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讲讲我怎样研究中国的文字学和中国文化,我开始研究汉语是在1945年,在法国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校。研究中国的学问,我最关注的是中国文化精神,而不是文学,也不是文献学。我的方法是通过中国文字开展研究。我想知道,中国文化怎样从甲骨文开始,走上一条与西方完全不同的特殊道路。下面我使用“卦”和“王”两个汉字说明我的研究方法。怎样研究汉字的本意?用我的方法得出来的结论,与《说文解字》有所不同。比方说,汉字中的“卦”字,它的意思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呢?按《说文解字》的解释,这个字的笔画中有个“卜”字,是占卜的“卜”,在这里是部首,在右半部分。这个字的左半部分是声符,是圭(龟)的声音,所以按许慎的说法,“卦”是个形声字。但我不赞成这种讲法。我认为,“卦”字代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系统中,《易经》十分重要,“卦”字是《易经》中的重要文字,它应该有特别的讲法,不可能只是比较简单的形声字。我的看法是,“卦”本来不是形声字,应该是会意字。会意字是最有力量的表意文字。你们看,“卦”如果是形声字,就会很奇怪。为什么?因为它的部首“卜”在这个字的结构的右边。按许慎造字六书的说法,形声字的形部一般都在字的左边或上边,那里是汉字起笔的地方。字的右边是汉字运笔的最后一部分,人们不会从最后的部分去倒写一个字。这么看,《说文解字》对“卦”的解释就显得不合常理了。再看这个字的结构,一方面有占卜的“卜”;另一方面有声符的“圭”。按《说文解字》的逻辑,声符也是表意的一部分。但“圭”在这里怎么表意呢?我认为这个声符的意义是从数学来。你们用古代的写法就可以明白,“卦”的声符,是由“七一七一”的数字构成的。那么为什么用数字可以代表“卦”?我们知道,在《易经》的“卦”之前,中国已有数字卦,这是张政烺先生最早解释的。在殷朝末年,占卜专家把龟甲放到火上烧,用数字表示龟甲灼烧的裂纹。我个人认为,对“卦”字的解释,可以用张政烺的讲法。为什么选择“七一七一”这组数字?在我看来,很可能是古时创造“卦”字的人,他们选择这组数字的意义,并不是从数学角度选择的,而是从书写的角度选择的。你看它只有两种笔画:一种笔画是水平的,另一种笔画是垂直的,这就构成了一种很好的平衡。这个平衡也可以代表阴阳的平衡。中国古人关心世界万物的阴阳五行,在数字卦上就会去关注奇数和偶数,于是这就与阴和阳的概念产生了联系。再比方说,国王的“王”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国王的“王”字是三个水平的笔画,再用一个垂直的笔画,就创造了三个水平笔画的关系。三个水平的笔画,一个代表天,一个代表地,一个代表人;垂直的笔画就代表王。王可以创造天、地和人的关系。董仲舒也有这种讲法。而我的看法是,“王”字的来源不是这样的,看甲骨文就明白了。(摘编自〔法〕汪德迈《我的中国文字学研究方法》)材料二:以夏、商、周王朝为代表的时代,掌握政治上最高权力的人被称为王。王权虽是种颇为抽象的概念,却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或国家所必须有的制度。在有文字的社会,人们一定要想办法用文字去表达其权威与地位。如此抽象的概念,中国是用什么具体事物去创造的呢?“王”的甲骨文字形很简略,较早字形作高窄的三角形上有一短横,很难看出其创意。或以为它像火焰形、斧钺形、君王端坐或冠冕形。它们都可以与王的权威取得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果不以之与其他字形和字义相近的字进行比较,就很难确定何种说法较接近原来的创意。甲骨文及金文的“皇”,不论在字形、字义、字音上都和“王”字相近,宜于进行比较的研究。商代的“皇”字作等形。创意是什么呢?晚商一块骨板上的图案可以帮助我们。骨上的图案表现出一位戴高帽的神祇或贵族,其帽上装饰着角状东西和高翘的羽毛,羽毛上端有孔雀眼花纹及三簇分歧的羽梢。它正是“皇”字所表现的形象:下半部分是头戴的帽子本体,上半部分是孔雀眼花纹羽毛的特写。“皇”字着重于事物的羽毛装饰,故古籍中“皇”字被用为五彩染羽装饰的帽子或舞具。“皇”本义为有羽毛装饰的美丽东西,故在铜器铭文被引申为伟大、壮美、崇高等形容词。而甲骨文的“王”字就是去掉羽毛的帽子形。黄帝时代已有帽子,但到了有国家组织的多阶层社会,才以帽子代表最高权位的统治者。冠冕可能在衣制中最不具实际效用,但却是很多民族的权威象征。自旧石器时代以来,人们就晓得借用他种东西来装扮自己,时代越晚,花样也越多。到了贫富有差距、阶级有区别的时代,人们就以罕见、难得的饰物来表现其高人一等的身份,帽子也自然演变为地位的表征之一。(摘编自许进雄《中国古代社会:文字与人类学的透视》)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许慎造字六书的说法,形声字的形部往往是书写起笔的第一部分,而形声字的声符不仅要表音,也要表意。B.如果把“卦”字的声符理解为数字“七一七一”,这既与古时的占卜之法吻合,也能体现中国古人的文化精神。C.“王”字创意有多种说法,其中“冠冕说”借助形近字“皇”去理解,其他说法则需借助与王权的关联去推断。D.“皇”字与有羽毛装饰的帽子有关联,而“王”字是去掉羽毛的帽子形,二者象征权威和地位与帽子形象有关。