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酬和类古代诗歌阅读分类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酬和类古代诗歌阅读分类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酬和类古代诗歌阅读分类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酬和类古代诗歌阅读分类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酬和类古代诗歌阅读分类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酬和类古代诗歌阅读分类练习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次韵唐公①三首其三•旅思

王安石

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

地大蟠②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

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妒。

【注】①张壤,字唐公,北宋嘉佑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②蟠:环绕,盘伏。

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o

A.此诗题为《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与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泊船瓜洲》一样,都表

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B.首联直抒胸臆,诗人奔波南北,韶华老去,身心俱疲,不想再为国征战攻伐;一个“愁”

字突出了诗人的迷茫。

C.颔联写景,以夸张之手法写天地的阔大深沉,并为进一步抒怀做了铺垫:“蟠”“人”

二字化静为动,颇见功底。

D.颈联情景合一,“心共远”表明自己心志高远,意欲九天“步月”却形单影只,可见诗人

虽高处不胜寒却依然积极入世。

E.王安石的诗歌”学杜得其瘦硬”,用字工稳,好发议论,多用典故,擅长于说理与修辞,

风格遒劲;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些特点。

2.诗的尾联是怎样表现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书怀示友十首(其一)

陈与义

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

贤士费怀思,不受折简呼。

城东陈孟公①,久阔今何如。

明月照天下,此夕与君俱。

不难十里勤,畏借东家驴久

第1页共11页

似闻有老眼®,能作荐鹑④书。

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

[注]①陈孟公:东汉名士陈遵,子孟公。②东家驴:杜甫《逼仄行》“东家蹇驴许借我,泥

滑不敢骑朝天。''③有老眼:杜甫《闻惠子过东溪》“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④荐鹦:

指推荐贤人。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前两联说俗子易来、贤士难招,与陈师道诗“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一句的意

思很接近。

B.“久阔今何如”中的,久阔”与曹操《短歌行》中的“契阔谈宴”的“契阔”,都表示“久别重

逢”之意。

C.最后一联的上句将“我不念功名”之意写成"功名勿念我”,颠倒主客,寓意深远,别有

一番韵味。

D.这首五言古诗脉络清晰,层次井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内涵丰富,情感表达委

婉而含蓄。

E.用典是本诗的一大艺术特色,此外,本诗还运用了对比(一、二联)、拟人(尾联)

等修辞手法。

4.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

辛弃疾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萎姜。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注:此词乃辛弃疾送别叶衡之后独自重游蒋山奉呈叶衡之作,当时恰逢春分时节。

5.词的上片前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6.辛弃疾写词尤擅于用典,往往对其稍加改造便别出新意。请结合本词,从用典与抒情的

角度试举两例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送张山人®归彭城

苏轼

羡君飘荡一虚舟,来作钱塘十日游。

第2页共11页

水洗禅心都眼净,山供诗笔总眉愁。

雪中乘兴②真聊尔③,春尽思归却罢休。

何日五湖从范蠡,种鱼万尾橘千头。

【注】①张山人:即张天骥,北宋时彭城(现徐州)云龙山的一位隐士,苏轼的好友。②雪

中乘兴:指王子猷雪夜访戴逵兴尽而返的故事。③聊尔:姑且如此。

7.请指出颔联的巧妙之处,并简要赏析。

8.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黄庭坚

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沈®黄绶②间。

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寄语诸公肯;前祓③,割鸡④今得近乡关。

【注】①陆沉:沉晦埋没。②黄绶:黄色印绶,低级官吏的标志。③流祓(jianfu):推

荐提拔。④割鸡:治理一县的代称。

9.本诗首联运用了哪些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简要赏析。

10.请概括诗中王文通这个形象的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鹉鸿天酬孝峙®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曾久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

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膏: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第3页共11页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会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久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②金量:泛指酒盏。

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2.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3.“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

黄庭坚

县楼②十六峰寒,王璨颌登临独倚阑。

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阳残。

诗来嗟我不同醉,别后喜君能自宽。

举目尽妨人作乐,几时归得钓皖桓汽

【注】①本诗是黄庭坚在叶县任上所作。王晦之,黄庭坚的朋友,在河南登封做官。②县楼:

登封县的城楼。三十六峰:中岳嵩山有三十六个主要的山峰。③王粲:建安七子之一,写有

《登楼赋》。④鳏桓:语出《庄子・应帝王》“鲸桓之审为渊","鲸”是一种大鱼,“鲸桓”比喻

顺应外物而自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诗人的应和之作。在河南登封做官的友人王晦之登楼有感,先写诗送给黄庭

