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件29 《山居秋暝》_第1页
《大学语文》课件29 《山居秋暝》_第2页
《大学语文》课件29 《山居秋暝》_第3页
《大学语文》课件29 《山居秋暝》_第4页
《大学语文》课件29 《山居秋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居秋暝》山水诗的兴起与形成山水与文学史相始终。1、《诗经》中的山水主要作比兴之用。

《楚辞》中的山水主要是神灵活动的背景,自然山水远未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2、汉代文人诗中山水仍然作为抒情言怀的渲染和衬托。山水诗的兴起与形成3、作为文学题材的山水诗正式兴起于六朝的晋宋之际,脱胎于借助自然美景体悟自然之道的玄学思潮。谢灵运-鼻祖为唐代山水诗的繁盛作了准备。4、唐代是山水诗的极盛期,也是山水诗作为诗派的形成期。1、唐初,限于宫廷池苑。四杰将宫廷诗“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以行役写山水,对大自然雄奇秀丽之美的惊喜发现与醉心沉迷。山水诗的兴起与形成2、贬谪文人的吟咏山水。张说、张九龄以一代时哲文宗身份,以“天然壮丽”的审美理想引导文风,影响盛唐诗人。

盛唐时期,山水诗是极普遍的题材,许多诗人皆有创作,“王孟诗派”则被视为山水诗派。唐代山水诗繁盛的原因1、唐代富庶的社会经济为士人提供优裕的生活条件,行成山庄别业化的生活环境。2、隐居成为普遍的时尚,“终南捷径”、“亦官亦隐”、罢官或退休“归山买薄田”。心境幽雅从容。3、盛唐时代精神感召下,士人形成通达的处世原则与人生观念,既充满建功立业的理想,又保持高尚超俗的道德人格建构。将山水诗的自然与社会背景推向无限广阔,成为追求人格独立与心灵自由的重要象征。王维(700——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玄宗开元九年(721)登进士第,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获罪,贬济州司仓参军。此后开始亦官亦隐的生涯。先后隐居淇上、嵩山、终南山,历任右拾遗、河西节度判官等职。

安史之乱中,被迫接受伪职。两京收复后,因此被定罪入狱,但终获赦免,官复原职,官至尚书右丞。王维晚年皈依佛教,无意仕途,常焚香独坐诵经。王维在文学史原生态上地位高于李杜,为当时文坛的领袖,“一代文宗”(唐代宗批示“天下文宗”)。其诗前后期明显不同,前期秀雅,为盛唐都城文化,审美文化的集中体现;后期作品澄淡、幽静,为其诗创造性价值的体现。后期心态转换与创作思维的变化的原因1、黄狮子事件:都城诗向贬谪文学转换,重在个人心理感受和旅途景色的描摹。2、开元24年,张九龄遭贬:恐遭时累,生退隐之心,然为家事所累,进退两难。“日夕见太行,沉吟未能去,问君何以然,世网婴我故。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几回欲振飞,踟蹰复相顾。”3、安史之乱任伪职,虽心向朝廷获免罪,无法自我宽恕,寻求宗教解脱。受母亲虔诚信佛影响的早年记忆化为心灵的自觉追求。“一身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此后身心分离,亦官亦隐。

王维的思想构成与后期创作儒释道合流:道家自然观、佛教禅宗身心分离与儒家兼济独善思想。1、王维诗的隐逸趣味。其隐逸诗带有唐代盛世精神,通达非一味避世。2、禅宗直觉观照、顿悟的悟道方式与王诗后期创作意境体验的思维方式相似。3、禅境通诗境——超越时空的澄澈境界。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他精通音乐,擅长绘画,在山水田园诗中创造出一种自然之美与心境之美融为一体的纯美诗境,其宁静之美与空明境界是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结晶。早年

:豪侠进取《少年行》:“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送张判官赴河西》:“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后期——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

动静得宜,山光物态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

《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终南山》: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辋川集二十首》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艺术特点:1、物境与心境的统一。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美与心境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纯美的诗境。2、以动写静,使形象立体生动。3、浅近的语言形象与深远的意境完美结合。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终南山全诗深得画理,移步换形。

变换视角,从各个角度描写终南山,以不全求全,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白云”一句如水墨晕染的画面,王维以画家的眼睛和诗人的情思,写物态天趣,宁静优美而神韵缥缈。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乡村生活的恬淡自然,深深打动了王维,生出由衷的羡慕,而面对现实中的进退两难,只能怅然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