2.根据本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分析“卦”字看出,汪德迈的研究更注重中国文化精神,结合“占卜与表意”揣度古人思维。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关注了甲骨文的字形和书写特点,通过构型来分析汉字的创意,探究中国文化。C.《说文解字》在解释“王”字内涵时,基于垂直笔画和水平笔画之间的逻辑关系,推出其本原义。D.中国文字因受文化影响,走上与西方不同的道路;西方文字因其表音的特点则不受本土文化影响。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汉字可以用具象的事物创造抽象的概念”的一项是()A.“车”字,在《甲骨文编》里有20多种写法,有繁有简,相差很大,繁体的车有车轮、车厢等,而简体的车就只有车轮。B.“畜”的甲骨文,作动物的胃连带着肠子的形状,古时人们常以动物的胃袋作为天然容器,故以其表达储藏的意义。C.大禹曾收九牧之金铸造九鼎,从而象征九州,从此青铜鼎被视为国家及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的意义。D.“易”字金文写作,是有脚有尾的爬虫的样子,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蜥蜴,后假借为容易的“易”,另加虫旁表示本义。4.材料一作者反驳许慎关于“卦”字的造字解释的理由有哪些?5.两则材料中文字学的研究过程,对我们的学习探究有何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答案〗1.C2.D3.B4.(1)“卦”是《易经》中的重要文字,应是会意字,而非简单的形声字。(2)“卦”的形部在右边,不符合许慎造字六书中关于形旁位置的说法。(3)“卦”的声符不符合《说文解字》“声符也是表意的一部分”的逻辑。(4)用会意的句法分析,契合中国文化精神,融汇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5.(1)不要迷信权威/要勇于探索与创新。材料一质疑许慎关于“卦”和“王”字的说法。(2)要富于实证精神。材料二列举甲骨文的字体字形来支持自己的观点。(3)要注重逻辑严密。材料一对许慎关于“卦”字的造字解释逐步批驳,逻辑严密。(4)要善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材料二在比较研究中探究“王”字的创意。〖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C.“其中‘冠冕说’借助形近字“皇”去理解,其他说法则需借助与王权的关联去推断”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王’的甲骨文字形很简略,较早字形作高窄的三角形上有一短横,很难看出其创意。或以为它像火焰形、斧钺形、君王端坐或冠冕形。它们都可以与王的权威取得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可知,关于“王”的各种造字创意说法都与王的权威有某种关系,冠冕说也不例外。故选项C错误。【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西方造字因其表音的特点则不受本土文化影响”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我的方法是通过中国文字开展研究。我想知道,中国文化怎样从甲骨文开始,走上一条与西方完全不同的特殊道路。”可知,文本表达的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从甲骨文的起源开始就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对于西方造字及其特点,文中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是关于汉字“车”有繁简体不同的写法,和“抽象的概念”无关。B.从“畜”的甲骨文象形构造得出表意,即由具象的事物创造出抽象的概念,正好能作为论据。C.是借助故事来解释文字的起源、意义,和“具象的事物”无关。D.说的是文字的假借造字法,不是用具象的事物创造抽象的概念。【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第四段“‘卦’字是《易经》中的重要文字,它应该有特别的讲法,不可能只是比较简单的形声字。我的看法是,‘卦’本来不是形声字,应该是会意字”,可以概括出“卦”是《易经》中的重要文字,应是会意字,而非简单的形声字。根据材料一第四段“按许慎造字六书的说法,形声字的形部一般都在字的左边或上边,那里是汉字起笔的地方。字的右边是汉字运笔的最后一部分,人们不会从最后的部分去倒写一个字”,可以概括出“卦”的形部在右边,不符合许慎造字六书中关于形旁位置的说法。根据材料一第四段“一方面有占卜的‘卜’;另一方面有声符的‘圭’。按《说文解字》的逻辑,声符也是表意的一部分。但‘圭’在这里怎么表意呢”,可以概括出“卦”的声符不符合《说文解字》“声符也是表意的一部分”的逻辑。根据材料一第六段“你看它只有两种笔画:一种笔画是水平的,另一种笔画是垂直的,这就构成了一种很好的平衡。