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26分,每小题2分)一、(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的璀璨的明珠。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并开始使用。代表新诗创始期最高成就的是创造社的主将、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五四”时代各种社会矛盾的加深,面对________的现实,在________中因不满现状而陷入苦闷的广大青年,迫切寻找激情喷发的方式表达个性解放的要求。他们在理想的憧憬中揭露封建黑暗,作为旧秩序的叛逆者而忠于自己的热情和理想的一代人,很自然地从思想上接受浪漫主义,并用以作为艺术原则,指导自己的创作。这就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批创造社诗人崇奉浪漫主义的动因。针对当时诗坛________现状,他们冲破世俗的束缚,创作出大量________的诗作,令沉闷许久的诗苑清风骤起,形成独有的浪漫主义诗风。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B.“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的。C.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提出“现代诗”名称。D.“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提出的。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B.它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是适应时代的要求C.它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是适应时代的要求D.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风雨交加峥嵘岁月抱残守缺惊世骇俗B.风雨如晦蹉跎岁月墨守成规愤世嫉俗C.风雨交加蹉跎岁月抱残守缺愤世嫉俗D.风雨如晦峥嵘岁月墨守成规惊世骇俗〖答案〗1.B2.A3.D〖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创立……名称开始使用”句式杂糅。C、D两项“确立提出”词序颠倒,应该改为“提出确立”。所以选B。【2题详析】本题是一道语境补写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清句间关系,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分析本题时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论述。在逻辑方面应按照先强调时代性,再到诗歌内容,最后是格律形式的顺序组合(要注意后一句中的〖提示〗词语“格律形式”);在内容方面应按由“现实生活”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的顺序排列。所以选A。【3题详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能力。风雨如晦:风雨交加,白天如同黑夜一样昏暗。形容局势动荡或社会黑暗。风雨交加:风雨一起袭来。比喻天气恶劣。根据文中“面对________的现实”可知,选“风雨如晦”修饰“现实”合适,排除AC;峥嵘岁月:不寻常的日子。蹉跎岁月:虚度岁月。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愤世嫉俗: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根据最后一空“创作出大量________的诗作”,可知选“惊世骇俗”修饰“诗作”合适。所以选D。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捋取(luō)分蘖(nè)籼稻(shān)钿头银篦(tián)B.百舸(gě)强(qiáng)橹搭讪(shàn)訇(hōng)然中开C.发髻(jí)虔(qián)诚悲怆(chàng)挥斥方遒(qiú)D.罅(xià)隙羁(jī)鸟木讷(nè)青青子衿(jīn)〖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言词的字音字形的能力。A.“分蘖”的“蘖”应读“niè”,“籼稻”的“籼”应读“xiān”,“钿头银篦”的“钿”应读“diàn”。B.“强橹”的“强”应改为“樯”。C.“发髻”的“髻”应读“jì”,“悲怆”的“怆”应读“chuàng”。故选D。5.下列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B.榆柳荫后檐C.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D.一尊还酹江月〖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讌”同“宴”,宴饮。句意: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B.无通假字。句意:生长茂盛的榆树柳树遮蔽了后屋檐

C.“列”同“裂”,闪电。句意: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D.“尊”同“樽”,酒杯。句意: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故选B。

6.下列都不含有古今义的一项是()A.百年多病独登台 B.失向来之烟霞 C.暮去朝来颜色故 D.须行即骑访名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百年:古义,指年老;今义,指一百年。句意: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B.向来:古义,指原来;今义,指从来,一向。句意: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C.颜色:古义,指容貌,脸色;今义,指色彩。句意: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D.无古今异义。句意: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故选D7.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譬如朝露,去日苦多B.误落尘网中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D.卷起千堆雪〖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运用比喻手法,把“逝去的年华”比作“朝露”。B.运用比喻手法,把“官场”比作“尘网”。C.运用借代手法,用“杜康”代指“酒”。D.运用比喻手法,把“扑打到岸上的雪白的浪花”比作“雪”。故选C。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越陌度阡”中“陌”指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阡”指南北向的田间小路。B.《诗经》原称《诗》,它是“五经”之一。“五经”是指《易》《书》《诗》《礼》《乐》。C.歌行体,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又称古诗、古风。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D.