:“孝妇不应当处死,前任太守强行杀死了她,灾祸的原因应当就在这里。”于是新任太守就杀牛为牲去祭奠孝妇的坟墓,太守以下的官吏都亲自到坟前祭奠。天上即刻降下了大雨,当年五谷丰登。郡中的人因此更加敬重于公。于公修建房屋住宅,对工匠说:“替我把门修造得高高大大的,我判案从未有过冤案,我的后代一定有受封赏的人,要让高车驷马都能通过。”到了他的儿子于定国,果真被封为西平侯。
16.D17.窦娥在诉冤过程中对天地的怀疑与依赖始终交织在一起:一方面通过指天斥地批判封建统治,另一方面却仍要天地清官来昭雪。表现了窦娥的不屈反抗而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心态。18.《古》本第一句是陈述句,不如课本用反问句的质问语气强烈;《古》本第二句是对天的哀告诉求,不如课本的直接指斥和否定有力量。总之,课本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塑造的人物形象更鲜明、更丰满,主旨表述也更深刻。
1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D.“哀怨幽咽”错,该曲指斥天地,声腔悲愤、高亢。
故选D。
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天、地”是人间统治阶级的象征。对天地鬼神的抨击实际上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反映了她的反抗精神;三桩誓愿要感动天地,实际上表述惩治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的希望。
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表现了窦娥的不屈反抗而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心态。这也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述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喷头滤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车辆挂车销售合同范本
- 搬迁补充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化妆品专柜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减震自行车锁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内螺纹卡套弯头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园林花园合同范本
- 通勤租车合同范本
- 画册制作合同范本
- 山区集体林地承包合同范本
- 高压输电线路质量、检查、验收培训课件
- 混合型颈椎病课件
- 2024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实施方案
- 电动车维护与保养操作手册
- 2024年广西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陶艺课程课件
- 10.1文化自信与文明交流互鉴【中职专用】高一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苹果电脑macOS效率手册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阅读总24篇(附答案)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相关法律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