这个平衡也可以代表阴阳的平衡”“中国古人关心世界万物的阴阳五行”,可以概括出“卦”用会意的句法分析,契合中国文化精神,融汇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材料一作者敢于质疑已有的权威,敢于对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编写《说文解字》中关于“卦”和“王”字的说法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可以概括出不要迷信权威,或者要勇于探索与创新。材料一中对于“卦”的会意说法的一步步论证,并借用张政烺先生的观点来论述;材料二中列举甲骨文“王”字的字体字形来具体释义,并得出合理的解释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可以概括出要富于实证精神。材料一中对于“卦”的会意说法。先是指出许慎的“形象字”说法值得探讨之处;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应为“会意字”;之后从形部的位置一般位于左边或上边,声旁也是表意的一部分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提出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观点,论证正确观点,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可以概括出要注重逻辑严密。材料二在论证“王”字是怎样用具体的事物创造抽象的概念时,没有直接说明该字,而是借助与该字字形、字义、字音上相近的“皇”字,通过分析“皇”字的创意,来说明“王”字的表征意义的创意。可以概括出要善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桃园废名王老大只有一个女孩儿,一十三岁,病了差不多半个月了。王老大一向以种桃为业,住的地方就叫做桃园,——桃园简直是王老大的另一个名字。桃园孤单得很,唯一的邻家是县衙门,——这也不能够叫桃园热闹,衙门口有那一座“照墙”,照墙外是杀场,这里,倘不是有人来栽树木,也只会让草生长下去。桃园的篱墙的一边又给城墙做了,城上的游人可以随手摘桃子吃。阿毛倒不大在乎,她还替城墙栽了一些牵牛花,花开的时候,许多女孩子跑来玩,兜了花回去。上城看得见红日头,阿毛每每因了这一个日头再看一看照墙上画的那天狗要吃的一个,也是红的。当那春天,桃花遍树,阿毛高高的望着园里的爸爸道:“爸爸,我们桃园两个日头。”你这日头,阿毛消瘦得多了,你一点也不减你的颜色!秋深的黄昏。阿毛病了也坐在门槛上玩,望着爸爸取水。桃树,阿毛真是爱极了。阿毛用了她的小手摸过这许多的树,不,这一棵一棵的树是阿毛一手抱大的!——是爸爸拿水浇得这么大吗?她记起城外山上满山的坟,她的妈妈也有一个,——妈妈的坟就在这园里不好吗?爸爸为什么同妈妈打架呢?阿毛看见天上的半个月亮了。秋天的天实在是高哩。这个地方太空旷吗?不,阿毛睁大了的眼睛叫月亮装满了,连爸爸已经走到了园的尽头她也没有去理会。月亮这么早就出来!有的时候清早也有月亮!古旧的城墙同瓦一般黑,墙砖上青苔阴阴的绿,——这个也逗引阿毛。阿毛似乎看见自己的眼睛是亮晶晶的!她不相信天是要黑下去,——黑了岂不连苔也看不见?——她的桃园倘若是种橘子才好!苔还不如橘子的叶子是真绿!她曾经在一个人家的院子旁边走过,一棵大橘露到院子外,——橘树的浓荫俨然就遮映了阿毛了!但小姑娘的眼睛里立刻又是一园的桃叶。桃树已经不大经得起风,叶子吹落不少,无有精神。阿毛低声的说了一句:“桃树你又不是害病哩。”这个树,到明年又是那么茂盛吗?那时她可不要害病才好!“阿毛,进去,到屋子里去,外面风很凉。”阿毛这才看见爸爸脚上是穿草鞋,——爸爸走路不响。“爸爸,你还要上街去一趟不呢?“今天太晚了,不去,——起来。”王老大歇了水桶伸手挽他的阿毛。“瓶子的酒我看见都喝完了。”“喝完了我就不喝。”爸爸实在是好,阿毛可要哭了!“爸爸,我们来年也买一些橘子来栽一栽。”“买一些橘子来栽一栽!你晓得你爸爸活得几年?等橘子结起橘子来爸爸进了了棺材!”王老大向他的阿毛这样说吗?问他他自己也不答应哩。但阿毛的橘子连根拔掉了。阿毛只有一双瘦手。刚才,她的病色是橘子的颜色。这时月亮明起来,就在桃树之上,屋子里也铺了一地。阿毛伏在桌上睡哩。“阿毛,到床上去睡。”“我睡不着。”“你想橘子吃吗?”“不!”阿毛虽然说栽橘子,其实她不是想到橘子树上长橘,一棵橘树罢了。她还没有吃过橘子。王老大一门闩把月光都闩出去了。闩了门再去点灯。更锣响了。“爸爸,这是打更吗?”“是。”爸爸是信口答着。“我要喝茶。”阿毛说。灯是早已吹熄了的,但不黑,王老大翻起来摸茶壶。“阿毛,今天十二,明天,后天,十五我引你上庙去烧香,去问一问菩萨。”“是的。”阿毛想起一个尼姑,什么庙的尼姑她不知道,记得面孔,——尼姑就走进了她的桃园!那正是桃园茂盛时候的事,阿毛一个人站在篱墙门口,一个尼姑歇了化施来的东西坐在路旁草上,望阿毛笑,阿毛开言道:“师父你吃桃子吗?”“小姑娘你把桃子给我吃吗?——阿弥陀佛!”阿毛回身家去,捧出了三个红桃。阿毛张一张眼睛——张了眼是落了幕。阿毛心里空空的,什么也没有想,只晓得她是病了。“阿毛,不说话一睡就睡着了。”王老大就闭了眼睛去睡。但还要一句——“要什么东西吃明天我上街去买。”“桃子好吃。”阿毛并不是说话说给爸爸听,但这是一声霹雳,爸爸的眼睛简直呆住了!桃子——王老大为得桃子同人吵过架,成千成万的桃子逃不了他的巴掌,他一口也嚼得一个,但今天才听见这两个字!