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自先秦以降,“义利之辨”一直是儒家讨论的话题。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提倡重义轻利,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主张“见利思义”,先取义然后取利,强调用义来约束人的行为。孟子则进一步认为:“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厌。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强调如果一个人轻公义、重私利,就容易导致人贪婪。孟子直接取义而否定利的做法使得义与利绝对对立,二者绝对二分。相对孟子此种义利观,儒家第三位代表人物荀子则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义与利者,人所两有也”。在道德价值观上,荀子将二者统一起来,而不是仁义与功利相互排斥、对立、冲突。西汉儒学的集大成者董仲舒,认为义利要“以义为主,以利为辅”,提出“正其道而不谋其利,修其理而不急其功”的观点。董仲舒所强调的“义”,是出于他提倡“春秋大一统思想”的需要,也是在儒家义利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崇的“义”,但他并非否定合理的“利”,因为利民之事反过来说就是“义”之举。到宋代,程颢、程颐将儒家义利观推向极致,提倡“贵义贱利”,完全抹杀了利的存在。尽管这观点到南宋得到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支持和推广,成为此时的主流思想,但还是受到了永嘉学派代表叶适、陈亮等事功主义的反对,认为没有“利”的“义”即为空谈,毫无价值可言,所以他们将“义”与“利”相结合,提出“义利并重”的观点。通过对儒家“义利之辨”问题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成人”之价值取向。例如孔孟过分地强调“义”而孤立“利”,这体现了“成人”理想至上的道德价值。而事功学派过分地强调“利”,必然会导致对“义”的失衡,这体现了“成人”现实性、世俗性、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很容易滋生社会问题。此外,荀子、董仲舒等人将二者统一起来,“义利并重”,此种观点成为最符合人类的“成人”的价值标准和“义利”判断。当然,当人们处在道德困境时,“义”的优先性仍是“成人”的道德价值取向,例如见义勇为。(摘编自钟纯《儒家“正己”哲学意蕴及其维度探析》)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无条件服从整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使得全国人民陷入一种“羞于言利”“不敢逐利”的境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而广泛的变化。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传统的羞耻感在他们那里已经荡然无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的历史时刻,先秦儒家义利观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先秦儒家义利之辨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一方面承认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又倡导用道德的方式来约束利益获取的过程,“义利兼顾”、“以义导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我们必须明白,“羞于言利”、淡化物质利益的观念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义利统一观不仅应当固守而且必须发扬光大。先秦儒家的“重义”精神与市场经济追求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念相互协调发展,有利于倡导一种“义”、“利”统一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尊重他人的利益实现、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使自己的谋利行为更符合“义”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真正的自由与解放,但他们同时强调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全面的自由。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公与私、个人与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了一个突出问题。先秦儒家的义利之辨对于建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也能产生极为有利的推动作用。首先,社会主义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坚持集团利益、社会利益为先,把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同样,每一个社会主义的集体,都要真正代表和凝聚其成员的个人利益,鼓励个人去追求自己的正当利益。