坚。

B.首联上句“峰寒”实为寒峰,意思是说登封县的城楼正对着嵩山三十六个高寒的山峰。

C.颔联写一阵春雨过后,诗人静坐在夕阳之下思念远方的朋友,景色宜人,更显出友

情之深。

D.尾联写自己在叶县无法自宽,希望能摆脱繁琐公务,回去干一番事业,实现平生抱

负。

15.“嗟”有叹息之意。全诗围绕“嗟”行文,请简要分析。

第4页共11页

参考答案:

1.BE2.①尾联即景抒情,诗人借张翰的妒鱼脍的典故委婉表达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②

面对秋风,诗人虽然伤悲,但依然慷慨歌大志;③虽然思念家乡,但为国事不计个人得失,

顾大家而舍小家。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不想再为国征战攻伐”“突出了诗人的迷茫”错,应是思家之愁和国事之忧。结合全诗看诗

人虽志向远大,为国事不计个人得失,顾大家而舍小家。

E.“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些特点“错误。此诗首联直抒胸臆,诗人奔波南

北,韶华逝去,身心俱疲,不想再为国征战攻伐;一个"愁'’字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愁和国事

之忧。颔联写景,以夸张之手法写天地的阔大深沉,并为进一步抒怀作铺垫;“蟠”“入”二字

化静为动,颇见功底。颈联情景合一,“心共远”表明自己心志高远,意欲九天“步月”却形单

影只,可见诗人虽觉高处不文胜寒却依然积极入世。尾联运用张翰“茄妒之思”的典故表达了

思乡之情,但是作者在“秋风起”时,“慷慨”“悲歌”却“不为鲫',表达了心忧国事的情感。本

诗并未体现''长于说理”这一特点。

故选BE。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想感情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分析能力。

尾联的大意为“心中慷慨,秋风吹起,我悲伤的歌不是为了家乡的鲸鱼脍”,即景抒情,用“秋

风''表明诗人的心中的悲伤,悲伤中又有慷慨。运用了典故,张翰的“妒鱼脍”表达了思乡之

情,而作者在思乡的同时,“慷慨"“悲歌’’却"不为妒”,表达了作者心忧国事,顾大家而舍小

家的复杂的情感。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3.BD4.情感:①对世风的感叹;②对友人的思念;③对功名的鄙弃。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诗中的“久阔”的意思是分别太久,不是“久别重逢”。

D.“情感表达委婉而含蓄”错误,诗歌的主体风格是直抒胸臆。

故选BD。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

主要从诗人对“世风”“友人”“功名'’三个方面的情感态度来答题。

“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用"病”“纷纷”写不堪“俗子”纷扰的苦恼。示出对世风日下的感

慨;

第5页共11页

“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虽能做"荐鹦书”,自己却"功名”心已除。”我不念功名”之意,

突出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然;

“城东陈孟公,久阔今何如“,与国佐久别,不知其何,甚是挂怀。直抒胸臆,表达对友人的

牵挂之情。

5.作者描绘了一幅日暮独立图。天寒日暮时分,友人离去,作者独立于苍茫山林中,久久

不愿离去。“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点明了具体地点与时间,表明作者的孤寂,说明

了环境的凄清,从而渲染了一种凄凉悲切的氛围,“归去来兮”,说明叶衡离开建康奔赴京城,

道出了送别友人的中心。6.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归去来兮”,说明叶衡即将离

开建康奔赴京城,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今我来思”和“杨柳依依'’是《诗经•小雅•

采薇》中的诗句,被作者直接引用,想象友人走后,自己一个人再来钟山那种“物是人非”

的凄凉心境,化用即成的诗句,却毫无做作之感;最后两句,引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

赞颂李广的话说明叶衡在建康的德政受到人们的称颂,叶衡本人也受到百姓的爱戴,表达了

对叶衡的赞扬之情。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境意象的能力。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意思是:我独自站在空阔无边的钟山上饮酒,天

色已晚,天气变寒,已经到了回去的时候。前三句描绘出了一幅凄凉悲切的日暮独立图。在

天寒日暮时分,友人离去,作者却独立于苍茫山林中,久久不愿离去。这三句在点明具体地

点与时间的同时,“独立苍茫”、"日暮天寒'’以苍茫无人来表明作者的孤寂,日暮天寒说明了

环境的凄清,从而渲染了一种凄凉悲切的氛围。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归去来兮”,

说明叶衡即将离开建康奔赴京城,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归去来兮”,说明叶衡即将离开建康奔赴京城。“探梅踏雪

几何时。",回忆与友人当时一起在钟山上踏雪寻梅的经历,“雪”象征着纯洁,“梅”则象征

着清高,傲岸的人格,词人与友人一起踏雪寻梅,则是说明两人志同道合,两人的友谊也是

纯洁高尚的。

"今我来思''和"杨柳依依''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诗句,被作者直接引用,想象友人走后,