“现在哪里有桃子卖呢?”一听声音话是没有说完。慢慢却是——“不要说话,一睡就睡着了。”睡不着的是王老大。窗孔里射进来月光。月光居然会移动,他的酒瓶放在一角,居然会亮了起来!王老大怒目而视。阿毛说过,酒都喝完了。瓶子比白天还来得大。王老大恨不得翻起来一脚踢破了它!世界就只是这一个瓶子——踢破了什么也完了似的!王老大挟了酒瓶走在街上。“十五,明天就是十五,我要引我的阿毛上庙去烧香。”低头丧气的这么说。自然,王老大是上街来打酒的。“桃子好吃。”阿毛的这句话突然在他的心头闪起来了,——不,王老大是站住了,街旁歇着一挑桃子,鲜红夺目得厉害。“你这是桃子吗?”王老大横了眼睛走上前问。“桃子拿玻璃瓶子来换。”王老大又是一句:“你这是桃子吗?”“拿瓶子来换。”卖桃子的收下了王老大的瓶子。王老大捧着桃子往回走,路上围拢来四五个孩子,王老大道:“我替我阿毛买来的。我阿毛病了要桃子。”“这桃子又吃不得哩。”“我拿给我阿毛看一看……乒乓!“哈哈哈,桃子玻璃做的!”“哈哈哈,玻璃做的桃子!”孩子们并不都是笑,——桃子是一个孩子撞碎了的,他,他的小小的心儿没有声响的碎了,同王老大双眼对双眼。1927年9月(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你这日头,阿毛消瘦得多了,你一点也不减你的颜色”,是王老大痛苦无奈的呼喊,也暗含作者对阿毛的同情。B.“阿毛睁大了的眼睛叫月亮装满了”,“装满”二字既让人想象出阿毛一双明眸炯炯有神,又凸显夜月之皎皎。C.阿毛如在梦中般说道“桃子好吃”,其实阿毛并不是在回答父亲的提问,只是沉浸在过去纯真梦幻般的回忆中。D.王老大怒目于月光下的酒瓶,是因为妻子去世,孩子病重的情况下,酒瓶也空了,暂无办法排解内心的焦虑。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老大一门闩把月光都闩出去”,月光本是透明无形,但在作者笔下变得可触可感可闩,显得空灵而有诗意。B.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和少女阿毛这一内视角展开叙事,既能自由灵活地叙述,又能具有代入感,增强了真实性。C.《桃园》无论是意象的设置,还是文章结构的建构,都充满了艺术的张力,有着耐人寻味的审美艺术效果。D.小说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围绕王老大、阿毛父女在“桃园”中的生活,重点表现了人物细腻的心理感受。8.《桃园》一文在苦涩沉重的生活底色上,依然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温情,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9.《桃园》吸收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创作技法,在画面的凝练和跳跃中,留下了许多省略、空白之处。请据此赏析小说。〖答案〗6.D7.D8.(1)王老大妻子已死,奄奄一息的阿毛寄希望于庙中菩萨,梦中用酒瓶换来安慰阿毛的“玻璃桃”遭孩童撞碎,都给人一种苦涩沉重的感觉;(2)但文中阿毛爱桃树,栽花招女孩子们来玩,不在乎游人们摘她家的桃子,甚至还慷慨相送的纯真善良品性,以及阿毛生命后期父女相依为命,依然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温情。9.(1)开头先呈现阿毛生病半月的画面,接着跳跃到王老大在临近杀场的桃园种桃为生;(2)画面间的省略、空白让人想象:小女孩的妈妈呢?生病半月的阿毛是如何治疗的?王老大是如何和妻子相识并生下阿毛的?桃园是如何形成的?(3)丰富了小说意蕴,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D.“是因为妻子去世,孩子病重的情况下,酒瓶也空了,暂无办法排解内心的焦虑”分析错误,王老大怒目于月光下的酒瓶,应该是来源于内心深处对自己这些年来耽于喝酒,疏于照顾女儿的深深愧疚。【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小说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分析错误,《桃园》是一篇情节弱化的小说,没有背景介绍,更没有有始有终的人物命运交待。【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1)“苦涩沉重的生活底色”的表现:依据原文“她记起城外山上满山的坟,她的妈妈也有一个,——妈妈的坟就在这园里不好吗?”“王老大只有一个女孩儿,一十三岁,病了差不多半个月了”可知,阿毛的妈妈早已过世,而阿毛此时又奄奄一息,非常可怜;依据原文“后天,十五我引你上庙去烧香,去问一问菩萨”可知,父亲面对阿毛的病无济于事,只能寄希望于菩萨身上;依据原文“卖桃子的收下了王老大的瓶子。王老大捧着桃子往回走”“乒乓,哈哈哈,桃子玻璃做的”可知,王老大在梦境中去用自己的瓶子换得“桃子”,结果却被孩子们打碎,美好的梦境就这样结束了,不得不回到苦涩沉重的现实中来。(2)“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温情”的表现:依据原文“桃园的篱墙的一边又给城墙做了,城上的游人可以随手摘桃子吃。