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各区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二
2023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五)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平州新学记
【宋】王安石
①太平新学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司农少卿建安李侯某仲卿所作。侯之为州也,宽而有制,静而有
谋,故不大罚戮,而州既治。于是大姓相劝出钱,造侯之廷,愿兴学以称侯意。侯为相地迁之,为屋若干
间,为防®环之,以待水患。而为田若干顷,以食学者。自门徂堂,阂壮丽密,而所以祭养之器具。盖往
来之人,皆莫知其经始②,而特见其成。既成矣,而侯罢去,州人善侯无穷也,乃来求文以识其功。
②嗟乎!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世之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而李侯知以为先,又能不费财伤民,而使
其自劝以成之,岂不贤□!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焉。
③盖继道莫如善,守善莫如仁,仁之施自父子始。积善而充之,以至于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推仁而上
之,以至于圣人之于天道,此学者之所当以为事也,昔之造书者实告之矣。有闻于上,无闻于下,有见于
初,无见于终,此道之所以散、百家之所以盛、学者之所以讼也。学乎学,将以一天下之学者,至于无讼
而止。游于斯,筋于斯,而余说之不知,则是美食逸居而已者也。李侯之为是也,岂为士之美食逸居而已
哉?
【注释】①防:堤岸。②经始:开始筹划营建。
2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A.焉B.矣C.哉D.也
23.对第①段兴建学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仲卿治理有方,百姓在他的劝说下纷纷捐资兴学。
B.李仲卿亲自择地,又筑堤岸拨农田,办事细密周详。
C.自门到堂的建筑雄丽紧凑,用以摆放祭祀养生器物。
D.往来者不知何时动工,只见它落成,突出速度之快。
24.分析本文三段文字的行文思路。
25.概述本文写作的针对性。
【答案】22.C23.A
24.第①段讲述李仲卿兴办学堂的事例,因为有这样的功德,所以第②段赞颂他的贤能;又从反面提出社
会中还有不懂为学之道的士子,交代写作目的;第③段紧承上文的写作目的,具体阐述作者的为学之道,
告诫士子当孜孜以求圣人之道,不可贪求美食逸居。
25.针对当世有些官吏不懂学而不已的现实,赞扬李仲卿教育为先、为政以德的贤明之举;针对当世学者
道散多讼的现实,勉励学子推行仁义到达圣人境界的为学之道。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意思的理解能力。
“岂”是难道的意思,表示反问,而“岂……哉”在文言中是固定句式,表反问语气,译为“难道……吗”。
“岂不贤哉”翻译为:难道不是贤明之举吗?
“也,,“焉”“矣”如出现在句末,一般表示陈述语气。故排除ABD三项。
故选C。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百姓在他的劝说下纷纷捐资兴学”理解错误。原文为“于是大姓相劝出钱,造侯之廷,愿兴学以称侯
意”,是豪门大族彼此相劝勉拿出钱财,李侯并没有劝说他们捐资兴学。
故选Ao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作者在第一段首先讲述李仲卿兴办学堂的事例,“太平新学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司农少卿建安李侯某
仲卿所作”“既成矣,而侯罢去,州人善侯无穷也,乃来求文以识其功”,李仲卿治理地方有法,豪门大
族自愿捐资办学,这些都是李仲卿的功德。
第二段则是承接上段,“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世之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而李侯知以为先,乂能不费财
伤民,而使其自劝以成之,岂不贤哉”,这里作者赞颂李侯的贤能。接着,作者从反面提出社会中还有不
懂为学之道的士子,“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焉”,作者指出自
己写作此文的目的,就是要告诉这些不懂为学之道的人,应该如何学习。
第三段则是阐述作者的为学之道,“推仁而上之,以至于圣人之于天道,此学者之所当以为事也”“游于
斯,右甫于斯,而余说之不知,则是美食逸居而已者也”,此处作者告诫士子当孜孜以求圣人之道,不可贪
求美食逸居。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作者在第一段首先赞扬李仲卿“侯之为州也,宽而有制,静而有谋,故不大罚戮,而州既治”“大姓相劝
出钱,造侯之廷,愿兴学以称侯意”,李仲卿教育为先、为政以德的贤明之举,让作者甚为佩服。接着,
第二段中作者指出“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焉”,从中可见,作
者借赞扬李仲卿指出当时当世有些官吏不懂学而不已的现实,作者写作此文所针对的就是有些官吏不懂学
而不已的现实。
第三段中,作者指出“闻于上,无闻于下,有见于初,无见于终,此道之所以散、百家之所以盛、学者之
所以讼也”,这是当时当世学者道散多讼的现实,作者针对这种现象,指出“盖继道莫如善,守善莫如仁,
仁之施自父子始。积善而充之,以至于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推仁而上之,以至于圣人之于天道,此学者之
所当以为事也,昔之造书者实告之矣”,应该“学乎学,将以一天下之学者,至于无讼而止”,作者勉励
学子推行仁义到达圣人境界的为学之道,以改变学者道散多讼的现实。
参考译文:
太平州新建的学校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由司农少卿建安人李侯件卿主持修建。李侯担任知州,政