“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五经’是指《易》《书》《诗》《礼》《乐》”错误。古代《五经》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故选B。9.下面一首《沁园春》的上阕打乱了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①都如梦,算能争几许,鸡晓钟昏。②抖数衣冠,怜渠无恙,合挂当年神武门。③老子平生,笑尽人间,儿女怨恩。④况白头能几,定应独往,青云得意,见说长存。A.①④②③ B.②④③① C.③④②① D.④②①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诗词等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沁园春》是词牌,这其实涉及到“填词”这一技巧,考生要回顾学过的有关《沁园春》的词,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回顾上阕每一句由几个字构成,然后仿照其格式进行选择。“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是《沁园春·雪》的上阕,前三个小分句都是四字句,这就确定③应放在最前面;“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四个小分句,除了第一个句子是五个字,其他三个句子都是四个字,这就确定了④的位置,应放在第二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前两个句子都是四个字,第三句是七个字,这就确定了②的位置,应放在第三处;“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三个分句分别是三字句、五字句和四字句,应是①。排列顺序是:③④②①。故选C。二、(8分)阅读《琵琶行》的小序,完成各题。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10.下列对文中加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在一项是()A.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B.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C.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D.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迁: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 B.悯然:欢乐的样子。C.贾人:商人。 D.出官:(京官)外调。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C.马之千里者。(《马说》)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1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琵琶行”的“行”源于乐府,是乐府曲名,后来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B.唐代白居易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这个运动就是倡导“借古题而叙时事”。C.“并序”一般出现在诗文的题目或前言中,“并”有“连”“附”“并且”等含义。D.创作缘由不仅是因为送客时听到了美妙的琵琶声,而且更因为琵琶语触动了诗人情怀。14.请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答案〗10D11.B12.B13.B14.(1)被这个人的话所感动,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2)于是撰写了(创作了)这首七言古诗(按照歌曲填的词)赠送给她,总共六百一十六字,命名为《琵琶行》。〖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次年秋天,到湓浦口送客,听到邻舟有一女子在夜晚弹奏琵琶。“元和十年”,时间状语,“元和”是年号,“十年”是具体的年份,不可断开,排除A;“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司马”是官职,“九江郡”是“司马”的定语,不可断开,排查BC。故选D。【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悯然:忧郁的样子。句意:她演奏完毕,神态忧伤。故选B。【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句意: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A.没有特殊句式,“得无……乎”是固定句式。句意: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B.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每于藏书之家假借”。句意: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C.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千里马”。句意:(日行)千里的马。D.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故选B。【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唐代白居易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错误。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而非“古文运动”。故选B。【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是”,这;“始”,才;“迁谪”,贬谪。(2)“因为”,于是创作;“歌”,作歌;“凡”,总共;“言”,字。参考译文: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次年秋天,到湓浦口送客,听到邻舟有一女子在夜晚弹奏琵琶,细听那声音,铿铿锵锵颇有点京城的风味。我询问她的来历,原来是长安的乐伎,曾经跟穆、曹这两位琵琶名家学习技艺,后来年长色衰,嫁给一位商人为妻。于是我吩咐摆酒,请她尽情地弹几支曲子。她演奏完毕,神态忧伤,叙说自己年青时欢乐的往事,但如今漂泊沦落,憔悴不堪,在江湖之间飘零流浪。我出任地方官已将两年,一向心境平和,她的话却使我有所触动,这一晚竟然有被贬逐的感受。于是撰写了这首七言歌行,吟唱一番来赠送给她,一共有六百一十六字,命题为《琵琶行》。第Ⅱ卷(共94分)三、(19分)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高杜甫〔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楼①杜甫〔唐〕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②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③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④。〖备注〗①这首诗写于成都,时在代宗广德二年(764)春,诗人客居已是第五个年头。