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婚前个人财产婚后收益归属的理论争议_第1页
关于婚前个人财产婚后收益归属的理论争议_第2页
关于婚前个人财产婚后收益归属的理论争议_第3页
关于婚前个人财产婚后收益归属的理论争议_第4页
关于婚前个人财产婚后收益归属的理论争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婚前个人财产及其收益的概述(一)我国夫妻财产制的立法现状与婚前个人财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经历了三次修改,其中夫妻财产制度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修改而不断的发展。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10条规定,夫妻对双方的个人财产和婚姻存续间中获得的财产收益有平等的处理权和所有权;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13条规定,除另有约定外,能归属于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仅包括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获得的收益;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情况并增加了属于夫妻之间的个人财产的规定。随后,2003年《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11条因规定夫妻一方以其个人所有的财产进行投资取得的收益归于夫妻双方共同所有而在实践中引发了较大的争议。因此,2011年《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5条规定了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孳息和自然增值归属于个人财产。婚前个人财产是指依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或者夫妻之间进行了约定的情况下,明确了财产的所有权属于夫妻之间一方个人所有,并基于此权利,其可以独立的对财产进行占有、收益、处分以及使用。[[][]江春燕.夫妻个人财产婚后收益归属探讨【J】.经济与法,2015(01):128(二)婚前个人财产婚后收益的概念和种类婚前个人财产婚后收益指依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或者夫妻之间婚前进行了约定的情况下,明确了财产的所有权属于夫妻之间一方个人所有,并基于此财产,在婚姻缔结后所获得的收益。我国夫妻财产制分为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夫妻财产约定一旦生效,即在夫妻间及继承人之间发生财产约定的物权效力,婚姻当事人受此约定约束”[[]贾海洋.略论中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4):345[]贾海洋.略论中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4):345新时代的进步带来了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公民的个人财产因而不断增加,同时我国公民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收益的数量、种类也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而收益数量、种类的增长往往容易引发财产纠纷,故如何认定婚前个人财产婚后收益的归属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立法任务。近年来在婚姻法和司法解释的基础上,学者依相关规定所属的种类对婚前财产婚后收益进行了大致的划分。[[][]刘广军.浅谈婚前财产在婚后产生收益的归属问题【J】.中国科技纵横,2014(15):252-25首先为投资收益。投资收益,是指为了今后能取得一定财产性回馈,将可支配的实物或货币用来发展某些项目事业而最终获得的财产收益。投资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狭义的投资收益通常指将其所有物或一定的金钱投放于企业后,投资者通过行使对企业的特定权利而获取的利润。而狭义的投资收益属于广义的投资收益中的一部分,因为广义的投资收益又可以视为投资者投资产品后获得的增值利益,即广义的投资收益还包括过交易行为而使投资的产品能够产生增值利益。在当今社会中,人民进行黄金投资、银行理财投资或房地产投资等所获得的盈利都属于广义的投资收益。第二种类型为孳息收益。孳息是在原物或原权利(通常指蕴含一定价值的物或权利)的基础上,由其自身而产生的收益。依据我国的民法理论,孳息是相对独立的利益即其往往可以与原物或原权利分离而单独成为一种利益。孳息又有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之分。首先,将顺应自然规律或者依原物的自然性质所产生的收益统称为天然孳息。生活中渔民水产养殖所获得的水产物、农民耕作土地获得的农作物等都属于天然孳息。其次,将法律关系在相关明文规定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收益统称为法定孳息。而法定孳息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可见,如债权人因贷出货币而获得的\t"/item/%E6%B3%95%E5%AE%9A%E5%AD%B3%E6%81%AF/_blank"利息以及房东出租\t"/item/%E6%B3%95%E5%AE%9A%E5%AD%B3%E6%81%AF/_blank"房屋所收取的\t"/item/%E6%B3%95%E5%AE%9A%E5%AD%B3%E6%81%AF/_blank"租金等等。综上,婚姻缔结后由婚前个人财产所产生的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属于收益的类型之一。第三种类型为财产增值收益。一般而言,物或权利在价值上增加的部分称之为增值。