令宽简却很有章法,安静不扰却心有安排,所以没有大肆责罚杀戮,而州中的治安非常好。于是豪门大族
彼此相劝勉拿出钱财,来到李侯的厅堂,表示愿意捐钱兴建学校以完成李侯的心愿。李侯为此亲自划拨土
地将旧学迁到新址,修建了房屋若干间,其形制如同一个圆环,以这种方式防备水灾。又划出田地若干顷,
以满足求学者的口粮之需。从大门直到正堂,雄丽壮观而又紧凑,用来祭祀先圣和养育弟子的一应设施都
已具备。南来北往的人都不知道这项工程何时开始,而只见到它的落成。学校刚刚建成,李侯就任满离开
了,全州百姓都对李侯的善举有着不尽的怀念,于是前来请求王某写一篇记述文字以便后人了解李侯当时
所付出的功劳。
啊,学校不能让它停止的这种认识由来已久了。世上那些当官的人有的还不懂的学校的重要性,而李
侯却深知学校教育为先,又能做到不费民财不伤害百姓,而是使他们自己劝勉自觉出力来建成此学,难道
不是贤明之举吗?然而当今世上的士子虽然都明白应该学习,但有人还不懂得学什么、怎么学,所以我想
借该州来人请我做记的机会讲讲这个问题。
继承圣道没有比守善更重要的,恪守善心没有比仁义更重要的。仁义所施要从父慈子孝的伦理开始。
积蓄善心并不断地丰富它,从而达到圣人的境界而不可自知那就可以称之为神了。推行仁义并使之及于天
下社稷,从而达到圣人对天道的理解高度,这才是学者应该终生孜孜以求的事业,早在圣贤造字的时候就
已经实实在在地告诉了人们这些道理。一切听从君上的旨意,不去听闻下面百姓的声音,初学之时有些心
得,却不能将大道贯穿起来理解,这是圣人之道发生歧义、百家之说能够盛行、学者之间有所争论的原因。
学习所以称为学习,最终是要使天下的学者达到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而不再有什么可以争论的问题才停
止。游学在那里,饮食在那里,而却不知道我上面所说的那些内容,那还仅仅是享受可口之食、安逸之居
而已。李侯之所以这样,难道仅仅是给士子可口之食、安逸之居就算达到目的了吗?
2023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五)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僧浩初序
(唐)柳宗元
①儒者韩退之与余善,尝病余嗜浮图-言,誉余与浮图游。近陇西李生础自东都来,退之又寓书罪余,
且目:“不斥浮图。”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②,不与孔子
异道。退之好儒未能过扬子,扬子之书于庄、墨、申、韩,皆有取焉。浮图者,反不及庄、墨、申、韩之
怪僻险贼□?日:“以其夷也。”果不信道而斥焉以夷,则将友恶来、盗跖®,而贱李札、由余④乎!非所
谓去名求实者矣。吾之所取者与《易》《论语》合,虽圣人复生不可得而斥也。
②退之所罪者其迹也,目:“髡而缁⑤,无夫妇父子,不为耕农蚕桑而活乎人。”若是,虽吾亦不乐
也。退之忿其外而遗其中,是知石而不知福玉也。吾之所以嗜浮图之言以此。与其人游者,未必能通其言
也。且凡为其道者,不爱官,不争能,乐山水而嗜闲安者为多。吾病世之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也。则
舍是其焉从?吾之好与浮图游以此。
③今浩初闲其性,安其情,读其书,通《易》《论语》,唯山水之乐,有文而文之;又父子成为其道,
以养而居,泊焉而无求,则其贤于为庄、墨、申、韩之言,而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者,其亦远矣。
④李生础与浩初又善。今之往也,以吾言示之。因北人寓退之,视何如也。
【注释】①浮图:泛指佛教徒,也代指佛教。②爽然:释然,形容丝毫不受拘束。③恶来、盗跖:古代恶
人。④季札、由余:古代贤人。⑥髡而缁:剃发穿黑色僧衣。
21.填入第①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A.耶B.焉C.矣D.也
22.对第③段分析不正画的一项是()
A.点明浩初寄情山水的超凡气质。B.意在批判官场相互倾轧之现实。
C.运用对比手法凸显浩初之形象。D.暗寓乐于浮图交游的获益之处。
23.简要概括柳宗元针对韩愈“以儒斥浮图”观点的辩驳思路。
24.有人认为本文徒有“赠序”之名而无“赠序”之实,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本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21.A22.B
23.首先,针锋相对地提出儒佛之道相合而不可斥的观点;其次,逐条批驳韩愈视浮图为异端的理由,批
驳韩愈因为佛教来自外国而斥佛实质是重名轻实;然后,因为佛教徒的行为而斥佛的理由存在忿外遗中的
问题。最后,以与僧浩初游远胜于追随争名逐利之徒为例验证观点。
24.参考示例一:我不认同。本文有明确的送序对象僧浩初:尽管着墨不多,但是却呈现了其淡泊名利、
寄情山水,儒释合一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此的认可与赞美;明确地表达了乐于浩初言、乐于浩初游的态
度,表明与其游的益处;对韩愈的辩难在于阐明自己的佛学观,点明了儒释的合一,也表明了对僧浩初所
持认可的理据。
参考示例二:我认同这一观点。
本文主体部分都是针对韩愈的辩难进行批驳,阐明自己的佛学观;从写作目的看•,直到文本结束依然表明
与韩愈的对话意图;有关僧浩初的内容,仅仅是验证自己观点的例子,缺乏与赠序对象的交流意图。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原文应为反问语气修辞,方框处应填写表反问的虚词。
A.“耶”,用在句末,表反诘。
B.“焉”,用在句末,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了”“呢”,常可不译。
C.“矣”,用在句末,跟“了”相同。
D.“也”,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的语气词。
故选Ao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批判官场相互倾轧之现实”错误,原文“则其贤于为庄、墨、申、韩之言,而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
轧者,其亦远矣”,其德行胜于庄、墨、申、韩等诸子所言,对比那些整日追名逐利,为了权力相互倾轧