按照最大限度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规律与按劳分配的原则,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并最终实现集体与个人的和谐平衡发展。人是趋利的个体,也是道德的主体。以人为主体的道德活动分为自我道德意识活动和自我道德实践活动。自我道德意识活动和自我道德实践活动的统一,形成了道德主体自身道德结构的稳定性。先秦儒家义利观的终极价值取向是对高尚道德境界与道德人格的追求,先哲们提出的“见利思义”,不仅是要人们按照“义”的标准谋利,更是要为人们指明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如何控制自己欲望的思想原则。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提倡这样的观念,有助于人们摆脱心灵的空虚,找寻精神的归宿,完成内心道德准则的确证,并最终实现全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摘编自方兴《先秦儒家的义利之辨的现代启示》)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提倡重义轻利、先义后利,认为义与利可以区分君子与小人,重视义对人的道德约束力。B.荀子的义利观与孟子的不同,他认为义与利不是相互排斥、对立、冲突的,而是统一并存的。C.董仲舒的义利观受其春秋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义利兼顾的观点使其成为西汉儒学的集大成者。D.叶适、陈亮等人反对当时主流义利观,表现出功利性价值取向,但他们并没有完全否定“义”。2.下列关于历史上儒家“义利之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义利之辨是儒家创始人孔子首次提出的讨论话题。B.凡重视“义”者都具有理想至上的道德价值取向。C.义利之辨最终达成了义利兼顾、以义导利的共识。D.义利之辨对现代人的生活、思想仍具有指导意义。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先梳理儒家义利之辨演进过程,再表明作者观点,论证思路与材料二不同。B.羞于言利与丢弃传统羞耻感一味逐利都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暴露出片面的义利观。C.社会与个人如能实现和谐平衡发展,说明社会真正代表和凝聚了其成员的个人利益。D.一个人认同了“见利思义”的思想原则,就能在面对利益诱惑时控制住自己的欲望。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5.请结合材料内容,从义利之辨的角度,谈谈你对下面材料中书店的看法。一家国有书店将长时间看书而不买书的孩子们撵出。理由是:书店是卖书的地方,不是看书的地方。〖答案〗1.C2.D3.D4.①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先提出先秦儒家义利观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这一论点。②然后从义利统一价值观的形成、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建立、个人内心道德准则的确证三个方面,论证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借鉴意义;三个方面构成并列关系。5.①书店应当“义利兼顾”,即便处在“义”“利”不能兼得的困境时,也要坚持“义”的优先性。将只看而不买书的孩子赶出书店,这种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很容易滋生社会问题。②国有书店作为社会一员,应坚持社会利益为先,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让孩子读书是推动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行为。〖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使其成为西汉儒学的集大成者”错误,结合原文“西汉儒学的集大成者董仲舒,认为义利要‘以义为主,以利为辅’”可知,原文是说西汉儒学的集大成者董仲舒提出了义利兼顾的观点,选项“义利兼顾的观点使其成为西汉儒学的集大成者”强加因果。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孔子首次提出”错误,结合原文“‘义利之辨’一直是儒家讨论的话题。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提倡重义轻利”可知,原文是说“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提倡重义轻利”,选项“孔子首次提出”于文无据。B.“凡重视‘义’者都具有”错误,结合原文“例如孔孟过分地强调‘义’而孤立‘利’,这体现了‘成人’理想至上的道德价值”可知,原文是说孔孟过分地强调“义”而孤立“利”,体现了“成人”理想至上的道德价值。选项“凡重视‘义’者都具有理想至上的道德价值取向”过于绝对。C.