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里约宣言》
指出“为了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部份,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作为它积极追求实现的最基本目的之一,环境保护是区分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的分水岭和试金石。
一、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
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都应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对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更为重要。事实说明,发展中国家正经受来自贫穷和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贫穷导致生态恶化,生态恶化又加剧了贫穷。因此,可持续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发展才能解决贫富悬殊,人口猛增和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最终走向现代化和文明。
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联。
可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做为实现发展的重要内容,因为环境建设不仅可以为发展创造出许多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为发展保驾护航,向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把环境保护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因为现代的发展与现实越来越依靠环境与资源的支撑,人们在没有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之前,随传统发展,环境与资源正在急剧的衰退,能为发展提供的支撑越来越有限了,越是高速发展,环境与资源越显得重要;环境保护可以保证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实现,因为现代的发展早已不是仅仅满于物质和精神消费,同时把为建设舒适、安全、清洁、优美的环境作为实现的重要目标进行不懈努力。
三、可持续发展认为,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环境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对别人是一种权利,对自己则是一种义务,人们的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是平等的和统一的。这种权利应当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维护。
四、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就是要及时坚决地改变传统发展的模式——即首先减少进而消除不能使发展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它一方面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尽可能地少投入,多产出;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在消费时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因此,我们必须纠正过去那种单纯靠增强投入,加大消耗实现发展和以牺牲环境来增加产出的错误作法,从而使发展更少地依赖有限的资源,更多地与环境容量有机的协调。
五、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解决环境危机、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以及消费方式,根本出路在发展科学技术。只有大量地使用先进科技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发展模式,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减轻环境的污染负荷。
六、可持续发展还要求普遍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们必须改变对自然的传统态度——即从功利主义观点出发,为我所用,只要对人类是需要的,就可以随意开发使用。而应树立起一种全新的现代文明观念,即用生态的观点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类仅仅当作自然界大家庭中一个普通的成员,从而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崭新观念,这仅依靠个别人不行、少数人也不行,只有使之成为公众的自觉行为,因此,要使环境教育适合可持续发展。
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城更美”,成为人们的共同心声。江总书记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强调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
环境的一般概念是指围绕某一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中心物不同,环境的概念也随之不同。我国《环保法》中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产、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保护就是采取行政、经济、科技、宣传教育和法律等方面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适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环境保护的内容大体可分两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包括保护城乡环境,保持乡土景观,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环境的调节净化能力,确保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库的持续发展,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二是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即防治在生产建设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污染物质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尽管中央把环境与资源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之一,但环境保护形势仍然十分严竣,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的问题还未彻底解决,城市生活污染和农村面临污染问题又接踵而来,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的遏制。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环保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我国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展开,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因此,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与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反映。有些同志认为环保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认为要保护环境必然要牺牲经济的发展。这些年的实践证明,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可以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美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状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可资借鉴的范例。
当今,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成为新世纪的标志。用环保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如何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坚持实现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八、以下是实地调查出来的报告: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是:
1、公共厕所排出的粪便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让人恶心。
2、工厂排出的废水又黑又臭,还浮着一些秽物。
3、工厂排出的废气很刺鼻,会散发到小镇的各个角落。
4、化肥厂排出的气体中含有粉尘、铅、煤灰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5、公园的草坪上常有游人丢弃的垃圾,既不卫生,又影响市容。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是:废水、废气、粪便、腐肉、塑料袋、木筷,垃圾等。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有很大的危害:使空气变得浑浊,对人的肺部有很大危害;生活垃圾处理不好会滋生细菌,严重影响人的健康;污水会影响生活水,直接侵害人体。
看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对目前的环境有些忧虑呢。对,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护环境,我们责无旁贷。
第二篇: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民族和个人。西方工业社会目睹了二战以来经济和社会迅猛发展的人间喜剧,领略了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无限的风光但也亲身体验了环境破坏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的切肤之痛。人口急增能源短缺、全球性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土地的沙化、碱化和退化水土的大量流失、森林减少、空气、水等的严重污染、物种的灭绝等等一系列严重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张,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问题,而在经济发达国家,这些问题为害尤烈。中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全面推进的转型时期,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得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人们终于认识到,人与自然应当相互依存,经济与环境必须协同发展。