排挤的人,更要远远胜出。虽然文章中提到了“唯印组为务以相轧者”,但文章主题主要是表现了柳宗元
对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的赞同,以及自己不同于韩愈的亲佛思想。
故选B,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吾之所取
者与《易》《论语》合,虽圣人复生不可得而斥也”,首先阐明了儒佛之道相合而不可斥的观点;
“退之好儒未能过扬子,扬子之书于庄、墨、申、韩,皆有取焉。浮图者,反不及庄、墨、申、韩之怪僻
险贼耶?曰:'以其夷也。‘果不信道而斥焉以夷,则将友恶来、盗跖,而贱季札、由余乎!非所谓去名
求实者矣”,逐条批驳韩愈视浮图为异端的理由,批驳韩愈因为佛教来自外国而斥佛实质是重名轻实;
“退之忿其外而遗其中,是知石而不知堀玉也”,因为佛教徒的行为而斥佛的理由存在忿外遗中的问题:
“且凡为其道者,不爱官,不争能,乐山水而嗜闲安者为多。吾病世之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也。则舍
是其焉从”“今浩初闲其性,安其情,读其书,通《易》《论语》,唯山水之乐”“以养而居,泊焉而无求,
则其贤于为庄、墨、申、韩之言,而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者,其亦远矣”,以与僧浩初游远胜于追随
争名逐利之徒为例验证作者亲佛、主张儒佛一体的观点。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的能力。
题目要求先表明自己的观点,需要先点明认同或者不认同的态度,再分析原因。
不认同的理由:
标题“送僧浩初序”和“今浩初闲其性……”,有明确的送序对象僧浩初;
“今浩初闲其性,安其情,读其书,通《易》《论语》,唯山水之乐,有文而文之;又父子咸为其道,以养
而居,泊焉而无求,则其贤于为庄、墨、申、韩之言,而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者,其亦远矣”,尽管
着墨不多,但是却呈现了其淡泊名利、寄情山水,儒释合一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此的认可与赞美;
“与其人游者,未必能通其言也。且凡为其道者,不爱官,不争能,乐山水而嗜闲安者为多。吾病世之逐
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也。则舍是其焉从?吾之好与浮图游以此”,明确地表达J'乐于浩初言、乐于浩初
游的态度,表明与其游的益处;
“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突然,不与孔子异道”“日:‘以其
夷也。’果不信道而斥焉以夷,则将友恶来、盗跖,而贱季札、由余乎!非所谓去名求实者矣”“退之忿
其外而遗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镉玉也”,对韩愈的辩难在于阐明自己的佛学观,点明了儒释的合一,也表
明了对僧浩初所持认可的理据。
认同的理由:
第一段“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吾之所取者与《易》《论语》合”,两句意思相
同,意在表明作者的儒佛一体思想。并且从下文看,主体部分都是针对韩愈的辩难进行批驳,阐明自己亲
佛的佛学观;
文章开头“儒者韩退之与余善,尝病余嗜浮图言,皆余与浮图游”起笔从韩愈对自己观点的不认同着手,
到结尾“李生础与浩初又善。今之往也,以吾言示之。因北人寓退之,视何如也”,从写作目的看,直到
文本结束依然表明与韩愈的对话意图;
全文关于僧浩初的文字只有“今浩初闲其性,安其情,读其书,通《易》《论语》,唯山水之乐,有文而文
之;又父子咸为其道,以养而居,泊焉而无求,则其贤于为庄、墨、申、韩之言,而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
相轧者,其亦远矣”,从第三者角度介绍了僧浩初,并未与赠序对象的交流意图,仅仅是验证自己观点的
例子。
参考译文:
儒者韩愈字退之与我交好,他曾经批评我喜欢佛教言论,指责我与僧人来往。最近,陇西李生础从东
都洛阳来,带来韩愈的书信,信中他再次指责我的错误,说道:“你并不排斥佛教思想。”佛教思想确实
有不可被责难的部分,它们常常与《易》、《论语》的思想相契合,乐于奉佛,精神上则可以自由无束,故
而佛教与孔子的学说的旨归并不是相矛盾,两者能够融合在一起。退之专心追求儒学,其程度未必能比得
上杨雄,杨雄所著之书,其思想对庄、墨、申、韩等诸子思想皆有所吸收、包融。佛教思想,难道比庄、
墨、申、韩等诸子思想更加的怪僻、阴险、邪恶吗?或者有人说:“它是外来文化。”如果不相信某些真
理就把它以外来的名头加以排斥、责难,那么的话,难道要将中原的恶来、盗跖视为友善,而鄙薄非中原
的季札、由余吗?这样并非从本质上看问题。我从佛教思想中择取的部分与《易》、《论语》的旨趣相合,
即使圣人复活,也不能对此加以指责。
退之之所以反对佛教是因为它的表象行为,也就是你说的:“剃发入释门,不婚不育,不劳动却靠别
人过活。”在这方面,即使我也不赞同。然而退之你因厌恨其外表而丢弃其内在合理的内容,是只见璞石
的表层而不知璞石中还有美玉的存在。我之所以喜欢佛教言论正是因为如此。与佛教僧侣来往的人,也不
一定要通晓他们的学说。而且出家之僧大多不爱官,不争强好胜,乐于游赏山水而喜欢悠闲、安适。我厌
恶世上追名逐利之徒整日为了权力相互倾轧排挤,可是除了这些我又该追求什么呢?我之所以喜欢与僧人
往来也就因如此。
如今僧人浩初约束自己的心性,平稳自己的情感,静心读书,精通《易》、《论语》,唯独喜欢欣赏山
水自然风光,想写成文章时便写下来。而且他们父子都是僧人,通过滋养身心而渐变气质,心境安然而不
追逐名利,其德行胜于庄、墨、申、韩等诸子所言,对比那些整日追名逐利,为了权力相互倾轧排挤的人,
更要远远胜出。
李生础又与浩初你交好,现在你前去见他,把我的话告诉他。让这个人转告退之,你看怎么样呢。
2023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野庙碑传
(唐)陆龟蒙
①碑者,悲也。古者悬而安①,用木。后人书之②以表其功德,因留之不忍去,碑之名由是而得。自秦
汉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称③矣。余之碑野庙也,非有政事功德可纪,
直悲夫氓竭其力,以奉无名之土木而已矣!