“最终达成了义利兼顾、以义导利的共识”错误,结合原文“通过对儒家‘义利之辨’问题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成人’之价值取向”可知,原文是说通过对儒家“义利之辨”问题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成人”之价值取向。选项“最终达成了……”于文无据。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就能在面对利益诱惑时控制住自己的欲望”错误,结合原文“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提倡这样的观念,有助于人们摆脱心灵的空虚,找寻精神的归宿,完成内心道德准则的确证,并最终实现全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可知,先哲们提出的“见利思义”,有助于人们摆脱心灵的空虚,找寻精神的归宿,完成内心道德准则的确证,并最终实现全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选项“就能在面对利益诱惑时控制住自己的欲望”于文无据和过于绝对。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结合原文“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的历史时刻,先秦儒家义利观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可知,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先提出先秦儒家义利观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这一论点。结合原文“先秦儒家的‘重义’精神与市场经济追求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念相互协调发展,有利于倡导一种‘义’、‘利’统一的价值观”“先秦儒家的义利之辨对于建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也能产生极为有利的推动作用”“人是趋利的个体,也是道德的主体。以人为主体的道德活动分为自我道德意识活动和自我道德实践活动。自我道德意识活动和自我道德实践活动的统一,形成了道德主体自身道德结构的稳定性”可知,然后从义利统一价值观的形成、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建立、个人内心道德准则的确证三个方面,论证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借鉴意义,三个方面构成并列关系。【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结合原文“先秦儒家义利之辨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一方面承认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又倡导用道德的方式来约束利益获取的过程,‘义利兼顾’、‘以义导利’”可知,书店应当“义利兼顾”,即便处在“义”“利”不能兼得的困境时,也要坚持“义”的优先性。将只看而不买书的孩子赶出书店,这种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很容易滋生社会问题。结合原文“先秦儒家的‘重义’精神与市场经济追求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念相互协调发展,有利于倡导一种‘义’、‘利’统一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尊重他人的利益实现、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使自己的谋利行为更符合‘义’的要求”可知,国有书店作为社会一员,应坚持社会利益为先,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让孩子读书是推动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行为。(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牲畜林[意大利]卡尔维诺在那扫荡的日子里,树林里像集市一般热闹非凡。山间小路以外的灌木丛和树林中,赶着母牛和小牛的人家,牵着山羊的老太婆和抱着大鹅的小姑娘比比皆是。更有甚者,有人连逃难的时候还带着家兔。膘肥体壮的公牛和大腹便便的母牛很多,它们走在陡峭的山坡上简直不知道往哪里迈脚。山羊的处境则好多了。但最高兴的还莫过于骡子,总算有这么一次可以不负重地走路,而且还能边走边啃树皮。母鸡栖息在树上,可把松鼠吓坏了。那天早晨,农民朱阿·德伊·菲奇正在树林深处砍柴。他头天晚上就离开了村子,睡在林子里,打算第二天一早采蘑菇。朱阿·德伊·菲奇是个矮胖子,圆圆的脸膛黑里透红。他头戴一顶绿色圆锥形毡帽,上面插着根野鸡毛,圆鼓鼓的肚子上,一条带圆点的红围巾系住了打满蓝色补丁的裤子。“朱阿,你在这里干什么。”从长满苔藓的岩石后面,走出长着小胡子的农民。是他的老乡,牵着头白胡子大山羊。“德国鬼子进村了,正挨个搜查牲口棚呢!”“天哪,糟糕了!他们肯定会找到我那头奶牛‘花大姐’,把它带走。”朱阿大声说。朱阿丢下木柴、斧头和蘑菇篮子,撒腿就跑。朱阿用那两条短腿飞快地跑着,下坡时就像一只滚动的球,上坡时气喘吁吁。翻过一道山脊,村子便展现在眼前。