1.1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对传统发展观念的反思,到上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成为联合国有关发展问题一系列专题国际会议的指导思想,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一般来说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可持续发展体系中的核心。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在鼓励经济增长以体现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同时,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1.2环境、环境保护的含义
关于环境的概念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定义,这里主要是指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即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等自然因素的总和,也就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自然形成的物质、能源和现象的总和。环境保护,就是指采取行政、经济、科学技术、宣传教育和法律多方面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更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就是人类在实现自己的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或者使环境向不稳定和无序的方向运动,特别不能使生命支持系统遭到继续破坏而使生命之网瓦解。
1.3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及稳定的基础,又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当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影响人民真正享受发展成果的重要因素和关键问题。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和提高,不仅要实现经济上的富裕,更要实现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不仅要保障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更要保障人们能够健康生活、长远发展;不仅要维护公众在个人物质财富上的合法权利,更要维护他们依法享有生态环境等公共资源的权益。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政治民主、社会公平的国家。由此可见,对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所以国家保护整个生命支撑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生物的多样性;解决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避免脆弱的生态系统;发展森林和保护城乡生态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全球环境生态方面的国际合作,努力使我国的环境污染得到控制,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提高,自然生态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从而逐步使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发展相互协调。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最为突出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由于二氧化碳排放所引起的温室效应、由于二氧化硫排放的增加引起的酸雨危害、由于大量使用氟利昂所造成的大气臭氧层破坏等。在这些方面发达国家肩负着更大的使命。因为这些国家的消费水平按照人口平均量计算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更严重。空气污染如此,其他方面也类似。另外,发达国家需要采取行动,控制它们向发展中国家出口不再被允许出口的有害物质和不安全技术。作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深知自己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责任。中国在发展中,对自身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种种资源、环境、问题的困扰,和对因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而引起的各种环境问题已有深刻的认识。中国将以/全球伙伴0的精神参与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广泛国际合作,认真履行中国加入的全球环境与发展方面的各项公约,不懈地致力于中国所应承担的义务。为此,中国政府将继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高度的重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以更积极、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参与保护地球环境及追求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国际合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人类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都由四个要素决定:一是环境,即自然界的光照、空气、水分、土壤等;二是生产者,即植物,它从大气中吸取二氧化碳,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矿物质,经过光合作用使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和生物能,从而使无机物变为有机物;三是消费者,即动物和人,保证种群、环境以及社会平衡运行;四是分解者,即微生物,它把植物、动物残骸和排泄物分解为简单的物质或元素,重新进入环境。所以,要实现人类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就要求保持人类生态系统网络中各个生态因子之间的协同与平衡,要求物质和能量及信息的输出与输入,既在数量上相对接近,又在质量上促进生态系统的适应和演变进化。只有这样,才可以通过协同机制,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保持在持续稳定的状态中。总之,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好了,不但会为发展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本身也会有直接的经济效益。经济要发展,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必须先行,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既是环境保护的中心环节,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尽快恢复遭到严重破坏的森林、草场等自然生态系统,是当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绿色大开发是以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为主并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不能出现为追求经济效益而违背自然规律,盲目营造当地不宜的经济林的现象。森林建成后的开发也要予以必要的限制。只有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所在。
我们倡导。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
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
我们希望。加强科技创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环境。世界各国、全球企业应负担起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对资源环境压力。以已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为榜样,寻求经济发展新模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加大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节能环保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生活消费模式
我们期待:开展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加强政府间国际合作,进而推动企业合作,有序推进低碳生态产业转移,促进低碳和生态经济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发展。积极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探索清洁发展机制,推动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形成,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碳定价权我们努力:推广发展低碳绿色金融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投融资途径,不断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将减排降碳纳入金融体系的服务范畴,制定和完善符合国情的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经济激励措施,利用碳金融体系的支撑使碳减排获得持续不断的融资,从碳减排权中提高能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努力争取全球低碳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让我们团结起来“发展绿色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共赢绿色未来
第三篇:论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讲解(推荐)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欲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已构成了现实的威胁。保护盒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环境保护的定义及现状