增值收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通常来说,孳息收益和投资收益归属于广义的增值收益,而与孳息收益和投资收益并列的可为狭义的增值。同时,要注意的是前者本质为物或权利在价值方面的提高。[[][]裴桦.夫妻共同财产制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9.159从是否需要人为付出的角度出发,增值又可分为主动增值和自然增值。主动增值通常是指因为人为原因而产生的财产价值的提升,如一方个人财产在其原有基础上,因配偶方或夫妻双方在主观意志下付出时间、金钱、劳力或智力使其财产价值得到提升;而自然增值是指夫妻双方均不需要付出精力,其财产在自然状态下,随外界的因素、市场的变化存在财产增值的状态,如以持有上市公司股票为例,其在持有期间股票价值的增长是由市场价值的变化来决定的,故此处价值的增长属于自然增值部分。本文所指的增值是针对自然增值而论的。第四种类型为知识产权收益。知识产权指他人需要付出一定费用才可使用智力成果,即为能够产生财产性收益的一种权利。而夫妻一方通过智力创造出蕴含知识产权的成果,此成果被他人使用所产生的利益部分即为知识产权收益。从法律的角度的出发,知识产权的拥有者对其智力成果享有某些特定、独有的权利,而这种权利是无形的,但《婚姻法》中规定的夫妻共同财产均属于有形财产,故知识财产权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收益一般为有形财产,故知识财产权所带来的收益并非是无形的,并在婚姻关系中存在两种情况:第一,权利人在婚前就已经确定知识财产权收益或者确定将来在婚后某个时间能取得的知识财产权收益;第二,权利人在婚前没有确定知识财产权收益,而是在婚姻缔结后才确定的实际知识产权收益。综上,通过其所拥有的智力成果在婚姻缔结期间所取得的利益均应视为知识产权收益。关于婚前个人财产婚后收益归属的理论争议(一)现有观点立足于我国现有的法律,就婚前财产婚后收益的归属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地处理,学界和司法界也围绕此归属问题展开了争论。而这些争论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观点:共同财产观点“婚后所得共同制”是此观点的核心理念。具体是指只要为婚姻存续期间所得的收益和孳息无论是由婚前个人财产所得的还是婚后财产所得的均属于双方共同财产,即除了法律规定为一方个人所有的,其他为缔结婚姻后所得的收益和孳息原则上夫妻都有所有权。[[][]杨遂全.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家庭总论【M】.法律出版社,2001.146-147个人财产观点个人财产观点更加侧重于保护公民的的独立人格及其私有财产。此观点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18条和《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19条。同时依民法所有权取得的原理,孳息收益的所有权属于原物所有人,则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所获得的收益也应当归该方所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用问答【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69综上可推知,公民的独立人格及个人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缔结而丧失,即婚前个人财产及其婚后所得收益应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用问答【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69部分夫妻共同财产部分个人财产观点该观点认为,应当对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所产生收益的归属进行划分讨论,而不能以偏概全或一概而论。婚前财产婚后收益的种类、形式呈多样化趋势,取得的原因也不是单一的,而且婚姻关系相对于其他社会关系存在其特殊性,所以应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行划分。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形成的观点也不同。部分学者认为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的增值,若其中无夫妻共同付出的则为个人财产;反之经由双方共同管理、经营部分的增值收益则为夫妻共同财产。这是通过对夫妻共同财产范围进行一定的限制,肯定了个人财产存在的独立性,维护了夫妻家庭关系的和谐。另一种看法是通过先将婚后所得收益分为具体的几种类型,然后再根据类型的不同来分辨其所属范围。由主观付出努力才取得的直接投资收益,因需要肯定夫妻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故应视为共同所有;由民法所有权取得的原理,孳息收益应当归属个人财产;由市场变化而间接产生的增值收益,应当归属于个人财产,因为此类收益无需主观付出努力,如投资基金、股票所获得的收益。(二)三种观点的评析陈苇教授认为:“确定一方婚前财产在婚后所得孳息的所有权之归属,因各国立法价值取向不同而导致了结果不同。”[[][]陈苇.婚姻家庭继承法【M】.法律出版社,2002.198笔者认为,共同财产观点和个人财产观点都存在考虑不全面的缺点。首先,共同财产观点虽然考虑到了我国婚姻法中所体现出的法定财产制度为婚后所得共同制,但却过分关注家庭财富的积累,将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扩大,却没有考虑到夫妻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价值提升情况的存在,缺乏对公民独立人格及其私有财产重要性的考量。其次,个人财产观点则是没有很好体现出婚姻共同体存在的价值。此观点将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所产生的收益一概划分为个人财产,是视民法上所有权取得原理为判断收益归属的唯一依据,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价值追求相悖。我们应该明确,婚姻法中的财产关系的前提是夫妻之间的人身关系,不能忽略其人身关系对财产关系的影响,故也不可将其等同于民法上的单纯财产关系而仅从一个层次去判断婚前个人财产婚后收益的归属。