处在群山之中的山村,早晨空气清新柔和,不时传来德国人的叫喊声和用拳头砸门的声音。他的家就在前面,门依然关着,门口的破锅里种满了罗勒。就在这时,突然从一个拱门下传来了脚步声,朱阿赶紧躲进门洞,用力向后收缩圆鼓鼓的肚子。这是一个长得农民模样的德国兵,短短的制服遮不住那长胳膊、长脖子,他的腿也很长,拿着一杆像他一样高的破枪。他离开了同伴,想独自捞点什么。他边走边用鼻子嗅着。扁平的军帽下,一张脸东张西望。“哞……”“花大姐”叫了起来。听到这声音,德国兵的精神为之一振,迅速向牛棚走去。朱阿紧张得气都喘不过来了。他看到德国人在凶狠地踢着门,肯定很快会破门而入。于是就绕到房子后面,走进干草棚,在草堆下翻找起来。那里藏着一杆老式双筒猎枪和子弹袋。他把两颗打野猪的子弹推上膛,子弹袋系在腰上,平端着枪,悄悄地走到牛棚门口。德国兵正牵着牛往外走。那是一头漂亮的、带黑点的红色小母牛,因此绰号叫“花大姐”。它性情温顺,但又很固执。站在那里不动。德国人不得不在后面推着让它走。躲在墙后面的朱阿开始瞄准了。要知道,他是村子里最蹩脚的猎手,从来瞄不准,不要说野兔子,就连一只松鼠也没打到过。当他朝树上的鸟儿开枪时,它们甚至动也不动。他想对准德国人的胸膛,可是准星正对着的却是牛屁股。“天哪!如果我想打死德国兵,遇难的却是‘花大姐’,怎么办?”朱阿这样想,不敢贸然开枪。德国兵为了追赶逐渐远去的伙伴,想抄近路,走入了树林。现在凭借树干的遮挡,朱阿更容易跟随他。这时候德国兵大概会距离牛远一点,可能有机会开枪了。德国兵在林子里转悠,对自己看到的东西感到惊奇:小鸡栖息在树上,豚鼠从树洞向外伸头探脑。简直像诺亚方舟一样。看,他看到小路上有只兔子,它圆鼓鼓的,听到响声不但不跑,反而趴在地上不动。德国人松开牵牛的绳子,一把抓住了它的耳朵。提着吱吱乱叫、左右扭动的兔子,为了不使兔子跑掉,他不得不高举手臂,跳来跳去。朱阿骑在一棵老橡树高高的树枝上,一直盯着提兔子的德国兵。虽然兔子不时地变换姿势,但总是离不开准星。朱阿觉得有人在拉他背心的下摆,一看,是个梳着辫子、满脸雀斑的小姑娘。她说:“朱阿,别打死我的兔子,反正德国人已经把它拿走了。”德国兵来到一个布满灰岩石、长满绿苔藓的地方,附近只有几棵干枯的松树,前面就是悬崖。一只母鸡正在洒满松枝的地上觅食。德国人急忙去追鸡,兔子乘机溜走了。这是一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是全村最穷的老太婆吉鲁米娜的。它很快被德国兵抓住了。朱阿埋伏在岩石的高处,用石头垒了个枪座。实际上,他修筑的是个掩体,只留下一个可以放枪筒的射击孔。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就算把那没毛的母鸡打死,也没什么关系。听到枪声,德国人看到手中的鸡没了尾巴。接着又一声,翅膀丢了一只。又是一枪,母鸡的毛全部剥光,心惊胆颤的德国兵抓住鸡的脖子。朱阿的第四枪恰好打在他手下面一点的鸡脖子上,他手中只剩下了一个鸡头。他飞快地把鸡头扔掉,撒腿就跑。但再也找不到路了,前面是个乱石崖。石崖边上长着棵角豆树,上面趴着一只大猫。要知道,很久以来,这个林子里就有一只凶恶的野猫,专门捕食飞禽,有时甚至到村子里偷鸡吃。原以为可以听到猫呼噜声而聊以自慰的德国兵,看到那只凶狠的动物,竖起全身的毛向他扑来,他感到快要被野猫的利爪撕成碎片。人和野猫在厮打中一起滚下了石崖。就这样,朱阿这个劣等射手,受到了像全村最伟大的游击队员和猎手一样的欢迎。人们用公积金给可怜的吉鲁米娜买了一窝小鸡仔。(有删改)文本二:轻是一种价值而非缺陷。文学是一种生存功能,是寻求轻松,是对生活重负的一种反作用力。我的写作方法一直涉及减少沉重:人的沉重感,天体的沉重感,城市的沉重感;我一向致力于减少故事结构和语言的沉重感。关于轻,的确存在着一种包含着深思熟虑的轻,正如我们都知道也存在着轻举妄动的那种轻一样。(摘自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写朱阿杂乱的着装和家门口的破锅里种满了芳香的罗勒,是为了突出战乱中农民生活的穷困和窘境。B.兔子的一动不动既照应前文农民逃难携带家兔,又似对德军的嘲讽和蔑视,使小说真实中有荒诞。C.结尾写人们给吉鲁米娜买了一窝小鸡仔,为小说的大团圆结局又增添了一丝温暖,余味悠长。D.作者让朱阿手中的枪一次次举起,又一次次放下,故意制造障碍,反而增添了小说的结构张力。7.关于文中朱阿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朱阿与德国兵外貌行为描写都诙谐可笑,但感情意味不同。B.朱阿为保护自己的财产“花大姐”才拿起武器,符合小农身份。C.朱阿多次不开枪不仅是因为怕误伤牲畜,还怕打不中反被还击。D.朱阿虽然枪法很差却成了消灭法西斯的英雄,具有讽刺的意味。8.文中关于牲畜林的描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如何理解卡尔维诺“化重为轻”的创作观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答案〗6.A7.D8.①树林的热闹非凡,是人们的避难所,与村子德军的扫荡形成对比,彰显了人们对和平、自由生活的向往,使主题更鲜明突出。②树林里生机勃勃、和谐欢乐,给人以生活的希望,象征着战胜法西斯的乐观精神。③德军最终在洋溢着生命与和谐的牲畜林跌落悬崖而死,深化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主题。④营造欢快轻松的基调,一反战争题材的压抑沉重的常态,增强了反映主题的力度。9.①情节轻巧,小说按时间顺序安排故事,故事简单、荒诞且相对集中于牲畜林,避开了残酷紧张的斗争。②语言轻逸,小说较多的运用了夸张、比喻等手法,形成了文章的喜剧风格特点。③人物诙谐,两个人物都显得可笑诙谐,反英雄形象消解了传统英雄和敌人的形象,也消解了善与恶的价值直接撞击的沉重感。