(1)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它采取行政、经济、科技、宣传教育和法律等方面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适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环境保护的内容大体可分两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包括保护城乡环境,保持乡土景观,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环境的调节净化能力,确保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库的持续发展,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二是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即防治在生产建设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污染物质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2)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是:
1、公共厕所排出的粪便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让人
恶心。
2、工厂排出的废水又黑又臭,还浮着一些秽物。
3、工厂排出的废气很刺鼻,会散发到小镇的各个角落。
4、化肥厂排出的气体中含有粉尘、铅、煤灰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5、公园的草坪上常有游人丢弃的垃圾,既不卫生,又影响市容。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是:废水、废气、粪便、腐肉、塑料袋、木筷,垃圾等。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有很大的危害:使空气变得浑浊,对人的肺部有很大危害;生活垃圾处理不好会滋生细菌,严重影响人的健康;污水会影响生活水,直接侵害人体。
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1)可持续发展既是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含二个重要的内涵:一是需要,指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将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二是限制,指人类的发展和需要应以地球上资源的承受能力为限度,通过人类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活动,对发展进行协调与限制,要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限制,以求与自然环境容量相适应。没有限制的发展,便不能持续。生态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的最终目标。
(2)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发展现状。1996年7月16日,江泽民同志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的讲话指出: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发展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
治理的道路,更不能吃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态环境,是全党全国人民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路线。必须要注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一下六个方面:
(1)可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做为实现发展的重要内容,因为环境建设不仅可以为发展创造出许多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为发展保驾护航,向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把环境保护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因为现代的发展与现实越来越依靠环境与资源的支撑,人们在没有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之前,随传统发展,环境与资源正在急剧的衰退,能为发展提供的支撑越来越有限了,越是高速发展,环境与资源越显得重要;环境保护可以保证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实现,因为现代的发展早已不是仅仅满于物质和精神消费,同时把为建设舒适、安全、清洁、优美的环境作为实现的重要目标进行不懈努力。
(2)可持续发展认为,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环境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对别人是一种权利,对自己则是一种义务,人们的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是平等的和统一的。这种权利应当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维护。
(3)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就是要及时坚决地改变传统发展的模式——即首先减少进而消除不能使发展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它一方面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尽可能地少投入,多产出;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在消费时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因此,我们必须纠正过去那种单纯靠增强投入,加大消耗实现发展和以牺牲环境来增加产出的错误作法,从而使发展更少地依赖有限的资源,更多地与环境容量有机的协调。
(4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解决环境危机、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以及消费方式,根本出路在发展科学技术。只有大量地使用先进科技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发展模式,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减轻环境的污染负荷。
(5可持续发展还要求普遍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们必须改变对自然的传统态度——即从功利主义观点出发,为我所用,只要对人类是需要的,就可以随意开发使用。而应树立起一种全新的现代文明观念,即用生态的观点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类仅仅当作自然界大家庭中一个普通的成员,从而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崭新观念,这仅依靠个别人不行、少数人也不行,只有使之成为公众的自觉行为,因此,要使环境教育适合可持续发展。
(6)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城更美”,成为人们的共同心声。江总书记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强调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
四:如何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1)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环境友好的决策和制度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改善环境质量出发,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发展战略、规划,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研究综合环境与发展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克服单纯追求gdp的倾向。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建设以节水、节地、节能、节材、节约其他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为核心,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以生态化改造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废物回收再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循环利用率。严格环境准入,提高环保准入门槛,限制和禁止上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实施强制淘汰制度,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企业实行强制淘汰;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降低产品单位产值的能源物耗和污染物排放;积极利用经济手段、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各行各业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排放;继续推广各类循环经济试点示范。
(3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
首先要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护饮用水源,加快重点流域海域的污染防治,力争取得实质性成效;二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加快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污水、垃圾处理率,积极保护城市区域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等自然遗产;三是加快燃煤电厂脱硫和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大气污染治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减轻酸雨污染和大气尘污染;四是加强农村环保工作,以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治理养殖业的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切实保障农产品安全;五是尊重自然规律,加强生态保护,搞好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防止新的破坏;六是在核电发展中,加强环境安全监管,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4)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