②瓯越间好事鬼,山椒水滨多淫祀④。其庙貌有雄而毅、黝而硕者,则日将军:有温而愿、晰而少者,
则日某郎:有媪而尊严者,则日姥:有妇而容艳者,则日姑。其居处则敞之以庭堂.峻之以陛级。左右老
木,攒植森拱,萝莺翳于上,鹃鹃室其间。车马徒隶,丛杂怪状。氓作之,氓怖之,走畏恐后。大者椎牛;
次者击豕,小不下犬鸡鱼菽之荐。牲酒之奠,缺于家可也,缺于神不可也。不朝懈怠,祸亦随作,耄孺畜
牧栗栗然。疾病死丧,氓不曰适丁其时耶!而自惑其生,悉归之于神。
③□,若以古言之,则戾⑤;以今言之,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何者?岂不以生能御大灾,捍大患,
其死也则血良于生人。无名之土木不当与御灾捍患者为比,是戾于古也明矣。今之雄毅而硕者有之,温愿
而少者有之,升阶级,坐堂筵,耳弦匏⑥,口粱肉,载车马,拥徒隶者皆是也。解民之悬⑦,清民之喝,未
尝怵于胸中。民之当奉者,一日懈怠,则发悍吏,肆淫刑,驱之以就事,较神之祸福,孰为轻重哉?平居
无事,指为贤良,一旦有大夫之忧,当报国之日,则侗挠脆怯,颠蹶窜踣®,乞为囚虏之不暇。此乃缨弁⑨
言语之土木尔,又何责其真土木耶?故日:以今言之,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
④视吾之碑,知斯文之孔悲!
——选自《笠泽丛书》
[注释]①寥(bian):下葬。②书之:指在墓穴四角的木上书写死者的事迹。③失其称:失掉“碑”这一名
称的本来意义。④淫祀:不合礼制的祭祀。⑤戾:罪。这里指不合道理。⑥耳弦匏(pao);耳听音乐。⑦
悬:倒挂,比喻极大的痛苦。⑧颠蹶(zhɪ)窜踣(b6):倾仆逃窜。⑨缨弁(bi&n):仕宦的代称。
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A.然则B.是以C.虽然D.于是
22.对第①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叙述碑的沿革,本来是落葬下棺的木板,后发展成为记载功德的木碑和石碑。
B.秦、汉以后人们把木板改成石块来歌颂生前有歌功政绩的人,与碑的原意不相符。
C.作者给野庙树碑,并不是有什么施政办事的功业德行可以记述,而只为抒发悲哀。
D.本段最后作者为农民供奉祭祀着一群根本不值得供养祭祀的神鬼偶像而深感悲哀。
23.本文第②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特点,请加以赏析。
24.鲁迅评价陆龟蒙的小品文”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请依据文本内容对该评价进行分
析。
【答案】21.C22.B
23.运用整句,语言整饬,有节奏感,具有音韵之美,生动地描绘出当地百姓所供奉的各类偶像的外形特
点;语言幽默风趣,“则”字揭示了当地百姓仅依据生活经验给偶像分类的可笑行为,带有讽刺意味。
24.答案示例:晚唐社会动荡,政治腐朽,陆龟蒙无情鞭挞了尸位素餐、不恤国事、盘剥压榨百姓的官吏,
揭露了晚唐政治的腐朽,流露出对底层百姓的深切同情,呈现出高度的现实性和鲜明的批判性,闪烁着思
想的锋芒。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然则,连词,用在句子开头,表示“既然这样,那么……”或“虽然如此,那么……”。
B.是以,连词,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因果关系,所以、因此。
C.虽然,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虽然这样。
D.于是,连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
根据原文,空前讲农民把自己不明白生老痛死的规律,全部归结到了神身上。空后讲如果按照古代的礼制
来衡量,就不合事理;但按现在的礼制来衡量,也许将野庙中无名神像供奉为神,不算什么罪过。所以,
属于转折关系,表示“虽然这样",排除ABD。
故选Co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秦、汉以后人们把木板改成石块来歌颂生前有歌功政绩的人”说法错误,原文为“自秦汉以降,生而
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生”不是生前的意思,而是“活着”的意思。指从秦汉以后,有功业德行、
施政办事的活着的人,也为他立碑,并且把木头换成了石头。
故选B。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特点的能力。
“雄而毅、黝而硕”“温而愿、晰而少"''媪而尊严者”“妇而容艳者”等运用整句,语言凝练,句式整
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生动地描绘出当地百姓所供奉的各类偶像的外形特点;
“则曰将军……则曰某郎……则曰姥……则曰姑",语言幽默风趣,“则”字揭示了当地百姓仅依据生活
经验给偶像分类的可笑行为,带有讽刺意味。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
此文其实抓住一个典型的比喻来做文章,就是把唐末腐朽帝国官府比作一座野庙,官僚就像野庙里的土木
偶像,人民和帝国官府的关系,就像人民和野庙的关系•样,人民创造了它们,反而又害怕它们。但是两
者之间有一点差别,就是活着的官僚比土木的偶像更凶恶,祸害更大。总起来看,作者用“古文”的语言,
以夹叙夹议的方式,生动活泼地描写出了几类鲜明形象,即野庙的土木偶像,忠厚愚昧的农民形象和唐末
官僚的罪恶形象。
作者对人民的愚昧是痛心的,所以施以有情的热嘲,抒发深情的悲哀。对那些无名的神鬼偶像则以嬉笑的
嘲弄,指指点点,这个黑大个儿叫将军,那个白面书生是郎官,尊贵的老太婆就是姥姥,漂亮的少妇人就
叫姑姑,仿佛在欣赏雕塑艺术,令人发噱。而对文官武将,就是严峻的揭露,无情的冷嘲,尖锐的讽刺,
凌厉的怒骂。呈现出高度的现实性和鲜明的批判性,闪烁着思想的锋芒。
参考译文:
碑的意思,是表示悲哀。古时候用绳子将棺木吊进墓穴安葬,安葬时用大木头垫在棺材下面,系上绳
索,以便搬动棺材。后人在木头上写明死者的生平事迹来表彰他的功业德行,于是留下它不舍得丢掉,碑
的名称由此得来。从秦汉以后,有功业德行、施政办事的活着的人,也为他立碑,并且把木头换成了石头,