④以轻松诙谐的方式展现沉重的战争话题,是对沉重现实的理性反思,并给人以新的阅读体验。〖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及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为了突出战乱中农民生活的穷困和窘境”错,写朱阿杂乱的着装和家门口的破锅里种满了芳香的罗勒是为了突出朱阿近乎小丑的形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故选A。【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D.“具有讽刺的意味”错。“朱阿这个劣等射手,受到了像全村最伟大的游击队员和猎手一样的欢迎”虽引人发笑。但作者这样写,嘲讽的对象不是朱阿,而是整个事件背后法西斯分子挑起的战争。朱阿是一位英雄。虽然文中的德国兵不是朱阿直接击毙的,但间接上也是因他而死,在这一点上他是有功的。英雄未必要有惊天动地的事业,只要是给人们带来好处的都是英雄,他当然是一位英雄。故选D。【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①“牲畜林”是小说的主题要点。“牲畜林”是一个意象,一个象征,它和林子外的村子被扫荡后的狼藉形成对比,林子内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林子就像诺亚方舟,林子内宁静安详,生机勃勃,没有血腥,没有恐惧,是战争的避难所。②在残酷的战争面前,牲畜林还是一个世外桃源,这里生机勃勃、和谐欢乐,充满生命力,是受苦难的百姓逃难的地方。作者这样写,主要是带给人们生活的希望,表现出对胜利的乐观思想。作者正是借这一意象来表达深刻的主题的。③参加反侵略战斗的不仅仅是受害的人,连动物们也加入了这场斗争。作家把最后的任务交给一只凶恶的野猫,它不是牲畜,反而算得上是牲畜的敌人(专门捕食飞禽,有时甚至到村子里偷鸡吃),它和德国兵在厮打中一起掉下了石崖。让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善良的人连手都不要弄脏。德军最终在洋溢着生命与和谐的牲畜林跌落悬崖而死,深化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主题。④小说以牲畜林为结构。在具体的结构安排上无论是场景布置、情节展开还是故事的结局都充满轻松、幽默的笔调,充满喜剧色彩。作品营造欢快轻松的基调,一反战争题材的压抑沉重的常态,增强了反映主题的力度。【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①情节轻巧,小说以牲畜林为结构,在具体的结构安排上无论是场景布置、情节展开还是故事的结局都充满轻松、幽默的笔调,充满喜剧色彩。战争往往意味着战火纷飞、横尸遍野、房屋毁坏。卡尔维诺却把战争故事安排在一个生机勃勃的树林里,有肥胖的公牛,还有大腹便便的母牛“花大姐”,不用负重走路的骡子边走边啃树皮、母鸡栖息在书上,兔子钻进树洞里……一片祥和安宁,生机勃勃,仿佛牲畜林是是动物们盛大狂欢节的舞台、人和动物在战争中的“诺亚方舟”。为在里面上演的战争提供了一个欢乐的、充满生机的舞台,消解了战争的残酷、死亡。②语言轻逸,小说较多的运用了夸张、比喻等手法,形成了文章的喜剧风格特点。作者并不满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小说语言上更极尽幽默、嘲讽之能事,不惜用大量幽默诙谐、轻松的语言消解战争的残酷,一点点将牲畜林中上演的这场闹剧撕破给人看。戏剧化的情节,轻松诙谐的语言,我们不仅没有感受到战争的沉重悲惨,反而轻松一笑。如“朱阿羞得满脸通红,手中的猎枪像烤肉的铁叉一样在眼前转动起来”,把猎枪这个凶恶的战争工具比喻为烤肉的铁叉,富有生活气息,温馨有生活味,感受不到猎枪带来的死亡、流血。“当他朝树上的鸟儿开枪时,它们甚至动也不动。他想对准德国人的胸膛,可是准星正对着的却是牛屁股”运用夸张的手法把朱阿的尴尬写得更鲜活,也使小说自始至终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之中。卡尔维诺这种无拘无束的表现,轻松自由、幽默诙谐的语言,让我们暂时忘却了战争的残酷,生活的沉重。③传统的战争英雄是正义凛然、英勇机智、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形象,是让人崇拜、仰视的人物。然而《牲畜林》中的主人公朱阿却是一个矮胖子,圆圆的脸膛黑里透红;头戴一顶绿色圆锥形的毡帽,上面插着根野鸡毛,身上穿着一件带有黄色大圆点的衬衣,外罩一件毛背心,圆鼓鼓的肚子上,一条带圆点的红围巾系住了打满蓝色补丁的裤子。虽说能够拿枪打鬼子,但却是村里最蹩脚的猎手,不仅如此还有嗜酒、手颤的毛病。从外貌到衣着再到技术层面,朱阿不仅与传统英雄形象大相径庭,而且俨然一个马戏团滑稽搞笑的小丑,将牲畜林里德国兵和各种动物上演的表演串联起来。同样,传统印象中的法西斯分子是高大威武、残忍狠毒、凶神恶煞,装备精良的形象,而小说中的德国兵却是一个长得像农民模样的人,“短短的制服遮不住那长胳膊、长脖子,拿着一杆和他一样高的破枪。扁平的军帽下面,一张猪一样的黄脸东张西望”,颠覆了德国人高大威武的形象。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捉襟见肘的小丑。德国兵不断放下一个动物去追赶另一个动物,上演了中国民间“猴子掰玉米”的故事,也展现了一个既愚蠢又贪婪的鬼子形象。战争的严肃与残酷消解嬉笑之中,消解在滑稽、搞笑的人物形象中。④在卡尔维诺的这篇写意大利人民反抗德国法西斯入侵的小说中,我们却闻不到战争的硝烟,感受不到战争的残酷与血腥;与之相反,我们读完之后,反倒觉得轻松、幽默,甚至会因为其喜剧性而会心一笑。