我国立足于解决好国内环境与发展问题,继续改善13亿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同时,继续推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一方面积极参加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环境公约和有关贸易与环境的谈判,维护国际利益,履行国际义务,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做出贡献。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国内环境保护跨越式发展;制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防止污染转移、有害物种入侵等政策、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促进贸易发展,保障国家环境安全。
保护全球环境,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发达国家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增加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境资金援助,加强环境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国际传播与合作;降低直至取消因环境标准过高而形成的贸易壁垒,促进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共同发展;进一步开放市场,减轻发展中国家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全球范围内资源的合理利用。发展中国家也要在加快发展中积极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环境会变的更美好。
参考文献:[1]百度文库
[2]刘南威.自然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4[4]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
第四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1.环境科学的定义:
以人类为研究主体,因此,在环境科学中,同学行缩成的环境是指人这一特定主体周围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各种因素总和。
2.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是衡量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是否协调的重要指标。目前,关于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大致有以下3种类型:一是从“容量”角度的定义;二是从“阈值”角度的定义;三是从“能力”角度的定义。
3.环境问题;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系统发生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生活和生存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不利影响的各种问题。
4.环境污染:
又称“公害”。它是指受人类活动影响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能量或生物进入环境系统导致环境系统原有组分结构和状态发生变化,环境恶化,进而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发展产生干扰和危害的现象。
5.环境问题的实质:
由于人类盲目发展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以及人类向环境排放废气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身净化能力,从而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生态破坏加剧、资源过度消费和浪费、甚至枯竭。
6.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被认为是世界环境保护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7.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一是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积重难返;
二是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已进入大范围生态退化个复合性环境污染新阶段;
三是环境和资源约束瓶颈加大,环境污染加剧蔓延;
四是新污染潜在影响难以预料,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危害逐步显现;五是生态与环境问题更加复杂,环境问题成为新的外交热点;六是环境保护法制不够健全,环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
8.新形势下,做好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三是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第二章1.气候变化:
全球或某一地区范围内气候的平均状态在统计学意义上发生巨大的
变化或者出现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动的现象。
2.根据近些年来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和科学家的预测,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有以下方面:一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二是冻土消融,湖水“泄露“;三是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四是影响生物多样性,造成物种灭绝;五是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六是影响人类健康,加大疾病传播和危险。
3.臭氧层破坏对人类的影响和危害:一是影响人类健康;二是影响陆生生态系统;三是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四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和建筑材料;五是改变大气结构。
4.酸雨:
通常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现在泛指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的酸性物质。
5.生物多样性的四个层次:遗传,物种,生态系统,景观6.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途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离体保存
第三章
1.大气污染的类型:
(1)根据大气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及大气环境状况划分:还原型污染,氧化型污染
(2)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组成及反应划分: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特殊型2.化学需氧量cod:
在酸性条件下,采用强化学氧化及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水污染控制的技术:
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4.固体废物的特点:
资源性,污染的特殊性,严重的危害性5.土地污染的定义;指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并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
6.土壤污染的特点:
隐蔽性和潜伏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第四章
1.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任务:
一是保护盒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二是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2.按照环境标准的适用范围划分:
环境保护国家标准,环境保护国家行业标准,环境保护地方标准3.iso14000系列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汇集全球环境管理及标准化方面的专家在汲取世界发达国家多年环境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于1993年开始制定并相继颁发的一套国际化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
4.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法律,经济,行政,教育5.中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6.环保产业的定义:
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第五章1.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发展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3.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瓶颈与挑战;
一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再生产之间的自有分离;二是自然资源的生产价值与生态价值的急剧背离;
三是对环境容量的无偿占有与对环境质量的自觉养护之间产生严重失衡;
四是追求经济增长的效率与保障社会发展公平之间的不协调;五是成本外部化所导致的“制度失灵”和“政府失灵”。
4.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一是持续发展,中视协调的原则;二是科教兴国,不断创新的原则;三是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的原则;四是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五是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第六章
1.世界人口发展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区域分布不均衡;
人口增长速度放缓,但绝对人口数量仍在上升;人口迅速进入老龄化,老龄化问退备受世人关注。全球人口结构呈菱形,人口仍面临一个生育高峰;
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距较大;人口文化程度不断提高;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但各地城市化进程快慢不一。
2.世界人口发展趋势将呈现的特点:
人口数量将快速增加;
新增人口主要来自不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显著;
全球人口预期寿命和艾滋病病人的生命均将会延长;人口构成由高生育率转为低生育率。
3.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三个阶段:一是快速老龄化阶段;二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三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4.中国人口发展的对策措施:
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人口发展目标;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优先开发人力资源;着力解决人口结构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和合理分布;加强人口发展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切实加强对人口发展事业的领导。第七章
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区域性,;两重性,有限性,多用性。
2.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原则:
节约原则,因地制宜原则,资源开发遵守一个度原则,资源系统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3.世界水资源消耗过快的原因;一是工业用水量增长快;二是农业用水消耗量大;三是生活用水量不断增长。
4.世界水资源危机的原因:一是水体污染严重;
二是水资源浪费和盲目开采较普遍;三是城市和工业区集中发展;四是自然因素的影响。
5.中国能源资源的特点;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6.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环境压力较大;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第八章
1.我国城市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粗放型经济和城市人口加剧了城市环境压力;城市环境现状好和改善进度尚不能够满足公众要求;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尚难以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环境问题。
2.城市可持续发展:
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长期持续的城市增长及其结构进化,实现城市高度发展和现代化,从而既满足当代人对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对未来城市的发展需要,实现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
3.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趋势。群体化;生态化;知识化。
4.实现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加强对城市环境管理的立法和制度建设;科学的确定城市发展的性质和规模;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管理的水平;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和城市布局;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城市绿化;
积极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第九章
1.我国现阶段农业环境主要问题;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防灾抗灾能力差;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2.我国现阶段农业环境问题的对策:稳定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加强农业防灾减灾防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和管理;
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投入的合理性,系统的协调性,发展的持续性4.中国生态农业:
依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子啊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指导下,融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于一体并进行集约经营和科学管理的农业生产体系和发展模式。
5.中国生态农业的主要模式:生物物种共生模式;种养配套互补循环模式;生物能多层次再生利用模式;农田合理间套作结构优化模式;用养结合集约型规模经营模式;农林间作或混农林系统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立体农业模式;庭院经济模式;
沿海滩涂和荡滩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贸工农综合经营模式。
6.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敬爱强农村城镇化建设。第十章
1.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
情节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2.清洁生产面临的障碍:环境责任意识薄弱——主要障碍;经济投入及激励不足——根本障碍;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瓶颈障碍;外部政策体制环境未形成——政策障碍。
3.清洁生产的促进手段:制定足够的清洁生产政策;
加强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研究及推广;加强宣传教育;加强人员培训;
研究和开发无污染、减少污染、低消耗的清洁生产工艺和产品;更新产品;
发展环境保护技术,搞好末端处理。
4.清洁生产审核:
按照一定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降低能耗、物耗以及废物产生的方案,进而选定技术经济及环境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第十一章
1.循环经济的定义:
一种基于生态经济原理和系统集成战略,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少,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减物质化经济发展模式。
2.循环经济的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3.资源型社会的定义:
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4.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内容:
调整产业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转变消费方式;完善节能政策;依靠科技创新;建设节约型机关。
5.20字: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6.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六大原则:
统筹规划,整村推进;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一点为主,区别对待;量力而行,逐步推进;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第五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历来是世界各个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建设重点。然而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环境保护的建设与发展出现了很多不利现象,导致了人类生存、生产的环境质量逐渐走向危机时代,造成了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穷竭,严重地影响了人类正常的生产活动。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环境问题有:
1、大气污染严重以燃煤和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为主,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南方许多地区酸雨污染加剧,并且酸雨有由南向北扩张趋势;
2、水环境普遍受到污染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许多江河湖泊受到严重污染,工业发达地区水域污染尤为突出,严重的水污染已造成许多城市不断缺水;
3、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加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快速增长,许多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
4、城市噪声污染污染严重我国多数城市噪声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其中社会生活噪声影响范围广,并且呈扩张趋势,由于私家车的大量使用,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最为严重。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我国的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量大面广,土地沙漠化不断扩张,草原退化加剧,森林面积持续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资源、能源紧张由于人口继续增加,经济总量不断上升,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资源、能源紧张短缺压力越来越大,所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必须也是必要的选择。
因此,我们对可持续发展要有清楚的认识: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昆明八中2025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含答案)
- 安徽省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试题(无答案)
- 生物-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4-2025学年2025届高三第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试题和答案
- 2024重庆离婚协议书格式范文
- 2024自动售货机租赁合同
- 2025年度5G通信基站建设与维护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宠物猫寄养与宠物用品租赁一体化协议3篇
- 2024颐和园职工制服采购环保责任及回收利用合同3篇
- 2024甲乙双方关于购买房产的合同
- 2024版公私合营养老院服务协议示范文本版B版
- 环境毒理学(全套课件499P)
- 成品烟道安装施工方案
- 耳部铜砭刮痧技术评分标准
- 2022年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电子版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后习题答案李春葆 编
- 因公出国教育谈话记录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完整版
- 湖北世界最大跨度三塔全悬吊悬索长江大桥建设移交B投标文件
- YC/T 306-2009烟草物流设备条烟分拣设备
- JJF 1616-2017脉冲电流法局部放电测试仪校准规范
- GB/T 6671-2001热塑性塑料管材纵向回缩率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