自己一个人再来钟山那种“物是人非”的凄凉心境,化用即成的诗句,却毫无做作之感。下片

紧承“今我来思,杨柳依依。”“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几句,描写了友人

离开以后的具体情景:白石岗依旧是长满了萋萋芳草,景色没有变,却没有同游之人,从而

而心中充满了愁绪。“多情山鸟不须啼。”,则是对这种愁绪的强调——不用山中多情的鸟儿

第6页共11页

悲啼,心中自会惆怅不已。

最后两句,引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赞颂李广的话说明叶衡在建康的德政受到人们的称

颂,叶衡本人也受到百姓的爱戴。表达了对叶衡的赞扬之情。

7.(1)用词巧妙。“洗”“供”分别写出了水的澄澈和山的隽美,“禅心”乃水洗出,“诗笔”因山

供给,新奇而有韵味。

(2)构思巧妙。上句说水洗出禅心,连眼睛都变得纯净了,有层进意味;下句说山给自己

赋诗赞美的冲动,却又为自己不能像朋友一样尽情游历山水而发愁,有转折意味。

(3)手法巧妙。上句以实写虚,借水的澄澈写出内心的纯净通明;下句运用拟人手法,山

色秀美,为诗人提供写诗的欲望和冲动。

8.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山水的喜爱之情。以范蠡泛舟五湖的典故,表达

了对泛舟江湖、养鱼种橘的惬意生活的向往。以“水洗禅心”“山供诗笔”,表达了山水的喜爱

之情。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

颔联“水洗禅心都眼净,山供诗笔总眉愁”意思是:你在这湖上荡舟,这湖水当可使你心明眼

亮,禅心更加透彻:我在这山边作诗,却为尘俗所囿,吟多少诗篇,终究还是深锁眉头。

这首诗的颔联用恰当的词语、巧妙的构思和手法,把山、水、禅、心、诗、笔、眼、眉多重

景致事物,通过“洗”“供”两个动词全部紧密联系起来,恰如丝线串珍珠变成了美丽的项链,

语言高度凝练,文思十分巧妙。

上句“水洗禅心都眼净”说水洗出禅心,湖水可使心明眼亮,禅心更加透彻,有层进意味;下

句“山供诗笔总眉愁”说“诗笔”因山供给,却为尘俗所囿深锁眉头,有转折意味。

上句借澄澈的湖水写出内心的纯净通明,以实写虚;下句“总眉愁”,运用拟人手法,写山色

秀美,为诗人提供写诗的欲望和冲动。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苏轼的这首诗从题目上看,是一首送别诗,但在诗中却描写了诗人对世外人的羡慕之心,体

现了诗人恣意山水、归隐田园、修得禅心的愿望和逸趣。

“羡君飘荡一虚舟,来作钱塘十日游’'意思是:你乘着一叶小舟,在广阔的湖中飘荡,这是多

么令人羡慕啊,于是我也来到钱塘,想要相仿你,作一番游玩。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隐逸生活

的向往,对山水的喜爱之情。

“何日五湖从范蠡,种鱼万尾橘千头”,以范蠡泛舟五湖的典故,表达了对泛舟江湖、养鱼种

橘的惬意生活的向往。

第7页共11页

“水洗禅心都眼净,山供诗笔总眉愁”,以“水洗禅心”“山供诗笔”,表达了山水的喜爱之情。

9.首联运用用典、对比手法。首先,诗人借司马相如的典故来写老友的才华横溢;整联又

将高才与不遇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是“凌云”,一是“陆沉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怀才不遇

的同情和愤懑(或对执政者的谴责)•10.①才华横溢,位沉下僚:首句说老友有像司马相

如那样的才华却只是身处下僚。②迫于生计,委身官场:"头白眼花'’却仍奔走仕途,“儿婚

女嫁”之后,才可挂冠归去。写友人为官是迫于生计,非其本愿,见出他的品格。③壮心犹

在,盛年已逝:“心犹未死”,说明内心仍有所追求;“春不能朱镜里颜”,春天能使万物复苏,

但不能恢复他青春的红颜。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点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点出情感。

这首诗的首联意思是老朋友以前就写过壮气凌云的辞赋,哪里想到会沉埋在低微的官职中,

大大赞扬好友的才华,感慨其官职卑微,不得其用。“故人昔有凌云赋”这一句诗,是诗人借

司马相如的故事来写老友的才华横溢。但接下来“何意陆沈黄绶间”,笔锋一转,使用对比,

这一句以疑问形式出之,更能表现愤懑之情,它是慨叹,但更是责问,是对执政者的谴责。

这一句既写出了人才的遭受埋没,也是暗写友人的亦官亦隐。首联将高才与不遇相对比,一

是“凌云”,一是"陆沉”,有转折跌宕之势。

首联手法有反问、借代。”何意陆沉黄绶间?“以反诘之语表现对朋友的同情。“黄绶”,根据

注解,是借代修辞。

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首联句意思是说老朋友以前就写过壮气凌云的辞赋,哪里想到会沉埋在低微的官职中。老友