这就失去了原来的用处。我为野庙立碑,并不是有什么施政办事的功业德行可以记述,只不过悲伤农民竭
尽他们的力量来供奉野庙里泥塑木雕的神像罢了。
瓯越一带有侍奉鬼神的传统习俗,山顶水边有很多不该祭祀的祭供。那些庙中供奉的神像,外表威武
果断、黝黑硕大的,就称将军;和气谨慎、白皙年少的,就称某郎:老妇人外貌庄重而有威严,就称姥:
妇女面容艳丽的,就称姑。供举神像的地方,厅堂建筑得很宽敞,台阶筑得很高,左右种植着十分茂密的
古树,女萝和笃萝在上面遮蔽了阳光,猫头鹰在树木间筑巢。神庙两廊中的神用车马和随从差役,众多繁
杂,奇形怪状。农民们自己塑造了这些神像,又对这些神鬼感到害怕,跑来祭祀唯恐落在后面。大的杀牛
来祭祀,其次杀猪来祭杞,小的也不下于杀狗、鸡、鱼和菽来祭祀。平时祭祀用的家畜和酒食,宁可家里
缺少,也不能让神像缺少。如果有一天不勤勉,灾祸就随之降临,老人小孩,家畜牛马都战战兢兢的。疾
病死丧,农民不认为恰巧遇到这个时候!自己不明白生老病死的规律,全部归结到了神身上。
虽然这样,如果按照古代的礼制来衡量,就不合事理;但按现在的礼制来衡量,也许将野庙中无名神
像供奉为神,不算什么罪过。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活着的时候能够抵御大灾,抵抗大患,他死后就该
享用活着的人的祭祀吗?野庙里供奉的无名的神像,不能同抵御祸患死后受到祭祀的神相比,这是明显不
合乎古代礼制的地方。现在也有威武果断、体格硕大的人,也有和气谨慎、青春年少的人。登上台阶,举
行大型酒宴,耳听音乐演奏,口吃精美食品,乘车骑马,被仆从包围的人都是这样的。解除人民的沉重苦
难,拯救百姓于危难之中,这些他们不曾放在心上。百姓必须供奉的东西,一天不勤勉,就派出凶悍的官
吏,滥用酷刑,强迫他们去做事。贪官污吏与无名之神相比,谁给人民带来的灾祸严重?平时国家没有事
情,这些人一直被视为贤士良臣。一旦国家有大的祸患,应当报效国家的时候,却昏乱害怕,遇到危险即
仓皇逃遁,乞求作囚徒都来不及。这是戴着礼帽会说话的泥塑木雕罢了,又为什么责备那些真的泥塑木雕
呢!所以说,按现在的礼制来衡量,也许将野庙中的无名神像供奉为神,不算什么罪。
看着我立的碑,知道我的碑文情感多么伤悲。
2023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五)(11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伤寒论》序
[汉]张仲景
①论目: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
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
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
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
至贵之重器①,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
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
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竟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
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②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②,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
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
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
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所谓裒管而已。夫欲
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③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有删选)
【注】①重器:珍贵之宝器,此喻人的身体。②府俞:气腑俞穴。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A.耳B.哉C.也D.乎
22.对第①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笔一“叹”一“怪”形成对比,表达作者鲜明爱憎。
B.动词使用精准,刻画出“居世之士”汲汲名利的嘴脸。
C.暗引“毛”对“皮”的依附,比喻名利与体质的关系。
D.连用叹词,在叙事说理中增加了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23.第②段中,张仲景认为医者需要具备哪些医德。
24.请联系下面二则材料.,评析张仲景作《伤寒论》的意图。
(-)
建安二十二年,疫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殖,或覆族而丧。
——曹植《说疫气》
(二)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张仲景《伤寒论》序
【答案】
21B22.D
23.有真才实学,深入钻研业务;对病人要真诚;诊治病情要全面细致。
24.张仲景作《伤寒论》的意图,-是纠正当时社会以追逐名利为核心的糜烂风气,二是救助被伤寒侵犯
的病人。张仲景有责任和担当,有理想有追求,不只为亲人罹难悲痛,而且心忧天下苍生,不愧为一代医
圣。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像这样地轻视生命,他们还谈什么荣华权势呢?“何……云”,表反问,
谈……呢。结尾应该用表示反问语气的虚词。只有“哉”符合要求。
故选B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愤世嫉俗”错误,结合“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