阿毛倒不大在乎,她还替城墙栽了一些牵牛花,花开的时候,许多女孩子跑来玩,兜了花回去”可知,阿毛天真可爱并且很善良,愿意把桃子和花这些美好的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依据原文“王老大就闭了眼睛去睡。但还要一句,要什么东西吃明天我上街去买,桃子好吃”可知,父女两个相亲相爱,虽然生活艰辛,但依然乐观对待,所以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情。【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创作技法的能力。(1)画面的跳跃体现在:文章开篇先交代了“王老大只有一个女孩儿,一十三岁,病了差不多半个月了”,但接下来并没有叙述阿毛有病这件事,而是写到“桃园孤单得很,唯一的邻家是县衙门,——这也不能够叫桃园热闹,衙门口有那一座‘照墙’,照墙外是杀场”,交代了王老大在临近杀场的桃园种桃为生。(2)留下的许多省略、空白之处体现在:依据原文“她记起城外山上满山的坟,她的妈妈也有一个,——妈妈的坟就在这园里不好吗?爸爸为什么同妈妈打架呢”可知,在这里对阿毛妈妈的一些事情只是一带而过,会让读者想象妈妈是怎么去世的?和王老大的关系怎样?还有这个桃园是在阿毛妈妈去世之前建造的还是之后?等等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3)这种写法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产生想象的空间,读者会带着很多疑问去解读;这种写法更能增强小说本身的表现力,使小说的意蕴更加丰富而深沉,更有利于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后梁太祖开平元年,荆南留后高季昌为节度使。季昌到官,城邑残毁,户口雕耗。季昌安集流散,民皆复业。二年冬十月,依政进士梁震过江陵,高季昌爱其才识,留之,欲奏为判官。乃曰:“震素不慕荣官,明公不以震为愚,必欲使之参谋议,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何必在幕府。”季昌甚重之,以为谋主,呼曰先辈。乾化二年,高季昌潜有据荆南之志,乃奏筑江陵外郭,增广之。乾化三年,高季昌造战舰五百艘,为攻守之具,朝廷浸不能制。后唐庄宗同光元年,高季昌闻帝灭梁,避唐庙讳,更名季兴,欲自入朝。明宗天成元年四月,梁震荐前陵州判官贵平孙光宪于季兴,使掌书记,季兴大治战舰,欲攻楚。光宪谏曰:“荆南乱离之后,赖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与楚国交恶,他国乘吾之弊,良可忧也。”季兴乃止。二年春,高季兴既得三州请朝廷不除刺史自以子弟为之不许。及夔州刺史潘炕罢官,季兴辄遣兵突入州城,杀戍兵而据之。帝怒,以刘训为南面招讨使,将步骑四万讨之。高季兴求救于吴,吴人遣水军援之。三年春,楚王殷如岳州,遣六军使袁诠击荆南,高季兴以水军逆战。季兴大败,请和。冬十二月,高季兴寝疾,命其子从诲权知军府事。丙辰,季兴卒。从诲既袭位,谓僚佐曰:“唐近而吴远,舍近臣远,非计也。”乃因楚王殷以谢罪于唐,帝许之。四年秋七月甲申,以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高从诲性明达,亲礼贤士,委任梁震,以兄事之。梁震曰:“先王待我如布衣交,以嗣王属我。今嗣王能自立,不坠其业,吾老矣,不复事人矣。”遂固请退居。从诲不能留,乃为之筑室于土洲,从诲时过其家,四时赐与甚厚,自是悉以政事属孙光宪。臣光曰:孙光宪见微而能谏,高从诲闻善而能徙,梁震成功而能退,自古有国家者能如是,夫何亡国败家丧身之有?(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氏据荆南》)文本二: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节选自西汉·贾谊《过秦论》)10.文本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高季兴既得A三州B请C朝廷D不除E刺史F自以子弟G为之H不许。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意,指生机、活力,与现在所说的“生意盎然”的“生意”意思相同。B.臣,指让……臣服,与《苏武传》中“空以身膏草野”的“膏”用法相同。C.属,指嘱托,与《屈原列传》中“屈平属草稿未定”的“属”意思不同。D.谏,直言规劝,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的“谏”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梁时期,高季昌凭借出色的政治才能让原本凋敝落后的荆南恢复生机,后野心滋生,实力不断增强,逐渐超出朝廷的控制范围。B.后梁覆灭后,高季昌改名季兴,打算亲自入朝觐见后唐君主,没有得到允许,于是大量制造战舰,想攻打楚国,最后被孙光宪劝阻。C.潘炕罢官时,高季兴领军突击,杀死防守士兵并占领了夔州城。第二年楚王马殷派袁诠率军攻打荆南,高季兴派水军迎战,被击败。D.梁震因为自己年事已高、高从诲没有荒废先王遗业,请求退居。高从诲留不住他,于是为他在土洲修建府舍,每年给予他丰厚赏赐。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高季兴寝疾,命其子从诲权知军府事。