部分财产观点认为不能笼统的将婚前个人财产婚后的收益划分为个人财产或共同财产,而是应该具体到不同收益应有所区别。部分财产观点相较于前两种观点更具有科学性,但仍可有其不足之处。通过孳息的性质或者婚前财产在婚后所得收益的种类作为判断财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标准,其实质都是在判断“是否存在对方协力”。[[]刘广军.浅谈婚前财产在婚后产生收益的归属问题【J】.中国科技纵横,2014(15):252-253]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对方的协力作用程度在同一类型的收益中也可能无法一致,故这种标准在实际中并不能准确的判定该财产“[]刘广军.浅谈婚前财产在婚后产生收益的归属问题【J】.中国科技纵横,2014(15):252-253我国婚前个人财产婚后收益归属制度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直线上升,家庭收入也得之增加,因此婚姻法也对我国夫妻婚姻财产制度进行了相应的变动,同时针对实践社会中产生的关键争议,通过制定司法解释的办法解决纠纷,保障法律适用与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但是我们应看到,相关法律与司法解释并非尽善尽美,仍存在着缺点与不足,在学界和司法实践中存在很大争议。立法中对收益归属概念界定的内涵和外延界限不清作为民事法律体系下的两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物权法》虽然有各自的特点和分工,但是二者对于财产关系的规定,存在着一定的交叉重叠。正是因为这些重叠和不同,对于婚前个人财产婚后收益归属的认定,若从物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不同角度出发,将产生不同的法律效果。首先在《物权法》中,根据“原物主义”等古老思想的影响,其中对孳息所有权的归属定义也有着“原物主义”的色彩。[[]陈要南,史晓芳,张驰.初探婚前财产的婚后归属问题【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8):129-130]即根据《物权法》的立法精神,夫妻一方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归一方所有。尽管《婚姻法》在婚姻关系中的收益并没有严格规定夫妻双方的所有权比例或归属,但是婚姻法制定理念是夫妻双方互相帮助与扶持,因此在夫妻婚姻存续期间取得的收入应肯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因此,面对《婚姻法》和《物权法[]陈要南,史晓芳,张驰.初探婚前财产的婚后归属问题【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8):129-130立法中对收益归属概念界定的内涵和外延界限不清,因法律适用上不统一而产生“同案不同判”的现象,这不仅是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人身财产安全置若罔闻,更是对于司法的权威性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二)确定夫妻共同财产范围的立法技术存在矛盾为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在逻辑上清晰、周延,应在共同的价值追求的前提下,采取相互衔接、统一的立法技术。但在针对婚前个人财产婚后收益如何归属的规定上,我国《婚姻法》与《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所采取的立法技术出现了不同。首先,我国的法定财产制采用的是“婚后列举所得制”,即只有符合法律列举的情况才为夫妻共同财产[[]黄松有.最高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的理解与适用【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108]。即除了明文规定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其他收益应属于个人财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17条中列举了夫妻共同财产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以及生产、经营收益和知识产权收益;在《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11条也列举了有关个人投资收益的几类婚前财产收益为夫妻共同财产。而2011年《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中第5条关于夫妻财产的规定采用的却是一般原则加例外的模式,即例外规定了“孳息和自然增值为一方个人所有”。[]黄松有.最高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的理解与适用【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108[]奚晓明主编.最高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理解与适用【M】.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98(三)司法解释规定过于抽象和笼统司法解释是由最高院作出,针对法律对外适用的过程中,出现的关键争议,从而制定出的关于理解法律的司法解释。制定司法解释是为了弥补法律的不足之处,帮助法律使用者在实践中更加准确地使用法条。因此司法解释的过于抽象和笼统,往往容易造成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与《婚姻法司法解释(二)》中划分夫妻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的界定都较为笼统;在《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出现的新名词“自然增值”在法律中的范围并不明确;对于孳息、投资收益等这些基本的词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中也并没有进行明确定义等,以至于在司法实践中容易引发争议,产生分歧,造成同种收益其归属权不同的案例,这会导致判决的不公正。