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可知,是为一些人不珍惜健康和
身体,舍本逐末而痛心,不是“愤世嫉俗”。
故选D„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可分析出,有真才实学,深入钻研业务;
结合“省疾问病,务在口给”可分析出,对病人要真诚;
结合“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所谓窥管而已”可分析出,诊治病情要全面细致。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结合“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
究方术……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分析,张仲景痛心于当时社会追逐名利
的糜烂风气,人们不懂珍视健康。所以要作《伤寒论》以纠正当时社会以追逐名利为核心的糜烂风气:
结合”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疫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
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殖,或覆族而丧”“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
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分析可知,当时疫病流行,死人无数,包括张仲景的亲族,所以他下决心
要改变这一状况,拯救苍生于水火。
结合前面内容及文本“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生而知之者上。学
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分析可知,张仲景欣赏有卓越医术之人,并且想
要扭转社会风气;引孔子之言,有激励自己“多闻博识”,精益求精地钻研医术之意,可见他有责任和担
当,有理想有追求。不光为亲人罹难悲痛,而且心忧天下苍生,不愧为一代医圣。
参考译文:
我每次读到《史记•扁鹊传》中“秦越人到虢国去给虢太子诊病在齐国望齐侯之色”的记载,没有一
次不激动地赞叹他的才华突出.就奇怪当今生活在社会上的那些读书人,竟然都不重视医药,不精心研究
医方医术,以便对上治疗国君和父母的疾病,对下用来解救贫苦人的病灾和困苦,对自己用来保持身体长
久健康,以保养自己的生命。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忙忙只是致力于
追求名利。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的根本之道,使自己的外表华贵,而使自己的身体憔
悴。皮都不存在了,那么,毛将依附在哪里呢?突然遭受到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被不平常的疾病缠绕,
病患灾祸临头,方才震惊发抖,于是就降低身份,卑躬屈膝,恭敬地盼望女巫男祝的求神祷告,巫祝宣告
办法穷尽,就只好归于天命,束手无策地等待死亡。拿可以活到很长久的寿命和最宝贵的身体,交给平庸
无能的医生,任凭他摆布处置。唉!他们的身体已经死亡,精神消失了,变成了鬼物,深深地埋在九泉之
下,别人白白地为他的死亡哭泣。痛心啊!整个世上的读书人都昏迷糊涂,没有人能清醒明白。不珍惜自
己的生命,像这样地轻视生命,他们还谈什么荣华权势呢?而且,他们即使做了官也不能爱护别人,顾及
别人的疾苦;不做官又不能爱护自己,顾及自己的隐患,遇到灾难,碰上祸患,身处在危困的境地,糊涂
愚昧,蠢笨得就像没有头脑的废物。悲哀啊!那些在社会上奔波的读书人,追逐着去争夺表面的荣华,不
保重身体这个根本,忘记了身体去为权势名利而死,危险得如履薄冰,如临深谷一样,竟达到了这种地步!
自然界分布着五行之气,而运转化生万物。人体禀承着五行之常气,因此才有五脏的生理功能。经、
络、府、俞,阴阳交会贯通,其中的变化真是难以穷尽,假如不是才学高超,见识精妙的人,怎么能探求
出其中的道理和意趣呢?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等,中古有长桑君、
扁鹊,汉代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从这以后,没有听说过他们呀。看看当今的医生,他们不想思考研求医学
经典著作的旨意,用来扩大加深他们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只是始终沿袭旧法。察看疾病,询问病情时,总
是致力于花言巧语,只图应付病人,对着病人诊视了一会儿,就处方开药。诊脉时只按寸脉,没有接触到
尺脉,只按手部脉,却不按足部脉,这真如人们所说的“以管看天”似的很不全面罢了。这样想要辨识不
治之证或判别出可治之证,实在是很难呀!
孔子说:生下来就懂得事理的人是上等的。通过学习而懂得事理的人是第二等的。多方面地聆听求教,
广泛地记取事理的人,又次一等。我素来爱好医方医术,请允许我奉行这样的话吧!
2023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五)(12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资仁堂记
(明)邵宝
①吾邑砖桥钱君孟泗之为堂也,君子过之而见其扁®者,问之曰:“君之堂何以名'资仁'哉?”君
起而对口:“吾闻之:仁者,人也。人而不仁,不可以为人。吾斯惧焉。虽不敏,不敢不勉。名吾堂所以
志也。”
②曰:“'为仁由己',孔子之训也,君而不闻乎?顾舍诸而言资也?无亦重自任而轻人之求欤?”
目:“何敢然哉?资之于仁,大矣。□如不敏者,非资焉,言则曷听,行则曷观?《礼》曰:'率法而强
之,资仁者也。'敢不务乎?”
③日:“然则资恶乎在?”日:“昔者孔子之告子贡,盖尝日:‘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凡堂焉而吾坐者,皆若人也,此吾所为资焉者也。不然,吾省焉。虽然,吾所居里,去郡邑,远大夫,士
非特至;⅜者,吾见亦罕矣,资将焉取哉?”
④日:“野固有人焉。冀缺耨而敬,胥臣称其有德久谓'仁之则于是乎在‘。今之野,焉知无缺乎?