②玉垒,山名,在今茂汶羌族自治县。③西山寇盗:指吐蕃。④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喜欢吟诵乐赋诗篇《梁甫吟》。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有登临所见之景,《登高》所见的是阔远悲凉的秋景,《登楼》所见的是生机盎然的春景。B.两首诗都交代诗人登临时的境遇,《登高》是“常作客,多病、孤独”,《登楼》是“万方多难”。C.两首诗都融自然景象、国难家愁、个人年老多病的情思为一体,都体现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D.两首诗都是七言律诗,格律严谨,中间两联,对仗工稳,且都是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怀。16.杜甫两次登临抒怀,所见之景不同,所抒之情又有何异同呢?〖答案〗15.C16.景:《登高》借风、天、猿、渚、沙、鸟、落木、江水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空旷寂寥的秋景图;《登楼》借春花、锦江春色、浮云等描绘了一幅朝气盎然、繁华壮美的春景图。

情:两首诗都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但《登高》还表达了漂泊之苦,老病孤独之愁;而《登楼》则还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C.“两首诗都融自然景象、国难家愁、个人年老多病的情思为一体”错误,《登楼》中没有个人年老多病的情思。故选C。【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意象及情感的能力。《登高》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秋风急秋气高猿声凄哀,洲渚青沙滩白鸟儿回旋;落叶一望无际萧萧落下,长江不见尽头滚滚涌来。借风、天、猿、渚、沙、鸟、落木、江水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空旷寂寥的秋景图。《登楼》写登上高楼后满眼繁华,锦江水夹带着朝气盎然的春色从天地间奔腾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不定。诗人看到的是一幅朝气盎然、繁华壮美的春景图。情感方面,两首诗都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登高》中“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感伤自己的同时也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登楼》中“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诗人联想到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此外,《登高》还表达了漂泊之苦、老病之愁:万里悲秋感慨长期漂泊,一生多病独自登上高台;而《登楼》则还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海客谈瀛洲,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2)____________,去日苦多。(《短歌行》)(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4)江山如画,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5)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烟涛微茫信难求(2)譬如朝露(3)浪遏飞舟(4)一时多少豪杰(5)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四、(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山顶的海风胥得意当罗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后,他便知道了高原上那些叫海子的地方不是大海,而是湖泊。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草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是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罗布想要走出高原,他想拥有一片真正的大海。自从有了这个梦想之后,他几乎天天都在做着关于大海的梦。罗布想象不出大海的样子,哪怕是海在翻卷着浪花,推打着海岸,但那只是电视里的画面,根本闻不到海的味道。罗布想要去看大海。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又一年征兵开始了,让罗布惊喜的是要从家乡征一批海军。当得知这个消息时,罗布像是疯了一样,他央求阿爸一定允许他报名参军。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罗布说:“不论是什么我都会好好干,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海军。”罗布如愿以偿了。当他领到水兵服的时候,他觉得梦想成真了。那天,他在草原上飞快地狂奔,雪山在飞舞,草地在旋转。“我听到了大海的呼唤。”罗布的喊声,一直飞向湛蓝的天空。新兵营在城市的郊区。几乎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罗布都能隐隐地听到军舰的汽笛声,浑厚悠远。每一个梦里,军舰都能在罗布的眼前出现。可是,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们轻轻的鼾声。罗布最愿意训练的课目是队列训练。其他的课目都是迷彩服,队列训练的时候,新兵要穿上水兵服。风一吹来,罗布能够看到飘带在班长脑后飞舞,那个时候,他总会走神,一直在想飘带在脑后轻盈舞动时自己帅气的样子。新兵下连队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罗布不停地追问班长他能够分到哪个舰上。班长却对他说:“所有人都要服从分配。”罗布认真地点头。一入伍,他就知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新兵下连队那天,罗布坐上了接新兵的车。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汽车越走离海的方向越远,最后停在了一座山顶的雷达站前。罗布被分到了海军的一个雷达站。雷达站建在山顶上,只有这一座孤零零的房子。四下望去,只有连绵群山和密布的森林。站长说:“这里距离大海有100公里,但我们却在为军舰提供着信号。我们是军舰的眼睛。我们守护的是和平。”站长说得很慷慨,也很动情。站长已在山上工作20多年,肩上的杠杠一个接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时间一天天过去,失望的情绪笼罩住了罗布,他不知道自己这个海军战士怎么会跑到这个大山里来。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塔楼顶上,隐隐地能望到最遥远的地方白茫茫的一片。他不知道那是云雾还是海岸。那一天,罗布看到站长下了岗之后,又爬上了塔楼,他也悄悄地跟着爬了上去。站长站在塔楼顶上,目光像是穿越了眼前所有的远山和密林。罗布问站长:“你是在想家么?”站长摇摇头:“每年都能回一次家,不太想了。我当了20多年兵了,却一次还没出过海子。”“海子?”罗布很吃惊。“对。我们家乡那儿都是大草原,我们把草原上的湖泊叫作海子。其实,那不是真正的大海。