文章以喜剧的形势表现沉重的战争的主题,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消解战争的残酷残酷,用轻松的笔调对抗生活的沉重,卡尔维诺在让读者笑的同时、在放松之后亦能陷入沉思,思考战争与和平的宏大母题,并给人以新的阅读体验。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善长,定远人。太祖略地滁阳,善长迎谒。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起布衣,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称善。从下滁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善长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将取镇江,太祖虑诸将不戢下,乃佯怒欲置诸法,善长力救得解。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决于善长。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命兼领府司马,进行省参知政事。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时封公者,善长位第一,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后,胡惟庸谋反伏诛,坐惟庸党死。善长死之明年,虞部郎中王国用上言:“善长与陛下同心,出万死以取天下,勋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亲戚拜官,人臣之分极矣。藉令欲自图不轨,尚未可知,而今谓其欲佐胡惟庸者,则大谬不然。使善长佐惟庸成,不过勋臣第一而已矣,太师国公封王而已矣,尚主纳妃而已矣,宁复有加于今日?且善长岂不知天下之不可幸取。当元之季,欲为此者何限,莫不身为齑粉,覆宗绝祀,能保首领者几何人哉?善长胡乃身见之,而以衰倦之年身蹈之也。……”太祖得书,竟亦不罪也。(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B.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C.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D.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兼领”二字都有“兼任”的意思,其中“领”指担任本职之外还兼任其他较高职位。B.“宜进封大国”的“国”与《大学之道》中“欲治其国者”的“国”意思不完全相同。C.四千石是李善长的俸禄,“石”是计算容量的单位,“四千石”可见李善长的待遇很高。D.尚,有“匹配”之意,多指高攀婚姻,文中指李善长的儿子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为妻子。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向李善长请教如何平定天下时,李善长建议可以效法汉高祖的做法,知人善用,不滥杀人,在局势混乱的时候可以趁机夺取天下。B.李善长跟随太祖征战,积极出谋划策,保证了军粮供应,太祖假装要治罪将领,李善长尽力解救,以消除治军不严的隐患。C.太祖大封群臣之时,虽然李善长没有很多军功,但是太祖认为他能够很好地保障后勤,功劳很大,对他多有褒奖,甚至超过了萧何。D.李善长因胡惟庸谋反案受到牵连被处死后,王国用上书对李善长参与谋反提出质疑,太祖得到奏疏,最终也没有怪罪王国用。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2)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14.结合文章概括王国用认为李善长不会帮胡惟庸谋反的理由。〖答案〗10.B11.A12.C13.(1)郭子兴听信流言,怀疑太祖,逐渐削弱了太祖的兵权。(2)约束自我,使言行都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做到这样了,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14.①李善长与朱元璋出生入死,同心同德;②李善长作为人臣地位已经到达顶点,帮助胡惟庸成功也不过如此;③李善长见识过夺取天下的艰险,没有必要在垂暮之年踏上死地。〖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太祖在当初渡江时,经常推行严峻刑法,有一天,对善长说:“法律中有三条连坐规定,不是太苛刻了吗?”李善长乘机请求,除谋反以外都废除连坐。“初”是“渡江”的状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C;“自大逆而外皆除之”整个做“请”的宾语,中间不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领’指担任本职之外还兼任其他较高职位”错误。“领”指本职之外兼较低职位。B.正确。封国,诸侯封地;国家。句意:应该进封国公。/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C.正确。D.正确。故选A。【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甚至超过了萧何”错,原文是“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意思是太祖在封公诰敕文中把他和萧何相比,给予很高的褒称。