苟有之,其稽古传恭将无说乎?所谓资焉者,孰大于是?”君闻斯言也,以为得“资”,再拜而受之。
⑤他日,以告予。予谓之曰:“允哉,君子之论!可以铭君之心矣。”遂为之记。
⑥君名泗,孟润其字。系出五季十国所谓吴越王锣,苏眉山称其有德于民甚厚者也。君九世祖进。宋
祥符间,始繇③嘉禾徙居无锡。胜国④时,其孙宽甫益大其业,至以私縻代公赈,乡人德之。国朝洪武中,
君大父公达徙今砖桥。父惟常,世修乡惠。正统中,用义受玺书,旌于门。君生承,厥世面天资近道,持
身及家,克勤无怠。今且老矣,犹不忘自箴如是。君之伯兄孟清,于予为尊姑之夫。予之知君盖四十年于
兹矣。因并及之。
(选自《容春堂续集》,有删节)
[注]①扁,同“匾”。②冀缺耨而敬,胥臣称其有德:胥臣出使,经过冀国,看到冀缺在锄田除草,他
妻子给他送饭,很恭敬,于是称赞这种相敬如宾的夫妻关系。③繇,同“由”。④胜国,指宋朝灭亡。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一项()
A.况B.而C.抑D.亦
22.下列对第①②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钱孟润给自己的堂取名为“资仁”是为了勉励自己要具有仁德。
B.那位君子认为钱君应该自己努力行仁,而不应该轻视别人请求。
C.钱孟润认为从仁中求取很重要,因为对普通人来说,他们需要言行的楷模。
D.《礼记》里面说“遵循法度而努力行仁,这是从仁中汲取道理来加以实行。”这是钱孟润所努力追求
的。
23.钱孟润和“君子”曾经对“资仁”的来源有不同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对这两种看法的高下进行评
析。
24.联系主旨,探究第⑥段有无保留的必要,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答案】21.A22.B
23.钱孟润认为坐在他堂屋里的都是贤大夫与仁人,因此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仁道。而“君子”则认为今
天的田野里,像冀缺这样有仁德的普通人到处都是,应该从他们身上汲取仁德。钱孟润的观点固然正确,
但由于他住所偏僻,所谓贤人并不容易相遇与交往,所以这种“资仁”的途径很难取得进展。而“君子”
则是站在普通人的立场,发现普通人身上的道德闪光点,这有利于我们从发现身边人的闪光点,并学习之。
24.示例-(可删):文章通过钱孟润和君子对“资仁堂”内涵的讨论,得出了人应该追求仁德,应该从贤
人,乃至当今的普通人身上汲取仁德的观点,阐释了“资仁”的内涵和价值。第⑥段主要写钱孟润家世渊
源及前辈懿德,直到他儿子钱承一直修身齐家。作者写此段仅为表现他和钱家的交情,而钱氏家族的延续
与“资仁”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所以,从主旨上说,本段和全文没有必然联系,可以删去。
示例二(不可删):文章通过钱孟润和君子对“资仁堂”内涵的讨论,得出了人应该追求仁德,应该从贤
人,乃至当今的普通人身上汲取仁德的观点,阐释了“资仁”的内涵和价值。第⑥段主要述及钱孟润家世
渊源及前辈懿德,直到他儿子钱承一直修身齐家。而钱氏家族的延续暗合了“资仁”的精神,也符合“记”
这一文体,所以本段不能删去。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原文为“资之于仁,大矣。口如不敏者,非资焉,言则曷听,行则曷观?”,意思是从'仁'中获取道理
而加以施行,是很重要的。更何况像我这样不聪敏的人,如果不是从'仁'中获取道理,那么我将从哪里
听闻嘉言来说话,从哪里去观察懿行来行事呢?此处是反问句,用反问的语气表达更进一层的意思,可以
“况”。
“而”“抑”“亦”都不能用反问的语气表达更进一层的意思。排除BCD。
故选Ao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而不应该轻视别人的请求”说法错误,原文为“无亦重自任而轻人之求欤”,可知那位君子认为钱君
应重视自己努力而看轻从他人处获取,并不是不应该轻视别人的请求。
故选B«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凡堂焉而吾坐者,皆若人也,此吾所为资焉者也”可知钱孟
润认为坐在他堂屋里的都是贤大夫与仁人,因此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仁道。
结合“野固有人焉。冀缺耨而敬,胥臣称其有德。谓‘仁之则于是乎在‘.今之野,焉知无缺乎”可知“君
子”认为今天的田野里,像冀缺这样有仁德的普通人到处都是,应该从他们身上汲取仁德。
结合“不然,吾省焉。虽然,吾所居里,去郡邑,远大夫,士非特至焉者,吾见亦罕矣,资将焉取哉”可
知钱孟润的观点固然正确,但由于他住所偏僻,所谓贤人并不容易相遇与交往,所以这种“资仁”的途径
很难取得进展。
结合“所谓资焉者,孰大于是”“允哉,君子之论!可以铭君之心矣”可知“君子”是站在普通人的立场,
发现普通人身上的道德闪光点,这有利于我们从发现身边人的闪光点,并学习之,是公允的君子之论。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构思和段落作用的能力。
可删:
“昔者孔子之告子贡,盖尝日:'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凡堂焉而吾坐者,皆若人也,此吾
所为资焉者也”“野固有人焉∙冀缺耨而敬,胥臣称其有德。谓'仁之则于是乎在’。今之野,焉知无缺
乎”,文章通过钱孟润和君子对“资仁堂”内涵的讨论,得出了人应该追求仁德,应该从贤人,乃至当今
的普通人身上汲取仁德的观点,阐释了“资仁”的内涵和价值。
“君名润,孟润其字。系出五季十国所谓吴越王镂,苏眉山称其有德于民甚厚者也。君九世祖进。宋祥符
间……”“君生承,厥世面天资近道,持身及家,克勤无怠。今且老矣,犹不忘自箴如是",第⑥段主要
写钱孟润家世渊源及前辈懿德,直到他儿子钱承一直修身齐家。
“君之伯兄孟清,于予为尊姑之夫。予之知君盖四十年于兹矣。因并及之”,作者写此段仅为表现他和钱
家的交情,而钱氏家族的延续与“资仁”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所以,从主旨上说,本段和全文没有必然联
系,可以删去。
不可删:
“昔者孔子之告子贡,盖尝日:‘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凡堂焉而吾坐者,皆若人也,此吾
所为资焉者也”“野固有人焉。冀缺耨而敬,胥臣称其有德。谓‘仁之则于是乎在‘。今之野,焉知无缺
乎”,文章通过钱孟润和君子对“资仁堂”内涵的讨论,得出了人应该追求仁德,应该从贤人,乃至当今
的普通人身上汲取仁德的观点,阐释了“资仁”的内涵和价值。
“君名润,孟润其字。系出五季十国所谓吴越壬镂,苏眉山称其有德于民甚厚者也。君九世祖进。宋祥符
间……”“君生承,厥世面天资近道,持身及家,克勒无怠。今且老矣,犹不忘自箴如是",第⑥段主要
写钱孟润家世渊源及前辈懿德,直到他儿子钱承一直修身齐家。
“苏眉山称其有德于民甚厚者也”“其孙宽甫益大其业,至以私縻代公赈,乡人德之”“父惟常,世修乡
惠”“厥世面天资近道,持身及家,克勒无怠。今且老矣,犹不忘自箴如是",钱氏家族的延续暗合了“资
仁”的精神,也符合“记”这一文体,所以本段不能删去。
参考译文:
资仁堂记
(明)邵宝
我们县里砖桥钱孟润先生造了一间堂,君子路过而看到它的匾,问他说:“你的堂为什么叫‘资仁'
呢?”钱君起身回答道:“我听说:仁是人的本质。人如果不仁的话,就不能够做人。我对此感到害怕。