(2)自古有国家者能如是,夫何亡国败家丧身之有?14.高季昌的为政之道与贾谊提倡的治国之道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答案〗10.BFH11.B12.B13.(1)高季兴卧病在床,任命他的儿子高从诲暂时处理军府事务。(2)自古以来握有国家大权的人如果能按照这样做,怎么还会有灭亡国家、败坏家门、毁灭自身的祸事出现呢?14.①高季昌的为政之道:安抚百姓,恢复生产,爱惜人才,善于纳谏。②贾谊则提倡君主要借鉴历史,更要根据当代情况,做到取舍有序,适时变化。〖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高季兴得到三州后,请求朝廷不要任命刺史,由他自己派子弟去充当,后唐明宗没有答应。“高季兴”是主语,“既得”是谓语,“三州”是宾语,主谓宾齐全,句子结构完整,在“三州”后断开,即B处;“朝廷”是“不除刺史”的主语,二者构成主谓结构作“请”的宾语,前边省略主语“高季兴”,句子结构完整,在“刺史”后断开,即F处;“以子弟”是介宾结构作“为”的状语,后接宾语“之”,句子结构完整,在“为之”后断开,即H处。【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A.正确。两个“生意”均指生机、活力。句意:(荆南)才开始有生机/充满生气,生命力旺盛。B.错误,用法不同。“臣”意为臣服,名词作动词/“膏”意为使……肥沃,名词的使动用法。句意:舍弃近的国家而臣服于远的国家/白白地用身体使草地肥沃。C.正确。属:嘱托/缀,指写作。句意:(他)将您托付给我/屈原的原稿尚未完成编订。D.正确。谏:进谏,直言规劝/挽回。句意:看到细微的过失能够进谏/感悟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没有得到允许,于是大量制造战舰”错误,无中生有且强加因果。由第三段可知,后梁覆灭后,高季昌改名高季兴“欲自入朝”,并没有提及后唐朝廷是否同意,且言语中并没有说高季兴“欲攻楚”与此事有什么关系。【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寝疾”,卧病在床;“命”,任命;“权知”,暂时处理。(2)“是”,这样;“丧”,毁灭;“何亡国败家丧身之有”,宾语前置句,“有何亡国败家丧身”,“之”是宾语提前的标志。【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季昌安集流散,民皆复业”“依政进士梁震过江陵,高季昌爱其才识,留之……季昌甚重之,以为谋主,呼曰先辈”“光宪谏曰……季兴乃止”可知,高季昌据荆南时得以借鉴的治国之道:君主要懂得安抚百姓,恢复生产,爱惜人才,善于纳谏。从“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稷安矣”可知,贾谊则提倡君主要借鉴历史,更要根据当代情况,做到取舍有序,适时变化。参考译文:文本一:后梁太祖开平元年,荆南留后的高季昌为荆南节度使。高季昌到任之后,看到城池残破被毁坏,人口凋敝。高季昌于是就安置召集流离失所的百姓,百姓于是都能够恢复农业生产。开平二年冬季十月,依政人进士梁震经过江陵,高季昌爱惜他的才能学识,将他留下,想要上奏朝廷任命他为判官。梁震说:“我向来不羡慕荣华仕禄,您不认为我愚笨无知,一定要让我参与谋划议事,(我)仅以平民身份侍奉在您的宴席之侧就可以了,何必一定在幕府任职。”高季昌十分器重他,让(他)担任谋士,称(他)为前辈。乾化二年,高季昌暗中有占据荆南的想法,于是便上奏朝廷请求修筑江陵的外城,把它增加扩大。乾化三年,高季昌修造了五百艘战船,作为进攻防守的器械。后梁朝廷逐渐无法制约(他)。后唐庄宗同光元年,高季昌听说后唐灭了后梁,为避后唐庙讳,改名为季兴,打算亲自入朝(觐见)。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四月,梁震向高季兴举荐前陵州判官贵平人孙光宪,(高季兴)让(孙光宪)担任书记一职。高季兴大造战船,准备进攻南楚。孙光宪劝谏道:“荆南遭受战乱以来,依赖您使士兵和百姓休养生息,(荆南)才开始有生机。如果又和楚国成为仇敌,其他国家趁我们空虚疲乏之际前来侵犯,这是非常值得担忧的。”高季兴于是作罢。天成二年春天,高季兴得到三州后,请求朝廷不要任命刺史,由他自己派子弟去充当,后唐明宗没有答应。夔州刺史潘炕被罢官,高季兴便率领军队突然进入夔州城中,杀死防守士兵并占领了夔州城。后唐明宗大怒,任命刘训担任南面招讨使,率领四万步兵和骑兵讨伐高季兴。高季兴向吴国请求教援,吴国派水军来援助他。天成三年春季,楚王(马)殷到达岳州,派遣六军使袁诠攻打荆南,高季兴凭借水军迎战。高季兴大败,请求讲和。冬季十二月,高季兴卧病在床,任命他的儿子高从诲暂时处理军府事务。丙辰日,高季兴去世。高从诲继位后,对僚佐们说:“后唐离我们近而吴国离我们远,舍弃近的国家而臣服于远的国家,这不是好计策。”于是通过楚王(马)殷向后唐谢罪,后唐明宗答应了他的请求。天成四年秋季七月甲申日,(后唐朝廷)任命高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高从诲性情通达,礼贤下士,重用梁震,把他当作兄长来对待。粱震说:“先王待我如同贫贱之交,(他)将您托付给我。现在您已经能够自立,没有荒废先王遗业,我已年老,不能再侍奉人了。”于是坚决请求告老还乡。高从诲没能留住他,于是为他在土洲修建府舍。高从诲时常到梁震家里去探望,一年四季的赏赐极为丰厚,从此把政事全部托付给孙光宪。