如针对股票收益的归属,部分学者认为,股票收益实际上属于投资收益,因此适用于《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11条规定夫妻共同享有其所有权;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股票收益不能归属于投资得来的收益,它仅是个人财产在证券市场中的流通的证明,其收益主要源于因市场变化所产生的增值,因此按物权法理论该收益属于个人财产。对我国婚前个人财产婚后收益制度的完善建议明确界定我国立法中收益概念的内容由就目前而言,针对增值、投资收益以及孳息等概念我国法律法规缺少一个明确、清晰的界定。因此在这样的法律环境下,若想要在现实生活中,针对婚前个人财产和婚后收益归属纠纷中能够有一个公正公平的处理或判决结果,仅期盼通过完善未来法律是不可行的。虽然在目前已存在的法律条文基础上,通过合理、灵活地解释和运用能解决一定的问题,但我们仍然还是能够在每年看到不少的复杂特例亟待解决。由此可见,明确我国立法中有关收益概念的内容尤为重要。同时,针对夫妻婚前个人财产和婚后收益归属的法律适用,《物权法》与《婚姻法》存在冲突。由于“新法优于旧法”是我国法律适用的原则,故原则上现行的《物权法》优先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但由此产生两部法律在有关规定上衔接不一致的情况,引发了较大的争议,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究,如何正确处理两部法律的衔接,使其有利于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解除后财产分配的具体适用。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物权法》是调整特定的民事主体之间物之流转的法律,其重点强调的是物之流转关系以及物之所有者的权利保护,以此维护社会中物的流转秩序。[[]刘嘉玲.论我国夫妻个人财产婚后收益的归属【D】.江苏:盐城师范学院,2017,12]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虽然也涉及了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但其更加突出强调的是如何调整夫妻之间因缔结婚姻而形成的人身关系,以此维护婚姻关系的稳定。由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物权法》在立法上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根据《物权法》的立法精神,直接将孳息所产生的收益适用于夫妻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归一方所有,此处并没有考虑到婚姻关系本身的特殊性,忽略了夫妻中另一方对家庭的付出与贡献。夫妻之间中的财产分配的主要依据是夫妻之间基于人身性的婚姻关系,需要夫妻双方的协力作用。因此笔者认为针对婚姻关系中的财产分配问题,应该优先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排除适用物权法中“孳息随原物”的规则。而在《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中的外规定“孳息和自然增值为一方个人所有”,直接适用了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导致了立法技术上的矛盾。对此,笔者认为立法者应完善对此条文的规定,统一采用我国的法定财产制即“[]刘嘉玲.论我国夫妻个人财产婚后收益的归属【D】.江苏:盐城师范学院,2017,12(二)具体区分婚前个人财产婚后收益的归属根据前文所述,笔者认为应当根据具体情形而对我国婚前个人财产婚后收益的归属予以具体区分:孳息孳息有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之分。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中第5条规定,孳息属于个人财产。确定天然孳息所有权的归属一般是根据物权法“孳息随原物”的规则。天然孳息为原物按其自然规律产生的收益,如树木的果实。在实际生活中,天然孳息的获得往往需要劳力、时间的付出,如水稻需要种植栽培才能获取稻米。即使夫妻一方并没有直接参与劳动,但因其间接的贡献,促使孳息的取得往往凝聚双方的共同劳动,因此该收益应属夫妻双方共有。法定孳息主要包括利息和租金等。其中利息的收益,主要是通过实现约定的固定利率获得的定期或一次性回报,其没有体现另一方的贡献,所以一方婚前个人财产而产生的利息,应归属于其个人财产;而租金是一方的婚前房屋在婚后收取的租金,因其收益是在进行房屋管理或金钱上的辅助,而这些辅助与配偶方的付出是密不可分的,即往往需要夫妻双方付出的时间、精力、财务等,也就是说法定孳息中租金作为夫妻双方收益的来源之一,对于仍然存在婚姻关系的夫妻双方,应归属于夫妻双方共有。[[]宫璐璐.个人财产婚后收益之归属--基于民法编纂的背景下的探讨【J】.中国高新区,.2018(21):285[]宫璐璐.个人财产婚后收益之归属--基于民法编纂的背景下的探讨【J】.中国高新区,.2018(21):2852.增值根据定义可知,增值有两种类型,包括主动增值和自然增值。其中主动增值指因市场价值的变化而通过自身努力所取得的收益,我们也可称之为被动增值,其往往离不开夫妻双方的协力作用,因此应归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而自然增值又被称为主动增值,其产生与财产所有者的劳动无关,既无需财产所有者付出精力、努力,更无需配偶一方的直接或间接贡献,故该部分收益应归属于个人财产。在此,我们需要着重探析实践中常出现的争议--婚前贷款购房婚后增值的归属。面对我国高昂的房价,我国选择个人全款买房的情况少之又少,而绝大多数情况人们会选择向银行贷款以此通过分期还贷的方式进行购房。就目前而言,一方在婚前贷款购买住房婚后夫妻双方共住共还贷的情况普遍存在,而学界和司法界针对该房屋的产权及其增值收益的归属也一直存在争议。部分学者主张,婚前贷款购房婚后的增值应视为个人投资取得的收益,故依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11条规定将其归属于夫妻共同所有。