选项对“甚至”的理解错误。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中”,听信;“稍”,逐渐;“兵柄”,兵权。(2)“克”,约束;“复”,归复;“一日”,一旦;“归”,称赞。【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善长与陛下同心,出万死以取天下,勋臣第一”可知,李善长与朱元璋出生入死,同心同德;②由“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亲戚拜官,人臣之分极矣。藉令欲自图不轨,尚未可知,而今谓其欲佐胡惟庸者,则大谬不然。使善长佐惟庸成,不过勋臣第一而已矣,太师国公封王而已矣,尚主纳妃而已矣,宁复有加于今日?”可知,李善长作为人臣地位已经到达顶点,帮助胡惟庸成功也不过如此;③由“且善长岂不知天下之不可幸取。当元之季,欲为此者何限,莫不身为齑粉,覆宗绝祀,能保首领者几何人哉?善长胡乃身见之,而以衰倦之年身蹈之也”可知,李善长见识过夺取天下的艰险,没有必要在垂暮之年踏上死地。参考译文:李善长,定远县人。太祖攻打到滁阳,李善长出面迎接。太祖知道他是乡里有威信的人物,以礼相待。太祖曾经从容问他:“各地战乱,什么时候能平定呢?”他回答说:“秦朝末年战乱,汉高祖从平民起兵,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随便杀人,五年成就帝业。现在元朝纲纪已经败乱,天下土崩瓦解。山川所禀的帝王之气,将体现在将军身上。您如效法刘邦的所作所为,天下是不难平定的。”太祖称好。李善长跟从太祖攻下滁州,被任为军中参谋,参预规划军机,主管粮饷供应,很受太祖信任。郭子兴听从流言,怀疑太祖,逐渐削弱了太祖的兵权。又想把李善长拉过来辅佐自己,李善长执意推辞不去。太祖非常倚重他。将要攻取镇江时,太祖担心各位将领约束不了部下,就假装发怒,要用法律处置他们,善长尽力解救,诸将得以脱罪。军机大事进退、赏罚的章程,大多由善长决定。命李善长兼任府司马,晋升为行省参知政事。太祖前后多次自己率兵征讨,都命令李善长留守,将士对他服服帖帖,居民安然不惊扰,转调兵饷不曾缺乏。后来改了官制,以左为尊,拜善长为左相国。太祖在当初渡江时,经常推行严峻刑法,有一天,对善长说:“法律中有三条连坐规定,不是太苛刻了吗?”李善长乘机请求,除谋反以外都废除连坐。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皇帝说:“李善长虽然没有率军征战的汗马功劳,然而长期侍奉我,供给军粮,功劳很大,应该进封国公。”每年俸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当时封为公爵的,李善长位居第一,太祖在封公诰敕文中把他和萧何相比,给予很高的褒称。后来,胡惟庸谋反被处死,善长因胡惟庸一党牵连被处死。李善长死后第二年,虞部郎中王国用上书说:“善长与陛下同心同德,万死不顾地争得天下,他是第一功臣,(皇帝曾和他约定)活着封公爵,死后封王爵,儿子娶公主,亲戚都授予官职,作为臣子,富贵已到极点。假使他想自己图谋不轨,还不得而知,但现在说他想帮助胡惟庸谋反,实在是非常荒谬不正确的。假使善长帮助胡惟庸成功了,不过是第一功臣而已,做太师国公封王而已,娶公主纳王妃而已,难道(荣耀)比今日有增加吗?当时元朝末年,想要做这样的事的人无限,没有人不粉身碎骨,断了宗族祭祀,能保住性命的有几个人?善长为什么竟然亲身经历了,却在衰退疲倦的老年亲身踏上这样的死地……”太祖得到这封上书,竟也没有加罪王国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笼鹰词①柳宗元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云披雾裂虹霓断,霹雳掣电捎平冈。砉然劲翮剪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但愿清商②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备注〗①本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柳州时。②清商:清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风凄厉,严霜飘飞,虽肃杀萧索,雄鹰仍直冲云天、披云裂雾,又迅疾地掠过山岗。B.苍鹰捕猎时,扇动着强劲的羽翼俯冲而下,斩断荆棘,攫取狐狸和兔子又重回九天之上。C.苍鹰的爪和喙上沾着猎物的羽毛和鲜血,令百鸟躲藏;它独立四顾,踌躇满志,激奋昂扬。D.苍鹰虽然因外在环境的突然变化而羽毛脱落,但仍使狸鼠之辈惊惧彷徨,寝卧难安。16.有人认为“情物交融,才是咏物诗应有的境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作者借鹰搏击长空、战胜百鸟,表达了自己以前施展才干、慷慨激昂的豪迈。②鹰遭遇厄难之时的惊惧忧伤,也是作者遭遇贬谪后悲伤痛苦的写照。③作者希望鹰能够再次冲上云霄,借此表达了对未来能够施展抱负的期许。〖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仍使狸鼠之辈惊惧彷徨,寝卧难安”错。“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意思是不料湿热的夏天骤然而至,抱病的雄鹰羽毛尽脱,元气大伤。草丛中的狐狸与老鼠居然也敢乘人之危当面骚扰,一夜之中挑衅不断,令人寝食难安。由此看出,落难之鹰被狸鼠迫害,寝卧难安。故选D。