臣司马光评论说:孙光宪看到细微的过失能够进谏,高从诲听到正确意见能够改正,梁震成功之后能全身而退,自古以来握有国家大权的人如果能做到这样,怎么还会有灭亡国家、败坏家门、毁灭自身的祸事出现呢?文本二:俗话说:“过去的经验教训不忘记,就是以后做事的借鉴。”因此君子治理国家,考察于上古的历史,验证以当代的情况,还要通过人事加以检验,从而了解兴盛衰亡的规律,详知谋略和形势是否合宜,做到取舍有序,变化适时,所以历时长久,国家安定。(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别孙信道①陈与义万里鸥仍去,千年鹤②未归。极知身有几③,不奈世相违。岁暮蒹葭响,天长鸿雁飞。如君那可别,老泪欲沾衣!〖备注〗①本诗作于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九月,诗人当时因避乱正流寓湖南潭州(今长沙)。孙信道,作者友人。②“千年鹤”:《搜神记》记载:“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身化千年鹤归辽。”③《左传》所引古人的话“畏首畏尾,身其余几”。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年”句,写出诗人飘流在外,正如千年之鹤,长期无法回到故乡,语意直率。B.“极知”句表明,诗人深知畏首畏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早作决定以不负此身。C.“岁暮”句,写分别之际,已届深秋,所以用“蒹葭响”表示不久又有岁暮怀人之情。D.时局艰虞,何年能见,很难预料。故临别之际,诗人老泪纵横,几乎湿透衣裳。16.本诗首句与杜甫《客至》首句都写到了“鸥”,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答案〗15.A16.①陈诗中,诗人知道和友人客地相逢,欲留无计;分别以后,相见难期。“鸥仍去”写出友人的远去,二人终当相别,表现出深深的无奈。

②杜诗中,诗人以“群鸥日日来”写出了“无人至”的处境,为下文写客人将至做铺垫。〖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语意直率”错误。“千年”句使用典故,委婉含蓄。【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意象作用的能力。陈诗首句“万里鸥仍去,千年鹤未归。”作者这次和孙信道相遇,是在客中;相别,也在客中。当时金兵不断南进,长江中下游一带,遍野烽烟。前二年金兵就掠过岳州(今湖南岳阳),所以作者知道和友人客地相逢,欲留无计;分别以后,会晤难期。首句用“鸥仍去”,表示终当相别;用“万里”,以示行程之远。古人往往用鸥盟代表朋友之情,以鸥波不定,显示友人之远去。孙信道是作者的旧友,故有“鸥仍去”之感,表现出深深的无奈。杜诗,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也是过于单调。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下文写客人将至巧妙地作了铺垫。(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在下面三题横线处填入正确的诗句。(1)《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表现陶渊明归心似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2)2023年9月,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胜利闭幕。你可以用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__________”句来夸赞杭州富庶的历史,还可以用其中的“__________”句来概括西湖的湖山之美。(3)“铁衣”指铠甲,也借指战士。在古诗词中,透过“铁衣”,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古来征战之苦,如:“________,_______。”〖答案〗(1)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2)钱塘自古繁华重湖叠巘清嘉(3)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语段,完成各题。食物摄入量和身体活动量是保持能量平衡、维持健康体重的两个关键因素。长期能量摄入量大于能量消耗量可导致体重增加,甚至造成超重或肥胖;A,甚至体重过轻。体重过重和过轻都是不健康的表现,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目前,①我国大多数居民身体活动量明显不足,②成年人超重与肥胖率高达50.7%左右。③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率也不断增长。④不仅充足的身体活动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⑤还能增强体质,⑥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生;⑦同时也有助于调节心理平衡,⑧缓解抑郁和焦虑,⑨提高生活质量。