有像司马相如那样的才华却只是身处下僚。

颔联意思是现在头发花白眼睛昏花还要仕途奔走,待到儿婚女嫁之后,才可能回到家中。写

友人为官是迫于生计,非其本愿,见出他的品格。

颈联意思是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心犹未死”,说明内心仍有所追求;“春不

能朱镜里颜”,春天能使万物复苏,但不能恢复他青春的红颜。

诗中人物的贫贱自守、兀傲奇崛、放旷不羁、愤世嫉俗,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人为其

坎坷遭遇大鸣不平,抗议世道的不公,实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这首诗像一幅写

意人物画,笔触简练,风格奇拗。作为律诗,这首诗无论在风格还是在语言上,都显出诗人

的独创性。

11.(1)诗人自我形象是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手法是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

第8页共11页

出性格。

(2)答案示例: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表

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人物形象,一般指人物的性格精神。“赏析”,需要结合诗句阐释。答题时要结合整首诗创设

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词人通过描写外貌,突出了病态怪异形象,表现了坚

忍不拔的性格特点,前两句是词人面容表象的大特写镜头,充分显示其怪异,是白描;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一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自己却等闲视之,好似终

南山石缝中生长出来的一根蔓延的青藤,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词人通过“石里藤”一任“霜侵

雨打''而表现出“寻常事”,暗示了内心的坚强。"霜侵'’两句是词人心态意象的比拟式描摹,

着力传达其坚强。

艺术上由表入里,由近致远,由风貌到气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以简洁劲拔的白描手法,

借助石里藤象征比喻(自况),从而丝丝入扣地熔铸出词人的壮美风度和潇洒气概。

做答案时先总说:概括说明诗歌塑造的形象特点,诗人“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

然后联系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形象的基本特征是如何展现的;前两句,外貌描写,后两句,

喻诗人为终南山的“石里藤”,性格坚韧。

(2)本题考查学生炼句以及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结合诗歌创作背景,作者入清不仕,是对清朝统治者的反抗。就“折腰久矣谢无

能''这句来说,用"折腰”代替"做官”,它很自然地引发人们联想到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

腰”而毅然辞官归隐的典故。具体回答时,先解说诗句的意思,请他出任官职,他以自己无

能为由辞谢了,表达自己不想为官的决绝;后点明不为官的本质,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

统治者合作的气节,主人公遗世独立、傲岸不羁,映衬出清峻自立的高兀形象。

12.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头已花白却得不到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

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达了作者的忧愁和愤懑。13.妙

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心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

的落空与在酒醉豪言之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

的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分析】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这是一首和诗,从诗中华发、愁、壮心、醉、寒无睡等词语,可见诗人年岁已逝、忧愁苦闷、

第9页共11页

壮心不已等情感。

首联从多年来与韩琦等人的交游,一直写到这天的宴会”萧萧华发映金嶷''中"华发”指自己年

老,时苏洵已五十多岁,年过半百。颔联从这天的宴会写到他五年来的虚度光阴。出句以“不

堪”承“最不才”,以“延东阁’'承"金触”,以公孙弘喻韩琦好贤而言自己不配这种礼遇。下句,

诗人回答了“不堪”的原因:官卑位低,不堪重用。苏洵以自己能辅助帝王的才能来做这种白

首穷经的工作,深感虚度年华,用非所长,这集中表现在“闲”、“老”二字上。颈联尤为历代

评论家所称赏。重阳节历来是人们登高赏菊,饮酒赋诗的好日子,但苏洵却在愁里度过。“佳”

和"愁'’形成鲜明的对比。“偶傍”,说明他平时己经很少有雄心壮志;“醉中”,说明未醉时已

清醒感到壮志难酬。但“傍”、“来”二字仍表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其意气尤

不少衰尾联写暮间归来,反复吟咏韩琦新诗作,韩琦志满意得之余的淡淡闲愁,更激起

了苏洵壮志不酬的深沉哀怨。这就是他越读韩琦新诗就越发难以入睡的原因。暮、雨、寒三

字为全诗烘托出一种昏暗、凄冷的气氛,而“寒无睡”,“百遍开”更活画出这位“萧萧华发”的

老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神情。

总之,此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头已花白却得不到重用,佳节时愁

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达了作者的忧愁和愤懑。

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此句写出了三层对比。

“佳节久从愁里过”,重阳节历来是人们登高赏菊,饮酒赋诗的好日子,但苏洵却在愁里度过。

“佳”和“愁”形成鲜明的对比。

“壮心偶傍醉中来","偶傍”,说明他平时已经很少有雄心壮志;“醉中”,说明未醉时已清醒

感到壮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