罗布一步跨向站长,他努力了好久,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雾气漫上来了,整个山谷云雾涌动,这时,风也刮了起来。站长轻轻地对罗布说:“看,这多像大海呀。”罗布使劲地点头,说:“像,太像了!站长,我都听到了海风。”山上的风确实像是海风。因为风正一下一下吹拂着罗布和站长帽子上的飘带。(有删改)1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写罗布被分配到雷达站,见到大海的愿望落空,出乎他的意料。这一情节合乎情理,因为前文有多处伏笔交代。B.罗布在新兵营,总是梦到军舰,但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的鼾声。表现了他对大海的强烈渴望以及愿望未能马上实现的失落。C.小说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肩上的杠杠一个接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一句,生动地概括了站长20多年的军旅生涯。D.小说用极为简省的笔墨描写了罗布的爷爷和阿爸,通过只言片语表现了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的质朴天性和乐观态度。19.小说中“海子”和“大海”有何寓意?两者在文中交错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0.小说最后一段有何艺术效果?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8.D19.寓意:①“海子”是藏区和草原上人们的生活家园,象征现实;②“大海”象征着他们走出家园了解外面世界的梦想;③作用:二者交替出现,暗示了现实与梦想的冲突。20.①呼应标题,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②突出形象,使军人的崇高形象定格在读者心中;③营造意境,画面充满诗意,令人回味;④深化主题,讴歌了当代军人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文学类文本的综合鉴赏能力。D项,“小说用极为简省的笔墨描写了罗布的爷爷和阿爸,通过只言片语表现了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的质朴天性和乐观态度”说法错误。从文中来看,“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如果说“大海”象征人们走出家园了解外面世界的梦想的话,草原上的“海子”就是现实世界,描写爷爷和阿爸主要是突出草原上人们对生活家园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满足。选项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有误。故选D。【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物象的寓意和作用的能力。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中‘海子’和‘大海’交替出现,有何寓意?请简要分析”,然后找出文中写“海子”和“大海”交替出现的内容,接着分析其作用,理解其寓意。如“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草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是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可见“海子”是藏区和草原上人们的生活家园,象征现实;“罗布想要走出高原,他想拥有一片真正的大海”“罗布想要去看大海”“罗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后……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从这些内容可知,“大海”象征着他们走出家园了解外面世界的梦想。“海子”和“大海”交替出现,如“几乎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罗布都能隐隐地听到军舰的汽笛声,浑厚悠远。每一个梦里,军舰都能在罗布的眼前出现。可是,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们轻轻的鼾声”,在罗布的世界里,现实和梦想常常擦肩而过。“海子”和“大海”的交替出现,就暗示了现实和梦想的冲突。【20题详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的能力。首先分析结尾的内容,然后再从人物形象、结尾特色、情节结构,文章主旨等分析它的艺术效果。本题题干是“小说最后一段有何艺术效果?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先看最后一段的内容,“山上的风确实像是海风。因为风正一下一下吹拂着罗布和站长帽子上的飘带”,这一段以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收尾,属于写景段落,写景段收尾往往有意蕴悠远的效果;这一段写山顶的风、写罗布和站长海军帽子上的飘带,突出了军人的崇高形象;罗布和站长最初的梦想都是走出草原、走进外面的世界,但现实却与他们的理想有所差距,但他们依然在这种生活里坚守自己的岗位,在这离海100多里的山头上,他们听到了“海风”,当“雾气漫上来了,整个山谷云雾涌动”,他们看到了“大海”,他们在这山头的雷达站看到了自己的“梦想”,小说的结尾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讴歌了当代军人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小说的标题是“山顶的海风”,结尾提到“山上的风确实像是海风”与标题相呼应,让小说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五、(10分)21.校学生会拟开展“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主题活动,为学习交往经验,将对某老师进行访谈,请你设计三个访谈问题。要求:①紧扣访谈目的,问题步步深入;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答案〗示例①在和陌生人的交往中您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②从这些事例中您总结出了哪些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③为帮助我们更好地与陌生人交往,您还有哪些建议〖解析〗本题用书面形式考查考生口语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科指导意见中“注重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在积极的言语实践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交流的技能技巧,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场合和目的,恰当地表达交流”的要求。是近年来语言运用题中比较新颖的题型,有一定创意,且贴近生活实际,与电视中的访谈类节目结合的很好,要求考生思路清晰,有逻辑性,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22.阅读下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