因此,B。建议大家积极进行日常活动和运动锻炼,成年人可以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每天进行主动身体活动至少6000步。鼓励大家适当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加强抗阻运动,多动多获益。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应主动起身动一动。根据自身特点,保证基本能量摄入的同时,重视身体活动,保持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做一个多动“慧”吃的健康人。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反之则会导致体重降低(或“反之则会导致体重减轻”)B.我们应保持适当的身体活动量19.语句②,去掉“左右”;语句④,“不仅”的位置由句首调整到“充足的身体活动”之后;语句⑥,“发生”后面补上“风险”。〖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根据分号及前面的语句“长期能量摄入量大于能量消耗量可导致体重增加”,可判断所填大意是长期能量摄入量小于能量消耗量可导致体重减轻,可填“反之则会导致体重降低”或“反之则会导致体重减轻”。B处,原文第②段介绍身体活动量不足的现状和充足的身体活动量的作用,第③段主要是对我们保持身体活动量的具体建议,“因此”一词引出的结论关键词就应该是“保持身体活动量”“适当”“充足”,可填“我们应保持适当的身体活动量”。注意字数限制。【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②处,不合逻辑,“达”后应接确数,与“左右”矛盾,应删去“左右”。第④处,语序不当,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都是“充足的身体活动”,应将主语放在关联词语的前面,“不仅充足的身体活动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应改为“充足的身体活动不仅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第⑥处,成分残缺,“降低”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发生”后补上“风险”。(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三千年来,写泰山的诗里最好的,我以为是诗经的《鲁颂》:“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岩岩”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很难捉摸,但是登上泰山,似乎可以体会到泰山是有那么一股劲儿。詹即瞻,说是在鲁国,不论在哪里,抬起头来就能看到泰山。这是写实,然而写出了一个大境界。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对泰山简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好发出一连串的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惑矣!”完全没说出个所以然。这倒也是一种办法。人到了超经验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就只好狗一样地乱叫。杜甫诗《望岳》,自是绝唱,“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一句话就把泰山概括了。杜甫真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者,这一句诗表现了他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的忠悯。相比之下,李白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就有点洒狗血。李白写了很多好诗,很有气势,但有时底气不足,便只好洒狗血,装疯。他写泰山的几首诗都让人有底气不足之感。杜甫的诗当然受了《鲁颂》的影响,“齐鲁青未了”,当自“鲁邦所詹”出。张岱说“泰山元气浑厚,绝不以玲珑小巧示人”,这话是对的。大概写泰山,只能从宏观处着笔。郦道元写三峡可以取法。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刻琢精深,以其法写泰山即不大造用。20.文学作品中感叹号用法丰富,有时极具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感叹号的用意。21.“洒狗血”指演员在台上用过火的表演讨好观众,文中评价李白的诗“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是“洒狗血”,你如何理解?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