虽然自己不够聪敏,但不敢不自我勉励。用这个来命名我的堂,就是为了记住这个想法。”
那位君子说:“'为仁由己',这是孔子的训诫。您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却为什么舍弃自己努力求取,
却还想要从仁中获取一些东西呢?难道不应该重视自己努力而看轻从他人处获取吗?”钱君说:“我怎么
敢这样?从'仁'中获取道理而加以施行,是很重要的。更何况像我这样不聪敏的人,如果不是从'仁'
中获取道理,那么我将从哪里听闻嘉言来说话,从哪里去观察懿行来行事呢?《礼记》说‘循法而努力行
仁,这是拿取仁道理来加以实行。'我敢不致力于此吗?”
君子问:“既然如此,那么从哪里来拿取仁道呢?”钱君说:“过去,孔子告诉子贡说:'侍奉贤大
夫,和仁士交友。'凡是在堂里,坐在我的身边的人,都是这样的一些人。这些人都是我拿取仁道的地方。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就要自我反省了。虽然这么说,但我所住的地方,远离城市,远离士大夫,如果不
是特地前来的士人,我也就很少见到他们,那么我将从哪里获取仁道呢?”
君子说:“田野里面本来就有这样的人。冀缺在田里除草。他和妻子相敬如宾。胥臣称这种行为是有
德的。说“仁道就存在于其中”。现在田野里,怎么知道没有冀缺这样的人呢?如果有,那么考察古事流
传美德的说法还会没有证据吗?所谓拿取仁德,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呢?”钱君听了这话,认为懂得
了“资”的内涵,拜两拜而接受了这个说法。
又一天,钱君把这个道理告诉我。我对他说:“这真是公允的君子之论啊!可以将它铭记在心。”于
是我就写了这篇记。
钱君名泗,孟润是他的字,是五代十国所谓吴越王钱锣的后人。苏轼称他对百姓甚有恩德。钱君的九
世祖叫钱进,宋代祥符年间从嘉禾县移居到无锡府。宋朝亡国后,他的孙子钱宽甫扩大了他的家业,以至
于用私人粮仓替代了公家救济,老百姓都非常感激他。本朝洪武年,钱君的祖父钱公达搬到了今天的砖桥。
他的父亲叫钱惟常,一生都给乡里带来好处。正统年间,因为道义而接受了朝廷的褒奖,奖状挂在门上。
钱君生了儿子叫钱承,他的容颜天资都近乎大道。他的自我修养以及持家都能够勤劳而不懈怠。现在已经
老了。还不忘像这样自我告诫。钱君的大哥孟清,是我姑姑的丈夫。我了解他到现在大概已经四十年了。
于是就一并提及。
2023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五)(11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苦斋记
(明)刘基
①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山四面峭壁拔起,其下唯白
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苦楝之木,黄连、苦参之草,地黄、游冬之菜,楠栋、草斗之实,楮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
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
除烦渴之疾。其泄水皆啮石出,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②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口。携童儿数人,启陨绎以
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葭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
莫知其乐也。
③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
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梁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
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伏
肥之肠,不可以实疏杨,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墓②。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
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
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④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日“苦斋”,作《苦斋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二建《管理》口袋书
- 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沪教版- 期末试卷 2
- 2024-2025学年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下册配人教版第7章 第1节 力含答案
- 西京学院《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数字化环境及数字化建筑表现》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英语埃及艳后
- 西京学院《监理概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广告摄影与摄像》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翻译工作坊》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老王课件湘教版
- 第九版外科学课件泌尿系统损伤
- 2019年度第四次经济普查项目绩效自评表
- 污水处理池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及警示标志
- 学院学科建设工作会议发言稿
-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课件-3.争当打字小能手|人教版 (共12张PPT)
-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十一课 郊游|湘艺版
- 某物业供水系统水泵PLC控制设计
- 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30年大盘点
- 软件系统售后服务范围及内容
- 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8第八章储存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课件
- 2022年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五上期中数学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