另外部分学者认为,应该将婚前个人还贷部分和婚姻缔结后所得的房屋增值部分分开讨论。前者归个人所有,后者归夫妻共同所有,并在处理离婚财产时依据法律的规定婚前买房者应对配偶一方进行适当的补偿。[[]李青.论法定夫妻财产制下按揭房屋的归属【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32[]李青.论法定夫妻财产制下按揭房屋的归属【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322011年《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10条规定,“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夫妻共同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若不能达成协议的,法院可判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其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此规定一经出台就引发了社会的广泛争议和高度关注。在此笔者认为,《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十条的规定是有失公平的,其忽略了婚姻关系本身的特殊性,也不利于对女性的保护。首先,就我国传统家庭财产观念而言,婚前购买婚后房屋增值部分的归属应优先考虑婚姻法的价值理念,将增值视为夫妻财产来处理,不能单纯按照物权法的规定将其归于房屋所有人一方。[[]周梦楠.浅谈婚前个人按揭购房婚后共同还贷的房屋所有权及其增值部分归属--兼评最高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五条、第十条【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4):55-58]我国长久以来的婚姻传统为男方婚前买房,女方购买家具或生活用品,此传统模式就目前而言仍是普遍存在的。在实际婚姻存续期间,大部分家具或生活用品的价值会随使用年限的增值而贬损,但房子的价值一般不受太大影响,故为了符合公平公正的价值追求,法律法规不能只对购房一方的权利进行认定,也应正视另一方在婚姻缔结后的生活中因共同维持需求而发生的价值损失。其次,夫妻关系相较于其他社会关系而言具有特殊性,在婚姻缔结中包含了感情、经济、文化以及法律等多方面内容。而在婚姻存续期间,房屋的价值受市场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市场客观因素是不可控制的,但人为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即使房屋是夫妻一方在婚前向银行进行贷款所购且由他个人交付了首款,同时房产登记也在其贷款方名下,但夫妻双方在婚姻存续期间基于共同的生活共同管理房屋,且婚后配偶一方也愿意共同偿还贷款,一起肩负还款责任,更有利于推进该房产所有权的取得。[[[]周梦楠.浅谈婚前个人按揭购房婚后共同还贷的房屋所有权及其增值部分归属--兼评最高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五条、第十条【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4):55-58[]付颖光.婚前财产收益的归属问题【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9(2):122-1243.投资收益投资收益主要有股权、股票这类投资以及实物投资。一般而言,投资产品的收益若为自然增值则归个人,若为人为增值归双方共有。如对于股权、股票这类投资以外的其他事物投资,即投资以期能够在未来保值升值的品种,为没有“贡献”的投资收益,此类财产属于自然增值,因此其应按照《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5条规定属于个人所有。在此,我们需要着重探析实践中常出现的争议--婚前股票投资婚后收益的归属。股票收益是指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缔结前购入股票,在婚后取得的股息以及婚后将股票转给他人而取得的超出实际购价的价款部分。[[]范李瑛.夫妻一方婚前财产婚后取得收益的归属【J】.烟台大学学报,2005(4)]此收益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还是个人财产,笔者认为应结合具体情况而论。首先,应考虑购买股票的一方是否以炒股为业。若夫妻一方是以炒股为业,通过炒股获得的收益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则无论其是婚前炒股婚后取得的收益还是婚后炒股获得的收益,在此应需要肯定夫妻双方为维系婚姻关系的稳定彼此的付出,由此,笔者认为婚前个人炒股婚后取得的收益应归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若购买股票的一方并不是以炒股为业,则从投资、购买股票的公司类型探讨,有下列三种情况:第一,投资、购买股票的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人合型”的特点,夫妻一方无论是在婚前或婚后的一切入股、投资行为,此投资所得的收益需要其在经营时付出劳动,而配偶一方或许没有参与经营,但其照料生活起居亦或在精神上的支持,都是对其收益作出了间接的贡献,体现夫妻“协力”,所以只要是在婚姻存续期间所产生的的收益应视为应属双方共有。第二,购买股票的公司为上市公司。一般情况下,公众在证券市场买入一定量的股票成为上市公司的小股东,既不参与具体经营活动,也无决策权,只是按期取得股票收益,即其股票是不需要持有者主观进行管理经营的,更谈不上夫妻的“协力作用”,因此笔者认为上市公司的股票收益可看做自然增值,按照《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5条规定属于持有人个人所有。第三,投资、购买股票的公司为非上市公司。而非上市公司的股票具有“资合性”的特点。既然投资者不以控股为目的,就应当综合财产持有人在该公司的所有因素包括持股比例、参与经营等总体考量,具体考量这部分收益是否需要当事人[]范李瑛.夫妻一方婚前财产婚后取得收益的归属【J】.烟台大学学报,2005(4)知识产权收益知识产权收益是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