【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此诗情物交融,以笼鹰自喻,抒发了作者参加政治革新的豪情壮志,以及失败后遭到迫害摧残的悲愤。①“砉然劲翮剪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意思是忽然俯冲下来,披荆斩棘,抓起狐狸与兔子又重回九天之上。利爪存毛,钢喙沾血,百鸟纷纷躲藏,雄鹰环顾四周,无人能敌,不禁慷慨激昂。由此看出,作者借鹰搏击长空、战胜百鸟,表达了自己以前施展才干、慷慨激昂的豪迈。②“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意思是不料湿热的夏天骤然而至,抱病的雄鹰羽毛尽脱,元气大伤。草丛中的狐狸与老鼠居然也敢乘人之危当面骚扰,一夜之中挑衅不断,令人寝食难安。由此看出,鹰遭遇厄难之时的惊惧忧伤,也是作者遭遇贬谪后悲伤痛苦的写照。③“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意思是只愿凭借下一个天高气爽的秋季,挣脱重重枷锁再上万里云间。由此看出,作者希望鹰能够再次冲上云霄,借此表达了对未来能够施展抱负的期许。(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想到爱妻华年早逝,自己仕途坎坷,满腹悲情愁绪无法向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感情极为沉痛。(2)《将进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他对此不再抱有幻想而逃于酒乡。(3)《大学之道》中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修身”是其中最根本的一条。〖答案〗(1)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2)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深色碗碟上,用来拼缝残片的金线熠熠生辉,如同劈开夜空的闪电,又如同被落日余晖镀亮的大树交缠在一起,抓紧夜色变浓前的最后一刻激烈舞蹈;浅色杯盏上的金线,就像被朝阳照亮的金色小河一般,潺潺流淌。最妙的是杯口碗口的补缺,多是一些半圆形的金片,被用来拼缝的金线托举着,好像一两片金色的新荷,弯弯曲曲钻出来,带着说不出的鲜妍之气,浮漾在水酒之上。残缺的老陶瓷们,因为伤口处的描金、贴金和镶金,焕发出别样的美。在杂货店里做现场修补的师傅说,①这世间有多少完美无缺的人生?有了残缺就妄自菲薄,可不是内心完满的标志。金缮这门手艺不是去遮掩残缺,②让它成为伤口上长出的新花新叶,而是有意识地突出它、放大它。有这样的审美态度,你才会对不完美的人生生出别样的满足。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拼缝”与“拼图”中两个“拼”的读音相同;“弯弯曲曲”与“曲调”中两个“曲”读音不同。B.“焕发”不能改为“迸发”,但“妄自菲薄”必须换作“自怨自艾”才更符合当前语境。C.①处的反问句如改为“这世间没有多少完美无缺的人生”的陈述句,也没有改变原句意思。D.②处要调整为“而是有意识地突出它、放大它,让它成为伤口上长出的新花新叶”,才没有语病。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B19.①将“金线”比作“闪电”与“被落日余晖镀亮的大树”,突出拼缝残片的金线的亮度、色彩与形状;②生动形象地写出金线的熠熠闪光,同时写出了修补手艺的纯熟灵动。〖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采购合同协议权威模板2篇
- 酒吧租赁合同酒吧经营项目管理3篇
- 银行担保抵押借款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环保宣传墙绘制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居民供用热能供热服务质量承诺合同3篇
- 2025年度纺织产品外协加工质量评估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外墙石材干挂设计与施工劳务包合同3篇
- 2025年度城市供用水节能减排合同3篇
- 2024年特种锅炉设计研发与生产合同
- 2024年版建筑材料性能检测技术服务合同版B版
- 2024至2030年中国消费级无人机行业市场预测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小学生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精课件
- CJ/T 158-2002 城市污水处理厂管道和设备色标
- NB-T35009-2013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编制规范
- 曳引驱动电梯调试作业指导书
- 基础会计课程思政教案设计
-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导管的护理要点
-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2024年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考试真题必考题
- FZ∕T 74001-2020 纺织品 针织运动护具
- MOOC 作物育种学-四川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